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資產評估的方法主要有哪三種
收益現值法
1、 靜態收益現值法
企業或資產重估價值=按靜態計算的企業或資產年收益現值額/社會基準收益率
按靜態計算的企業或資產年收益現值額=預期年限內收益之和/預期年數
2、 動態收益現值法
企業或資產重估價值=按動態計算的企業(或資產)年收益現值/社會基準收益率
=按動態計算的企業(或資產)年收益現值額/(定期存款利率或長期國庫券利率+行業風險利率
按動態計算的企業或資產年收益現值額=[∑(企業或資產各年收益額×整體現值系數)]×投資回收系數
評估資產現值=評估資產重量價值-按重量價值計算的折舊
按重量價值計算的折舊=該資產評估有形損耗+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1、重量價值的計算,其方法主要有:
(1) 直接計算
資產重量價值=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2) 指數調整法
某類固定資產重量價值=該類某期資產賬面價值×該類某期資產調整系數
某類某期資產調整系數=該類資產評估年度價格指數/該類資產取得年度價格指數
(3) 功能評價法
某資產重量價值=(現時標准資產的現值/現時標准資產的生產能力)×評估資產的生產
能力
某資產的現值=某資產重量價值×[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2、折舊的計算
(1) 有形損耗的計算
A、 比率法
有形損耗=評估資產重價值×(已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
B、 使用年限法
評估資產有形損耗=資產重量價值×[已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2) 功能性貶值
功能性貶值=使用某設備年節約成本×(1-所得稅率)×整體現值系數
(3) 經濟性貶值
經濟性貶值=[1-(現有利用生產能力/原有生產能力)]×評估資產價值
現行市價法
1、 市價折余法
資產重估價值=全新資產現行市價-應計折舊
=全新資產現行市價-[(全新資產市價-預計凈殘值)/一般使用年限]×評估資產已使用年限
2、 市價類比法
資產重估價值={全新參照物資產市價-[(全新參照物資產市價-預計凈殘值)/一般使用年限]×評估資產已使用年限}}×調整系數
因素綜合評價法
某項固定資產價值={(資產價值+大修理費用-殘值)×[1+(年平均物價上漲指數-年無形損耗系數)×資產已使用年限]}/資產已使用年限+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外匯換演算法
資產重估價值=(資產原始價值-應計折舊)×(評估月份匯率/取得資產時匯率)
物價指數調整法
資產重估價值=資產原始成本×物價變動指數-按重置成本計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計折舊額
=[(資產原始成本×物價變動指數)-按重置成本計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計折舊額]×(1+-調整系數)
按重置成本計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計折舊額=資產的重估成本×(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
貨幣資金及有價證券的價值評估
應收票據、有價證券的現值=票面金額×[1+票面利率×(出票日至到期日天數/360天)]
⑵ 收到c股東的股權投資確認為交易性金融資產評估價值84萬元怎麼做會計分錄
按照會計准則來的要求,企源業應當設立「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核算企業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基金投資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所以 C股東的投資分錄為:
借 交易性金融資產 84000
貸 實收資本 840000
借
⑶ 請問如何評估一家上市公司的價值請金融專業人士指點
每股市值=股利/資本化率,其中股利半年報年報都會發布的,至於資本化率可以采版取多種方式求取權,如資本定價模型或者加權平均模型等,大多都是結合社會平均投資收益或者說社會平均資金成本來算資本化率。其取值高低受到好幾個參數的影響,例如凈資產增長率,無風險利率,貝塔系數,基準折現率(行業基準收益率)等。這些參數大多都為成熟的券商和研究機構掌握,而且經常變化,當今都用計算機來進行海量運算的了,你單槍匹馬怎麼算得過他們。如果參數取值不準,你所認為的合理估值區間說不定永遠不會出現或者嚴重偏離市場價值呢。即便是符合正常估值區間,在市場普遍偏熱或者偏冷的時候,你如何去計算股票的溢價率呢,如何判斷他的周期呢?如果整體大市趨同一致,買哪一隻股票,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依舊沒有解決。堅守價值投資,你就只能天天做功課,然後千年等一回。當然理論研究對價值投資理解已經不是靜態的,當今社會更多的融入了行為決策理論等心理學的研究思想,只有對典型的買賣雙方的決策行為進行分析才能及時捕獲到投資訊息。所以做研究往往還不如小道消息反應快,成本低。做散戶就是要做小道消息的前沿獲得者。這才是王道!
⑷ 金融資產價值評估中的現金流貼現模型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1938年,美國著名投資理論家約翰·b·威廉斯在《投資價值理論》一書中,提出了貼內現現金流(dcf)估值模型容。該模型在後來的幾十年裡一直被人們奉為股票估值的經典模型。約翰·b·威廉斯認為,投資者投資股票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對未來股利的索取權,對於投資者來說未來現金流就是自己未來獲得的股利,企業的內在價值應該是投資者所能獲得的所有股利的現值。由此,約翰·b·威廉斯推出了以股利貼現來確認股票內在價值的最一般的表達式。
1961年,莫迪格利尼和米勒提出了股利與公司股價無關的mm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嚴格的假設條件下,股利政策不會對企業的價值或股票價格產生任何影響,一個公司的股價完全是由其投資決策所決定的獲利能力所決定的。
莫迪格利尼和米勒的理論框架是現代價值評估的思想源泉,它促進了現代價值評估理論的蓬勃發展。在這之後,人們開始尋找比股利更能客觀衡量企業預期收益的經濟指標,最終確定了一個比較基本的變數——自由現金流,並由此提出了自由現金流貼現模型(dcfm)。
模型運用的原理及計算方法比較簡單,真正的難點和容易忽略的地方是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和貼現率的選擇。
⑸ 建設項目投資價值評估方法有哪些
dcf方法 在公司理財領域,dcf項目投資價值評估方法長期以來一直是評價戰略性投資的主導的方法。盡管這一方法現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但80%以上的大公司仍舊把dcf方法當作投資決策首選的工具來使用,這可能是由於它使用起來比較簡單,而且在直觀上比較吸引人的緣故。 二、dta方法 dta項目投資價值評估方法是一種引用一系列連續決策和隨機事件來模擬投資決策的方法,它的特點是考慮了相機決策和不確定性。簡而言之,dta方法是通過細分決策來獲取靈活性。投資決策的風險以隨機事件出現的不同概率來刻畫。[1] 三、roa方法 1、實物期權的概念和種類 實物期權是在金融期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有驚人的相似。金融期權是允許持有者在到期日或者在此之前購買或出售某種金融資產的權利,而實物期權是對實物投資的選擇權,即投資者可以在未來某個時點採取或不採取某項行動的權利。 2、實物期權分析的框架 實物期權分析框架包括四個步驟:第一步,不考慮投資決策的靈活性,計算項目基本現值,作為實物期權定價的基礎。第二步,建立事件樹,模擬不確定性。主要是 考慮影響項目收益波動的不確定因素,並以明確的價值、風險中性概率等參數表示出項目價值的變化。第三步,識別可以取得的各種靈活性,並以此建立事件樹的節 點(決策節點),將事件樹轉換成決策樹。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節點都可能有多種靈活性來源,但對這些來源要有明確的優先順序。第四步,用二叉樹期權定價模型 (通常是風險中性概率定價法)評估包含投資決策靈活性的項目價值。 傳統的價值評估方法如dcf 法、dta方法,用於高度不確定的投資項目(如r&d項目或創業投資項目)會失效,因為前者不能獲取靈活性價值,後者不能確定合適的折現率。所以尚普咨詢提倡用roa方法,roa具有處理不確定性和評價靈活性的優點,並且不必考慮折現率問題,因為roa方法中使用的波動率參數綜合了所有的風險因素,在計算時只需要用無風 險利率。因此,採用roa方法進行項目投資價值評估,將大大提高准確度。
⑹ 在金融資產的價值評估中,為什麼要進行折現
金融資產一般採用收益法進行評估,由於是未來實現的現金流,折現後才是基準日的價值。
⑺ 金融學附息債券價值評估。這個式子怎麼計算,這個t是什麼。
^^t是時間,從1到10,這個式子展開,如下專
PV=80/(1+8%)+80/(1+8%)^屬2+80/(1+8%)^3+80/(1+8%)^4+80/(1+8%)^5+80/(1+8%)^6+80/(1+8%)^7+80/(1+8%)^8+80/(1+8%)^9+80/(1+8%)^10+100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