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離岸金融中心在哪裡呢
按地域來分,主要的離岸金融中心可分為三類:
1、以倫敦為代表的倫敦型離岸版金融中心。
其特點:經營的權貨幣是境外貨幣,市場的參與者可以經營離岸金融業務,又可以經營自由市場業務。在管理上沒有什麼限制,經營離岸業務不必向金融當局申請批准。
2、以紐約為代表的紐約型離岸金融中心,經營離岸業務的本國銀行和外國銀行必須向金融當局申請。
經營離岸金融業務可以免交存款准備金,存款保險金的優惠,享有利息預扣稅和地方稅的豁免權。離岸業務所經營的貨幣可以是境外貨幣,也可以是本國貨幣,但離岸業務和傳統業務必須分別設立帳戶。
3、避稅型離岸金融中心,一般設在風景優美的海島和港口,政局穩定,稅收優惠,沒有金融管制。這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離岸金融中心。
近年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如英屬維爾京群島(BVI)等紛紛以法律手段揣摩並培育出一些特別寬松的經濟區域,允許國際人士在其領土上成立一種國際業務公司,這些區域一般稱為離岸管轄區或稱為離岸司法管轄區。而所謂離岸公司就是泛指在離岸管轄區內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國際商業公司。
希望可以幫到您,歡迎點贊關注,謝謝。
2. 離岸金融中心到底有多黑
在香蕉文件之後,家最大的美國企業將會受到極大關注。這份報告進一步闡述了全球稅收系統中「大規模系統性濫用」。科技巨頭例如世界第二大公司蘋果,以三家離岸子公司持有的大概1810億美元,在樂施會這份排行榜中登頂。這些炎黃財經中就報道過。
沒繳的稅收都去哪兒了?
樂施會把排行前50的美國公司在2008年和2014年擁有的1.4萬億美元的離岸資金和繳納的1萬億美元稅收進行比較。指出在同一時間,這些公司也在享有總共112億美元的聯邦貸款、緊急財政援助和貸款擔保。整體來看,避稅天堂使得美國企業可以降低他們的有效稅率,獲得40億美元的收入。樂施會認為,這幫助了企業花費更多的金錢在組建「政治游說的軍隊「,以尋求更多的國家支持,透過貸款、緊急財政援助和擔保的形式,而實際上這些都有賴於納稅人的資助。
在2008年到2014年間,排行前50的美國企業在游說美國政府上花費了26億美元。「在政治游說上花上1美元,這50家公司就能一起得到130美元的稅額優惠和4000美元以上的聯邦貸款、緊急財政原著和擔保。」樂施會在報告中這樣寫道。
Robbie Silverman(樂施會的高級稅收稅務顧問)說:「就算這樣,我們還是發現了全球稅收系統存在巨大的系統性濫用的證據。」「我們不能讓這個情況持續下去,富人和權貴沒有繳納他們應該繳納的稅收,卻讓我們剩下的人來買單。」
「全球政府現在必須攜手結束避稅天堂的時代。」樂施會估計美國企業的避稅行為每年消耗了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大概1110億美元,但是也同時加劇了全球貧富分化,從最貧窮的國家中抽走了大概1000億美元。
香蕉文件之外:離岸金融中心到底有多黑
百慕大一景 來源:衛報
「聯邦政府允許的這種企業逃稅行為,導致了危險的不平等現象,正在損害我們的社會結構和延緩經濟發展」,樂施會的報告這樣寫道。樂施會也單獨列出了英國海外領土(例如百慕大)成為了受到美國企業歡迎的尋求通過「利潤轉換」來減稅的地區。2012年,據報道,美國企業在百慕大擁有800億美元資產,多於他們在日本、中國、德國和法國,這僅次於美國的全球最大經濟體所獲得的利潤總和。
樂施會呼籲美國政府通過Stop Tax Heaven Abuse Act(取締避稅天堂法案),包括要求這些公司報告他們在每個國家繳納的稅收,這一為很多非政府組織和慈善團體推薦的做法,能夠防止企業人為地將其在那些最貧困的國家的收入轉移。
扯下離岸金融中心的遮羞布
作為關注全球貧困問題的國際組織,樂施會一直花費很大力氣來監督離岸金融中心這一現象。離岸金融中心為什麼會成為樂施會和眾多非營利組織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離岸金融中心始終刺痛著全球貧富差距加劇的神經。對此,破土就離岸金融中心這一現象專門采訪了盧麒元老師。希望能夠對這一現象有更深入的認識。
香蕉文件之外:離岸金融中心到底有多黑
Offshore Tax Evasion, The Biggest Scam in Human History(離岸逃稅,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盧麒元強調,理解離岸金融中心應該從了解離岸公司和離岸賬戶所產生的歷史背景開始。
首先,這是一種殖民地現象。當年法英帝國建立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的時候,涉及到在海外殖民地的投資活動。在海外殖民地的投資活動,其實投資者並不希望被投資方太多地了解投資者的背景以及資金的移動,所以他們創立了若乾的離岸公司的注冊地以及開立了這種離岸賬戶,然後利用這種離岸公司和離岸賬戶對殖民地進行投資。後來這種方式也被所在國或者所在殖民地的買辦和當地的商人所採納。因為很多買辦或者當地的商人也不希望他們的公司和他們的賬戶被過多地了解,希望有一定的隱秘程度。由英國人開始,後來很多歐洲列強以及美國都大量使用這種方式。
離岸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徵包括:1.可以高度保密;2.可以逃稅;3.可以逃脫所在地的外匯管制。因此,離岸金融中心實際上是一種殖民地現象。不是一種金融創新或者公司治理的好的設計和制度安排。因為時間跨度很大,在長達200年的歷史過程中,它慢慢變得完善,成為一種高度的穩定的體系。主要是離岸公司,類似開曼群島。其離岸公司的數量非常驚人,有四萬多家公司在那裡注冊,涉及到的資金大概得有2.5萬億美元。幾乎所有的大銀行都是在那個地方開立分行,保險公司、信託都會進入到這個地方,所以已經形成一種離岸中心的狀態,到今天變成一種比較麻煩、很難治理但同時又影響經濟走向的重要、神奇而怪異的制度設計。這是一個殖民地現象,不是所謂現代金融制度創新。
3. 四大離岸金融中心有哪些
四大離岸金融中心:
倫敦離岸金融中心、紐約離岸金融中心、新回加坡離岸金融中心、加勒比海地答區離岸金融市場。
4. 離岸金融中心的歷史發展
歐洲美元市場是一種典型的離岸金融中心,它是一種自由交易、不受管制之自由的國際金融市場。離岸金融業務是屬於批發性銀行業務,存貸款金額大,交易對象通常是銀行及跨國公司,而與個人無關,其業務通常為引進外來資金,再將資金貸給外國。
而歐洲美元離岸市場產生並非人為力量之結果,而是國際上的政治與經濟因素促使自然生成。如在冷戰時期,東歐國家為了免遭美國的監管,不願把美元存於美國而存於歐洲銀行,還有70年代的石油美元也是如此;二戰後美國的援助計劃、對美貿易順差,使得大量美元外流;美國金融市場的管制,使得美國本土的利率、匯率、信用、貸款方式等方面都競爭不過管制少的歐洲金融市場等。
20世紀70年代,由於國際貿易、投資擴張與石油支出的增加,各國的貨幣與信用需求得到了快速的擴張,而歐洲離岸金融市場的高效率運作正好適應了這種信用需求的擴張。如具有彈性的多元化的利率結構,能夠調和不同貨幣、不同期限的資金供需。在此段期間,無論是短期(一年以內)資金交易的歐洲貨幣市場,還是長期資金交易(一年以上)歐洲債券市場,都得了迅速的發展。目前,倫敦之所以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就在於倫敦擁有全球最為活躍的美元離岸交易市場(每天約4620億美元),倫敦的美元交易量較之美國本土還要高(美國為日均2360億美元左右)。
5. 目前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目前有幾個
倫敦12年就有了。上海的13年才開始搞。不是很懂你們網路黨的考證邏輯
6. 什麼是離岸金融中心
離岸金融中心是指一般來說,各國的金融機構只從事本幣存貸款業務,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金融機構從事本幣之外的其它外幣的存貸款業務逐漸興起,有些國家的金融機構因此成為世界各國外幣存貸款中心,這種專門從事外幣存貸款業務的金融活動統稱為離岸金融(offshorefinance)。也就是說,任何國家、地區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幣為交易(或存貸)標的,以非本國居民為交易對象,其本地銀行與外國銀行所形成的銀行體系,都可稱為離岸金融中心。
以歐洲美元市場為例,它是一種非常典型的離岸金融中心,它是一種自由交易、不受管制之自由的國際金融市場。離岸金融業務是屬於批發性銀行業務,存貸款金額大,交易對象通常是銀行及跨國公司,其業務通常為引進外來資金,再將資金貸給外國。個人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機構進行投資。
理論上主要離岸金融中心可分為三類:
1、以倫敦為代表的倫敦型離岸金融中心。其特點:經營的貨幣是境外貨幣,市場的參與者可以經營離岸金融業務,又可以經營自由市場業務。在管理上沒有什麼限制,經營離岸業務不必向金融當局申請批准。
2、以紐約為代表的紐約型離岸金融中心,經營離岸業務的本國銀行和外國銀行必須向金融當局申請。經營離岸離岸金融業務可以免交存款准備金,存款保險金的優惠,享有利息預扣稅和地方稅的豁免權。離岸業務所經營的貨幣可以是境外貨幣,也可以是本國貨幣,但離岸業務和傳統業務必須分別設立帳戶。
3、避稅型離岸金融中心,一般設在風景優美的海島和港口,政局穩定,稅收優惠,沒有金融管制。這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離岸金融中心。
近年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如英屬維爾京群島(BVI)等紛紛以法律手段揣摩並培育出一些特別寬松的經濟區域,允許國際人士在其領土上成立一種國際業務公司,這些區域一般稱為離岸管轄區或稱為離岸司法管轄區。而所謂離岸公司就是泛指在離岸管轄區內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國際商業公司。
目前比較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有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巴哈馬群島、百慕大群島、西薩摩亞、安圭拉群島等等。
離岸公司與一般有限公司相比,主要區別在稅收上。與通常使用的按營業額或利潤徵收稅款的做法不同,離岸管轄區政府只向離岸公司徵收年度管理費,除此之外,不再徵收任何稅款。除了有稅務優惠之外,幾乎所有的離岸管轄區均明文規定:公司的股東資料,股權比例,收益狀況等,享有保密權利,如股東不願意,可以不對外披露。另一優點是幾乎所有的國際大銀行都承認這類公司,如美國的大通銀行、香港的匯豐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等。「離岸」公司可以在銀行開立賬號,在財務運作上極其方便。
一般這類「離岸」地區和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都有良好的貿易關系。因此,海外離岸公司是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和擁有高額資產的個人經常使用的金融工具。
7. 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
離岸市場提供離岸金融業務:交易雙方均為非居民的業務稱為離岸金融業務。
當前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在資本項下、人民幣沒有完全可兌換的情況下開展的,通過貿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幣不能夠進入到國內的資本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人民幣貿易結算,就需要解決流出境外的人民幣的流通和交易問題,使擁有人民幣的企業可以融出人民幣,需要人民幣的企業可以融入人民幣,持有人民幣的企業可以獲得相應收益,這就需要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使流到境外的人民幣可以在境外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上進行交易;使持有人民幣的境外企業可以在這個市場上融通資金、進行交易、獲得收益。
中國人民銀行支持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人民銀行也在研究,能不能在上海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在人民幣沒有完全可兌換之前,流出境外的人民幣有一個交易的市場,這樣才能夠促進、保證人民幣貿易結算的發展。在新加坡資政吳作棟2011年4月訪華後,新加坡也正式加入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競爭當中
8. 國際離岸金融中心的國際離岸金融中心概述
發展的比較好的幾個離岸金融中心是英屬維爾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BVI)、巴拿馬、開曼群島、百慕大等,我國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於1999年10月31日頒布了《離岸法案》,並於2000年中正式實施,希望能夠充分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內地的生產基地和澳門的稅務優惠政策,促進澳門的發展和大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融合。 國際離岸金融中心是指一,各國的金融機構只從事本幣存貸款業務,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金融機構從事本幣之外的其它外幣的存貸款業務逐漸興起,有些國家的金融機構因此成為世界各國外幣存貸款中心,這種專門從事外幣存貸款業務的金融活動統稱為離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也就是說,任何國家、地區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幣為交易 (或存貸)標的,以非本國居民為交易對象,其本地銀行與外國銀行所形成的銀行體系,都可稱為離岸金融中心。
國際離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簡稱OFC),包括國際金融中心(IFC)、地區金融中心(RFC)和簿記中心(Paper company or Shellbranch)。
以歐洲美元市場為例,它是一種非常典型的離岸金融中心,它是一種自由交易、不受管制之自由的國際金融市場。離岸金融業務是屬於批發性銀行業務,存貸款金額大,交易對象通常是銀行及跨國公司,其業務通常為引進外來資金,再將資金貸給外國。個人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機構進行投資。
9. 在岸金融市場與離岸金融市場的區別
「在岸金融市場」與「離岸金融市場」的區別
「在岸金融市場」即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離岸金融市場」即新型的國際金融市場,主要是歐洲貨幣市場。
歐洲貨幣市場是一個真正的完全自由的國際資金市場,它與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相比,具有許多突出的特點:
一是擺脫了任何國家或地區政府法令的管理約束。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必須受所在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的約束,而歐洲貨幣市場則不受國家政府管制與稅收限制。因為一方面,這個市場本質上是一個為了避免主權國家干預而形成的"超國家"的資金市場,它在貨幣發行國境外,貨幣發行國無權施以管制;另一方面,市場所在地的政府為了吸引更多的歐洲貨幣資金,擴大借貸業務,則採取種種優惠措施,盡力創造寬松的管理氣候。因此,這個市場經營非常自由,不受任何管制。
二是突破了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業務匯集地的限制。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通常是在國際貿易和金融業務極其發達的中心城市,而且必須是國內資金供應中心,但歐洲貨幣市場則超越了這一限制,只要某個地方管制較松、稅收優惠或地理位置優越,能夠吸引投資者和籌資者,即使其本身並沒有巨量的資金積累,也能成為一個離岸的金融中心。這個特點使許多原本並不著名的國家或地區如盧森堡、拿騷、開曼、巴拿馬、巴林及百慕大等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
三是建立了獨特的利率體系。歐洲貨幣市場利率較之國內金融市場獨特,表現在,其存款利率略高於國內金融市場,而放款利率略低於國內金融市場。存款利率較高,是因為一方面國外存款的風險比國內大,另一方面不受法定準備金和存款利率最高額限制。而貸款利率略低,是因為歐洲銀行享有所在國的免稅和免繳存款准備金等優惠條件,貸款成本相對較低,故以降低貸款利率來招徠顧客。存放利差很小,一般為0.25%~0.5%,因此,歐洲貨幣市場對資金存款人和資金借款人都極具吸引力。
四是完全由非居民交易形成的借貸關系。歐洲貨幣市場的借貸關系,是外國投資者與外國籌資者的關系,亦即非居民之間的借貸關系。國際金融市場通常有三種類型的交易活動:①外國投資者與本國籌資者之間的交易;如外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直接購買本國籌資者發行的證券。 ②本國投資者與外國籌資者之間的交易;如本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購買外國籌資者發行的證券。 ③外國投資者與外國籌資者之間的交易。如外國投資者通過某一金融中心的銀行中介或證券市場,向外國籌資者提供資金第一種和第二種交易是居民和非居民間的交易,這種交易形成的關系是傳統國際金融市場的借貸關系。第三種交易是非居民之間的交易,又稱中轉或離岸交易,這種交易形成的關系,才是歐洲貨幣市場的借貸關系。
五是擁有廣泛的銀行網路與龐大的資金規模。歐洲貨幣市場是銀行間的市場,具有廣泛的經營歐洲貨幣業務的銀行網路,它的業務一般都是通過電話、電報、電傳等工具在銀行間、銀行與客戶之間進行;歐洲貨幣市場是以批發交易為主的市場,該市場的資金來自世界各地,數額極其龐大,各種主要可兌換貨幣應有盡有,充分滿足了各國不同類型的銀行和企業對不同期限和不同用途的資金的需求。
六是具有信貸創造機制。歐洲貨幣市場不僅是信貸中介機制,而且是信貸創造機制。進入該市場的存款,經過銀行之間的輾轉貸放使信用得到擴大,這些貸款如果存回歐洲貨幣市場,便構成了貨幣市場派生的資金來源,把其再貸放出去則形成了歐洲貨幣市場派生的信用創造。
10. SUAC交易所平台:離岸金融如何運作
離岸復金融是指以自由兌換貨制幣為交易媒介,非居民(境外的個人、法人、政府機構、國際組織等),提供結算、借貸、資本流動、保險、言托、證券和衍生工具交易等金融服務,且不受市場所在國和貨幣發行國一般金融法律法規限制的金融活動。離岸金融的主要業務是吸收非居民的資金並服務於非居民融資需要,因此被形象地喻為「兩頭在外」的金融業務,所形成的市場稱之為離岸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