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際金融之間的競爭

國際金融之間的競爭

發布時間:2020-12-13 13:54:04

國際金融類畢業論文選題理由

這是2個資料,網上找的,這東西沒人會寫,你修改修改,我看就行了

世界經濟可望繼續保持繁榮,但高油價、對戰略性資源的惡性競爭、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對世界經濟的不利影響趨於上升。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和明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達到4.5%。世界經濟在去年第三、四兩個季度和今年第一個季度連續三個季度達到5%的年增長率後,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長率回落到2

⑵ 關於國際金融的論文怎麼寫

首先最好是能針對某個行業、某個地區、甚至是某個企業的經濟現象做出調查、分析、論述、研究,然後提出相應的對策即解決方法的題目:
如下:以汽車行業為例
1. 貿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

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度量方法以 及作者提出的衡量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指標框架。第四章以中國的汽車產業為例,就貿易自由化背景卜汽 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分析 ...
2. 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

與住房、旅遊、汽車、教育、信息服務等消費熱點相 關的服務業特別活躍。① 2.中國服務貿易的開放狀況 在加入WTO之前,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先行開放。製造業在競爭中迅速發 展壯大,使服務業相對短缺。 ...

3. 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現代國際貿易理論認為國際貿易不僅包括國際間的商品貿易、技術貿易、其他旅遊、通訊等方面的勞務和服務輸出,還包括了勞動力和資本的跨國流動。 本文所引用的國際貿易均為廣義概念。 (二)國際技術貿易 ...

4. 綠色壁壘與國際貿易

日益增多的貿易摩 擦和不斷出現的因綠色貿易壁壘導致的貿易沖突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和貿易的 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此形勢下,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問題越來越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因 此,本文將從國際貿易與環境問題入手,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綠色 ...

5. 環境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

而這些國際環境公約又從各個方面對國際貿易的結構和規模產生著這樣那樣的影響;其二,在眾多的國際貿易條約中,涌現出許多環境條款,從而使國際貿易活動受到更多的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和約束。 關於環境政策與貿易的關系問題,經濟學家們從不同角度 ...

6. 日本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

汽車產業由弱到強,在國際汽車產業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1955年,日本發表了《經濟自立五年計劃》,在資金、稅制、外匯等方面扶植各汽車廠家引進底特律大批量自動生產線,進行了大規模的設備投資,加速實現國 ...

7. 論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的協調

接下來研究了國際貿易對環境保護的影響以及環境保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從而得出結論:國際貿易與環境?...

8.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與國際競爭優勢

跨國公司跨國界的內部貿易(以下簡稱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已經佔到世界貿易的1/3,約80%的技術轉讓費支付發生在跨國公司內部,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以其巨大的規模及其特有的方式影響著東道國、投資國,乃至整個世界經濟。而跨國公司內部貿易是跨國公司追求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然結果...

9.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自己逐個主觀的闡述清楚

10. 提高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的策略研究
加入WTO意味著中國經濟將真正融入世界經濟,成為全球化經濟的一部分。作為WTO的一員,中國在享受其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其承諾和義務。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的全面開放,中國汽車工業將直面國際挑戰。為此,研究外國大型汽車集團在華的競爭戰略,研究如何在過渡期內提高我國...
我希望我只是給你提供參考也希望你自己寫因為那才是自己的本事

⑶ 美國金融發展中形成現代金融體制特徵,

世界各國金融業發展已明顯呈現以下十大特徵和趨勢:一是金融管制放鬆化;二是金融創新化;三是金融市場全球化;四是融資證券化;五是銀行經營國際化;六是銀行業務全能化;七是銀行資本集中化;八是金融業電子網路化;九是國際貨幣結構多元化;十是金融監管國際化。


一、金融管制放鬆化


1、價格自由化:即取消存款利率限制,放開匯率管制,取消證券交易中的固定傭金制度;

2、公平競爭:擴大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和經營權力;

3、加強和改善金融市場的管理:改革金融市場,放鬆金融機構進入市場的限制,豐富金融工具和融資技術;

4、實行資本流動自由化:相繼放寬外國資本、外國金融機構進入本國金融市場的限制,以及本國資本和金融機構進入國外市場的限制。


二、金融創新化


金融創新主要體現於期權和期貨交易的發展,證券市場上大量新的交易方式和金融工具的出現,以及銀行國際業務中貨幣和利率的互換、票據發行便利和遠期利率協議等新的交易技術和業務的發展。


三、金融市場全球化


金融市場全球化是指由於科技進步、金融創新及金融管理的自由化,使得各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緊密連接,逐步形成一個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


四、融資證券化


美國,融資證券化表現得最為顯著,幾乎滲透到經濟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並成為投資銀行業新的角逐領域,近20年來,國際融資證券化促進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長足發展。


五、銀行經營國際化


銀行經營跨國界發展,不但加速了國際資本流動及新的金融工具和技術的廣泛運用,而且加速了金融市場的全球化進程,90年代以來,銀行經營國際化進一步向全球化發展,並逐漸形成銀行國際業務與國內業務的合理分工,即大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競爭,中小銀行則在國內金融市場上發展。


六、銀行業務全能化


金融業由「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專業化模式向「綜合經營、綜合管理」全能化模式的發展已成為當今國際金融業發展的主流。


七、銀行資本集中化


銀行並購活動將銀行資本的國際集中化程度再次推上了新的高度,它既向全球吸收資金,又向全球貸放資金,成為貨幣和資本國際流動的主要承擔者。由此可見,這些活動無疑會有力地促進銀行業務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化方向發展。


八、金融業電子網路化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金融服務電子網路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使得全球金融一體化深深地依賴金融服務電子網路化的發展,同時也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各國金融業電子網路化的時代特徵。


九、國際貨幣結構多元化


1、從金本位到1945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工;從60年代美國在西方經濟中的地位日趨下降,到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崩潰,反映了國際貨幣體系日益趨向多元化格局的發展歷程。


2、90年代以後,美元地位有所削弱,日元和德國馬克的地位則不斷增強,從而形成了美元、日元和馬克三幣並重的多元化國際貨幣格局。


十、金融監管國際化


9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地區范圍以及雙邊范圍內各個層次上的國際銀行監管合作都得到了空前發展。


1、巴林銀行倒閉事件表明,監管當局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加強對國際性金融機構及其經營活動的監督與管理。


2、各國監管當局對創造和維護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都十分關注,以便其本國銀行參與其中的競爭。


3、1995年哈利法克斯和1996年裡昂高峰會議的公報都表明,人們對不受監管或監管不充分的金融活動所產生的潛在系統性風險開始給予極大關注。


正是基於這些原因,世界各國政府、中央銀行和監管當局在90年代給予國際銀行監管合作的優先考慮甚於以往任何時候。

⑷ 國際金融創新的原因和未來趨勢

有句來話你應該聽過,人無我有,自人有我優,人優我轉,人轉我變。這是應對競爭的一個總結。
同樣,金融市場也是有競爭的。那麼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想在市場上立於有利地位或主導地位,那麼就必須要不斷創新,以求獲得競爭優勢。再加之國內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這就是金融創新的原因。
你自己說的金融風險加大,銀行競爭加劇,世界發展不平衡,這些你聯想一下,比如你要買股票,那麼選什麼股票,就要考慮,這就是風險。同樣一支股票,你看上了,別人也看上了,那麼股價漲了,就是說有人跟你搶著買,這就是競爭。如果你有幾只股票,有的形勢大好,有的就奄奄一息,這就是發展不平衡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關聯的。看待一個事情,比如國際金融,產生的一系列的變革動作,都是有其原因的。你倒推過去,就不難找到答案了。
祝好運。。。。。

⑸ 國際經濟競爭與國內經濟競爭相比,有何特點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不僅實現了高速經濟增長,而且還在戰時統制經濟體制的基礎上全面形成了日本式經濟體制。日本式經濟體制既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產物,又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內容是:1.日本式企業制度(1)「三種神器」在高速增長時期,戰時經濟統制期間就已成型的日本式企業制度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起來了。其重要標志,首先是以大企業為中心,全面形成了終身僱用制和年功工資制,普遍建立起了企業內工會。終身僱用制、年功工資制和企業內工會被稱為日本企業的「三種神器」,它既是日本式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徵,也是日本式經營的重要基礎。(2)命運共同體由於歷史文化傳統和戰後特殊的經濟社會背景,日本企業還形成了從業人員的命運共同體。在歐美各國,企業歸股東所有,從業人員不過是按契約勞動的被僱傭者。而在日本企業中,企業和從業人員之間的關系並不是簡單的契約關系,而是帶有一種命運共同體的性質。(3)法人所有制戰後初期的民主化改革解散了財閥,解除了財閥企業上層領導人的公職,戰時經濟統制期間就已受到限制的股東權利進一步削弱了。其後,隨著法人相互持股的發展,法人大股東取代了個人大股東,以大企業為中心,法人所有制就取代了資本家所有制。以法人所有制為基礎,日本大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實現了比較徹底的分離。其重要標志,就是在日本大企業中,作為股東代表的外部董事人數甚少,企業經營者大都是從企業內部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一般社員經過努力奉公和職務晉升,都有機會進入經營者的行列。2.企業間關系(1)企業集團和系列關系以戰前的財閥系企業為基礎,通過相互持股,日本大企業大都以城市銀行和綜合商社為中心,形成了企業集團。與此同時,各大企業在發展為全國性企業的過程中,還通過對子公司和部分長期交易企業的控股或持股,形成了以總公司為首的企業集團和系列關系。這種企業集團和系列關系以資本為紐帶,不僅密切了城市銀行、綜合商社和企業間的關系,而且還加強了大企業對中小企業和系列企業的控制,在企業之間形成了比競爭更為重要的協調與合作關系。(2)內部交易隨著企業集團和系列關系的發展,戰時擴大軍需生產所形成的企業系列和承包生產體制,進一步發展為企業間的內部交易。同一系列企業間的內部交易,不僅使大中小企業間形成了穩定的交易關系,而且還使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分工得到了充分的發展。(3)主銀行制度主銀行制度雖然萌芽於戰前並在戰時經濟統制期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但其真正形成卻是在戰後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主銀行制度既是日本企業金融的重要特點,也是日本企業和銀行關系的重要特點。由於主銀行制度,企業和銀行之間不僅以金融交易為主形成了長期而穩定的交易關系,而且還通過銀行對企業的持股,在所有關系和人際關系的基礎上,形成了日本企業特有的公司治理結構。3.以間接金融為主的金融方式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間接金融不僅進一步發展,而且成了日本基本的金融方式。1950年,在日本產業資金籌措總額中,銀行貸款佔85.3%,1965年又進一步提高到了90.1%。這種以間接金融為主的金融方式,既是人為低利率政策下信用分配的產物,也是金融鎖國體制下國際資金流動受到了排斥和限制的結果。其中,人為低利率政策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金融統制。首先,根據1947年制定的《臨時利率調整法》,金融市場的利率在法律上受到規制,不可能隨資金供求關系的變化而提高;其次,由於大藏省的店鋪規制和日本銀行的「窗口指導」,不僅長期把金融市場的利率控制在了實際利率水平以下,而且還限制了銀行業的競爭,保護了經營基礎比較薄弱的地方銀行、相互銀行、信用金庫、信用組合等中小金融機構。在上述金融統制體制下,廣大中小金融機構雖然靠店鋪的區位優勢吸收了大量的存款,但受利率規制的限制,卻不可能把它貸給有較大經營風險的中小企業;與此同時,由於營業地域的限制,中小金融機構又不可能以大企業為貸款對象。於是,中小金融機構所吸收的大量存款,就通過銀行間資金拆借市場,集中地流向了城市銀行。在主銀行制度下,城市銀行匯集的資金集中地供給了重點產業部門的大企業。另外,以日本興業銀行為中心的長期信用銀行利用發行金融債券的特權,通過發行金融債券從地方銀行、相互銀行、信用金庫、信用組合吸收了大量的資金,也集中地供給了重點產業部門的大企業。這樣一來,就以城市銀行和長期信用銀行為骨幹,聯結地方銀行、相互銀行、信用金庫、信用組合等中小金融機構,形成了一種井然有序的間接金融體系。當時,大藏省的政策是既不允許任何新的事業參入,也不讓任何一個金融機構破產,採取了被稱為「護航艦隊方式」的金融保護行政。4.日本政府全面干預國民經濟(1)宏觀經濟政策從戰後經濟復興時期開始,日本政府就通過一系列的宏觀經濟政策,加強了對國民經濟的干預。例如,戰後初期實施的增加貨幣發行量刺激景氣的金融政策和傾斜生產方式,都充分體現了日本政府對國民經濟的干預。進入高速增長時期以後,日本政府以金融、財政、稅收政策為中心,並輔之以產業政策、國土開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通商貿易政策、技術引進和技術開發政策、勞動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環境保護政策等,全面干預了國民經濟。日本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大都有其獨具的特色,並且大都獲得了顯著的成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例如,以人為低利率政策、「窗口指導」、「護航艦隊方式」等為顯著特點的日本式金融政策,以產業結構政策、產業保護政策、企業政策、政策金融等為顯著特點的日本式產業政策等,都是獨具日本特色並且取得了很大成效的宏觀經濟政策。(2)國家規制日本政府在干預國民經濟方面較多地運用了法律手段,制定了許多國家規制。所謂國家規制,是指政府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防止不必要的競爭、確保公正交易,以法律、行政命令和通知等形式,對企業和產業活動所制定的規章制度或要求,也可理解為國家限制或國家管制。戰後以來,日本政府實施了全面干預國民經濟的政策,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日本也是國家規制最多最嚴的國家。從國家規制發揮作用的范圍看,如果把存在有關法律或制度的經濟領域視為國家規制的對象,則1990年受國家規制限制的經濟領域占所有經濟領域的41.8%。其中,製造業和不動產業受到規制的領域雖然只分別佔14.1%和7.5%,但金融、保險、電力、煤氣、自來水以及礦業、建設業所受到規制的領域都達到了100%,運輸通訊業、農林水產業、服務業受到規制的領域也分別佔97.3%、87.1%和55.6%。由此可見,除製造業和不動產業外,日本政府對各產業的規制都是很多很嚴的。(3)經濟計劃日本政府在干預國民經濟方面還較多地運用了計劃手段。1955年日本政府就開始像戰時經濟統制時期一樣制訂了經濟計劃,用以指導國民經濟的發展。其中,最有名的是1960年制訂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日本政府的經濟計劃雖然不是指令性計劃而是指導性計劃,但由於它適應各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提出了符合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的長期經濟政策,引導了經濟發展方向,為家庭和企業提供了可靠信息,指導了民間部門的經濟活動。在發達國家中,除日本外,制訂經濟計劃的國家只有法國和瑞典。德國、英國和加拿大雖然也有長期經濟計劃,但其內容只限於財政方面,並不涉及經濟目標和經濟政策的方向。(4)國土開發日本政府對計劃手段的運用在國土開發方面表現得更為明顯。除經濟計劃中的公共投資計劃外,日本政府還專門制訂了國土利用計劃和國土綜合開發計劃。1960年以來,日本政府共制訂了四次國土利用計劃、五個全國綜合開發計劃,另外還制訂了許多地方開發計劃。與經濟計劃相比,國土利用計劃和國土綜合開發計劃更為具體,針對性也更強。以國土綜合開發計劃為例,歷次計劃不僅都詳盡分析了制訂計劃的背景,而且還都具體地提出了計劃的基本目標、主要課題、開發重點、開發方式和有關政策措施等。國土綜合開發計劃更集中地體現了日本政府的政策意圖和政策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市場在國土開發方面的失敗,不僅在糾正東京一極集中的弊端、縮小人口過密地區和人口過疏地區的差距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日本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⑹ 金融市場發展的利弊分析

金融海嘯與救市成本美國眾議院終於通過了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但這個方案已不是7000億美元了,而是加碼成了8500億美元。上星期眾議院第一次投票否決了7000億美元方案後,白宮將此方案作了修改,加碼1500億美元再送到參議院表決,獲得大比例通過後再送到眾議院表決,所增加的1500億美元是向老百姓派糖,果然獲得了參眾兩院的支持,因為7000億美元只是用來購買華爾街的不良資產,老百姓分不到甜頭,自然有部分議員不高興。現在爭取到的1500億美元派糖給選民,議員們就改變了初衷,投票贊成了。布希為什麼不早點想到「派糖」的方案,導致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被眾議院否決,致使道指狂跌777點。 上周五85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通過前,道指回升了300多點,通過後,反而急轉直下,收市時下跌了157點,振幅近500點。大家期待的救市方案獲得通過,美國股市反而大跌,這可理解為趁利好消息出貨,也可以解釋為市場擔心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救不了市。受美股下跌的影響,昨天亞太股市全面下跌且跌幅都很大,恆指跌了879點,跌幅約為5%。眾多下跌股市中也包括黃金周之後的內地股市,昨天上證指數跌了5%以上,跌幅超過港股,或許這是繼上周周邊股市大跌後的補跌。昨天內地股市在政府救市之後第一次大調整,政府是在上證指數最低跌至1802點時出手的,大盤很快反彈了近500點,昨天的下跌可看作是正常的調整。7000億美元肯定不夠,但作用也不小,而且也可以說是對症下葯。目前全球金融海嘯,歸根尋源,是最原始的按揭抵押證券出了事,投資銀行將這些按揭抵押證券層層包裝,通過杠桿不斷放大,終於演變成金融海嘯。現在,7000億美元主要是用來購買這些按揭抵押證券,期望能使市場對這些按揭抵押證券所衍生的產品重樹信心。此外,新方案將銀行存款的保險額由10萬美元提高到25萬美元,可以避免銀行出現擠兌現象。25萬美元不是小數目,可以保障絕大多數存戶的利益,令這些存戶不致一有風吹草動就到銀行排隊提款。救市方案通過後,美國財長還得進一步制訂收購這些不良資產的方法和價格,這才是關鍵所在。價格太低,銀行只能得到一些殘渣;價格太高,7000億美元肯定不夠用。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考驗著全球經濟,也考驗著中國PE的發展。業內人士在日前舉行的「PE北京論壇」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PE市場發展前景依然廣闊,在國際市場不好的時候,可能正是我國PE快速發展的時機,要抓住金融動盪中的機會。發展方興未艾北京PE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熊焰指出,近年來,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中國市場的高成長吸引了大批外國股權投資基金來中國投資,中國已成為全球股權投資基金增速最快的國家。同時,隨著中國民間資本的成長和政策法規環境的不斷完善,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也蓬勃發展起來。推薦閱讀巴菲特自述:我怎麼選股,我憑什麼選股 三中全會:保市場穩定獨家:中金18大客戶華爾街秘密 機構上周做空:凈流出68.4億 本周股評家最看好:中國平安 深發展三季度業績預增80% 地產龍頭前三季齊發病危通知書 4季度是自救的最後機會 北京PE協會副會長、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指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表現出極大興趣,中國正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很多資金以私募股權的方式進入到中國來。PE在中國發展的勢頭方興未艾,但基礎還很差,中國對私募股權投資有大量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意識到PE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對PE的需求更加旺盛;中國也有很多人對PE行業很有興趣,但對整個行業還沒有經驗,PE行業的發展有很大潛力。在危機中抓住機會熊焰指出,今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在華爾街全面爆發,並迅速波及到歐洲乃至全世界,全球金融產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中國金融行業雖未受到像美國那樣直接的沖擊,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日趨深入的今天,中國也將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如何能夠順利度過這場金融危機,成為擺在每個PE機構面前無法迴避的嚴肅話題,如何在危機當前經受住考驗並抓住機會取得發展,是中國PE行業必須深思與面對的課題。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創投市場的間接影響已經顯現出來,創業投資專門研究機構EZCapital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9月中國市場已披露3家投資公司募集設立新人民幣基金,涉及金額39億元,相比8月份資本募集情況,9月份募集基金數量和資本金額呈現快速下降趨勢,直逼今年最低的1月份;並且,本月沒有外資背景的基金成立。北京PE協會副會長、中國寬頻產業基金董事長田溯寧指出,在未來尤其是經濟遇到挑戰時,行業整合會越來越多,PE要承擔起整合行業價值鏈的作用。雖然國際經濟形勢很不明朗,但中國未來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別人的危險恰好是我們的機會,要抓住機會。PE應與企業一起走向海外參與股權收購,把西方核心技術和知識體系引入進來,使產業升級進一步加快。趙令歡指出,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可能導致美國經濟衰退,但由於中國仍處於國際化的早期階段,受到的沖擊相對小一些,中國條件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要抓住機會,主動出擊。雖然現在PE在國內融資、退出都變得更加困難,但可能正是投資的好機會,「越是經濟下行時,企業定價可能更合理,介入的機會反而會出現;而在市場過熱時,由於價格較高反而不容易進入。」很多PE可能會受益於此次市場的修正,冷靜看待市場的發展。促進PE發展田溯寧建議,要抓住機會推進改革,促進PE的發展,「盡快從政策法規上促進PE的發展,外部困難時正是改革的好時機。」推動保險、社保、企業年金成為合格的有限合夥人。熊焰指出,為了建立股權投資基金內行業自律監管機制,加強業內人士與監管機構的溝通,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維護行業人士合法權益,加強境內外PE從業者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促進中國股權投資行業的發展,2008年6月,北京股權投資基金協會正式成立。而針對業內普遍關心的雙重征稅問題,北京將出台政策避免對PE雙重征稅,鼓勵和支持PE發展。北京市金融辦任雪丹處長表示,北京市發改委、金融辦會同有關部門正積極研究促進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政策,該政策已准備上報市政府,應該不會有大的改變。為促進中國PE行業的發展,為境內外的PE機構搭建起一個積極而富有成效的對話平台,北京市金融辦、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協會(籌)、北京股權投資基金協會等主辦的「PE北京論壇」將於11月9日至11日舉辦。

⑺ 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金融學怎麼樣呢(不是經濟學院,也不是國際學院)有競爭力嗎就業如何

國商學院的肯定比不上經院和管院的,但是國商學院的專業在暨大總體上是中等的,管院和經院的專業基本能包攬暨大錄取分最高的幾個專業

⑻ 在當前國際金融環境下,談談你對我國資本與金融項目開放的理想和態度.

全球金融一體化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 提要: 經濟全球化已經構成當代世界經濟發展最主要的趨勢性特徵,作為推動這一趨勢的兩股主要力量,跨國公司的全球投資以及全球資本的跨國流動也引起了普遍關注。人們常常把前者稱之為生產一體化(或全球化),把後者稱之為金融一體化,其中又以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概括地說,.當前的金融一體化趨勢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徵:一是金融市場的一體化程度加深。各個地區之間的以及全球不同類型的金融市場相互貫通,聯系密切,金融風險的「傳染」效應增大。二是私人資本流動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主力,大約佔全球資本流動的3/4,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流向了新興經濟地區。三是跨國銀行呈現出「全能化」發展趨勢,業務趨於綜合化。四是大規模的銀行兼並風起雲涌,僅1999年就發生了七起大規模的金融機構兼並案(王雪冰,2000)。我國當前正在通過不斷的改革與發展謀求融入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體系。全球金融的一體化在給我國的金融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將帶來挑戰,因而有必要結合我國金融開放的進程,認真分析,提早應對。 一、全球金融一體化進程中的中國金融業 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使其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並且最具增長潛力的經濟體。1978年~1999年我國的實際GDP增長速度創下了世界之最,20年間經濟規模增長了6倍,而同期世界經濟僅增長了2.2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1998年我國GDP相當於發展中國家的30.1%,全世界的12%。按匯率折算,佔世界的3.2%。商品與服務出口總額佔到了發展中國家的17.5%,全世界的3.1%(見表1)。由於改革與開放並行不悖,成功的對外開放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國經濟的外向化程度,使其越來越深地融人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之中。1979年~1998年問,全世界出口額增長了3.3倍,而我國的出口增長了13.5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99;《1999/2000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1998年中國出口總額為1838億美元,佔世界出口總額的3.4%,成為世界第9大出口國。1999年我國出口總額進一步增加到194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了6.1%。得益於勞動力成本優勢及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成為對外國直接投資最具吸引力的國家。1997年中國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為452.6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1998年增加到了454.6億美元,1999年為404億美元。1999年中國的進口、出口和FDl分別占當年GDP的16.73%、19.67%和4.08%(見表2)。與此同時,我國的境外直接投資也在穩步增長。我國經濟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國際化趨勢。 在貿易和投資的帶動下,我國的金融業也開始逐步融人世界金融體系。1980年4月中國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成員資格,同年5月恢復了在世界銀行的地位,隨後又成為國際清算銀行的成員。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是現存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參與者。但由於市場開放程度不高,在1996年我國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可兌換以前,全球金融一體化對我國的影響尚不明顯。1996年以後,國際金融體系對中國國內金融和經濟的影響開始加深。通過不斷引進外資金融機構、開放B股股票市場以及越來越多的海外借款和債券發行,國內金融市場間接地將自己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系起來。從目前與WTO各締約方談判的進展情況看,我國有望於年內加人WTO,金融市場的開放也會隨之加快。預計到2020年,中國有可能全方位地融入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屆時,中國與國際金融體系的聯系將會更加直接和密切。 (一)銀行業 近二十年來,遵循穩妥、有序的原則,我國逐步擴大了銀行業的對外開放。從1981年引進第一家外資銀行以來,外資銀行在華業務一直處於健康發展狀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我國金融的對外開放並沒有因此而放慢。1999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又取消了對外資銀行的地域限制,允許其在中國境內所有中心城市設立分支機構。7月,又進一步擴大了上海、深圳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范圍。 我國銀行業的對外開放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統計表明,截至1999年4月末,我國境內共設立外國銀行分行154家,當地注冊銀行13家(含合資銀行7家,獨資銀行6家),外資財務公司7家,外國銀行代表處257家,幾乎匯集了世界上所有最有實力的大銀行。這些在華外資銀行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其中上海、深圳分別佔47%和14%。截至1999年10月底,外資銀行資產總額為313.36億美元,其中貸款總額為222.49億美元;負債總額為286.11億美元,其中聯行及附屬機構來賬206.69億美元,佔72.24%,存款為49.97億美元,佔17.74%,資本(或營運資金)為26.93億美元。外資銀行已經成為中國金融市場上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促進中國經濟、金融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保險業 與快速開放的銀行業相比,中國保險業的開放相對謹慎一些。從外資保險機構的設立情況看,自1992年美國國際集團成為首家獲取在華營業資格的外資保險公司以來,外資保險公司一般以每年1?2家的速度進入中國市場。截至1998年底,7年來總共批准了12家外資保險公司的營業性機構,但開放區域僅限於上海、廣州兩個城市。1999年4月5日,中國一次批准了美國丘博保險集團、美國恆康相互人壽保險公司、英國保誠保險公司和加拿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等4家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在華外資保險機構達到了16家。從保險業務來看,1998年,國內保費收入1247億元人民幣,其中外資份額為1%。 (三)證券市場 由於過分強調籌資功能,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個主要特點即發行市場發展迅速,而交易市場發育緩慢。相應地,這一特徵也反映在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上。統計表明,截至1999年12月底,我國共有43家H股公司在香港聯交所發行股票和上市,有1家公司在紐約股票交易所發行股票和上市,有1家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發行股票和上市。上述發行累計籌資119.76億美元,其中H股市值佔到了香港股市總值的1.26%(1998年底)(王雪冰,2000)。除此以外,我國還有49家紅籌股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課題組,1999)。在國內股票市場,另有108家公司發行外資股B股股票(其中有27家只發行B股股票),累計籌資47.45億美元(王雪冰,2000)。但與此同時,股票的流通市場卻發育緩慢。受證券市場自身發展階段、監管水平以及人民幣資本項目下不可自由兌換的影響,外國證券投資者及證券中介機構在進入我國證券市場時要受到嚴格的限制,外國證券投資者只能將外匯資金投資於B股市場。證券市場的不平衡開放態勢仍將持續一個較長的時期。 二、全球金融一體化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金融開放已經使我國在吸引外資及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獲得了巨大收益。從長期看,逐步擴大金融開放,並最終融人全球金融體系不僅可以使我國繼續獲得這些收益,也有助於加快國內金融業的改革與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不過同時也應看到,由於一體化是以全方位的高度開放為前提的,這一過程必然會使我國的銀行、保險及證券等相關行業在國內金融市場面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從業務、人才、管理等方面給我國金融產業的各個領域帶來直接沖擊,並將進一步對我國的宏觀金融調控和金融監管提出新的挑戰。因此,對我國的金融業而言,全球金融一體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一)對銀行業的影響 從長期看,我國銀行業將從逐漸融入全球金融一體化進程中獲得多種收益,諸如有助於減少我國銀行業在國際市場准人方面受到的限制,有利於國內銀行拓展海外業務,實現跨國經營等。除此以外,最大的收益還體現在制度改革與制度創新方面。融人全球一體化一方面意味著我國的銀行業將要面對資金實力充足、管理先進、服務高效的國際大銀行的有力競爭,有助於從外部增強我國銀行業改革與發展的壓力和動力,加快我國銀行業的改革和現代化進程;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國的銀行業,包括中央銀行的監管方式,必須與國際標准接軌,有利於推進我國銀行業改革的規范化。但是從短期看,甚至從中短期看,這種融入並不是沒有成本的。我國銀行業的現狀是,雖然在經歷了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後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銀行體制改革與發展的最終目標還遠未實現,許多深層次的制度性問題,如商業化程度較低,激勵機制扭曲,創新能力不強,不良資產比例高等,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許多方面遠遠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懸殊下的市場競爭必然會給國有銀行帶來負面影響。 可以預見,一旦現有的各類保護性措施取消後,國內銀行業將出於非常不利的競爭地位: 首先,向外資銀行開放中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不可避免。由於外資銀行的資金成本低、貸款開發能力強、貸款質量高,有可能導致大量效益好、講信用的優質客戶向外資銀行轉移,而效益和信用評級較差的客戶,以及一些政策性業務繼續留在國內銀行,出現「逆向選擇」的現象。這可視為對中資銀行的最大威脅。 其次,外匯業務方面的限制也將逐步取消。依託通過國際市場籌集低成本資金的優勢,外資銀行就能以較低利率對國內客戶提供外匯貸款,從而凸現其外匯業務的優勢,對國內銀行的外匯業務產生較大沖擊。 第三,人民幣業務的地域限制也將最終解除。目前,在華外資銀行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僅上海、深圳、北京三地就集中了在華外資銀行總數的70%。隨著人民幣地域限制的放鬆,外資銀行將會向更多的沿海城市擴展,加強對優質客戶的爭奪。 第四,在開放其他金融服務方面,外資銀行將居於壟斷地位。外資銀行在金融數據處理和咨詢服務以及混業經營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它們熟悉國際金融領域,長期分析國際金融形勢,注重市場開發,有豐富的市場競爭經驗,具備很強的技術和金融產品開發能力,尤其是在個人資信系統方面,能夠提供優良的服務。因此,在提供其他金融服務方面,外資銀行將處於壟斷地位。 最後,外資銀行出於開拓國內市場方面的考慮,將吸引走大批國內銀行界優秀的管理和專業人才,給國內銀行的經營管理形成一定的沖擊。 以上競爭格局必將對國內銀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一是市場份額出現流失。我們可以比照加人世貿組織作一個簡單的估計。根據預測,中國加入WTO五年之後,外資銀行的外幣存款市場份額將上升到15%。人民幣存款的市場份額將上升到5%至10%(宮占奎,2000;王雪冰,2000);其外幣貸款市場份額可超過1/3,人民幣貸款市場份額將達到15%左右;中間業務的市場份額很有可能超過50%;外資銀行將獲得絕大部分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業務以及投資銀行業務的市場份額。十年之後,外資銀行將佔有整個銀行業市場1/3的份額(王雪冰,2000)。 二是盈利能力下降。伴隨著中資銀行市場份額的縮小和優質客戶的減少,其盈利能力必然隨之降低,最終將影響到中資銀行的收益。如果考慮到中資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同時還肩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這種狀況將使中資銀行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 三是影響中資銀行的流動性。資金來源逐漸從中資銀行分流到外資銀行,必將對中資銀行的流動性產生不利影響。鑒於中資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已經很高,流動性損失不僅會惡化國內銀行的風險狀況。甚至有可能對中資銀行的生存構成威脅。 (二)對保險業的影響 盡管我國保險業在改革開放後獲得了迅猛的發展,但與具有幾百年發展歷史的外國 保險業相比仍顯得十分稚嫩。1998年底,我國的保險深度(即人均保費)為12美元,列世界第60位;保險密度(保費佔GDP的比重)為1.57%,居世界第55位(胡穎,2000)。 此外,我國的保險業缺乏一個完整的包括代理人、經紀人、公估行在內的中介體系以及以「鬆散監管」為特徵的現代保險監管體系。國內各保險公司在經營機制、風險處理技術、科技運用水平、資金運用能力、產品創新以及售後服務等方面也遠遠落後於國際知名的保險公司。這種差距固然意味著國內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融人國際保險市場,通過與國際大型保險公司展開競爭與合作而不斷增強競爭力,但同時也意味著非常不利的競爭地位。 與銀行業的狀況類似,從短期看,這種競爭劣勢也將導致國內保險公司業務流失,市場份額下降。由於我國保險業尚處於初級階段,市場份額的縮減將給民族保險業的長期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同時,外資公司還將憑借其靈活的管理機制和優厚薪酬待遇吸引國內保險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造成國內保險公司人才流失。除此以外,保險業的開放必將進一步促進市場主體以及保險業務的多元化,對中國現行的保險管理體制和監管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對中國證券業的影響 與國際上比較成熟的證券市場相比,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差距是相當明顯的。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規模較小,資本市場的深度不夠。截至1998年底,中國股市市場價值佔GDP的比重還不足25%。而1996年美國的這一數字為115.6%,英國為151.9%,日本為67.2%。一些發展中國家,如韓國、泰國、墨西哥和印度也分別達到了28.6%、53.9%、31.8%及34.4%(周道許等,2000)。資本化比率低不僅說明了我國的證券市場仍處於初級階段,也反映了其較低的抗風險能力。 二是市場結構不合理。在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這兩大構成中,我國的證券市場過度偏重於股票市場,而債券市場又主要集中於國債市場。截至1999年11月,國內上市的企業債券僅有11支。這與發達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1970年~1985年間,在美國,債券融資額約為股票融資額的10倍(深交所,1999)。 三是市場分割嚴重。比如A股、B股的割裂;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的割裂;產權交易市場與證券市場的割裂等。市場割裂嚴重破壞了證券市場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四是市場流通性不夠。目前,國家股、公有法人股的流通問題仍然沒有解決,A股中60%一70%的股票是不能流通的。 五是各市場主體行為的高投機性。國有企業傾向於上市「圈錢」;券商負盈不負虧,違規操作,過度承擔風險。個人投資者追漲殺跌,盲目跟風。整個證券市場呈現出高風險的特徵。 六是中外證券中介機構在競爭實力上差距懸殊。國內證券中介機構在經營管理機制、服務水平、創新能力、資金實力等方面遠遠落後於國際知名的證券中介機構。單從資產規模來看,目前我國最大的證券公司??國泰君安的總資產大約300億元。而1998年末,美林證券公司總資產達2998.04億美元,摩根斯坦利的總資產更高達3175.90億美元。它們任何一家券商的資產規模,比我國全部的90家券商的資產總和還大出許多(周道許等,2000)。競爭力之懸殊顯而易見。 上述問題決定了我國證券市場還遠遠不能適應對外開放的要求。在條件不成熟時過快開放資本市場,將會導致一系列消極後果。發展中國家在金融自由化過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金融危機,特別是1994年發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以及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這種後果的集中體現。但差距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限期地推遲證券市場的開放進程。這不僅不符合金融一體化的總體趨勢,也不利於我國證券市場自身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金融全球化實際上意味著對我國證券業發展與規范的更高要求。 (四)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全球金融一體化將促使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更多地依賴於市場手段,加快實現宏觀調控方式從直接向間接的轉變。但從近期看,鑒於我國的經濟轉軌仍要持續一個較長的時期,金融一體化將對我國既有體制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產生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貨幣政策控制力減弱。相對於國內銀行,貨幣政策對外資銀行的控制能力要弱些。外資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國外金融市場,它們受利率管制、窗口指導信貸政策等貨幣政策的約束很小。當國內貨幣政策的意圖發生變動時,它們會通過轉向國外市場加以規避。這必然會縮小貨幣政策的直接覆蓋面,使貨幣政策的作用發生「泄漏」,弱化其政策效果。 二是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減弱。目前,我國貨幣政策是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但是我國現在的貨幣供應量統計遺漏了兩項內容:一是國內金融機構外匯存款;二是外資金融機構存款。這兩項內容所涉及的金融業務量(以資產度量)占國內全部金融業務量的14%,對貨幣供應量中介目標的實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並且隨著外資銀行業務量的擴大,這種偏差也會隨之放大。另外,隨著金融機構多元化及其業務多元化的發展,微觀的貨幣需求模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而金融創新的發展,利率市場化壓力的增大也都會削弱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的有效性。 三是部分貨幣政策工具的效率有所減弱。我國現行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管理、准備金制度、再貸款、再貼現等。金融開放除了有助於增強第一項工具的效果外,對其他政策工具都有抵消作用: 首先是利率管理的有效性減弱。外資銀行外匯貸款利率基本不受中央銀行管制,外資銀行業務量佔比的增加實際上意味著不受利率管制的金融業務量越來越大。結果必然會減弱央行利率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是存款准備金調整的效率弱化。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的貸款通常不受其存款來源的制約,它們可以從國際金融市場獲得資金,因此,就總體來言,外資銀行的發展傾向於削弱准備金制度的有效性。 最後是再貸款、再貼現機製作用下降。這些政策工具對國內銀行業的資金支持具有積極作用,但對外資銀行的調控作用不大。 四是貨幣政策的外在約束增強。國際金融機構的介入,將使貨幣政策的對外依賴程度有所增加。這樣,中央銀行在決定貨幣政策時,需要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情況,尤其是主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貨幣政策的取向,採取相應對策,以便將外資銀行對貨幣政策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五)對金融監管的影響 在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的發展會更加迅速,金融創新也更加活躍,對我國的金融監管是一個嚴峻挑戰:(1)多元化的金融機構不斷對其金融產品進行分拆組合,創造出新的金融工具。歷史的經驗表明,金融創新常常是作為金融監管的對立面而出現的,並且是推動金融監管發展變化的主導力量。(2)混業經營的程度越來越深,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相互交叉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彼此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如何對金融機構的整體風險進行全面監管至今仍然是個世界性的課題。(3)巨型金融集團應運而生,它們的業務范圍更廣,金融品種更多,機構設置遍及全球。如何對這些金融集團進行有效監管需要更高層次的國際合作。(4)一些傳統的注重隔離風險的「防火牆」措施已逐漸失去作用,國際金融市場風險不僅可以在世界范圍內迅速轉移和傳播,同時還具有倍數放大作用,破壞力更大。作為這些挑戰的一個集中展示,對沖基金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所表現出的高舉債、極度投機和不受監管就是一個生動事例。考慮到我國的市場化進程還不夠深入,金融監管仍然出於從計劃到市場、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過程之中,高效的監管體制尚未形成,監管當局的監管能力還相當有限,挑戰不言而喻。 三、面對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對策 針對全球金融一體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未雨綢繆,積極准備,以趨利避害,加快我國的經濟發展和金融現代化進程。這要求我們除了要積極審慎地擴大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開放外,更重要地是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快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改善貨幣政策的調控機制,提高金融監管水平。 (一)加快實現國有銀行的商業化進程,增強國際競爭力 首要任務是理清產權關系,建立有效的銀行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商業化改革。與此同時加快進行不良資產重組。實現銀行的資產重組可以通過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的方法,剝離和處置不良資產。需要強調的是,存量不良資產的處理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更關鍵的問題是防止邊清理邊產生,甚至新增速度超過化解速度。這意味著銀行自身的改革無論如何都是最根本的。 其次是加快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工、農、中、建4大國有商業銀行無論從資產數量、人員數量、營業網點還是從業務份額上都在我國銀行業佔有絕對比例。這樣的壟斷機制既不利於通過競爭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也不利於中央銀行的間接調控。因此,可以考慮通過適當放鬆市場准人的方法,引進外資銀行,發展區域性銀行以及面向中小企業的中小銀行,以培育新的競爭主體,加強市場競爭。 第三是對國有銀行現有的組織機構進行調整,撤並無效機構,清理包袱,提高競爭力。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展緩慢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機構臃腫,冗員太多。截至1998年底,工、農、中、建4家國有商業銀行累計擁有機構14.4萬個,金融從業人員近167萬人(見表3)。以機構和人員論,堪稱世界之最。其中中國工商銀行更是以其員 工數量之巨堪稱世界銀行之最。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冗員,非業務部門人員的比例超過1/3,而在華外資銀行的這一比例只有1/10,差距顯而易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嚴重影響經營效率。根據1999年第7期英國《銀行家》雜志的統計,盡管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與世界上幾家最大的商業銀行差距並不很大,但是資產回報率卻相差懸殊。 第四是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金融全球一體化的到來,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出現嚴重的人才流失,因而有必要改革國有商業銀行舊有的激勵機制。目前人才競爭的格局已經出現。外資銀行錢多人少,為網羅人才,不惜工本。初步估計,目前在北京和上海,外資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中大約有1/3來自中資銀行,他們都是各個部門的業務骨幹。另有1/3來自外方,1/3來自海外歸國人員。這種格局已經為國有銀行的激勵機制敲響了警鍾。 如何才能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不外乎以下五個方面: 產權機制 市場經濟中拿什麼來承擔責任,拿什麼來承擔風險?靠的就是產權。用自己的財產來承擔投資風險的人,最有積極性關心投資收益。玩自己的錢和玩別人(公家)的錢不僅風險偏好不一樣,投資效果也截然不同。 經理市場在市場經濟中做老闆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是打工族。為什麼這些沒有物質資本或物質資本不多的人也在玩兒命工作?靠的就是經理市場。經理市場說穿了就是人材市場,是給人材定價的一種機制。通過經理市場,優秀的專業人材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聲譽,衡量、顯示並且變現自己的人力資本。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說,經理、醫生、律師、會計師、大學教授等職業的繁榮都是建立在經理市場的基礎上的。正因為有了經理市場,才會不斷涌現出類似李?亞科卡(曾任福特公司及克萊斯勒公司總裁)、傑克?威爾治(任通用電氣總裁)這樣的經營巨擘。 獎勵機制小到獎金、補貼,大到股票期權都可以視作獎勵機制。獎勵機制更加富於技術性,應用范圍最廣,方式更為靈活。 烏紗帽機制也就是官僚科層體制,這可以視為與經理市場平行的一種激勵機制。現階段國有銀行對高級經營管理人員的激勵和約束就主要靠這種機制。這種機制的好處是有助於避免在轉軌時期出現治理真空,缺點是對人材的定價信息不公開,不利於人力資本積累。 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條可以視為當代中國對現代管理的一條貢獻。它不僅被歷史證明是我黨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寶,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體上說,建立國有銀行人才激勵機制可以從這五個方面著手,最終逐漸過渡到主要依靠前三種機制。

⑼ 金融業在國際競爭中扮演什麼角色 請舉列說明

金融業在國際競爭中我認為地位特別重要,比如98金融危機,就是美國在亞洲發起的金融戰爭,

⑽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力

一: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大型企業應該選擇哪些應對之策

編者的話: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強烈沖擊和影響,也給許多企業帶來了嚴峻挑戰和巨大壓力,不少企業包括世界級的大企業因而陷於困境甚至倒閉破產。國際金融危機在帶來嚴重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調整機遇。我國的大企業在困難面前正化壓力為動力,「強身健體」,苦練內功,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貢獻。目前,許多企業一方面立足當前,研究市場,制定對策,渡過難關;另一方面著眼長遠,分析趨勢,找准「短板」,實現跨越,努力使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有新的提高。
核心觀點:
大型企業一般具有產業鏈條長、上下游關聯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大的特點,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必須促進大型企業健康發展,在調整發展戰略、完善體制機制、增強創新能力、加強風險防控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對策之一 根據自身特點調整發展戰略

企業發展戰略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方向性和長遠性的特徵,因而對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做大做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企業應當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戰略,並根據自身特點調整發展戰略。
企業發展戰略是指圍繞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確立的願景目標以及為實現既定目標而選擇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競爭策略等。缺乏明確和清晰戰略的企業,不可能有高效的戰略管理,不可能有持續的競爭優勢,也不可能成長為卓越的大企業。從國內外一些大企業在實施發展戰略方面的做法看,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企業實施發展戰略時至少有3點要把握好。
一是要重新審視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是市場定位。企業要實現持續發展,就必須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修正自己的發展戰略,重新確定市場定位,並相應進行資源配置。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重大且深遠,市場競爭格局勢必會發生重大變化。面對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大企業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戰略,認真評估企業外部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分析企業應對危機的前景和對策,並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修正企業的發展戰略。如果是所處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並且自身具有相當競爭優勢的企業,可以採取收縮戰線、壓縮產量的戰略,以渡過難關,再謀發展;如果是所處行業嚴重不景氣並且自身已不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要審時度勢,必要時應及時實施戰略調整,重新確立企業的市場定位。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使韓國的三星集團深受重創,公司負債達170多億美元,裁員達30%,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在這個生死攸關的時刻,三星集團果斷調整發展戰略,從大規模OEM製造業務及時轉向以電子、金融及服務業為其核心業務,經營核心轉向以自有品牌、數字技術為主,最終獲得重生,成長為引導信息時代的「數字企業」。
二是要不斷提高主業的競爭能力。主業是企業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是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和企業生存的基礎。世界500強的發展,其主業都很清晰,並且大多集中在有限的幾個主業,採用專業化的戰略參與市場競爭。當然,在強調企業要突出主業並不斷提高主業競爭能力的同時,並不排斥適度多元化。對大企業來說,適度多元化經營,有利於擴大企業規模,分散經營風險等。企業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會遇到是突出主業還是多元化的戰略選擇問題。作為企業的立身之本,大企業應集中有限資源做優做強做大現有的主業,不斷鞏固和提高主業的競爭優勢。對認準的主業要鍥而不舍,不要輕易放棄。在集中資源發展主業的基礎之上,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一些與主業及其核心能力聯系密切的業務作為新的發展板塊,通過不同業務之間共享已有的技術、品牌、設備、人才和管理經驗等資源,依託現有主業形成的優勢地位和核心能力,以較低的成本和風險盡快建立起新業務的競爭優勢。世界上許多優秀企業在選擇業務經營領域時,基本上都是在確立了主業的競爭優勢之後,以原有主業為基礎開始選擇多元化戰略,進入相關多元的業務領域。美國蘋果公司在成長過程中,就是利用蘋果電腦作為共同的「中樞系統」,開發出一系列關聯性高的產品,都取得了成功。從我國的情況看,一些企業為了迅速擴大規模或為了謀取高額利潤,熱衷於多元化戰略,盲目進入一些本身並不熟悉或沒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和領域,並且多元業務之間缺乏關聯性,結果大多並不成功,甚至因此深陷困境。對已經進入多元業務並且處境較為困難的企業,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要主動剝離不具競爭力的業務,主動剝離與主業無關的業務板塊,把有限資源集中於最有競爭力的業務,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主業的競爭力。
三是要慎重實施兼並收購。企業規模是企業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要做大,一般會面臨是依靠自我積累滾動發展還是兼並收購的戰略選擇問題。從國內外的經驗看,兼並收購是一把雙刃劍,成功的兼並收購有利於企業壯大實力,不成功的兼並收購則會成為企業的沉重包袱,甚至會拖垮企業。大企業在實施並購重組時,一定要著眼於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考慮到企業自身的承受能力和整合能力。近幾年,我國不少大企業發展較快,積累了相當的實力,也增強了做大的信心,同時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也給許多企業提供了兼並收購的良機,企業既要抓住機遇,充分用好機遇,利用兼並收購成本較低的有利時機爭取實現跨越式發展,又要保持清醒,切不可脫離企業的能力為一味擴張而兼並,為單純做大而收購,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對策之二 提高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性

國際金融危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如政府監管嚴重缺位,大企業公司治理和激勵約束存在制度缺陷等。大企業應從中吸取教訓,加快形成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
健全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和核心。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的實質,從微觀層面分析也可以說是一場金融企業的公司治理危機。大企業應從中吸取教訓,加快形成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
一是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國際經驗表明,到目前為止,公司制是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大型企業普遍採用公司制的形式。適合建立股份制的企業則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產權多元化,符合條件的到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分析世界500強的企業,基本都是職業經理人管理的上市公司。世界級大企業之所以大多採用股份制的資本組織形式,是因為股份制有利於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使企業的組織形式與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相適應;有利於把分散的社會資本集中起來,迅速擴大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規模;有利於分散投資風險,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營效率;有利於企業資本的流轉,在更大范圍進入資本回報更高的行業和領域。
二是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是用以處理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而產生的委託代理關系的制度安排,是公司制度發揮作用的基礎。大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規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做到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我國大企業應分析公司治理的發展趨勢,借鑒國外企業的普遍做法,積極引入外部董事或獨立董事制度,優化董事會結構,充分發揮外部董事、獨立董事的作用,規范董事會運作,提高董事會科學決策和內部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不斷提高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性。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僅僅建立公司治理結構的框架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性。事實說明,再好的企業制度安排,如果缺乏政府的有效監管,都會導致制度失效。總結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刻教訓,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企業的監管時刻不能放鬆,並且要形成有效的政府監管體制;另一方面企業要實現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治理結構的有效性。

對策之三 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使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發生了根本變化,創新能力已成為決定企業持續競爭能力的主要因素。企業只有把資源優勢和勞動力成本優勢與創新能力相結合,才能真正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國一些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和傳統技術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大,同時,一些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則顯示出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事實再次說明,創新是企業興旺發達的生命源泉和不竭動力。
通常認為,企業自主創新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3種類型。技術創新是企業形成核心競爭能力和獨特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具有特殊作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企業必須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加快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和新產品,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上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企業抓住石油危機對小型節能車的迫切需求,迅速組織開發出可節油25%—30%的新車型,成功佔領全球市場,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期。加快技術創新必須擁有足夠的技術創新能力,包括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近年來,我國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從總體來看,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與發展規模依然不相適應,大量關鍵和核心技術要依賴進口,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我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此,企業必須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擺在突出和核心位置。但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僅有技術創新能力是不夠的,還必須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管理創新為保障,以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推動和促進技術創新,加快建立創新型企業,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企業自主創新的體系和長效機制。企業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核心戰略,納入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之中。要健全有利於自主創新的用人機制,完善人才的選聘和評價機制;要建立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完善薪酬分配製度,加快建立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激勵制度。要構建權責清晰、運轉有效的企業創新管理體系,明確企業內部各層次之間的創新職責和分工,整合各類創新資源,不斷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
二是要持續加大研究開發投入。企業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提高研發經費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並且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三是要培養和造就敢於創新並善於創新的人才隊伍。要善於發現創新人才,使敢於創新並善於創新的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要制定長期有效的培養規劃,加快培養高水平的創新人才,積極吸引海外高層次的創新人才。要加強人才的培訓和教育,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和能力,為創建創新型企業培養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的各類人才。
四是要加強自主創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研究開發機構,構建企業自主創新的基地和平台。要提高自主創新所需的裝備水平,建立健全信息網路。
五是要大力營造創新文化。要通過創新文化的建設,培養創新精神,激發創新熱情,使自主創新成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為,形成員工人人參與創新、關心創新、保護創新、支持創新的文化氛圍。要大力宣傳獻身創新並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提倡勇於創新、寬容失敗、敢為人先的精神,努力營造敢於突破、和諧包容的創新環境。

對策之四 優化結構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在帶來嚴重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調整機遇,企業要變被動為主動,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結構調整,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有效克服危機沖擊,繼續保持較快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發展整體上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單純依靠低成本進行競爭的經營模式正在喪失傳統優勢,大量生產低附加值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正在失去市場生存空間,我國企業迫切需要加快產業結構和技術升級的步伐。面對嚴峻的生存發展環境,企業必須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通過結構調整贏得新的競爭優勢。
一是要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要根據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現有的產品結構,開發市場需要、盈利能力強的產品,淘汰那些沒有銷路、經濟效益差的產品。差異化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一種重要戰略。所謂差異化戰略,是指企業提供區別於競爭對手並在行業內具有獨特性產品的一種戰略。差異化戰略的核心是以產品的特色贏得競爭優勢,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在行業內獨樹一幟,從而贏得用戶,贏得市場,取得高於競爭對手的收益,用產品或服務的優越性來鎖定顧客群。目前,我國有些企業的競爭手段趨同,最常見的就是價格戰和產品同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當根據企業的核心能力和市場變化進行戰略定位,推行差異化戰略,避開戰略趨同和惡性競爭,使自己在市場中能有獨立的發展思路,減少短期環境變化對企業戰略的影響,進而保持和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
二是要調整產業結構,完善企業的價值鏈和產業鏈。產業升級換代是企業贏得新的競爭優勢和獲得更多盈利的重要措施,也是企業應對危機和渡過難關的重要對策
三是要調整組織結構,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機構臃腫僵化,市場反應遲緩,成為不少大企業的通病。從我國大企業的狀況看,有的企業存在著管理層次多、管理鏈條長的問題,這種狀況不及時改變,勢必會降低企業的管理效率,影響企業的競爭力。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優化組織結構。要明確集團總部與子公司之間的管理關系和權力分配,理順各職能部門的責權劃分和協調關系;要壓縮管理層級,縮短管理鏈條;要理順管理流程,做到崗位職責清晰,程序科學合理。

對策之五 強化管理健全防範風險的機制

建立適合企業特點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有助於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國大企業要真正在國際競爭中勝出,就要不斷加強質量管理、成本管理、財務管理和風險管理,提高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水平。
國水電」的品牌增添光彩。(本報記者 梁曉亮整理 資料來源於經濟日報)
十一:苦練內功開拓市場
經濟日報評論員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逆勢而上,競逐國際市場,實現穩步增長,的確難能可貴。華為公司之所以能在困難的形勢下取得良好的經營業績,其經驗概括起來就是:苦練內功,開拓市場。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不利影響繼續顯現,工業生產放緩,進出口下滑,外向型企業受到的沖擊尤為直接,國際市場訂單明顯減少,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然而,在困難面前,一批華為這樣的企業卻展現出一種不屈不撓、迎難而上的精神,一種直面挑戰、昂首奮進的鬥志。他們堅定信心,在危機中苦練內功,在逆境中開拓市場,堅持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化解企業面臨的困難,把國際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危機中苦練內功,華為突出表現在兩點:一是堅持從強化內部管理入手,持續改進企業流程管理效率,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不斷提高企業內在的競爭力;二是堅持把技術創新和培育自主知識產權放在突出位置,搭船出海,積極參與國際通信行業主流標準的制定,不斷積累基本專利,使企業在現代經濟特別是知識產權的競爭中逐漸變被動為主動。逆境中開拓市場,華為突出表現在牢牢抓住營銷這個關鍵環節,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為客戶不斷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贏得了寶貴的市場空間。
華為公司逆勢而上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堅定信心是應對當前世界經濟動盪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有力武器,企業要靠信心穩定市場預期,靠信心渡過經營難關。更重要的是,樹立了信心,企業才能有寬廣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從而把克服眼前困難同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提高經濟核心競爭力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苦練內功,開拓市場,為未來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十四:切實提高企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
付 彥
(資料來源於經濟日報)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廣大企業必須堅定信心,注重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難得發展機遇、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強化整合市場能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盡快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當前,切實提高企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應努力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方面,企業必須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強化市場整合能力。從自身的優勢入手,充分挖掘自身潛力,謀求市場競爭優勢,是當前企業可以重點努力的方向。盡管國際金融危機給企業發展帶來了一定壓力,但廣大企業也要看到,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全球產業和企業面臨重新洗牌,國際市場正在悄然變化,這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比如,國際金融危機逐漸改變著歐美民眾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消費能力的下降使他們對傳統日用消費品的需求下降,但對商品的選擇往往更加註重性價比,從而使一些企業得以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再如,國際市場近期雖然有所收縮,但中東和東歐等新興市場仍然具有較大的迴旋餘地。此外,隨著一批國際大企業陷入困境,歐美傳統市場出現部分空當,一些海外行業巨頭資產大幅縮水,也為不少國內企業實現低成本拓展提供了良機。還要看到,盡管外需收縮導致一些企業出口減少,然而,我國產品仍有成本及性價比等綜合優勢。尤其是不少企業近年來主動轉型升級,努力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結構,著力拓展海外營銷渠道,不僅大大提升了市場競爭力,而且為進一步開拓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為了保持出口穩定增長,我國最近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政策,財政、銀行、保險、海關、商檢等部門和各級政府也相應採取了積極的配套措施,都為企業應對挑戰、開拓市場提供了良好條件。因此,廣大企業必須積極行動起來,充分捕捉市場機遇,努力挖掘自身潛力,切實加強自身市場隊伍建設,充分整合渠道信息。要深入開展市場調研,把握市場趨勢,及時了解市場動態信息,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要充分整合上游資源,加緊降低生產成本,嚴格控制費用開支,努力壓縮運營成本。
另一方面,企業必須立足長遠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如果說強化市場整合能力有利於企業在短期內快速贏得競爭優勢,那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則是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應該看到,一個企業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當前,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創新創造日新月異,世界科技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競爭在企業競爭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堅持創新驅動,才能為轉變企業發展方式、推動企業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術支撐。因此,廣大企業要通過整合內外部科技資源,積極探索符合企業發展規律的技術創新機制,努力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力爭取得更多國家標准和制訂國際標準的話語權。要加大產品研發投入,積極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加強技術改造和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用技術先進、質量可靠、市場暢銷的產品引領市場、引領需求、引領消費,進一步開拓發展空間。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深入到企業中去、深入到經濟建設中去,主動把科技與經濟結合起來,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改善管理、開發產品、創新技術,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爭取美好的未來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科技創新助企業煥發活力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從京滬高鐵股份有限公司獲悉,世界上線路最長、標准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開工1年多來,完成投資超過700億元。同時,這條高科技鐵路也以1:10的規模拉動著配套的機械、電子、通信、環保等多個行業的發展。
鐵道部有關負責人強調,代表當前世界最高水平的京滬高速鐵路不僅可以早日實現中國鐵路現代化,而且對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拉動經濟增長,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政策助力科技創新
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機的根本力量,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為中國經濟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正如科技部部長萬鋼所說,「歷史發展的經驗表明,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常常伴隨著一場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又會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和繁榮的重要引擎。」
今年3月,國務院在《關於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中指出,加強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支撐作用,是抵禦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解決經濟運行深層次矛盾的主要途徑。
中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制定了一系列發揮科技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一是為重點產業振興提供科技支撐,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長向注重質量效益和環保方向轉變。二是抓緊實施與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密切相關的重大科技專項,力爭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三是大力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四是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揮國家高新區的集聚和帶動作用。五是加強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鼓勵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後部署,今明兩年中央和地方財政集中投入1000億元,加快一批能夠支撐經濟增長的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加快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加強重點產業振興的科技支撐,強化科技人力資源建設;今年安排200億元財政貼息,帶動4000億元貸款,專項投入企業技術改造。
科技創新助企業化「危」為「機」
在國際金融危機這場寒冬里,一些企業無法生存,一些企業選擇「冬眠」,而另一些企業,卻通過科技創新在這場寒冬里找到了機遇,煥發了活力。
今年3月,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100列新一代高速動車組采購合同,總金額達392億元。這些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將在2011年用於京滬高鐵,並將創造持續時速350公里的商業運營世界之最。
「北車已經掌握了高速動車組的核心技術,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因此才能拿到這樣一個大單。」北車旗下的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曉峰說。
據悉,新一代高速動車組零部件數量近10萬個,涉及機械、冶金、電力、電子、化工、材料、信息等眾多行業領域,核心層企業近100家,緊密層企業達500餘家,製造產業鏈較長,涉及行業廣。
「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自主研發,將有利於培育中國國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各行業技術進步,也是鐵道部應對當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具體舉措。鐵道部今年還將采購更大批量的國產動車組,進一步拉動內需。」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說。
「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場寒冬,但面對現狀選擇『冬眠』,還是『冬練』、『冬獵』,將有不同結果。」中航工業貴州安大航空鍛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虹說。
安大公司是專為航空發動機、飛機配套的特種鍛造專業化企業,國際金融危機使這家旨在拓展外貿市場的軍工企業感受到了壓力。面對危機,公司向全體職工提出「快一步」戰略。郭虹說,必須提前分析、判斷市場,才能確保企業效益;更是市場競爭客觀要求所在,只有設法自主創新「快一步」,才能「一步快、步步快」。郭虹說,我國已啟動大飛機項目,一架大飛機有300萬到500萬個零件,既有超大型鑄鍛件,又有十分精細的小型軸承鑄鍛件,這對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重大的戰略機遇。
以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至今可說尚未見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加深,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也使我國的出口貿易受到嚴重沖擊,經濟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但是,應當看到,國際金融危機對於中國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之間的競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支付寶卡通寶貸款 瀏覽:298
合金投資股票歷史行情 瀏覽:971
道瓊斯基金指數180003 瀏覽:13
諾安成長混合320007基金 瀏覽:779
國內定價權期貨 瀏覽:70
北京借貸款 瀏覽:891
新光重組價格 瀏覽:765
關於基金理財的結束語 瀏覽:160
2019年期貨禮拜休市時間 瀏覽:902
古風股票 瀏覽:424
理財師解綁 瀏覽:522
山西中誠信託 瀏覽:996
理財通擼法 瀏覽:417
新興理財方式 瀏覽:899
股票型基金最後凈值怎麼確定 瀏覽:371
同花順股票基金是同一APP嗎 瀏覽:199
請查詢000173基金凈值 瀏覽:602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 瀏覽:6
有關鉬的股票 瀏覽:278
股票投資基礎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