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農村金融機構體系建設存在哪些問題
沒有實惠到農民,都是為有錢人,有權人搞的,農民想從裡面拿一毛錢都難。
② 開展村級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1. 服務意識有待提高
在基層黨組織中還存在干好本職工作就是稱職的思想,對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提出的時代背景、意義和內涵認識不深刻、領會不透徹,工作缺乏緊迫感和責任感。在工作方式上還是習慣於通過發布命令、召開會議、下發文件等形式來推動工作,沒有實現從「管理」到「服務」的角色轉換,工作職能轉變跟不上形勢的要求。2. 服務能力有待加強在基層黨員中特別是農村基層黨員幹部中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綜合能力不強,政治業務素質難以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等客觀因素,造成了為黨員群眾服務的能力不強,本領不大,辦法不多,停留於為服務而服務,切入點找不準,引領和帶動能力還不太高,導致服務載體不豐富,服務質量不高,服務范圍不廣。3. 服務方式有待豐富服務形式單一,上級黨組織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活動載體和組織形式創新不夠,不能很好地根據不同類型黨組織的特點設計開展一些特色活動。服務手段傳統,科技化水平不高,個性化服務不強,和群眾聯系和溝通還不夠緊密,黨組織服務還存在著「真空」和「盲區」。當前是信息化的時代,而有的社區幹部工作方法、手段仍囿於傳統模式,比如通知低保人員辦理相關手續,仍然是通過電話聯系,沒有建立微信、飛信平台,本來一個信息能解決了的問題,還要費時費力一個一個打電話。4. 服務機制有待完善
少數黨組織負責人責任意識不強,存在重經濟發展輕黨的建設的思想。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考核標准不明確,群眾滿意度測評機制不健全,一些好的制度得不到有力的貫徹執行,干好乾壞一個樣,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建設經費投入不足,許多服務活動無法主動開展,影響了服務效能,制約了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③ 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1)農村金融體系結構與運作機制存在嚴重缺陷,機構網點少。農村金融機構網版點分布不均勻。在東部地區,網點權過於集中,但是在中西部有些鄉鎮都沒有設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
(2)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2003年以來,作為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
(3)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比如2007年末,全國縣域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平均數達到13.4%,而這個比例高於全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
(4)產品和服務單一,支農功能不強,農村資金外流嚴重,農民貸款難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5)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沒有形成合力,在農村地區進行信貸資金投放缺乏寬松的政策環境和信用基礎。
④ 我國農村金融基礎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狀況怎樣
農村金融基礎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①推動農村地區信用體系建設。截至專2007年底,全國已建立屬農戶信用檔案7400多萬戶,評定信用農戶5000多萬戶,金融機構對已建立信用檔案的3900多萬農戶累計發放貸款9700多億元,貸款余額4800多億元。②農村地區支付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吸收了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加入大額支付系統和小額支付系統;設立了農村信用社資金清算中心,專門辦理農村信用社匯兌和銀行匯票清算業務;鼓勵商業銀行代理農村信用社的支付結算業務;協調各地農村信用聯社加快開發和健全省內農村信用社通匯系統,增強農村信用社的結算功能等。③2005年開始試點的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有效解決了農民工返鄉攜帶大量現金的資金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