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老年金融消費者存在問題

老年金融消費者存在問題

發布時間:2021-07-17 23:39:06

❶ 從哪些方面判斷老年人存在問題

我國老年旅遊市場研究與分析 摘要:老年旅遊市場是我國旅遊客源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銀發旅遊」在我國卻還是一項尚待開發的空白。如何開發老年旅遊市場已成為我國旅遊業發展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從分析老年旅遊市場開發的可行性條件人手,探討老年人的消費心理、行為特徵以及心理精神需求,提出開發符合我國國情和老齡群體特點的旅遊產品和營銷策略。 關鍵詞:老年旅遊;市場開發;可行性營銷策略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國家,世界上五分之一的老年人生活在中國。的確,從全國范圍看,隨著出門旅遊的老年人日漸增多,已經營造出了一個紅紅火火的老年旅遊市場。這種現象的出現,對於日益發展的中國旅遊業而言,是一個難逢的發展良機。如何開發好老年旅遊市場,搶占這個目前尚未大規模開發卻又極具市場潛力的「銀發產業」,既是旅遊市場開發中存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更好地體現旅遊業服務於社會。又是旅遊業自身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 一、我國老年旅遊市場開發的可能條件 社會人口的逐漸老齡化將形成一個相當龐大 的老年旅遊消費群體。據人口統計學家預測,21 世紀將會成為老年人的世紀,中國同樣也不例外。 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 已達到1.3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0.48%。而國際 上老齡化國家或地區的標准卻是60歲或以上的 人口占總人口的10%,65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 的7%。按照國際通行的評判標准來看,我國已經 開始進入老齡社會。在今後的40年裡,老年人口 的數字還將以每年3.2%的速度遞增,可見我國老 年人的基數相當大。再加上隨著我國人民衣食住 行等生活條件的較大改善,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 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一是 死亡率降低,二是壽命不斷延長。由此可見,在這 些日益增加的老年人中,其中的一部分將形成一 個相當龐大的旅遊消費群體,他們在旅遊客源市 場上所佔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其潛在作用是絕對 不可忽視的。 生活、消費觀念的轉變,使越來越多的老年人 走出家門,參加旅遊活動。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 的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態勢。因此,隨 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 建立和完善,勤儉持家傳統意識濃厚的老年人其 思想觀念也悄然變化。在經受改革開放的洗禮後。 老年人再也不滿足於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有了豐 富生活、享受生活的強烈願望,他們希望有更加豐 富多彩的高質量的生活內容,傳統的休閑活動方 式比如下棋、養花、打麻將等已不能完全滿足老年 人的精神需要,他們更渴望能有一些融知識、娛 樂、健康為一體的更高層次的休閑活動。而旅遊不 僅能夠領略異地的自然風光,體味風俗民情,還能 夠開闊胸襟,陶冶性情,強身健體,增添對生活的 情趣。因此在眾多的休閑方式中,老年人越來越多 地選擇了旅遊。過去心儀已久卻沒有時間或沒有 錢捨不得破費而未能前往的旅遊景點如今則放開 了手腳把旅遊的願望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特 別是在親身體驗到旅遊帶來的種種好處後,他們 興趣更濃、願望更高、決心更大,出行的次數也就越多。 老年人有外出旅遊的經濟基礎和充足的閑暇 時間。進行旅遊活動兩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有 足夠的閑暇時間和可隨意支配的收入,即要「有閑 有錢」。老年人在這方面尤其是在時間上有著得天 獨厚的優勢。因為老年人離退休後在家頤養天年, 時間上完全是充裕的。特別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過 去「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逐步向「兩口之家」或「三 口之家」的小家庭過渡,這樣,在城市中就出現了 一大批「空巢家庭」,老人們獨居寓所,單獨成家的 兒女們在同一城市或其它城市另居它所,只能根 據工作的繁忙程度定期或不定期回家省親。在大 部分時間里老人們都是比較空閑比較孤獨的。因 此老年人既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又希望能安排合適 的活動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另外,從老年人進行旅遊消費的經濟基礎來看,老人離退休在家,有固定的收入,有社會保障, 也有一定的積蓄。再加上這時兒女們大多參加工作,家庭負擔較輕,老人們的工資收入真正成為他 們的可支配收入。況且兒女們還會定期或不定期 地給老人們一些零花錢以表孝心,這些也在客觀 上為老人旅遊提供了條件。因此可以說老年人進 行旅遊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 正因如此,老年人外出旅遊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選擇的空間和形式也更多,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氣候條件等自由地安排出行時間和選擇地點,而不必在節假日湊熱鬧,這一點恰恰是其它客源群體所無法企及的。 我國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為 老年人的出遊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我國地域 遼闊,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適宜老年人旅遊的地方 相當多。首都北京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深厚的 文化底蘊,特別適合老年人觀光旅遊。古城西安、 南京、洛陽等,值得觀賞的人文景觀也遍地都是。 此外,四季如春的雲南、充滿南國風情的海南島、 沿海的大連、青島、廈門、以及譽為「人間天堂」的 蘇州、杭州等都是適宜老年人遊玩、徜徉的好去處。 從老年人進行旅遊的現實意義來看,它不僅 可以擴大增加旅遊客源市場的份額,同時,由於老 年人擁有較多的閑暇時間,可以較為自由地選擇 時間出行,因此這一群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填 補旅遊市場淡季客源的嚴重不足,為旅遊業的發 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更為重要的是,老年人參 與旅遊活動具有十分現實的社會意義,它不僅標 志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同時,這也體現著 整個社會對老齡群體的關注,旅遊活動將成為我 國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的一條佳徑。 通過以上對我國老年人旅遊市場開發中存在的可行性因素的分析,不難發現,無論在觀念上、經濟上、身體上、時間上,老年人出門旅遊的條件都在日臻成熟,老年人客源市場確實大有文章可作,如果這一市場能夠成功開發,必將會給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帶來莫大的發展商機。 二、我國老年人旅遊消費的心理特徵與行為特徵 消費心理是支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思想意識。顯然,老年人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長期的消費行為使他們的消費心理與其他年齡段的消費群體的心理特徵是大不一樣的。而這種消費心理又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消費行為,包括旅遊消費。由於受年齡的影響,老年人的行動節奏往往緩慢,出遊時間較長,他們接受不了急風暴雨行軍式的旅遊。而喜歡根據自己的身體客觀條件和喜好自由安排活動。 豐富的生活閱歷,使大多數老年人的消費行 為趨於理智和成熟。他們在購買商品前往往會進 行理智地分析和思考,充分考慮各種因素,貨比三家,最終才購買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商品或服務。 還有一些老年人屬於習慣型的消費者,他們由於 多次反復購買和使用某一種商品或服務,就會對 該種商品或服務形成較為深刻的印象,逐步形成 固定不變的消費習慣,並且不會輕易改變這種消 費習慣。而對於不熟悉不了解的商品或服務則不 會輕易購買,很少發生沖動性的消費行為。 我國的老年消費者由於他們都有過一段較長 時間艱苦生活的經歷,因此他們的生活大都比較 節儉。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收入的增加,老年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不 再一味地追求價格的便宜,他們也表現出適應新 事物、新環境的能力和願望,質量可靠和使用方便 成為他們購買商品或服務時考慮的主要因素,由 此可見,現在的老年消費者已經不是我們想像中 的那種只求價格便宜的消費者了。另外,在消費動 機上,我們還必須注意到,在子女長大獨立後,老 年人的經濟負擔減輕,一些老年消費者往往存在 補償性消費動機,試圖隨時尋找機會補償過去因 條件限制未能實現的消費願望,進行補償性消費。 從老年人參加旅遊活動的陪伴方式上看,由 於其子女大都成家立業,閑暇時問較少,很少能夠 親自陪同老人們出遊。因此,老年人參加旅遊活動 多選擇和老伴或同齡人一起出遊。當然,老年人之 間本身也有共同話題,在旅途中可以相互照顧,購 物時可以相互參考,出謀劃策。 從營銷廣告對老年人的影響程度看,由於老年人消費心理成熟,經驗豐富,他們大都相信通過多家選擇和自己的仔細判斷就能夠選出自己滿意的商品。因此廣告對老年人的影響程度一般。當然,老年消費者還是希望能夠通過真實的廣告了解商品或服務的特點來作為自己消費購買的依據。不過,據調查,對老年人影響較大的廣告媒體形式是視聽和報刊廣告,而象名人廣告等形式對老年人的影響力卻並不大。 從老年人的旅遊興趣來看,他們有著典型的 文化懷舊特徵或文化「還願」情結,由此,歷史文化 旅遊線路、民俗文化旅遊線路以及各種專題文化 旅遊線路,往往最能激發老年旅遊者的旅遊動機。 以上所述這些屬於老年人特有的消費特徵和 行為特徵,都是我們在進行老年旅遊市場開發時 必須面對和注意的問題,我們在旅遊線路的策劃、 設計以及吃、住、行、游、娛、購等旅遊環節的組織 安排上都得考慮老年旅遊群體的這些特徵因素。 振興老年產業 完善老年旅遊市場 本世紀將屬於老年人的世紀,老年市場和老年產業如同老齡問題一樣,已成為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開發老年市場,振興老年產業,已成為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未來社會」的物質保證。這是市場經濟的新機遇。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給我們的旅遊業帶來的啟示 從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來看,老年人在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了大半生後,退休時節他們最怕被社會所淡忘。許多老人對社會懷有極強的責任感,只要他們感到自己還能被社會所接納就足夠了。另一方面,旅遊活動是人們在滿足基本生活之後的一種更高層次的休閑和學習方式,在本質上是人類自我豐富、自我發展和自我肯定,把自己融於人類社會,參與社會發展的一種形式。這樣老年人選擇旅遊便成為一件自然的事了。 從國家旅遊局公布的1998年來我國旅遊的外國旅遊者年齡結構來看,超過51歲的老年人的比例佔全部來華旅遊者的22.3%,僅次於商務旅遊活動為主的中年組的46.5%。根據最近一次世界老人年旅遊大會的資料,美國人口中約有1/5的人年齡超過55歲,他們當中有47%的人有過遠程出遊的經歷。可見,老年人已構成了旅遊人口中頗具規模的一支隊伍。 從老年人的消費水平來看,在旅遊人群中,老年人的消費水平並不低,而且消費潛力大,特別是發達國家。據預測,1990-2000年美國總人口將增長7%,而55歲以上的人口將增長11%,他們的收入也隨之增加。另外一方面,他們的開銷卻比年輕人少得多,子女已遠離他們,社會保險免去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所以許多身體健康者往往選擇昂貴的航空和遊船來旅遊,給旅遊企業帶來高額利潤。 從我國自古有尊老愛老的習俗來看,據對北京幾家大的旅行社辦理中國公民出國旅遊老人情況的調查,其中相當數量的人是子女出錢為老人實現「出國夢」。此外,我國許多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儲蓄,也可出國旅遊。 從對日益擴大的老年旅遊隊伍來看,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從事老年旅遊的旅行社和旅遊服務組織。更有甚之,許多旅行社在推出熱點路線時,還對年齡作了限制,使廣大老年人望「景」興嘆。可見,開創老年旅遊市場,為老年人旅遊提供專門的服務,是旅遊企業謀求發展的一種機遇。 二、老年旅遊市場的特點 老年人由於其身體、閱歷等情況與其他年齡組差異很大,所以其參與旅遊活動有幾個共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對旅遊目的地選擇性強,對出遊活動的安排比較慎重。老年人已經失去了青年人所具有的對旅遊活動中探險成分的好奇,因此,出發前會通過各種媒介,對旅遊目的地的情況作盡可能詳盡的了解,並力求提前安排。(2)以純旅遊活動為主,區別於青少年組的休閑旅遊活動,更不同於中年組的帶有特定商務目的的旅遊活動。與此相對應,在旅遊消費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於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娛,很少購物。相比之下,其他年齡組的購物支出往往佔到整個旅程總消費的50%左右。(3)以團隊旅行活動為主,往往老倆口結伴而行,對旅程中各種活動的安排,要求以舒適、休閑和旅遊機構的高質量服務為標准。這之中,健全的醫療安全保障體系,是老年旅行團完成旅行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也是老年旅行團不同於一般旅行團的一個顯著特點。(4)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傳統文化,是對老年遊客吸引力最大的兩類旅遊產品。(5)旅行距離受局限,通常是旅程長的目的地參游的老年人趨少。 三、當前開發國際國內老年客源市場的幾個基本策略 (一)由於老年旅遊市場有區別於其他市場的重要特點,因此,我們在開發老年旅遊市場時,要以這些特點為依據,有的放矢。 老年人對目的地選擇性強,對出遊活動安排慎重,這就要求我們在針對老年人作促銷宣傳時,盡量內容豐富詳盡,並且簡單明了,一目瞭然。老年人旅遊受身體狀況及經濟能力的限制,就要求我們在制定旅遊線路時本著「短而精」的原則,行程路線要短,旅遊景點精煉而特色鮮明,內涵豐富。鑒於老年人對旅遊目的地文化意義情有獨鍾,應在這方面多花費些精力。老年旅行團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要有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這就對我們旅遊服務的硬體和軟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配隨團醫護人員,及時與旅遊途中和目的地的醫院掛鉤。對導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求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求在老年心理、老年保健等方面有所了解,如安排老年人用餐時,盡量安排香、脆、軟和含糖少、營養高、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安排活動時本著穩健的原則,強度要適當。 (二)從國際市場看,由於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老年人的出遊比例不同,在開發老年市場時應採取「全面出擊,重點突破」的策略。從國際范圍來看,繼續鞏固我國在西歐和北美的市場,大力開拓周邊和大洋洲的老年旅遊市場,適當發展非洲和東歐的市場。 從國內市場來看,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老年人出遊比例高,內陸和西北地區經濟比較落後,老年人出遊比例比較低;城市經濟比較發達,老年人出遊比例較高,鄉村經濟相對落後,老年人出遊比例較低。所以我們在開拓國內老年市場時,要考慮到我國的國情,一方面重點開發經濟發達地區的老年旅遊市場,積極為這部分老年人的出遊提供方便;另一方面適當開發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旅遊市場,鼓勵經濟不發達地區老年人出遊,並對這部分老年人採取相應的優惠政策。 (三)由於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老年人採取旅遊的形式也有明顯差異,在對不同地區老年人旅遊促銷時也應採取不同的形式。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老年旅遊者特別是國際旅遊者,應注重宣傳我國五千年燦爛文化、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風情。如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滇西北瀘沽湖的摩梭族人的母系生活,盡管交通不便,但每年還是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特別是歐洲遊客。針對日本的崇佛情懷,蘇州的「寒山撞鍾」引來日本遊客如織。對於經濟不夠發達地區的老年旅遊者,在促銷時應充分考慮到他們的經濟狀況和他們的心理特點。那就是「花費少點,看的地方多點。」盡量多安排景點,可以是一系列優美的自然風光游,也可以是一連串名勝古跡游,也可以互相交織穿叉。總之,開發老年旅遊市場一定要真正做到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這既是對旅遊從業者的一次機遇,又是一項考驗。我國已進入老年社會,老年人口巨大,增長迅速,老年人旅遊市場已經形成,市場潛力巨大。但是,我國旅遊業專門從事老年旅遊的企業和組織相對滯後,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老年旅遊市場的需求。所以,本文分析了老年人消費的特徵和開發老年旅遊市場的可行性,為企業開發老年旅遊市場提出幾點策略意見。 1.我國老年人旅遊市場開發的可行性分析 3 1.1中國老年人口龐大 3 1.2老年人消費慾望強 3 1.3老年人可支配收入提高 3 1.4老年人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 4 1.5旅遊業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善為老年人外出旅遊提供了保障 4 2.我國老年人旅遊市場現狀 4 3.開發老年人旅遊市場對企業的意義 5 4.我國老年人旅遊市場的開發策略 6 4.1.1求實性消費特徵 6 4.1.2補償性消費特徵 6 4.1.3懷舊性消費特徵 6

❷ 消費者存在的問題

價格
質量
售後
態度

❸ 金融在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中存在什麼困難

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違規推銷理財產品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違規推銷理財產品;
銀行亂收費、暗中收費現象屢見不鮮;
信用卡消費陷阱導致很多持卡人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

❹ 影響老年人發展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影響老年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老年產業的效益問題,另一方面是社會各界的支持程度。
現代營銷學認為:市場規模=人口+購買意願。把影響老年人消費市場規模的因素歸結為三大要素:第一是老年人口的規模。沒有一定數量的老年人口,就無法形成有規模的老年消費市場,老年產業就難以為續。第二是老年人的消費意願。如果老年人沒有自己的消費觀,那麼即使有再龐大的老年人口,也無法形成老年人消費市場;第三是老年人的消費能力。這牽涉到老年人的收入和身體狀況。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則無法完成自己的消費意願;不同的身體狀況則對不同的老年產品有需求,直接影響到老人消費市場。而後者則是外部因素,即社會對老年產業的重視程度,包括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企業的積極參與及各個家庭社區對老年人的關心照顧。

❺ 針對老年人的消費心理特點,目前老年人市場存在哪些商業機會存在什麼問題呢

老年人的消費心理特點是由於老年人的痛點造成的!
消費心理特點:喜歡廉價免費的東西,或者喜歡價格偏高的保健食品。
廉價免費的東西註定是為了後期大額訂單做鋪墊。
關於商業機會:
老年人的痛點:怕死怕病怕給兒子添麻煩
只要你的產品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都算是商機。
存在的問題,別人對你從事這項事業的看法,社會新聞對自身的影響!
如果你轉戰老年人市場,懇請你認真選擇產品。

❻ 請分析老年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有什麼特點

1.購買和使用商品的過程中受習慣勢

力的影響大。
2.購買和消費商品要求方便。
3.消費需求構成發生變化,大部分支出用於購買食品和醫療保健用品,中高檔商品;用於穿、用方面的支出則相對減少,受消費流行的影響也甚少。

-----------------------------------
如有疑問歡迎追問!
滿意請點擊右上方【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❼ 老年旅遊消費市場存在哪些問題

當前老年人旅遊消費亂象仍較大程度存在,相關消費者投訴呈增長趨勢。目前,老年旅遊消費市場存在的變相加價、「免費旅遊」暗藏陷阱、「老年團」名不副實三大問題突出,成為行業「潛規則」。

名不副實

《旅行社老年旅遊服務規范》明確規定老年旅遊產品及服務要求,包括游覽時間不宜過長、配備隨團醫生、選擇有電梯的飯店、導游具備緊急救護技能等。但在各大旅行社推出的老年旅遊產品中,能夠落實規范要求、真正具有老年特色、符合老年旅遊需求的並不多,大多還是「新瓶裝老酒」,只是將普通旅遊產品貼上了老年游的新標簽。

❽ 老齡社會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

根據我國第一至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統計和預測數據,我國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上半世紀,人口老齡化進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982———2000年為人口老齡化的前期階段。在這期間,70年代生育率下降對總體年齡結構的作用剛剛開始,因而老齡化的速度不是很快,老齡化的程度也不很高,老年人口從0.77億增加到1.28億,老年人口比重從7.63%上升到9.84%,年均上升0.12個百分點,接近老年型的標准。2000———2030年為高速老齡化階段。在這期間,生育率下降對人口年齡結構的作用和影響已經充分顯示出來,因此老齡化速度加快。預計老年人口將從2000年的1.28億,增加到2030年的3.35億,年均增長668萬。老年人口比重從9.84%上升到21.93%,年均上升0.39個百分點。2030———2050年為高水平人口老齡化階段。在這期間,老齡化速度開始減慢,老年人口數量增長幅度下降到年均364萬。同時,由於少兒人口比例和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同時下降,因此老年人口比例從21.93%上升到27.43%,並長期保持在一個高水平上。

我國人口老齡化對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影響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實現這一戰略需要有一個良好的人口環境,其中包括合理的人口年齡結構。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超前於經濟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制約作用,要消除和緩解其不利影響,變老齡化的壓力為動力,就必須分析人口老齡化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從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歷史和現狀來看,其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將導致我國勞動力不足。老齡人口比重上升的結果會帶來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是勞動力來源的基礎,在總體人口中處於核心地位。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多寡及其在總人口所佔比重的大小,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在人口老齡化的初期階段,由於少年兒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較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較小,甚至小於兒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就會出現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的現象。一旦總和生育率達到更替水平,少年兒童人口比重回升,而老年人口比重只升不降時,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就會立即下降。

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現在到2020年呈增長趨勢,預計2010年增長到9 268億人,2020年達到9.345億人。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2022年以後,將出現遞減的趨勢,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將分別遞減為8.879億、8.654億和8.357億。從1970年起,由於少年兒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大於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呈上升趨勢,由1970年的53.5%依次提高到2000年的65.1%,預計2010年將達到67 9%。從此以後將逐年下降,2020年、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將分別為64.5%、59.2%、57.0%和55.1%。

上海已在前幾年出現了「青年人赤字」,北京到2010年也將出現勞動年齡人口出大於進的局面。

2.人口老齡化將導致供養系數升高,勞動力成本加大。人口老齡化發展所帶來的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必然導致老年贍養系數和供養系數上升。我國老年贍養系數從1970年起一直上升,預測2010年為17.4,2030年為37.0,到2050年進一步上升為47.5時,勞動年齡人口與老年人口之比接近於2:1。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由於少年兒童撫養系數高,所以總供養系數也高。此後,隨著少年兒童撫養系數下降,總供養系數下降,1990年為56.5,預測2010年達到低谷時僅為47.3。隨後,少年兒童撫養系數回升,老年贍養系數上升,總供養系數也相應提高。2030年和2050年將分別達到68.9和81.4,大大超過了當前發達國家的水平(48—55)。由100個勞動年齡人口供養70-80個非勞動年齡人口,不但會使社會不堪重負,還會大大提高勞動力成本,降低產品的競爭力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

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離退休人員逐年增多,退休金的支出相應加大。據有關資料表明,1984年全國離退休人員總數1478萬人,1990年為2301萬人,1997年為3351萬人,1999年增加到3727萬人。預計2030年和2050年將分別達到9127萬人和10303萬人。全國離退休人員保險福利費用總額,1984年為106.1億元,1997年為2068.3億元,預計2030年和2050年將分別達到73219 5億元和182195.2億元。

3.人口老齡化將影響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發展的結果是,勞動年齡人口群體中,上年齡勞動者越來越多,比重越來越大。這種變化在人口統計中叫做勞動年齡人口老齡化。國際上把勞動年齡人口劃分為三個部分:15———29歲為年輕勞動力,30———44歲為中年勞動力,45———59歲(或45———64歲)為老年勞動力。勞動年齡人口中,年輕勞動力比重下降,老年勞動力比重上升,稱為勞動年齡人口老齡化。一般認為,老年勞動力的體力逐漸衰退,反應不如年輕人快,不能適應快節奏的生產活動,特別在勞動密集型的生產中,不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於自動化水平較低,勞動強度較大的行業,影響就會更大一些。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水平還不高,屬於勞動密集型的行業比較多。在這些行業,勞動年齡人口老齡化會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結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制定一個既能控制人口增長,又能避免過度人口老齡化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前提,是人口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目前我國既要控制人口增長,又要防止人口老齡化速度過快和老年人口比重過高。因此,要制定一個二者兼顧的中長期人口發展規劃,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在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實現2005年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 5億人以內的預期目標,需要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穩定現行的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0.9%以內。從2000年到2010年,如果農村的總和生育率不變,城鎮的總和生育率由1.2提高到1.8,全國的總和生育率由1.89上升到2.0左右,一方面,城鎮人口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兩胎,避免家庭結構「四、二、一」格局的出現,同時也可以減緩城鎮的人口老齡化速度;另一方面,由於總和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可以繼續控制人口增長,使2010年的總人口控制在13.74億以內。2010年以後,農村和城鎮的總和生育率保持不變,總人口在2035年達到峰值年時為15.03億。此後逐漸下降,到2025年為14.68億,在人口最大容量16億之內。按照這—趨勢,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將從2025年的2.76‰下降到2030年的0.99‰。同時經驗表明,人口增長率的下降會帶來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上升。人口增長率為2%時,15-59歲的人口比重為55.97%;增長率下降為1%和0時,比重分別上升為57.47%和58.35%。這樣就既能控制人口增長,提高勞動年齡人口比重,減緩老齡化的程度,又能降低供養系數,有利於老齡化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要制定扶持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人口老齡化對市場總需求的影響,必然導致市場結構變化。因此,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適時調整產品結構,發展老齡產業,開拓老年市場,已成為保持市場穩定與繁榮的重要途徑。國外經驗表明,重視老年消費問題,不僅有利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而且也是拉動國內需求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此,國家對發展社會助老服務等要給予經濟扶持和政策優惠。2 建立健全老年法律和道德體系,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口問題和人口老齡化問題都將是重大的社會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政策措施,歸根到底要體現為法律法規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雖然1996年已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有關老年的法制建設還滯後於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在處理—些涉老的民事糾紛方面,缺乏專項法律和法規依據。要切實維護老年人的權益,發展老齡事業,我們應盡快制定和完善社會保障法、社會救濟法、家庭贍養法、社區服務法、老年福利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實踐證明,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規體系,可以更好地調整老年人與非老年人之間的關系,制裁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有利於促進家庭和睦保證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要建立和完善與人口老齡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養老保障體系。針對我國經濟尚不發達,人口老齡化速度快、來勢猛、超前於經濟發展等特點,我們應建立—個公平與效率兼顧、基金來源多渠道、城鄉有別的社會養老、家庭養老與社區助老服務相結合的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由國家基本保險、企業補充保險和個人儲蓄保險組成,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宜採用現收現付與部分積累相結合的模式,即在現收現付的基礎上,建立個人賬戶儲存積累,多徵集一部分保險費為積累基金,為21世紀人口老齡化高峰期的退休金劇增作準備。這樣既能保障近期內老年人的經濟生活,又能緩解未來的壓力。同時要大力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因為協調代際關系,保持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既要靠法制、法律的支持,又離不開精神文明和道德的保證。為此,要加強敬老、養老的家庭倫理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

3.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提高對人口老齡化的承受能力。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標志。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都基於生產力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隨著經濟增長黃金時代的消失,特別是繼石油危機而出現的經濟危機,使社會保障制度速入困境,從而使所有發達國家出現了社會保障基金入不敷出的困難局面。據國際勞工局的研究報告認為:出現社會保障危機的主要起因不是領取養老金者持續增加,也不是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的結果,而是經濟發展緩慢和失業問題嚴重。社會保障的危機不是社會保障結構的危機,而是經濟基礎由於營運不良而受到侵蝕造成的。如果經濟能有一個合理的發展速度,社會福利的支出是可以得到滿足的。

我國是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進入老齡社會的,人口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的客觀事實,更需要加快社會經濟發展,以增強對老齡化的承受能力。我國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因此,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鄧小平同志對此曾指出: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後,一定要致力於發展生產力。解決「老有所養」的根本出路也在於發展生產力,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增強綜合國力。

4.充分利用老年人力、人才資源,變人口老齡化的壓力為動力。要加快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讓更多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參與社會經濟發展,使老年人的潛力得以發揮。如果說當前中國勞動力比較富裕的話,那麼20年後這一優勢將不復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一是可以彌補勞動力不足,二是可以為國家多增創財富,三是可以變—部分消費人口為生產人口,變人口老齡化的壓力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同時,要加強老年學研究,發展老年教育,實現,健康老齡化,對我國來說人口老齡化是一個新事物,因此在制定老齡政策,開展老齡工作,發展老年教育,培訓老齡工作者,處理代際關系,以及實現健康老齡化等方面,都急需老年學理論的參考和指導。為此我們必須加強老年學研究,才能為實現人口老齡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相協調創造有利的條件。

文章出處:《天府新論》

閱讀全文

與老年金融消費者存在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