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臨沂市現代金融市場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臨來沂民間資本交易服務自平台是由臨沂市現代金融市場服務有限公司和蘭山區金誠信民間融資登記服務公司共同發起,合力打造的現代化電子商務平台。運用現代化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為臨沂市民融企業、小微企業和有志於民間資本交易的投資人牽線搭橋,提供及時、准確、全面的信息服務和全程信用保障,形成公平、公開、公正的交易服務機制,確保民間資本交易的安全、可靠、規范,實現民間資本投融資的有效對接。
法定代表人:王宗嶺
成立時間:2015-01-30
注冊資本: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1302200057013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山東省臨沂市蘭山沂蒙路北段IFC國際金融中心
Ⅱ 臨沂市金融資產處置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臨沂市金融來資源產處置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12月2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承辦不良資產的處置及服務、開展投資、企業管理、財務咨詢等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公為海
成立時間:2009-12-24
注冊資本:12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1300000001078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臨沂市蘭山區沂州路201號
Ⅲ 臨沂市天易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山東省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劉新華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在營登記機關:臨沂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北城新區沂蒙路1號環球國際2308-2310室
法定代表人:劉新華
成立時間:2014-11-18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130020006107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北城新區沂蒙路1號環球國際2308-2310室
Ⅳ 資產管理研究背景怎麼寫 各位幫幫忙
一、保險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商業保險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社會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成為現代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場化機制。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保險已經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為人們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險服務。比如,在發達國家,多數父母都會為子女購買各種類型的兒童保險,包括意外傷害保險、健康醫療保險、教育儲蓄保險等,提早為子女的生命健康和教育做好規劃。可見,商業保險已經成為現代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保險業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
過去20年來,世界保險業發展迅速,1990年全球保費收入為1.4萬億美元,到2009年達到4.06萬億美元,20年間增長了近3倍,年均增長6%左右,接近同期全球GDP增長速度的兩倍。目前,全球保費收入佔全球GDP的比重達到8%左右,發達國家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一般在10%以上,保險業在現代產業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
(二)保險業是現代金融業的重要支柱
保險業與銀行業、證券業一起,共同構成現代金融業的三大支柱。目前,在國際經合組織國家(OECD)中,保險資產占金融總資產的比例平均為20%。根據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統計資料,保險資金的股票投資占紐約交易所投資總額30%。根據《財富》雜志的統計,200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共有金融企業117家,其中銀行集團57家、保險公司55家、多元化金融公司5家。這55家保險公司營業收入占金融業總營業收入的45%,利潤占金融業總利潤的34.7%。
(三)保險是社會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
從世界范圍看,保險是巨災救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40年來,商業保險在應對巨災風險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比如,美國「9·11」事件導致直接損失450億美元,保險業賠款就達到220億美元。近年來,隨著自然災害增多,保險的賠付也在不斷加大。僅在2008年,全球因為地震、海嘯、洪水、颶風等遭受的損失就高達2690億美元,其中保險賠償525億美元,佔比20%。
從發展趨勢看,保險業在全球風險管理體系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當前,環境污染、全球氣候變化、恐怖主義襲擊、人口老齡化等新型風險不斷涌現。在這種大背景下,保險業也在不斷取得新的進步,管理的風險種類越來越多,在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方面發揮著新的作用。
(四)保險業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世界各國特別是部分高福利國家,發現單純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難維持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都在進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很多國家通過發展商業保險,以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效率和保障水平。
一是將市場機制引入社會保險,提高社會保障的運行效率。在美國,許多著名的保險公司都是公立養老保險計劃的主要管理人。南美和歐洲一些國家,由於社會保障體系難以為繼,都進行了養老制度改革,保險公司在管理和運營養老保險基金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是發揮商業保險在補充養老方面的作用,提高社會保障的整體水平。在很多發達國家,很多企業的補充養老保險都交給商業保險公司負責管理。比如,在美國,由人壽保險公司管理的職業養老保險計劃,佔美國職業養老計劃資產的四分之一。日本保險業在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中的作用也與美國基本相似。
三是提供多樣化的商業養老與健康保險產品,豐富社會保障體系層次。OECD等國際機構的研究表明,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可以部分替代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提供的福利,有利於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安全網,減輕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負擔。同時,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的養老金產品,也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社會保障需求。
(五)保險是提高社會創造活力的重要制度保障
創新活動始終伴隨著風險,如果不能有效地分散創新風險,解決創新者的後顧之憂,人們的創造動力將會受到很大抑制。特別是在美國等一些民事法律責任比較嚴格甚至苛刻的國家,如果沒有保險,可能就沒有人敢發明創造,許多新產品根本無法推出。美國的石棉索賠案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上個世紀70年代,石棉被廣泛運用在建築、醫療等領域,在當時是一種創新,但長期使用石棉會損害人體健康,這種不利後果在幾十年後開始逐漸顯現出來。當時,一些企業為了減少產品創新的風險而投保了產品責任保險,保險公司為此已經承擔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分擔了這些企業應承擔的責任,消費者的利益也得到了有效保障。保險在促進創新方面還有很多突出的例子,比如,汽車的安全氣囊、安全帶和防盜鎖,都是由保險公司下屬的研究機構率先推出的。
二、我國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基本情況
保險在中國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早在19世紀初,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在廣州開辦了中國第一家保險機構,主要為鴉片貿易服務。隨後,越來越多的外資保險公司在廣州、上海等貿易口岸設立了保險機構。多年雄踞全球保險業霸主地位的美國國際集團(AIG),其前身是美亞財產保險公司和友邦人壽保險公司,就誕生於1920年前後的上海灘。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保險業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建國初期,我國對保險業進行了改造、整頓,逐步確立了國營保險公司的領導地位。到1958年,受計劃經濟體制和「左」的思想路線影響,國內的保險業務基本停辦。1979年4月,國務院同意恢復保險業務。由此,我國保險業在20多年的沉寂之後,重新開始煥發蓬勃生機。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保險業發展,在多份重要文件中提出要大力發展保險業,出台了一系列促進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十六屆三中、五中全會對保險業的改革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從2004年到2010年,連續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特別是2006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聽取保險工作匯報,研究保險業改革發展問題,隨後發布了國務院23號文件《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加快保險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提出了保險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為保險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部門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下,我國保險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八個方面邁上了新台階。
(一)行業規模迅速擴大
改革開放之初,全國保費收入只有4.6億元,2010年達到1.45萬億元,保險業是國民經濟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到2010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5.04萬億元,是2002年的8倍多,資本金超過4000億元,是2002年的12倍。保費收入的國際排名上升到世界第6位,比2000年上升10位。
(二)保險市場體系逐步完善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保險市場由中國人保公司獨家經營。十六大以來,相繼成立和引進了一批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數量從2002年的42家增加到目前的146家,已開展營業131家。其中:保險集團和控股公司8家,非壽險公司53家,壽險公司61家,再保險公司9家。另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9家。從保險公司資本國別屬性看,中資保險公司77家,外資保險公司54家。此外,還相繼成立了經營健康險、農業險、汽車險和責任險等專業保險機構。我國保險市場已經形成了多種組織形式、多種所有制並存,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
(三)保險改革深入推進
十六大以來,多家保險公司成功進行了改制上市。2003年,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相繼實現海外上市。其中,中國人壽創造了當年國際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額的紀錄。2004年,中國平安(601318,股吧)成為我國第一家以集團形式境外上市的金融企業。目前,共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平安集團、中國太平、太平洋保險集團5家保險公司在境內外上市。通過改制上市,保險公司資本實力大大增強,經營理念明顯轉變,為長遠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服務領域不斷拓寬
在傳統的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業務基礎上,保險業積極創新,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在服務新農村建設方面,我們開展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民工養老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農房保險等一系列保險服務;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我們開展了學生在學校的責任保險、旅行社責任保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煤炭開采等高危行業責任保險;在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我們開展了企業年金、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
(五)保險資金運用向多領域擴展
過去保險業發展主要依靠承保業務,資金運用渠道比較狹窄,主要是存銀行、買國債、買基金。近年來,我們在切實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穩健拓展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目前,保險資金投資涉及銀行存款、國債、金融債、企業債、股票、基金、公司股權以及境外投資等多個領域。為了防範保險投資的風險,提高保險投資水平,我們還成立了一批專業化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實現了保險投資的集中化和規范化運作。
(六)對外開放取得積極效果
保險業是我國金融業中對外開放最早的行業。目前,除了規定人身保險公司中的外資股份不超過50%、外資不能經營法定財產保險業務以外,對外資公司已經沒有其他限制。目前,世界上主要跨國保險金融集團和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都已經進入我國。同時,我們堅持「以我為主、安全可控、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和諧發展」的原則,注重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維護對外開放安全。
在對外開放中,我們加強了保險監管的國際合作。中國保監會已經加入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國際養老金監督官協會等多個全球性保險監管組織,並當選為執行委員。我們積極參與國際保險監管規則制定,參與國際保險重大事務,加強與幾十個國家保險監管的交流與合作,中國保險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斷提升。
(七)保險監管與風險防範能力不斷加強
近年來,保監會借鑒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核心監管原則,初步建立了以市場行為、償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監管為三支柱的現代保險監管框架,構築了以公司治理和內控為基礎、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以現場檢查為重要手段、以資金運用監管為關鍵環節、以保險保障基金為屏障的防範風險的五道防線。
(八)全社會的風險和保險意識不斷增強
隨著我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全社會對保險的認識不斷加深。從社會公眾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最初不知道保險為何物,到現在主動運用保險管理生產和生活中的各種風險。從政府層面看,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發揮保險業的作用。很多地方政府專門下發了支持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文件,並將保險業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越來越多的部委也更加重視發揮保險機制的重要作用,保監會已與20多個部委開展合作,共同促進相關領域的保險業務發展。
近年來,在湖南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湖南保險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2010年,全省保費收入從2002年的86億上升到439億,增長5倍多。省級分公司39家,資產總額881億元,比2002年增長6.6倍,保險從業人員15萬人。保險業成為湖南發展最迅速的行業之一,為健全區域金融體系、服務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盡管我國保險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於起步晚、基礎差,整體水平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保險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表現為「四個不適應」。一是與國民經濟發展整體實力不相適應。2010年,我國GDP世界排名第2位,但保費收入排名僅第6位。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世界平均為8%,我國為4%。二是與和諧社會建設不相適應。我國人均長期壽險保單持有量、醫療費用由商業健康保險承擔的比例、財產和責任保險投保率、保險賠償占災害損失的比例,都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保險作用發揮得還比較有限。三是與人民生活水平不相適應。目前保險產品還不豐富,有許多人民群眾迫切需要的險種還不能提供,不能有效滿足社會多層次、個性化的需求。保險服務跟不上,存在重銷售、輕服務的現象,理賠難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四是與金融體系改革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我國保險資產占金融業總資產的比例僅為4%左右,甚至低於很多新興市場國家。
差距意味著潛力,意味著發展空間。保險業發展中的不適應,迫切地要求通過深化改革,促進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提高整個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切實發揮保險應有的功能。
三、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實踐
國務院23號文件指出,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風險管理功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為貫徹和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近年來,我們堅持「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務全局」,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
(一)發揮保險的「經濟助推器」作用,保障和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投資、消費、出口是經濟的三駕馬車,在這三個方面,保險都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保險業通過災害賠付,能夠促進災後經濟重建和恢復生產,優化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因此,在很多國家,保險被稱為「經濟助推器」。
一是及時進行災害賠付,幫助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初步統計,僅在2002至2010年,保險業累計賠付近1.6萬億元,平均每年賠付2000多億元。特別是在一些重大災害事故發生後,保險賠付為災後恢復重建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2003年的淮河流域水災,保險業賠付5億多元,同年的上海地鐵發生透水事故,保險業賠付7.1億元;2005年我國沿海部分地區連續遭受七次強熱帶風暴襲擊,保險業賠付13.3億元;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5·12大地震,保險業賠付超過100億元。在湖南,保險業近十年累積賠付超過470億元。
二是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功能,支持國家經濟建設。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的特點,可以在實體經濟投資和繁榮資本市場方面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在實體經濟投資方面:從保險資金的性質看,特別適合投資周期較長、收益相對穩定的基礎設施項目。近年來,保監會穩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引導保險公司以債權和股權等方式投資國家基礎設施項目和企業股權。目前,保險資金已經設立了多個股權計劃和債權計劃,投資涉及交通、能源和市政等多個領域,分布全國16個省市。其中,投資京滬高鐵項目260億元,投資天津9條城市道路200億元,投資上海世博會及配套項目100億元,投資北京地鐵項目30億元。按照最近出台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等債權投資計劃的賬面余額不高於上季度末總資產的10%。在繁榮資本市場方面:保險業通過參與資本市場發展,間接地支持企業融資。保險公司已經成為我國債券市場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和股票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截止2010年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4.6萬億,其中債券投資2.3萬億,股票和基金7737億。
三是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現階段,內需不足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居民消費不旺,關鍵在於人們對未來支出的預期不穩定。據統計,我國銀行儲蓄中以養老、防病、教育為目的的儲蓄比例在40%以上。預防性儲蓄總量過大,無疑會制約居民的當前消費水平。保險可以在促進儲蓄向消費轉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方面,保險能夠提升居民的消費意願。保險在提供風險保障上具有杠桿效應,一塊錢的保費往往能夠提供幾倍、幾十倍的保障。人們有了養老、醫療等保險之後,就會減少生活的後顧之憂,從而擴大消費。另一方面,保險能夠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比如,通過信貸保險,可以為貸款消費提供風險保障,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促進各種消費貸款的發放,從而帶動全社會的消費增長。目前,我國汽車消費信貸保險累計保險金額2000多億元,為80%的汽車消費貸款提供了保險支持。住房按揭保險累計保險金額近4萬億元,有力促進了住房消費。
四是支持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平穩增長。運用出口信用保險,能夠有效支持國內企業開拓新興市場、開發國外資源、保障企業出口收匯安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出口信用保險的作用。如,英國政府特別推出了「追加貿易信用保險方案」,增強出口保障能力。面對危機後國內出口急劇下滑的嚴峻形勢,我們加大了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力度。2009年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短期出口902.7億美元,同比增長122.6%,超額完成國務院部署的840億美元承保任務;支持中長期出口80.6億美元,同比增長205.3%。
五是為科技創新提供風險保障,支持和促進科技進步。2006年初,科技部和中國保監會共同開展了推動科技保險創新發展的專項工作,分兩批確定了12個試點城市,有針對性地推出包括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研發責任保險和關鍵研發設備保險在內的15個保險新險種。不少試點城市創新工作方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些省市也在推動科技保險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科技保險日益得到各方面的接受和認可,對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逐步發揮。
(二)發揮保險的「社會穩定器」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保險是一種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和社會互助機制,是通過經濟杠桿管理和化解社會矛盾的有效途徑。政府通過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有利於降低社會管理成本,提高社會管理效率,促進社會穩定。
一是積極參與平安建設。比如,在山東臨沂市,當地政府的綜合治理部門和保險公司共同推出了一種「治安保險」,每戶一年交35元,其中10元用於村民的家庭財產保險費,25元由保險公司返回街道綜治辦,用於招聘保安和購買治安器材。這種保險業務開辦以來,大大提高了當地對各種違法案件的防控能力,部分地區實現了「零發案」。當地群眾高興地說:「一天一毛錢,天天保平安」。目前,這種治安保險已經在山東、遼寧、大連等地全面推開,在江蘇、天津、甘肅、內蒙、寧夏、河南等地進行了試點。
近一段時期以來,校園安全日益引起全社會廣泛的重視。從各地的實踐看,保險業也可以在維護校園安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如,北京市2003年建立了校方責任保險制度,由保險公司提供保險保障、風險管理、風險教育等安全管理服務。去年,北京市投保校方責任險的學校、幼兒園近2800所,公立學校、幼兒園的覆蓋面達到100%,中專、技校和私立學校達到80%,保障人數162萬人。
二是減輕政府重大事故處理壓力。目前,我國重大安全責任事故頻繁發生,事故一發生,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來處理善後事宜。通過在這些行業建立保險制度,發生事故後就可以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減輕政府壓力。目前,保險業已經與建設部、公安部、環境保護部、國家旅遊局、安監總局等20多個部委聯合下發了文件,在工程建設、道路交通、環境保護、旅遊安全、安全生產等領域運用保險機制,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三是有效化解社會糾紛。通過發展責任保險,用商業手段解決責任賠償等方面的法律糾紛,有利於降低社會訴訟成本,提高解決糾紛的效率。在這方面,湖南的試點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08年,湖南圍繞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按照「先試點、後推廣」的模式,相繼推出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和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將采礦、化工、冶煉三個高危行業納入試點范圍。目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區域已經拓展到湖南全省各個市州,承保試點企業330家。在長沙市區,累計6295家次企業投保了高危企業責任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四是運用經濟杠桿引導公眾遵循社會規則。運用保險的費率調節機制,對遵循規則的人降低費率,對不遵循規則的人提高費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人們主動遵循相關規則。在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運用保險機制促進道路交通安全。截至2010年底,全國近20多個省市的保險業和公安部門共同建立了機動車輛聯合信息平台,實現了交強險費率與駕駛員交通違章行為掛鉤,違章次數多、違章行為嚴重的,保險費率就高,反之,則給予費率優惠。2010年,湖南有3.96萬台機動車因發生有責事故提高了保險費率,87.34萬台機動車因未發生有責事故降低了保險費率,佔比48.89%,通過費率浮動的方法,對駕駛行為進行獎優懲劣,從而促進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守法意識的提升,減少了事故和經濟損失,為「排堵保暢」工程發揮重要作用。
(三)大力發展「三農」保險,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保險業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三農」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著力推進「三農」保險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積極發展農業保險。2002年以來,我們在探索中積累經驗,在實踐中積極創新,農業保險扭轉了停滯不前的局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0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到96億元,是2002年的16倍。覆蓋的農戶數達1.29億戶次,提供風險保障3795億元,承保農作物及林木11億畝,牲畜近7億頭。保險涵蓋農作物由水稻、小麥等5類主要糧食作物擴展至林木、油菜等經濟作物,保障范圍由種植業、養殖業擴展至農房、農機等多個領域。政策性農業保險由初期的6個試點省區擴大至所有省區市。在湖南,農業保險的快速發展也使更多的農民群眾得到實惠。2010年底,湖南種植業承保面積7232萬畝,養殖業承保牲畜頭數達203萬頭,共141萬農戶受益。2008年以來,湖南農業保險累計保費收入35億元,遠遠超過自1984年開辦農險業務以來24年的總和,位居全國第六。
二是試點推廣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村低收入人群,2008年啟動了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工作,為農民提供保費少,保額低的保險服務。目前,試點工作已經覆蓋了廣西、河南等19個省區。從試點情況看,農民平均20-30元就能獲得1萬元左右的保障,使低收入農民也能買得起、買得到保險。目前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已經覆蓋農民1100萬人次、數百萬個農村家庭。我國保險業開展農村小額保險試點的情況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近兩年,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多次在全體大會上向其他國家推廣我國農村小額保險的發展經驗。
三是積極為農民基本生活設施提供保險。在福建、廈門、浙江、湖南等24個省市開展了農房保險試點,在海南、廣西等25個省市開展了農機具保險。2008年以來,在湖南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湖南的農房統保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按照「政策支持、政府推動、部門配合、農戶自願、市場運作」的模式,湖南的農房統保工作確立了由地方政府統籌,財政部門、民政部門、農辦、保險公司等單位和各縣、鄉政府具體實施的運作模式。保險費納入財政預算,部分地區由財政全額出資,市縣兩級按一定的比例共同負擔。實踐表明,農房保險通過從制度上解決農民因災受損和災後安居問題,真正成為了一項政府得民心、群眾得實惠、保險得發展的民生工程。
四是探索發展農村小額信貸保險。通過開辦小額信貸保險,為農民提供信用擔保,形成保險與信貸結合,從而有效解決貸款農戶和農村金融機構兩方面的風險保障問題。在這方面,寧波保險業先試先行,取得了較好效果。2009年9月,由寧波市政府牽頭,在金融機構自願參與的基礎上,確定了小額貸款支持的三類重點對象:農業種養大戶(包括農村經濟合作社)、初創期小企業和城鄉創業者(含個體工商戶),並規定貸款只能用於生產性用途。保險公司為借款人提供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和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保額與貸款金額相同。為防範風險,在銀行實施總量控制和單一客戶授信額度控制之外,還建立了政府、銀行和保險業的風險分擔機制,由銀行與保險機構按3�7的比例分攤貸款風險。市政府建立風險基金,對保險機構賠付率超過一定比例後的部分進行補償。從寧波試點情況看,隨著銀保合作機制不斷鞏固和完善,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對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的參與意願明顯增強,保險機制破解「融資難」的作用逐漸顯現,初步實現了「客戶叫好、政府滿意、多方共贏」的政策目標。
(四)豐富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不寬,具有明顯城鄉二元分割的特性。保險業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重要著眼點就是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豐富社會保障的層次,提高社會保障的運作效率,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為政府主導的社會保險體系提供有益的補充。
在參與養老保障體系方面,我們的重點是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和企業年金業務。目前,保險業共為人民群眾未來養老積累准備金近3.5萬億元,是國家社保基金理事會積累資金的4倍多。與此同時,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在企業年金業務中發揮了主渠道作用,保險公司承辦的企業年金佔全部法人受託業務的90%,共與4000多家企業簽訂了企業年金管理合同,受託管理業務710億元。
在參與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我們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同時發揮保險自身的優勢,為政府主導的醫療保險提供專業化服務。這里我想著重談一談保險業服務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兩種模式。
Ⅳ 山東省臨沂市羅庄區本地工薪族辦理個人信用貸款,除了宜信之外還有哪些正規銀行貸款機構能夠貸款
根據你說的情況,銀行是做不了的,除非你還有一輛全款車,而且現價在八萬五以上,不然只能走小貸公司,利息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