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雪軍的人物介紹
男,浙江紹興人,1958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南開大學經濟系,198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在浙江大學工作,1990年、1994年先後破格晉升為副教授與教授,1990年被評為碩士生導師,1998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是浙江大學與浙江省最早的經濟學博士生導師之一。先後擔任浙江大學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兼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系副主任兼金融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外經貿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經濟與金融學系主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兼金融學系主任、證券與期貨研究所所長。系新加坡國立大學財務與金融系高訪學者。現任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浙江大學江萬齡金融投資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應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兼職有浙江省國際金融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融學年會理事會理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浙江省金融工程學會副會長、浙江省價格協會副會長、浙江省信用協會副會長、浙江省資本市場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上市公司協會獨立董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高校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省政府應急管理專家、省人大立法專家、國家開發銀行總行特聘專家等。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系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省151人才第一層次與重點資助人員,杭州市錢江特聘專家,2007獲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11年評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
㈡ 摩課平台的互聯網金融課程邀請了哪個老師作為講師呢
他們邀請了具有資深行業的金雪軍老師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主講老師,他會結合他多年的經驗以及對金融行業的分析進行分享,因此摩課推出的這個課程含金量還是不錯的。
㈢ 網上銀行參考文獻
[1] 張軍. 商業銀行信息科技化專題連載(之六)運用新科技創造競爭力[J]國際金融研究, 1998,(04).
[2] 金雪軍. 論國際商業銀行的網路營銷策略[J]國際金融研究, 2000,(08).
[3] 李仁真 ,余素梅. 巴塞爾委員會電子銀行業務風險管理原則[J]國際金融研究, 2002,(03).
[4] 王鎮強. 香港網上銀行的發展現狀及前景[J]國際金融研究, 2000,(02).
[5] 舒志軍. 全球網路金融超市的崛起[J]國際金融研究, 2000,(06).
[6] 謝興龍,付玉嘉,廖春良. 中國網路銀行的發展策略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1).
[7] 陳衛東. 銀行業的發展和變革——2000年1000家國際大銀行排名評析[J]國際金融研究, 2000,(08).
[8] 劉春傑,簡之,凌滔,談建軍. 網路銀行的風險及其控制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 2000,(08).
[9] 牧野. 西方網路銀行的發展及啟示[J]華南金融電腦, 2001,(06).
[10] 趙娟萍. 我國網路銀行的發展戰略探析[J]華南金融電腦, 2001,(02).
[11] 張亦春,許文彬. 風險與金融風險的經濟學再考察[J]金融研究, 2002,(03).
[12] 李少勇. 網上銀行的安全與風險控制[J]中國金融電腦, 1999,(10).
[13] 周智多,呂建華,王景容. 銀行網路安全立體防禦系統[J]中國金融電腦, 1999,(11).
[14] 陳寶琮. 調整銀行經營策略 迎接網路經濟的挑戰[J]中國金融電腦, 2000,(06).
[15] 羅哲夫. 商業銀行在網路時代的運營策略[J]中國金融電腦, 2001,(11).
[16] 陳支農. 網路銀行面臨的十大風險隱患[J]中國金融電腦, 2002,(11).
[17] 李 浩. 中國網路銀行發展現狀、困境與出路[J]中國金融電腦, 2002,(06).
[18] 華夏銀行赴西歐考察組. 西歐及香港網上銀行考察報告——對網上銀行建設和發展的建議(待續)[J]中國金融電腦, 2001,(01).
[19] 舒志軍. 中國網路銀行的現狀、問題及前景[J]中國金融電腦, 2002,(09).
[20] 彭忠誠. 網路銀行及其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中國金融電腦, 2001,(01).
㈣ 金雪軍的研究成果
從事國家、省部、國際合作等各類科研項目80多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項目、國家出國留學基金會國際合作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浙江省軟科學重大招標項目、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項目等。出版著作近30部,其中獨著4部,主筆20部,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研究》、《中國農村經濟》、《世界經濟》、《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財貿經濟》等多種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學術成果獲獎近30項,其中全國與部級獎10餘項,包括中國圖書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獎、商務部優秀研究成果獎等。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創新研究成果「橋隧模式—打通信貸市場與資本市場聯系」、「路衢模式—中小企業集合信託基金」等在實際中產生較大影響。主要著作有《利率機制論》、《證券經濟學--中國社會主義證券經濟研究》、《世紀之夢(外向型經濟問題思考)》、《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研究》,並著中小企業融資創新系列探討著作,已出版《橋隧模式—架通信貸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創新型貸款擔保運行模式》、《從橋隧模式到路衢模式—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新探索》、《打破不動產的束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金融倉儲模式探討》、《融資平台浙江模式創新—合政府與市場之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股權投資與經濟轉型升級—以浙江省為例》等,主編《走向21世紀的中國知識經濟系列叢書》(共12本)、《經濟學案例教學叢書》(共7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