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公司金融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公司金融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7-15 22:46:10

『壹』 金融學包括哪些內容

金融學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1、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

2、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投資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3、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金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能夠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

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驗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1)公司金融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擴展閱讀:

金融學主要分類:

一、微觀金融學

微觀金融學,也即國際學術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資學和證券市場微觀結構(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個大的方向。微觀金融學科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內。微觀金融學是目前我國金融學界和國際學界差距最大的領域,急需改進。

二、宏觀金融學

1、國際學術界通常把與微觀金融學相關的宏觀問題研究稱為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我個人認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為兩類:

2、一是微觀金融學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國際資產定價理論為基礎的國際證券投資和公司金融、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Financial Market And Intermediations )等等。這類研究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和經濟系內。

3、第二類是國內學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學」,包括「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等專業,涵蓋有關貨幣、銀行、國際收支、金融體系穩定性、金融危機的研究。這類專業通常設在經濟系內。

『貳』 金融主要學什麼,

金融學研究的內容極其豐富。它不僅限於金融理論方面的研究,還包括金融史、金融學說史、當代東西方各派金融學說,以及對各國金融體制、金融政策的分別研究和比較研究,信託、保險等理論也在金融學的研究范圍內。

在金融理論方面主要研究課題有:貨幣的本質、職能及其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銀行的職能以及它們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質和作用;在現代銀行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流通的特點和規律;通過貨幣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控制的理論等等。

就業方向: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金融機構、銀行等。可從事基金績效評估、風險控制、資產配置、理財產品設計、債券市場操作、公司債券市場產品設計、抵押支持債券產品設計等工作。

(2)公司金融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擴展閱讀

人類已經進入金融時代、金融社會,因此,金融無處不在並已形成一個龐大體系,金融學涉及的范疇、分支和內容非常廣,如貨幣、證券、銀行、保險、資本市場、衍生證券、投資理財、各種基金(私募、公募)、國際收支、財政管理、貿易金融、地產金融、外匯管理、風險管理等。

金融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涌現出許多引人注目的新興邊緣學科,如演化金融學(Evolutionary Finance)就是介於生物學和金融學的一門邊緣科學,演化證券學則是介於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叄』 什麼是金融學

金融資產是實來物資產自的對稱,是以價值形態存在的資產。企業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型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及持有到期投資。個人的金融資產包括:個人存款、股票、債券、基金、證券集合理財、銀行理財產品、第三方存款保證金、保險、黃金、信託等。

『肆』 金融學方面的問題

您好
你好,我是金融專業的研究生,本科也是金融專業的。

很高興你對金融學很感興趣,因為你是工科的,所以我認為你應該從基礎學起,很多人也問過我如何學習金融這門學科的問題,我還是那句話,從經濟學基礎學起。

我推薦你先看看 微宏觀經濟學。因為不論是金融還是經濟學其他分支類學科,都是以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為基礎的。

至於看誰的書。我推薦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如果你英語不是很好不能讀原著的話,就買本翻譯版的,一般是梁小民翻譯的。書一般比較貴,網上也有電子版,我覺得你還是花點錢買本,平時沒事就可以讀讀,這本書通俗易懂,而且讓你對經濟學會產生興趣的。還可以作為收藏之用。我可不是打廣告,我自己就喜歡常常看看這本書。這本書有很多出版社出版,只要是曼昆的就行,一般沒什麼問題。

你還可以看看帕金的經濟學基礎,雖然他的書沒有曼昆的通俗易懂,但是這本書是同類教科書中最詳細的,而且條理性也是最好的,很多國內的教材都是以這本書為範本的。所以推薦你看看。

還有就是人大版的高鴻業主編的微觀宏觀經濟學,這兩本書(也有合訂版)是全國很多高校的經濟學類專業用書,而且很多學校都用此教材為考研的指定用書,這樣你應該知道這本書的經典和重要性了吧。

以上是針對經濟學基礎的,你把微觀 宏觀經濟學學好了再進行下面的內容。

貨幣銀行學,你可以用復旦版的胡慶康主編的 也可以用人民大學黃達主編的。個人認為復旦版的寫的比較詳細,但是看起來比較枯燥。人大版的比較難一些。
但是兩本書都還好,都是經典用書。

國際金融,個人還是推薦用復旦版的或者用高教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兩本書都差不多。

投資學(證券投資學),個人強力推薦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這本書我讀了三遍以上,同樣內容十分深入淺出,格雷厄姆是現代投資學之父,所以他的書十分有代表性。你還可以用國內的教材,比如高教版的劉紅忠編寫的投資學,也是很不錯的。

以上如果你把這5門金融學專業基礎課學的差不多了,你就基本上具有了一個金融學專業學生具有的專業基礎。

此外你可以看看其他一些專業書,用於提高。
《金融工程》《金融市場與工具》《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商業銀行管理》等
這些書的內容對你來說比較深,而且都是我上面所說5門專業基礎課的分支內容,所以你還是先打好基礎。

我認為你必須學的就是我前門所講的5門金融學科的專業基礎課。

金融學對法律和會計學習基本上還是有一點關聯的,但是書裡面都有涉及,不需要再通過專門的途徑去學習。

學習的注意事項: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多想想然後把書上所講的多聯系一下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多關注一下國際金融實事,這樣有助於你更好的理解書本上的內容。然後就是要自己把書中的條理羅列出來,做到融會貫通,不能僅僅讀一遍書帶過,要多看幾遍,每一遍對同樣一個問題或者是模型你都有更深的理解。

希望你能滿意我的回答

『伍』 什麼是金融學啊!

金融學(Finance)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金融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金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能夠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驗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金融學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方向有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
[編輯本段]歷史起源
金融學在古代不是獨立的學科。如在中國,一些金融理論觀點散見在論述「財貨」問題的各種典籍中。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最早形成於西方,叫「貨幣銀行學」。近代中國的金融學,是從西方介紹來的,有從古典經濟學直到現代經濟學的各派貨幣銀行學說。 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後,「貨幣信用學」的名稱逐漸被廣泛採用。這時,開始注意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下的金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並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一些理論問題加以探討,如:人民幣的性質問題,貨幣流通規律問題,社會主義銀行的作用問題,財政收支、信貸收支和物資供求平衡問題,等等。不過,總的說,在這期間,金融學沒有受到重視。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金融學建設進入了新階段,一方面結合實際重新研究和闡明馬克思主義的金融學說,另一方面則扭轉了完全排斥西方當代金融學的傾向,並展開了對它們的研究和評價;同時,隨著經濟生活中金融活動作用的日益增強,金融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這就為以中國實際為背景的金融學創造了迅速發展的有利條件。 金融學研究的內容極其豐富。它不僅限於金融理論方面的研究,還包括金融史、金融學說史、當代東西方各派金融學說,以及對各國金融體制、金融政策的分別研究和比較研究,信託、保險等理論也在金融學的研究范圍內。 在金融理論方面主要研究課題有:貨幣的本質、職能及其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銀行的職能以及它們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質和作用;在現代銀行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流通的特點和規律;通過貨幣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控制的理論,等等。
[編輯本段]學科分支
金融學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場學(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學(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學(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資學(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貨幣銀行學(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國際金融學(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財政學(en:Public Finance)
保險學(en:Insurance Insurance)
數理金融學(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計量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編輯本段]學科分類
金融學(Finance)的定義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且用來定義學科的術語對該學科的發展方向會有極其重要的影響。Webster字典將「To Finance」定義為「籌集或提供資本(To Raise Or Provide Funds Or Capital For)」。華爾街日報在其新開的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的固定版面中將(公司)金融定義為「為業務提供融資的業務(Business Of Financing Businesses)」,這一定義基本上代表了金融實業界的看法。代表學界對金融學較有權威的解釋可參照《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 的「Finance」相關詞條。由斯蒂芬•A•羅斯(Stephen A. Ross)撰寫的「Finance」詞條稱「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點和方法論而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其中心點是資本市場的運營、資本資產的供給和定價。其方法論是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給金融契約和工具定價。」羅斯概括了「Finance」的四大課題:「有效率的市場」、「收益和風險」、「期權定價理論」和「公司金融」。羅斯的觀點,集中體現了西方學者界定「Finance」倚重微觀內涵及資本市場的特質。 在國內學界,對「Finance」一詞的翻譯及內涵界定存在較大爭議。總覽50多年來國內出版的各類財經專業辭典,「Finance」一詞的漢語對譯主要有「金融」、「財政」、「財務」、「融資」四種。相對而言,後三種譯法用途相對特定,唯有「金融」頗值商榷。「金融」就其理論內涵來說,在國內具有轉軌經濟背景下的典型特徵。基於貨幣、信用、銀行、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國際收支、匯率等專題的傳統式金融研究,對於「金融」一詞的代表性定義為「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劉鴻儒,1995),並不突出反映資本市場的地位。一般而言,國內學界理解「金融學(Finance)」,主要以「貨幣銀行學(Money And Banking)」和「國際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兩大代表性科目為主線。其原因大致有二:在視資本、證券為異類的歷史環境下,由政府主導的銀行業間接融資是金融實踐的中心內容。與此相適應,針對銀行體系的貨幣金融研究成為金融學絕對主導。二是發端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國策導致將對外貿易加強,國內高校相應大面積開設以國際收支和貿易為核心的「國際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專業。 令人尷尬的事實是,基於以上兩大學科界定的(國內)「金融學」,今天看來卻恰恰不是Finance的核心內容。西方學界對Finance的理解,集中反映在兩門課程:一是以公司財務、公司融資、公司治理為核心內容的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二是以資產定價(Asset Pricing)為核心內容的Investments,即投資學。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很多學者將Corporate Finance譯作「公司財務」或「公司理財」,很容易使人誤解其研究對象為會計事項,今後應予修正。總體觀之,國內所理解的「金融學」,大抵屬於西方學界宏觀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內容。而西方學界所指的Finance,就其核心研究對象而言更側重微觀金融領域。 鑒於以上分析,我將金融學(Finance)分為三大學科支系:微觀金融學,宏觀金融學,以及由金融與數學、法學等學科互滲形成的交叉學科。這種界定對於澄清目前中國學術界的金融學定義之爭應有所幫助。
1、微觀金融學(Finance)
也即國際學術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資學和證券市場微觀結構(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個大的方向。微觀金融學科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內。微觀金融學是目前我國金融學界和國際學界差距最大的領域,急需改進。
2、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
國際學術界通常把與微觀金融學相關的宏觀問題研究稱為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我個人認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微觀金融學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國際資產定價理論為基礎的國際證券投資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Financial Market And Intermediations )等等。這類研究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和經濟系內。第二類是國內學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學」,包括「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等專業, 涵蓋有關貨幣、銀行、國際收支、金融體系穩定性、金融危機的研究。這類專業通常設在經濟系內。 宏觀金融學的研究在中國有特別的意義。這是因為微觀金融學的理論基礎是有效市場理論,而這樣的市場在中國尚未建立,所以公司和投資者都受到更大范圍的宏觀因素影響。金融學模型總會在開始說「讓我們假設……」,例如,以金融的範式——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為例,詹森(1972)歸納出CAPM建立在下述七個假設上:所有投資者追求單周期的財富期望效用最大化;根據期望收益的均值和方差選擇資產組合;可以無限量地拆借資金;對所有資產的收益回報有相同的估計;他們是價格的接受者,資本市場是完全競爭的;資產總量是固定的,沒有新發行的證券,並且證券可以完全分離,交易無成本;最後,資本市場無稅收。這些假設顯然過於苛刻,尤其在中國這樣的不成熟市場更難成立。 諸如此類的假設,側面反映了宏觀經濟體制、金融中介和市場安排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我這里所定「宏觀金融學」的研究內容。我們必須重視對這些假設本身的研究。
3、金融學和其他學科的交叉學科
伴隨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學科交叉成為突出現象,金融學概莫能外。實踐中,與金融相關性最強的交叉學科有兩個:一是由金融和數學、統計、工程學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學(Financial Engineering)」;二是由金融和法學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學(Law and finance)」。金融工程學使金融學走向象牙塔,而法和金融學將金融學帶回現實。 數學、物理和工程學方法在金融學中被廣泛應用,闡述金融思想的工具從日常語言發展到數理語言,具有了理論的精神與抽象,是金融學科的一個進步。當我開始涉足金融學理論時,正是將物理和應用數學應用於金融模型的高峰期,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隨機積分等數學工具描述股票走勢、收益率曲線等。我讀金融學博士時的一個同窗是義大利人,他本科學的是物理,之所以選擇金融,是因為期望金融能成為20世紀後期的物理學。11年後的今天,事情並沒有像他當初預期的那樣,物理和數學並未能統治金融學,完美的金融模型並沒有出現,金融學經歷了對物理和數學的狂熱期後,回歸到了基本面分析的基礎上。 那為什麼高深的數學和物理方法在金融研究中作用有限呢?金融是藝術(Art)而非科學(Science)。物理學理論模型使用確定性的參數,而金融學研究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決策,所以不存在完美的金融模型來指導實踐。科學利用理論模型引導人們的認識由未知走向已知,而金融利用理論模型從一種期望變成另一種期望——如股票定價、期權定價模型的參數分別是期望紅利和期望收益變動率,永遠是一個不確定性。 基於以上原因,加之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等金融工具的缺乏,估計金融工程學在中國近期不會有太大的現實意義。金融學人應該學會「走過數學」(Go Beyond Mathematics)。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改革實踐的發展卻亟需法和金融學的理論指導,可以預見法和金融學在我國將會有相當發展。 我國目前金融改革的結構性難題大多都同時涉及法律和金融兩方面問題:如在轉型期的法律體系下,什麼樣的金融體系最能有效配置資源?怎樣為解決銀行壞帳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等金融創新提供法律支持?怎樣修改《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和《商業銀行法》等法律中不合時宜的條款,激勵金融創新?等等。類似的研究在國際學術界近年來已成風潮,而且逐漸形成了一門新興學科,謂之「法和金融學(Law And Finance)」。 「法和金融學」是自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法和經濟學(Law And Economics)」的延伸,Rowley(1989)把法和經濟學定義為「應用經濟理論和計量經濟學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結構、程序和影響」,法和經濟學強調法學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執行都要有利於資源配置的效益並促使其最大化。法和金融學有兩大研究方向:一是結合法律制度來研究金融學問題,也就是以金融學為中心、同時研究涉及的法律問題,強調法律這一制度性因素對金融主體行為的影響,這也是本叢書的核心任務。二是利用金融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法學問題,本叢書同時覆蓋這方面的重要問題,例如金融立法和監管的經濟學分析。 法和金融學對中國的金融創新和司法改革意義尤為深遠。目前,這門學科在我國尚屬空白,吳敬璉教授和江平教授最近已開始倡導經濟和法的融合研究,不過目前學術界的研究還停留在概念引進階段,其對實際工作和教學科研的意義尚未顯露。換言之,要實現法和金融學由概念詮釋到實務操作、教學普及直至學科發展的躍升,學界仍需付出巨大努力,從頭作起。
[編輯本段]金融學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金融學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證券、投資、保險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金融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
專業能力
1.掌握金融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具有處理銀行、證券、投資與保險等方面業務的基本能力; 3.熟悉國家有關金融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經濟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業務管理、中央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 金融學國家重點學科院校: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 金融學領域極其重視畢業院校,以上5所大學的畢業生是金融學領域的翹楚! 跨專業報考金融學的優勢 雖然現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正在水漲船高。金融招聘會上,學歷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較好的金融機構,幾乎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名校畢業,甚至要海歸。 除了學歷要求之外,銀行也需要越來越多的復合型人才。目前的情況是銀行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經濟、財務專業的人員。他們本科專業各異,有計算機、通信、法律甚至機械和物理。現在備考和在讀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專業的,導師們非常歡迎這些跨專業學生。有些金融分析機構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畢業生,他們要的就是工科那種嚴謹理性的思維和分析。
就業前景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通常有這些流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報考建議
1、職業導向: 從上面的就業流向可以看出,職業方向和報考專業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如果你准備從事基金類工作,報金融工程方向比較好;如果你想到保險公司工作當然要選擇保險方向。 2、學校導向: 首先,報考時盡量選擇名校。現在金融行業都有「名校情結」,企業在選擇學生時,比較看重學生就讀的院校,一般情況下會選擇比較知名的,如上海財經大學、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的學生,因為這些學校已經在企業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從人際關系方面考慮你所報考的院校。最好是選擇傳統上具有優良的金融學教育積淀的學校,比如一些著名財經類專業院校,如中財、上財,或是金融經濟類傳統較好的綜合類大學,比如復旦、南開。這樣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經濟界有一定的校友資源,對於未來就業好處頗多。 第三,學校的地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你所要報考的院校,應該在你未來准備發展的地區或附近。因為學校在該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在你畢業之後會方便你到該地區擇業。比如考上海的學校就把目標定在上海發展。2020年,上海將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萬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從業人員在10萬人左右,上海與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級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專業導向: 既然你准備在這個行業發展,那麼選擇什麼專業方向更符合你的發展目標呢?從當前的金融學科專業分布來看,比較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方向有: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場、保險精算、證券投資等。 目前基金市場最為活躍,而熟練的基金經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過萬;目前中級基金經理人的年收入已經達到40萬元.而擔任高級職位的經理人年薪已經突破百萬元,可見金融行業是一座未開採的金礦。

『陸』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概括來說就是:

一、生產什麼;

二、如何生產;

三、為誰生產。

生產什麼,這就涉及到了資源應該如何配置的問題。

為誰生產,這就涉及到專了分配問題,即產品如屬何分配的問題

怎麼生產,這里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在解決問題1的前提下,如何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即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即產出;二是從增長角度看,就是技術進步對於產出或效率提高作用問題。

(6)公司金融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擴展閱讀:

經濟學的基本問題是經濟規律。因為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柒』 什麼是金融學基本原理

金融學(Finance)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金融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金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能夠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驗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金融學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方向有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

歷史起源
金融學在古代不是獨立的學科。如在中國,一些金融理論觀點散見在論述「財貨」問題的各種典籍中。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最早形成於西方,叫「貨幣銀行學」。近代中國的金融學,是從西方介紹來的,有從古典經濟學直到現代經濟學的各派貨幣銀行學說。
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後,「貨幣信用學」的名稱逐漸被廣泛採用。這時,開始注意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下的金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並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一些理論問題加以探討,如:人民幣的性質問題,貨幣流通規律問題,社會主義銀行的作用問題,財政收支、信貸收支和物資供求平衡問題,等等。不過,總的說,在這期間,金融學沒有受到重視。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金融學建設進入了新階段,一方面結合實際重新研究和闡明馬克思主義的金融學說,另一方面則扭轉了完全排斥西方當代金融學的傾向,並展開了對它們的研究和評價;同時,隨著經濟生活中金融活動作用的日益增強,金融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這就為以中國實際為背景的金融學創造了迅速發展的有利條件。
金融學研究的內容極其豐富。它不僅限於金融理論方面的研究,還包括金融史、金融學說史、當代東西方各派金融學說,以及對各國金融體制、金融政策的分別研究和比較研究,信託、保險等理論也在金融學的研究范圍內。
在金融理論方面主要研究課題有:貨幣的本質、職能及其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銀行的職能以及它們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質和作用;在現代銀行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流通的特點和規律;通過貨幣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控制的理論,等等。

學科分支 金融學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場學(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學(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學(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資學(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貨幣銀行學(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國際金融學(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財政學(en:Public Finance) 保險學(en:Insurance
Insurance) 數理金融學(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計量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編輯本段]學科分類
金融學(Finance)的定義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且用來定義學科的術語對該學科的發展方向會有極其重要的影響。Webster字典將「To
Finance」定義為「籌集或提供資本(To Raise Or Provide Funds Or Capital
For)」。華爾街日報在其新開的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的固定版面中將(公司)金融定義為「為業務提供融資的業務(Business Of
Financing Businesses)」,這一定義基本上代表了金融實業界的看法。代表學界對金融學較有權威的解釋可參照《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 的「Finance」相關詞條。由斯蒂芬•A•羅斯(Stephen
A.
Ross)撰寫的「Finance」詞條稱「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點和方法論而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其中心點是資本市場的運營、資本資產的供給和定價。其方法論是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給金融契約和工具定價。」羅斯概括了「Finance」的四大課題:「有效率的市場」、「收益和風險」、「期權定價理論」和「公司金融」。羅斯的觀點,集中體現了西方學者界定「Finance」倚重微觀內涵及資本市場的特質。
在國內學界,對「Finance」一詞的翻譯及內涵界定存在較大爭議。總覽50多年來國內出版的各類財經專業辭典,「Finance」一詞的漢語對譯主要有「金融」、「財政」、「財務」、「融資」四種。相對而言,後三種譯法用途相對特定,唯有「金融」頗值商榷。「金融」就其理論內涵來說,在國內具有轉軌經濟背景下的典型特徵。基於貨幣、信用、銀行、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國際收支、匯率等專題的傳統式金融研究,對於「金融」一詞的代表性定義為「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劉鴻儒,1995),並不突出反映資本市場的地位。一般而言,國內學界理解「金融學(Finance)」,主要以「貨幣銀行學(Money
And Banking)」和「國際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兩大代表性科目為主線。其原因大致有二:在視資本、證券為異類的歷史環境下,由政府主導的銀行業間接融資是金融實踐的中心內容。與此相適應,針對銀行體系的貨幣金融研究成為金融學絕對主導。二是發端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國策導致將對外貿易加強,國內高校相應大面積開設以國際收支和貿易為核心的「國際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專業。
令人尷尬的事實是,基於以上兩大學科界定的(國內)「金融學」,今天看來卻恰恰不是Finance的核心內容。西方學界對Finance的理解,集中反映在兩門課程:一是以公司財務、公司融資、公司治理為核心內容的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二是以資產定價(Asset
Pricing)為核心內容的Investments,即投資學。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很多學者將Corporate
Finance譯作「公司財務」或「公司理財」,很容易使人誤解其研究對象為會計事項,今後應予修正。總體觀之,國內所理解的「金融學」,大抵屬於西方學界宏觀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內容。而西方學界所指的Finance,就其核心研究對象而言更側重微觀金融領域。
鑒於以上分析,我將金融學(Finance)分為三大學科支系:微觀金融學,宏觀金融學,以及由金融與數學、法學等學科互滲形成的交叉學科。這種界定對於澄清目前中國學術界的金融學定義之爭應有所幫助。
1、微觀金融學(Finance) 也即國際學術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資學和證券市場微觀結構(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個大的方向。微觀金融學科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內。微觀金融學是目前我國金融學界和國際學界差距最大的領域,急需改進。
2、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 國際學術界通常把與微觀金融學相關的宏觀問題研究稱為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我個人認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微觀金融學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國際資產定價理論為基礎的國際證券投資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Financial Market And Intermediations
)等等。這類研究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和經濟系內。第二類是國內學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學」,包括「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等專業,
涵蓋有關貨幣、銀行、國際收支、金融體系穩定性、金融危機的研究。這類專業通常設在經濟系內。
宏觀金融學的研究在中國有特別的意義。這是因為微觀金融學的理論基礎是有效市場理論,而這樣的市場在中國尚未建立,所以公司和投資者都受到更大范圍的宏觀因素影響。金融學模型總會在開始說「讓我們假設……」,例如,以金融的範式——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為例,詹森(1972)歸納出CAPM建立在下述七個假設上:所有投資者追求單周期的財富期望效用最大化;根據期望收益的均值和方差選擇資產組合;可以無限量地拆借資金;對所有資產的收益回報有相同的估計;他們是價格的接受者,資本市場是完全競爭的;資產總量是固定的,沒有新發行的證券,並且證券可以完全分離,交易無成本;最後,資本市場無稅收。這些假設顯然過於苛刻,尤其在中國這樣的不成熟市場更難成立。
諸如此類的假設,側面反映了宏觀經濟體制、金融中介和市場安排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我這里所定「宏觀金融學」的研究內容。我們必須重視對這些假設本身的研究。
3、金融學和其他學科的交叉學科
伴隨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學科交叉成為突出現象,金融學概莫能外。實踐中,與金融相關性最強的交叉學科有兩個:一是由金融和數學、統計、工程學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學(Financial
Engineering)」;二是由金融和法學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學(Law and
finance)」。金融工程學使金融學走向象牙塔,而法和金融學將金融學帶回現實。
數學、物理和工程學方法在金融學中被廣泛應用,闡述金融思想的工具從日常語言發展到數理語言,具有了理論的精神與抽象,是金融學科的一個進步。當我開始涉足金融學理論時,正是將物理和應用數學應用於金融模型的高峰期,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隨機積分等數學工具描述股票走勢、收益率曲線等。我讀金融學博士時的一個同窗是義大利人,他本科學的是物理,之所以選擇金融,是因為期望金融能成為20世紀後期的物理學。11年後的今天,事情並沒有像他當初預期的那樣,物理和數學並未能統治金融學,完美的金融模型並沒有出現,金融學經歷了對物理和數學的狂熱期後,回歸到了基本面分析的基礎上。
那為什麼高深的數學和物理方法在金融研究中作用有限呢?金融是藝術(Art)而非科學(Science)。物理學理論模型使用確定性的參數,而金融學研究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決策,所以不存在完美的金融模型來指導實踐。科學利用理論模型引導人們的認識由未知走向已知,而金融利用理論模型從一種期望變成另一種期望——如股票定價、期權定價模型的參數分別是期望紅利和期望收益變動率,永遠是一個不確定性。
基於以上原因,加之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等金融工具的缺乏,估計金融工程學在中國近期不會有太大的現實意義。金融學人應該學會「走過數學」(Go Beyond
Mathematics)。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改革實踐的發展卻亟需法和金融學的理論指導,可以預見法和金融學在我國將會有相當發展。
我國目前金融改革的結構性難題大多都同時涉及法律和金融兩方面問題:如在轉型期的法律體系下,什麼樣的金融體系最能有效配置資源?怎樣為解決銀行壞帳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等金融創新提供法律支持?怎樣修改《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和《商業銀行法》等法律中不合時宜的條款,激勵金融創新?等等。類似的研究在國際學術界近年來已成風潮,而且逐漸形成了一門新興學科,謂之「法和金融學(Law
And Finance)」。 「法和金融學」是自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法和經濟學(Law And
Economics)」的延伸,Rowley(1989)把法和經濟學定義為「應用經濟理論和計量經濟學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結構、程序和影響」,法和經濟學強調法學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執行都要有利於資源配置的效益並促使其最大化。法和金融學有兩大研究方向:一是結合法律制度來研究金融學問題,也就是以金融學為中心、同時研究涉及的法律問題,強調法律這一制度性因素對金融主體行為的影響,這也是本叢書的核心任務。二是利用金融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法學問題,本叢書同時覆蓋這方面的重要問題,例如金融立法和監管的經濟學分析。
法和金融學對中國的金融創新和司法改革意義尤為深遠。目前,這門學科在我國尚屬空白,吳敬璉教授和江平教授最近已開始倡導經濟和法的融合研究,不過目前學術界的研究還停留在概念引進階段,其對實際工作和教學科研的意義尚未顯露。換言之,要實現法和金融學由概念詮釋到實務操作、教學普及直至學科發展的躍升,學界仍需付出巨大努力,從頭作起。
[編輯本段]金融學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金融學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證券、投資、保險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金融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
專業能力 1.掌握金融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具有處理銀行、證券、投資與保險等方面業務的基本能力; 3.熟悉國家有關金融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經濟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業務管理、中央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
金融學國家重點學科院校: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
金融學領域極其重視畢業院校,以上5所大學的畢業生是金融學領域的翹楚! 跨專業報考金融學的優勢
雖然現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正在水漲船高。金融招聘會上,學歷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較好的金融機構,幾乎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名校畢業,甚至要海歸。
除了學歷要求之外,銀行也需要越來越多的復合型人才。目前的情況是銀行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經濟、財務專業的人員。他們本科專業各異,有計算機、通信、法律甚至機械和物理。現在備考和在讀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專業的,導師們非常歡迎這些跨專業學生。有些金融分析機構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畢業生,他們要的就是工科那種嚴謹理性的思維和分析。
就業前景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通常有這些流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報考建議 1、職業導向:
從上面的就業流向可以看出,職業方向和報考專業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如果你准備從事基金類工作,報金融工程方向比較好;如果你想到保險公司工作當然要選擇保險方向。
2、學校導向:
首先,報考時盡量選擇名校。現在金融行業都有「名校情結」,企業在選擇學生時,比較看重學生就讀的院校,一般情況下會選擇比較知名的,如上海財經大學、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的學生,因為這些學校已經在企業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從人際關系方面考慮你所報考的院校。最好是選擇傳統上具有優良的金融學教育積淀的學校,比如一些著名財經類專業院校,如中財、上財,或是金融經濟類傳統較好的綜合類大學,比如復旦、南開。這樣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經濟界有一定的校友資源,對於未來就業好處頗多。
第三,學校的地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你所要報考的院校,應該在你未來准備發展的地區或附近。因為學校在該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在你畢業之後會方便你到該地區擇業。比如考上海的學校就把目標定在上海發展。2020年,上海將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萬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從業人員在10萬人左右,上海與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級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專業導向:
既然你准備在這個行業發展,那麼選擇什麼專業方向更符合你的發展目標呢?從當前的金融學科專業分布來看,比較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方向有: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場、保險精算、證券投資等。
目前基金市場最為活躍,而熟練的基金經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過萬;目前中級基金經理人的年收入已經達到40萬元.而擔任高級職位的經理人年薪已經突破百萬元,可見金融行業是一座未開採的金礦。

『捌』 關於研究生金融學研究方向的問題(具體如下)

1.國際金融 專門的一門課程 有國際金融和國內金融 是各個地區、國家之間貨幣資金的融通和周轉 就屬於金融學的一個方向 就業上和金融區別不大

2.貨幣銀行學 學習銀行貨幣理論 學習的是銀行資金的周轉 信貸 吸收社會存款 貨幣供給需求 等等。。。。 包括中央銀行 商業銀行等等。。。 將來到銀行工作

3. 國際投資和跨國公司 主要研究的是公司金融 包括公司融資和投資等一些問題 可以到一些投資和咨詢公司 大型國企 外企 包括銀行上班

4.國際財稅 這個不太懂 應該是研究財政支出和稅收的問題 國際收支平衡 主要是針對政府部分 財政部和稅務局 也指國際匯率 進出口等問題吧

5.保險學 包括了精算學 金融保險 保險學和金融還是有一點點區別的 主要是保險公司上班(不是賣保險哈 呵呵) 金融保險則涉及外資銀行和投行的保險業務。

6.金融市場 這個涉及的面比較廣 貨幣借貸、資金融通、票據證券交易等等 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股票 各種各樣的債券、基金證券和商業票據交易
就業面涉及和銀行 證券等比較多的領域

7.數學金融 數理金融 就是以數學做為工具研究金融經濟 應用性比較強 金融經濟 數學 計算機 甚至物理的交叉學科 就業面和金融學一樣

8.投資學 這個前面話也說了 就是研究投資問題 就業方向包括證券投資 投資公司

9.金融管理和金融工程 金融管理不說了 金融工程包括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和衍生品的設計開發定價 像什麼券、票、基金、權、期貨。。。這些
都是運用數學工具和通信計算機比較多一點 和數學金融相似

10.基金管理 就是搞基金 小職員——中層基金經理——高層基金經理
就業方向:基金公司 銀行證券。。。。

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囧

閱讀全文

與公司金融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