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中國在國際金融的話語權

中國在國際金融的話語權

發布時間:2020-12-24 14:07:16

1. 中國有幾個期貨交易所啊

一共有4個,分別是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1.鄭州商品交易所(ZCE)

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0月12日,是我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也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品種有強筋小麥、普通小麥、PTA、一號棉花、白糖、菜籽油、早秈稻、玻璃、菜籽、菜粕、甲醇等16個期貨品種,上市合約數量在全國4個期貨交易所中居首。

2.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

上海期貨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目前上市交易的有黃金、白銀、銅、鋁、鋅、鉛、螺紋鋼、線材、燃料油、天然橡膠瀝青等11個期貨品種。

3.大連商品交易所(DCE)

大連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3年2月28日,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有玉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聚丙烯、聚氯乙烯、塑料、焦炭、焦煤、鐵礦石、膠合板、纖維板、雞蛋等15個期貨品種。

4.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CFFEX)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是中國第四家期貨交易所。交易品種有股指期貨,國債期貨。

(1)中國在國際金融的話語權擴展閱讀:

期貨交易所是買賣期貨合約的場所,是期貨市場的核心。它是一種非營利機構,但是它的非營利性僅指交易所本身不進行交易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不等於不講利益核算。

在這個意義上,交易所還是一個財務獨立的營利組織,它在為交易者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場所和有效監督服務基礎上實現合理的經濟利益,包括會員會費收入、交易手續費收入、信息服務收入及其它收入。

它所制定的一套制度規則為整個期貨市場提供了一種自我管理機制,使得期貨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得以實現。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交易所之間出現了多次的合並和重組。如今最有影響力的期貨交易所包括:

中國市場

1、鄭州商品交易所

鄭州商品交易所於1993年成立,是我國第一個從事以糧油交易為主,逐步開展其它商品期貨交易的場所,她的前身是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主要上市交易品種有小麥、優質強筋小麥。

2、大連商品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於1993年11月成立,主要上市交易品種有大豆、豆粕。

3、上海期貨交易所

上海期貨交易所於1998年由上海金屬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和上海糧油交易所三所合並而成,其主要上市交易品種有銅、鋁和天然膠。

美國市場

以芝加哥和紐約為主: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以農產品和國債期貨見長)、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以畜產品、短期利率歐洲美元產品以及股指期貨出名)、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以指數期權和個股期權最為成功);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以石油和貴金屬

2006年10月17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宣布和已競爭百年的同城對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進行合並。

2007年6月,CME和CBOT的合並計劃獲得美國司法部的批准,2007年7月9日,CME和CBOT股東投票決議通過兩家公司合並,CME成為全球最大的期貨交易所。

2008年3月17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與紐約商品交易所達成協議,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以股票加現金的方式實現對後者的收購,涉及資金約94億美元。

歐洲市場

主要是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主要交易德國國債和歐元區股指期貨)和泛歐交易(Euronext:主要交易歐元區短期利率期貨和股指期貨等),另外還有兩家倫敦的商品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主要交易基礎金屬)、國際石油交易所(IPE:主要交易布倫特原油等能源產品)。

亞太市場

以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中國的內地以及香港和台灣地區為主。

日本期貨市場主要包括以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主要是能源和貴金屬期貨)、東京穀物交易所(TGM:主要是農產品期貨)等為主的商品交易所,以及以東京證券交易所(TSE:主要交易國債期貨和股指期貨)、大阪證券交易所(OSE:主要交易日經225指數期貨)和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主要交易短期利率期貨)為主的金融期貨交易所。

期權,交易量近幾年名列全球第一。新加坡交易所(SGX)集團下的期貨市場上市的主要是離岸的股指期貨,如摩根台指期貨、日經225指數期貨等。

印度主要期貨品種包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指期貨和個股期貨以及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商品期貨。

澳大利亞期貨市場主要是當地的股指和利率期貨。中國內地目前有鄭州商品交易所(交易小麥、棉花、白糖等農產品期貨)、大連商品交易所(交易大豆、玉米等農產品期貨)、上海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金屬、能源、橡膠等工業品期貨)以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將上市金融期貨品種,首先將上市滬深300股指期貨。

香港地區的期貨市場主要是以香港交易所集團下的恆生指數期貨、H股指數期貨為主。台灣地區的期貨市場主要包括在台灣期貨交易所上市的股指期貨與期權。

其他市場

中南美主要是墨西哥衍生品交易所(主要交易利率、匯率期貨)和巴西期貨交易所(交易各類金融和商品期貨)。非洲期貨市場主要是南非的證券交易所下屬的期貨市場,上市當地金融期貨品種。

2006年6月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泛歐證券交易所已達成涉及金額近78億美元的合並協議。

參考資料:網路-期貨交易所

2. 為什麼阿根廷收復不了馬島而中國能收復香港

首先第一點,香港是由3部分組成的: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其中香港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割讓給英國的,九龍半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割讓的,而新界是1898年清政府租借給英國政府的,下面的圖是香港地區的演示圖,其中綠色的部分就是統稱的新界。所以在法理上新界不屬於英國,而香港島和九龍半島是屬於英國的,但是由於香港島和新界的面積太小,不足以支撐一個轉口港的存在,所以新界的地位對於香港非常重要。

第二,1982年中英開啟香港回歸談判,當時英國剛剛打贏馬島戰爭,所以氣勢上很盛,他們的目的就是繼續租借新界,但是中國政府並沒有同意,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香港島和九龍半島要一並歸還。

第三,馬島,也稱馬爾維納斯群島,在阿根廷方面來講馬島是屬於阿根廷沿海大陸架的延伸部分。所以是阿根廷理所當然的領土,但是英國在16世紀發現該島的時候就成了該島的實際擁有者,雖然期間西班牙曾經短暫佔領過該島,但是英國的在該島的統治是具有延續性的,而且在該島宣示了英國主權,所以在法理上對於英國來說馬島是屬於英國的領土,而阿根廷方面並不承認該法理。這就不同於香港問題,香港的新界在法理上對於英國來說英國自己承認是不擁有主權的,他們只是暫時租借,所以租借到期後能否續租或者歸還在法理上要按照地區所有國的意志進行,而這一條件在馬島地區並不適用。

第4,馬島是英國在南大西洋的戰略基地。從地緣政治上講,馬島遠離南美大陸。加之擁有天然良港,在巴拿馬運河開通前是大西洋轉道太平洋的咽喉要道,同時也是通往南極的戰略中樞,這一點是香港所不具備的。香港在49年之前的發展程度是遠遠低於廣州的,香港只是英國在全球戰略上的一個前進基地而已,英國在亞洲的戰略核心是印度和新加坡,二戰的時候英國在香港只象徵性的抵抗了一天就頭像了,而在新加坡他們抵抗了將近一個月。

第5,香港的繁華是冷戰的產物,49年新中國建立以後歐美列強對我國實行封鎖政策,50年代末又和蘇聯決裂。整個新中國處於完全被外界隔離的一個狀態,真正能夠利用的口岸只有香港一個,因為香港離大陸最近,香港實行資本主義,香港是自由港。所以在長達將近40年的時間里香港扮演的角色是大陸同歐美發達國家的中間商,這也早就了香港發達的金融市場和轉口港的地位。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同樣是彈丸之地,香港的高新技術產業完全和新加坡不能抗衡的原因,因為香港可以通過大陸和歐美之間的貿易往來賺取差價,而且這還是個獨門生意。

第6,大陸改革開放之後香港地位的下降。大陸改革開放之後香港的地位逐步下降,因為大陸的貿易口岸逐步在開放,現在上海的競爭力已經完全能夠和香港所抗衡了,包括離香港最近的珠三角地區也有深圳的鹽田港和廣州的南沙港兩個更靠近珠三角工業區的深水港,香港作為貿易中間商和轉口港的地位已經大幅下降,國際競爭力日薄西山。

第7,放棄香港符合英國利益。2戰後英國的國力已經大不如從前,放棄了印度,新加坡等屬於英國核心利益的殖民地,而相對意義不是很大的香港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雞肋,不過由於國際形式的變化,早就了香港的飛速發展,而英國也樂得坐享其成,在英國殖民150年裡對香港的投資幾乎為零,就連1990年香港政府單方面宣布修建大嶼山新機場也要大陸方面買單,所以說香港對於英國來說是在是可有可無的殖民地。

第8,馬島地區的自然資源。馬島和香港不一樣,香港是個彈丸之地,但是馬島不僅僅是一個群島,他還代表了一大片海域和其中的自然資源,南大西洋上最大的島嶼就是馬島,而且馬島靠近南極,不像南極那麼氣候惡劣,所以比較適合成為英國在南大西洋的戰略核心。英國在馬島的實際存在等於英國在南大西洋的軍事,政治,經濟還有南極的開發有了話語權,這是一個非常是在的力量。而香港的存在對於英國在亞洲的話語權幾乎等於沒有,小日本,台灣地區,韓國的經濟活力都比香港發達,而且其經濟對香港的依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改革開放的中國更是不會在乎香港在經濟上的存在。

第9,中國政府需要香港,阿根廷政府不一定需要馬島。

中國政府需要香港是需要給世界一個展示,證明社會主義也能治理好社會,也能管理好政府,也能對世界做出貢獻,所以現在還在實行資本主義的香港是中國政府的掌上明珠。從大陸對香港近乎免費的水電,蔬菜,肉禽蛋供應到亞洲金融危機對香港注資的幾百億,無不體現了這一精神。而馬島對於阿根廷人來說認同感不是那麼強,因為自1812年阿根廷建國之前馬島就是英國的殖民地了,而且當時阿根廷正處於內外交困的時期,雖然曾經短暫占據馬島十幾年,但是對於阿根廷人來說並沒有手足分離的感覺,所以從民眾到政府對馬島的認同感是遠遠不能和中國人對香港的認同感相提並論的。

所以馬島是英國的利益核心,而香港不是。香港問題上英國的對手是龐大的中國,而馬島問題英國面對的對手是還在解決國內若干矛盾的阿根廷。不管是從自己的內部利益上,還是外部壓力上,香港問題解決難度都是遠遠小於馬島問題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在國際金融的話語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
什麼是互聯網基金產品 瀏覽: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瀏覽:211
外匯Ham 瀏覽:178
錢吧理財 瀏覽:684
中郵穩定收益A基金 瀏覽:851
企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388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