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商品交易中心公示

金融商品交易中心公示

發布時間:2020-12-15 02:29:02

㈠ 中國平安西雙版納金融資產商品交易所的交易所簡介

交易所注冊資本金為1億元人民幣,獲批的業務范圍包括各類大宗商品交易等,商品交易形式為電子盤交易,運營主體位於上海
交易所遵循公平、公開、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組織交易,由雲南省政府設立的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交易所具有兩大人性化設置:一:交易所服務對象廣泛。一切具有企業法人資格,能獨立從事交易活動的企業均可通過書面或電子形式提出申請,在得到交易所評估與認可之後可成為交易所客戶。二:交易時間較為靈活。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的每周一至周五均可交易,每交易日交易時間段分為早市(08:55-11:30)和午市(13:30-15:30)兩個時間段,未來交易時間增設夜市後與國際市場接軌,以滿足企業各時間段的交易需求。
交易所依託平安集團強大的綜合金融服務平台,作為內部各種優勢資源整合的紐帶,為企業客戶提供安全透明的交易平台並滿足其他各類服務需要。同時交易所享有平安集團強大的品牌、管理、以及資本金等全方位支持,這些支持都是交易所特有的市場優勢和充分的成功保障。
交易所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構、健全的風險管控體系、優秀的專業管理團隊和一流的後台管理系統。先進且完善的業務流程,涵蓋了包括交易、交割、結算、風險監控、信息發布和會員服務等在內各個關鍵環節。將打造成為安全可靠,流動性充分,服務全方位,產品多樣化的國內領先商品交易所。

㈡ 百度上只是說尼克李森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超額交易導致巴林銀行破產,求具體。還有,他是故意的么

錯誤賬戶1992年,巴林總部決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貨與期權交易部門,並出任總經理。無論做什麼交易,錯誤都在所難免。但關鍵是看你怎樣處理這些錯誤。在期貨交易中更是如此。有人會將「買進」手勢誤為「賣出」手勢;有人會在錯誤的價位購進合同;有人可能不夠謹慎;有人可能本該購買6月份期貨卻買進了3月份的期貨,等等。一旦失誤,就會給銀行造成損失,在出現這些錯誤之後,銀行必須迅速妥善處理。如果錯誤無法挽回,惟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該薦錯誤轉入電腦中一個被稱為「錯誤賬戶」的賬戶中,然後向銀行總部報告。李森於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貨交易員時,巴林銀行原來有一個賬號為 「99905」的「錯誤賬號」,專門處理交易過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錯誤。這原是一個金融體系運作過程中正常的錯誤帳戶。1992年夏天,倫敦總部全面負責清算工作的哥頓·鮑塞給李森打了一下電話,要求李森另外設立一個「錯誤帳戶」,記錄較小的錯誤,並自行在新加坡處理,以免麻煩倫敦的工作。於是李森馬上找來了負責辦公室清算的利塞爾,向她咨詢是否可以另立一個檔案。很快,利塞爾就在電腦里鍵入了一些命令,問他需要什麼帳號。在中國文化里,「8」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因此李森以此作為他的吉祥數字,由於貼必須是五位數,這樣帳號為「88888」的「錯誤帳戶」便誕生了。幾周之後,倫敦總部又打來了電話,總部配置了新的電腦,要求新加坡分行還是按規矩行行事,所有的錯誤記錄仍由「99905」帳戶直接向倫敦報告。「88888」錯誤帳戶剛剛建立就被擱置不用了,但它卻成為一個真正的「錯誤帳戶」存於電腦之中,而且總部這時已經注意到了新加坡分行出現的錯誤很多,但李森都巧妙地搪塞而過。 藉此作假「88888」這個被人忽略的帳戶,提供了李森日後製造假帳的機會,如果當時取消這一帳戶,則巴林的歷史可能會重寫了。1992年7月17日,李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僅一個星期的交易員金·王犯一個錯誤:客戶(富士銀行)要求買進20口日經指數期貨合約時,此交易員誤為賣出20口,這個錯誤在李森當天晚上進行清算工作時被發現。欲糾正此項錯誤,須買回40口合約,表示至當日的收盤價計算,其損失為2萬英鎊,並應報告倫敦總公司。但在種種考慮下,李森決定利用錯誤帳戶 「88888」,承接了40口日經指數期貨空頭合約,以掩蓋這個失誤。另一個與此同出一轍的錯誤是李森的好友及委託執行人喬治犯的。因為喬治是他最好的朋友,所以李森示意他賣出的100份9月的期貨全被他買進,價值高達8000萬英鎊,而且好幾份交易的憑證根本沒填寫。如果喬治的錯誤泄露出去,李森不得不告別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將喬治出現的幾次錯誤記入「88888帳號」對李森來說是舉手之勞。但至少有三個問題困擾著他:一是如何彌補這些錯誤;二是將錯誤記入「88888」帳號後如何躲過倫敦總部月底的內部審計;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們追加保證金,他們會計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賠進多少。 「88888」 帳戶也可以被顯示在SIMEX大屏幕上。為了彌補手下員工的失誤,李森將自己賺的傭金轉入帳戶,但其前提當然是這些失誤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損失金額也不是太大,但喬治造成的錯誤確實太大了。為了賺回足夠的錢來補償所有損失,李森承擔愈來愈大的風險,他當時從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為當時日經指數穩定,李森從此將多交易中賺取期權權利金。若運氣不好,日經指數變動劇烈,此交易將使巴林承受極大損失。李森在一段時日內做得還極順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將 「88888」號帳戶虧扣的600萬英鎊轉為略有盈餘,當時他的年薪為5萬英鎊,年終獎金則將近10萬英鎊。如果李森就此打住,那麼,巴林的歷史也會改變。除了為交易遮掩錯誤,另一個嚴重的失誤是為了爭取日經市場上最大的客戶波尼弗伊。在1993年下旬,接連幾天,每天市場價格破紀錄地飛漲1000多點,用於清算記錄的電腦屏幕故障頻繁,無數筆交易入帳工作都積壓起來。因為系統無法正常工作,交易記錄都靠人力。等到發現各種錯誤里,李森在一天之內的損失便已高達將近170萬美元。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李森決定繼續隱藏這些失誤。1994年,李森對損失的金額已經麻木了,88888號帳戶的損失,由 2000萬、3000萬英鎊,到7月時已達5000萬英鎊。事實上,李森當時所做的許多交易,是在被市場走勢牽著鼻子走,並非出於他對市場的預期如何。他已成為被其風險部位操縱的傀儡。他當時能想,是哪一種方向的市場變動會使他反敗為勝,能補足88888號帳戶中的虧損,便試著影響市場往那個方向變動。李森自傳中描述:「我為自己變成這樣一個騙子感到羞愧——開始是比較小的錯誤,但現已整個包圍著我,像是癌症一樣……我的母親絕對不是要把我撫養成這個樣子的。」 從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交易與清算角色的混淆。李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後,任職巴林新加坡期貨交易部兼清處部經理。作為一名交易員,李森本來應有的工作是代巴林客戶買賣衍生性商品,並代替巴林從事套利這兩種工作,基本上是沒有太大的風險。因為代客操作,風險由客戶自己承擔,交易員只是賺取傭金,而套利行為亦只賺取市場間的差價。例如李森利用新加坡及大阪市場極短時間內的不同價格,替巴林賺取利潤。一般銀行對予其交易員持有一定額度的風險部位的許可。但為防止交易員在其所屬銀行暴露在過多的風險中,這種許可額度通常定得相當有限。而通過清算部門每天的結算工作,銀行對其交易員和風險部位的情況也可予以有效了解並掌握。但不幸的是,李森卻一人身兼交易與清算二職。如果李森只負責清算部門,如同他本來被賦予的職責一樣,那麼他便沒有必要、也沒有機會為其他交易員的失誤行為瞞天過海,也就不會造成最後不可收拾的局面。在損失達到5000萬英鎊時,巴林銀行總部帝派人調查李森的賬目。 審查不嚴事實上,每天都有一張資產負債表,每天都有明顯的記錄,可看出李森的問題。即使是月底,李森為掩蓋問題所製造的假帳,也極易被發現——如果巴林真有嚴格的審查制度。李森假造花旗銀行有5000萬項鎊存款,但這5000萬已被挪用來補償88888號帳戶中的損失了。查了一個月帳,卻沒有人去查花旗銀行的賬目,以致沒有人發現花旗銀行帳戶中並沒有5000萬英鎊的存款。關於資產負債表,巴林銀行董事長彼得·巴林還曾經在1994年3月有過一段評語,認為資產債表沒有什麼用,因為它的組成,在短期間內就可能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彼得·巴林說:「若以為揭露更多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就能增加對一個集團的了解,那真是幼稚無知。」對資產負債表不重視的巴林董事長付出的代價之大,也實在沒有人想像得到吧!另外,在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貨交易所的審計與稅務部發函巴林,提出他們對維持的88888號帳戶所需資金總額的一些疑慮,而且此時李森已需每天要求倫敦匯入1000多萬英鎊,以支付其追加保證金。事實上,從1993年到1994年,巴林銀行在SIMEX及日本市場投入的資金已超過11000萬英鎊,超出了英格蘭銀行規定英國銀行的海外總資金不應超過25%的限制。為此,巴林銀行曾與英格蘭銀行進行多次會談。 在1994年5月,得到英格蘭銀行主管商業銀行監察的高級官員之「默許」,但此默許並未留下任何證明文件,因為沒有請示英格蘭銀行有關部門的最高負責人,違反了英格蘭銀行的內部規定。在發現總是至其後巴林倒閉的兩個月時間里,有很多巴林的高級及資深人員曾對此總是加以關切,更有巴林總部的審計部門正式加以調查。但是這些調查,都被李森以輕易的方式蒙騙過去。李森對這段時間的描述為:「對於沒有人來制止我的這件事,我覺得不可思議。倫敦的人應該知道我的數字都是假的,這些人都應該知道我每天向倫敦總部要求的現金是不對的,但他們仍舊支付這些錢。」從金融倫理角度而言,如果對以上所有參與「巴林事件」的金融從業人員評分,都應給不及格的分數。尤其是巴林的許多高層管理者,完全不去深究可能的問題,而一味相信李森,並期待他為巴林套利賺錢。尤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巴林破產的兩個月前,即1994年12月,於紐約舉行的一個巴林金融成果會議上,250名在世界各地的巴林銀行工作者,還將李森當成巴林的英雄,對其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戶大地震,其後數日東京日經指數大幅度下跌,李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損失,另一方面購買更龐大數量的日經指數期貨合約,希望日經指數會上漲到理想的價格範圍。1月30日,李森以每天 1000萬英鎊的速度從倫敦獲得資金,已買進了3萬口日經指數期貨,並賣空日本政府債券。2月10日,李森以新加坡期貨交易所交易史上創紀錄的數量,已握有55000口日經期貨及2萬口日本政府債券合約。交易數量愈大,損失愈大。所有這些交易,均進入88888賬戶。賬戶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職權予以隱瞞,但追加保證金所須的資金卻是無法隱藏的。李森以各種借口繼續轉賬。這種鬆散的程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2月中旬,巴林銀行全部的股份資金只有 47000萬英鎊。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貨的最後一日,李森對影響市場走向的努力徹底失敗。日經股價收盤降至17885點,而李森的日經期貨多頭風險部位已達6萬余口合約;其日本政府債券在價格一路上揚之際,其空頭風險部位亦已達26000口合約。李森為巴林所帶來的損失,在巴林的高級主管仍做著次日分紅的美夢時,終於達到了86000萬英鎊的高點,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銀行終結的命運。新加坡在1995年10月17日公布的有關巴林銀行破產的報告及李森自傳中的一個感慨,也是最能表達我們對巴林事件的遺憾。報告結論中的一段:「巴林集團如果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夠及時採取行動,那麼他們還有可能避免崩潰。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發生重大損失,這些損失畢竟也只是最終損失的1/4。如果說巴林的管理階層直到破產之前仍然對 「88888」賬戶的事一無所知,我們只能說他們一直在逃避事實」。李森說:「有一群人本來可以揭穿並阻止我的把戲,但他們沒有這么做。我不知道他們的疏忽與罪犯級的疏忽之間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們是否對我負有什麼責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銀行,我是不會有機會開始這項犯罪的。」

㈢ 金融里的現貨指的是什麼

在21世紀之前,現貨交易以傳統貿易為主,主要表現形式是買賣雙方直接見面,就商品的買賣達成一致,然後成交,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傳統貿易的大宗商品交易多採用合同的方式進行,買賣雙方按簽訂合同的內容在未來的時間進行商品交易。但這種交易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幾項缺陷:
(1)價格形成不規范,風險不能轉移。由於合同價格的約定簽署是根據當時的供求情況,個人主觀因素等確定,而執行合同的過程中,市場價格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必然會有利於一方而必然不利於另一方。同時價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的限制,難以形成公平的價格。
(2)信用風險。合同簽署的雙方會有信用風險,並且價格變化也會影響合同執行的有效性。
(3)買賣雙方有限,難以形成集中的市場。買賣雙方單獨協商討價還價以達成協議,而談判技巧,個人情感及其他因素對交易價格影響極大,沒有參考價值。
(4)合同規范程度低。每簽合同都要重復尋找客戶,詢價,談判,簽約等一系列環節,並且就品種質量,時間,運輸物流等都要達成一致,對於大宗商品來說,這種簽約和執行的方式相對復雜,並且成本明顯增加。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及普及,地域距離從某種意義上縮小,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的現貨電子交易走上經濟舞台。現貨電子交易是以現貨倉單為交易的標的物,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集中競價買賣,統一撮合成交,統一結算付款,價格行情實時顯示的交易方式。其本質就是現貨商品的電子商務。《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對大宗商品做了明確的規定: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用於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
所謂現貨倉單是貨物所有人將貨物運抵制定倉庫後,由市場向貨物所有人開據的代表商品所有權的一種憑證。現貨倉單經交易市場注冊後,即可通過互聯網進入現貨交易市場交易系統進行交易。現貨倉單可在市場內自由轉讓,買賣,也可以進行現貨實物交收。因此,現貨交易實際上是標准化的倉單交易。
現貨電子交易的特徵:
(1)電子交易合同的標准化:電子交易合同的標准化指的是除價格外,合同的所有其他條款都是預先規定好的,具有標准化的特點。這種標准化的電子交易合同一經注冊,便成為倉單。
(2)雙向交易:指的是投資者可以通過對倉單的低價位買入,高價位賣出獲利;也可以高價位賣出,低價位買入獲利。交易方式更加靈活,增加交易機會。
(3)對沖機制:對沖機制指的是對電子化合同採取反方向的操作,達到解除履約責任的目的。
(4)當日結算制度:每日對投資者賬戶進行核算,避免債務糾紛,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5)保證金制度:保證金制度是指對交易雙方凍結適當的保證金,以達到保證合同履行的目的,同時起到資金的杠桿作用,充分利用資金。
(6)T+0交易制度:當天就可以對訂立的合約進行轉讓處理,當日獲利,當日就可以對沖平倉,充分利用資金,同時減輕長期持倉帶來的風險,操作機動靈活。

㈣ 金融市場按時間劃分所形成的兩種市場類型中融資商品有哪些

第一節 金融市場概述
一、金融市場的含義
金融市場是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簡單地說,金融市場是資金融通的場所。由於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在金融交易中廣泛運用,資金融通日趨無形化,越來越多的人更傾向於將金融市場理解為多種金融商品交易活動的組織系統或營運網路。金融市場發達與否已成為衡量一國市場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
金融市場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金融市場是指一切從事貨幣資金借貸的場所,包括貨幣的借貸、票據的承兌與貼現、有價證券的買賣、黃金外匯的交易。狹義的金融市場特指證券市場,即股票和債券的發行與流通市場。
二、金融市場基本要素
金融市場與普通商品市場一樣,是由交易主體、交易客體、交易價格、組織形式等基本要素組成。
金融市場上的交易主體包括任何參與交易的個人、企業、各級政府和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主體可以分為非專門從事金融活動的主體與專門從事金融活動的主體兩大類。非專門從事金融活動的主體主要由個人、企業和政府部門構成,它們不以金融交易為主,參與交易是為了自身在資金供求方面的需要,在它們之間發生的金融交易是直接金融。專門從事金融活動的主體則主要由以金融活動為主的機構或個人組成,包括各類銀行和各種非銀行金融機構等。
金融市場的交易客體,也稱交易對象,是指金融市場的參加者進行交易的標的物——金融工具。如商業票據、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以及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等。金融工具是能夠證明債權債務或所有權關系並據以進行貨幣資金交易的合法憑證,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四個基本特徵。期限性是指一般具有規定的償還期限;流動性是指在必要時迅速轉變為現金而不致遭受損失的能力;風險性是指購買的本金和預定收益遭受損失可能性的大小;收益性則是指能夠帶來價值增值的特性。形形色色的金融工具,上述四個特徵的程度並不相同。
在金融市場上,各種交易都是在一定的價格下實現的,但金融市場的交易價格不同於商品市場的商品交易價格,商品市場的商品交易價格反映交易對象的全部價值,而金融市場的交易價格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借貸市場上,借貸資金的價格就是借貸利率;在專門的證券市場上,金融工具的價格通常表現為它的總值即本金加收益;而在外匯市場則通常用匯率反映貨幣的價格。
組織形式即指金融市場的交易場所。金融市場的交易既可以在有形市場進行,又可以在無形市場中進行。
三、金融市場的功能
金融市場對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具體地表現為金融市場的幾大功能。
金融市場具有集中和分配資金功能。金融市場能提供一個理想場所,利用自己的獨特形式、多樣化工具把居民個人、企業、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的閑置分散的、小額的資金聚集起來,並通過競爭機制流向資金最需要的地方,這種將資金從低效率利用的部門轉移到高效率利用的部門的功能,實現了資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經濟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風險的存在是客觀的,因此,完全消除風險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分散風險。由於金融工具的可分割性與流動性,金融市場可以為投資者分散風險提供了一個合理的機制。投資者可採用各種證券組合方式來分散風險,提高資金的安全性與盈利性,也可利用對沖交易、套期保值交易來規避和分散風險。利用各種金融工具,也可以把風險從較厭惡風險的人轉嫁給厭惡風險程度較低的人,從而實現風險的再分配。
金融市場的存在和發展則為國家調節、控制經濟提供極好的場所和途徑。一方面金融市場是國家貨幣政策傳導的必要的中間環節,當中央銀行實施某項貨幣政策時,首先要影響到金融市場的各種變數,從而再傳遞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另一方面,各國中央銀行宏觀調控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公開市場業務,必然通過金融市場來施展。
金融市場歷來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和「氣象台」,是公認的國民經濟信號系統。各種金融工具的交易價格靈敏地反映了經濟運行的狀況及態勢,可以為金融決策、投資決策和政府宏觀經濟管理提供大量信息資料。投資者通常以股價變化趨勢以及上市公司公告的各類信息作為金融決策的依據。企業可以根據證券行情漲落所反映的公眾對各產業、各企業的心理預期,來調整企業經營戰略並進行投資決策。中央銀行依據金融市場的各類信息,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調整再貼現率等手段調節貨幣供應量,實現宏觀經濟的基本平衡。這實際上就是金融市場反映功能的寫照。
四、金融市場的分類
金融市場是一個復雜的有機整體,其中又包含著許多相互獨立的子市場。按不同的劃分標准,可分為以下一些不同類別的金融市場。
按融資的期限劃分,可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這是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分類方法。貨幣市場又稱短期資金市場,是指融資期限在一年以內的金融市場,其中包括同業拆借市場、商業票據市場、回購市場以及短期證券市場等。資本市場又稱長期資金市場,是指融資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規定期限的金融市場,主要有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
按金融市場交易的性質不同劃分,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發行市場,也稱為初級市場或一級市場,是指新發行的金融工具第一次出售的金融市場。流通市場,也稱次級市場或二級市場,是已發行金融工具轉手買賣的金融市場。各類市場參與主體因為各種交易對象的創生、流通和清算而進入金融市場。二級市場只改變證券的所有權(賦予證券的流動性),並不增加社會資金量;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激活一級市場,從而增加社會資金的資本化水平。二級市場的效率影響交易成本。
按金融交易的方式不同劃分,可分為直接金融市場和間接金融市場。直接金融市場是指資金供給者和資金需求者不通過任何金融中介機構直接進行融資的金融市場。如企業之間賒銷商品、預付貨款,企業直接發行股票、債券。間接金融市場是指資金供給者和資金需求者通過金融中介機構進行融資的金融市場,如銀行信貸市場。
按金融交易的對象劃分,可分為拆借市場、票據承兌與貼現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等,證券市場又可進一步分為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
按金融交易的交割期劃分,可分為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現貨市場又稱現金交易市場,是指買賣雙方在成交後 1-3 日內進行清算交割的金融市場。期貨市場是指買賣雙方協定在未來某一規定時間進行清算交割的金融市場。
按交易的地域范圍劃分,可分為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國內金融市場是在一國國境范圍內進行的融資活動,參加者僅限於本國居民。國際金融市場是在國際范圍內進行的融資活動,包括國際間資金的融通、外匯買賣和黃金交易等。
第二節 貨幣市場
貨幣市場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內的金融工具為媒介進行短期資金融通的市場。貨幣市場交易期限短,貨幣市場金融工具期限最長為一年,最短為一天、半天,以3—6個月者居多,交易的目的主要是短期資金周轉的供求需要,一般的去向是彌補流動資金臨時不足;貨幣市場交易具有流動性強、風險相對較低的特徵。
貨幣市場無論是在市場參與人、市場交易對象方面還是在市場的經濟政策意義方面都與資本市場有著明顯的區別。
貨幣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是機構與專門從事貨幣市場業務的專業人員。機構類參與者包括商業銀行、中央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政府、非金融性企業;貨幣市場專業人員包括經紀人、交易商、承銷商等。
貨幣市場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媒介短期資金融通,促進資金流動,對社會資源進行再分配。貨幣市場的存在使得工商企業、銀行和政府可以從那裡借取短缺資金,也可將它們暫時多餘的、閑置的資金投放在那裡作短期投資,生息獲利,從而促進資金合理流動,解決短期性資金融通問題。
貨幣市場協調資金的供需。各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資金,通過貨幣市場交易,從分散到集中,從集中到分散,從而使整個金融機構體系的融資活動有機地聯結起來。
貨幣市場有助於進行宏觀調控。貨幣市場在一定時期的資金供求及其流動情況,是反映該時期金融市場銀根松緊的指示器,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當局進一步貫徹其貨幣政策、宏觀調控貨幣供應量的幫手。
從交易對象的角度看,貨幣市場主要由同業拆借、商業票據、國庫券以及回購協議等子市場組成。
一、同業拆借市場
我國的同業拆借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以下簡稱同業拆借市場)的金融機構之間,通過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網路進行的無擔保資金融通行為。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網路包括: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的電子交易系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拆借備案系統;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其他交易系統。
(一)同業拆借市場的含義
同業拆借市場指各類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短期資金拆借活動所形成的市場。主要有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和短期拆借市場兩種類型。銀行同業拆借市場是指銀行業同業之間短期資金的拆借市場。各銀行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會經常發生頭寸不足或盈餘的情況,銀行同業間為了互相支持對方業務的正常開展,並使多餘資金產生短期收益,就會自然產生銀行同業之間的資金拆借交易。這種交易活動一般沒有固定的場所,主要通過電訊手段成交。同業拆借每筆交易的數額較大,以適應銀行經營活動的需要。日拆一般無抵押品,單憑銀行間的信譽。期限較長的拆借常以信用度較高的金融工具為抵押品。
同業拆借市場的形成動因是金融機構追求「三性」相統一的經營目標,形成的基礎與條件則是金融機構的臨時性資金餘缺調劑。隨著金融機構的發展和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加強,各國同業拆借市場都得到迅速的發展。
(二) 同業拆借市場特點
同業拆借的交易期限較短,屬臨時性的資金融通。期限按日計算,有1日、2日、5日不等,一般不超過1個月,最長期限為120天,期限最短的甚至只有半日。拆借的利率由交易雙方自定,通常高於銀行的籌資成本。拆息變動頻繁,靈敏地反映資金供求狀況。我國目前同業拆借期限最長不超過1年,最集中的拆借交易是隔夜拆借和7天拆借。

㈤ 在計算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時,轉讓交易性金融資產當月月末,產生轉讓收益,為什麼借記「投資收益」

這是轉讓中產生的稅金,直接從收益中扣除的會計分錄。實際上,增值稅是價外專稅,在確認轉讓收入屬時就應剝離,不應先計入收入,再從收益中扣減。其他稅費,可以從收益里扣除的。

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對外投資所得的收入(所發生的損失為負數),如企業對外投資取得股利收入、債券利息收入以及與其他單位聯營所分得的利潤等。

(5)金融商品交易中心公示擴展閱讀:

嚴格地講,所謂投資收益是指以項目為邊界的貨幣收入等。

它既包括項目的銷售收入又包括資產回收的價值。投資可分為實業投資和金融投資兩大類,金融投資主要是指證券投資。

補繳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如下:來源於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投資方分回的利潤額÷(1-聯營企業所得稅稅率)

應納所得稅額=來源於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投資方適用稅率

稅收扣除額=來源於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聯營企業所得稅稅率

㈥ 金融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有什麼區別

金融交易所指外匯和股指期貨。商品交易所指農產品和工業品原料

㈦ 銀行商品交易主要是指哪些品種的交易是指實體商品還是金融商品

簡單的講銀行最主要傳統的的是業務是吸收儲戶存款 (deposit),發放信貸(credit), 靠利差 (interest rate spread) 獲取專利益, 這樣看來銀行交易屬的商品就是錢和信用. 這種是retail banks, 就是面向普通儲戶的.

另外一種就是investment banks, 投資銀行, 它們交易的產品更多的就是證券, 比如股票, 債券, 金融衍生品(期權,期貨,遠期,互換), 這些東西本身就是張契約,交易的背後是對金融市場的預期的偏差, 對未來信用的透支等非實體交易行為.

㈧ 金融市場和商品市場有哪些區別

1、構成

金融市場:指參與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而形成證券買賣雙方的單位。

政府部門: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

工商企業:即是籌資者,也可能是資金供應者。

金融機構:是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主要有存款性金融機構、非存款性金融機構、中央銀行。

個人:是市場上的資金供應者。

商品市場:商品市場是由交易主體、交易客體、交易載體等多種要素構成的商品交易場所。

2、特點

金融市場:流動性。

金融市場可以將眾多投資者的買賣意願聚集起來,使單個投資者交易的成功率大增,即在接受市場價格的前提下,證券的買方可以買到他想買的數量,賣方可以賣出他想賣的數量。

交易所的這種屬性其實就是流動性,交易所的流動性使得資本在不同的時間、地區和行業之間進行轉移,使資源得以配置。

金融市場出現的目的是提供交易的便捷,因而流動性就是金融市場的基礎經濟功能所在,沒有了集中流動性的功能,金融市場就失去存在的基礎。

商品市場:

一是商品供應日益豐富,供求結構趨於合理。

二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城鄉市場開拓成效顯著。

三是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四是市場調控能力增強,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五是流通各行業齊頭並進,大中型企業領跑市場。

六是餐飲消費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成為消費品市場的一大亮點。

七是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新興業態蓬勃發展。

3、分類

金融市場:

① 國際金融市場,由經營國際間貨幣業務的金融機構組成,其經營內容包括資金借貸、外匯買賣、證券買賣、資金交易等。

② 國內金融市場,由國內金融機構組成,辦理各種貨幣、證券及作用業務活動。它又分為城市金融市場和農村金融市場,或者分為全國性、區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場。

商品市場:由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服務市場構成。

消費品市場按消費的對象來分有兩大類,即農副產品市場和工業消費品市場,它是連接生產和生活消費的紐帶。

生產資料市場是生產資料生產者和生產資料需求者之間的橋梁。其作用在於,滿足各類產業、各個部門的投資、生產和經營對生產資料的需要,為經濟發展提供物質條件。

服務也稱勞務,指的是第三產業提供的服務。

㈨ 介紹我國金融市場的交易品種

目前,我國經中國證監會的批准,可以上市交易的期貨商品有以下種類。 (1)上海期貨內交易所:銅、鋁、鋅、天然橡容膠、燃油、黃金、螺紋鋼、線材 (2)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豆粕、豆油、塑料、棕櫚油、玉米、PVC (3)鄭州商品交易所:硬麥、強麥、棉花、白糖、pta、菜籽油、秈稻 (4)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股指期貨

閱讀全文

與金融商品交易中心公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
信託查詢平台 瀏覽:80
要約價格低於提示性 瀏覽:202
今日中國銀行匯率港幣兌人民幣匯率今日 瀏覽:312
北京富勤理財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