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財政部如何支持農業保險發展
2018年7月30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共同印發《關於將三大糧食作物制種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目錄有關事項的通知》,支持種業發展。財政部稱,下一步,將繼續積極支持農業保險發展,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逐步構建市場化的農業生產風險分散機制。
(一)保險標的。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目錄的制種為,符合《種子法》規定、按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規定或經當地農業部門備案開展的水稻、玉米、小麥制種,包括擴繁和商品化生產等種子生產環節。保險責任除普通的自然災害、病蟲害外,還包括其他可能導致質量損失的各類風險,如花期不遇、自交結實等。
(二)補貼比例。為保持政策統一,補貼比例按照《辦法》規定執行,即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40%、對東部地區補貼35%,對新疆兵團、中央直屬墾區、中農發集團等中央單位補貼65%。
(三)保險金額。與普通大田作物相比,制種生產成本已處於相對較高水平,針對制種的農業保險技術也較為復雜。在開展初期,為有效規避道德風險,制種保險的保障水平為直接物化成本,暫不包括地租成本和人工成本,後期可隨著試點經驗的積累,研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四)部門協同。《農業保險條例》提出,我國農業保險按照「協同推進」等原則開展,尤其在制種保險中,確認保險標的、釐定保險費率、認定保險責任等諸多方面,專業性較強,需要充分發揮有關部門的專業優勢,共同做好相關工作。同時,為有利於投保農戶等更好理解保險合同內容,保險經辦機構應使用保險監管部門統一發布的示範性條款。
(五)工作要求。各地應當根據《通知》規定,及時調整和完善農業保險政策,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切實把制種保險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❷ 求對財政部2007年4月13日關於印發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試點管理辦法的通知的評價
2018年7月30日,財政部來、農業農村部源、銀保監會共同印發《關於將三大糧食作物制種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目錄有關事項的通知》,支持種業發展。財政部稱,下一步,將繼續積極支持農業保險發展,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逐步構建市場化的農業生產風險分散機制。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❸ 誰有財政部關於中央財政森林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全文啊
根據財金[2013]73號,財金[2009]25號仍有效,但仍然找不到,不僅財政部網站。
財 政 部
關於2013年度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有關事項的通知
財金[2013]73號
農業部、林業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精神,做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支持農業保險和「三農」發展,現將2013年度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關於補貼區域
在2012年的基礎上,2013年自主開展、自願申請並按規定新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范圍的地區包括:一是養殖業保險。中央財政奶牛保險保費補貼區域增加海南、大連,育肥豬保險保費補貼區域增加福建、河南、廣東、廣西、新疆、大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直屬墾區;二是森林保險。中央財政森林保險保費補貼區域增加山西、內蒙古、吉林、甘肅、青海、大連、寧波、青島,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上述新增加的補貼區域應選擇有條件、有能力、有意願的地區先行試點,待條件成熟後再逐步推開。此外,已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范圍的地區可自主開展相關險種,按規定獲得中央財政補貼資金。
二、關於補貼比例
(一)種植業保險。在省(區、市,以下簡稱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補貼比例為40%,對東部地區的補貼比例為35%,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直屬墾區、中儲糧北方公司、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單位)的補貼比例為65%。
(二)養殖業保險。對於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保險,在地方財政至少補貼30%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補貼比例為50%,對東部地區的補貼比例為40%,對中央單位的補貼比例為80%。
(三)森林保險。一是公益林保險。在地方財政至少補貼40%的基礎上,中央財政補貼比例為5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的補貼比例為90%。二是商品林保險。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補貼比例為3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的補貼比例為55%。
(四)藏區品種保險。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補貼比例為40%,對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補貼比例為65%。
三、關於具體工作事項
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具體事項和程序按照《中央財政種植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財金[2008]26號)、《中央財政養殖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財金[2008]27號)、《財政部關於中央財政森林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財金[2009]25號)、《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財金[2010]54號)等有關規定執行。
請你們根據相關規定,做好農業保險及保費補貼工作,督促保險機構提高服務水平與質量,更好地發揮農業保險強農惠農富農作用,並將有關情況及時報我部。
財 政 部
2013年7月31日
❹ 財政部印發通知加大對產糧大縣什麼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支持力度
農業部2015-2016年補貼政策一覽表1種糧直補政策中央財政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安排補貼資金140.5億元2農資綜合補貼政策中央財政繼續實行種糧農民農資綜合補貼,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元。3良種補貼政策中央財政安排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203.5億元。4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范圍內實施,補貼機具種類為11大類43個小類137個品目。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政策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與農機購置補貼相銜接,同步實施。拖拉機根據馬力段的不同補貼額從500元到1.1萬元不等,聯合收割機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分為3000元到1.8萬元不等。6新增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政策補貼234億元,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7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保護農民利益,防止「谷賤傷農」,保持2015年水平不變。8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中央財政安排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351億元,獎勵資金由省級財政用於支持本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9生豬大縣獎勵政策補貼35億元,專項用於發展生豬生產,具體包括規模化生豬養殖戶(場)圈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污處理的支出,以及保險保費補助、貸款貼息、防疫服務費用支出等。10農產品目標價格政策積極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11農業防災減災政策中央財政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資金,在主產省實現了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12推進糧棉油糖高產政策補貼20億元,實現低產變中產、中產變高產、高產可持續,進一步提升我國糧棉油糖綜合生產能力。13菜果茶標准化創建支持政策打造一批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的高標准、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葉標准園和標准化示範區。14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中央財政繼續投入資金7億元,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15化肥、農葯零增長支持政策安排996萬元,開展低毒生物農葯示範補助試點,補助農民因採用低毒生物農葯而增加的用葯支出,鼓勵和帶動低毒生物農葯的推廣應用。16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補助政策安排8億元資金,鼓勵和支持還田秸稈,加強綠肥種植,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進有機肥資源轉化利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17設施農用地支持政策支持農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從事規模化糧食生產所必需的配套設施用地。18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支持政策國家糧棉油主產區140個大縣建立新品種展示示範點,開展現場觀摩活動和技術培訓,為農民選擇優良品種、選用先進栽培技術提供指導和服務。19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支持政策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投入,不斷完善基層可追溯體系運行所需的裝備條件,強化基層信息採集、監督抽查、檢驗檢測、執法監管、宣傳培訓等能力建設。20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支持政策800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補助資金重點用於制度創設、模式總結探索、人員培訓等。21畜牧良種補貼政策投入畜牧良種補貼資金12億元,主要用於對項目省養殖場(戶)購買優質種豬(牛)精液或者種公羊、氂牛種公牛給予價格補貼。並探索開展優質荷斯坦種用胚胎引進補貼試點,每枚補貼標准5000元。22畜牧標准化規模養殖支持政策中央財政安排25億元支持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安排10億元支持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23動物防疫補貼政策繼續安排7.8億元補助經費。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補助政策,畜禽疫病撲殺補助政策,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補助政策,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生豬定點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貼政策。24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繼續在13省(區)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補獎資金達到了190億元。25振興奶業支持苜蓿發展政策中央財政安排3億元支持高產優質苜蓿示範片區建設,片區建設以3000畝為一個單元,一次性補貼180萬元(每畝600元)。26農業保險支持政策進一步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逐步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縣級保費補貼,不斷提高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品種保險的覆蓋面和風險保障水平;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有條件的地方提供保費補貼,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予以支持;擴大畜產品及森林保險范圍和覆蓋區域;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中央財政提供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有玉米、水稻、小麥、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天然橡膠、森林、青稞、藏系羊、氂牛等,共計15個。27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開展示範家庭農場創建活動,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
❺ 財政部 農業保險稅收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農業保險稅收優惠政策是屬於報備類。版
12月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權決定將目前已經到期的兩項農業保險稅收優惠政策延長至2016年12月31日,一是保險公司開展種植業、養殖業的保費收入,按90%計入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二是縣域農村金融機構保險業收入減按3%徵收營業稅。
❻ 農村惠民政策有哪些
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有:
1.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盡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農項目的具體辦法。
2.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
3.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相關就業政策支持范圍。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權益,對生活無著的返鄉農民工要提供臨時救助或納入農村低保。
4.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按照著力增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務的要求,繼續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推進「鄉財縣管」改革,加強縣鄉財政對涉農資金的監管。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逐步建立資金穩定、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
5.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調整財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對縣鄉財政的一般性轉移支付,逐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縣鄉財政基本財力保障制度。
6.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支持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建立區域性農村商品采購聯盟,用現代流通方式建設和改造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網路,擴大「農家店」覆蓋范圍,重點提高配送率和統一結算率,改善農村消費環境。
7.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制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辦法。實行新的扶貧標准,對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盡快穩定解決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