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介紹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國金」或「中信國際金融」) 是中國內中信容集團公司(中信集團) 中國境外金融業務的旗艦。中信國金於2002年11月,由收購香港華人銀行有限公司後的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中信嘉華)重組而成。截至2006年底,中信國金市值約351億港元,而總資產約1021億港元,分別較成立時上升約4.6倍及30%。
B. 中信集團有哪些子公司
中信集團有子公司有:
一·金融類子公司:
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合資保險公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新際期貨有限公司(合資期貨經紀公司)
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信誠基金有限公司
二·實業類子公司
中信國安集團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澳大利亞公司
中信(香港)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華南(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深圳(集團)公司
國華國際工程承包公司
中信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
武漢建築設計院
中信金屬公司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天津工業發展公司
中信機電製造公司
渤海鋁業有限公司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網路有限公司
中信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三·服務類子公司
中信國際合作公司
中信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社
中信旅遊總公司
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
亞洲衛星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文化傳媒集團
中信國際商貿有限公司
鴻聯九五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2)中信金融集團公司擴展閱讀: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前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信集團,英文為CITIC Group),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
截止2011年底,中信集團旗下擁有境內A股上市公司中信國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海直、中信重工,600084ST中葡等六家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則包括中信泰富、中信資源、中信21世紀、中信1616集團,以及中信銀行H股、中信證券H股。
中信泰富晚間在港交所公告稱,正式宣布公司正在與中信集團等有關方面就收購中信股份100%股權之潛在收購進行協商。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149位。
C. 中信信貸金融投資集團到底是不是騙子公司
扯的旗子挺大!名字也很嚇人!自己好好分辨下吧!國內山寨,,,多啊!
D.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是什麼性質的企業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是中央企業。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前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信集團,英文為 Group),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241。
(4)中信金融集團公司擴展閱讀
中信集團擁有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期貨等門類齊全的金融業務,金融綜合服務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大力推進中信集團所屬金融子公司之間,以及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協同,建立了「中信網上金融超市」,發展網上綜合金融業務,各金融子公司之間通過金融交叉產品銷售以及對重大項目進行聯合市場營銷,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在 20個地區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參與的地方分支機構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子公司客戶、網點、銷售等資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戶信息系統的整合與遷移工作,著手規劃和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各子公司共享客戶資源及交叉銷售創造條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總資產 13,204億元,同比增長 16.6%;營業收入 750億元,同比增長 35.6%; 2008年實現利潤總額 212億元,同比增長 46.2%。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E. 中信銀行收購了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銀行希望藉助本次收購,利用中信國金的跨境服務平台,把分行網路伸延至國際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為穩固的業務。 很多股份制銀行將香港視為國際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開始在香港尋找國際化平台。通過並購香港的金融機構,這些銀行可以直接吸納國際化的管理體制,吸收大量優秀的國際化人才 10月23日晚,中信銀行宣布完成收購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國金」)70.32%股權的所有交易程序,這標志著中信銀行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 中信銀行的努力為他贏得了2008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的大獎,排名第20位。該獎是由《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的。 交易「物美價廉」 2009年5月,中信銀行與中信集團及Gloryshare Investments(中信集團全資附屬公司)簽訂股份收購協議,宣布以135.63億港元收購中信國金70.32%的股權,每股對價為3.35港元,該交易被中信銀行副行長曹彤稱作「物美價廉」。在香港市場,以市凈率1.43倍收購一家金融機構的控股權,價格是非常低的。這得益於2008年底,中信集團以較低成本將中信國金私有化。中信銀行也是在2008年獲得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 中信國金是中信集團公司旗下在香港經營的綜合性金融平台,橫跨多個金融業務的服務領域。截至2008年底,資產規模約1500億港元,其中包括持有中信嘉華銀行100%股權,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50%股權,以及中信國際資產管理公司40%股權。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中,中信國金仍保持較好的盈利水平。中信國金旗下的中信嘉華銀行於2008年底按資產值計是香港第十大持牌銀行,在香港擁有27家分行,同時在澳門、紐約、洛杉磯設有海外分行。它亦是少數全資擁有內地注冊銀行的香港銀行之一。 財務並表已啟動 本次收購完成後,中信銀行將委任副行長曹彤及行長助理曹國強擔任中信國金及中信嘉華董事,目前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的財務並表工作已經啟動。中信銀行預計,通過業務整合、降低運營費用,以及各方面緊密合作的逐步落實,本次收購所產生的協同效益將會逐步得以顯現,中信嘉華銀行等資產對中信銀行的盈利貢獻能力也將有所提升。 在業務及管理上,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將充分展開各個層面的合作和互補,增加雙方跨境服務的業務量和業務種類,並逐步整合雙方位於境內及海外的服務網路。2009年7月,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已經展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合作,中信銀行為中信嘉華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代理中信嘉華進行跨境貿易人民幣支付。 中信銀行稱,資本交易和風險管理是本次收購後業務整合的重點方面,雙方將在債券交易、外匯交易方面加強信息共享,同時加強風險管理,在決策制度、制衡機制以及市場風險監測等有關方面加強合作,完善技術體系、監管理念和監控手段,有效保障未來中信銀行國際化運營的資產安全性。 尋找國際化平台 中信銀行希望藉助本次收購,利用中信國金的跨境服務平台,把分行網路伸延至國際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為穩固的業務。在整合工作的初期,中信銀行將繼續保持中信嘉華銀行的品牌。在將來的合適時機,中信嘉華銀行將成為中信銀行國際化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統一的產品優勢。 中信銀行在2008年獲得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第五屆)2008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這項榮譽為他進入國際平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信在即將到來的2009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的評選活動中,中信銀行可以繼續努力,爭取再次進入2009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的榜單。 「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點,往往成為內地銀行國際化的第一站。通過在香港市場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平台,實現向東南亞及歐美地區拓展,中信嘉華銀行在澳門及美國的網路,將幫助中信銀行提高跨境業務的服務能力。」曹彤表示。 「很多股份制銀行將香港視為國際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開始在香港尋找國際化平台。通過並購香港的金融機構,這些銀行可以直接吸納國際化的管理體制,吸收大量優秀的國際化人才。」國都證券銀行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F.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業務
中信國金是一家投資控股公司,業務范圍包括商業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業務。
中信國金的主要經營業務,乃透過全資附屬公司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進行。該行是一家香港注冊及持牌商業銀行,為企業及個人提供一系列銀行服務及金融方案,並專注於零售銀行、企業銀行及財資服務。
中信國金透過持有中國第七大商業銀行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15%策略性權益,成為繼中信集團以後該行的第二大股東。
在非銀行金融業務方面,中信國金分別持有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權及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40%股權。前者是一家主攻中國的投資管理及諮詢公司,而後者則專注於資產管理及直接投資業務。 於2006年11月,中信國金宣布與BancoBilbaoVizcayaArgentaria,S.A.(BBVA,下稱「西班牙對外銀行」)組成戰略聯盟,由西班牙對外銀行初步入股中信國金百分之十五權益。該項交易極具意義,既讓本集團開拓地區性業務能力,又為旗下商業銀行平台建立有效的環球連結。中信國金亦與西班牙對外銀行展開第二階段的磋商,當中包括由中信嘉華並購西班牙對外銀行現有亞洲企業銀行業務,以及西班牙對外銀行增持中信國金權益的安排。
與此同時,西班牙對外銀行亦透過另一協議初步入股中信銀行百分之五權益。兩項交易均於2007年3月1日順利完成,標志著中信國金集團、中信銀行及西班牙對外銀行合組的獨一無二的「三角凳」商業銀行業務模式正式啟動,合作各方均下定決心,本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打造一個以中國為重心的強大聯盟,在擴闊客戶群同時,有效連結中國內地、香港、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市場。
實施該「三角凳」策略聯盟將成為推動本集團未來發展的基石,而中信國金集團亦已准備就緒,正朝發展成亞洲最佳區域性中資銀行集團的目標進發。 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中信嘉華﹚為中信國金的全資附屬公司。中信嘉華期望透過為大中華及海外客戶提供方案,創造價值,將財富管理和國際商業服務提升到超越客戶期望的嶄新水平,成為擁有最佳國際水平及實力的首選中資銀行。中信嘉華在香港擁有29間分行,其他中國網點包括北京分行、上海分行、澳門分行及全資擁有的中國國際財務有限公司﹙深圳﹚,海外分行網路則遍及紐約及洛杉磯。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中信嘉華之純利約9.18億港元,總資產約897億港元。穆迪投資及惠譽國際分別給予中信嘉華「Baa2」及「BBB+」的信貸評級。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銀行﹚於1987年由中信集團創立,原名中信實業銀行,是中國於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以來,最早成立的商業銀行之一。中信銀行現為中信集團最大的附屬公司,占集團綜合總資產及盈利超過一半。截至2005年底,中信銀行位列中國資產第七大銀行。中信銀行一直在商業銀行業務方面擁有強大實力,於2005年11月更名為中信銀行,反映該行開始轉型,並朝在零售銀行市場建立其領導地位的方向發展。中信銀行在2007年4月27日成功在香港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同步上市,標志著該行企業發展歷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中信銀行的分行網路遍布中國全國各地,在2006年底分行數目達446間,僱用員工超過12500人。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中信銀行之純利約人民幣39億元,總資產約人民幣7067億元。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中信資本,前稱「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一家專注中國的投資管理及諮詢公司。中信資本總部設於香港,辦事處網路遍及上海、北京、紐約及東京。其核心業務包括私募投資、資產管理、地產、夾層貸款及結構性融資。憑借中信資本金融專才的技術和經驗,加上中信集團的支持及網路,中信資本具備獨特的優勢,以掌握中國市場特別是投資及金融領域的無限商機。
中信國金持有中信資本的50%權益,餘下的50%權益由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持有。
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於2002年中信國金重組時正式成立,專注於管理及追收不良貸款。隨著時間過去,中信國際資產管理亦把業務范圍擴展至基金管理,並透過風險資金及直接投資開拓中國相關資產管理業務。
隨著解決不良貸款的歷史任務大致完成,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於2006年12月重新定位,透過引入三名海外策略性投資者,大大增強其資本實力,憑借各新股東不同而又相互補足的優勢,以及從合作中產生的協同效益,中信國際資產管理將在更佳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在中國的直接投資業務。該三名海外投資者合共持有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擴大後股本的60%股權,而中信國金則持有餘下40%股權。中信國金的意向是在可見將來維持其在中信國際資產管理的最大單一股東的地位。
G.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金融業務
中信集團擁有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期貨
等門類齊全的金融業務,金融綜合服務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大力推進中信集團所屬金融子公司之間,以及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協同,建立了「中信網上金融超市」,發展網上綜合金融業務,各金融子公司之間通過金融交叉產品銷售以及對重大項目進行聯合市場營銷,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在 20個地區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參與的地方分支機構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子公司客戶、網點、銷售等資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戶信息系統的整合與遷移工作,著手規劃和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各子公司共享客戶資源及交叉銷售創造條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總資產 13,204億元,同比增長 16.6%;營業收入 750億元,同比增長 35.6%; 2008年實現利潤總額 212億元,同比增長 46.2%。 銀行業務是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信集團在中國境內控股上市公司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中信銀行國際化發展戰略繼續穩步推進。2010年5月,中信嘉華銀行正式更名為中信銀行國際,標志著購並完成後相關戰略整合進程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中信銀行國際全年實現合並稅後凈利潤10.57億港元,同比增長10.9%,在創歷史最高盈利的同時,各項經營指標均呈現健康較快的發展態勢,並購協同效應逐步體現。本行與BBVA、中信銀行國際組成的「三位一體」戰略聯盟不斷將各業務合作推向縱深,年度內本行與BBVA在汽車金融、私人銀行方面的合資項目正積極推進審批,資金資本、國際業務、養老金等領域業務合作規模也得到迅速增長。
2010年,中信銀行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首次突破200億,達215.0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0.20%。平均權益回報率(ROAE)19.29%,每股收益0.55元,分別較上年提高6.38個百分點和增長0.18元,經營效益創歷史新高;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雙降,撥備覆蓋率提升至213.51%,資產質量保持良好;總資產首次突破兩萬億,達20,813.14億元,各項存款18,724.79億元,各項貸款12,642.45億元,業務規模再上新台階。基於穩健的業績表現和良好的市場聲譽,本行在《金融時報》社聯合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舉辦的「金龍獎」評選中,繼2009年獲得唯一「最佳股份制商業銀行」獎項後,2010年再度蟬聯該獎項,體現了市場和業界對本行綜合競爭能力的充分肯定。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團在香港控股經營的上市金融機構,也是中信金融業在海外的重要平台。 2008年11月5日,在中信集團的安排下,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香港資本市場調整的有利時機,成功實現私有化,從香港聯交所退市,消除了交叉持股,為中信集團整合旗下商業銀行業務打下了基礎。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所屬中信嘉華銀行核心業務盈利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營業收入18億港幣,凈利潤 1.3億港幣。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紀、股票承銷、債券承銷、投行和基金等業務市場份額繼續提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通過完善制度、改進內部協作、建設信息平台、降低自營規模和嚴格承銷項目審核等措施,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增資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通過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嘗試拓展海外業務;成立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發起設立綿陽產業基金,進一步加快買方業務發展。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實現凈利潤73.05億元,盡管同比下降40%,但佔全行業凈利潤的比例由9%提高到約15%。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中信證券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截至2008年底,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總資產358.18億元,凈資產52.14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17.39億元。中信金通證券公司總資產103.89億元,凈資產17.69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7.07億元。中信萬通證券公司總資產58.51億元,凈資產16.67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3.73億元。 中信集團與英國保誠集團各占股50%的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已在中國10個省市的30個城市開展業務,銀保業務發展較快,期繳業務比例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2008年規模保費 37.1億元,新單年繳化保費 10億元,內含價值達 27.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3%、17%和43%,新單年繳化保費在外資及合資壽險公司中居第二位。
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標准組建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主要經營財產保險和健康保險等業務。中信集團持有該公司 27.62%的股份,為其主要股東之一。截至 2008年底,天安保險股份公司擁有 32家分公司、 1200家營銷網點, 2008年該公司保費規模近70億,近幾年規模保費位於中小保險公司前列。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均為中信證券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截至 2008年底,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1.9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12.2億元;中信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6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0.48億元。 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對旗下基金業務進行整合,由華夏基金吸收合並中信基金,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中信信託公司、英國保誠集團各持股 49%的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為 222.5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3091萬元。
H. 中信金融騙局
現在騙子很多,尤其是網貸平台,手續費高,利率也高,千萬不要參與。
I. 中信金融集團是國企么
不是標准意義上的國企
但是他的
紅色背景很深
建議搜索一下
中國中信集團
就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