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禹州市產業集聚區的主導產業
禹州市產業集聚區以裝備製造業、機械加工業、食品、中醫葯業等為主導產業,配套發展金融商貿、商務服務等第三產業。
② 河南省的所有城市名稱
河南省下轄: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17個地級市。
新鄭市、新密市、登封市、滎陽市、鞏義市 、偃師市 、舞鋼市、汝州市 、林州市 、衛輝市、輝縣市 、沁陽市、孟州市 、禹州市、長葛市 、義馬市、靈寶市 、永城市 、項城市 、鄧州市 、濟源市21個縣級市。
(2)禹州市加快金融服務業發展擴展閱讀
河南歷史文化悠久,是世界華人宗祖之根、華夏歷史文明之源;文化燦爛,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資源豐富,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和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人口眾多,是全國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巨大;
區位優越,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農業領先,是全國農業大省和糧食轉化加工大省;發展較快,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潛力很大,正處於蓄勢崛起、攻堅轉型的關鍵階段,發展活力和後勁不斷增強。
河南概貌
1、名稱由來
河南位於我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來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九州之中,現今河南大部分地區屬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2、自然地理
河南界於北緯31°2339;—36°2239;和東經110°2139;—116°39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全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73%。
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55.7%、44.3%。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固始縣淮河出省處為全省最低處,海拔僅23.2米。
3、資源環境
河南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徵,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復雜多樣和氣候災害頻繁的特點。
近10年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2.7℃—16.2℃,年平均降水量為477.8毫米—1167.3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468.0小時—2246.6小時,年無霜期207.9天—271.7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全省耕地面積12166.50萬畝,人均耕地1.28畝。
河南是我國唯一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地形地貌和水資源分布情況是中國的一個縮影。
省內河流大多發源於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全省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560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64條,流域面積10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11條。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量403.5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約376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5。
河南動植物資源豐富,現有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17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1處,已知陸生脊椎野生動物520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4種。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和礦業大省,礦業產值連續多年位於全國前5位。已發現的礦種144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10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93種。
既有鋁、鉬、金、銀、銅、鉛、鋅、鎢、銻等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又有鐵、鈦、釩等黑色金屬礦產;既有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又有耐火粘土、螢石、天然鹼、珍珠岩、石墨、寶石等非金屬礦產。
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中,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9種,居前3位的有33種,居前5位的有42種,居前10位的有68種。靈寶、欒川、桐柏、葉縣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金城」、「中國鉬都」、「中國天然鹼之都」和「中國岩鹽之都」。
4、歷史淵源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誕生在河南新鄭,中華文明的起源、文字的發明、城市的形成和統一國家的建立,都與河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5000年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200多個皇帝在此執政。
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均源自河南。河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記載著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
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測景台;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馬寺;有「天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大相國寺,等等。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鄭州、浚縣、濮陽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9、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河南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全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國「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中有五個通道途徑河南。鄭州已初步形成全國鐵路路網中的「雙十字」中心,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之一,鄭州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高鐵站之一,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大格局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建設和普通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內河航道升級改造持續加快。
2017年末,全省鐵路通車里程5470.26公里,其中高鐵1307.91公里,鐵路和高速鐵路里程均位居全國第5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522.63公里,位居全國第4位;普通干線公路3.1萬公里,農村公路23萬公里。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國家民航局確定的全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共開通國際貨運航線29條,基本形成以鄭州為樞紐、鏈接亞歐美澳等四大洲的航空國際貨運網路,洛陽、南陽支線機場運營良好,信陽明港支線機場建成。水路運輸加快發展,內河航道1675公里。
全省各種運輸方式貨物運輸總量22.94億噸、增長11.7%,貨物周轉量8160.34億噸公里、增長11.2%;旅客運輸量11.66億人次,旅客周轉量1945.20億人公里、增長4.7%。鄭州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迅速,通車里程93.6公里,年客運量超過2.5億人次、增長103.9%。
10、全國重要的通信樞紐
河南省公用電信網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國家骨幹公用電信網「八縱八橫」有「三縱三橫」途徑河南,加上南北、東西兩條架空光纜干線從河南穿過,構成「四縱四橫」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建成直達全國24個省的互聯網省際出口鏈路,鄭州互聯網國家級骨幹直聯點總帶寬居全國第2位,全省接入網站數量居全國第4位,引入TOP20萬網站信源佔比居全國第5位。「
寬頻中原」戰略全面實施,全省光纜線路總長度居全國第7位,行動電話基站總數居全國第5位,所有貧困自然村實現4G網路全覆蓋,所有行政村實現兩種制式4G網路全覆蓋,4G基站、互聯網寬頻接入埠均居全國第6位,互聯網省級出口帶寬居全國第4位,全省互聯網基礎設施指數居全國第5位。
11、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綜合能源基地,原煤產量、電力裝機規模、發用電量、油氣管道長度均居全國前列。堅持「節能優先、內源優化、外引多元、創新引領」,大力實施電網建設、煤電結構優化、煉化基地、「氣化河南」、新能源提速發展和煤炭轉型工程,能源保障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參考資料
河南省人民政府
網路-地級市
網路-縣級市
③ 開發區如何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今年以來,市經濟開發區把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採取製造業企業主輔分離、推進服務業企業培育壯大和狠抓服務業重大項目等措施,有力促進了全區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開發區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服務業項目規劃,推進服務業片區化、園區化發展步伐。全區上下齊心協力、扎實工作,全區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一批新的現代服務企業正在這里聚集。2012年,開發區(全口徑)實現服務業收入209.91億元,同比增長82.84%;製造業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5家;完成服務業招商項目4個,計劃投資總額5.25億元以上;服務業實際到賬注冊外資3301.16萬美元;服務業從業人員4979人;完成服務業稅收20.9億元以上,稅收佔比43.84%以上。這些數據表明開發區服務業實現了快速增長,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正在迅速崛起。
在推進服務業企業培育壯大方面,繼續貫徹落實《關於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採取「一企一策」的辦法,通過政策引導、資金獎勵,助推企業裂變式發展。
在實施製造業企業主輔分離上,研究制定了《關於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企業主輔分離的實施方案》,排定7家製造業企業作為重點,指導開展主輔分離工作。截至目前,八達重工、華宏特鋼、融匯石英、花廳生物科技等7家重點企業全部開展了主輔分離業務,並組建了獨立法人的服務業企業。
在狠抓「三重一大」服務業項目上,採取領導包掛的辦法,積極推進金瑞汽車城、DHL必康物流園、必康國際酒店、中石化10萬噸油庫、天坤世紀豪都等一批重大服務業項目。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開發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亮點。
④ 在開封怎麼到許昌市禹州市
開封西站坐去許昌的車,然後轉乘到禹州的車
⑤ 簡述我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有哪些
金融服務業是現代市場經濟的血脈,是各種社會資源的貨幣形式進行優化配置的重要領域。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服務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金融資產總量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金融業已成為增長較快的產業之一,尤其是近幾年,我市經濟市場化和金融化的進一步發展,市場需求對經濟增長的約束程度越來越強,金融業在經濟運行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強。因此,大力發展金融業對於促進我市經濟快速增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建設和諧穩定、繁榮富強的新蕪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利用第一次經濟普查數據資料對我市金融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將為調整和優化我市金融服務業結構和促進金融服務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一、金融服務業發展的現狀
金融服務業作為一個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產業,是第三產業中的主導行業,金融業體系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證卷投資、證卷分析咨詢、保險業以及金融租賃、郵政儲蓄、典當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活動等。
1、金融機構體系日趨完善。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末,全市金融業共有法人單位127家,產業活動單位464家,單位數分別佔全市單位總數1.8%和5.6%。在金融業法人單位中,銀行業96家,佔比重75.59%;證券業5家,佔比重3.94%;保險業19家,佔比重14.96%;其他金融活動7家,佔比重5.51%。
2、金融機構所有制結構多元化。近幾年,為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我市金融業加快了改革步伐,進入了國有、集體、股份、私營等多種所有制共同競爭發展的新階段。
(1)從單位所有制結構看,在金融業法人單位中,國有單位35家,佔27.56%,集體單位50家,佔39.37%,股份合作4家,有限責任公司10家,股份有限公司25家,分別佔3.15%、7.87%、19.69%、2.36%。數據顯示,目前國有、集體企業仍是我市金融業的主要組織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較快,已成為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的新生力量。
(2)從人員結構看:金融業從業人員的集中度較高。與所有制結構不同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從業人員數量已佔據了全行業的半壁江山,總人數超過國有和集體企業的從業人數。2004年,金融業法人單位股份有限公司從業人員達4067人,分別是國有和集體企業從業人數的1.6倍和3.3倍,佔全行業的比重為51.13%,比2001年提高47.33個百分點。股份有限公司的戶均從業人員為163人,是平均水平的1.6倍,是國有和集體企業的1.2倍和7.6倍。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三種經濟類型單位的從業人數已佔全行業的95.8%。。
(3)從所有制的內部結構看,行業特徵鮮明。第一,銀行業是國有企業比例最高的行業,其中商業銀行由於進行股份制改造,其股份制企業比例在銀行中最高,為71 %;其中國有和集體比例僅為25 %,第二,保險業是股份制比例最高的金融行業,達到80 %。第三,在其他非銀行金融業中,組織形式較為靈活,私營企業佔比例較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業比例15∶85 ,其中典當業已完全實行私有化。
⑥ 如何提升產業增強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突破
一、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產業集聚區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載體。堅持科學規劃、提升功能,完善集聚機制、積累機制、服務機制和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創新平台等保障能力,促進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和功能集合構建。堅持因地制宜,堅持一切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項目調優經濟結構,以項目增強發展後勁,以項目壯大資源優勢。二、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強化新型城鎮化引領,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抓住全面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城鄉統籌,實現互動發展,既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的重要保障。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統籌城鄉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為切入點,著力推進「產業向集聚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集約經營集中」,努力走出一條全面開放、城鄉統籌、經濟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三、大力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以重點項目、龍頭企業、特色園區建設為抓手,以改善政策和體制環境為保障,做大做強戰略支撐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大力發展旅遊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積極發展物聯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信息產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四、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整合文化資源,完善產業鏈條,培育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快擴張規模和提升層次,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做大做強廣播影視、出版傳媒等優勢產業,推動廣播影視集團化經營。重視文化經濟,扶持文化企業,加快文化產業集聚區和文化園區建設。深入挖掘和弘揚中原文化深厚底蘊,發揮文化遺產豐富的優勢,積極打造伏羲文化、姓氏文化、老子文化等知名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根親文化影響力。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理念,健全社會管理體系,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城市社區和農村村級組織建設,提高管理轄區的能力。加強社會組織建設,推動經濟類、公益慈善類和社區社會組織優先發展,加強對新經濟組織、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管理引導。適時出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實施項目化管理,推進全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六、創新工作落實機制。要著力抓好「三力」,即增強凝聚力,保證執行力,提高創造力。要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必須注重機制建設,把握謀劃設計、責任分工、推進實施、動態評估、信息反饋等各個環節,建立無縫對接、系統完整、運轉協調的落實機制,不斷提升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工作責任、信息傳遞反饋、行政效能監察、督查等機制,促使各級、各部門動起來、緊起來、嚴起來,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大力倡導問題在一線發現、矛盾在一線解決、經驗在一線產生的一線工作法。積極推行縣委權力公開、黨務公開、政務公開「三公開」工作,切實把風氣搞正、把工作做實。要進一步完善獎懲機制,健全領導幹部問責制,重點解決落實不力的問題。
⑦ 服務化的發展服務業 加快三產化的建議
1、發展服務業 加快三產化
中國發展第三產業,關鍵在於政府高度重視,關鍵在於政府正確引導,關鍵在於全社會的支持,關鍵在於支持服務業發展的輿論氛圍,我們要提出:「發展服務業,加快三產化」的口號,召開國家主要領導人參加的全國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大會,號召全國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推動中央各部委和地方各級政府採取措施加快服務業發展,形成全社會積極支持三產化的局面,中國的服務業將會得到快速發展,中國的三產化進程將會得到明顯加快,中國的大學生和農民工就業難的問題將會迅速緩解,中國的失業率將會明顯降低。
2、三業並重 三業鼎立
農業及農村、農民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已成為我國發展改革穩定的基礎。許多地方政府非常熱衷於投資多、污染重的重化工業項目的投資,一些重化工業發展過快過猛,出現了用污染和能源換外匯的現象。第三產業雖然受到中央的重視,但許多地方政府熱衷投資大的重化工業,相對農業、工業經常忽視第三產業。因此,在三次產業中,要提高對第三產業的重視,要優先發展第三產業,調整振興第二產業,穩定提高第一產業;要三業並重,三業並舉,三業鼎立,使三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或農業、工業、服務業)共同舉起中國經濟這個巨「鼎」。
3、既發展現代服務業 又發展傳統服務業
農業應該發展現代農業,工業應該發展高新技術,進行新型工業化,服務業不僅應該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還要大力發展傳統服務業。傳統服務業沒有污染,可以解決許多就業,許多傳統服務業還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疇,應該給予大力支持。服務業不論是現代服務業,還是傳統服務業,都能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因此,要改變歧視傳統服務業的現象,不僅應該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而且要大力發展傳統服務業。
4、既發展生產服務業 又發展生活服務業
在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其實質關鍵是生產服務業的發展,中國工業的振興和農業的提高關鍵是工業和農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核心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工業和農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仍然屬於第三產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我們要切實加快生產服務業的發展,從而促進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同時,我們要加快生活服務業的發展,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解決好民生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5、既加快二產三產化 又加快一產三產化
第二產業主要是工業出現了明顯的三產化趨勢,出現了新型工業化與三產化的相互促進,實質是微笑曲線底端的工業製造向兩端的生產服務業--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管理延伸,實質是中國製造拉長產業鏈,向中國創造發展。二產三產化就是工業三產化,實質是加快工業生產服務業的發展。第一產業--農業也出現了明顯的三產化趨勢,出現了農業產業化與三產化的相互促進,實質是農業生產向兩端的生產服務業--農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管理延伸,實質是農業生產向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延伸。一產三產化就是農業三產化,實質是加快農業生產服務業的發展。因此,必須既加快二產三產化,又加快一產三產化;既加快工業三產化,又加快農業三產化。
6、既加快城鎮三產化 又加快農村三產化
城鎮三產化就是城鎮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比例在城鎮生產總值和就業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第三產業最終占據主要地位,三大產業從大到小的產值和就業比例最終成為「三、二、一」。我國城鎮已掀起三產化的浪潮,許多城鎮特別是特大城市、大城市由於大氣污染防治的要求越來越高,已開始大規模的第二產業退出城市市區,第三產業進入城市市區的「退二進三」;已開始大規模的工業退出城市市區,進入方便進行大氣污染防治和水污染處理的開發區和工業區的「退城進區」,城鎮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城鎮三產化迅速加快。
農村的發展不僅依靠農業的發展,而且依靠農村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發展。當前,貧困的農村地區農民缺乏資金和技術,許多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許多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的小企業屬於國家禁止的「七小」企業,貧困的農村地區在加快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只能主要發展服務業。農村要發展必須加快農村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必須加快農村交通、商業、旅遊、金融、通訊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因此,必須既加快城鎮三產化,又加快農村三產化。
7、城鎮化與三農的戰略措施--縣域中心的三產化
縣域中心(包括城市人口100萬以下的地級中心)是以城促鄉的有效環節,是以工補農的關鍵環節,是以商補農的有效環節。縣域中心是我國吸引農村人口集聚的最佳環節,是解決我國城鎮化過程中特大城市人口急劇膨脹的戰略措施。縣域中心相對農村的村、鄉、鎮投資具有規模大效益高的規模優勢,是解決我國「 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
建議集中大量資金,加快對全國縣域中心的基礎設施、公用設施的投資,加快對全國縣域中心的教育、衛生、科技、文化、廣電、體育等社會事業的投資,推動縣域中心三產化的進程,增強縣域中心的吸引力,從而增強縣域中心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服務,從而促進我國縣域中心及其所屬農村地區的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
⑧ 威海環翠區政府為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引擎提供了哪些扶持政策
2018年,共兌現扶持資金9605萬元。轉眼到了2019年,區委、區政府根據我區實際,再次對扶持政策進行了調整,提高了政策的精準性、靶向性、時效性,將扶持政策的數量一口氣增加到十二項之多。 分別為: 1.關於實施「英才匯翠」計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意見。 2.環翠區關於鼓勵龍頭企業發展的扶持意見。 3.環翠區關於重點財源貢獻企業的扶持意見(試行) 4.環翠區關於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扶持意見 5.環翠區關於加快工業和信息產業發展的扶持意見 6.環翠區關於推進科技創新的扶持意見 7.環翠區關於扶持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的意見 8.環翠區關於進一步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扶持意見 9.環翠區關於加快建設威海創新園的專項扶持意見 10.環翠區關於加快樓宇經濟發展的扶持意見 11.環翠區關於扶持總部經濟發展的意見 12.環翠區2019年招商引資獎勵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