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聯網金融和人工智慧對社會影響大嗎將來是不是好多人將都會面臨著失業
一些比較勞累的活可能將會被機器人替代
② 互聯網金融平台有哪些
③ 並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談談如何認識互聯網金融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
1、互聯網金融行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它不僅彌補了傳統金融的「盲點」,更是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起到為小微企業、初創型企業快速輸血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社會消費,它正在消費升級、經濟結構轉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能夠突破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在互聯網上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金融服務更直接,客戶基礎更廣泛。此外,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3)互聯網金融服務社會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1、成本低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路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傳統中介、無交易成本、無壟斷利潤。金融機構可以避免開設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消費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程度,更省時省力。
2、效率高
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機處理,操作流程完全標准化,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業務處理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如阿里小貸依託電商積累的信用資料庫,經過數據挖掘和分析,引入風險分析和資信調查模型,商戶從申請貸款到發放只需要幾秒鍾,日均可以完成貸款1萬筆,成為真正的「信貸工廠」。
④ 互聯網金融時代,會給社會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隨著網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社會生活逐步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日益網路化,形成了巨大的網路金融服務需求。
在過去的幾十年,銀行一直在主動應用信息技術,以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進入21世紀,互聯網的普及更是加快了銀行信息技術應用的步伐,國內主要商業銀行在IT系統開發和信息化、數據化建設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促進了經營效率和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
目前,我們的個人網銀客戶已經突破1.6億戶,手機銀行客戶突破1億戶,通過電子銀行渠道處理的業務量已超過全部業務量的79%,相當於替代了30000餘個物理網點。工行多數的理財、基金產品均通過互聯網渠道銷售,外匯、貴金屬等交易佔比更是高達99%以上。工行還推出了面向個人客戶的網上質押貸款,面向企業客戶的網貸通、易融通、電子供應鏈融資等產品,客戶通過網上銀行就能夠實現貸款的申請、發放和還款,充分享受互聯網技術應用的成果。
網路金融服務需求持續增長也為互聯網企業提供了拓展金融業務的機遇。以第三方支付、網路借貸、網路理財等為代表的電商機構互聯網金融模式陸續出現並迅速發展。目前國內已有200多家企業獲得了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它們利用網路交易環境缺乏信用體系的實際,運用網路技術為個人客戶及中小商戶搭建了支付平台。
網路借貸,以P2P模式為代表,利用互聯網平台為小微客戶建立了資金供求雙方直接交易的渠道,現在活躍的網貸平台已有約350家,今年整個行業的成交規模將有望達到千億元。最近異常火爆的「余額寶」是網路理財的代表,它們為客戶網路賬戶中的沉澱資金提供了理財渠道。憑借平台化的運營和良好的客戶體驗,互聯網企業的金融服務迅速贏得了大量的客戶。
從商業銀行和互聯網企業金融服務創新的實踐來看,互聯網金融的演化過程實質上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服務的融合過程。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服務未脫離存、貸、匯、投資理財等金融功能,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顯著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拓寬了金融服務的渠道,豐富了金融服務的模式。
憑借互聯網技術,互聯網企業介入傳統商業銀行的支付、融資、理財領域,實現了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商業銀行則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客戶營造良好的網上金融環境,為互聯網企業介入金融業務提供客戶身份認證、資金清算等各類基礎服務,促進了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的繁榮,支持了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成長壯大。商業銀行也正在借鑒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不斷調整自身電子銀行的渠道定位,積極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實現自身的持續轉型發展。
⑤ 什麼叫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三大支柱:
1、第一支柱是支付
支付是金融的基礎設施,會影響金融活動的形態。在互聯網金融中,支付以移動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為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活躍在銀行主導的傳統支付清算體系之外,並且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在互聯網金融中,支付還與金融產品掛鉤,促成豐富的商業模式。最後,因為支付與貨幣的緊密聯系,互聯網金融中還會出現互聯網貨幣。
2、第二支柱是信息處理
信息是金融的核心,構成金融資源配置的基礎。在互聯網金融中,大數據被廣泛應用於信息處理,提高了風險定價和風險管理效率,顯著降低了信息不對稱。互聯網金融的信息處理是其與商業銀行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最大區別。
3、第三支柱是資源配置
金融資源配置指的是,金融資源通過什麼方式從資金供給者配置給資金需求者。資源配置是金融活動的根本目標,互聯網金融的資源配置效率是其存在的基礎。在互聯網金融中,金融產品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交易可能性邊界極大拓展,資金供求的期限和數量的匹配,不需要通過銀行、證券公司和交易所等傳統金融中介和市場,完全可以自己解決。
(5)互聯網金融服務社會擴展閱讀:
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幾種類型:
1、綜合性互聯網金融平台:依靠傳統金融機構的優勢和長處設計專業、多樣化的理財產品和進行嚴格的風險把控,讓專業機構依託平台提升服務品質,有完整閉合的生態系統和大量用戶的數據積累,獲取資金和資產比較容易,代表企業如螞蟻金服、微眾銀行等。
2、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通過向消費者提供以消費為目的貸款的金融服務,具備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等特點,擁有自己的風控模型,風險較為可控。「場景」+「用戶」是推動其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素。以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為代表的消費金融產品與電商場景結合,讓消費金融迅速完成了用戶與資產的獲取。
3、agent model(大數金融):採用數據化的風險管理技術,生產中大金額的個人無擔保貸款,為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提供全流程的信貸外包服務。主要特點可以連接多個資產來源,不承擔風險。但費率較低,幾乎沒有產品設計能力。
4、P2P平台:是通過網路將非常小額度的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商業模型,因資金端和資產端獲取成本較高,老牌平台積累了較多客戶比較有優勢。風控主要看模型和數據,不同平台的風險控制體系差距較大。
⑥ 互聯網金融的社會價值是什麼
互聯網金融,並不是簡單地把金融產品平移到互聯網平台,其最大意義在於用先進的網路技術手段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改進服務效率,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獲得性,使邊遠貧困地區、小微企業和社會低收入人群能夠獲得價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使得人人享有平等融資權。從社會層面說,互聯網金融的價值主要是普惠,讓更多的人和企業參與到金融活動中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眾多投資者可以極低的成本參與金融投資,這規避了目前的理財產品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的進入門檻,給予了那些沒有足夠經濟能力與經驗的年輕人低成本參與金融交易的可能。而且,由於進入門檻很低,有著1萬元本金的投資者最多就有一萬個投資機會,充分地分散了風險。金融也不再僅是「高富帥」的專屬領域,普通大眾也可以搞金融。
2
民間資本的發展空間大大拓展。原來的民間借貸得以進行,靠的是非成文的道德約束和熟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互聯網技術將這種交易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通過平台和大數據實現規模效應,在拓展交易邊界的同時也有效控制了風險,拓展了民間資本的發展空間。
3
小微企業獲得了更多金融服務的機會。互聯網金融企業依靠自己在「信息」、「成本」、「數據」等方面的天然優勢,解決了小微企業「信用評估難」的問題,面向小微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差異化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於國內金融體系的調整和提升服務具有推進性的作用。互聯網金融,對於資金的定價更市場化,可以更好地發揮我國從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場化試點轉化期間所造成的區域資金失衡問題。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的一大難點就是因為在目前全國統一市場下,如果在某一地區進行試點則會造成全國資金向試點地區流動,不試則又很難發現問題。互聯網金融機構分布在全國各個不同地區,利用這些機構作為利率市場化的突破試點,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從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場化試點轉化期間所造成的區域資金失衡問題,同時從中發現問題,便於未來利率市場化的全面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