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銀行貸款業務免稅沒明白,請講解
人民銀行抄對金融機構的貸款襲業務,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營業稅;人民銀行對企業貸款或委託金融機構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需要繳納營業稅。
按下面理解:
人民銀行委託金融機構貸款,就是人民銀行委託金融機構,把款項貸給其他企業使用,是屬於經營行為,所以需徵收營業稅,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的貸款就是人民銀行把款項貸給金融機構使用,屬於金融政策調控,是不徵收營業稅的。人民銀行的貸款需要區分是向金融機構的貸款還是向其他企業的貸款業務,如果是向金融機構的貸款業務利息收入免徵營業稅,向其他企業的貸款業務,利息收入徵收營業稅。
2. 向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利息是多少
人民銀行不貸款,它是規定基準利率的,要貸款要找工行等商業銀行。基準利率回是人民銀行公布的商業銀行存款答、貸款、貼現等業務的指導性利率,各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目前可以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10%,貸款利率可以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20%。在中國,以中國人民銀行對國家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規定的存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具體而言,一般普通民眾把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指標,銀行則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
3. 中國人民銀行向商業銀行發放的再貸款,是什麼四個選
你好,再貸款是指中央抄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貸款。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第8條的規定,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根據貸款方式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信用貸款和再貼現兩種。信用貸款是指人民銀行根據金融機構資金頭寸情況,以其信用為保證發放的貸款。又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第22條和第27條的規定,信用貸款是指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不包括商業銀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機構。所以,在中國,再貸款即指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的信用貸款。再貸款是一種帶有較強計劃性的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具有行政性和被動性。從中國人民銀行運用再貸款進行宏觀調控的實踐,結合中國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環境,可以肯定,再貸款是我國體制轉型過程中一項有效的間接調控手段,在調節基礎貨幣總量,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支持金融體制改革和維護國家信譽方面發揮了其他貨幣政策工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金融機構約定高於人民銀行貸款利率標準是否有效
2004年,央行抄放開了銀行貸款襲利率浮動范圍,對銀行貸款利率上限不再做限定,下限為0.9倍基準利率。不過對信用社貸款利率仍有上限限制,要求信用社貸款利率上限不得高於2.3倍基準利率。 是同期人民銀行規定的貸款基準利率的四倍…這點和民間借貸的一樣。
因此,不論是什麼金融機構,4倍基準利率是上限,在往上就是違法高利貸了。
5. 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的貸款有哪些
貸款辦理條件:
1、在中國境內有固定住所、有當地城鎮常住戶口、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版力、18-65周歲的中國權公民;
2、有正當且有穩定經濟收入的良好職業,具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3、遵紀守法,沒有違法行為及不良信用記錄;
4、貸款用途明確,符合國家規定,且可提供相關證明;
5、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6. 人民銀行可以向哪些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貸款
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信託公司、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
7. 中央銀行以什麼方式向商業銀行貸款
1、再貼現,即商業銀行以工商企業向其貼現的商業票據為抵押,向中央銀行再貼回現,取得所需的資金答,這是最為廣泛的一種做法。
2、抵押貸款,即商業銀行以實物資產作抵押向中央銀行借款,這種形式並不多見,因為對中央銀行來說較為煩瑣。
3、信用放款,即中央銀行直接向申請貸款的商業銀行放款,不需要抵押。這種形式一般表示中央銀行對申請貸款的銀行比較信任,申請貸款的商業銀行在國內也具有一定的聲譽和經營業績。
(7)金融機構向人民銀行貸款擴展閱讀:
貸款種類
①年度性貸款,掌握期限一般為1年,最長不超過2年;
②季節性貸款,各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因季節性支付增大而須向中央銀行調劑的貸款,期限一般為2個月,最長不超過4個月;
③日拆性貸款,這是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為調劑臨時性資金不足而向中央銀行申請的貸款,期限一般為10天,最長不超過20天;
④再貼現,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持有已貼現的未到期合法商業承兌匯票或銀行承兌匯票,向中央銀行進行票據轉讓以取得中央銀行貸款,一般為3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
8. 中國人民銀行向誰貸款
商業銀行直接的拆借太正常了,時間一般都是短期的,很少超過一年,也會代理它行做貸款業務抽取傭金
9. 人民銀行委託金融機構貸款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人民銀行是管理銀行的,本身不對外營業,不能對個人或企業辦理貸款,只有商業銀行才回可以辦理個人答或企業貸款。但是,各地政府或其他相關企事業單位可能有一部分專項資金(如政策性的款項)需要貸給企業,可以通過人民銀行委託其他商業銀行進行放貸。
在委託金融機構貸款上,人民銀行相當於中介。把一些特定的資金,通過中介發放到特定的企業或個人手上。
10. 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了哪裡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