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金融中心是哪個城市
廣義的大中國來說國際化程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金融中心是香港。
按貿易專量算,最大的屬貿易中心是上海。
如果只算中國大陸,
則上海,憑借國內交易量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和貿易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海港,成為全國的金融和貿易中心。
北京,深圳次之,分別為北方和南方的區域性金融中心。
如果一定要說全國最重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的話,就是上海。
2. 中國的金融中心是哪個城市
廣義的大中國來說國際化程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金融中心是香港。按貿易量算,最回大的貿易中心是上答海。如果只算中國大陸,則上海,憑借國內交易量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和貿易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海港,成為全國的金融和貿易中心。北京,深圳次之,分別為北方和南方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如果一定要說全國最重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的話,就是上海。
3. 中國九點金融區都是哪九大
作為一個崛起中的金融大國,伴隨著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慶、大連,武漢,西安,杭州等諸多區域金融中心的逐漸形成,中國金融中心城市整體布局的大版圖已初具輪廓——
上海金融中心:遠東龍頭,引領國際金融
早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就被世人公認為世界的遠東金融中心,亦以發達的金融市場著稱。1992年,中國政府提出了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任務,並將此作為一項國家戰略予以實施。計劃在2010年基本建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框架,2020年完全建成區域性金融中心。
北京金融中心:金融貴胄,盡顯國都優勢
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與決策中心,今年也首次明確提出要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天津金融中心:攜手北京,推動環渤海
作為與北京相鄰的沿海直轄市,天津與其他城市相比有著更多的發展機遇。在「加快開發開放天津濱海新區」被納入國家戰略後,天津已明確提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其重點是設立全國性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交易市場。而近日,天津籌建國內第一個離岸金融中心的整體規劃方案也將上報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審批。
深圳金融中心:借力香港,領軍珠三角
作為中國第一個改革試驗區,深圳明確提出了與香港共建「深港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計劃於2010年把深圳建成中國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城市,並使深圳爭取成為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的試點城市。
作為與香港一衣帶水的沿海城市,深圳將「深港合作」納入深圳金融發展戰略,提出以深港金融合作為紐帶,鞏固提升深圳金融中心城市地位,使深圳成為港深大都會國際金融中心有機組成部分,為兩地構建聯通境內外的統一資本市場創造條件。
深圳金融發展的總目標是:建成「三有體系」,即建設一個能有力支持深圳經濟發展、能有機配套深圳產業結構、能有效防範化解風險的金融體系;打造「四個中心」,把深圳建成產業金融中心、金融創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務中心。
重慶金融中心:坐鎮西南,扼守長江上游
重慶是中國西部惟一的直轄市,也是惟一擁有長江黃金水道、能江海聯運的西部城市,在中國具有承東啟西、左右傳遞的區位優勢。
目前重慶最現實、最有潛力的兩塊是產權交易中心和票據中心,該市期望將其做成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都有名氣的中心。重慶表示未來將致力於建設要素市場,並計劃大力發展信貸、貨幣、證券、保險、外匯、黃金等諸多市場。
大連金融中心:金融新貴,輻射東北亞
作為目前東北地區惟一對外資銀行開放的城市,大連在這一區域的金融中心地位日趨顯著。由此,大連也明確提出了建立「東北亞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
目前,大連是東北地區金融機構種類最全、密度最大、開放度最高的城市。大連擁有金融機構75家,其中,銀行40家、保險公司26家、證券公司2家、期貨公司7家;大連也是東北地區外資金融機構最多的城市,有23家外資金融機構;大連商品交易所是中國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之一,期貨交易品種由2002年的2個發展到目前的7個;同時,大連還是東北地區主要的外匯結算中心和惟一的外匯交易中心,外匯交易額、結算總額、國際收支總額均占遼寧省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
大連的金融中心城市建設構想是:用15年的時間,把大連建設成為各類金融機構雲集、資金流量巨大、交易活躍的現代金融城,並成為輻射朝鮮、韓國、日本等國的東北亞區域性金融中心。
武漢金融中心:華中腹地,實施中部崛起
武漢作為中國中部地區的特大型城市,地處華中腹地,是內陸地區經濟交 匯的中心,也是沿海與內地經濟交匯的樞紐。從區域定位看,與中部其他省會城市相比,武漢主要經濟、金融指標都處於前列,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目前武漢地區擁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24家,保險公司30家,證券經營機構74家,上市公司35家,企業財務公司4家,信託投資公司2家,已經形成了銀行、證券、保險、信託、財務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元化格局。
武漢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是:立足湖北輻射中部,做中部的金融中心。武漢明確提出,力爭用5至10年建成立足武漢城市圈、面向全省乃至中部地區的金融中心;初步建立武漢金融中心的框架,成為區域性的銀團貸款中心、票據業務中心、資本市場中心、產權交易中心、保險業務中心、金融教育研究中心和金融後台服務中心。
西安金融中心:西北翹楚,貫通亞歐大陸橋
西安作為歐亞經濟論壇的永久會址和「現代絲綢之路」的起點,通過亞歐大陸橋連接著中國東西部,在亞歐大陸橋上,西安是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作為西北貿易中心的西安,其金融資源基礎在西北地區各城市中也是最好的。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西北分支機構均設在西安,全國各大商業銀行和
4. 亞洲十大城市排名和中國十大城市排名
亞洲十大城市排名
第一名:東京
Tokyo位於日本本州島東部,是日本國的首都,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亞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領先的城市之一,世界重要的金融,經濟和科技中心,是一座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東京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財富500強公司總部的地區。東京有全球最復雜、最密集且運輸流量最高的鐵道運輸系統和通勤車站群,世界經濟富裕及商業活動發達的城市。東京在明治維新後即成為日本首都所在地,同時也是日本文化、經濟、教育、商業、時尚與交通等領域的樞紐中心。東京不僅是當代亞洲流行文化的傳播中心,為世界流行時尚與設計產業重鎮。
第二名:上海
中國第一大城市,又稱上海灘,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大都市。為中國的經濟、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上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正中心長江口,東臨東海,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並與兩鄰省共同構成以上海為龍頭的中國第一大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生產總值位居大中華區第一位,亞洲第二位。上海擁有中國最大外貿港口和最大工業基地,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並致力於在2020年建設成為國際頂尖的經濟、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
第三名: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中央直轄市、中國第二大城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政治、文化、科教和國際交流中心,同時是中國經濟金融的決策中心和管理中心。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778年的建都史,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此後元朝、明朝、清朝的都城均建立於此。[2]與西安、洛陽、南京並稱中國「四大古都」,擁有6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3]北京交通發達,是中國最大的鐵路、公路及航空交通中心,擁有完善的城市交通網。
第四名:香港
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全球僅次於紐約、倫敦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亞洲四小龍」之一。地處珠江口以東,與廣東省深圳市隔深圳河相望,瀕臨南海。1842至1997年間,香港曾作為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是全球最為安全、富裕、繁榮的地區之一。香港是國際重要的經濟、金融、航運中心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摩天大樓數量居全球首位
,經濟自由度居世界前列,被譽為「東方之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躋身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區。
第五名:新加坡
新加坡是全球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並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和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第六名:首爾
位於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朝鮮半島的中部,是韓國的首都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不含溢出之衛星都市區、僅行政區內人口即達1000多萬。雖然首爾僅占韓國國土面積的0.6%,但首爾的GDP卻占韓國GDP的21%。首爾是世界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重要的經濟中心。首爾也是世界設計之都和一個高度數字化的城市,其數字機會指數排名世界第一。首爾也是世界諸多跨國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國際性銀行都在首爾設有分支機構,韓國最著名的跨國公司的總部都設在首爾。
第七名:大阪
日本第二大城市。坐落近畿平原,面臨大阪灣。大阪城已成為日本的經濟中心,如今是一座綜合性的現代化工商業城市。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
第八名:雅加達
雅加達(Jakarta)又名椰城,是印度尼西亞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爪哇島的西北海岸,東南亞人口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世界著名的海港。人口為1026萬人。雅加達被劃為首都特區,由印尼政府直接管轄,享有省級地位。多數居民為印尼爪哇人,少數為華人、華僑、荷蘭人,官方語言為英語,印度尼西亞語。雅加達是印尼的經濟中心,經濟主要以金融居多,占該國生產總值28.7%,並擁有國內最大的金融和主要工商業機構。雅加達早於十五世紀已是重要商港,殖民時代曾是荷屬東印度公司總部所在,貿易遍及亞、歐、非三大陸。今雅加達仍有多處大型綜合市場和專業商場,每年在此舉辦雅加達交易會。
第九名:曼谷
泰國首都,泰國最大城市,為泰國政治、經濟、貿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與各方面中心。被譽為是「佛教之都」。 泰國人稱曼谷為「軍貼」,意思是「天使之城」。將其泰文全稱轉為拉丁文字,長達167個字母,其意為:「天使之城、偉大的都市、玉佛的宿處、堅不可摧的城市、被贈予九塊寶石的世界大都會、充滿著像似統治轉世神之天上住所的巍峨皇宮,一座由因陀羅給予、毗濕奴建造的大都會」。現在各國通用的「曼谷」之名則是當地語言「橄欖村」的轉譯。曼谷市內繁忙的水上交通使曼谷有「東方威尼斯」的美稱。
第十名:廣州
中國的南大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國際大都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中國南方金融、貿易、經濟、航運、物流、政治、軍事、文化、科教中心、國家交通樞紐,社會經濟文化輻射力直指東南亞。
中國十大城市排名
5. 中國有多少個城市進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榜單
9月25日,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發布,中國內地已有12個金融中心城市上榜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也在榜單排名全球第五。
其中,上海、北京、深圳進入全球前十,廣州排名第二十一,成都和青島排名上升較快,分別位居全球第四十三和第四十七,南京位列全球第八十九名,而西安、天津、杭州、大連和武漢排名相對靠後,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上海躋身全球前三,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報告顯示,中國內地金融中心「硬實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5)中國城市金融中心指數擴展閱讀
金融中心「馬太效應」明顯
自2007年3月開始,英國倫敦 Z/Yen 集團發布了第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1),該指數持續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競爭力評估和排名。此後每年3月和9月榜單更新一次,今天發布的是第28期,涵蓋了全球111個金融中心城市和10個候選金融中心城市。
根據最新排名,前十名中,上海、香港、深圳、蘇黎世排名均有提升,而東京跌至全球第四,新加坡排名再次下跌,至全球第六。
報告指出,本期全球金融中心評分整體下降,但是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評分卻全部逆勢上升,全球金融中心「馬太效應」愈發明顯。數據顯示,本期全球金融中心的平均得分整體較上期下降了41分,超過八十個金融中心的評分出現下滑,但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平均得分整體較上期增加了7.7分,或反映出在疫情影響下,僅少數頂級金融中心的市場認可度和信心度保持高位。
英國智庫 Z/Yen 集團董事長邁克爾·梅內尼表示,新冠疫情的蔓延確實對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但不僅僅是唯一的,在疫情爆發之前,許多不確定性就已經急速上升,比如國際貿易、國際關系、技術發展等等,這些因素的確都導致了最近兩期指數出現大幅波動。
邁克爾·梅內尼認為,盡管平均得分下降,但等級指數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的得分均出現逆勢上升。疫情期間,大型都市和港城市依舊能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
6.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出爐,北上擠入前十,卻沒有廣,這三個城市有多大差距
金融實力是衡量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關鍵指標之一。近日,第25屆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5)公布,中國大陸共有9個城市入圍,加上香港和台北,中國共有11個城市入圍。GFCI是世界上最權威的金融中心指數。其衡量指標包括商業環境、金融體系、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和城市聲譽。作為財務實力的重要指標,其公正性和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
金融中心一直是軍事戰略家的戰場。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以紐約、倫敦和香港為主體的「紐約港」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第一陣營,而上海、北京和深圳則是大陸第一陣營,都屬於國家金融中心城市,而廣州只能是第二陣營,屬於區域金融中心,而其他城市基本上屬於第三陣營。北京是一個金融管理和決策中心。上海是輻射全國、影響全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是內地與世界的超級紐帶,承擔著亞洲金融中心的重要責任。至於深圳和香港,預計將成為華南乃至亞洲最大的科學和金融的中心。
7. 為什麼創業公司大都要在北上廣深有哪些資源是這些城市獨有的
創業公司選擇在北上廣深,這些城市獨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可觀的政治資源,對周邊多個省份具有輻射能力,有雄厚的教育資源、深厚的文化,還具有繁華、美麗的夜景,極為便利的交通和獨特的城市魅力。
北上廣深是指中國內地最為發達的四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城市在中國大陸城市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相對處於最領先的層次,往往又稱作「四大一線城市。
一、北京:中國政治中心,中國首都,直轄市。
北京(Beijing),簡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中國第二大城市,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
2015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70.5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18.9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22.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7.9%。2015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968.6億元,比2014年增長6.9%。
二、上海:中國經濟金融中心,港口,直轄市。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會展和航運中心之一。2014年上海GDP總量居中國城市第一,亞洲第二。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在地。上海與江蘇、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三、廣州:中國商業中心,廣東省省會。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別名羊城,是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 、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國家中心城市、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第三大城市 。2010年至2015年,廣州五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位。廣州港口貨物吞吐量居華南第一位、世界第五位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是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 。跨境電子商務規模居全國第一 。正形成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服務體系融合發展格局 。
廣州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匯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員、95%的博士、97%的國家重點學科、80%的高校,新型研發機構28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813家,重點實驗室337家,數量均居全省第一。廣州已建成華南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集群 ,7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被科技部評為優秀,數量居全國第一。 廣州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連續6次位居世界第一。
四、深圳:中國科技中心,第一個經濟特區。
深圳是中國經濟中心城市,經濟總量長期位列中國大陸城市第四位,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英國《經濟學人》2012年「全球最具經濟競爭力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居第二。
2010年,倫敦金融城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深圳是全球排名第九的金融中心。深圳銀行、證券、保險業機構密度、外資金融機構數量以及從業人員比例均居全國前列。
以上對四個我國當前最大城市的情況分析看來,方便擁有我國最重要的政治中心、經濟金融中心、商業中心、科技中心,擁有雄厚的各種資源,因此對於創業公司,有著豐富的資源和廣闊平台。因此在北上廣深有以下主要優勢:
一是人口密集,市場龐大,容易產生規模效應,發展空間也巨大;
二是政策穩定,服務到位,辦事效率高,地方政府支持;
三是創業生態系統完善,機遇充分,人力資源豐富;
四是金融業發達,融資資源豐富,給企業發展提供充足資金。
8. 10年後誰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城市
縱觀人類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新興戰略產業引領著人類的進步,並帶來最豐厚的回報;圍繞新興產業,會出現發達的金融業。
所以,決定頂級城市地位的是兩大產業:新興戰略產業和為之服務的金融業。一個「一線城市」,必須是「科技中心」或者「金融中心」,最好兩者通吃。
比較而言,一個國家的「金融中心」往往是歷史形成的,被「頂層設計」所決定,不可能換來換去。目前中國的金融中心,其實就是北上深,以及香港。其中上海、香港、深圳是要素市場(各類交易所),北京是金融決策中心、風投中心、資金中心(北京匯聚的資金是上海或者香港的大約1.4倍)。
金融中心確定了,城市之間可以爭搶的只有「科技創新中心」了。美國加州的崛起,是個典型的案例。目前加州多個片區的房價已經超過紐約,匯聚資金也非常雄厚。這告訴我們:科技中心可以跟金融中心分庭抗禮,甚至逆襲!
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排出了「大中華區」120家獨角獸公司的分布圖,向我們透露了未來10年中國城市競爭的格局。
「獨角獸公司」這個概念來自西方,所謂「獨角獸」是西方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它稀有而且高貴,形象是「額前有一個螺旋角的白馬」。2013年,美國著名投資人Aileen Lee將私募和公開市場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成為「獨角獸」,這個詞彙被《財富》使用後,開始流行於矽谷,最終成為全球認同的說法。
所以,「獨角獸公司」的定義就是:估值10億美元以,創辦時間相對較短的公司。
可以這樣說:獨角獸企業是「中等規模的、被市場基本認可的」創業、創新公司。
下面是胡潤此次榜單的摘要:
1、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總數達120家,整體估值總計超3萬億;
2、120家上榜獨角獸企業平均成立6年,其中,成立不足三年的有15家,智能晶元企業寒武紀科技成立僅1年,是榜單中最年輕的獨角獸企業;
3、北京成為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城市,占上榜企業總數45%,其次是上海、杭州和深圳;
4、互聯網金融行業涌現17家獨角獸企業,估值總計超7000億;
5、排名前十的獨角獸中有8家超級獨角獸企業估值都超800億;
6、紅杉資本捕獲上榜獨角獸企業27家,騰訊和經緯中國分別捕獲21家和15家;
好了,我們直奔主題,看看這120家獨角獸都在哪些城市出沒:
上圖是12家最大獨角獸企業情況,北京5家,上海2家,杭州2家,深圳2家,寧德1家。北京的優勢非常顯著。
總之,未來10年中國城市的頂級爭奪戰,將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香港之間進行。其中北京和深圳,屬於「科技中心+金融中心」類型的城市;上海正在彌補科技上的短板,力圖變成這樣的城市。杭州是「科技中心城市」,香港是「金融中心城市」,廣州目前在金融和科技上都有待努力。
9. 新一線城市的考核標準是什麼
新一線城市的考核標准,首先就是經濟是否達標,因為經濟是一個城市的基礎,直接決定回全民的生活答質量。還有人均收入水平,只有全民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除此之外,還有人口的多少,人民素質的好壞以及教育程度等一些綜合指標。只有這些都達標了,那麼就一定能夠成為一線城市。
10. 上海市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嗎
上海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金融中心狹義指在商品貨幣的運行中專處於中心地位屬的金融市場。廣義指在宏觀地理區域內發揮金融活動中樞作用的大中城市。
中國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北京、上海和深圳作為中國的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已經得到廣泛認同,均具備特有的金融中心競爭優勢,但存在的不足也較為明顯 。
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徵歸納為四個方面:
①金融中心需要集聚足夠數量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公司(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各種各樣的金融機構和與金融活動有關的服務業或支持性產業;
②金融設施先進、金融市場發達、金融信息靈敏,是超過城市所在區域的更大地理區域資金的聚散地;
③中心城市的良好的基礎設施、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環境為金融中心功能發揮提供依託;
④是金融體系的樞紐,在總體金融體系中居於重要位置,發揮著總體金融體系的關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