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子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一樣嗎兩者有什麼區別近期影子銀行債市風波,我國有什麼具體措施
影子銀行,又稱為影子金融體系或者影子銀行系統(Shadow Banking system),2011年4月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對「影子銀行」作了嚴格的界定,「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對歐美來說,主要是圍繞證券化推動的金融創新工具,這些工具在中國的金融市場里多數不存在。在中國,由於信託、理財等業務完全處於銀監會的監管之下,與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的定義不符,因而不能將其視為影子銀行。
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 非銀行金融機構。「影子銀行」的概念誕生於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
「影子銀行」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所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它是通過銀行貸款證券化進行信用無限擴張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核心是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系演變為隱藏在證券化中的信貸關系。這種信貸關系看上去像傳統銀行但僅是行使傳統銀行的功能而沒有傳統銀行的組織機構,即類似一個「影子銀行」體系存在。
中國:
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近日也曾表示,中國金融五年內最大的風險是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他認為,這個風險既和中國銀行業的風險密切相連,也與現在資本市場的風險相關。據了解,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主要包括信託、擔保、小貸公司、典當行、地下錢庄等。事實上,自2011年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爆發以來,各地民間金融的風險便已陸續暴露,並牽連當地的銀行系統。由此看來,如何保持中國金融體系的健康,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就顯得格外重要。
當然,應當看到,監管層對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也付出了努力。比如以各種方式切斷銀行系統與影子銀行的聯系,規范銀信合作、將表外業務盡可能納入表內、加強銀行業與影子銀行、民間金融之間的防火牆建設等。從銀監會年報看,自2009年開始,「影子銀行」字眼頻現。在2010年年報中,「影子銀行」提到了 16次;2011年年報則提到了14次,並特地開設了「影子銀行」專欄。
在高度金融監管下,「影子銀行」依然存在,主要體現在「銀信合作」和地下錢庄等金融形式上。事實上,國內銀行目前存在很多『影子銀行』業務,比如說委託貸款、銀信合作、信貸理財產品等等,銀行起到一個中介的作用,並不佔用銀行的資本金。如果監管要求這部分業務由表外轉為表內,納入銀行業務的管理,本質上和正常信貸是一樣的,並會被計入銀行的信貸規模管理額度,從而銀行總體信貸投放的結構必須進行調整來適應新規。」
運作
「銀信合作」是指銀行通過信託理財產品的方式「隱蔽」地為企業提供貸款。其運作模式為:某房地產商開發房產項目資金短缺,銀行因監管等政策原因貸款額受限而不能直接向其貸款,信託公司以中間人角色出現,以房產商待開發項目為抵押,設計基於該項目現金流的理財產品,其周期一般為1年到1年半,並委託銀行代銷,由投資者購買,房產商獲得項目資金,項目開發完畢並銷售,房產商支付給銀行託管費,信託公司服務費以及投資者收益。
具體來說,通過銀信合作,銀行可以不採用存款向外發放貸款,而通過發行信託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並向企業貸款。由於信託理財產品屬於銀行的表外資產而非表內資產,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銀監部門的監管。銀信合作模式:此前的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上,劉明康曾提出,銀監會對會造成高杠桿率的「影子銀行」和銀信合作高度關注。這些機構提供流動性、提供信貸,就像銀行和保險公司一樣。他們的工資比銀行和保險公司都高,但他們的風險和成本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計量
❷ 影子銀行的金融創新
在當前金融市場發展的水平上,如果界定得非常寬泛,容易導致對金融創新活動的專抑屬制。如果把銀行貸款之外的全部融資渠道界定為影子銀行的話,反而可能會導致社會融資的收縮,對於2012年下半年開始的經濟的觸底回升可能是一個金 融上的沖擊。目前我們看到,有很多越來越大膽的預測,認為影子銀行的規模有10萬億甚至40萬億,這甚至引發了國際金融界對中國金融體系穩定的擔心。
❸ 如何認識影子銀行體系給金融穩定帶來的潛在危險
主要是影子銀行沒有銀行那樣的政府監管部門嚴格監管,影子銀行出現問題會傳導到銀行業,帶來巨大風險
❹ 影子銀行對金融體系有何影響
影子銀行因為自身的業務特點,可能集聚一定的系統性風險,影響金融專體系的安全,體現在以下三屬個方面:
第一,大量資金通過影子銀行募集,投向房地產市場或者其他產能過剩領域,以及用於償還大量政府到期債務。從長遠看,影子銀行較容易造成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風險、房地產融資風險、「兩高一剩」行業風險以及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積累,形成經濟結構調整中的隱患。
第二,影子銀行業務所具有的期限轉換、流動性轉換、信用風險轉移和高杠桿化特徵使其具有較高的系統性風險隱患。同時,我國的影子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如影子銀行業務受到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支持和隱性擔保等,二者業務相互交織。這種緊密聯系使得影子銀行的風險極易傳染到傳統銀行業。
第三,影子銀行體系通過監管套利削弱了《巴塞爾協議》等微觀審慎監管的效果。正如前文分析,影子銀行導致監管套利這個過程是無法通過市場自發調節避免的,這是一個典型的囚徒困境問題。因此,影子銀行在這個意義上導致了市場失靈,無法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眾多金融機構爭相進入影子銀行體系,可能導致原有監管體系的失靈,系統性風險累積。
❺ 金融創新和"影子銀行體系"怎樣影響到央行的貨幣政策效果
影子抄銀行對貨幣政策是起襲到削弱作用的,而且影子銀行與正規金融規模的比例越懸殊,對貨幣政策的影響越大。因為影子銀行受到的監管不夠或者幾乎不受監管,所以貨幣政策控制的就是正規金融領域。假如影子銀行規模很小,則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可以忽略;隨著影子銀行規模的增大,貨幣政策針對的金融范圍就在相對縮小,作用就在削弱。當影子銀行規模甚至超過正規金融時,貨幣政策就會失效,即,緊縮的貨幣政策,怎麼也收不住。
❻ wind資訊金融終端里有沒有影子銀行存量數據
影子銀行只是發揮了屬於銀行的融資功能,即金融脫媒的方式完成對實體回經濟的輸血融資,答包括IPO、信託、銀行理財產品、地下錢庄、典當行、小額信貸等,這些不屬於傳統銀行體系,所以銀監會監督有限,風險未知,所以國家才會要加強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這是不容易的。另外,影子銀行並沒有脫離銀行的參與,錢仍舊在銀行體系內打轉,只不過信貸風險由出資人承擔,而不是銀行。
❼ 影子銀行的金融風險
伴隨著美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對於信貸的需求與日俱增,美國的影子銀行也相應地迅猛發展,並與商業銀行一起成為金融體系中重要的參與主體。影子銀行的發展壯大,使得美國和全球金融體系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傳統銀行體系的作用不斷下降。影子銀行比傳統銀行增長更加快速,並游離於現有的監管體系之外,同時也在最後貸款人的保護傘之外,累積了相當大的金融風險。
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近日也曾表示,中國金融五年內最大的風險是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他認為,這個風險既和中國銀行業的風險密切相連,也與現在資本市場的風險相關。據了解,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主要包括信託、擔保、小貸公司、典當行、地下錢庄等。事實上,自2011年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爆發以來,各地民間金融的風險便已陸續暴露,並牽連當地的銀行系統。由此看來,如何保持中國金融體系的健康,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就顯得格外重要。
當然,應當看到,監管層對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也付出了努力。比如以各種方式切斷銀行系統與影子銀行的聯系,規范銀信合作、將表外業務盡可能納入表內、加強銀行業與影子銀行、民間金融之間的防火牆建設等。從銀監會年報看,自2009年開始,「影子銀行」字眼頻現。在2010年年報中,「影子銀行」提到了 16次;2011年年報則提到了14次,並特地開設了「影子銀行」專欄。
不過,正如分析人士所言,監管層對影子銀行的治理,以及對中國金融風險的防範與化解,不能僅僅靠查漏補缺這一招,哪裡有風險,就急匆匆地切斷該處與銀行業的聯系。若以「一刀切」與「緊急滅火」的方式處理,勢必將傷及實體經濟的運行,反而引發更大風險。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正規渠道依然無法解決實體經濟中所存在的金融需求,影子銀行系統仍會在風聲過後卷土重來,這些運動式的治理,更像是在抽刀斷水,治標而不治本。
要解決中國金融風險必須推進改革:一是價格形成機制,特別是「兩率」的市場化改革;二是放開金融市場的准入,讓更多民間資本更加自由地進入市場從事金融業務;三是推動銀行業改革,讓商業銀行能夠為更多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四是打破配置金融資源過程中的壟斷和不公平,完善金融組織機構,尤其需要改進對小微企業的服務。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如何讓原處於地下的影子銀行系統按照正規的方式運營,發展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平衡經濟運行中的風險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