A. 2011年世界發生哪些大事,經濟方面 謝謝
1月1日,愛沙尼亞加入歐元區。 1月1日,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正式開始。 1月2日,黑人日。 北京市政府發布規定以無償搖號方式分配車輛指標,2011年小客車總量額度指標為24萬輛,其中個人佔88%。 《2011年關稅實施方案》實施。根據該方案,對配額外進口的一定數量棉花實施滑准稅。對尿素、復合肥、磷酸氫二銨三種化肥的配額稅率執行1%的稅率。 據《珠海外來務工人員積分入戶實施辦法》,積分滿80分的外來務工人員可在2011年後每年的3-5月申請入戶珠海。 中國內地將在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場所完全禁止吸煙。 1月4日,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逝世50周年。 歐洲 、非洲東部和西亞 中亞 中國新疆發生了一次日食。 1月6日到9日,國際消費電子展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韋加斯舉行。 1月7日至1月29日,亞洲杯足球賽在卡達舉行。 1月8日,長春,吉林市上空也同時驚現冬日彩虹和幻日奇觀,兩道彩虹和三個「太陽」同時展現在城市的上空,十分壯觀。 1月9日,應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邀請,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1月11日,中國的新一代隱形戰斗機——殲20試飛成功。
1月11日,太中銀鐵路建成通車。 1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一加油站發生爆炸。 1月16日 第68屆金球獎將頒獎。 1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訪問美國,並與奧巴馬總統舉行元首峰會。奧巴馬政府將這次胡的訪問定位為「國事訪問」。 1月19日,兔年春運開始,2月27日結束。 1月22日,奈及利亞總統大選。 1月29日-2月6日,第十三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將在韓國大邱舉行。 1月30日-2月6日,第7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將在哈薩克阿拉木圖舉行。 1月30日,世界麻風日。
二月
「天宮一號」 神舟八號將於2011年發射
2月2日,2011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開播。 2月13日,第53屆格萊美大獎頒獎典禮將在洛杉磯斯台普斯體育館舉行。 2月14日,情人節。 移動通信世界大會在巴塞羅那舉行。 2月16日,中國神舟八號發射。 2月18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法國舉行。 2月23日,著名教育家張伯苓逝世50周年。 2月26日,「奮進號」執行完最後一次飛行任務後,美國太空梭將全部退役。 2月27日,第8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行。 《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開始施行,規定房屋租賃合同期內,出租人不得單方隨意提高租金;如果將原來的房間分隔成多個小間出租,將會受到最高3萬元的罰款。
三月
3月1日,國際海豹日。 3月3日,將召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定於2011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 3月3日,全國愛耳日。 3月7日,港交所將延長與A股重疊交易時間,交易時段由現在的4小時延長至5小時。 3月8日,婦女節。 3月14日,國際警察日。 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3月17日,國際航海日。 3月18日,美國水星探測衛星信使號預計進入水星軌道。 3月21日,社交網站Twitter迎來自己5周歲的生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 3月25日,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3月25日,巴勒斯坦國土日。
四月
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
4月1日,《化妝品產品技術要求規范》施行,化妝品產品技術除了要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准規范外,還應符合其文本格式的規定。 4月1日至10月31日,201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將在中國西安舉行。 大陸遊客赴台自由行可能將於清明節左右正式開放,最少1人就可以實現台灣自由行,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商務客將會是赴台自由行最先開放的對象。 4月7日,世界衛生日 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迎來周年祭。 香港舉行黃福榮逝世一周年活動。 4月17日,一級方程式(F1)中國大獎賽舉行。 4月21日,2011上海國際汽車展開幕,規模將超過20萬平方米。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4月23日,世界圖書和版權日。 4月24日,亞洲新聞工作者日。 4月24日,清華大學迎來百年校慶,校方稱此次校慶不花學術資金一分錢。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將於4月底通過公報的形式對社會公布,住房空置率等人口普查主要指標有望發布。 4月29日,英國威廉王子大婚,世紀婚禮引發全球關注。 4月30日後,歐盟市場或對中國中葯企業完全關閉。
五月
5月1日,國際勞動節。 5月5日,碘缺乏病防冶日。 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 5月11日,第64屆戛納電影節舉行。 5月12日,第三個中國防災減災日。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 四川汶川地震3周年祭! 5月17日,世界電信日。 5月17日,法國網球公開賽開賽。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 5月20日,全國學生營養日。 5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基斯坦建交50周年紀念。 5月23日,國際牛奶日。 5月25日,在董存瑞烈士陵園內舉行「董存瑞犧牲63周年紀念會」。 5月31日,世界無煙日。
六月
6月1日,六一國際兒童節。 6月2日,日偏食。我國境內只有東北部部分地區可見,哈爾濱、長春、沈陽、齊齊哈爾、牡丹江等地的公眾可在清晨時分目睹到這次天象。 歐佩克將在維也納舉行會議來研究產量配額問題。 6月5日,世界環境日。 6月6日,農歷五月初五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6月7至9日,全國高考。 6月為考試季,高考、小升初、中考相繼開始。 6月15日,IBM公司成立100周年紀念。 6月16日凌晨,月全食。 6月17日,防冶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19日-8月2日,香港進行人口普查。 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 6月25日,全國土地日。 6月25日-7月4日,第13屆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希臘雅典舉行。 6月25日,第十三屆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希臘雅典舉行。 6月26日,國際反毒品日。 騰訊起進入為期半年的戰略轉型期,並在2011年6月5日推出具體舉措,改變過於依賴QQ客戶端軟體的發展模式。
七月
建黨偉業劇照
7月1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張希賢認為:「建黨90周年這個節點,或將成為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社會的新轉折點。」 。 京滬高鐵將全線通車試運行。屆時,乘坐火車從北京至上海只需要5個小時。 香港回歸中國14周年。 7月1日起,全國銷售的乘用車等輕型車輛必須符合國家第四階段機動車排放標准(簡稱國Ⅳ標准)。 7月1日,《社會保險法》將施行,其中明確提出:「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證號碼。」這將為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奠定基礎。 7月3日-9日,世界管樂年會將在中國台灣嘉義舉行。 7月11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訂50周年。 7月16日-7月31日,第14屆世界游泳錦標賽將在中國上海舉行。 7月20日《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正式實施,該指令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嚴格最苛刻的玩具法規。中國的玩具廠商面臨新的挑戰。
八月
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8月1日,建軍節。 8月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迎來自己的50歲生日。 8月6日,季羨林誕辰100周年。(2009年逝世) 8月8日,第三個中國全民健身日。 8月12日-22日,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將在中國深圳舉行。 8月15日,沉痛悼念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1周年祭。 8月上旬皇馬俱樂部會來中國踢兩場商業比賽。 8月23日,菲律賓劫持香港遊客事件一周年紀念。 8月27日-9月4日,第13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將在韓國大邱舉行。
九月
按照《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內的非金融機構須在2011年9月1日前申領《支付業務許可證》,逾期未能取得許可證者將被禁止繼續從事支付業務。 9月10日,第27個教師節。 9月10日-19日,第9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在中國貴陽舉行。 9月11日,「9·11」事件10周年,美國十年來的反恐歷程備受關注。 9月12日至14日,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將在大連舉行。 9月12日,2011年世界設計大會將在中國台灣台北市舉辦。 第八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將於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在重慶舉行,主題為「園林,讓城市更加美好」。
十月
武昌起義復原雕塑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2周年。 10月8日-10月16日,第43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將在日本東京舉行。 10月中旬,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 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 10月12日,阿德南·諾維克12周歲。1999年10月12日,他出生在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被聯合國選定為世界人口達到60億的象徵人物。 10月13日至10月18日,法國巴黎國際汽車工業展覽將拉開序幕,此次展覽預計規模達10000平方米以上。 10月16日-25日,第7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將在南昌舉行。 10月21至26日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舉行。重點主題為「環保合作」,主題國為馬來西亞。 10月28日,陳省生誕辰100周年。(2004年逝世) 10月份預計按計劃依次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和中國首台太空望遠鏡。
十一月
11月,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將舉行區議會選舉,勝出的民選區議員將有機會角逐2012年9月香港立法會選舉五席新增的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 11月8日,中國記者日。 11月9日,全國消防日。 11月10日,第18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財長會議將在美國夏威夷舉行,領導人峰會將於11月12日到13日舉行。 11月11日,神棍日,這一天成了本世紀「1」最多的日子。於是,本世紀「最大的」光棍的稱號,當之無愧是那些在2011年仍然單身的人,他們被戲稱為「神棍」。電影《11 11 11》據稱也會在本日上映。 2011年11月11日至15日,第27屆亞洲國際集郵展覽將在無錫太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展覽將分競賽性和非競賽性。 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 11月21日,世界問候日;11月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
十二月
12月10日晚間,月全食 12月10日,中國台灣將舉行第八屆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 12月11日,錢學森誕辰100周年。(2009年逝世) 12月19日,中國資本21周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21周年 12月20日,紀念澳門回歸中國12周年。 12月24日,利比亞獨立50周年。 12月25日,蘇聯解體20周年。 ?衛生部擬從12月起禁用麵粉增白劑。 深圳醫保全覆蓋 據《深圳市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2011年深圳將實現常住人口醫保全覆蓋,所有持《深圳市居住證》並符合條件的非深圳市戶籍常住人員都將納入醫療保險范圍。 12月,添馬艦發展工程竣工,香港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啟用。
B. 2011年國內外所有新聞大事、熱議事件!著名人物去世事件等等。
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施行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將訪華
首屆「中國『三農』問題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
歐盟有望發放對愛爾蘭的首筆援助金,金額不會超過1000億歐元
日澳兩國將重啟自由貿易談判,農貿壁壘可能是談判的最大障礙
中國《海關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將施行
2011年世界未來能源峰會將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
中國內地將在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場所完全禁止吸煙
C. 2011年國際大事有哪些
原油期貨價格上漲
緬甸邁向總統制新時期
4日,緬甸聯邦議會選舉吳登盛為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吳丁昂敏烏和賽茂康為副總統。這意味著緬甸即將完成從軍政府向民選政府的過渡轉型,邁向實行總統制的新時期。>>
泰柬在邊境爭議地區發生沖突
4日至7日,泰國和柬埔寨在柏威夏寺附近有爭議地區先後發生4次嚴重交火,雙方動用火箭炮、大炮等重型武器,互有人員傷亡。>>
俄美新核裁軍條約正式生效
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德國南部城市慕尼黑正式交換了新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簽署文本。這標志著美俄新的核裁軍條約正式生效。>>
蘇丹南部公投結果正式宣布
7日,蘇丹南部公民投票委員會在喀土穆正式宣布蘇丹南部公投的最終結果,在1月舉行的蘇丹南部公投中,98.83%的選民支持南部地區從蘇丹分離。蘇丹總統巴希爾頒布總統令,宣布承認和接受蘇丹南部公民投票的最終結果。>>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辭職
11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辭去總統職務,並將權力移交給軍方。埃及從1月25日開始發生全國性大規模抗議活動,要求穆巴拉克離職是抗議者和各反對派的核心訴求之一。2月以來,中東安全局勢持續動盪,葉門、巴林等多國均發生集會遊行活動。>>
國際油價再創新高
24日,受中東局勢緊張影響,紐約市場油價盤中突破每桶103美元,倫敦市場油價最高達到每桶119.79美元。>>
馬里發生踩踏事件
21日,馬里首都巴馬科一座體育場發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36人死亡,64人受傷。事發時一位著名的伊斯蘭教阿訇正在講經佈道和祈福。由於缺少專人維持秩序,場面失控發生踩踏事件。>>
伊朗軍艦通過蘇伊士運河
22日,伊朗「哈爾克」號補給支援艦和「阿勒萬德」號巡邏護衛艦通過了埃及蘇伊士運河。這是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的第一次。>>
紐西蘭南島發生地震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9日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
2日,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報收每桶102.23美元,29個月以來收盤價首次破百。當天,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繼續上漲,收於每桶116.35美元。>>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結束飛行生涯
9日,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在完成最後一次國際空間站之行的同時,也結束了其飛行生涯。自1984年8月服役以來,「發現」號共飛行了39次。 >>
韓美「關鍵決心」聯合軍演結束
10日,代號為「關鍵決心」的韓美聯合軍事演習結束,包括駐韓美軍在內的2300名美軍人員和韓國部分師團級以上部隊參加了演習。每年舉行的例行演習旨在提高韓美在裝備、兵力和物資等方面的協同能力。>>
日本強烈地震引發海嘯及核泄漏事故
3月31日,在日本宮城縣東松島市,人們走過一處地震和海嘯遇難者的臨時集體墓地。
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並引發巨大海嘯,部分環太平洋國家受到影響。日本的宮城縣、岩手縣和福島縣等地遭受災難性破壞。受地震和海嘯影響,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放射物波及全球許多地區。截至當地時間31日,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在日本已造成11532人死亡、16441人失蹤。>>
沙特和阿聯酋部隊進駐巴林
14日,因持續一個月的什葉派反政府示威遊行導致暴力事件,應巴林政府要求,沙特和阿聯酋的武裝部隊開進巴林,幫助巴林「維護正處於危險之中的國家安全和秩序」。巴林政府表示堅持使用對話手段解決危機,同反對派對話的大門依然敞開。>>
多國聯軍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
這是3月27日在利比亞東部城市拉斯拉努夫附近拍攝的一處毀於戰火的房屋。新華社發(納賽爾·努里攝)
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並要求有關國家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和平民居住區免受武裝襲擊的威脅。從19日開始,多國聯軍對利比亞有關目標實施多輪軍事打擊。利比亞政府說,軍事打擊造成利比亞大量平民傷亡,機場、海港等基礎設施嚴重損壞。>>
埃及憲法修正草案獲得通過
20日,埃及憲法修正案全民公決最高司法委員會主席說,在19日舉行的全民公決中,憲法修正草案獲得77%的投票者支持,這意味著這一修正案獲得通過。憲法修正案的通過為議會和總統選舉鋪平了道路。>>
葉門軍火工廠發生爆炸
28日,葉門南部阿比揚省一軍火工廠發生火災並引發爆炸,造成至少150人死亡,80人受傷。當地官員稱,「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應為這起爆炸負責。>>
3月31日,一架武裝直升機在象牙海岸經濟首都阿比讓的馬格里區上空盤旋。
緬甸完成國家權力交接
30日,緬甸當選總統吳登盛在首都內比都舉行的聯邦議會全體會議上宣誓就任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大將簽署命令,從新總統宣誓就職起,取消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正式向新政府移交權力。>>
象牙海岸前總理武裝包圍經濟首都阿比讓
31日,象牙海岸前總理瓦塔拉政府的總理兼國防部長索羅說,支持瓦塔拉的武裝已經包圍了前總統巴博陣營中心所在的經濟首都阿比讓,並表示多個巴博陣營的將軍已經歸附瓦塔拉武裝。當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肯亞首都內羅畢說,巴博應立即將政權移交給瓦塔拉,以避免該國陷入內戰。
聯合國駐阿富汗援助團遇襲
4月1日,在阿富汗北部城市馬扎里沙里夫,人們聚集在聯合國駐阿富汗援助團辦事處遇襲現場。新華社/路透
1日,數百名當地人在阿富汗巴爾赫省首府馬扎里沙里夫的聯合國駐阿富汗援助團辦事處外舉行抗議活動,抗議者稱一名美國牧師幾天前在美國焚燒了《古蘭經》。隨後抗議人群中有人向聯合國人員開槍,7名聯合國職員遭到殺害。>>
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首輪會議在曼谷召開
3日至8日,201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首輪會議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會議就今年內所有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議程達成一致。>>
國際油價再刷新高
8日,受到投資者對中東緊張局勢擔憂及美元走弱推動,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112.79美元,為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收盤水平。>>
葡萄牙請求國際金融救助
7日,葡萄牙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了正式救助申請,以求渡過債務危機。根據初步評估,目前階段對葡萄牙的救助金額可能約為800億歐元(約合1143億美元)。>>
象牙海岸前總統巴博被捕
11日,象牙海岸前總統巴博在其位於經濟首都阿比讓的官邸被捕。2010年11月底象牙海岸總統選舉結束後,時任總統巴博和前總理瓦塔拉均宣布獲勝並分別宣誓就任總統,聯合國、非盟、歐盟等國際組織表示承認瓦塔拉當選總統,但巴博拒絕下台。>>
白俄羅斯首都地鐵發生爆炸
11日,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十月」地鐵站發生爆炸,造成12人死亡、約200人受傷。>>
日本宣布將福島核事故升為7級
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評價提高到最高級別7級。>>
金磚國家領導人在三亞舉行會晤
1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在中國海南省三亞市舉行,會晤的主題是「展望未來、共享繁榮」。會議發表了《三亞宣言》。>>
強風暴襲擊美國
16日,強風暴襲擊了美國中東部地區,造成至少43人死亡,上百人受傷。下旬,肆虐美國南部地區多日的強風暴天氣導致至少342人喪生。>>
「安全與創新利用核能」峰會在基輔舉行
19日,「安全與創新利用核能」峰會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以及代表出席了會議。這次會議是為紀念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25周年召開的。>>
柬泰邊境發生武裝沖突
22日至29日,柬泰兩國軍隊連續在有爭議的達曼寺和達格羅貝寺地區交火,導致雙方至少16人死亡,上百人受傷,數萬名兩國邊民被迫撤離沖突地區。>>
英國威廉王子大婚
29日,英國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威廉王子隆重迎娶相戀8年的凱特·米德爾頓。來自英國及其他國家的王室成員和社會名流、政要,以及威廉和凱特的摯友等共約1900人見證了這一幸福時刻。成婚後,威廉和凱特分別獲封劍橋公爵和劍橋公爵夫人。>>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特別會議通過敘利亞問題有關決議
29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日內瓦召開第16次特別會議,經激烈辯論後通過了敘利亞問題有關決議。決議譴責敘利亞對和平示威者使用致命武器的行為,同時要求聯合國會員國在處理國際關系時,不能以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破壞其他會員國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不能違背聯合國憲章。
「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丹被擊斃
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軍當天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發動「定點」行動,將「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丹擊斃。聯合國安理會2日通過主席聲明,認為這是全球反恐斗爭中取得的「決定性進展」。>>
本·拉丹在巴境內被美軍擊斃後,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針對巴基斯坦發動報復性襲擊。主要事件有:2日賈爾瑟達市一警察局遭到炸彈襲擊,造成十多人死傷。 >>13日賈爾瑟達地區一邊防軍訓練中心附近發生兩起自殺式炸彈襲擊,死傷超過200人。 >>22日卡拉奇的邁赫蘭海軍航空兵基地遭襲擊,多架飛機被毀,至少13名士兵死亡。>>26日亨古地區發生一起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至少25人死亡。>>
巴勒斯坦各派簽署和解協議
3日,法塔赫、哈馬斯以及巴勒斯坦其他十幾個政治派別的代表在開羅共同簽署了巴勒斯坦內部和解協議。哈馬斯自2007年6月以武力奪取對加沙地帶的控制權後,與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法塔赫形成對峙局面。雙方從2009年起曾舉行多輪和解對話。>>
第18屆東盟首腦會議在印尼雅加達召開
7日至8日,第18屆東盟首腦會議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召開。會議圍繞「全球一體化中的東盟共同體」這一主題,討論如何應對能源及糧食安全、自然災害、氣候變化等東盟及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 >>
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美國華盛頓舉行
9日至10日,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美國華盛頓舉行。雙方就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共同推進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夥伴關系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 >>
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全線暴跌
11日,由於當天價格波動太大觸發「熔斷機制」,紐約商品交易所當天中午暫停原油、汽油和取暖用油交易5分鍾。分析人士認為,希臘債務危機、美元匯率反彈、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大宗商品市場此前超買嚴重是促成本次大跌的原因。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因涉嫌性侵犯被捕
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因涉嫌對酒店女傭進行「性侵犯」在紐約被拘留。15日因涉嫌強奸未遂等受到紐約警方正式指控。18日卡恩向該組織執行董事會致函正式提出辭職,同時否認對他的犯罪指控。19日卡恩以一百萬美元的保釋金獲釋,但需在獲釋期間攜帶24小時電子監視器。 >>
美國喬普林市遭龍卷風襲擊
22日,龍卷風襲擊了美國密蘇里州喬普林市,造成至少142人死亡。這次龍卷風是美國國家氣象局有記錄以來單次致死人數最多的一次。>>
葉門安全局勢急劇惡化
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在法國多維爾舉行
26日至27日,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在法國海濱小城多維爾舉行。會議討論了西亞北非局勢、核安全和互聯網等議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會上說,俄羅斯認為卡扎菲政權已失去合法性,俄願意參與調解利比亞危機。 >>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在歐洲蔓延
30日,發端於德國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已在德國各州造成1400多例確診或疑似病例,至少14人因此喪生。這種流行病又開始向其他歐洲國家蔓延。 >>
葉門總統府遭炮擊
美洲國家組織大會召開
5日至7日,第41屆美洲國家組織大會在薩爾瓦多首都聖薩爾瓦多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是「美洲國家公民安全」。與會代表簽署了《聖薩爾瓦多宣言》。>>
聯合國氣候變化第二輪談判舉行
6日至17日,201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第二輪談判在德國波恩舉行。與會各方在解決去年底坎昆氣候變化大會提出的技術性問題方面取得進展,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存續和如何落實長期資金等實質問題上未能彌合分歧。>>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召開
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一次會議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召開,成員國元首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十周年阿斯塔納宣言》。會議發表了《上海合作組織十周年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新聞公報》。 >>
16日,「基地」組織通過互聯網發表聲明,宣布推舉二號人物艾曼·扎瓦希里為該組織新的領導人,接替5月初被美軍擊斃的本·拉丹。>>
世界遺產大會舉行
20日至29日,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舉行。世界遺產委員會對35處遺產申請地進行了審議,包括杭州西湖在內的25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外,2處遺址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1處遺址從該名錄中刪除。>>
潘基文連任聯合國秘書長
21日,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現任秘書長潘基文的繼任決議。潘基文將於2012年1月1日起繼續擔任聯合國秘書長,任期5年。>>
奧巴馬宣布從阿富汗撤軍計劃
2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將在明年夏季結束前從阿富汗撤軍3.3萬人。目前美國在阿富汗駐軍總數約10萬人。在持續近十年的戰爭期間,美軍死亡人數累計超過1500人。>>
國際刑事法院簽發針對卡扎菲等人的逮捕令
27日,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以「涉嫌反人類罪」為由,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他的兒子賽義夫·伊斯蘭·卡扎菲和利比亞情報部門負責人阿卜杜拉·塞努西三人簽發逮捕令。>>
2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法國經濟、財政與工業部部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被選為該組織新一任總裁,成為該組織自1944年成立以來首位女性總裁。>>
希臘議會通過新經濟緊縮計劃
29日,希臘議會以微弱多數通過了政府提出的中期經濟緊縮計劃,以便獲得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援貸款,避免可能出現的償債困難。>>
南方共同市場首腦會議召開
29日,第41屆南方共同市場首腦會議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舉行,來自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國和聯系國的元首或政府高級官員出席了會議。會議討論了推動地區產業一體化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等議題。>>
蘇丹領海發生海難
剛果(金)發生空難
8日,剛果(金)埃瓦-博拉航空公司一架波音客機在基桑加尼市的國際機場降落時失事,剛果(金)運輸部稱有127人死亡,51人生還。 >>
南蘇丹共和國宣告成立
俄羅斯伏爾加河發生沉船事故
10日,一艘名為「布加爾」號的客輪在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境內伏爾加河沉沒,122名乘客遇難。 >>
印度發生火車出軌事故
10日,印度北方邦和阿薩姆邦各發生一起客運列車出軌事故,共造成300多人傷亡,其中一起事故造成至少63人死亡、200多人受傷。 >>
印度孟買遭連環爆炸襲擊
13日,印度孟買發生3起連環爆炸,共造成21人死亡、140多人受傷。 >>
美國太空梭項目落幕
21日,「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為美國為期30年的太空梭項目正式畫上了句號。 >>
挪威發生爆炸和槍擊事件
22日,在不到兩個小時內,一名挪威男子先在奧斯陸市中心政府辦公樓附近引爆汽車炸彈,後在奧斯陸以西約40公里處的於特島開槍射殺參加挪威工黨青年團活動的青少年,共造成76人死亡、80多人受傷。 >>
摩洛哥發生墜機事故
聯合國發布《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
26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上升5%,達到1.24萬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量首次超過發達國家。 >>
韓國暴雨造成死亡
剛果(金)發生沉船事故
28日,剛果(金)赤道省楚阿帕河發生一起沉船事故,導致約100人死亡。 >>
朝美代表就重啟六方會談開始接觸
28日至29日,朝鮮和美國代表在紐約就重啟停滯兩年多的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進行磋商。目前,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陷入停頓,六方會談停滯已超過兩年。 >>
美國會兩黨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
3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會兩黨已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以避免美國出現歷史上首次違約。 >>
美國總統簽署提高債務上限法案
2日,美國會參議院以74比26的投票結果,通過了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法案。美國總統奧巴馬隨後簽署了這一法案。>>
穆巴拉克接受審判
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
5日,國際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公司宣布,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評級前景展望為「負面」。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喪失3A主權信用評級。>>
美國發射「朱諾」木星探測器
英國多個城市發生騷亂
6日,英國倫敦北部托特納姆區一些民眾在當地警察局附近示威,抗議警方4日射殺當地一名年輕男子,示威隨後演變為騷亂,並迅速蔓延到倫敦多個區域及利物浦、伯明翰、布里斯托爾和曼徹斯特等多個城市。英國政府9日大幅增加警力,騷亂隨後逐漸平息。騷亂導致5人死亡,2700多人被捕,1000多人面臨指控。>>
非洲之角地區旱情嚴重
14日,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阿莫斯呼籲全球加大對非洲之角地區,特別是索馬里的人道主義援助力度。去年以來,這一地區遭遇60年一遇大旱,索馬里的災情尤為嚴重。目前,僅索馬里就有370萬人需要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以色列轟炸加沙地帶
18日,以色列南部多輛公交車、軍車和私家車遇襲,造成至少8名以色列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以軍隨後迅速展開對襲擊者的追擊行動並持續對加沙地帶實施空襲,迄今已至少造成2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第三屆中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峰會舉行
19日,第三屆中美洲一體化體系和加勒比共同體國家首腦會議在薩爾瓦多首都聖薩爾瓦多舉行,與會各國首腦簽署共同宣言,承諾將共同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行為。>>
利比亞反對派攻佔的黎波里
聯合國駐奈及利亞機構大樓發生爆炸
26日,位於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的聯合國機構大樓遭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造成至少23人死亡,70人受傷。奈及利亞伊斯蘭極端組織「博科聖地」稱對此事件負責。>>
颶風「艾琳」襲擊美國
野田佳彥當選日本新首相
30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內閣會議上接受所有內閣大臣的辭呈後宣布內閣總辭職。隨後,日本執政的民主黨新代表(黨首)野田佳彥在國會眾參兩院的首相指名選舉中當選新一屆首相,成為民主黨2009年9月上台執政後的第三位首相。>>
強台風「塔拉斯」肆虐日本
3日,強台風「塔拉斯」在日本四國高知縣登陸,其帶來的強降雨給日本造成嚴重災害。截至10日,台風在日本已造成62人死亡,46人失蹤。>>
俄羅斯一架客機墜毀
7日,一架雅克-42型客機在俄羅斯西部雅羅斯拉夫爾州墜毀,導致43人死亡。>>
第42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舉行
7日至8日,第42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在紐西蘭奧克蘭舉行。與會領導人圍繞「將潛力轉化為繁榮」主題重點討論了經濟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斐濟局勢等議題,並通過了聯合宣言。>>
坦尚尼亞渡輪沉沒
9日,一艘渡輪在坦尚尼亞桑給巴爾主島與鄰島之間沉沒,197人在事故中喪生。>>
美國舉行活動紀念「9·11」十周年
11日,美國分別在10年前遭到恐怖襲擊的紐約世貿大樓遺址、賓夕法尼亞州的尚克斯維爾和華盛頓的五角大樓舉行紀念儀式,悼念逝者。>>
第66屆聯合國大會開幕
13日,第66屆聯合國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本屆聯大的工作重點是:和平解決爭端、聯合國改革與復興、改善防災抗災機制以及可持續發展和全球繁榮。>>
印度錫金邦發生地震
18日,印度錫金邦發生里氏6.8級地震,印度北部和東部許多地方都受影響,地震也使尼泊爾、孟加拉國和中國西藏自治區發生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截至21日,地震在印度造成78人死亡。>>
阿富汗前總統拉巴尼遇襲身亡
20日,阿富汗高級和平委員會主席、前總統布爾漢丁·拉巴尼遭自殺式炸彈襲擊身亡。>>
「超光速中微子」挑戰相對論
22日,英國《自然》雜志報道說,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下屬的一個實驗裝置接收了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兩地相距730公里,中微子跑過這段距離的時間比光速還快了60納秒(1納秒等於10億分之一秒)。消息一旦驗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乃至整個現代物理的基石都將遭到嚴峻挑戰。>>
9月23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遞交了巴勒斯坦尋求成為聯合國第194個會員國的申請書。28日,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將此申請提交安理會下設的「接納新會員國委員會」進行審查。
蘋果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喬布斯逝世
5日,蘋果公司網站宣布,前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已經去世。喬布斯去世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以及歐洲多國政府官員、業界專家和民眾紛紛對其表示哀悼。>>
美國紐約「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持續蔓延
11日,「佔領洛杉磯」示威活動的聲勢繼續擴大,示威者表示將進行長期抗爭。自9月17日以來,大批民眾聚集在紐約市華爾街附近,抗議華爾街金融機構的貪婪腐敗,指責政府對少數金融機構的救助導致美國絕大多數人的經濟困境。「佔領華爾街」示威活動從紐約擴散到多個美國城鎮,人數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上萬人。>>
巴以達成並落實換俘協議
11日,在埃及政府協調下,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達成一項協議,以5年前被俘的以軍士兵沙利特交換1027名被以方關押的巴勒斯坦人。18日,以方釋放了首批477名在押巴勒斯坦人員,被俘的以士兵沙利特也獲釋回國,巴以第一階段換俘行動順利完成。>>
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被俘身亡
20日,利比亞執政當局完全佔領卡扎菲武裝最後一個據點蘇爾特。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被執政當局武裝抓獲,隨後因重傷身亡。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23日宣布利比亞全國解放。聯合國安理會27日一致通過決議,決定於利比亞當地時間10月31日23時59分終止安理會第1973號決議中有關保護平民的規定,以及有關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規定。>>
西班牙「埃塔」組織宣布放棄武裝斗爭
20日,西班牙巴斯克地方分裂組織「埃塔」以書面和錄像方式宣布該組織將永久放棄武裝斗爭。在「埃塔」組織長達半個世紀的武裝斗爭和暴力襲擊中,共有800多人遇難。>>
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首批兩顆衛星發射升空
21日,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攜帶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批兩顆衛星升空。歐盟從此將擁有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這不僅有助於打破美國GPS導航系統的壟斷地位,從而使歐盟在全球高科技競爭浪潮中獲取有利位置,而且為將來建設歐洲獨立防務創造條件。>>
奧巴馬宣布年底前撤離全部駐伊美軍
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聲明說,美軍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部撤離伊拉克,從而結束這場持續近9年的戰爭。>>
土耳其東部發生強烈地震
23日,土耳其東部發生里氏7.2級地震。截至30日,地震已造成601人死亡,4152人受傷,6000座建築物遭不同程度破壞。>>
世界人口達到70億
26日,聯合國人口基金發布《2011世界人口狀況》報告。報告指出,預計全球人口將於10月31日達到70億。>>
歐元區領導人就解決債務危機達成一攬子協議
27日,歐元區成員國領導人就解決債務危機達成一攬子協議,包括在2012年6月底前將歐洲主要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提高到9%;銀行業對希臘國債進行50%的減記;將現有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規模擴大到1萬億歐元(1.39萬億美元)。>>
泰國遭遇巨大洪災
29日,持續三個月的洪災造成泰國全國381人遇難,2人失蹤。洪災波及泰國26個府的144個縣區,影響人口203萬。在首都曼谷東部地區,洪水已漫入27個社區。>>
北約結束在利比亞軍事行動
31日,北約發表聲明說,利比亞當地時間31日午夜時分,北約一架預警機完成了最後一次飛行任務。至此,北約在利比亞持續7個月的軍事行動正式宣告結束。
D. 國際金融論壇的特別記錄
世界性的金融發展和國際間的金融自由化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我們應該對各國的發展情況予以了解和研究,有必要通過對話,建立一個有益的世界金融交流平台。國際金融論壇(IFF)正是致力於推進中國及世界金融實現發展目標的重要交流平台。
—— 國際金融論壇(IFF)
我特別高興地看到你們正在做出特別的努力,舉辦國際金融論壇將會推動相互溝通理解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科菲·安南,聯合國秘書長
我高興的向國際金融論壇所有參會者致以熱情的問候,這個會議是在一個重要的時刻舉行的,全球金融危機正在惡化,對全球經濟,尤其是對於人類大家庭中最貧窮和最脆弱的成員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即使是在最近一輪金融動盪出現之前,我們為減少貧困做出的共同努力已經受到了糧食和能源價格攀升以及氣候變化加速的挑戰,實現千年發展目標這一重大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具有挑戰性,我們不能任憑全球金融危機惡化,使我們以往的成果付諸東流,讓更多的人陷入貧窮。我們必須保護那些生計岌岌可危的人民。
——潘基文,聯合國秘書長
我很榮幸地歡迎各位參加國際金融論壇。作為WTO的新成員,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同時也面臨來自金融領域的巨大挑戰。論壇提出在全球不斷變化發展的經濟環境下中國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我相信各位將從來自世界各國的高級官員和金融領袖的獨到見解中受益。
—— 讓·克雷蒂安,加拿大前總理
經濟全球化是真正意義下的相互依存,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大趨勢,金融作為經濟的核心,在金融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要通過國際的合作,為建立一個均衡的、公平的國際金融市場而努力。
—— 成思危,國際金融論壇(IFF)主席
十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值此國際金融論壇開幕之際,我衷心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在我擔任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期間,我深刻體會到了全球經濟的重要價值,並且強烈感受到其前所未有的相互緊密聯系性,國際金融論壇能夠為全球人士提供絕佳的研討且影響著全球經濟的機會,所以參與這個論壇是一件大事,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參與支持國際金融論壇的原因,致以最衷心的祝願。
—— 托尼 布萊爾,英國前首相
國際金融論壇(IFF)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在這里我見到了很多來自全球金融界的知名人士和學者,這里可以讓我們進行頭腦風暴,把我們的智慧和經驗集中在一起,讓我們更多的了解和討論現在的一些問題。在未來5 年當中,中國將成為全球創新的一個重要的引領者,她解決國內發展中遇到各種問題的創新舉措,可能會對全球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且中國肯定會在世界的舞台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國家。
—— 詹妮·希普莉,紐西蘭前總理
在中國設置長期性的國際金融論壇是非常必要的。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的焦點,全球資本流動也逐步轉向以中國為核心,積極參與和建立一個高層次的對話平台,將對中國金融改革與開放,對國際資本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作為常設全球金融高峰會議,國際金融論壇的創立和召開都將向世界表達出自己的聲音。
—— 羅伯特·蒙代爾,IFF成員,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各國政府和金融界要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全球金融制度和更加有效的協調機制。國際金融論壇是全球金融界的盛會。論壇發表了《國際金融論壇宣言》,將定期定址舉辦國際金融論壇年會,為國際金融界提供一個交流對話的窗口。這個窗口加強了各國金融界的聯系,加強了中國和世界的聯系,加強了政府、學術界和金融界的聯系。
—— 蔣正華,十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國際金融論壇(IFF)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歷史上都沒有今天這樣的重要,因為今天我們面臨著在全球的金融和經濟領域最重要的挑戰,論壇成員嘉賓均來自全球金融界的領袖。我相信國際金融論壇(IFF)必將成為一個里程碑式的重要論壇。
—— 莫瑞斯·斯特朗,聯合國副秘書長
加強合作,特別是通過與國際金融論壇(IFF)的長期戰略合作,以此來幫助中國構建更廣泛的金融市場,使貧窮人口受益。我認為,塑造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國際金融論壇將是至關重要的。
—— 澤菲蘭·迪亞佈雷,聯合國副秘書長
非常榮幸參加國際金融論壇,在這里見到了很多全球傑出的金融領袖和領導人。國際金融論壇是一個高規格的論壇。一年前,20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是在這里舉行。正是那次會議為中國金融體系應該怎樣發展奠定了一個基本的基調。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做出非常重要的、中國應該做出的貢獻。
——約翰·利普斯基, IMF第一常務副總幹事
合作才能取得進步,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全球多極化市場新的發展使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必須加強合作對話,參與其中。我希望各種體制能夠進一步協調合作,建立一個更加安全的貿易和金融體系。
—— 麥克·坎特,美國前商務部部長和貿易代表
金融危機使全球精英清醒地認識到改革全球的金融體系是非常必要的,非政府機構也需要積極探討如何走出危機。現在亞洲有了自己的國際金融論壇(IFF),亞洲經濟正顯現復甦跡現,中國及其他新興國家為世界經濟的復甦提供了動力來源,很高興在國際金融論壇(IFF)看到中國政府克服危機的決心和所付出的努力,相信國際金融論壇(IFF)能為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做出自己的貢獻。
—— 韓升洙,IFF顧問委員會主席、第5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韓國前總理
全世界面臨極為嚴重的挑戰,我們需要強大的領導力、強大的決心和改革,以便我們實現所有的潛能,讓我們下一代和全世界都有非常穩定、和平的發展。
——肖卡特·阿齊茲,巴基斯坦前總理
我非常榮幸能夠在國際金融論壇(IFF)這次非常重要的會上進行發言,在過去很多年當中這一論壇匯集了中國和各國的國家領導人、高級專家、以及國際經濟組織的領導者,他們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富有影響力的活動,在世界的金融和經濟界都是如此。
——埃德蒙·阿爾方戴利,
IFF主席團成員、歐洲50集團主席,法國前財政部長
北京現在正領導著全世界走出危機。在過去一年當中,中國在全球經濟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且也已經成為G20集團主要成員國之一。非常高興中國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予強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IMF應對危機的時候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多米尼克·施特勞斯·卡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
E.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的成員名單
政府機關人員:
1.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2. 陳文輝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3. 範文仲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部主任
4. 方星海 中財辦經濟一組巡視員
5 管濤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
6 紀志宏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
7. 賈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8. 李波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司長
9. 李伏安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南監管局局長
10. 劉春航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局局長
11. 廖岷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局長
12. 隆國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
13. 潘功勝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14. 祁斌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主任
15. 沈曉暉 國務院研究室國際司司長
16. 魏加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副部長
17. 閻慶民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18. 張健華 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
19. 張濤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執行董事
20. 張育軍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
研究機構人員:
21. 白重恩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22. 丁志傑 對外經貿大學校長助理
23. 黃益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24. 李稻葵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
25. 陸磊 廣東金融學院院長
26. 瞿強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
27. 魏尚進 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教授
28. 巫和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29. 姚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30. 殷劍峰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31. 鍾偉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商業機構人員:
32. 高善文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33. 哈繼銘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
34. 黃海洲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研究部聯席主管
35. 黃金老 華夏銀行副行長
36. 連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37. 馬駿 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38. 孫明春 上海博道投資首席經濟學家
39. 徐剛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
40. 袁力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
論壇特邀成員:
1. 郭濂 國開行金融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2. 黃明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
3. 黃志強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
4. 何東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
5. 胡一帆 海通國際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學家
6. 金中夏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所所長
7. 李麟 浦發銀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
8. 李迅雷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9. 林采宜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10. 魯政委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11. 馬寧 高華證券公司副總經理、研究總監
12. 彭文生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13. 沈建光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14. 盛松成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
15. 孫國峰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
16. 王志浩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
17. 吳高連 中國光大銀行專職董事
18. 武劍 中國光大銀行專職董事
19. 謝多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黨委書記
20. 熊志國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政策研究室主任
21. 許憲春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
22. 徐忠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
23. 張承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
24. 張霄嶺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監管三部副主任
25. 鄭京平 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
26. 諸建芳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27. 朱寧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
28. 周道許 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貴州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
29. 鄒加怡 財政部國際司司長
論壇特邀研究員:
1. 程漫江 中銀國際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
2. 王信 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長
3. 向松祚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4. 張斌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5. 張明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6. 周誠君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7. 祝丹濤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處長、副研究員
F. 2011中國有哪些國際大事發生
「十二五」規劃將吹響實施的號角,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為世人矚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望取得新突破,一系列民生改革進入攻堅階段……2011年,中國將牢牢把握機遇,為「十二五」時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中國共產黨迎來90歲生日
中國共產黨將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迎來90歲生日。在這一年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共產黨向百年大黨更進了一步。這一年,中國共產黨將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按照「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的目標任務,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開創黨的建設新局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全國人代會審查批准「十二五」規劃綱要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將於3月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的重要議程之一是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在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未散,國內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面臨復雜形勢的背景下,中國在這個非同尋常的「開局之年」如何抓住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備受矚目。
■中國「入世」10周年
2011年,中國將迎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周年。迄今為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相關承諾已全部履行完畢,不僅建立起了符合規則要求的經濟貿易體制,更重要的是,公平與規則、全球視野、創新眼光、競爭意識、知識產權觀念等「世貿精神」正深入人心。
■兩岸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日。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紀念辛亥革命,對於發揚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對於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會保險法正式施行
醫療,教育,社會保障,與百姓息息相關的三大領域的改革將在2011年全面進入攻堅階段,改革成效將陸續顯現。
醫療方面,2009年公布的新醫改方案提出的近期目標將得以實現———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得突破,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教育方面,教育規劃綱要將全面實施,一批試點地區將率先啟動各項改革,內容涵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入園難、基礎教育擇校、高考制度、大學去行政化等一些改革熱點問題有望取得突破。
社會保障方面,社會保險法將於7月1日起正式施行,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工傷有保障、重大工傷對家人有照顧」的目標從此將邁入法制化軌道。同時,作為配套法規,新修訂的《工傷保險條例》已從1月1日施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與監督、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等方面的配套法規也將逐一修訂。
■京滬高鐵建成通車
2011年,京滬高鐵將建成通車,京滬兩大城市之間實
返回國內國際頻道相關新聞
·中國2011大事前瞻:省市縣鄉黨委開始集中換屆·教育部盤點2010教育大事件 新年將「全面落實」·新聞資料:中央政府贈澳門大熊貓大事記·黨刊稱中國人「活得累」大事小事托熟人送紅包·邢台日報:商場防火、監管「大事」要做好·1996-2002年朝韓海事沖突大事記與北方警戒線·北約參與阿富汗軍事行動大事記·網友惡搞QQ:騰訊大戰360以後的14年大事件·辦公室主任6年強奸猥褻61名女性 明星的最新囧圖,看明星的出醜大事件 ·2010上海世博會精彩大事記匯總
G. 2011年全球十大重大事件
1、中國船員遇害四國湄公河聯合執法
2011年10月5日,兩艘搭載有13名中國大陸船員的船隻在泰國境內的湄公河 角水域遭遇襲擊,船上13名船員全部遇害。圖為湄公河靠近金邊段水域。
據《法制日報》報導,2011年10月5日,兩艘搭載有13名中國大陸船員的船隻在泰國境內的湄公河 角水域遭遇襲擊,船上13名船員全部遇害。
10月28日,據泰國警方公布,在湄公河殺害中國船員的嫌犯系隸屬於泰國第三軍區「帕莽」軍營的9名士兵。
不久,針對湄公河流域嚴峻的安全形勢,中、老、緬、泰決定建立四國在湄公河流域的執法安全合作機制。據悉,湄公河上的聯合巡邏執法不同於公海上的軍艦護航,
它是中、老、緬、泰四國為共同打擊犯罪、維護「黃金水道」安全與秩序而創設的新的執法合作機制。
2、拉登被「定點清除」「9.11」十年元兇斃命
位居美國聯邦調查局通緝名單榜首的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在美軍的一次「定點清除」行動中,斃命巴基斯坦。
2011年5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講話,確認「9.11」襲擊事件幕後總策劃人、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在美軍的一次「定點清除」行動中,
斃命巴基斯坦。這個位居美國聯邦調查局通緝名單榜首,被廣泛認為是「世界頭號通緝犯」的現代著名的恐怖主義頭目,在經歷近10年的藏匿生涯後伏法。
2001年,本.拉登製造了舉世震驚的導致近3000人死亡的「9.11」恐怖襲擊事件,這也成為直接改變此後全球反恐格局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3、卡恩性侵案IMF新任女掌門
2011年5月14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因涉嫌在曼哈頓一家酒店性侵犯一名32歲的女服務員而遭到逮捕。圖為5月16日,卡恩在紐約哈頓地方法院出庭的照片。
2011年8月23日,美國紐約曼哈頓地方法院法官宣布正式撤銷對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的所有性侵犯指控。
5 月14日,卡恩因涉嫌在曼哈頓一家酒店性侵犯一名32歲的女服務員而遭到逮捕。紐約警方隨後以「刑事性行為、企圖強奸和非法監禁」等多項罪名對其進行起訴。
4、莫斯科機場炸彈襲擊
2011年1月24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機場發生自殺式人肉炸彈爆炸恐怖襲擊,造成35人死亡,180多人受傷。圖為2011年1月25日,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機場內警方正在加強巡邏。
2011年1月24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機場發生自殺式人肉炸彈爆炸恐怖襲擊,造成35人死亡,180多人受傷。
4月11日,作為俄羅斯近鄰的白俄羅斯,也發生一起該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地鐵爆炸恐怖襲擊事件。
5、英小報引發竊聽丑聞默多克帝國遭遇危機
2011年7月10日,陪伴了英國人168年、全英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世界新聞報》出版了其最後一期報紙,頭條標題非常醒目:「謝謝,再見!」
2011年7月10日,陪伴了英國人168年、全英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世界新聞報》出版了其最後一期報紙,頭條標題非常醒目:「謝謝,再見!」
6、烏克蘭「鐵娘子」淪為階下囚
2011年12月23日,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被以「濫用職權」等罪名被判處7年徒刑。圖為12月13日,烏克蘭基輔舉行聲援活動,支持者手拿季莫申科的展板表達支持。
2011年12月23日,烏克蘭「鐵娘子」淪為階下囚,烏克蘭基輔上訴法院宣布駁回該國前總理季莫申科的上訴,決定維持首都基輔市佩切爾地方法院此前對其入獄7年的判決。
在10月,該法院以「濫用職權」等罪名對季莫申科作出了上述判決。
7、挪威於特島屠殺慘案比利時和義大利相繼慘劇
2011年7月22日,挪威首都奧斯陸中心發生爆炸事件及奧斯陸附近於特島上發生槍擊事件,共造成91人死亡。
2011年7月22日,發生在挪威首都奧斯陸中心的爆炸事件及奧斯陸附近於特島上的槍擊事件造成91人死亡,該慘案被稱為「二戰結束以來挪威境內發生的最嚴重的暴力襲擊事件」。
兇手布雷維克是一名32歲的極端右翼分子,並聲稱西歐目前有多至80名「獨狼」,隨時准備發動「出其不意」的襲擊。
8、桃色「老貝」官司纏身歐債危機「千瘡百孔」
2011年11月12日,一直備受性丑聞和腐敗官司纏身的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正式辭職。
2011年11月12日,一直備受性丑聞和腐敗官司纏身的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正式辭職。導致這位二戰後執政時間最長的義大利總理辭職的原因,
不僅僅是一個個的「桃色」官司,而是令整個歐洲感到困擾的歐債危機。
9、卡扎菲被捕身亡西亞和北非持續動盪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家鄉蘇爾特被捕後身亡。
2011年的西亞和北非地區政局持續動盪。年初,突尼西亞時任總統本.阿里宣布解散政府,開始流亡;6月,突尼西亞法庭以挪用公款罪缺席判處阿里及其妻子35年徒刑。
10、日本地震引發核泄漏海洋排污有違國際法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並引發巨大海嘯,隨之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嚴重核泄漏事故。圖為4月10日福島核電廠一號反應爐(中)的空拍畫面.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並引發巨大海嘯,隨之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嚴重核泄漏事故。
4月初,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含低濃度放射性物質的1.15萬噸受污染水排入大海,此舉引起中、韓、俄等鄰國的關切和擔憂,韓國甚至欲向國際法庭提出起訴並要求日本賠償損失。
H. 2011年主要國內國際主要金融大事件
1月1日——(1)愛沙來尼亞共和自國正式加入歐元區。
2月18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法國舉行。
3月7日——香港證券交易所將延長與A股重疊交易時間,交易時段由現在的4小時延長至5小時。 4月15日——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在海南博鰲開幕。
8月5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降至「AA+」,評級展望負面,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
9月12日~14日——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大連舉行。
11月3日~4日,G20峰會在法國戛納召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
I. 2011年所舉行的國際性的論壇都有哪些
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深圳大運會西安世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