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裁掉沒有必要的人員,並增加其他人員的一定獎金
穩定民心,加強生產力
要有投資,但是不要太多,要穩住
轉換現金,銀行已經很多時候負利率
增加對外交流,看看其他企業如何應對的
實在不行太困難的話停一陣,等待金融風暴稍有好轉,這不代表你的公司垮了,總比虧了好
總之,就要守,不可輕舉妄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貳』 面對金融危機,國內中小型私營企業怎麼辦
中小企業想走出困局,需要變革,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其實金融危機未必是什麼壞事。
中國沿海的中小企業,中國製造們,一直都需要徹底的經濟轉型。
其實這些企業倒閉的原因主要就是經濟危機,有3方面
一方面降低了中國的出口,說直白點,就是東西生產出來,賣不出去了
另一方面就是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漲價 生產成本越來越高
再者 人民幣的持續升值 而美元貶值 你出口出去 賣給美國人 換回的是美元 而你給你的工人發工資,你需要購買材料等等,需要的可是人民幣,美元一貶值,後果就可想而知。
其實想找到辦法,應該反過來想,又是些什麼自身原因導致了他們的破產倒閉?
說來說去,不過這么幾點:
1 勞動力密集型 過去以前的中國,勞動力低廉,他們能存活下去,現在呢,老外發現,非洲、越南這些地區的勞動力,比中國還低,為了成本考慮,自然會把業務重心向那些勞動力更低廉的地區移動。
2 技術含量低 中國製造,技術含量太低,永遠吃的是代加工的飯,而代加工,在行業的產業鏈里來說,利潤是最微波的,外國人有技術,你沒有,只能替代別人來生產一些部件,獲取最微薄的利潤。
3 過分依賴出口 一旦外國人不要你的東西了,或者外國人危機了 消費不起了 你就完了
4 沒有經濟意識,做企業是需要有獨到的經濟視角的,對世界經濟的變化要能洞察到,眼看要金融危機了,就不能再盲目的擴展,盲目的簽訂單了,要意識到風險。
所以其實走出困境,方法也就找到了,只能轉型,你現在的勞動力,和落後地區已經沒法比了,所以再走勞動密集型的路子,只能自己找死,要救自己,路也無非以下幾條:
1 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從而在競爭中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只要你的產品是高端的,稀有的,那麼你就有產品的定價權,可以給產品定很高的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產品附加值。
2 走自主研發的道理 擺脫一輩子給外國企業代工的命運 給人家代工 就要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 最後變為自己的東西 創立自己的品牌,所以山寨並沒有什麼不好,日本的索尼,豐田汽車,不都是這樣起來的,你只有學習了別人的先進技術並轉化為自己的,最後超越別人,才能生存。
3 根據經濟環境調整戰略 眼看外國經濟不行了,要能估計到自己出口的壓力,從而把重心開始往國內轉移,注意國內的市場,不要過分依賴出口
等等啦 很多方法的,一據話,要把中國製造 ,變為中國創造。提高自己產品的競爭力,附加值,並卻對經濟環境很清楚,會在合適時機做出合適的戰略部署。
『叄』 小企業如何面對金融危機!!!
希望廠子走出困境,前程似錦,祝你好運
面對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小企業應該採取下列措施
一、加大力度,催收貨款。一是兜里有糧心不慌,只要資金寬松,再大的風險,再大的危機,總會好過點,留足夠多的糧,充分作好越冬的准備;二是避免呆賬壞賬的損失,特別是做歐美企業訂單的小公司,由於經濟動盪,不知道你的客戶能維持多久,一旦倒閉破產,會血本無歸,清收貨款是當務之急。
二、減人增效,降低成本,保本經營。隨著經濟的蕭條,訂單在不斷的下降,為了不虧,90%的企業都在減員,不虧才能長久,連續虧損直到最後只有一條路,倒閉。和員工說好,暫時的困難大家一起渡過,等春暖花開時再相逢,保持正常的經營,還是有希望的,保全實力是渡過難關的基礎。
三、穩定市場,站穩腳跟,隨著一批批企業的倒閉,面對危機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市場要重新洗牌,原來很難進攻的客戶企業,降低了門檻,抓住機遇,開發有潛力的客戶,買未來市場。適當調整客戶群,由國外市場向國內市場轉移,穩定了市場,才能有長遠的戰略發展。
四、降低庫存,盤活資產。在市場不穩定的情況下,要降低庫存,一是減少資金的佔用,有利於周轉;二是庫存原料價格、商品的價格一直在降,庫存越多,賠的越多。特別是以轉場為主的企業,或原材料占經營額比重較大的企業,更為重要,要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把握時機,即時止跌,方為上策。
以上只是一點感受,應對危機,每個企業都有對策,識時務者為俊傑,但願天下小企業能順利渡過嚴寒的冬季。
『肆』 這樣的公司如何應對目前的金融危機
這樣的事情,都不怎麼好說.
擴大業務的必要的.
提高業務人員素質也是必要的.
看看《誰動了我的乳酪》這本書.希望對你有啟發.
『伍』 面對金融危機作為企業的公關該如何應對
一、論外部環境:1)2008年各種行業增長減緩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經濟環境:全球經濟環環相扣,中國早已置身於全球經濟鏈中。最近發生在大洋彼岸美國的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可能帶來的沖擊不容小覷;在這樣的金融風暴下受的影響也比較大。這次危機可能是"百年一遇"的,並且大有波及全球之勢。2)政策要求:今年是奧運年,為了保證環境質量,對於質量要求都要高出往年很多,特別是對建築和裝修企業都有很大的限制或影響。這種影響對建築與家裝行業來說,主要表現在裝修業務可開展的時間和空間都比往年要少很多,預計明年建築行業的相關政策會有一些松綁。據目前一些不確定消息反饋,目前國內有很多城市都有在積極地應對房市低迷,市場萎縮等方面作出了很多的有效具體措施來以此刺激消費市場,並希望籍此舉來提高市場經濟活力;如:增加企業貸款與個人貸款比例,增加住房公積金貸款等等;通過初步分析,國家與地方在順應全球金融危機的救市政策在明年會有一系列相關政策的松綁,藉以此來刺激消費市場,而這些政策的松綁相對很多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3)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物價上漲、銀根緊縮、原材料漲價、水電用工成本急促上升等等,引發消費者起投資者謹慎,對消費市場有一定的影響。4)很多行業由於在國內市場國家缺乏有效的市場監控體制,加上國外知名企業與國內企業的強強合作加盟,對未來中小企業的市場生存空間都會產生有非常大的沖擊作用。二、戰略方向:1.市場信用建設是根本: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品牌信譽,而對消費者負責是建立品牌信譽最好的也是唯一正確的路。品牌信譽做起來之後,公司的發展是必然的。舉個例子,北京居然之家當時率先推出「先行賠付」舉措,首次把責任攬到了自己頭上,使自己成為對消費者實現承諾的主體,贏得了市場客戶的尊重、信任和認同。在「福樂暖氣片」事件上正式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就這樣,危機轉化成了機遇,居然之家一下子異軍突起。2.不斷創新是動力:創新永遠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力之一,在這個市場經濟環境下,任何企業都要有自己的特點才能有競爭力,並且要不斷創新,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應該是每一個做企業的人都明白的道理。3.加強資源整合利用:公司要高效快速發展,應充分地整合公司綜合資源, 應鼓勵將協同協作理念應用更多地納入公司管理體系中,使其可以對公司各種分散存在或被分隔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完善與健全公司各部門作業流程體制,暢行無紙化辦公,也是公司節約管理成本很有效的方法。因此,資源的整合利用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思路。三、 完善風險預警機制 提高市場抵禦力時下多數企業情報信息建設發展緩慢,目光短暫,信息滯後,技術薄弱,缺少風險意識,許多企業把情報活動、風險預警活動看為可有可無、無足輕重。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近7成以上的中小型企業沒有建立快捷高效的風險預警機制,沒有自己專門應對各種經營風險的預警情報部門,面對諸如金融危機、市場變化、通貨膨漲、資源匱缺、環境污染等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往往茫然無措,勿促應戰,結果可想而知。企業預警機制一般由意識、制度和機構三部分組成。企業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加緊籌建重在「預警、處警」的責任部門乃至危機管理小組,隨時洞察市場動態,及時把握行業展趨勢,「有急必察,有難必報,有警必處,處而必勝」,知己知彼,把資源短缺、物價上漲、融資壓力等各種困難、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盡量使風險降低最低程度,提高企業危機敏感度,增強企業抵禦風險能力,才能百戰百勝,才能有效有備無患。四、節支降耗,增強收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金融危機的壓力,企業必須強化管理,節支降耗,緊緊牽住成本「牛鼻子」挖潛增效,最大限度減少負面效應。首先是減員增效,降低企業人力成本,這是企業面對不景氣的市場所採取的常用做法。其次,充分利用網路的資源,降低企業開發成本,這舉措可企業節支增效。五、提高核心技術、建立核心團隊、加強市場競爭力首先企業要增強技術的綠色含量。綠色環保是保障企業市場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節能、降耗、節約」為核心的研發生產技術將在未來市場競爭起著關鍵作用。其次,隨著技術的發展,企業的技術融合趨勢將不斷加強。企業如果要在面臨挑戰時把握話語權,就要站在融合趨勢的潮頭,掌握核心競爭力。大量的事實也證明,集成了多功能特徵於一體的綜合產品總比單一功能的產品更具優勢,更受注重高性價比的客戶的歡迎,事實上具備多功能綜合產品製造企業業績也要好於單一產品製造企業。應鼓勵將團隊協同協作理念應用更多地納入公司管理體系中,重視與加強團隊建設工作,推行團隊規范作業,使其可以對公司各種分散存在或被分隔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從而讓企業與產品真正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雖然,危
『陸』 作為一名企業員工如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應對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已經不可避免地波及到軸承製造業,外銷出不去,內銷大家爭市場,在這種環境下,企業的冬天會很冷!
雖然我們公司還一切正常,但行業內許多企業紛紛裁員,員工人心動盪,有些企業的員工受焦慮和恐慌的情緒影響,已經不能專心做好本職工作,工作效率降低、產品質量問題增多、安全隱患頻現。所以面對金融危機,員工首先應該調整心態、沉著應對、苦練「內功」,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應對金融危機的各種活動,增強對金融危機的認識,具體要有以下四種意識:
敬業意識。敬業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一個人若沒有敬業意識,必然對工作敷衍了事,被動應付,做的產品粗製濫造,做的業務亂七八糟。一個人有了敬業意識,腦子里就會綳緊認真仔細這根弦,把工作崗位看作是展示才幹、實現價值的平台,才會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做出高質量的產品和高端業務。我們隊伍中許多基層員工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奉獻給「八環」,既為公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也為自己的理想實現打下堅實基礎。所以說,具有敬業心和奉獻精神,才能以主人翁姿態面對自己的工作,也才能做出成績得到好的回報。
學習意識。要想干好工作,光有了敬業精神還不夠,還需要加強學習,通過學習提高工作能力。要放平心態,耐得住枯燥和寂寞,勤於鑽研、勇於探索,全面熟悉掌握相關知識。通過學習,提高了業務能力,遇事才能厚積薄發,從容面對。因此,具有刻苦學習的勁頭是主人翁精神的體現。
問題意識。正確面對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主人翁意識教育的目的之一,只有不斷糾正出現的問題,才能提高我們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在平常工作中,要注意每一個細小環節,工作出現問題後,一定要及時總結,舉一反三,採取得力措施,才能避免以後出現類似問題。
創新意識。要在借鑒別人和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一些不合理、落後的工作方法,並使之規范化、科學化。只有在平常的工作中多借鑒、多研究,多改進,才能使技術不斷提高、業務不斷擴展、成果不斷涌現,使工作不斷邁向新的台階。
加強主人翁意識,爭當公司優秀員工,既是我們干好工作的目的,也是我們干好工作的前
『柒』 企業將怎樣面對金融危機
正確評估金融危機 對企業出口所造成的影響 事實上, 國內理論界和企業界對美國金融危機可能會對中國出口產生的破壞力 和沖擊力估計不足。從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直到2007年下半年, 由於其影響尚未充分彰顯, 不少人樂觀地認為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影響不大。 受這種觀點的影響,一些出口企業未能未雨綢繆, 及早採取措施應對。以至於在進入2008年以後, 面臨日趨惡化的出口環境和不利的經濟形勢,束手無策,損失慘重; 有些出口企業就此破產倒閉,可謂教訓深刻。 美國金融危機始發於金融領域, 不少金融機構陷入危機甚至有一部分倒閉,導致了金融機構的「 惜貸」及信用危機,從而惡化了工商企業的融資環境。同時, 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下跌造成消費者財富縮水,有效購買力下降, 雙重影響使美國的實體經濟下滑在所難免。 金融危機使美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迅速萎縮, 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作為中國商品最重要的出口國之一, 美國經濟下滑和消費萎縮直接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訂單減少。 金融危機在直接影響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同時, 還通過對歐盟、日本以及世界經濟貿易產生影響, 可能進一步減弱中國對歐盟、日本的出口增長。當前, 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趨淡,日本經濟再度陷於停滯, 新興經濟體增速高位回落,可能長期處於低迷狀態, 對我國出口造成更大的外壓。 金融危機加大了我國企業的出口風險。 我國出口企業在與美國進口公司交易時,對方因資金周轉困難, 延長付款時間的現象比較常見。更有甚者, 因為資金鏈斷裂造成進口方公司破產, 使國內出口企業貨款無法收回,出口企業壞賬數量急劇增加。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數據表明,2008年上半年, 在一些省份, 該公司收到來自企業出口美國的報損案件及報損金額比去年同期增長 幾倍。 金融危機使貿易保護主義加劇。 金融危機使美歐經濟增長前景擔憂,企業銷售下降、利潤下降、 開工不足、失業率上升,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 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美國對華反傾銷、技術性、標准性、 綠色的貿易保護手段會更加頻繁出現。 總之,我們的出口企業要清醒地認識到, 美國金融危機短期內難以見底,並將進一步拖累全球經濟, 世界經濟減速不可避免。這決定了在短期內外需將會繼續減弱, 我國企業出口的成本上漲,難度增加,風險提高,交易環境變差, 以往出口的高速增長將難以為繼,未來經濟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這種環境中,出口企業惟有面對現實,積極調整, 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應對危機,度過難關。 應對金融危機的思路 筆者認為,出口企業結合自身的實際, 可考慮以下思路進行調整,以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 1.出口市場多元化 面對美歐市場衰退,出口企業應開拓新的市場領域, 爭取把損失降到最小。從目前來看, 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增速下降最為明顯,對歐盟日本次之, 而對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金額則影響不大。 我們應有意識開拓新興市場, 通過新興市場的增長來彌補發達市場的下降, 藉助市場多元化減小金融危機的影響。 2.產業升級,積極參與產業鏈上游的國際競爭 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出口生意不景氣的情況下, 如果繼續墨守成規、繼續在產業鏈下游進行低價格、 低技術含量的拼殺,這樣的出口企業, 將無法熬過這個全球經濟下滑的冬季,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有能力的出口企業要通過科技研發、技術創新、 品牌建設積極參與產業鏈上游的國際競爭。 如果能夠借金融危機之機將「中國製造」進行產業升級、產品更新, 變成「中國創造」, 那麼我們的企業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這次危機, 而且能夠在世界經濟復甦後脫胎換骨,更上層樓。 3.主動出擊,開展跨國收購 這是由於金融危機導致美國金融市場流動性緊張, 部分企業陷入了暫時的困境,增強了原股東出售的意願, 降低了美國企業的估值, 更削弱了美國國民和政府對外資並購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態, 從而降低了收購的政治性風險,一些歐洲企業也存在相似的情況。 這給我國企業提供了很好的並購機會,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也為我國企業海外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些國外知名企業擁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強大的國際營銷網路, 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而這恰恰是中國企業所缺乏的, 如果我國出口企業能夠選擇美國歐洲同行成功地並購, 整合優質資源為我們所用,會極大地促進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目前,國內已有成功的收購案例,值得出口企業借鑒。 4.做強品牌轉內銷 數量龐大的中國出口企業正普遍面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銀行貸款利率上漲、出口退稅率下調、原材料漲價、 勞動力成本提高的困擾。 出口產品提價的力度趕不上成本上漲的幅度, 出現了企業不敢接出口訂單的現象, 中國產品在國外已經失去了價格優勢。 在此情況下, 已經有一些出口企業採取了做強品牌轉攻內銷市場的策略, 一旦成功,企業將擺脫在出口市場低價競爭的僵局。 從宏觀背景來看,我國經濟結構也正在進行大的結構調整, 擴大內需被提高到了與出口、投資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 出口企業加大投入轉型做內銷也就順理成章。當然, 這種轉型決非易事,需要較高的資本投入、正確的策劃、 較強的執行能力。同樣,也意味著要面臨較大的轉型風險, 但有所作為總勝過坐以待斃。 5.收縮戰線,相機而動 由於我國出口企業眾多,實力及資源稟賦不盡相同, 有些企業可能沒有決心或能力選擇前述策略。盡管如此, 還是應該量力而行,有所作為,以避免可能產生的更大損失。 比如說,將生產廠轉移到東南亞等成本比國內低的國家;壓縮訂單, 減小生產和出口規模,待形勢好轉再擴大;至於那些實力弱、 無法轉移成本上漲壓力、完全缺乏出口銷售網路、 在國內沒有市場的企業,應痛下決心,壯士斷腕,關閉企業, 變現資產,另謀出路,也許是明智的選擇。( 中國昊華化工集團海通投資管理公司 錢軍)
『捌』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企業應該怎麼辦
找發展出路,抓住危機這個機會,超過大企業做大。
找不到出路,熬,熬過次貸危機,最後剩下誰,誰以後就還有機會。
熬不下去了,趁早破產,留著資金,以後東山再起,或者合並,「抱團取暖」
實在不行。。。。。。。。。。。。。。
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