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主要金融信息化公司

主要金融信息化公司

發布時間:2021-01-28 18:03:08

1. 什麼是信息化金融機構

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通過廣泛運用以互聯網為代表版的信息技術,對權傳統運營流程、服務產品進行改造或重構,實現經營、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

它的顯著特點就是:金融服務更加高效便捷、金融創新產品更加豐富、資源整合能力更為強大。

2. 銀行 金融信息化研究員 具體工作

工抄作職責:
1、負責信息驅動機制研究,並參與產品相關課題研究工作;
2、根據要求編制盤面綜述、行業或者上市公司簡評等文檔;
3、參與日常證券金融相關數據信息的采編整理;
4、參與產品金融資料庫的數據更新維護;
5、參與常規的部門活動組織協調,協助處理部分日常事務;
6、上級交辦的其他相關工作。

任職資格:
1、本科及以上學歷,金融學、經濟學、會計財務、金融數學等相關專業背景,有較強的文字處理能力;
2、熱愛證券行業,對金融市場有深刻的見解和認識,具備3年以上A股投資經驗;有財經媒體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3、熟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及行業發展情況,具備良好的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能力;
4、熟練掌握office辦公軟體使用,精通Excel等數據統計處理軟體;
5、敬業踏實,耐心細致,具有較強執行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具備良好的溝通和組織協調能力

3. 金融行業信息化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到上個世紀末為止,我國的金融信息化已經走過20多個年頭,在數萬金融科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由點及面,初步建成了日趨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體系。在這段發展時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業和行業監管部門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即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等行業監管機構的領導下,各個金融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金融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和實施原則。
我國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的建立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講起步較晚,從70年代開始至今盡管只有20多年的短短歷程,但發展速度較快。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金融行業信息系統已基本上接近了發達國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計算機進入我國銀行業,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引進了蘇聯的電磁式分析計算機,用以進行全國聯行對帳表的工作。但是計算機在我國銀行業的真正發展還是從70年代開始的,因此,我國金融行業信息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70年代起步階段
從70年代中國銀行引進了第一套理光—8型(RICOH—8)主機系統開始,揭開了我國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發展的序幕,當時的主要目標是利用計算機處理效率高、准確性強、功能豐富的特點,對銀行的部分手工業務用計算機來進行處理,主要軟體採用COBOL語言編寫,實現了諸如對公業務、儲蓄業務、聯行對帳業務、編制會計報表等日常業務的自動化處理。盡管在當時只在某些地區的某幾個分行著手試點,但是試點的成功為後來的大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這一階段主要的處理方式也是採用離線批處理的方式,解決了大量瑣碎、重復性的勞動。
第二階段——80年代推廣應用階段
80年代我國銀行業相繼引進了日本的M—150、美國IBM公司的436l、4381型主機系統。進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廣應用各類櫃面業務處理系統,在此基礎上各行分別建立了自己的聯網系統,實現了同城各專業銀行自身間的活期儲蓄通存通兌,基本實現了各專業行、各營業網點之間業務的聯網處理。計算機已應用於銀行門市業務、資金清算業務、金融計劃統計業務、信貸管理等多項業務中。與此同時,1985年中國銀行率先加入了SWIFT環球金融通信網路系統,為我國銀行業電腦化信息系統同國際接軌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第三階段——90年代完善提高階段
90年代各大專業銀行信息系統主機紛紛升級,如引進美國IBM公司的大型機ES9000系列主機,用以擴大業務處理范圍、增強業務處理能力。1991年4月1日人民銀行衛星通信系統上電子聯行的正式運行,標志著我國銀行電腦化信息系統進入了全面網路化階段。各大銀行除先後加入人民銀行的電子聯行系統外,在一些大中城市還建立了各種形式的自動化的同城票據交換系統,如同城跑盤清算系統、同城網路清算系統和同城清分機處理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原來資金清算時間長、可靠性差的問題,使得資金清算在各地之間能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同時,繼中國銀行之後,其它各大專業銀行也紛紛加入SWIFT系統成為其一員,使國際結算業務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人民銀行衛星通信系統上,除了銀行業務的應用外,還開發應用了全國證券報價交易系統,使全國的證券交易形成了一個統一、公平、合理的市場,使計算機在金融業的廣泛應用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隨著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級網路系統愈加成熟完善,除了能處理傳統的金融業務外,各行還紛紛推出了90年代國際上流行的新型的自助銀行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方便、周到的服務,實現了全方位、全開放式、多層次,符合國際慣例經營模式的新型的金融服務體系。由此可見,業務上的應用已基本達到了較為完善的階段,但各大銀行及金融機構仍在不斷努力,開拓新的業務,並重視計算機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不斷提高金融電腦化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爭取早日實現理想的決策支持系統。
第四階段——90年代末至今,新時代的到來
從90年代末至今,整個世界進入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加之我國已跨入WTO門檻,中國原本就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格局。
要想取得市場上的優勢,金融企業必須加強客戶關系管理、金融產品創新和加強內部信息化建設,而這三項都與信息技術分不開。金融信息化的意義這時候也並不局限於金融行業本身,而在於金融信息化是整個社會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信息時代對金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把金融企業的支付系統介面接在企業的網上、政府的網上以及各消費者家中的網上。國內的金融企業紛紛觸網,推出網上支付系統。中國銀行率先推出了網上銀行的系列產品。中行的客戶只要擁有一張長城借記卡,再從網上下載中行提供的電子錢包軟體,就可以在網上進行各種操作,包括在網上開展查詢、轉賬、支付和結算等業務。而隨後中國建設銀行總行正式推出了網上銀行業務,接著又開通了網上個人外匯買賣、證券保證金自動轉賬等服務。而招商銀行的「一卡通」及「一網通」網上業務更可謂是先聲奪人。招商銀行的網上業務還包括網上企業銀行、網上個人銀行、網上證券、網上實時支付等功能。擁有招商銀行「一卡通」的客戶,可以享受網上付費、網上購物、銀證轉賬、賬戶轉賬等服務,不必再辦理其它手續。近幾年,信息技術已廣泛滲透到金融經營管理的各個機構、各項業務、各個環節,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網路化和電子商務的鏈接成為衡量「新世界、新金融、新銀行」的一個重要標准。為了趕上潮流,適應WTO形勢下的新競爭格局,中國的金融企業正在加快腳步邁入信息化時代。

資料來源:AMT咨詢公司研究報告

4. 我國金融行業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的金融信息化建設是從無到有、從單一業務向綜合業務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今已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金融業務的處理模式,建立了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子清算系統和金融管理系統。中國的金融數據通信網路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國內金融企業在實施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1、目前各金融體系的建設標准很難統一,阻礙了金融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在國有商業銀行全面實施國家金融信息化標准前,許多銀行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體系,由於機型、系統平台、計算機介面以及數據標準的不統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較大,系統的整合比較困難,標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時間。

2、金融信息化建設中,金融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如國內眾多的銀行卡之間要實現互聯互通,似乎需要經過一番長途跋涉。其實,為了實現銀行卡的互聯互通,中國人民銀行早就牽頭組織各商業銀行共同出資成立了銀行卡信息交換中心,以解決各銀行之間的 ATM和POS機的共享問題。可是真正要實現聯通的時候,各銀行又都在盤算自己的利益。因為銀行卡的聯通意味著小銀行可以分享到大銀行的資源,大銀行當然不願意了。因此,金融企業的互聯互通,必須找到一種市場驅動機制來諧調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點。

3、服務產品的開發和管理信息的應用滯後於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業務的快速發展。目前國內金融企業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偏重於櫃面的負債、核算業務的處理,難以滿足個性化金融增值業務的需要。同時,缺乏對大量管理信息、客戶信息、產業信息的收集、儲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術在金融企業管理領域的應用層次較低,許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還處在半信息化的階段。

4、網上金融企業的認證中心建設速度緩慢。目前中國各金融企業的客戶很多,都是網上的潛在客戶,然而由於國內金融企業在建設認證中心的意見上難以實現統一,使得網上金融的認證標准沒有統一。而外資金融企業又虎視耽耽,一旦外資進入,美國標准、日本標准將在中國大地上大行其道。分析人士認為,網上認證中心不解決,那麼網上金融將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網上金融。

5、實現數據大集中與信息安全的矛盾。數據大集中意味著統一管理,減少重復建設,數據集中以後,能夠有效地提高金融企業的管理水平,加強金融風險的防範,進一步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資金營運的效率,有效地改善金融企業的管理機制。而且,數據集中是實現各種新業務和新服務的前提基礎。然而,數據大集中雖是金融信息化的一大趨勢,但集中從某種角度上講增加了系統的不安全性,一旦某一地方的系統出了問題,那全國的系統都將受到影響。

中國的金融信息化被業內人士認為是「起步晚,卻發展迅猛」。但與國外的金融企業相比,我們還停留在金融信息化的初級階段。目前國內已經上馬信息化的金融企業大多隻是為客戶提供信息查詢而已,提供理財、咨詢服務的不多。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金融信息化不是為了向客戶提供一批簡單的海量信息,而是要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成為客戶的投資理財專家,為客戶整合加工所有的信息,分析投資動態,推薦投資產品等。總而言之,金融業的信息化進程可以概括為:以數據大集中為前提,以完善的綜合業務系統為基礎平台,以數據倉庫為工具,以信息安全為技術保障,打造出現代化、網路化的金融企業。

5. 金融機構有哪些信息化,大數據需求

數據大集中
數據大集中是一個過程,之前整個銀行體系都在分行,包括證券公司也是如此。這些金融機構並沒有集中的數據中心概念,所以他們先做了數據大集中。
數據倉庫
數據倉庫是在數據大集中的基礎上,提升、改善了數據的質量。
報表
在上面兩步的基礎上,做了兩個報表:一個是監管報表,另一個是內部管理報表。
決策支持
決策支持是基於報表而形成的系統。但是,最後形成的決策支持系統扮演的角色並不是全局性的。比如,針對風險部門的是風險數據倉庫,針對業務部的是客戶數據倉庫,所以在金融信息化過程中,以上四個方面還是部分處於分離的狀態。
數據整合
無論做什麼樣的分析,數據質量是最重要的。如果數據質量差,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公開數據現在越來越開放,比如說工商數據、徵信數據。所以我覺得很多公開數據的運用,確實為數據分析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
智能金融的嘗試
為什麼用嘗試二字,因為我還是持一個比較保守的觀點。就智能金融而言,現在的數據挖掘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還是不夠的,但是我相信科技的不斷發展肯定會解決這個問題。我一直堅信一個觀點就是:以後絕對不會存在物理上雲的概念。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所有的東西都是雲,這就是趨勢,是你沒有辦法改變的。我覺得智能金融或者大數據是一個趨勢,是一個沒有辦法去改變、沒有餘地可討論的趨勢。

6. 信息化金融機構主要運營模式有哪些

信息化金融機構主要運營模式分為以下三類:傳統金融業務電子化模式、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金融電商模式。

7. 電子商務金融信息化做什麼的

電子商來務金融信息化自主要學習的課程是:貨幣金融學、現代金融業務、證券與期貨基礎、金融信息系統、電子商務基礎、金融業客戶關系管理、經濟學基礎。
培養學生具備1.金融理論與實務知識;2.計算機技術知識與應用能力;3.金融信息管理系統的實施、維護和應用的能力。
就業方向:主要在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從事一線崗位的業務操作和管理工作。

網路營銷,亦稱做線上營銷或者電子營銷,指的是一種利用互聯網的營銷型態。網路營銷有別於其他種營銷方式

8. 金融信息化專業如何

金融領域是信息抄技術應用最為廣泛襲和深入的一個領域。我國的金融信息化建設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基於IT的金融服務體系,然而嚴重缺乏既掌握信息技術又精通金融業務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現實使得我國的金融信息化進程的前進步伐受到了巨大阻礙,因此加強我國現代化金融體系的信息化建設,其重要基礎是培養金融信息化相關人才。金融信息化是一門交叉學科,致力於培養現代金融體系所需的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金融信息化精英人才。
金融信息化專業培養兼備計算機技術知識與現代銀行業務知識、現代數理工具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掌握金融信息系統分析、設計與實現的理論、方法和技能,了解銀行產品運作流程、核心業務處理系統,清楚掌握金融信息化管理流程,熟悉軟體開發周期和企業應用開發等相關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在金融應用軟體開發商、金融信息系統提供商以及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的IT部門從事金融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和維護等方面研發與管理的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國際化金融信息化專業人才。
好與不好,自己分析.

9. 金融信息化發展趨勢是什麼

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訊:
內容提要:2011年我國金融信息化形勢發展首先,注重數據分析平台建設。其次,加強網點信息化建設。最後,大力發展移動金融。
2012-2016年中國金融外包服務產業市場運行態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目前各金融機構都基本制定了新的五年規劃,而人民銀行聯合國內各金融機構制定金融業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也將公布。展望2011年,金融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將呈現何種發展趨勢?數據分析平台建設、網點信息化、移動金融等可能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金融信息化發展的根本問題將被提上重要日程。

首先,注重數據分析平台建設。目前,國內金融機構在與業務和服務有關的信息化建設方面已經比較完善,但相比之下,在決策科學化方面依然未給予應有的重視。從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的發展來看,金融機構在數據收集、分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基本上相當於其在業務、服務方面的科技投入。面對競爭激烈的環境,國內金融機構在基於數據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方面的科技投入在2011年有望增加。

其次,加強網點信息化建設。金融信息化的價值最終要讓客戶體驗到網點信息化建設帶來的方便,這也成為了金融機構新一輪網點改造的關鍵環節。其中,加強系統前端的信息支持、增加智能終端的配備、實現各種渠道的融合意義最為重大。

再次,大力發展移動金融。2010年,3G技術、三網融合、物聯網、智能終端等得到了大發展,隨時隨地購物、辦公、游戲等真正得以實現;2011年,移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移動辦公等或將實現井噴式發展。而網路社會中個性化將達到最大限度的「張揚」,因此,移動網路的崛起不僅對大型金融機構意義重大,也為中小型金融機構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最後,狠抓人才隊伍建設。在「十二五」期間,各個金融機構應抓住機遇,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金融信息化人才隊伍,實現金融信息化業務和技術的高度融合,力促各金融機構信息化目標的早日實現。

文章來源: http://www.chinairr.org/view/V14/201203/19-95157.html
您還可以到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上找,有相當權威的調研報告。希望可以幫到您。

閱讀全文

與主要金融信息化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