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認定非金融機構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效力
銀行承兌匯票 是銀行的承諾
㈡ 上市銀行與非上市銀行的承兌匯票有什麼不同
沒什麼不同,承兌復匯制票行業里一般根據承兌行將票據分類為:國股、商行(大商行包括北上南寧等一線城市的商業銀行和省級商行,其他的都算小城商行)、三農(農商、農信、農合)、村鎮、財務公司。貼現價格也是逐級遞增的
㈢ 我們企業只收四大銀行的承兌匯票,為什麼
銀行承兌匯票是以銀行信用作為付款的保證。只要是有權開具銀行承兌匯票專的金融機構(銀行屬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實力都非同小可。根本不存在票據到期因資金不足而不能付款的問題。你單位的這要求,會給一些客戶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不方便的,可能會喪失一些客戶的。
㈣ 商業承兌匯票屬於銀行票據以外的結算方式嗎
商業承兌匯票是由非銀行金融機構出具的,承諾到未來某個時間點付款的票據。專一般有實力的大企業才能屬夠辦理商業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是一種結算方式,屬於銀行票據以外的結算方式(因其不屬於銀行票據,不屬於銀行開具的)
㈤ 銀行承兌匯票可以向非銀行貼現嗎如果可以如何入賬
沒有辦理過,但這樣肯定是不合法的。如果一定要這樣做,建議還是直接拿現金吧!
㈥ 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區別是什麼
銀行匯票:是指由出票銀行簽發的,由其在見票時按照實際結算金額無條專件付給收款人或者持票屬人的票據。
商業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其區別主要體現在:
一、 承兌主體不同:銀行承兌匯票由銀行承兌,商業承兌匯票由銀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兌。
二、 信用等級不同: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人不同,決定了商業承兌匯票是商業信用,銀行承兌匯票是銀行信用。現實交易中,接收票據的一方更偏向選擇銀行承兌匯票。
三、 風險不同:商業承兌匯票當承兌人無款支付時,會發生支付風險,風險高;銀行承兌匯票無支付風險,且可向銀行貼現提前獲取資金。
四、 流通性不同:商業匯票信用等級及流通性上低於銀行承兌匯票。
五、匯票到期時處理方式不同
銀行承兌匯票到期時,如果購貨企業不能足額支付票款,承兌銀行按承兌協議,按逾期借款處理,並計收罰息。銀行會付款給持票人,可以按期收回貨款。商業承兌匯票到期時,賬戶沒有足夠的錢。銀行不負責付款,由購銷雙方自行處理。
㈦ 銀行承兌匯票貼現除了銀行還有其他渠道嗎
銀行各級分支機構公司業務部門是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的經營部門,負責該項業務的營銷、申請受理、調查評價以及客戶服務工作。
銀行承兌匯票:是銀行在商業匯票上簽章承諾付款的遠期匯票,是由銀行承擔付款責任的短期債務憑證,期限一般在6個月以內。銀行承兌匯票多產生於國際貿易,一般由進口商國內銀行開出的信用證預先授權。
銀行承兌的作用在於為匯票成為流通性票據提供信用保證。匯票是列明付款人和收款人的雙名票據,經銀行作為第三者承兌後則成為三名票據。承兌銀行成為主債務人,而付款人則成為第二債務人。實際上,銀行承兌匯票相當於對銀行開列的遠期支票。持票人可以在匯票到期時提示付款,也可以在未到期時向銀行尤其是承兌銀行要求貼現取得現款。銀行貼進票據後,可以申請中央銀行再貼現,或向其它銀行轉貼現,更一般的做法是直接賣給證券交易商,再由其轉賣給其它各類投資者。銀行承兌匯票的最重要投資者是外國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銀行承兌匯票承兌期限為6個月或以下
1.貼現的概念。貼現是一種票據轉讓方式,是指持票人在需要資金時,將其持有的商業匯票,經過背書轉讓給銀行,銀行從票面金額中扣除貼現利息後,將餘款支付給申請貼現人的票據行為。
2.貼現的性質:貼現是銀行的一項資產業務,匯票的支付人對銀行負債,銀行實際上是與付款人有一種間接貸款關系。
3.再貼現和轉貼現:再貼現是指貼現銀行向中央銀行再轉讓匯票,轉貼現是指貼現銀行向其他商業銀行轉讓匯票,二者都是貼現銀行以未到期的貼現票據,經背書後的再次貼現,中央銀行或其他商業銀行按規定扣除再貼現或轉貼現的利息後,給申請貼現行兌付票款。
㈧ 承兌匯票是否到哪個銀行都可以兌現
銀行承兌匯票:到期兌付,可以到開票行,也可以到其他銀行,非開票行就回是托收;未到期不能兌付,答可以貼現,到只要有貼現業務的銀行都可以,不同銀行的差別在於貼現價格。
商業承兌匯票:到期兌付只能到開票行;沒到期要貼現,除了開票行,其他銀行需要有商票保貼的授信額度。
㈨ 電子銀行承兌匯票中承兌人信息為財務公司,改承兌匯票是由銀行兌現還是由財務公司兌現
財務公司。
㈩ 這張是商業承兌還是銀行承兌
電票來抄說,承兌人是財務公司,屬於「銀行承兌匯票」;紙票來說,承兌人是財務公司,屬於「商業承兌匯票」
國內的財務公司是隸屬於大型集團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從定義來看財務公司是金融機構,其開出的電子銀承承兌人也自然是財務公司。能成立財務公司的一般是具有相當經濟實力並且信用評級較高的集團下設,其開具的電子銀承可以說是以集團信用及財力作為擔保到期兌付的,風險當然比銀行電子銀承要高,但是一般是可接收的,畢竟大型集團的經濟實力一般是可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