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亞市有那些縣市區
截至2017年5月,三亞市共轄4個市轄區,分別是海棠區、吉陽區、天涯區、崖州區。三亞市人民政府駐吉陽區新風街257號。
1,崖州區
截至2016年崖州區管轄原崖城鎮的行政區域,共計7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區政府駐地崖州區崖州大道。
2,天涯區
截至2015年,天涯區管轄原河西區和原天涯鎮、原鳳凰鎮行政區域,共計22個社區20個行政村。政府駐地:三亞市天涯區鳳凰路319號。
3,吉陽區
截至2018年,吉陽區有20個社區、19個村、106個自然村、126個居民小組、157個村民小組。政府駐地月川社區。
4,海棠區
2015年1月撤銷海棠灣鎮設立海棠區。海棠區直轄3個社區、19個行政村。
(1)三亞縣域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三亞地形地貌:三亞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58.65千米,有大小港灣19個。
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
⑵ 三亞市有哪些縣市區
三亞市設2個管理區:
河西區(虛擬街道辦)位於三亞河、三亞灣之間,是三亞城市中心區專。
河東區(虛屬擬街道辦)東隔三亞河與河西區為鄰,西面、北面是田獨鎮,南面是大東海海灣。
沒有縣,只有6個鎮:
海棠灣鎮、田獨鎮、鳳凰鎮、崖城鎮、天涯鎮、育才鎮。
⑶ 什麼是 縣域法人金融機構
批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法人機關總部在縣級的金融機構
⑷ 縣域機構是什麼意思
以縣為行政區劃的地理空間范圍內的政府行政機構。
縣域機構是在縣域經濟的基礎上建版立的。
補充:
縣域經權濟:縱觀縣域經濟的發展歷程和它特有的屬性,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作為一種區域經濟,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它有著特有的歷史地位和深刻內涵。
⑸ 縣域法人金融機構 有哪些
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包括:
農村信用社;
村鎮銀行等法人機關總部在縣級的金融機構。回
金融機構簡介:金答融機構是指從事金融服務業有關的金融中介機構,為金融體系的一部分,金融服務業(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行業)與此相應,金融中介機構也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同時亦指有關放貸的機構,發放貸款給客戶在財務上進行周轉的公司,而且他們的利息相對也較銀行為高,但較方便客戶借貸,因為不需繁復的文件進行證明。
⑹ 陽光保險集團為什麼在三亞金融機構中舉足輕重
人家是有這個實力
⑺ 三亞的經濟
由於三亞長期孤懸南海,海峽屏障的制約,經濟較為落後,尤其是大規模的經濟建設起步太晚。大約到明代中葉以後,朝廷又奉行「海禁「政策,邊海州郡偏重武備,三亞的前身———崖縣開始成為海防軍事重鎮,明、清兩代均在此地設參將署或水師署,重軍輕農成為當時主要政務,農業生產仍然落後;清朝末年以至民國初年,崖縣地區大亂,經濟遭到重創。民國15年以後,政局稍安定,崖縣政府比較注重恢復農業經濟,致使甘蔗與塘業在海南島各縣處於領先地位,當時成立了4個農業墾殖公司,成為三亞近代農業開發一個小小雛型;與此同時,開始修建公路,架設電話線,籌辦電廠,開辟日曬鹽田,設輪船公司等。此時的三亞港成為瓊南重要漁鹽港,有鋪戶400餘間,鹽戶70戶,海上航線可通海口圖庫、廣州等港口。
日軍侵佔崖縣期間,在三亞港設立華南海軍第四基地,在縣西部的黃流設華南第十三航空基地,整個崖縣成為日軍的大兵營。崖縣全境遭受此空前劫難,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抗日勝利後,國民黨又把榆林三亞地區變成海南最大的軍事要塞。解放前的崖縣,國民經濟陷入崩潰狀態。
解放初期, 崖縣百廢俱興。土地改革後,農村生產力獲得大解放,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完成了恢復國民經濟的艱巨任務。1954年開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階段。從1954~1984年這30年間,崖縣的各項事業有著輝煌的紀錄,國民經濟發展很快。這其間,以50年代中期,三亞縣的經濟文化事業狀況最佳。雖然,50年代末冒出來的「大躍進「,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失調,帶來3年經濟困難的嚴重後果。再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內亂所造成的破壞,其損失確實難於估計。三亞縣農業總產值,1952年為541.86萬元(1952年價),1957年為917.82萬元(1957年價),1984年為5246.2萬元(1980年價)。與農業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工業總產值也從1952年的117萬元,上升到1984年的5208萬元。按統計資料分析,如果扣除物價上升的因素,在這30餘年間,三亞縣的工業產值增加了30餘倍,而農業總產值也增加了6倍多。然而,直至1984年為止,崖縣作為一個農業縣份,其經濟主體結構並未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1984年撤縣設市至1994年為止,是三亞發展史上是經濟建設成果最顯著、社會發展最快的10年。這10年時間大體上可以分作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縣級市的3年,其特徵是調整經濟格局,逐步完成純農業型經濟向城市雛型經濟的過渡。第二階段為地級市的首5年。這個時期,正式提出以旅遊業作為龍頭產業的城市經濟發展方針。這一方針,突出了當地旅遊資源豐富的特點,帶來了投資開發的熱潮,促進了城市的初步繁榮。但是,工、農支柱產業未能形成,經濟工作缺乏後勁。第三個階段為地級市的後2年。
三亞升格之前三亞市25萬農業人口中尚有一半未脫貧。198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3.9元,1987年443.6元,1994年為1486.6元。是年,城鎮職工平均工資已達6308元,城鄉人民生活開始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
三亞經濟經過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調整後,從1998年開始進入新一輪的增長周期,連續十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特別是進入「十一五「規劃期間的2006年-2008年,年平均增長17.8%。2008年三亞市生產總值144.31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6.8%。
2011年三亞市生產總值達到286億元(不含農墾,未經省統計局評估,下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1.2%,2011年達到355億元,五年完成113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25.8%,2011年達到80億元。發展質量逐步提升,三亞市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2%,2011年達到56500元(按戶籍人口計算)。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38.6%,2011年達到50億元,其中稅收收入44.6億元。金融形勢保持穩定,截至11月底,三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582.6億元、貸款余額263.2億元,分別達到2006年底的3.6倍和3.5倍,不良貸款率從2006年底的19.57%下降為0.62%。 1987年總產值13779萬元(1980年價),1994年為49592萬元(1990年價)。農業的開發突出了「兩高一優「的特色(高產、高效、優質)。為實現「兩高一優「的目標,三亞特地制定一系列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業投入。7年之中已投入2000萬元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同時,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集中科研力量,搞成片開發。三亞市以總面積達1.2萬畝的妙林田洋作為成片開發的重點對象,在2年時間內系統改善田洋的灌溉面積1.1萬畝,擴大灌溉面積1000畝,擴大田洋耕地1600畝,在田洋周邊建芒果基地1000畝,造林1600畝,綜合利用土地資源,優化農業生態環境,實行綜合經營,形成了三亞市科技興農的示範基地。
2011年農業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初步統計,三亞市農業總產值55.42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種植業31.97億元,比上年增長6.2%;林業1.79億元,比上年增長14.5%;牧業5.73億元,比上年增長1.8%;漁業13.78億元,比上年增長8.2%;農林牧漁服務業2.15億元,比上年增長8.9%。主要農業產品保持穩定增長,在禽蛋養殖規模擴大的帶動下,禽蛋產量比上年增長41.6%;水果產量比上年增長8.4%;蔬菜產量比上年增長7.7%;肉類產量比上年增長3.4%,成為支撐農業經濟較快增長的主要力量。受城市建設征地影響,西瓜、哈密瓜種植面積有所下降,從而使瓜類產量比上年下降9.3%;水產品比上年下降2.9%;糧食比上年下降0.7%。 1987年產值為6770萬元(1980年價),1994年為44676萬元(1990年價)。1984建市後7年深籌集資金,建成威牌電視機廠、三亞木材廠、花崗石材料廠、15萬噸水泥生產線、三川水泥廠、海王螺旋藻加工廠和海富、亨新兩個制葯廠、廣宇旅遊用品廠等;並先後與美、法、韓、奧、荷等國和香港地區開發合資或獨資工業項目8個,總投資達1.01億人民幣和18.3億美元。同時,南山火電廠、南山天然氣接收終端站的建成,梅山石油化工區、梅山港一期工程、南山出口加工區、荔枝溝工業開發區的勘察規劃論證和開發。
2012年,三亞市工業總產值58.03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5.53億元,比上年增長17.8%。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50.60億元,比上年增長21.0%;輕工業產值7.43億元,比上年增長3.3%。經濟效益指標有升有降。2012年列入統計監測的2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94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實現利潤總額1.69億元,比上年下降25.6%。
2012年三亞市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1.18億元,比上年增長6.9%。2012年施工項目375個(不含農村私人,下同),比上年增加53個,其中,房地產施工項目153個,比上年增加37個。2012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39.6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9.4%;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16.1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0.0%。 1987年,提出建設旅遊城的目標,是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39892人,其中外賓遊客29757人,旅遊收入997萬元,外匯收入161萬元;1990年,明確提出農、工、旅三大支柱產業的方針,以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是年,接待中外遊客886211人,其中外賓遊客44576人,營業收入29636萬元,旅遊外匯收入3872萬元。與建設新景區同步進行的優化旅遊服務設施工作,成績尤其突出。1987年,三亞市只有涉外賓館5家,432間客房,864個床位;1990年,三亞市的旅遊賓館、招待所等已達160家,擁有13000多個床位。其中涉外賓館40家(四星級酒店12家),擁有客房3706間,床位7713個。對外接待能力是1987年的9倍多。
2012年三亞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80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從城鄉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1.81億元,比上年增長23.4%;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2.99億元,比上年增長11.7%。三亞市批發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8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批發業9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零售業91.46億元,比上年增長21.5%。從列入統計監測的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商品銷售看,生活消費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三亞市住宿餐飲業實現營業總額87.38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住宿業72.48億元,比上年增長8.9%;餐飲業14.90億元,比上年增長20.6%。限額以上住宿企業中,五星級酒店營業額比上年增長3.2%,四星級酒店營業額比上年增長1.5%,三星級酒店營業額比上年增長3.8%。
⑻ 財政部門對縣域金融機構當年涉農貸款平均余額同比增長超過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給予獎勵。是什麼意思
不可能的事
⑼ 三亞市有哪些縣
三亞為地址市,是可以有轄區和縣或縣級市,但是由於三亞成為地址市的回時間較短,各答鎮的發展規模還不夠所以目前沒有縣這個建制,他下轄的崖城,天涯,鳳凰,田獨,海棠灣,育才這六個鎮隨著發展可能會成為縣或縣級市,比如海棠灣、田獨、鳳凰、都很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