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於國際金融危機論文

於國際金融危機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10 23:11:28

A. 關於國際金融危機及中國經濟政策的論文,急用!!

光輝的足跡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賓士的祖國。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曾經的民不聊生,曾經的滿野戰亂,曾經的東亞病夫,都已成了過去。如今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龍騰虎躍!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才使得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
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面對讓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華兒女沒有氣餒,我們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踩在腳下。
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衛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的奔月夢現實了!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鑄造輝煌!我們的體育健兒一舉奪得51枚金牌,100枚獎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驕人成績。
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60年的風雨無阻,60年的滄桑巨變,我們的祖國必將繼續書寫不朽的傳奇。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不屈的民族!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騰飛的民族!

B. 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的論文

《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在美國金融危機向更深層次、向全球演進的背景下, 中國 經濟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由於我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高達60%,我國是世界第三貿易大國,出口的快速增長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0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21738億美元,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5%,拉動經濟增長1.5到2個百分點。歐盟、美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是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此次金融危機的發生勢必降低它們對我國的進口需求,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我國的外貿出口,進而影響我國的經濟增長。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的整體影響
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直接影響,即金融危機對中美雙邊貿易的影響,尤其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影響。二是間接影響,即金融危機可能會對歐盟、日本,以及,世界經濟貿易產生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中國對歐盟、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增長。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金融危機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使其生存環境更加惡化。
1.金融危機導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金融危機引發美國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指數不斷下降,失業率上升,消費能力迅速萎縮,據統計,美國2007年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曾經下降到76.1,創下自199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07年美國平均失業率達到4.6%,2008年3月達到5.1%,是2005年以來的最高點。美國是我國的第一出口大國,美國的經濟蕭條直接導致了我國出口的大幅減少。
金融危機還通過對歐盟、日本,以及世界經濟貿易產生影響,進一步減弱中國對歐盟、日本的出口增長。由於德國和日本的經濟 發展 與美國的經濟發展正相關程度很高,美國經濟的放緩也導致了德國和日本經濟的放緩。 目前 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趨淡,日本經濟再度陷於停滯,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和日本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數量也相繼減少。
據統計,2008年前三個季度,我國對美國出口增長11.2%,比去年同期回落4.6%。我國對以轉口貿易為主的香港地區出口僅增長8.9%,回落了12.7%;對歐盟出口1月~7月累計增速27.1%,8月份增長22%,9月份增長20.8%。
2.金融危機嚴重地沖擊了勞動密集型產品
在出口商品結構中,由於受到經營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減弱等因素的共同影響,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其中鞋類出口增長15.1%,玩具出口增長3.7%,服裝出口增長1.8%,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13.1%、16.3%。和21.2%。例如在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中,紡織品、鞋襪、低端生活用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而這些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是美國的中低收入階層,他們在金融危機中遭受了很大的損失,大大削弱了購買力,這必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這些產品的對美出口。
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主要依靠價格優勢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競爭,由於金融危機帶來的美元疲軟和人民幣升值,使得中國企業的價格優勢不在,出口進一步受到抑制。金融危機導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下滑,無疑給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企業帶來了「重創」。
3.金融危機使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惡化
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大多數中小企業陷入生產經營困境,生存狀況變得更加惡化。今年上半年,東部沿海地區的不少中小企業倒閉,主要集中在玩具和紡織服裝行業,且多數是私營企業。究其原因,中小企業的技術水平落後、生產經營成本較高,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差是形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雖然我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放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提高了部分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進一步蔓延,中國的出口商仍將迎接來自海外的新一輪打擊。
二、金融危機給我國出口企業帶來了更大的貿易風險
金融危機加劇了各國的貿易摩擦
金融危機使國際貿易進一步萎縮,失業率上升,必將會加劇國際市場競爭激烈。有些國家和地區會採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將進一步增大,形成新的貿易壁壘。例如美國政府的強勢財政貨幣政策雖然有望使美國經濟免於衰退,但很可能引發經濟停滯,當美國經濟增長減速時,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就會抬頭。據我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美國新發起的針對貿易夥伴的18項調查中,有15項是針對我國,佔83.3%。目前,美主要紡織團體已經提出了包括反補貼調查、反傾銷調查、針對具體產品的保障措施等多種方案,美國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實施的特保措施將於2009年1月1日取消。
一、前3季度外貿繼續快速增長
2008年前3季度,盡管受到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能源資源價格上漲和國內生產成本大幅升高,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等不利因素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加快結構調整,仍然實現了持續和快速增長。主要特點是:
1.出口增速回落,進口增長加快,外貿順差減少。前3季度商品進出口總值為1967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第1季度出口增長30.3%,第2和第3季度增速回落。前3季度總計出口10740.6億美元,增長22.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個百分點。進口增長自年初開始加速,總計進口8930.7億美元,增長29.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9個百分點。外貿順差1809.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
2.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能源資源進口量增價漲。前3季度中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機電產品出口6170.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0%。受經營成本升高和需求疲軟的影響,傳統大宗商品中的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僅增長1.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1.2個百分點。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增長速度均有所回落。進口商品中增長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資源類商品。原油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8.8%,金額增長85.5%;鐵礦砂進口量增長22.0%,金額增長116.0%;大豆進口量增長32.3%,金額增長137.4%。
3.一般貿易保持強勁增長,加工貿易增速繼續回落。前3季度中國一般貿易繼續強勁增長,進出口總值達到9565.7億美元,增長35.9%。其中,出口5007.8億美元,增長26.9%;進口4557.9億美元,增速高達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增長進一步趨緩,進出口總值8034.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8%。其中,出口增長15.6%;進增長10.7%。
4.對美出口增速大幅放緩,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前3季度中國對發達市場出口增長放緩。對歐盟出口2204.7億美元,增長25.6%,對美國出口1891.3億美元,增長11.2%,對日本出口858.5億美元,增長16.0%。與一些新興經濟體雙邊貿易繼續快速增長,例如對印度出口增長了43.1%,對韓國出口增長了28.4%,對巴西出口增長了90.2%。
二、全年出口增幅可能低於20%
當前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由於個人消費開支和出口增長低於預期,美國第2季度GDP增長率已經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一些研究機構預測第3、4季度美國的個人消費將出現負增長,相應地美國經濟將至少步入溫和負增長。歐元區和日本第2季度已經陷入負增長。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增長也都開始放慢。第4季度主要發達國家進口量可能萎縮,全球商品貿易也將顯著放緩。因為金融危機,部分地區和企業出現支付困難。中國進出口企業已經明顯感受到出口新訂單減少和支付風險的增大。
國際市場主要初級產品的期貨價格從7月份開始回落。近期金融市場的混亂和對未來全球經濟下滑的擔心,進一步擠壓了期貨價格虛高成分。但是以美元計價的初級商品價格目前仍處於歷史高位,同時也不排除由於投機因素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中國國內通脹率仍不算低,出口產業將繼續受到成本上漲困擾。
自匯率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已超過20%,對歐元和日元升值也都在8%以上。近期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與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匯率大幅波動受到一定抑制有關。這暫時緩解了人民幣快速升值給出口企業帶來的困難。
綜合上述因素,預計第4季度中國出口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至20%以下。
三、2009年外貿形勢很不樂觀
第一,世界經濟將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機加深可能
盡管各國政府正採取協調行動築起防波堤,使得這場金融海嘯還不至於引起1929年那樣的大蕭條,但是市場信心的恢復、體制和結構問題的解決預計將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樂觀地估計,發達國家經濟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時候才能開始復甦。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還難以確定。整個世界經濟將進入一段較長的低迷時期。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還沒有顯現出整體回暖跡象,次級貸款問題仍有可能惡化,使更多金融機構的不良信貸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機加深的可能性。
第二,初級產品價格將繼續處於高位並劇烈振盪
如果初級產品價格能夠回落至較低水平,對於減輕廣大進口國成本負擔,刺激經濟回升顯然是利好消息。但是,導致近年來能源、資源類商品價格飆升的主要因素——來自新興市場的龐大需求,以及美國生物能源政策等並沒有改變。而能源、資源類商品供給受到開采難度增大、生產國投入不足、以及農業生產耕地面積減少的制約,供給量的增長並非易事。為了維持高價,近日OPEC已醞釀調減全球石油產量。各國為拯救金融市場而注入的大量流動性,對美元等貨幣幣值下跌的擔心,將使得更多國際游資把大宗商品期貨作為保值避險工具。這些因素都將加劇國際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波動。
第三,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隻影響部分市場不同,這次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陷入金融危機,影響到了全球貿易的穩定運行。7月份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後,雖然許多成員,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希望重啟談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內很難彌合。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僅如此,貿易量萎縮和失業率的上升,還將使一些國家和地區轉而採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總體看來,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主要貿易夥伴經濟下滑、進口需求銳減、國際商品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主要貨幣可能出現的貶值,都將進一步波及中國。預計2009年外貿形勢應很不樂觀。進口和出口增長都將回落。
四、中國應對沖擊有一定空間
中國對外貿易已經連續七年實現較快增長。近幾年政府大幅調整外經貿政策,包括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已經讓企業提前適應在趨緊的環境下生存發展。許多地方和企業都積極轉變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加快技術進步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開拓新興市場,並且取得了積極成效。少數僅靠低價競爭的企業被淘汰,具有一定技術、品牌和客戶渠道優勢的企業則獲得了更大發展。大部分出口商品賣價有所提高。應當說,中國出口產業總體競爭力仍然是比較強的,低成本優勢並沒有失去。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將催生新一輪國際產業調整。對於中國進出口企業來講,既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是也可能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動能依然充足。國民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調整和優化結構,統籌城鄉發展將帶來巨大和長期的投資與消費需求。依託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堅實物質基礎,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和有效地擴大內需,將支撐並推動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中國政府近日已經決定提高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未來在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方面還有相當可操作空間。各地方、部門將加大對進出口企業信貸支持,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鼓勵和幫助企業克服困難,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拓展新的市場。同時,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將繼續積極擴大進口,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有利於改善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輕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中國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增長潛力很大,迄今為止外商對中國直接投資熱情不減。所以,從中長期看,中國外貿發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C. 求有關金融危機論文兩篇

全球金融危機是現有國際貨幣體系弊端集中顯現的結果

此次金融危機發源於美國,並席捲全球,其速度之快,破壞力之大,出乎多數人的預料。關於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各國理論界和政府已多有論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源於美國房地產泡沫。解決公眾的住房問題是美國政府的重要目標,例如「兩房」就是直接為服務於這一目標而設立的。在近年來美國貨幣政策寬松、房產價格上揚、資產證券化速度加快的情況下,各貸款機構追逐高額回報,利用所謂金融衍生產品的設計,將抵押貸款擴展至償還能力差、信用狀況不佳的人群,成為危機爆發的溫床。其二,金融創新的規模和速度與過分相信市場監督作用的監管理念之間出現失衡。金融衍生品泛濫、杠桿過度使用、評級制度缺乏公允和客觀的價值准則,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導致了危機的發生。其三,美國的貨幣政策應負有較大責任。從2001年1月起,美國開始實行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給美國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廉價資金,並伴隨著減稅、補貼等多項措施,直接促成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而隨後的加息周期則刺破了這一泡沫。其四,過度舉債消費的模式是釀成此次危機的深層次根源。長期以來,美國個人消費支出是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過度舉債消費給美國帶來了經濟繁榮,但這種繁榮不具備堅實的基礎,特別是考慮到美國國內儲蓄率已經降至極低水平,從1984年的10.08%降到1995年的4.6%,再降到2004年至2007年的1.8%、-0.4%、-1%和-1.7%,其背後是一個巨大的債務泡沫。2007年美國居民、企業和政府未清償債務總額佔GDP的比重高達229.74%,其中居民負債比重為100.30%。因而當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巨額債務便浮出水面,並最終釀成了一場償付能力的危機。

回過頭來看,美國以消費和負債為支撐的經濟模式由來已久,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愈演愈烈,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不可持續的。但如果結合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特點,這一現象就不難理解。當今美元本位體制與黃金(203,-1.79,-0.88%)本位體制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國可以通過無節制地印鈔進行對外支付,滿足國內消費,而無需承擔任何責任。與之相對應,其他發展中國家通過出口推動經濟的同時,換取了大量以美國國家信用為支撐的美元,隨後又將這些資金用於購買美國金融資產,形成了一個以貿易(實物)——金融(資本)為鏈條的全球大循環。

坦率地說,此次金融危機暴露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的一系列嚴重弊端:首先是作為儲備貨幣的美元,其發行不受任何限制,實際上是一種「信用」本位,美國幾乎可以無約束地向世界傾銷其貨幣,但其償還卻因為匯率的「浮動」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缺乏平等的參與權和決策權,仍是建立在少數發達國家利益基礎上的制度安排。美國在利用貨幣特權向其他國家徵收鑄幣稅的同時,又藉助金融創新將風險擴散到全球,使全球為美國的危機買單,其他國家只能被動接受。最後是調節機制的局限性。IMF作為世界中央銀行,資本不足,權威不夠,其投票權和結構設計不合理,使美國具有否決權。而歐洲作為一個整體,其投票權不僅大於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成員,實際上也握有否決權。這樣就使得IMF不可能通過任何不利於美、歐利益的決議。而且也使IMF對美歐幾乎不具備監督和約束的能力。
綜合歷史沿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將是循序漸進的,短期內,美元將繼續作為唯一核心貨幣支撐起單極體系;中期內,歐元等主流貨幣將日益分擔世界貨幣的責任,國際貨幣體系將向簡單的多極緩慢發展;長期內,具有內在約束力和外部協調性的多層次「多元」國際貨幣體系將逐漸建立起來。

關於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有三個循序漸進的選擇題:「金本位還是貨幣本位?」、「單極還是多極?」、「多極還是多元?」。筆者在上篇文章(2008年12月19日《回歸金本位已失去客觀條件》)中,初步解答了第一個問題。今天來談談剩下的兩個問題,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需要怎樣的核心?一個,還是多個?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之中,美元都是貨幣體系的唯一核心,而次貸危機深刻動搖了美元的貨幣基礎,很多市場人士認為歐元、英鎊或是崛起中的新興市場貨幣將取代美元成為新的唯一核心。實際上,就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而言,歐元或其他幣種能否承擔唯一核心的職責並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一個有且僅有一個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否適應經濟、金融發展變化的需要,單極體系是否具有穩定性?

支撐單極體系的是霸權穩定論,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自由派經濟學家查爾斯·金德爾伯格1971年在其名著《蕭條中的世界,1929-1939》中首次提出的。金德爾伯格認為,世界經濟必須有一個超級霸權大國作為穩定者,為全世界范圍內的剩餘產品提供一個市場,保證資本充分流動,並在銀行面臨危機的緊要關頭發揮救助作用,他更提出,不但危機時期需要一個穩定者,在正常時期也同樣需要:「歷史經驗表明,沒有一個佔主宰地位的自由強國,國際經濟合作極難實現或維持,沖突將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次貸危機的爆發,霸權穩定論在經濟領域的應用已經不合時宜,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的長期發展方向將不可能是單極體系。原因有三:其一,世界經濟結構在長期發展中日趨多元化,據IMF的數據,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在影響力和重要性上的差距日益縮小,在1980至2007年的28年間,新興市場經濟體GDP佔世界GDP的比重經歷了「U」字型變化,從1980年的30.9%到1992年16.5%,再到2007年的28%,新興市場佔比先減後增;而從增速看,新興市場經濟體近十年來大幅超越世界平均水平,28年間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4.22%,其中前20年平均增長率為3.37%,後8年為6.36%,增速不斷加快;而發達經濟體其同期平均經濟增長率為2.74%,其中前20年為2.82%,後8年為2.52%,增速不斷放緩。

其二,霸權國能夠提供稀缺的國際社會公共商品,引導政策博弈趨向協作,並化解局部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前提是霸權國尚有餘力顧及全球,並在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整體利益優化。但一旦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爆發於霸權國,那麼霸權國將難以擔負起維系體系運轉的責任,而且此時其個體利益體現在通過霸權來向外分散風險,這與國際金融和世界經濟全局穩定的整體利益存在巨大沖突。金德爾伯格始終強調「霸權國本身必須恪守自由主義的市場觀念」,而任何一個市場經濟體都不可能避免經濟周期的起伏,這就意味著霸權國的經濟基礎是極不穩定的,其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的協調也是偶然的、間歇性的,堅守同一個霸權並不能保證體系運行的長期有效。此外,霸權的階段性更替則不僅無法迴避經濟周期帶來的影響,還可能導致更多的動盪,並引致更大的成本。
其三,單極體系的穩定作用並非不可替代。改變博弈結構並非只有引入強權這一種方法,通過建立協調機制加強個體間交流與談判,或者建立一些有實際效力的個體約束機制,博弈均衡也有可能發生優化。此外,在提供國際經濟社會的公共商品方面,依靠能力強化的國際性機構比依靠霸權力量更為有效,且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更小。在多極體系中加強制約機制建設並增強國際性機構的影響力,國際金融和世界經濟依舊能夠實現長期穩定。

無論如何,多極將構成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的長期發展方向。那麼,這將是怎樣的多極?答案還是非此即彼的兩個:簡單的多極或是復雜的多極。簡單的多極意指無秩序、無層次的多極,即各經濟體在多種核心貨幣間隨機取捨。復雜的多極則代表一種有秩序、有層次的多極,即各經濟體根據地理位置、經濟開放程度、經濟規模、進出口貿易的商品結構和地域分布、國內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及其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程度和相對的通貨膨脹率結成幾個不同的區域貨幣同盟甚至是成立統一貨幣區,而每一個特定貨幣區內的區域統一貨幣則構成了多極體系中的一極。

這種復雜的多極與蒙代爾的「金融穩定三島」具有較大相似之處。蒙代爾近年來一直提倡美元、歐元和亞元分別承擔起區域貨幣的職責並共同構成多極貨幣體系。但這種復雜的多極並不僅僅意味著多個統一貨幣區的並立,實際上,每個貨幣區就像是貨幣體系中的一個單位「元」,而這些單位「元」的核心,也就是各個區域貨幣本身又形成一個更高層次的「元」,這個高層次「元」也有一個核心,即一種類似於多極貨幣基金的世界性貨幣,就像是IMF特別提款權的加強優化版本。每個層次的每個「元」內部不僅固定匯率,生產要素順暢流動,並能夠實現宏觀政策的協調。理想狀態是,各個統一貨幣區內部政策較為統一,而高層次「元」又能通過國際性機構的制約實現各區域政策的整體協調,多層次的多極貨幣則能夠充分滿足各區域和全世界的各種貨幣需求。從這種意義上看,這種存在多層次內部制約和外部協調機制的復雜的多極可能就是國際貨幣體系的長期發展方向,即「多元」。

從以美元為核心的單極信用體系向多元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路徑可能有兩種風格:激進型或是漸進型。綜合歷史沿革、次貸現狀和未來要素,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不可能是激進型,而將是循序漸進的,短期內,美元將繼續作為唯一核心貨幣支撐起單極體系;中期內,歐元等主流貨幣將日益分擔世界貨幣的責任,國際貨幣體系將向簡單的多極緩慢發展;長期內,伴隨著各個貨幣區建設的長遠進步和國際性機構的強化,具有內在約束力和外部協調性的多層次「多元」國際貨幣體系將逐漸建立起來。

金融危機對對外貿易影響
一、前3季度外貿繼續快速增長
2008年前3季度,盡管受到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能源資源價格上漲和國內生產成本大幅升高,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等不利因素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加快結構調整,仍然實現了持續和快速增長。主要特點是:
1.出口增速回落,進口增長加快,外貿順差減少。前3季度商品進出口總值為1967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第1季度出口增長30.3%,第2和第3季度增速回落。前3季度總計出口10740.6億美元,增長22.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個百分點。進口增長自年初開始加速,總計進口8930.7億美元,增長29.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9個百分點。外貿順差1809.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
2.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能源資源進口量增價漲。前3季度中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機電產品出口6170.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0%。受經營成本升高和需求疲軟的影響,傳統大宗商品中的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僅增長1.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1.2個百分點。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增長速度均有所回落。進口商品中增長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資源類商品。原油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8.8%,金額增長85.5%;鐵礦砂進口量增長22.0%,金額增長116.0%;大豆進口量增長32.3%,金額增長137.4%。
3.一般貿易保持強勁增長,加工貿易增速繼續回落。前3季度中國一般貿易繼續強勁增長,進出口總值達到9565.7億美元,增長35.9%。其中,出口5007.8億美元,增長26.9%;進口4557.9億美元,增速高達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增長進一步趨緩,進出口總值8034.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8%。其中,出口增長15.6%;進增長10.7%。
4.對美出口增速大幅放緩,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前3季度中國對發達市場出口增長放緩。對歐盟出口2204.7億美元,增長25.6%,對美國出口1891.3億美元,增長11.2%,對日本出口858.5億美元,增長16.0%。與一些新興經濟體雙邊貿易繼續快速增長,例如對印度出口增長了43.1%,對韓國出口增長了28.4%,對巴西出口增長了90.2%。
二、全年出口增幅可能低於20%
當前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由於個人消費開支和出口增長低於預期,美國第2季度GDP增長率已經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一些研究機構預測第3、4季度美國的個人消費將出現負增長,相應地美國經濟將至少步入溫和負增長。歐元區和日本第2季度已經陷入負增長。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增長也都開始放慢。第4季度主要發達國家進口量可能萎縮,全球商品貿易也將顯著放緩。因為金融危機,部分地區和企業出現支付困難。中國進出口企業已經明顯感受到出口新訂單減少和支付風險的增大。
國際市場主要初級產品的期貨價格從7月份開始回落。近期金融市場的混亂和對未來全球經濟下滑的擔心,進一步擠壓了期貨價格虛高成分。但是以美元計價的初級商品價格目前仍處於歷史高位,同時也不排除由於投機因素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中國國內通脹率仍不算低,出口產業將繼續受到成本上漲困擾。
自匯率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已超過20%,對歐元和日元升值也都在8%以上。近期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與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匯率大幅波動受到一定抑制有關。這暫時緩解了人民幣快速升值給出口企業帶來的困難。
綜合上述因素,預計第4季度中國出口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至20%以下。
三、2009年外貿形勢很不樂觀
第一,世界經濟將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機加深可能
盡管各國政府正採取協調行動築起防波堤,使得這場金融海嘯還不至於引起1929年那樣的大蕭條,但是市場信心的恢復、體制和結構問題的解決預計將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樂觀地估計,發達國家經濟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時候才能開始復甦。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還難以確定。整個世界經濟將進入一段較長的低迷時期。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還沒有顯現出整體回暖跡象,次級貸款問題仍有可能惡化,使更多金融機構的不良信貸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機加深的可能性。
第二,初級產品價格將繼續處於高位並劇烈振盪
如果初級產品價格能夠回落至較低水平,對於減輕廣大進口國成本負擔,刺激經濟回升顯然是利好消息。但是,導致近年來能源、資源類商品價格飆升的主要因素——來自新興市場的龐大需求,以及美國生物能源政策等並沒有改變。而能源、資源類商品供給受到開采難度增大、生產國投入不足、以及農業生產耕地面積減少的制約,供給量的增長並非易事。為了維持高價,近日OPEC已醞釀調減全球石油產量。各國為拯救金融市場而注入的大量流動性,對美元等貨幣幣值下跌的擔心,將使得更多國際游資把大宗商品期貨作為保值避險工具。這些因素都將加劇國際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波動。
第三,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隻影響部分市場不同,這次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陷入金融危機,影響到了全球貿易的穩定運行。7月份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後,雖然許多成員,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希望重啟談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內很難彌合。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僅如此,貿易量萎縮和失業率的上升,還將使一些國家和地區轉而採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總體看來,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主要貿易夥伴經濟下滑、進口需求銳減、國際商品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主要貨幣可能出現的貶值,都將進一步波及中國。預計2009年外貿形勢應很不樂觀。進口和出口增長都將回落。
四、中國應對沖擊有一定空間
中國對外貿易已經連續七年實現較快增長。近幾年政府大幅調整外經貿政策,包括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已經讓企業提前適應在趨緊的環境下生存發展。許多地方和企業都積極轉變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加快技術進步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開拓新興市場,並且取得了積極成效。少數僅靠低價競爭的企業被淘汰,具有一定技術、品牌和客戶渠道優勢的企業則獲得了更大發展。大部分出口商品賣價有所提高。應當說,中國出口產業總體競爭力仍然是比較強的,低成本優勢並沒有失去。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將催生新一輪國際產業調整。對於中國進出口企業來講,既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是也可能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動能依然充足。國民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調整和優化結構,統籌城鄉發展將帶來巨大和長期的投資與消費需求。依託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堅實物質基礎,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和有效地擴大內需,將支撐並推動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中國政府近日已經決定提高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未來在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方面還有相當可操作空間。各地方、部門將加大對進出口企業信貸支持,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鼓勵和幫助企業克服困難,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拓展新的市場。同時,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將繼續積極擴大進口,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有利於改善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輕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中國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增長潛力很大,迄今為止外商對中國直接投資熱情不減。所以,從中長期看,中國外貿發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D. 求論文 我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5000字

華爾街,這條坐落在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街道,長不超過1英里、寬僅11米,卻雲集了美國著名的金融機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等。

專題深度美國金融風暴之華爾街:

從造富神話到罪惡之源

對於很多人來說,紐約華爾街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里不僅是世界金融的中心,也是全球經濟的心臟。過去,華爾街曾是點石成金、一夜暴富的代名詞,華爾街曾成就了巴菲特、索羅斯、格雷厄姆等億萬富豪。但是隨著華爾街引發的次貸危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華爾街的貪婪與欺詐赤裸裸地暴露在全世界面前,華爾街也成為了很多人眼中的罪惡之源。

華爾街的一端是那頭標志性的巨大銅牛,另一端則是17世紀的教堂和墓地。兩端之間,步行最多20分鍾。在哲學的意義上,短促得就像人生……

令人憤怒的是,這些一手製造了危機的華爾街高層們,危機之後卻拿著千萬美元離職金全身而退,之後又改換門庭成為另一家公司的掌舵人 最終為危機買單的是美國的納稅人、全世界的中小股民和新興市場國家!

貪婪:把錢貸給沒有償還能力的人

著名的金融學家鄒恆甫說,華爾街最近的全面垮塌是虛擬金融資本剝削、競爭、欺騙、非理性投機、金融腐敗、只作假賬、操縱市場的必然結果,與幾年前安然的倒閉沒有任何差別。暢銷書《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華爾街的貪婪、欺詐和無知導致了如今的局面。

盡管「金融海嘯」來勢兇猛,撲朔迷離,但是追本溯源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造富神話。另一本暢銷書《次貸危機》這樣寫道:世界上最好賺的是窮人口袋裡的錢;把窮人打扮成具有消費能力的人,就可以賺全世界的錢。

從次級貸款到次級債,就是這樣的邏輯。通過包裝美國的窮人,造成美國房地產一片繁榮的假象,就可以在全世界圈錢,讓全世界的人,幫著美國的窮人買房子,這個想法確實不錯。於是,一個叫次級貸的金融產品就誕生了。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就是通過金融市場,把不具備消費能力的人,拉入了不該進入的消費市場,然後將這些貸款證券化,以高額的回報率賣給機構和個人投資。

一場資本豪賭就這樣開始了。雷曼倒閉,就是因為在次貸中賭得太狠。華爾街流行一句名言:「哪裡有股市,哪裡就有丑聞」。華爾街的每一樁丑聞都與貪財有關。華爾街因貪婪而瘋狂,華爾街因失去理性而恐慌。華爾街點石成金術——把貸款的紙片變成金錢的魔術徹底演砸了。

欺詐:華爾街與評級機構狼狽為奸

美國的金融評級機構原本是為了確保債券的信用度而設立的,但是現在這些評級機構卻喪失了中立,和華爾街一起欺詐全世界的購買者。美國這些所謂的權威評級機構收了一點好處費,就給這些「創新債券」蓋上5A標記,欺騙全世界的購買者。

一位接近紐約聯儲的專家說,評級公司要為如今的危機負很大的責任,「他們不夠自律、放鬆標准甚至造假,導致市場為資產定價的基礎信息發生錯誤。」自去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初,評級機構就飽受詬病。

錯誤的數據假設、遲緩的信用級別更新導致了誤差巨大的評級結果。更有甚者,許多機構對於「違約率」這樣一個房貸關鍵數據,使用的竟然是2001年~2003年低利率環境下的歷史數據。進而有學者認為,機構之間存在著默契的「合謀」,認為評級機構受雇於投行,其與所評級產品的發行方利益共同體的性質,導致評級不夠中立。

華爾街高管: 東山再起「很容易」

在虧損不斷增加並面臨管理失誤指責的情況下,許多高級銀行家和交易員的職業生涯中斷。不過,與其他行業的管理者相比,通過在另一家銀行任職或創辦自己的企業,他們安然脫險的幾率很高。

也正是因為沒有後顧之憂,華爾街的高管們只顧著自己貪婪地撈錢,因為他們知道即便出事了,最後也有政府出面收拾殘局。10年前,時任花旗集團總裁的戴蒙被辭退,如今他卻成為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

任何一個行業的高管都能讓脫軌的職業生涯重入正軌。但在金融服務業,這個過程可能更快,也更為容易。華爾街動盪的本質常常有助於增強被免高管的理由:他們並非唯一因為犯錯而離職的人。多數華爾街高管在丟掉工作後的很長時間都能保住自己的名譽,當然還有他們巨大的人脈。

「相對於在食品或剃須刀行業打拚的人,金融業參與者更容易看到職場陽光。」一位高管獵頭表示,「在更為廣泛的工業領域,決策不會很快,行動也更為緩慢。在金融服務業,人們可能在一夜之間名聲大起抑或名譽掃地,然後再重建自己的名譽。」

事實上,不少華爾街高管早在金融海嘯襲來之前,及時帶著巨額離職金「逃之夭夭」。不到一年前,美林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斯坦利·奧尼爾離職時獲得如今價值6600萬美元的豐厚報酬。而現在,美林已經被美國銀行收購。美國著名財經博客《宏圖》的作者巴里·里科茲表示:「之前就是這些人在冒險,但是現在他們卻無需為自己的決策付出任何代價。」

花旗銀行總裁普林斯離職時帶走1400萬美元的現金、150萬美元的額外津貼和價值50萬美元的股份。而在普林斯離職之前,花旗銀行剛剛公布遠超人們預期的巨額虧損。

華爾街文化:「貪婪是好的」

本報綜合報道 1987年,邁克爾·道格拉斯憑借影片《華爾街》捧走了奧斯卡「小金人」,他飾演的銀行家戈登有句名言:「貪婪是好的。」賺錢越多,在華爾街越受尊敬。因為貪婪,他們拚命追求高額利潤甚至貸款投資,最終導致美國信用的破產。華爾街模式破產的事實表明:「貪婪不是好的。」

加拿大宏利集團全球投資部資深顧問陳思進表示,在AIG沒有出問題前,該集團是世界保險集團的老大,而加拿大的宏利集團位居第二,但現在宏利是老大了。他認為,這次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是華爾街人太貪婪,擴張太兇猛。問題是,華爾街人賺錢後裝進腰包,賠錢後卻拍拍屁股走人,自己不掏腰包。「這與賭場不一樣。在賭場賭錢,輸贏都是自己的錢。在華爾街輸錢的話,買單的是全國的納稅人。」他說,因為只賺不賠,再加上政府缺乏監管,這些人的膽子越來越大。

E. 急求一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之我見的論文

全球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編輯本段新金融危機
出現世界性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資金流動逆轉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
為什麼未來世界將出現新型的金融危機呢?這要從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過去近十年來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談起。
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近十年,受益於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不斷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比較脆弱。這些經濟體自身的儲蓄相對不足,消費不斷增長,經濟的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其集中的表現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借款來支持其日益高漲的消費。這一格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信貸鏈的破裂,集中的表現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次級房貸危機導致美國的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金融風險的成本,也使這些金融機構必須重新分配自己的資產,以降低風險。
反過來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過去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吸引了大量發達國家的資金,以墨西哥、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為例,其證券市場上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國外。日益高漲的海外資金不僅推動了本地資產價格的高漲,也推動了本地經濟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本地貨幣實際匯率的不斷升值。這一系列過程為這些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埋下了種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兩個地區:一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不僅經常賬戶出現了佔GDP10%以上的赤字,同時財政赤字也日益加劇,國內價格上漲的趨勢愈演愈烈,而且,這些國家還實行了與歐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這無疑是寫下了導致金融危機最佳的化學反應公式。
另一個非常脆弱的經濟體,就是印度。雖然印度經濟在過去3年內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長率,但是其宏觀經濟的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印度的經常賬戶處於赤字狀態,證券市場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海外,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長期處於赤字狀態。
綜合考慮發達國家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一些經濟情況,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未來兩年之內,世界經濟很可能發生資金流動逆轉的情形,那就是幾年前從發達經濟體爭先恐後湧入新興市場國家、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資金,在發達國家重估風險的情況下,紛紛逆轉涌回發達國家,加強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穩定度。這種趨勢的形成無疑會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直接的影響,並最終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形成。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1.本次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金融危機原因: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起的經濟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次貸危機是導火線.實際次貸債券只有6000億美元,引發了這么大的金融危機,全是由於跟風即人們的心理預期造成的.羊群效應,它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信息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理論上羊群效應會加劇市場波動,並成為領頭羊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下述案例中燒餅就是領頭羊.在現實經濟中,次貸房貸是領頭羊
2.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里原創一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3.在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機構的金融杠桿和金融衍生品的發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層次
(1)超前消費長期積累釀成的惡果。美國長期盛行超前消費,鼓勵人民買房子、買汽車、買高檔消費品,銀行為追求高額利潤,向居民發放這樣那樣的信用卡,鼓勵超前消費。「用明天的錢為今天享受」。「讓美夢提前到來,讓美夢成真。「能掙會花是時代的驕子」。說得天花亂墜,這種超前消費,在若干年中也曾帶來暫時的繁榮。但這種預支未來購買力的行徑,畢竟是「寅吃卯糧」,存在泡沫,一時的繁榮,帶有虛幻的色彩。一旦經濟不景氣,出現大批失業者,還不出欠款,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急劇下降,美國次級債凸顯於世人面前,銀行呆帳成堆,一些投資銀行面臨破產境地。
(2)美國的銀行為高薪所累。美國銀行業長期來養尊處優,似乎是「天之驕子」。高層領導皆是高薪,年薪數百萬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領階層年薪也達數十萬美元。銀行業長期來由於借貸額巨大,獲利甚豐,掩蓋了矛盾,盡管年復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過得去。一旦債務人難以償付債款,出現成批呆帳,形成三角債。銀行始則周轉不靈,繼則巨額虧損。於是大批裁員。若認真反思,高薪是過多地享用經濟成果,含有剝削因素。或者說是一種「竭澤而漁」、「殺雞取蛋」的愚蠢之舉。
(3)美國目前缺乏新興的產業。美國多年來常有新興的產業引領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車工業、航空業、電子通信業。如電腦的硬體軟體、手機曾遙遙領先當許多國家尚處於萌芽狀態,美國則已面廣量大地形成產業。但近十年來,美國這些領先的產業已處於徘徊狀態,而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迅猛追趕,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業發展神速,美國的優勢相對削弱,或者說正在逐漸失去優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的金融危機積淀久,它啟示人們從中吸取教訓。我們要一切立足於本國的實際,辦好我們中國自己的事情。這也是化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之良策。
5.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影響,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過去.

F. 我需要一篇中專生國際金融專業的論文2500字 以(金融危機)為話題

我有,發給你吧。是pdf格式的

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思考
林正平①
摘 要:美國金融危機不可避免的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造成沖擊。在此背景下,審視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
經濟發展狀況,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現階段,堅持改革開放,
穩定國內金融市場,深化金融改革,堅持發揮政府調節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積極參加國際合作等舉措,都
將有助於中國更好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美國金融危機;改革開放;新興市場國家;政策主導
中圖分類號:F831.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768(2008)12-0017-05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指出,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際
經濟環境中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告誡全黨增強憂
患意識,積極應對挑戰,最重要的是把我國自己的事情辦好。
最近美國經歷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機,對國際市場造成的嚴重沖擊和對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憂慮。我們要以國際視
野和戰略眼光,審視這場危機的起因、過程、負面效益以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冷靜觀察,認真
應對,繼續解放思想,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在應對危機中著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同
時,負責任地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維護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我們應抓住歷史賦予的機遇,
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更加自覺地踐行科學發展,堅持改革開發,繼續推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美國金融危機的主要症結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各種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生產要素跨越國界流動。具體包括貿
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和投資跨國化、金融全球化,其中貿易、生產的全球自由化是全球化的基
收稿日期:2008-10-11
作者簡介:林正平,男,福建中誠信信用評級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經濟師。
國際金融危機專欄
18
礎。由於經濟運行日益以金融活動為中心,以金融關系為紐帶,所以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
核心,並成為全球化新的主導動力;也因此金融成為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化三者之中
的主導力量。在這樣特定的新國際環境中,美國為挽救經濟推行了一種借錢消費的經濟增長方式,
利用美元霸主權地位和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濫用金融衍生品。在無力監管的情況下,通過
各種金融工具誘導人性的貪婪與投機,在消費模式上,從以收入為基礎的儲蓄模式向以資產為基
礎的儲蓄模式轉變,不斷擴大消費信貸,帶來了大量的透支消費和高負債;金融職業道德上,高
薪激勵離開了合理邊界,高管與普通員工的薪酬差距無限制地放大,大搞金融冒險,設計的金融
產品無限延長了信用鏈,不斷升高虛擬性,信用關系高度復雜化,產權關系越來越模糊,可控性
越來越低,風險性越來越大。特別是危機已經開始擴散,如花旗、美林、瑞銀等大型金融機構出
現巨虧,市場流動性驟減,還繼續推出金融資產違約保險。所謂「信用違約互換」(CDS),這個產
品說是保險,但擔保對象不透明,已經看不到其價值所在,不能定價,也不能很好地在市場上交易,
實際已經異化為買賣雙方的對賭行為。最後風險爆發,根本不能避險,反而加劇了信用危機。
二、透過危機看中國經濟發展
二十一世紀是二戰以後全球經濟最好時期。這個時期全球經濟的特點,基本是美國憑借其相
對發達的金融體系和先進技術,依託資產價格泡沫的財富效應,支撐了亞洲製造圈的迅速擴張,
進而帶動了中東能源及國際大宗商品供應國的發展,推動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最終造成全球經
濟增長潛力的過度消耗。國際收支表現上基本是東亞國家輸出實體商品,資源國家輸出資源,美
國輸出美元及金融產品以換取商品和資源。在這場全球產業大轉移中,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既求
生存,又求發展,以政策性開放為主導,選擇了國家主導性的市場經濟模式,並以漸進式區域開
放為經濟轉型的主線,實現了開放與改革的良性互動,使整個經濟向開放型轉變。這個階段中國
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體現,主要依靠政府主導的低成本勞動力優勢,付出資源環境代價,依賴擴
大出口來平衡國內儲蓄,通過商品輸出消化吸收國內過剩的儲蓄資源,從而迅速提升了國家工業
化水平,也壯大了整體經濟規模,為繼續發展打下了結實基礎。無疑這是一個必然而成功的選擇。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實現了從半封閉經濟到全方位開放,進出口貿易增長104 倍,在世界
貿易中的位次從32 位到2004 年開始穩居世界第三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例,從1978 年的不
到1%提高到2007 年的8%;從1993 年起,連續15 年成為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到
2007 年底,全國外商直接投資以年均20.1%的速度增長。
近幾年全球經濟從不平衡到平衡的發展循環,是建立在支持經濟平衡的新興市場國家自身不
平衡的基礎上。我國的政策性開放的發展路子得到了利益也帶不少問題:首先,世界出現了以美
國為代表的資產膨脹型的過度消費模式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過剩生產型增長模式的結構
失衡。那些過度消費模式的歐美國家在虛擬經濟過度膨脹的條件下,長期奉行低利率政策,貨幣
過度發行,加劇了金融體系乃至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脆弱性。而發展中國家大量出口,推進了
投資,壓抑了本國消費,加劇了經濟結構不平衡。改革開放的開始年份,我國投資與消費的拉動
作用基本交替變化,其規律是出口增長快、經濟高速增長年份,投資對經濟增長率貢獻高於消費;
經濟比較正常年份,消費貢獻率則高於投資。但2001-2006 年消費增長拉動力明顯減弱,進出口
對任務貢獻率在1999 年前呈起伏不定,往後年平均在7%左右,2005 年開始穩定在20%到24%
之間。而消費率卻低於50%,有的年份只40%左右,一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 個百分點。其
19
次,由於投資、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我國進入世界資源型產品的最大生產國、
最大需求國和最大消費國的行列。2007 年以來雖然重要礦種對外依存度有所下降,但如原油、鐵
礦石等仍在50%以上,已出現大量的資源環境問題。第三,近幾年我國國際收支不僅總量規模快
速增長,而且已出現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為特徵的勢頭,2000-2007 年國際收
支總順差逐年擴大,2007 年達4453 億美元,年均增長53%,順差占同期GDP 的比例越來越高,
平衡狀態偏離度在逐步擴大,給宏觀調控尤其是貨幣政策帶來越來越大壓力。
現在我們處於更加開放和偉大變革的時代,我國出口已佔 GDP 的37%,而美國這個比例不
足10%。這種結構已被世界各國走過的歷程證明,非常容易受外國經濟的影響。隨著全球化的不
斷深入,世界范圍內產業轉移、轉型和升級還在繼續延伸,而全球市場是一種零和博弈,市場變
化最終都表現為財富和資產的轉移,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堅持改革開放,把
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上一個新的平台。
三、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改革開放是
中國發展的永恆動力,根據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我們應該用發展創新思維來轉變引導社會
的思維定式,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始終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突出實踐特色,繼續
解放思想,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立足自身是應對危機最重要的有效手段,也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一)認識自己,增強信心,抓住機遇,積極應對
這場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是長期積累的失衡矛盾最終釋放的必然結果,風險前所未有,機
遇前所未有,我們要在困難中發現機遇,在風險中尋求發展。目前金融危機繼續向實體經濟轉移,
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盪,外部風險加劇。雖然目前我國各項經濟指標都很健康穩定,我國金融市
場體系相對獨立,受到這場危機的直接沖擊要好於歐洲等其他國家,但要看到我國經濟的負面問
題,已經越來越表現為經濟下行的風險。歐美需求減緩,由於價格成本和改革開放時間的長短,
以及認識深化等原因,我國的外部需求減緩程度可能更甚於全球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目前中央已
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經濟大起大落,作為科學發展的首要目標,著力擴大消費需求,
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同時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當前的
問題是:(1)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受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緩慢、資產財富縮水、社會保障制度
完善尚待時日、農村改革發展需要一個過程等因素的制約;(2)我們在踐行科學發展中,要重新
定位和糾正過去那種犧牲勞動者利益、損害環境、濫用土地、削弱經濟自主性等行為,必然要推
高勞動成本、環保成本,甚至必要時提高農產品價格;(3)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不可避免要
經受一個與國際價格體系接軌的長期痛苦的通貨膨脹。
美國是黃金儲備大國、石油儲備大國和農產品出口大國,從次貸危機看,不否認美國通過降
低美元利率的預期,促使大宗商品暴漲,從中獲得巨大利益。美元今後會不會再次走弱和大宗商
品階段性上漲,如何判斷美元走勢,已成為我國外匯增值以及與外匯有直接間接關系的產業、企
業的關鍵和核心問題之一。這些問題突出表現為當前我國國內能源、土地礦產資源等重要資源緊
缺、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相互疊加,給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造成巨大
的壓力,進而給經濟增長、勞動就業、幣值穩定及國際收支平衡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中國目前
經濟基本面是好的,有條件、有能力抵禦外部沖擊。但是目前我國還是依賴出口和外資的經濟增
20
長模式,近年來我國每年10%左右的GDP 增長中有2~3 個百分點來自外需貢獻,國家統計局初
步測算,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回落2.3 個百分點,其中有1.2 個百分點來自出口減速。財政收入8
月份增速還能堅持兩位數,9 月份回落到3.1%,而財政支出壓力在不斷增強。外匯儲備也出現異
常現象,9 月份新增214 億美元,低於FDI 和外貿順差之和,一反過去高於而且有的月份高很多
的現象。應該看到我國經濟在全球化和遭遇全球性危機的沖擊,還顯得比較脆弱。所以,發展仍
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速增長仍是我國和平崛起的必要條件。當前首先要減少、消除危機
沖擊的損失,進而利用危機削弱競爭對手的機遇,建立鞏固國家和民族資本對國內市場的主導,
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全球經濟發展格局在不斷調整,各國經濟增長模式都應不同發展階
段的經濟背景條件變化和要素約束而變化。根據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條件,要把發展理念、措施、
政策引導到真正的經濟增長上來,不斷提高生產率和技術水平,不能無限的增加投入。經濟工作
要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在推動經濟三大輪子中,堅持「三架馬車」均衡拉動,三大產業協
調運行。在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的同時,投資與出口以及利用外資方面都不能偏廢,著重點在加快
結構調整。投資仍是目前保增長的重要動力,我國資本/勞動力比率還遠低於美國、日本水平,城
市化率不僅低於韓國,也低於菲律賓。同時鐵路、公路等大項基礎設施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可以
總結1998 年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通過增發長期建設國債,甚至允許財政收入有穩定來源、財
政盈餘穩定的省市發行地方建設國債,增加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投入)。房地產業在投資中的
比重約1/4-1/5 之間,涉及50 多個行業,對於保增長和勞動就業有許多積極作用,仍要作為國民
經濟的支柱產業,重在結構調整。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目前仍處於重要地位,至今我國作為
全球重要製造業的基本地位沒有改變,出口的比較優勢還沒有消退。現在貿易政策上應有戰略作
為,要著力於通過政策制定培育我國經濟的競爭優勢,穩定出口,同時加強外貿產品和區域的結構
調整。據海關統計數據,1996-2007 年我國與歐盟15 國的貿易增長還超過中美貿易增長,亞歐之間
經濟上互有需求是增長合作的主要動力所在,同時要大力開拓拉美、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
(二)堅持發揮政府調節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這場危機給世界各國一個重要警示,那種認為政府對經濟「無為」的自由主義經濟的英美模
式再次接受檢驗而適當淡化,中國模式引人注目。市場確實具有高效、自我平衡和自愈功能,但
自由市場經濟引發的道德風險在這次危機中得到全面徹底暴露。充分說明市場功能還不足以與市
場自身的問題所產生的巨大破壞力相抗衡,政府管制是必須的,宏觀調控更需要貫穿市場經濟的
全過程。改革三十年來我國選擇政策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不改變國家的控制和管理,由國家主
導工業化和管理資源、能源產業,政府是強大的經濟組織力量,體現了國家經濟的控制力和政府
管理的主導性作用,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同時也要看到近幾年全球化深刻改變了我國經濟增長的
外部環境,發達國家基本吸納了我國由於日益增長的、龐大的國內儲蓄,通過龐大的投資活動而
形成日益增長的產能所產出的剩餘產品,在一定意義上是外部失衡掩蓋了內部失衡。今天我們要
從戰略上解決現階段生產過剩的矛盾,不能長期用價格管制和政策性補貼的方法應該理順價格市
場形成機制。不然,扭曲了市場,扭曲了企業利潤,還扭曲了許多問題,隨著時間推移,問題會
越積越多。
(三)深化金融改革,為科學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
隨著我國經濟下行風險和行業風險的逐步暴露,流動性風險將越顯突出。前一段物價上漲,
某種意義上是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成熟的必然結果。目前我國應對通貨膨脹的措施和效果要好於周
邊國家,統計數據已出現CPI 連續五個月的減緩趨勢。雖然目前還不能因此對物價控制放鬆,但
21
當前信心是第一位,在實行適度放鬆的貨幣政策中,應該增強市場參與者的信心,保證金融體系
尤其是銀行的流動性。預計短期內我國仍然保持負利率時代,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央行在進一
步完善流動性管理,商業銀行應順應宏觀調控政策,履行社會責任,實行區別對待的信貸政策。
增加流動性有可能帶來通貨膨脹壓力,現在的難點在於既要考慮貨幣的波動,更要考慮由此帶來
的信心散失問題,這就是宏觀調控科學性所在。
這場危機暴露了美國虛擬經濟過度脫離實體經濟,最後變成禍害社會的「洪水猛獸」。我國
今天則完全不同,虛擬經濟整體還處於淺層次階段,與實體經濟的匹配總體還有較大的距離。虛
擬經濟的適度發展,不但可以使經濟社會中投資與金融商品的貨幣需求量增加,推動儲蓄轉化為
投資,還可以吸收過多的流動性,而且可通過金融產品發現價格和定價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
著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益,進而影響實體經濟。特別是在開放條件下,在一個國際化環境中,一流
的企業更需要一流的金融服務。目前當務之急要深化金融改革,建設多層次、能適應各種所有制、
行業、企業金融需求的金融體系,為科學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目前應該解除一些不必要的
金融管制,解決金融壓抑問題,建設一個充滿活力的金融體系,否則,只能成為金融風險的被動
承擔者。當然,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有一個穩定關系,不能無限延升信用鏈和過高的杠桿比率,
假使過多的脫離實體經濟,必然要造成龐大的泡沫。金融業要煉好內功,尤其要完善治理結構,
明晰產權關系,加強內控機制,使每個從業人員都具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同時讓所有市場參與者
承擔風險,並在承擔風險中得到應有的回報。
(四)積極參加國際合作,為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新國際金融貨幣體系而努力
由於全球化的深化,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影響在不斷加深。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上
升,我國將在全球的經濟、匯率、環境乃至防病衛生等方面負起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責任。面對
這場危機,我們同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應對這場危機作出經濟努力,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維
護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當前國際和國內都是一個轉折點,都要關注美國這樣一種債務帝國
的發展方式能不能持續下去,美元的世界主導地位是否會動搖,美國的霸權地位走勢如何,美元
能否回歸現實,等等。目前這些問題還難以回答,但必須看清其大體走勢,從長期看必須呼喚公
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建立公平合理的新國際貨幣體系,讓發展中國家有更多的話語權;從現階
段看要同世界各國一道關注國際資金在全球流動的監管,同時從中發現蘊藏著的發展機會,並維
護國家經濟金融的安全。這些方面的努力是長期的,也是艱苦的,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

G. 關於金融危機的論文

2008金融危機的成因及其治理對策

【摘 要】2007年底以來,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逐步演變為金融危機並向國外擴散。特別是今年9月份以來,國際金融形勢急劇惡化,迅速演變成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又迅速影響實體經濟,全球性經濟衰退的風險明顯增大。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機、迅速遏制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當前世界各國的頭等大事和一致行動。
【關鍵詞】金融危機 次級貸 金融創新 CDS 金融監管 中國經濟影響

一、美國金融危機的內在原因
美國金融危機的出現有其必然原因。從本質上看,是美國低儲蓄、高消費的發展模式問題,從體制機制方面看,金融疏於監管,存在六個環節上的重弊。
(一)次級房地產按揭貸款。
按照國際慣例,購房按揭貸款是20%—30%的首付然後按月還本付息。但美國為了刺激房地產消費,在過去10年裡購房實行「零首付」,半年內不用還本付息,5年內只付息不還本,甚至允許購房者將房價增值部分再次向銀行抵押貸款。這個世界上最浪漫的購房按揭貸款制度,讓美國人超前消費、超能力消費,窮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國經濟輝煌的十年。但這輝煌背後就潛伏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及關聯的壞賬隱患。
(二)房貸證券化。
出於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考慮,美國的銀行金融機構將購房按揭貸款包括次級按揭貸款打包證券化,通過投資銀行賣給社會投資者。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就轉嫁到資本市場,並進一步轉嫁到全社會投資者——股民、企業以及全球各種銀行和機構投資者。
(三)第三個環節,投資銀行的異化。
投資銀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國的投資銀行為房貸證券化交易的巨額利潤所惑而角色異化。在通過承銷債券賺取中介費用的同時,大舉買賣次級債券獲取收益。形象地說,是從賭場的發牌者變為賭徒甚至莊家。角色的異化不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將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桿率過高。
金融市場要穩定,金融杠桿率一定要合理。美國金融機構片面追逐利潤過度擴張,用極小比例的自有資金通過大量負債實現規模擴張,杠桿率高達1:20—30甚至1:40—50。在過去的5年裡,美國金融機構以這個過高過大的杠桿率,炮製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和虛假的繁榮。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億美元自有資金,形成2000億美元左右的債券投資。
(五)信用違約掉期(CDS)。
美國的金融投資杠桿率能達到1:40—50,是因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險機構為這些風險巨大的融資活動提供擔保。若融資方出現資金問題,由提供保險的機構賠付。但是,在沒有發生違約行為時,保險機構除了得到風險補償外,還可將CDS在市場公開出售。由此形成一個巨大的規模超過33萬億美元的CDS市場。CDS的出現,在規避局部風險的同時卻增大金融整體風險,使分散的可控制的違約風險向信用保險機構集中,變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風險。
(六)對沖基金缺乏監管。
以上五個環節相互作用,已經形成美國金融危機的源頭,而「追漲殺跌」的對沖基金又加速危機的發酵爆發。美國有大量缺乏政府監管的對沖基金,當美國經濟快速發展時,對沖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場,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價;次貸危機爆發後,對沖基金又瘋狂做空美國股市,加速整個系統的崩盤。
這六大環節一環扣一環,形成美國金融泡沫的螺旋體和生長鏈。其中一環的破滅,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演變成今天美國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機。
二、走出危機需要三階段統籌
2009年是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關鍵一年。遏制危機並早日走出困境,必須標本兼治、遠近結合。當前燃眉之急是解決美國2萬億美元的金融壞賬,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機變成經濟危機,遠期是建立新的世界貨幣體系。
(一)當前措施:三招救市
這三招,一是股權重組,增資擴股;二是壞賬打包、切割剝離;三是注入資金,解決流動性。首先,政府對陷入危機的金融機構進行重組,增資擴股。比如美國把「兩房」國有化,把私有企業變成了國有控股的企業。其次,把銀行的壞賬剝離,打包放在一邊,銀行復甦後贖回資金,如果銀行倒閉了,由政府埋單,將壞賬清零。第三,當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老百姓擠兌時,注入資金,增加現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擔保,增強社會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擔保,讓其他銀行拆借。根據測算,美國大約有2萬億美元壞賬,今年通過採取這三招大體解決了1萬億美元壞賬,明年還將要解決剩下的1萬億美元壞賬。
(二)中期目標:振興實體經濟
如何遏制實體經濟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視和重點解決的問題。解決的辦法,仍然是增加投資、刺激消費、加大出口的三條途徑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目前,各國政府都啟動了增加投資和刺激消費的政策,並且摒棄貿易保護主義而採取共同行動。
在中期,各國政府會採取三個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寬松的貨幣政策,松動銀根,降息、降低准備金率,增加流動性。其次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補助困難企業和困難群體,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增強活力。第三是培育市場主體。抓住目前大批企業減產停產、破產關閉的時機,推進並購重組,推進企業改造發展。作為美國政府,除了啟動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推進產業、企業的結構調整,振興實體經濟之外,還要亡羊補牢,從體制機制上解決滋生金融六個環節弊端的根本問題,健全金融制度。
(三)長期指向:重構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形成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固定匯率掛鉤,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20世紀50年代後期,隨著美國國際收支趨向惡化,出現全球性「美元過剩」,美國黃金大量外流,美國的黃金儲備不能支撐美元的泛濫。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棄「美元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日本、加拿大等國宣布實行浮動匯率。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正式瓦解後,盡管美元不再承擔兌換黃金的義務,歐元、日元實力日強,但美元的核心地位沒有改變。
美國作為國際貨幣的主要發行者,本應該恪守世界金融制度,增強美元的貨幣責任意識,防止濫用貨幣發行權。但從這幾十年特別是近十來年的實踐看,美國沒有肩負起職責,利益和責任失衡。2005年,美國GDP12.5萬億美元,貸款余額18萬億美元,超過GDP50%,股票市值20萬億美元,超過GDP60%。美國政府欠債超過10萬億美元,人均負債3萬美元。各項金融指標的狂漲意味著大量的泡沫,必將帶來金融動盪。從宏觀上看,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是現有世界貨幣體系的積弊所致。因此,重構適應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貨幣體系是必然趨勢。
怎樣的世界貨幣體系才是合理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貨幣體系應該是美元、歐元、亞元(以人民幣和日元為主的亞洲貨幣)三大世界主體貨幣三足鼎立的新體系。三大貨幣之間實行相對穩定的浮動匯率,各國貨幣與三大貨幣掛鉤。三大主體貨幣對應的國家應實行「G本位」——以GDP為本位。即GDP與銀行貸款余額、與股市市值、與房地產市值應該大致相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保持合理的比例。
三、中國經濟有強大的抗危機能力
目前,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也產生了影響,股市、房市回調,沿海加工貿易企業訂單減少,部分企業停產破產關閉,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但是,從總體上看,在世界經濟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風景尚好。為什麼?中國經濟有六大優勢:
第一,巨額的外匯儲備。目前已有1萬9千億美元外匯儲備,足可抗禦外來風險的沖擊。
第二,傳統的儲蓄美德和較高的儲蓄率。中國老百姓勤勞節儉,有儲蓄的傳統美德。2007年中國居民儲蓄達到17.2億元,儲蓄率達到50%以上。中國政府內債、外債的總和不到GDP的60%,財政負債風險不高。
第三,審慎嚴格而又靈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匯管理政策。資本項下實行管制,外國資本不能隨意地進出中國,而在經常項目下的外匯進出又較為自由靈活。
第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內需市場。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高速發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將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中國人均GDP10年後會突破1萬美元。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內需,不僅支撐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緩解世界金融危機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體系和嚴格的金融監管。中國的金融體系經過幾十年來的改革發展已經基本完善,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顯著增強。中國金融制度健全管理嚴格,且嚴格控制金融衍生產品,沒有出現類似於美國金融體系那樣的問題。
第六,強大的制度優勢和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中國社會穩定、政治穩定,法制逐步健全,發展環境不斷改善。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領導藝術,見事早、行動快,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9月以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實施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11月份以後果斷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等等,促進經濟增長、穩定市場信心。
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增長今年將有所放緩,2009年上半年慣性下滑,下半年開始走出世界經濟衰退的陰影。國際金融危機則到2009年底見底,經濟危機到2010年底左右見底,2011—2012年開始復甦。

以上是重慶市副市長寫的,分析的很到位。

http://www.92word.com/newEbiz1/EbizPortalFG/portal/html/InfoContent.html?InfoPublish_InfoID=(這里還有27篇)

H. 2008金融危機論文

2008年金融危機成因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經濟失衡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重新配置。從某種意義上說,國際經濟失衡和國際貨幣體系缺陷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前提條件,而國際游資的攻擊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實現條件。從目前國際形勢和中國國內形勢來看,金融危機的前提條件已經具備,因而防範國際游資攻擊是制定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
【關鍵詞】金融危機 國際經濟 國際貨幣體系 國際游資

金融危機是由外部因素還是由內部因素造成的,歷來學術界有兩種比較對立的觀點:陰謀論和規律論。陰謀論認為金融危機是經濟體遭受有預謀和有計劃攻擊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別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後,這種觀點較為流行。規律論認為金融危機是經濟體的自身規律,是內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機理論①基本上是承認規律論。隨著金融監管技術提高,一個國家因監管或管制出現問題而導致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變小;而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現代的金融危機基本上表現為在國際經濟失衡的條件下,國際資本在利益驅動下利用扭曲的國家貨幣體系導致區域性金融危機爆發,因而從本質上說,金融危機的性質和成因都發生了變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從國際經濟的視角具體解析金融危機的形成原因。
一、國際經濟失衡
黃曉龍(2007) [1 ] 認為國際收支失衡導致國際貨幣體系失衡,虛擬經濟導致流動性過剩,進而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和金融危機。黃曉龍是國內較完備地從外部因素來研究金融危機的,然而從根本上說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源應該是實體經濟的失衡,國際收支失衡只是實體經濟失衡的表象,實體經濟失衡導致貨幣資本的國際流動,國際資本流動導致虛擬經濟膨脹和蕭條,由此形成流動性短缺,最終能夠導致金融危機。因而全球實體經濟的失衡是導致金融危機的必要條件,而虛擬經濟導致的流動性短缺是金融危機的充分條件。
縱觀金融危機史,金融危機總是與區域或全球經濟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前,國際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漸向美國和歐洲傾斜,特別是美國經濟快速增長呈現出取代英國霸主地位的趨勢,這次國際經濟失衡為此後的金融危機埋下了禍根。20 世紀末期,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要快於經濟全球化趨勢,拉美國家與美國之間的經濟關聯度使得拉美國家對美國經濟的「蝴蝶效應」要比其他國家更為強烈。20 世紀末的20 年裡,當拉美地區的經濟結構失衡時,往往以拉美國家的金融危機表現出來。歐、美、日經濟結構失衡同樣是導致歐、美、日等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當區域的或全球的穩定經濟結構被打破時,新的經濟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機為推動力。1992 年歐洲金融危機,源於德國統一後德國經濟快速發展,打破了德國與美國以及德國與歐洲其他國家間的經濟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為美日之間的經濟平衡被打破後,在金融危機的作用下,才實現新的經濟均衡。
區域或全球經濟失衡將導致國際資本在一定范圍內的重新配置。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個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力可能是區域的或全球性的。從短期來看,在某個時點國際經濟是相對平衡的,全球資本總量和需求總量是一定的,而當一國經濟發生變化,會引起國際資本和國際需求在不同國家發生相應的變化,如果是小國經濟,它的影響只是區域性的,如果是大國則它的影響是全球的。當一個大國經濟趨強,則會吸引國際資本向該國流入,產生的結果是另外一些國家的資本流出,當資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流動性短缺,金融危機就從可能性向必然性轉變。這種轉變的信號是大國高利率政策,或大國強勢貨幣政策。而對小國經濟而言,經濟趨強後,則會吸引國際資本的流入,當國際資本流入數量較多時,該國的實體經濟吸收國際資本飽和後,國際資本會與該國的虛擬經濟融合,推動經濟的泡沫化,當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嚴重背離時,國際資本很快撤退,導致小國由流動性過剩轉入流動性緊縮,結果導致金融危機爆發。
從國際經濟失衡導致金融危機的形成路徑可以看出,國際經濟失衡通過國際收支表現出來,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又通過國際貨幣體系來進行,如果具備了完善和有效的國際貨幣體系,那麼完全可以避免國際經濟強制性和破壞性調整,也就是說可以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然而現實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受到大國操縱的,因而國際經濟失衡會被進一步扭曲和放大。
二、國際貨幣體系扭曲
徐明祺是國內學術界較早把發展中國家金融危機的原因歸結為國際貨幣體系內在缺陷的學者。徐明祺(1999) [ 2 ] 認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維持現狀間徘徊的國際貨幣體系;另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投資和債務方面的弱勢地位;處於雙重製約下的發展中國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機的苦果,因而現存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難逃其咎。也就是說國際貨幣體系在調解國際收支不平衡時遵循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本原則和理念,而各國在制定貨幣政策協調國際經濟失衡時卻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紀律性,因而現在的國際經濟的失衡被現在的國際貨幣體系放大了,加劇了。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鬆散的國際貨幣體系,盡管歐元和日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作用逐漸增強,但是,儲備貨幣的多元化並不能有效解決「特里芬難題」,只是將矛盾分散化,也就是說儲備貨幣既是國家貨幣也是國際貨幣的身份不變。充當儲備貨幣的國家依據國內宏觀經濟狀況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勢必會與世界經濟或區域經濟要求相矛盾,因而會導致外匯市場不穩定和金融市場的動盪。實行與某種儲備貨幣掛鉤或盯住某種貨幣的國家,既要受該儲備貨幣國家貨幣政策的影響,同時還要受多個國家之間貨幣政策交叉的影響。儲備貨幣之間匯率和利率的變動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大為增強,使得外匯市場更加不穩和動盪,這種影響可以分為區域性的和全球性的。鑒於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國經濟政策變動影響既可能是區域的,也可能是全球的。
以美元為例,美元的價值調整是通過美元利率的調整實現的。美聯儲在制定美元利率時,不可能顧及盯住美元或以美元作為儲備的國家(地區) 宏觀經濟狀況,因而當美元利率調整時,往往會對其他經濟體,特別是和美國經濟聯系比較密切或者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國家和地區造成沖擊[3 ] 。首先,以美元為支柱的不完善國際貨幣體系,不論採取浮動匯率政策還是固定匯率政策,美國的經濟影響著所有與其經濟密切相關的國家及這些國家的貨幣價值變化。如果浮動匯率政策能夠遵守貨幣體系下的貨幣政策制訂的紀律約束,那麼世界金融市場上就不會出現不穩定的投機性攻擊,也不會出現由此造成的貨幣市場動盪乃至金融危機。由於制定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和經濟全球化相關性存在矛盾,因而目前的貨幣體系不能夠保證美元在浮動匯率的前提下的紀律性,因而一個國家的宏觀政策將會導致經濟相關國家的貨幣市場動盪,在投機資本催化下爆發金融危機。就目前現狀來看,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崩潰,但是相對於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美元不論是升值還是貶值,依然會造成這些國家經濟的強烈波動。美國經濟繁榮時,美元升值會導致資本的流出;當美國經濟蕭條時,美元貶值會導致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現在的國際貨幣體系保留了原來國際貨幣體系的理念和原則,但卻失去了原來的秩序和紀律,強勢經濟體可以利用這樣的體系轉嫁金融危機和獲取更多利潤,而不需要承擔過多的責任。
三、國際游資的攻擊
國際經濟失衡是金融危機的前提條件,不完善的國際貨幣體系會加劇國際經濟失衡,然而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是國際游資。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金融危機離不開國際游資的攻擊。1992 年歐洲金融危機,索羅斯通過保證金方式獲取1 :20 的借貸,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通過賣空相當於70 億美元的英鎊,買進相當於60 億美元的馬克,迫使英鎊大幅貶值,在償還借貸後凈賺15 億美元[4 ] 。在1994 年墨西哥發生金融危機前,國際游資持續大量地進入墨西哥證券市場,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資中,證券投資佔70 %~80 % ,但在墨西哥總統候選人遭暗殺事件後的40 多天內,外資撤走100 億美元,直接導致墨西哥金融危機爆發[5 ] 。1997 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也是國際游資首先攻擊泰銖,低買高賣,並巧妙運用金融衍生工具獲取高額回報。
根據IMF 對國際游資的統計,20 世紀80 年代初的國際短期資本為3 萬億美元,到1997 年底增加到7. 2 萬億美元,相當於當年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20 %。2006 年末,僅全球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總額就達1. 43 萬億美元,比1996 年末增長約6 倍。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也不斷豐富,從最初的「賣空+ 杠桿」策略(市場中性基金) ,發展成為單策略型(包括套利型、方向型、事件驅動型等) 、多策略型(包括新興市場型、並購型等) 、基金的基金等多種投資策略。其風險特徵也呈現多樣化趨勢,既有高風險、高收益的宏觀對沖基金,也有低風險但收益相對穩定的市場中性基金。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的國際資本流動的最顯著特徵是國際間的過剩資本流動造成了國家、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巨額的國際貨幣資本必然要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獵取利潤。
國際游資為什麼能夠摧毀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 眾所周知,國際游資規模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響和縮短被攻擊國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由繁榮到蕭條的自然過程。當國際游資進入被攻擊國家,它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利率和匯率變化,從而加快金融市場由理性發展向非理性繁榮轉變[6] 。按照金融市場的心理預期自我實現原理分析,當大量國際游資進入一個國家時,即使這個國家經濟發展表現一般,在大量資本進入的情況下,也會帶動金融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在國際金融家掌握話語霸權的情況下,他們通過有意識地誇大被攻擊國家發展中的成績或存在的問題,以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心理預期。從拉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的實際情況來看,一般先用「經濟奇跡」、「新的發展模式」來吹捧經濟成就,然後用「不可持續」、「面臨崩潰」來誇大經濟中出現的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國際游資有預謀進入和撤退,就會導致金融市場的崩潰。國際游資嫻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榮時期賺取高額利潤,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機賺取高額利潤或者收購危機國家的優質資本,進而控制被攻擊國家的經濟命脈。這就是在新興市場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後,國際直接投資( FDI) 為什麼會低價收購危機國的優質資產,形成新的經濟殖民主義的根本原因。
四、中國預防攻擊性金融危機之策
在中國股市由狂飆到暴跌和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火爆到等待觀望以後,中國的經濟是不是進入由繁榮向危機過渡的轉折點? 中國會不會爆發金融危機? 從經濟表象來看,在我國經濟運行中依然表現為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等等;從經濟本質來看,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著產業結構調整滯後、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弱和金融市場不完善等問題。出現這些現象和問題既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也有內部因素的作用。
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的特徵較為明顯,首先美國經濟進入蕭條時期,次級債危機使得美國經濟雪上加霜,而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經濟持續增長。其次,美元的發行泛濫導致美元對歐元和人民幣持續貶值,致使其他國家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再次,國際游資在世界范圍內流動的規模越來越大。美國為了振興經濟採取降低利息的貨幣政策,美元對其他貨幣也在快速貶值。
中國從2005 年開始出現人民幣對美元的利差,2006 年2 月利差曾達到3 % ,境外資本流入後往往會兌換成人民幣再放貸出去,其收益不能以存款利率衡量收益,而是以貸款利率衡量收益,1 年期基準貸款利率是7. 47 % ,如果每年人民幣升值預期是5 %的話,那麼國際游資的回報就接近13 %。如果國際游資不是採取放貸形式,而是直接投資中國房地產或股票,其收益率會更高,2007 年投資中國房地產的利潤不低於30 % ,該年度上證指數上漲了96. 7 %。
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國外游資在中國投資的高額回報吸引了大量外資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2007年究竟有多少國際游資進入我國,國內學者有不同的計算。採用簡單的計算,以外匯儲備的增加值減去外貿順差和外國直接投資,2007 年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國的國際游資近800 億美元。800 億美元國際游資流入完全可以解釋流動性過剩、房市與股市的泡沫和我國目前通貨膨脹的壓力等現象。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存在,國際游資就不會抽走。人民幣升值預期還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實體經濟還在持續增長,表現為我國國際貿易順差還存在,我國非貿易品的價格還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國際游資現在急迫要做的是要繼續抬高我國的非貿易品價格,並在適當時機抽逃,在羊群效應下引爆中國金融危機,之後國際資本再回來收購中國優質資本。
中國要能夠有效地預防上述攻擊性金融危機,首先必須嚴格控制虛擬經濟的非理性發展,快速壓縮樓市和股市泡沫,套住國際游資刺激實體經濟的增長。套住國際游資有兩種思路:一是由國際游資短期內獲得暴利向長期內正常利潤轉變,降低使用外資的成本,讓外資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二是構建長期的心理預期,使外資留在中國;其中,很重要一點是保持中國實體經濟的持續增長。其三是有計劃地減持我國的外匯儲備,特別減少以國債形式存在的外匯儲備,把外匯儲備轉化為有形資產,實現外匯的保值和增值,並用外匯儲備調控國際經濟,使之有利於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後,加強跨境資本的管制,積極干預和監管短期國際游資的流入。

I. 關於國際金融危機寫一篇論文

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應當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我們仍然具備保持經濟長期較快發展的優勢和有利條件。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和有利條件,我們就能夠克服眼前的困難,長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在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的困難方面,我們具備的優勢和有利條件主要有:一是外部環境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當今時代的主題仍然是和平與發展。二是在世界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仍然保持了6%以上的增長速度,可謂「一枝獨秀」。三是我國金融形勢穩定,資金充足,流動性良好,銀行貸款大幅增加。四是我國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為我國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五是我們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我國迅速出台了總額達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抓住了時機,贏得了時間。六是我國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又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擴大內需的空間很大。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從根本上說,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我們的優勢和有利條件,把保增長與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外需急劇收縮的情況下,應立足於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一方面,利用這個機會,通過擴大投資,加快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生態、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使我國的基礎設施狀況和城鄉面貌有一個新的更大改變,為今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加快教育、衛生、文化、保障性住房、社會保障體系等民生工程建設,使人民群眾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消除人民群眾投資和消費的後顧之憂,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另一方面,通過擴大消費需求,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動力。特別是通過制定實施鼓勵居民消費的政策措施,改變長期以來我國高儲蓄率、高投資率、低消費率的局面,使經濟增長更多地建立在依靠消費拉動的基礎上。這是我國經濟實現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途徑。 加快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會迫使行業、產業以及企業進行優化重組。我們應抓住機遇,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鼓勵企業兼並重組,支持優勢企業並購落後企業和困難企業,實行強強聯合和上下游一體化經營。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推進企業技術裝備更新換代和產品升級,全面提高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我國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加大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工作力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但生產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低端產品,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缺乏核心技術,缺乏知名品牌,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我國粗放型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表現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經濟增長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很大。因此,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方面,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努力創造更多的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培育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培育眾多創新能力強、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另一方面,大力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降低能源資源消耗,發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國際金融危機在造成我國出口大幅下降的同時,也帶來了「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金融合作、擴大對外開放的新機遇。我們應繼續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金融合作,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金融新秩序。應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自己。一方面,努力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鞏固傳統出口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同時積極擴大進口,特別是增加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重要能源資源和原材料進口,建立國家儲備體系。另一方面,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各類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開展跨國並購,積極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發展境外能源資源合作開發、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J. 關於全球金融危機的論文

金融危機的原理如下: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區域的觀念開始模糊,世界是一個互相依賴的共同體,我依賴你生產的襪子,你可能依賴我生產的礦石。

在一個島上有一群人,島上除了幾樣產量不大的生活必需品以外什麼也生產不了,島上的居民用一種叫RMB的貝殼,作為錢來花,就是椰子一個3貝殼,淡水一桶5貝殼等等。這時大家想生活的好一點,可是島上又生產不出這么多東東。於是就想用自己的勞動力和別人換。

這個島不遠處有一個大島,上面什麼都有,人家使用一種叫做USD的貝殼做交易,於是小島上的居民就到大島上的工廠游說,我們這里工資低,原料便宜,沒有土地使用費用,還免稅,到我們這里來投資吧。大島上的有錢人覺的有道理就試著在小島上開了一些工廠,可是馬上問題就出現了,小島上RMB和大島上的USD是2:1的,也就是說在小島賣2個貝殼的東東在大島也要賣1個貝殼。大島雖然有許多劣勢但是因為工廠多,上下游配套的運輸成本低,加上工人熟練,成本和小島的產品沒有太大的價格差。這個時侯小島的酋長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島上的巫師忽悠大家,小島上的貝殼和大島上的不一樣,大島上的有神力,所以值錢,我們的貝殼和他們的貝殼要8:1才合理。大家一聽原來是醬紫呀,於是就用自己的8個貝殼換大島上的一個貝殼了。這樣小島上的物價和工資就是大島上的八分之一了,大島上的公司就紛紛到小島上來設廠,賺了大錢,他們把錢匯回大島上發展科技,然後再把發展好的產品在小島生產。這樣過了30年。。。。。。

慢慢的大島上的工廠就越來越少了,全變成了科研基地,同時出現了為科研基地里的人服務的行業,像剃頭呀餐館呀驢友呀醫院等等,當然還有HD區,呵呵。大島上的居民有好多錢,而且他們知道小島上的工廠可以為他們未來帶來更多的錢,於是他們就拚命的借錢炒房子、炒股票、炒花生!!!反正有什麼炒什麼!物價開始飛漲了!小島上的酋長一看呵呵賺錢的機會來了,趕快串通巫師,又把RMB和USD的價格定在了6:1,這樣小島的產品也普漲了25%。突然有一天大島的人們發現所有的東東都炒不上去了,因為沒有人接手呀,東西太貴,賣不掉了,於是趕快競相壓價,想把自己的東東賣掉,市場上一下全是東東沒有買主。小島上的工廠主一看自己生產的東東賣不掉了。只好關了工廠回大島去。這一下小島可炸了窩嘍!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都是可惡的酋長和巫師搞的鬼,去找他們算賬!!!這時候酋長和巫師更著急,怎麼辦呢?眼看著自己舒適的生活不保了。這時候巫師出了個主意。。。第二天酋長宣布進行一個聰明絕頂瀟灑蓋世全無敵的4萬億貝殼救市計劃,就是讓所有島民都到島上搬石頭運到海邊,再從海邊把石頭搬回來,每人每天1000 RMB貝殼,工資由酋長出!!!小島的居民們馬上激動萬分統統流下了熱淚,在歌頌了英明的領導,並跳了一段草裙舞以後就回家了。總算是解了酋長和巫師的燃眉之急,可是長此以往酋長雖然FB,也沒有這么多貝殼往裡填呀!巫師這時候又想出了一招。。。又過了一天,巫師出面了,他把大家召集起來說:「哎呀!我昨天被驢踢了,在朦朧中來到了仙界,見到了神仙mm,神仙mm說我們的貝殼和大島的貝殼要20:1呀!要不然就有天災海嘯了!」大夥兒一聽可嚇壞了,趕緊按巫師說的做,這樣小島的貝殼和大島的貝殼就是20:1了。。。

話說大島的商人自從從小島撤資之後回到大島,每日精神恍惚,想想自己在小島的生活那是多麼愜意呀!每天XO喝著,鮑魚吃著,還有小島的美女陪著,何其快哉!現在又是何等凄慘!這一日收聽大島上的胡謅廣播電台的廣播,廣播里說小島為了預防海嘯,已經將貝殼的比值降到20:1了,東西賣的好好好便宜呀!!!他趕快算了算,咦!要是這么便宜的話,在小島設廠還是有賺的,於是他趕緊回去又在小島設廠了。這時候小島的居民聽說工廠又開了,紛紛回到工廠上班,那個大島的商人又賺到了,大島的科研機構也重開了,於是循環又開始了。。。。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於國際金融危機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是外匯清算 瀏覽:171
期貨aa公司 瀏覽:214
2500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元 瀏覽:603
600383資金流入 瀏覽:333
58租房貸款 瀏覽:478
魯銀投資借殼最新 瀏覽:109
犇犇理財師 瀏覽:175
高逸投資 瀏覽:478
捷安特股票 瀏覽:594
中美三層次小交易 瀏覽:89
股票月線天量 瀏覽:728
最新創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914
7月取外匯 瀏覽:620
股票買單數字什麼意思 瀏覽:675
000390基金現在多少錢 瀏覽:115
退休人員19年長工資金額 瀏覽:874
蘭州無煙煤價格 瀏覽:637
日元匯成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934
公積金貸款的房子加名字 瀏覽:401
外匯付款碼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