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公司經營哲學

金融公司經營哲學

發布時間:2021-07-16 20:20:51

Ⅰ 稻盛和夫 企業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

關於企業的哲學。
什麼是企業哲學,我們認為,企業哲學是以企業家文化為主導的企業核心群體對於企業如何生存和發展的哲理性思維,它是一種人本哲學,是企業解決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企業內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學,是企業對內外部的一種辨證式的哲學思考,這種哲學思考又決定了企業對於各種事物的偏好,所以企業文化是個性化的,這就是其根本原因所在.
企業哲學是企業家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轉化器,是基於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企業哲學應該是一個群體的思維,而不是某一個企業家的思維,它可能包括了企業幾任企業家文化的高度凝煉;二是企業哲學不只是停留在企業家階層,也包括了企業核心團隊的智慧.要深刻理解這個原因,就必須認真分析企業哲學與企業文化、企業家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
企業存在的三大命題,企業哲學結構
企業哲學與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我們認為企業哲學是一種存在,而企業文化是一種現象;企業文化是基於企業哲學辨證思考之後確立的基本假設,並由此產生的價值觀,以及價值觀所指導下的行為模式(這其中包含了行為實施影響下的物化環境);企業文化是企業哲學的外在表達,企業哲學是塑造企業文化的根本.通常,企業會在企業文化的企業理念系統部分,詳細地闡述其關於企業哲學的三大命題:那就是「為什麼存在」「成為什麼」「如何存在」.
第一層,即核心層是「企業為什麼存在?」.問題是解決企業存在的價值,即「我是誰,who」的問題,就是企業的使命(mission)、企業生存的價值或者說意義.它是跟企業的發展階段,企業家的精神密切相關的.這個結論跟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是相吻合的.當一個企業剛剛成立時,要更多地考慮企業的生存問題,就是如何去賺錢,即需求層次中最底層的生存需要;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的生存價值也就慢慢提升,到了最高一層,自我價值的實現,就是我們這里所講的企業的哲學境界了.杜拉克認為,創辦企業第一問題就是「本企業是個什麼樣企業?」這個問題貌似簡單,但回答起來就不那麼簡單.
企業哲學的第二層是「企業的發展目標」,就是「成為什麼,what」,即願景的問題.一個公司的願景(vision)是全體人員為之奮斗的目標,它必須是前瞻性的、挑戰性的,而又必須是宏偉的,就是說它具有艱苦性又具備可操作性,也是激勵人心的,有「氣吞河山」的功效.
企業哲學的第三層是「企業如何生存」,即「怎樣,how」,即經營理念(motto)的問題,這一層次涉及的內容最為廣泛,它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地域、關注點的不同而不同,大致上可包括對市場、對客戶、對員工、對產品、對管理意識等方面的內容.
企業哲學三大層次 MVM
層次 內涵 名稱 包涵的內容
第一層 企業存在的意義who 使命 MISSION 為了誰(民族、股東、顧客、員工)而存在
第二層 企業存在的目標what 願景 VISION 什麼是最重要的(產品、技術、人才、市場份額、顧客滿意)
第三層 企業如何生存how 核心理念MOTTO 對市場、對客戶、對員工、對產品、對管理意識等方面的價值觀
我們認為:企業哲學是指導企業經營管理的最高層次的思考模式,是處理企業矛盾的價值觀及方法論.企業哲學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動力源泉,只有在有足夠的能力處理企業發展的內外矛盾的前提下,企業才能確立其核心價值觀以及圍繞價值觀的辨證方法論.核心價值觀是處理企業種種矛盾的指導原則,是企業哲學思想的最集中體現.
企業哲學是一種存在,而企業文化是一種現象;企業文化是基於企業哲學辨證思考之後確立的基本假設,並由此產生的價值觀,以及價值觀所指導下的行為模式(這其中包含了行為實施影響下的物化環境);企業文化是企業哲學的外在表達,企業哲學是塑造企業文化的根本.通常,企業會在企業文化的企業理念系統部分,詳細地闡述其關於企業哲學的三大命題:那就是「是什麼,成為什麼」「為什麼存在」「如何存在」,也就是願景、使命及核心價值觀三個概念.
支撐上述企業文化三大哲學概念的是處理企業矛盾的辨證思維模式,不掌握這樣的辨證思維模式,就難以運用企業文化的核心要素來指導企業運作,三大哲學概念最終將成為空中樓閣;不站在這樣的哲學高度看問題,就難以突破企業文化研究的瓶頸,要不就是就文化表層而論文化,企業文化永遠都只是裝飾得非常漂亮而擺設於企業一角的盆花——這樣的視覺最大的例子就是僅僅從CI企業形象戰略來看文化;要不就是陷入組織行為學的怪圈,就行為而論行為,企業文化永遠都只是那些缺乏足夠支撐的數據模型,只能是拿著西方企業的量化指標對著中國企業往裡套;要不就是以點帶面的文化實操方式,只局限於價值觀、願景或者學習型組織的研究,這樣的方式更無助於真正構建企業文化戰略管理的體系,當然,他們可以認為那就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企業哲學理論對於企業文化業界的最大貢獻在於占據了高度、突破了瓶頸、跳出了文化、構建了體系,並且在哲學的終極核心的指引下整合哲學-文化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等多個學科的綜合學術資源,以綜合的視覺和研究方法為企業運行提供借鑒.
在中西文化進一步交融的今天,文化融合並不是消滅差異,而是更多地顯示個性、發展獨立的文化系統.企業文化亦然,我們一貫主張中國本土企業必須在吸收消化西方管理思想的同時,堅持我們博大精深文化命脈的精髓,並運用於企業管理之中,以中國特色的管理思想為主體來吸納西方優秀的管理制度.
本文是經盛咨詢公司12月份即將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種管理模式-中國企業文化戰略》書中的部分內容連載之五,它是經盛管理咨詢文庫中企業文化實操系列的第二本.本書是國內外第一本論述企業文化戰略的專著,它從理論和實踐各方面全方位對企業文化戰略的定義、流程、規范、實操做了介紹,書中配合經盛咨詢公司的許多案例,幫忙讀者理解和操作企業文化戰略.

Ⅱ 經營哲學有哪些

經營哲學舉不盛舉:佛,儒,道,法,邪。有句話說:做人向儒,做事向道。企業公司經營注重「科學」。實際上這里所說的自然意義上的科學,指的是道家的「道」,何謂道,道即自然規律,事物發展的趨勢延續。每種事物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也就是說,道有多種表現形式,企業經營也是道的體現。我們見的陰陽八卦:分白黑兩塊,互為因果。陰陽在於三點。系統性:仔細觀察陰陽八卦,會發現,陰陽是一個整體,渾然天成。動態延續性:黑為陰,白為陽,處在動態平衡中,永無止息,永無止境。因果性: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本意為任何事物互為因果,預見成效在於事物本身的意願和操作者的能力。任何一個具備競爭力和長期發展潛力的企業必然有其自身的一套經營之道。澄清道的概念,下面談談道在企業中的應用。道分本道,天,地,法,將。實際上是一種謀略的集大成。道:預見謀略,即對企業所需的生產和服務,內在和外在環境的預見,為企業的企業重整,產業轉移,管理績效,技術進步和轉型,市場佔有率,市場競爭力等提供手段方法。天:時機。問題和機遇往往同時產生,把握機遇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地:充分利用任何能夠利用的資源。法:精湛。在已有經營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將:領導。組織中作為一個領導的核心是組織核心價值取向的標准,是企業生命力的展現。哲學在於相對和整體延續,在實際經營活動中,每個經營實體都可能形成自身的經營哲學,所以對此保留任何可能性經營哲學是獲得最大化發展可能的需要,也就是理論指導下的現實實踐的決策選擇。

Ⅲ 經濟,金融,哲學!

哲學是科學之源,不僅是經濟,任何科學理論都與哲學密切相關,蘊含著哲學的道理。但是沒必要學任何一門科學都從哲學開始,那樣大費周章,走了彎路。你直接學經濟就好了,業余時間多讀讀有關邏輯、辯證法等哲學方面的基礎書籍,幫助你對經濟學知識的笑話。

Ⅳ 企業經營哲學

本書內容講述:企業經營活動是現代人類最基本的社會活動,這種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主觀世界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須臾不能離開人們經營決策的理性思考。
作者認為,企業生產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充盈著人們的哲學智慧和觀念創新。並且只有用哲學獨有的寬廣視野和深邃目光,才能揭示企業運行的本質。
因此,本書試圖從哲學的角度揭示企業市場經營活動背後的理性支撐,並致力於將哲學理性轉換為實踐理性,與企業家一起尋找學習哲學和享用哲學的捷徑與方法。

Ⅳ 什麼是金融的哲學

本書用哲學的觀點,分析了很多和金融相關的熱點問題,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剖析常見的金融事件,學術支持下帶有情懷的思辨,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本書用大量生動的事例,為讀者提供了嶄新的思考方式與思維框架,為換個思路考慮金融、經濟與社會問題都帶來切實有效的幫助。

Ⅵ 什麼是公司哲學與經營理念

"精"即完美、周
密、高品質,"蓋"則含有利益增加和"精益求精"的雙重含義。對精益的哲學內核進行剖析,可以提出"以人為中心"、"以精簡為手段"、"持續改善,盡
善盡美"等哲學思想。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製造業面臨的競爭將日趨激烈,本土企業應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資金、人力、設備等資源,運用精蓋生產的哲學思
想,減少浪費和無效活動,才能滿足迅速多變的市場需求,
在有限的市場容量下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Ⅶ 企業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

關於企業的哲學。

什麼是企業哲學,我們認為,企業哲學是以企業家文化為主導的企業核心群體對於企業如何生存和發展的哲理性思維,它是一種人本哲學,是企業解決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企業內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學,是企業對內外部的一種辨證式的哲學思考,這種哲學思考又決定了企業對於各種事物的偏好,所以企業文化是個性化的,這就是其根本原因所在.

企業哲學是企業家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轉化器,是基於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企業哲學應該是一個群體的思維,而不是某一個企業家的思維,它可能包括了企業幾任企業家文化的高度凝煉;二是企業哲學不只是停留在企業家階層,也包括了企業核心團隊的智慧.要深刻理解這個原因,就必須認真分析企業哲學與企業文化、企業家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
企業存在的三大命題,企業哲學結構
企業哲學與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我們認為企業哲學是一種存在,而企業文化是一種現象;企業文化是基於企業哲學辨證思考之後確立的基本假設,並由此產生的價值觀,以及價值觀所指導下的行為模式(這其中包含了行為實施影響下的物化環境);企業文化是企業哲學的外在表達,企業哲學是塑造企業文化的根本.通常,企業會在企業文化的企業理念系統部分,詳細地闡述其關於企業哲學的三大命題:那就是「為什麼存在」「成為什麼」「如何存在」.
第一層,即核心層是「企業為什麼存在?」.問題是解決企業存在的價值,即「我是誰,who」的問題,就是企業的使命(mission)、企業生存的價值或者說意義.它是跟企業的發展階段,企業家的精神密切相關的.這個結論跟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是相吻合的.當一個企業剛剛成立時,要更多地考慮企業的生存問題,就是如何去賺錢,即需求層次中最底層的生存需要;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的生存價值也就慢慢提升,到了最高一層,自我價值的實現,就是我們這里所講的企業的哲學境界了.杜拉克認為,創辦企業第一問題就是「本企業是個什麼樣企業?」這個問題貌似簡單,但回答起來就不那麼簡單.
企業哲學的第二層是「企業的發展目標」,就是「成為什麼,what」,即願景的問題.一個公司的願景(vision)是全體人員為之奮斗的目標,它必須是前瞻性的、挑戰性的,而又必須是宏偉的,就是說它具有艱苦性又具備可操作性,也是激勵人心的,有「氣吞河山」的功效.
企業哲學的第三層是「企業如何生存」,即「怎樣,how」,即經營理念(motto)的問題,這一層次涉及的內容最為廣泛,它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地域、關注點的不同而不同,大致上可包括對市場、對客戶、對員工、對產品、對管理意識等方面的內容.
企業哲學三大層次 MVM
層次 內涵 名稱 包涵的內容
第一層 企業存在的意義who 使命 MISSION 為了誰(民族、股東、顧客、員工)而存在
第二層 企業存在的目標what 願景 VISION 什麼是最重要的(產品、技術、人才、市場份額、顧客滿意)
第三層 企業如何生存how 核心理念MOTTO 對市場、對客戶、對員工、對產品、對管理意識等方面的價值觀
我們認為:企業哲學是指導企業經營管理的最高層次的思考模式,是處理企業矛盾的價值觀及方法論.企業哲學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動力源泉,只有在有足夠的能力處理企業發展的內外矛盾的前提下,企業才能確立其核心價值觀以及圍繞價值觀的辨證方法論.核心價值觀是處理企業種種矛盾的指導原則,是企業哲學思想的最集中體現.
企業哲學是一種存在,而企業文化是一種現象;企業文化是基於企業哲學辨證思考之後確立的基本假設,並由此產生的價值觀,以及價值觀所指導下的行為模式(這其中包含了行為實施影響下的物化環境);企業文化是企業哲學的外在表達,企業哲學是塑造企業文化的根本.通常,企業會在企業文化的企業理念系統部分,詳細地闡述其關於企業哲學的三大命題:那就是「是什麼,成為什麼」「為什麼存在」「如何存在」,也就是願景、使命及核心價值觀三個概念.
支撐上述企業文化三大哲學概念的是處理企業矛盾的辨證思維模式,不掌握這樣的辨證思維模式,就難以運用企業文化的核心要素來指導企業運作,三大哲學概念最終將成為空中樓閣;不站在這樣的哲學高度看問題,就難以突破企業文化研究的瓶頸,要不就是就文化表層而論文化,企業文化永遠都只是裝飾得非常漂亮而擺設於企業一角的盆花——這樣的視覺最大的例子就是僅僅從CI企業形象戰略來看文化;要不就是陷入組織行為學的怪圈,就行為而論行為,企業文化永遠都只是那些缺乏足夠支撐的數據模型,只能是拿著西方企業的量化指標對著中國企業往裡套;要不就是以點帶面的文化實操方式,只局限於價值觀、願景或者學習型組織的研究,這樣的方式更無助於真正構建企業文化戰略管理的體系,當然,他們可以認為那就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企業哲學理論對於企業文化業界的最大貢獻在於占據了高度、突破了瓶頸、跳出了文化、構建了體系,並且在哲學的終極核心的指引下整合哲學-文化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等多個學科的綜合學術資源,以綜合的視覺和研究方法為企業運行提供借鑒.
在中西文化進一步交融的今天,文化融合並不是消滅差異,而是更多地顯示個性、發展獨立的文化系統.企業文化亦然,我們一貫主張中國本土企業必須在吸收消化西方管理思想的同時,堅持我們博大精深文化命脈的精髓,並運用於企業管理之中,以中國特色的管理思想為主體來吸納西方優秀的管理制度.
本文是經盛咨詢公司12月份即將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種管理模式-中國企業文化戰略》書中的部分內容連載之五,它是經盛管理咨詢文庫中企業文化實操系列的第二本.本書是國內外第一本論述企業文化戰略的專著,它從理論和實踐各方面全方位對企業文化戰略的定義、流程、規范、實操做了介紹,書中配合經盛咨詢公司的許多案例,幫忙讀者理解和操作企業文化戰略.

Ⅷ 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十大黃金法則是什麼

1 工作是磨煉靈魂的道場

2 阿米巴經營:他堅持不開除包括鍾點工在內的任何一名員工,因為「公司永遠都是保障員工生活的地方」。在日常經營過程中,他提倡穩健經營,公司永遠保留大量現金,以應付不時之需。

3 人生方程式: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4 企業家特殊的戰鬥力:企業家為了做強做大,絕不恪守形式,甚至可以不要自尊,而必須擁有特殊的戰鬥力。與一般人想像的不同,這種特殊戰鬥力表現為一次次「回歸零」的能力,表現為與自己和企業的每一個新發生接觸的能力。不管先前何等成功,什麼時候他不能回歸零了,開始脫離傾注熱情的專業了,也就到了他向下滑行的時候了。

5 以善惡,不以得失來做判斷

6 敬天愛人,自利利他

7 思維方式決定人生和經營

8 信任管理的領導力

9 現金儲備的經營理念

10作為人,何為正確: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

(8)金融公司經營哲學擴展閱讀:

「經營十二條」是稻盛和夫先生對自己的經營實踐進行深入思考的產物,也是稻盛先生創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行動綱領。它揭示了企業經營的規律,遵照它,經營就能成功;違背它,經營難免失敗。

稻盛先生說,經營的成敗取決於經營者的行動。如果經營者認真學習、果斷落實「經營十二條」,經營者就會變得判若兩人。經營者變,公司的幹部就跟著變,公司的員工也跟著變。這樣只要一年,你的公司就會變成一個高收益、快增長、了不起的優秀企業。

「盛和塾」的塾生企業家中,因切實執行「經營十二條」,而在一兩年內迅速成長的企業,比比皆是。

稻盛和夫說,如果一定要說到秘密的話,這秘密有5個。

第一,是零工資的奉獻給了全體員工很大的精神鼓勵。「我接受政府的邀請出任公司董事長時,已是快80歲的老人,在許多的員工眼裡,我是他(她)們的爺爺、父親或叔叔,我一生與日本航空公司沒有什麼關系,卻願意不領一分錢的工資為日本航空公司的重建奉獻最後的力量,給了全體員工一個很好的榜樣。」

第二,按照政府再生支援機構的重建要求,日本航空要裁一部分員工,但是,同時也要保護更多的員工能夠繼續留在公司里工作。「我之所以答應政府的邀請到日本航空公司來擔任董事長,是認識到不能讓它倒閉,不能讓它影響日本經濟,盡可能地保住更多人的工作機會。」

第三,擔任董事長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確日本航空公司的經營目標,並將這一目標反復向全體員工傳達,讓每一位員工時刻牢記自己要做什麼,公司要做到什麼。「這一做法,與我創建和經營京瓷公司、KDDI公司一樣。我覺得,只有把員工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大家團結一心,經營者與員工的心靈產生共鳴,企業才能走出困境,才能獲得健康發展。」

第四,在日本航空公司,用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和人生觀,對企業進行改革,尤其是對「官僚體制」進行了徹底的改革。「我首先對企業的經營服務意識進行了改革。制定了40個項目的服務內容,讓員工和我一起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擁有共同的經營理念,做到"物心兩面"一致,形成了日本航空公司新的企業理念。」

第五,對於公司內部經營體制實施了改革,實行了航線單獨核算制度,並確定了各航線的經營責任人。「統計工作實施速報制,各個部門的數據做到即有即報,公司詳盡的經營報告做到了一個月內完成,以便讓經營班子隨時掌握公司的經營實況。」

閱讀全文

與金融公司經營哲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歡樂頌2外匯 瀏覽:800
政府申請國家貸款 瀏覽:598
黃金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
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 瀏覽:101
理財r0 瀏覽:70
600611大眾交通股票 瀏覽:257
歐式看漲期權價格計算 瀏覽:918
適合90後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218
混合型基金漲跌看什麼 瀏覽:628
專利對股票 瀏覽:125
東方財富手機版怎麼看南下資金 瀏覽:907
小米貸款取現收費嗎 瀏覽:423
南寧信託大廈 瀏覽:642
明股實債信託 瀏覽:789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