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郵儲銀行如何做到盡職免責的建議和做法
加強制度學習和合規意識,牢牢把關。
Ⅱ 如何做好銀行內部責任追究工作
如下:
Ⅲ 如何做好銀行內部責任追究工作
制定統一遵守的制度
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案件問責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制定符合本行的相關制度,如《★★銀行員工違規積分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如責任追究應當遵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責任明確、處理適當、手續完備、程序合法、權責對等、逐級追究」的原則,根據事件性質、風險損失、社會影響程度等情況,在核實相關人員責任的基礎上予以追究。
實行「鼓勵自查、盡職免責」的責任追究政策,自查從寬、他查從嚴,盡職免責、失職重罰。
事件發生後,應在充分調查、查清事實的基礎上,根據責任人對引發事件所起的作用以及事件性質、影響和造成風險、損失的程度,客觀公正地界定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作為責任追究的依據。
責任追究採取「扣、賠、罰、警、走、送」為主要內容的處罰措施。
扣:即按照《★★銀行員工違規積分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中的積分標准給予相應的違規積分。
賠:即當事人、制約人、知情人、負領導責任的人員根據責任的大小按不同比例賠償由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
罰:即經濟處罰,扣減績效工資、降低薪酬等級。
警:即給予必要的紀律2 處分。
走:即解除勞動合同。
送:即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根據管理許可權,事件、事故發生後,總行或分行應成立專案組,負責對事件、事故的調查核實、責任認定,提出初步處理意見,按照員工管理許可權報行長辦公會審批決定。責任人員涉嫌違法犯罪的,按照程序移送司法機關。
責任人為中共黨員的,由本級或上級黨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給予黨紀處分。
事件發生後,應自發之日起3個月內對責任人員的責任追究作出處理決定,並在決定後
10個工作日內,將查處情況和責任追究結果報告當地銀行業監管部門。
管理工作方面
在管理工作中,我們可借鑒「信任和不信任」理論,就是「用最不信任的方式管理最信任的員工」。
這里講的是一種辯證關系。對銀行而言,這個信任是指銀行對各崗位的每位員
工都是充分信任的,因此才委以重任賦於權力。但是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領導層、管理層,還是操作層的普通員工,都要受到制度管理和約束。任何員工特別是領導層絕對不允許超越制度之上的行為,平時對每個人都要嚴格的進行監督管理,從這個意義上講又是最「不信任」的。也就是說,在工作中要分清是非,正確的要相互支持,錯誤的必須糾正,絕不能用所謂的感情代替制度,執行制度必須做到一絲不苟。
強化「一崗雙責」的責任意識。
在加強管理,防範案件工作中,作為一個機構或部門的負責人,不僅要強化自己的「一崗雙責」的責任意識,自覺嚴格執行內控制度,同時還要嚴格監督員工認真執行內控制度。
就像朱元璋當年建造南京城牆把住質量關那樣來強化員工的責任意識。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建造南京城牆時,為了把住質量關,曾下令全國在送交的城磚上,都必須刻上所在府、縣直至造磚人共六級九名責任人的職務名字,交磚時,有工部委派的驗收官吏指使士兵抱磚相擊,如鏗鏘悅耳、並不破碎為合格收下;如果撞擊而斷則令其重新燒造,再次檢驗不合格的,磚上所有責任人均要治罪,重者殺頭。此令一出,大到府、縣官吏,小到窯工庶民,誰也不敢將自己的身家性命當作兒戲,南京的古城牆也因此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氣勢最雄偉的古代都城牆。六百多年前的古人尚知責任重如山,而將其運用於最為低下的磚石之上,作為現代經營貨幣這一特殊行業的銀行員工,責任意識豈能不如古人! 作為天天與錢打交道的銀行員工,怎麼才能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不濕身」,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有效防範風險和案件? 有心作案者肯定是故意違規,避開監督制約;而相關人員的違規則為作案者提供了作案便利,促成了案件的發生。事實說明,不論銀行規模有多大,歷史有多久,都有可能毀於一兩處管理薄弱的環節,葬送於一兩次違規操作之中。這就要求我們:要特別注意增強相互監督意識,包括對領導的監督,即增強律他的意識。員工間的監督制約,就是要在員工之間大力提倡「只認制度不認人」的精神,認真落實內控制度,堅決改變重視防外,疏於防內的傾向;要特別重視培養員工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意識,破除「制度只防君子不妨小人」的糊塗思想;破除「以前是這樣做的,師傅是這樣教的」的因循守舊觀念。員工間履行好相互監督職責,就能使各項規章制度真正落實,就能堵住犯罪分子的作案渠道,也保護了自己不受傷害的權益。
加大對員工的業務培訓。
部分員工特別是新入行員工,由於對一些規章制度還不夠熟悉、不夠了解或者沒有正確的理解,業務水平沒有達到相應崗位的要求。主觀意識上願意把工作做好,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力不從心,對錯之間難以把握,辦理業務往往容易出現差錯,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特別是有的員工平時不注意學習,干起工作來憑感覺、吃老本,對業務流程和文件學得不深、理解的不透,吃了「夾生飯」,違規辦理業務後形成了風險還不知錯在哪裡。
嚴格制度高壓線。
處理違規違紀責任人時,拒絕瞻前顧後、遷就照顧、好人主義的發生,凡發生違規違紀行為,不僅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還要追究管理人員的責任;對員工不認真履行職責、監督檢查不力或有違規行為等問題,不能造就照顧,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讓違規者感覺到制度高壓線就是碰不得!
Ⅳ 勤免盡責和盡職免責的區別
勤勉:勤奮;
盡責:盡職盡責。
勤勉盡責就是要勤奮工作,忠於職守,盡到責任。盡職:指做好職責范圍內應做的事。
免責:指發生責任事件後,相關責任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但由於法律的特別規定或其他特殊規則,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其法律責任,即不實際承擔法律責任。
盡職免責系綜合上述詞彙,特指發生責任事件後,責任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但由於相關責任人已在職責范圍內做出並做好應做的事,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其法律責任,即不實際承擔法律責任。
Ⅳ 什麼是盡職免責 做銀行信貸工作,對盡職免責的理解,求詳細
盡職免責 說白了就是該我做的我按標准做了 就不能以我沒做或者是沒按標准做來處理我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貸後管理 客戶經理實地做了調查 調查內容也屬實、完整 該發現的發現了 該提示的提示了 那麼貸款再出了風險 就不能再追求客戶經理的責任了 人家該做的都做了 已經盡職了
Ⅵ 如何盡職免責
怎樣盡職才能免責?
所謂盡職免責,我們通常理解為一個人在從事一項工作時,只要按照本職崗位上的規章制度和要求盡力履行職責,即使因客觀原因出現一些不良後果,也可以不為此後果承擔責任。我認為這樣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只有盡職才能免責」,很顯然盡職是免責的前提,只有在盡職的基礎上才能談免責,這句話重點在盡職。
翻開歷史的畫卷,我們可以找到有關盡職的諸多詞語,什麼鞠躬盡瘁、盡職盡責、 兢兢業業、忠於職守等等。古往今來,我們有關盡職的解釋太多太多。盡:就是全力做出,竭力做到最好;職:就是職責。盡職就是盡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職責。盡職是全身心地付出,盡職是挑戰難題的勇氣,盡職也是戰勝困境的決心。盡職是對工作職責的勇敢擔當,是對工作環境的積極適應,也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在現實社會中,無論你從事的是什麼樣的職業,要想做到免責,必須先做到盡職。而盡職,我認為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找准自己的崗位,清楚所在崗位的權利與義務
我們常常說「要找准位置」。這里的位置就是指自己工作的崗位。固然位置很重要,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之後才能正確的履行職責。每一個參加工作的公民都有自己的崗位,這個崗位所對應的是它所擁有的權利與義務,要想把工作干好,做到盡職免責,那麼我們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崗位,清楚它的權利與義務。只有找到了自己所處的崗位,並清楚它所擁有的權利與義務,我們才能正確行使權利並履行自己的義務,進而避免行使超出這個崗位的權利或不行使這個崗位應當擁有的權利。在監獄工作中,我們同樣有對應的崗位,這些不同的崗位區分了我們每個監獄民警的不同工作內容,並劃分了不同的權利與義務。如果你沒有找准自己所處的崗位,那麼你很可能沒有履行應該行使的職權,進而沒有正確履行職責,這樣就很容易出現失職,從而造成不良後果。
明確崗位職責 熟悉業務知識
崗位職責指一個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內容以及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它與我們所在職位的工作息息相關,是我們干好工作的出發點。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有助於提升工作人員的執行力、提升工作效率。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我們只有在明確自己崗位職責並熟悉業務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強、做精。一個不明確崗位職責,不熟悉業務知識的工作人員,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更談不上盡職。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
正確行使權利與義務 認真履行職責
正確行使權利與義務,認真履行職責,這是我們盡職免責的基本保障,同時也是盡職免責的基本要求。它就如同萬丈高樓的堅實地基,只有足夠牢固的地基,才能承載起高樓的重量。
我們在工作崗位,要想做到盡職免責,就必須正確行使權力,認真履行義務,公平公正執法。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利,銘記自己宣誓的諾言,牢固樹立崇高的使命感,這是我們做好自己工作的基本保證。不徇私不枉法,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辦事,常懷清廉之心,常思盡職之責,常悟正義之道。切切實實把違規操作扼殺在萌芽狀態,把徇私枉法消滅在最初的搖籃。
認真履行職責就是要有責任感。責任感是對自己義務的知覺,以及自覺履行人生義務的態度或意願。責任感即包括自己履行職責的過失和責任的態度,也包括對他人和社會責任的意識。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生存的機會」。「責任重於泰山」,這句話道出了責任感的重大意義。縱觀古今中外,那些流芳百世的豪傑,無不將責任感視為一生追求的信念。在這種堅定的責任感鞭策之下,他們不斷奮發前進,最終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豐功偉績。我們更要有責任感,我們承擔的是法律的責任,肩負的是人民的重託,支撐的是社會的和諧。唯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不斷的激勵我們勇於進取,才能不斷的鼓舞我們嚴把安全的大門。
認真履行職責就是要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對職業的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會對人們工作的一種道德要求,是個人最大限度地投入本職工作。愛崗敬業是我們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同時也是我們每個工作人員干好工作的必修課。「人是要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對監獄工作的敬業精神。人生好比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它不是一帆風順。但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這種情緒都不能影響我們的工作態度;無論在怎樣的條件下,這種精神狀態都不能滑坡;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下,我們都要敬業於監獄事業。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盡職盡責,才能為免責打下基礎。
提出合理化建議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每個崗位上制定的制度都會逐漸的不適應現實工作。在熟悉業務,認真履職之後,我們會發現很多漏洞和弱點。這些漏洞或大或小,大多數不影響我們正常的工作。但工作無小事,任何一個細小的漏洞都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後果。因此要真正的做到盡職,我們還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總結「漏洞」,並針對這些「漏洞」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不斷的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健全處理事務的方式方法,最終避免「火山」的噴發,為我們的免責打好預防針。
追究責任是針對出現過錯,而免責是針對沒有過錯。如果你能盡職盡責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麼你就不存在過錯,不存在過錯自然就會免責。所以「只有盡職才能免責」這句話的重點在於盡職,唯有盡職才能把工作做好,唯有盡職才能做到萬無一失、滴水不漏,唯有盡職才能獲得真正的免責。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這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日記中的一段話,它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無論做著什麼樣的工作,都要發揮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貢獻。今天,我們重新體會這段話的含義,發現它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那就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盡職盡責。對待本職工作,要常懷敬畏之心,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盡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對待事業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要有老黃牛吃苦耐勞的精神,著眼於大局,立足於小事,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盡職,才能為免責提供強有力的前提條件,才能准確的理解盡職免責的實質內涵。
Ⅶ 盡職免責,失職追責的評估機制和認定程序應怎樣建立
要有充分准備,要有戒懼之心,要有憂患意識,整治隱患、堵塞漏洞、強化措施。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要體現在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政幹部平時的工作職責上。各級黨政部門要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針對不同情況、不同事項,建立不同內容的「共管」、「雙責」和「同責」責任制,保證日常工作共管化、雙責化、同責化。還要體現在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政幹部的日常考核制度上,要任用那些有「同責」「雙責」意識並在實踐中貫徹落實「同責」「雙責」制度的幹部。
Ⅷ 如何做到合規經營,盡職免責論文
如何做到合規經營,盡職免責論簡
了解更完整,明確的好
Ⅸ 對盡職免責,失職追責有什麼看法
1.對於盡職免責,一方面能夠激勵幹部在於辦事過程中積極履行職責,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能提高幹部的創造性,不會因為怕犯錯而採取保守無用的措施造成事態惡化;
2. 對於失職追責,則強化了幹部的責任意識,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