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分求論文,主題:服務三農發展 建設美好家園 參與崗位見習 提升就業能力
http://ydpaper.org/biyelunwen/jingguan/2010/0107/888.html
服務「三農」促發展-郵政儲蓄服務「三農」小記
郵政儲蓄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的專門辦理居民個人儲蓄業務的金融機構。海南郵政儲蓄自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郵政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以服務大眾為宗旨,不斷深化金融創新,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產品種類進一步豐富,為支援全省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全省人民對百年郵政的充分信任和支持下,今天的海南郵政儲蓄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居民儲蓄存款78億元,開辦多項中間業務的金融機構,成為我省一支重要的本文轉載自網金融力量。同時海南郵政儲蓄依託海南郵政的集團優勢,在全省初步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城鄉服務網路,遍布全省城鄉的33xxxx郵政儲蓄網點(其中近70網點在農村)及70台自動櫃員機與全國xxxx多個郵政儲蓄網點實現了聯網、異地存取,同時×××郵政儲蓄計算機中心與海南銀聯中心實現了聯網,綠卡可實行atm跨行交易和pos消費。
郵政承擔著普遍服務的義務,在服務「三農」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郵政具有網路資源優勢和良好的信譽,在服務「三農」方面大有可為。在眾多金融機構紛紛從農村撤點的今天,海南郵政儲蓄正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一步發揮郵政行業優勢,打造郵政服務「三農」的平台,為海南農業增效、海南農民增收誠信服務,努力促進海南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代發糧食直補資金業務
糧食直補資金是政府發放給廣大退耕還林農民的糧食專項補助資金,在掌握糧食直補資金具有資金發放量較大、發放面廣、發放點以農村為主的特點後,省郵政儲匯局及時主動與省財政廳相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得到了省財政廳的大力支持,與郵政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退耕還林糧食補助改補現金發放工作的通知》,標志著我省郵政與財政部門合作發放農民退耕還林糧食直補資金工作正式啟動,我省郵儲服務「三農」工作迎來了一個寶貴的發展契機。工作開展後,省儲匯局及時制定並出台了代發糧食直補資金方案,對做好代發糧食直補資金營銷工作和服務工作進行了專門的部署。隨著代發糧食直補資金工作的全面開展,省儲匯局將緊緊圍繞服務好「三農」的工作要求,深入各市縣局加強服務工作指導,確保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努力做到廣大農民朋友滿意,同時也為郵政、財政的長期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自2004年11月份我省郵政儲蓄退耕還林糧食直補資金發放工作開展以來,在各市縣郵政局積極拓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樂東、東方、昌江、文昌等局已成功代發了當地糧食直補資金,同時,儋州、瓊海局也與當地財政局達成了合作意向。其中,樂東、東方、文昌局均為全額代發,分別代發163xxxx元、78xxxx元和100xxxx元,昌江一期代發37xxxx元。
二、代發養老金業務
從1999年開始,郵政儲蓄即在省社保部門的支持下,利用遍布城鄉的網點優勢在我省承擔著各企業事業單位、農墾系統養老金的代發工作。良好的服務與穩定的網路優勢相配套,促使郵政儲蓄代發養老金業務每年以30的速度在快速增長,如今全省郵政儲蓄每月養老金的代發量已達到1.0xxxx億,獲得了廣大老年同志和社保局的充分肯定,目前絕大部分市縣養老金已交由郵政儲蓄代發,使郵政儲蓄代發養老金業務在全省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90以上。
目前郵政儲蓄每月在農村地區發放的養老金有近300xxxx元,離退休職工遍布各農村鄉鎮、農林場所,給發放工作增加了一定難度,在養老金的發放過程中,每月保證養老金按時發放和及時領取成了郵政儲蓄個網點的第一要務。在委託郵政儲蓄代發之前,居住在農村的離退休老職工往往要跑幾十里地到縣城的銀行網點支取養老金,許多老同志苦不堪言。郵政成為農村養老金代發機構後,憑借遍布農村的20xxxx個郵政儲蓄網點成為一條發放社會養老金的主幹道,農村老人可以持折在郵政儲蓄任何網點領取養老金。為做好農村地區的養老金代發服務,郵政儲蓄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層層落實責任。在發放的高峰期儲蓄櫃台還開辟了專門的養老金領取櫃台,方便了老人養老金的領取。目前郵政儲蓄代發社會養老金業務基本做到離退休職工、委託單位和社會保障局「三滿意」,在老人中構築起了一座信任的橋梁。
三、其它代收付業務
海南郵政儲蓄恢復開辦18年來,一直以全省城鄉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勇於創新,不斷開發新的業務品種。為了滿足各類用戶的多種需求,2001年海南郵政儲蓄啟動了中間業務綜合服務平台工程的建設,2004年又進行了平台的改造,旨在打造一個具有代收電信資費、代發
工資養老金、代扣水電煤氣費、代收公用事業費、手機銀行、存摺炒股、pos跨行消費、跨行取款、代售國債、代理保險、代理基金等有著較為全面業務功能的個人金融服務業務平台。在此平台上,廣大的農民朋友也能象城市居民一樣享受郵政儲蓄提供的各類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在我們重點發展的代收電信資費方面,每一個儲蓄網點都成為各大電信運營商的收費網點,每月代收電信資費業務量達到了360xxxx元,在農村網點的業務量佔三分之一左右,極大地方便了農民朋友繳交電話費、手機費、尋呼機服務費等多種電信資費;郵政儲蓄在近年來也在逐步擴大代理保險業務發展規模,尤其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會進一步加大在農村鄉鎮的業務發展力度,積極配合各家財壽險公司做好農村保險市場開拓、農村保險市場體系的建立等工作,利用郵政的網點和網路資源優勢及時給農民朋友提供更多的商業保險,進一步增強我省農民抵抗災害的能力,維護農民的再生產能力,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
郵政儲蓄在為全省一些大中型企業在農村鄉鎮的業務拓展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海南郵政利用自身的服務優勢為海南移動、海南電信公司開通代收營業款、代理商購卡款等款項業務,為×××煙草公司開通代收農村、鄉鎮煙草款業務,為海南有線電視開通代收有線電視服務費業務,及時為這些企業回籠資金,方便它們的服務觸角延伸到農村地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兄弟生活質量。
四、郵政儲蓄異地業務
這兩年,海南郵儲異地業務發展迅猛,在「三農」服務工作方面也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近年,為推動異地業務的發展,海南郵儲突出抓好網路建設,並通過大力發展卡業務、增加布設atm、推行無折存取款等措施,不斷提高異地業務交易量。特別是針對海南是典型的農業省份,各種瓜果菜等農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出省外,儲蓄異地業務需求量很大的特點,海南郵儲積極貫徹國家局關於服務「三農」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做好本省「三農」的服務工作。不斷加快農村網點建設,在2003年,全省33xxxx郵政儲蓄網點全部實現了全國聯網,其中21xxxx網點在農村鄉鎮,服務著一百多萬農村鄉鎮用戶,為廣大農戶和農產口批發商開展異地交易提供了便利的存取款條件。郵政儲蓄同時還利用在農村完善的機構,服務農村勞務經濟。針對海南農民大量外出務工的實際,對使用郵政綠卡的農民工實行「三免一低」的政策,即免收開卡費、免收卡年費、免收省內異地交易手續費,跨省異地交易手續費低廉,使外出打工的農民能夠充分享受到郵政綠卡全國通存通兌的便利,確保勞務資金的安全,解除外出務工農民的諸多麻煩,為他們提供實實在在的方便。憑借著這些服務優勢,2004年12月份全省郵政活期儲蓄異地交易總筆數36.xxxx筆,交易總金額為14.1xxxx元。2004全年累計異地交易筆數38xxxx筆,交易金額達150.32億元。
五、郵政匯兌業務
2004年海南郵政匯兌業務全年交易量152.3xxxx筆,交易金額15.61億元。郵政匯款主要面向農村服務,農村郵政匯款不僅關繫到農民生活的改善,也關繫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是黨中央「三農」政策的具體體現,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為了提高農村郵政匯款的服務時限和服務質量,我省郵政匯款相繼推出了加急匯款、實時匯款,禮儀匯款、回執匯款、附言匯款等豐富的業務品種,對「三農」政策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郵政作為社會、經濟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企業,承擔著為全省城鄉百姓提供金融服務的重任。懇請各級政府能創造條件支持郵政儲蓄在國家允許經營的范圍內,拓展經營領域,開辦開展各種代理、代辦業務。如代收農村電力費用、代收農話費、代收農村有線電視服務費、代收農村地區煙草款、代發農村各項補貼資金等。郵政儲蓄始終將不遺餘力的為加快全省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促進海南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❷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金融服務
「三農」工作關系國計民生,歷來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加快農村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對於加強和改善「三農」金融服務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但也要看到,「三農」金融服務仍然是我國金融服務中比較薄弱的地帶,「三農」金融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兩難問題。筆者認為,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金融服務,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問題,努力把「三農」金融服務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首先,要處理好商業化經營與社會責任的關系,這是困擾「三農」金融服務的根本問題。筆者認為,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應該堅守兩個底線:一個是黨和國家要求的社會責任底線。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控股的金融機構開展「三農」金融服務,是履行國有資本意志的必然要求,不能單純地追求利潤最大化,風險偏好也要建立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另一個是商業化經營要求的保本底線。實踐證明,不計成本、不講風險地服務「三農」,會挫傷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也會削弱金融機構的長期服務能力。
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過程中,應當將這兩個底線有機地統一起來。一是堅持以發展帶動服務「三農」能力提升。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商業化服務「三農」的新路子,寓服務於發展之中。二是努力尋求商業化經營和踐行社會責任的結合點與平衡點。在對外服務上,金融機構要積極運用商業金融模式支持政策性、公益性強的「三農」發展事業;在考評機制設計上,金融機構在考核基層機構點均、人均業務量和效益時,可探索加入對服務「三農」社會責任相關指標的考量,引導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地服務「三農」。三是樹立和增強「雪中送炭」的責任感。比如,在西藏、新疆等老少邊窮地區,雖然經營成本較高,但當地群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和願望仍然較強,金融機構應堅持在這些地區設立多種服務網點,以發揚和體現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其次,要處理好關於統籌管理和放權搞活的關系。「三農」客戶具有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區域差異顯著、信息不對稱等特徵,難以與一些金融機構過於集約化的經營體制相適應,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妥善處理好統籌管理和放權搞活的關系,以進一步貼近市場、貼近「三農」,提高「三農」金融服務的效率。
一是釐清各級機構的職能分工。金融機構要深入基層、員工和客戶,理清哪些事項需要總部統籌管理,哪些需要放權到分支機構,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各級機構的經營管理許可權。二是積極穩妥地推動適度簡政放權。金融機構可以採取「試點-評估-優化-推廣」的方式,做到既放權於基層,縮短管理和決策鏈條,又「放而不亂」、風險可控。三是要做好管控引導。在具體經營事項交由分支機構負責的同時,金融機構總部也要切實加強管理、督導,形成服務「三農」的整體合力。
第三,要處理好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能不能科學而藝術地把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的平衡點,是決定「三農」金融服務成敗的關鍵,最能考驗出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要堅守「三農」業務發展的風險底線。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必須始終綳緊風險控制這根弦,堅持底線思維,任何時候都要將不良貸款控制在能「承受」范圍內。二是適度提高對「三農」業務的風險容忍度。金融機構應通過優化調整經濟增加值、內部轉移定價等管理考核指標,打消基層機構服務「三農」的顧慮。監管部門也應堅持差別監管,適當放寬「三農」業務不良貸款等考核指標的監管標准。三是切實加強「三農」業務專業化風險管控能力。這是應對「三農」金融業務風險大的根本之道。
第四,要處理好資源投入和效益產出的關系。現階段,農村金融資源投入大、經營成本高、效益產出低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機構對「三農」和縣域市場增加資源投入的積極性。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努力。
一方面,金融機構要以戰略眼光來審視和衡量「三農」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要從近景、中景、遠景等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分析,發掘「三農」業務的戰略價值和長期效益,做好資源投入的總體規劃。另一方面,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增加農村金融資源投入的外部環境。各級政府應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好對農村金融服務的各類財稅、保險、貨幣和監管政策支持,強化正向激勵。
此外,在發展創新型「三農」金融業務方面,一是要推動服務模式創新。重點是要強化城鄉聯動、行司聯動、境內外聯動,提供信貸、發債、票據、租賃、理財、保險等跨領域金融服務,構建新型綜合化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二是要推動產品創新。近年來,「三農」金融產品創新聚焦在破除農村抵押擔保瓶頸上。農業銀行在這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2009年推出了林權抵押貸款,近三年來累計投放林權抵押貸款172億元。2014年,農行又率先在同業中推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三是要推動技術創新。當前要著力把互聯網金融的理念、技術和產品運用到「三農」金融服務中。
❸ 劉光溪:城鄉統籌中三農金融服務瓶頸突破與創新
城鄉統籌中三農金融服務瓶頸突破與創新
—關於建立健全基層民生金融服務體系幾點思考
雲南省金融辦黨組書記 主任 劉光溪
新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度關注「三農」問題,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九年聚焦「三農」經濟。黨的十七大,胡錦濤同志再次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屆三中全會專門針對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作出重大決策部署,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辟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指南。可以說,「三農」興,中國經濟興,「三農」強,則中國經濟強。「三農」經濟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
金融是現代經濟運行的核心,「三農」經濟發展需要「三農」金融提供支撐和服務保障。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農村金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力量。由於深受高度集中高度壟斷金融體制的影響,「三農」金融服務體系始終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難以滿足「三農」經濟多樣化發展的金融服務需求,融資難、融資貴成為「三農」經濟難以突破的瓶頸,進一步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的提升,「三農」問題依然是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障礙。重新認識、理解「三農」金融服務的內涵,構建適應「三農」經濟發展金融服務體系,成為一項長期緊迫、復雜艱巨的任務。
一、以「三農」金融服務助推城鄉統籌全面發展
「三農」金融服務長期薄弱,嚴重製約了「三農」經濟的發展,導致城鄉之間、地區之間難以實現均衡發展,二元經濟結構並沒發生實質性改變。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三農」金融服務問題,「三農」問題很難實現突破,城鄉統籌發展就難以實現。
(一)「三農」金融服務與金融支持「三農」發展之間內涵關系
「三農」金融服務概念與傳統意義上普遍使用的金融服務「三農」或金融支持「三農」有著本質的不同。兩者主要區別在於誰是主體、誰是核心、誰是出發點和歸宿點。金融服務「三農」強調的是以金融機構為主體和核心,一切以金融機構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和維護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服務「三農」僅僅是金融機構獲取自身利益的一種手段。而「三農」金融服務強調以「三農」為主體和核心,一切以「三農」金融需求能否得到滿足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凸顯了「三農」金融的重要性。簡而言之,「三農」金融服務就是要想「三農」所想、急「三農」所急,以「三農」服務為根本,千方百計為「三農」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三農」金融服務的提出既是一個重大理念上的突破、轉向與創新,也是我們對當前現實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後而提出來的重要概念,這一新思維為如何建設農村金融服務找准了方向,有利於「三農」問題症結的根本破解,具有歷史的、宏觀的、重大的戰略性意義。
(二)以「三農」金融服務全面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長期以來,「三農」問題的解決思路更多地注重於在農村內部考慮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這種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與社會其它單元之間的有機關聯,實現不了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農民與市民之間的良性轉換與互動。結果,中央惠農政策如沐春風,但「三農」問題依舊、城鄉失衡依舊。「三農」問題必須在城市與農村、工業與農業、城鄉居民統籌發展中逐步解決,才能實現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農民致富奔小康。「以工業反哺農業、以城市帶動農村」,實行「城鄉統籌發展」,是思維方式的重大調整。城鄉統籌發展跳出「三農」抓「三農」,突破了把「三農」問題與社會其它單元人為割裂的思維定勢,校正了把「三農」作為一個孤立系統單獨研究處理的政策取向,把「三農」問題納入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之中,解決長期以來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
城鄉統籌發展需要「三農」金融服務體系提供支撐和服務保障,才能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可持續發展。「三農」金融服務體系相對於城市金融而言,它由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外生型正規金融機構,也包括農村銀行、小貸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小微型半正規金融機構,還包括各種地下銀行、影子銀行等內生型民間金融機構。「三農」金融服務體系較好解決了長期以來城鄉金融割據、農村基層金融發展規模與結構嚴重失衡、農村金融服務嚴重不足所造成城鄉二元金融結構差異,樹立了農村金融發展的新思維,通過農村金融體制、機制、制度與政策等一系列創新,實現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的互動促進、城市金融與農村相互協調,促進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一元經濟結構的轉制、轉軌與轉變,破解農村金融發展難題,實現城鄉統籌全面發展,真正把金融服務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統籌的重要推動力量,在「三化」(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化「三農」、帶「三農」、服務「三農」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我國現行「三農」金融服務相關政策措施
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深受大一統金融體制的影響,主要是外來的、外生型金融服務模式。隨著國有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造和金融業對外開放加快推進,我國金融資源進一步向大中城市和發達地區集中,在廣大農村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留下大量金融服務空白,農村金融資源缺乏進一步加劇。為了彌補農村金融資源不足,國務院以及相關部委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農」金融發展政策措施。
(一)中央積極出台農村金融政策
從2004年至今,中央「一號文件」連續9年出台關於「三農」經濟發展指導性意見,這說明了「三農」問題復雜性,也展現了中央從戰略高度解決「三農」問題的信心與決心。從相關政策支持「三農」重點與難點來看,隨著我國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三農」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更具體的要求,這種要求從宏觀、體制方面逐漸向微觀、機制方面轉變,向具體政策要求轉變,向惠農民生轉變,政策措施越來越明確、實在。從深層次上看,是一種自上而下放權讓利改革,行政性、政策性空間越來越大,民間性、自發性的農村基層金融組織開始受到普遍關注。
(二)完善農村支付體系建設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大力支持農村金融支付體系建設,彌補農村基層金融服務網點不足,採取一系列措施增加農村信用社支付結算手段,提高其支付服務能力。吸收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加入大額支付系統和小額支付系統;批准設立農村信用社資金清算中心,拓寬農村信用社支付結算渠道,增強結算功能;推行代理制,鼓勵商業銀行代理農村信用社支付結算業務,廣泛吸收農村信用社加入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業務,拓寬業務范圍;協調各地農村信用聯社加快開發和健全省內農村信用社通匯系統,為農村金融發展創造提供良好的金融基礎服務。一系列支付結算服務體系建設使廣大農村與農民能夠真正享受與城市結算匯兌一樣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對人們金融意識、意念產生了重要積極影響。
(三)鼓勵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合理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三農」金融服務領域,建立小微型金融機構,成為「三農」金融服務體系建設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商業性小額貸款公司開始在山西、四川、陝西、貴州和內蒙古5個省區試點,主要以服務「三農」、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為重點,為農戶、個體經營者和微小企業提供小額貸款。2008年,銀監會正式發文允許設立「只貸不存」小額貸款公司,對農村金融市場主體的培育發展,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引導民營資本規范發展,起到了較好示範作用。2006年年底,銀監會發布《關於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意見》,允許金融領域對民間資本全面開放,可以參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四)實行有差別金融監管政策
為了鼓勵民間資本流入農村和設立農村金融機構,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人民銀行對農村金融機構實行有差別存款准備金率;對農村信用社給予利率優惠和再貸款支持;發行央行專項票據置換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和彌補歷年虧損;改革扶貧貼息貸款方式等等。銀監會積極試點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放寬農村金融機構准入門檻,降低新型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出台農村資金互助社減稅優惠政策。稅務部門對小額農戶貸款利息免徵營業稅,農村信用社獲得減收營業稅率優惠,實現了城鄉金融機構在稅收上的差異優惠政策。2012年,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出台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監管政策。
三、我國「三農」金融服務存在瓶頸約束
近年來,我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發展迅速,有效緩解了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三農」發展的融資難題,為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但從整體上看,我國農村金融基礎還很薄弱,主要是自上而下的金融體制改革,是典型外生供給型的金融支持「三農」經濟服務模式,與「三農」經濟內生型金融服務需求相距甚遠,對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形成瓶頸制約。
(一)政策扶持不到位
我國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村是弱勢區域,農民是弱勢群體。農村經濟發家庭經營為基礎,農戶數量龐大,居住分散,農戶之間的結構性差別和地區差別大,城鄉差距突出。農戶收入水平低,單筆存貸款規模小,農戶貸款缺乏必要的擔保與抵押品,生產和經濟「靠天吃飯」,這些問題決定了「三農」的「三弱」問題不可能完全靠市場手段解決,也不可能完全靠現行的農村金融機構來解決。同時,中央與地方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資金需求大,存在巨額缺口,僅靠市場化的金融手段難以解決。「三農」金融服務必須與財政、稅收等手段相結合,才能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國家支農經濟金融政策的功效。
(二)金融服務主體單一難以滿足快速增長需求
我國縣級涉農金融機構主要有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及郵政儲蓄銀行,但是大多分布集中在縣城,只有農信社在鄉鎮一級設立了分支機構。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加快推進,「三農」對金融服務需求量不斷增加,需要大量基層金融機構提供信用支持,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產業化,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與轉換。同時,農村金融機構整體資本充足率較低,經營規模較小,抵抗風險能力較弱,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產業化蓬勃發展而產生的資金需求。
(三)「三農」信貸政策約束強
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支農商業銀行受到風險防範與商業化經營的約束,導致農村信貸受到手續復雜、門檻過高、辦貸效率較低、風險抵補太弱等諸多因素制約,無法向弱勢領域、弱勢行業、弱勢群體傾斜。為了控制信貸風險,正規金融機構要求農戶信貸必須提供抵押擔保,由於土地、林地所有權為集體所有,要進行進一步改革存在諸多難度,這無疑增加了農戶信貸資金可得性的難度。結果,涉農信貸產品不僅單一而且融資成本過高,主要以零售業務為主,農村資金需求尚未形成規模,並且存在金融資源配置錯位、錯配的現象,貸款期限與農業生產周期及還款能力不匹配。
(四)「三農」金融服務激勵機制尚未真正建立
農村金融服務主體單一,信貸風險相對較大,利潤較少,相應影響到信貸產品提供方式。同一筆貸款、同等額度的利潤、同樣資金的組織,下級分支機構同上級比較,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勞動與成本,出現「多貸不如少貸、拿不準的不如不貸」等「懼貸」傾向。結果,農村基層銀行面臨貸款權利上收、上移、上沉等問題,信貸考核機制過於苛刻,正向激勵不足而約束有餘,嚴重影響了基層銀行高管及信貸人員的營銷積極性,消極的「惜貸」思維在「審慎」觀念前就先入為主,以利潤為中心的考核體系不盡科學合理。
(五)「三農」金融機構服務受到限制
我國「三農」金融服務機構主要是外來供給型服務機構,難以真正發揮支持「三農」經濟的作用。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性銀行,主要任務是落實好國家宏觀調控和強農惠農政策,並不對農村經濟提供小額、分散的金融服務。農業銀行作為服務農村經濟的商業性銀行,2007年,中央對農業銀行確立了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的改革原則,要求農業銀行強化「三農」市場定位和責任。2009年,銀監會要求農業銀行建立適應「三農」金融服務的事業部管理機制。2010年,人民銀行等部委要求農業銀行穩步推進「三農」金融事業部制改革。農業銀行商業化經營與中央金融管理部門「三農」金融服務行政化目標相沖突,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造並沒有強化對「三農」金融服務的支持,而是對大部分鄉鎮營業網點進行大規模撤並,造成農村金融服務主體缺失加劇。郵政儲蓄銀行主要對農村地區提供匯兌業務,只提供有限的農業貸款。農村信用社作為一個商業化運作金融機構,既要承擔國家政策性農貸制度的職能,又要實行市場化運營,始終游離於政策性與商業性之間。
小貸公司、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緩慢,並且大多分布在經濟條件較好地區和縣級城市,除農村資金互助社外,小貸公司、村鎮銀行是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風險防範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放緩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進程。農業政策性保險業務尚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商業性保險不太願意進入農村,使得農業保險覆蓋面低,保費額度小,農業風險分散和補償機制缺失致使農業保險發展嚴重滯後。
四、國外農村金融發展主要舉措與經驗啟示
在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推進過程中,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由於二元經濟導致二元金融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中小微企業、「三農」經濟等實體經濟成為金融服務的薄弱領域,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內生型「三農」金融服務體系是推動「三農」經濟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國外農村金融發展的主要舉措
美國是世界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建立了完整的農村金融制度,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全國劃分為12 個農業信貸區,在每一個信貸區成立一家聯邦土地銀行和中間信貸銀行,分別通過國民農業貸款協會和生產信貸協會形成全國性的農業服務網路,提供中期或者短期的動產抵押農業貸款。農業重振管理局、商業信貸公司、農村電氣化管理局等政策性金融機構,為農業生產提供長期優惠信貸資金。政策農業保險體系,對所有農場主提供保險。儲蓄貸款協會、小企業管理局等機構為農業生產提供小額資金。多層次、全方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農業融通資金,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法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由法國土地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農業信貸互助銀行、大眾銀行、法國互助信貸聯合銀行、農業互助保險社等構成,形成了相對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其中合作社與互助社性質金融機構占據主體地位。法國農村金融發展在國家財政大力支持,具有垂直管理和運作、國有和民營相結合、中央與地方分層發展的特點。
日本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穩定農業生產,建立相對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協是一種農業合作協同組織,主要採用農林中央金庫、基層農協以及農業信用聯合會 (信農聯)三級組織結構,農民以自願、自主登記的方式加入,協會遍布整個日本的農村。農林漁業金融公庫、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國際合作銀行以及國民生活金融公庫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主要向農民提供長期、低息的農業貸款。農業共濟協會、漁業共濟協會分別提供農業、漁業方面政策性保險。日本農村金融逐漸形成了以農協會合作金融為主體、政策性金融公庫和農業保險為補充金融體系,它們共同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保證農民收入穩定。
印度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印度儲備銀行、印度農業和農村開發銀行、商業銀行、地區農村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土地開發銀行等,各金融機構之間分工明確、相互合作,較好地滿足了印度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不同層次金融需求。政策性銀行承擔推進商業金融機構改進農村金融服務的支撐和引導職能。合作性金融機構由初級信貸合作社、中心合作銀行、邦合作銀行三級組成,主要向農民提供中短期貸款。土地開發銀行向農民發放小型灌溉設施貸款、土壤改良、林果業種植等方面中長期貸款。國有大商業銀行在各項政策引導下,利用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優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整體水平。
孟加拉國注重發展小額信貸,其目標是傳統金融業務不能覆蓋但有強烈金融服務需求的低收入群體,提供無抵押和無擔保的信用貸款,目的在於使低收入人群擺脫貧困。
(二)國外農村金融發展經驗與借鑒
農村金融機構與農業經濟之間形成一種良性互促發展、互融共進的關系,成為推動二元經濟向一元經濟轉換、轉變的關鍵。一是構建商業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並存多元化、多層次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滿足農村金融服務多樣化需求,推動「三農」經濟發展。二是堅持合作制原則,推動農村合作金融在組織機構、民主管理改革和發展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三是形成了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的多層次農村金融服務機制,滿足不同層次金融服務需求。四是高度重視政策性金融引導和開發作用,支持和保護農業生產。五是充分揮農業保險的作用,形成銀行資金與保險結合聚集效應。
國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對於我國「三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一是我們應立足於國內農村金融需求新變化和新特點,加快農村金融組織的創新與培育,最終建立商業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非正規金融並存,主體多元、分工合理、功能互補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二是必須堅持合作制原則和合作制組織結構與運行機制不變原則改革和發展農村合作金融,還原合作制本來面目,使之成為農村金融的支柱。農村合作金融在業務運作上引入市場機制,改進合作金融的微觀經營機制,提高合作金融運行效率;在政策上加強政府扶持,強化有效監管,使之成為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獨立發展的主力軍。三是加強政府財政資金對農村金融機構扶持引導力度,促進農村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四是健全農村金融法律制度,引導和規范農村金融市場發展。五是大力推廣發展小額信貸,讓廣大農民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陽光雨露」。
五、我國「三農」金融服務建設的對策建議
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需要多層次「三農」金融服務體系,為「三化」化「三農」、帶「三農」、服務「三農」提供支撐和服務保障,形成政策引導、市場化運作,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及民間金融相結合金融服務體系,培育競爭適度、開放有序、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村金融供給主體,構建「覆蓋全市、功能完善、協調配合、布局合理、服務高效、監管有力」的多層次、多形式金融市場,形成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等共同參與金融聚集效應,妥善處理金融創新與防範風險之間的關系,著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一)明確賦予縣級政府對「三農」金融服務管理權
「三農」金融服務具有很強的內生性,鑒於目前我國「三農」金融服務是典型外生供給型金融服務體系,與「三農」經濟聯系不大,難以滿足「三農」經濟多樣化、多層次金融服務需求。一是國家賦予省市縣三級政府創辦小微金融機構權利,建立適合「三農」經濟發展的小微金融機構。二是賦予民間資本參與設立小微、草根型金融機構創辦權,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三是賦予縣級政府更多金融調控權和監管權,督導地方金融機構貫徹執行國家金融方針政策、指導其加強自律性管理、防範和處置金融案件、維護良好信用環境,這樣才能解決執法與維穩的關系問題。四是建立中央、省、縣三級金融監管體系,才能解決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和監管鏈過長的問題,縣級政府對小微金融機構進行管理,填補地方金融監管缺失,與中央監管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合理地引導民間資金投向更多實體經濟,促進地方新興金融機構的發展。
(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著力新型金融機構建設
建立以政策性金融為先導、合作性金融為主體、商業性和民間性金融為兩翼的「鷹型」發展戰略,樹立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改革目標。一是加快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間性金融相結合,通過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緊密合作,形成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多層次農村金融服務組織體系。二是引入和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場主體,適度增強金融市場競爭,使政府資本、銀行資本、民營資本、外資等都能投入到「三農」中來。三是放寬農村金融機構市場准入條件,適當降低農村金融機構准入門檻,促使地下金融浮出水面,真正發揮農村民間潛藏著巨大的金融資源,從根本上激發出民間金融的爆發力,使之成為正規金融的重要補充。四是加快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建設,積極組建村鎮銀行,促進農村多元商業性金融的合理競爭;引導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社,有效抑制農村資金外流;多途徑支持農村建立小額貸款公司,鼓勵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制為村鎮銀行。五是鼓勵正常的農村非正規金融活動,承認其合法性,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依法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
(三)創新農村金融機制,激發「三農」金融服務活力
實行「鷹型」農村金融發展戰略,用好用足各種政策,創新農村金融品種和金融服務方式,推動現有金融創新不斷向縱深發展。一是積極探索「六位一體」(農村信用社+擔保機構+保險機構+財政+農業龍頭企業+農戶)的支農信貸服務模式,形成金融機構聯動機制。二是積極開展中間業務,滿足農戶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需求,為農民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環境。三是積極推進信用擔保制度改革,重點在農戶宅基地和房屋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使用權、農戶或集體林權、礦權、土地流轉等方面做文章、想辦法,以解決農村抵押物的范圍太窄、價值太小的問題。四是健全農業保險間接補償機制,降低系統性農村金融經營風險。五是通過建立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外部擔保的經濟補償機制、農業保險的經濟補償機制、巨災保險的經濟補償機制、農村金融的政策性經濟補償,對「三農」貸款不良貸款或損失進行適當補償。
(四)創新農村金融政策,推進「三農」金融服務發展
創新農村金融政策是推進「三農」金融服務的關鍵。一是實施優惠政策激勵,促進各項政策及時落實,積極完善配套措施,在地方財力許可的情況下進一步研究制定相關辦法。完善金融機構信貸投入考核獎勵機制,每年對投入進行統計考評,突出加大對「三農」貸款的單項考核獎勵力度,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的支農積極性。二是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對農村金融的導向作用,進一步整合財政支農資金,加大財政貼息力度,改進貼息方式,發揮貼息政策、補貼政策、減免稅政策的導向作用,引導各路資金投入「三農」領域。三是加大財政轉移支出中用於農村經濟發展的比重。加大貸款損失風險補償、利率補貼政策,建立農貸資金合理的配套機制。四是建立以財政、稅收、貨幣和監管政策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化農村金融政策扶持體系,為農村資金迴流創造條件,引導金融機構積極發展涉農業務。
(五)探索實施「三農」金融服務綜合配套改革
農村金融服務綜合配套改革是推動「三農」經濟發展重要支撐和保障。一是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房屋產權確權,激活農村潛在的巨額金融資產,為農戶進行抵押貸款提供最大價值的金融支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農戶對生產發展的資金需要。二是向社會公開發行或私募方式設立各類農業產業投資基金或私募股權基金。三是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完善信貸產品為主的業務,充分挖掘信貸資源,積極拓寬服務領域與創新服務模式,滿足「三農」金融需求。四是建立城市金融幫扶農村金融的機制,在信貸資金上、人員素質培訓上進行支持。在鄉鎮行政村設立「三農」金融服務工作室,作為農村金融機構服務觸角的延伸,協助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服務。
(六)打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是推動農村金融發展外部保障機制。一是努力改善農村信用環境,盡快推進各地適合「三農」金融發展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地方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考核機制。二是完善農村金融法制建設,針對農村金融發展實際,制定出台《農村金融法》,修改《擔保法》等法律法規,建立促進農村金融規范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並加大執法力度,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三是充分運用財政與稅收兩個杠桿,全方位加大投入,改善「三農」發展的物資基礎和社會環境。四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立足區域比較優勢,發展特色農業並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經營,夯實農村金融發展的產業基礎。五是鼓勵、允許和支持農民建立各種專業合作社或協會。探索建立促進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努力形成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管理一體化新格局。
❹ 如何履行好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職責
農行來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自精神,首先要大力推進面向「三農」的金融服務工作。作為國家賦予服務「三農」重要職責的大型商業銀行,農行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三農」的方針、政策,充分發揮農行在服務「三農」領域的傳統優勢和作用,積極探索有效服務「三農」的組織體系、運作機制和具體措施,加大對「三農」和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在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項俊波同時強調,要結合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農行城鄉業務的不同特點,發揮城鄉一體化和系統整體優勢,推動農村業務不斷做細、做廣,使服務「三農」做到可持續、有效益。
當前,農行股改財務重組的基礎性工作、內部配套改革等方面正加快推進。下一步要加強公司治理機制建設,深化組織體系、業務流程、資源配置、價值管理和激勵約束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實現體制、機制和管理方式與現代商業銀行的基本接軌。
❺ 求一篇「服務三農發展,建設美好家園」的社會實踐報告,在線等
「服務三農問題 建設美好家園」主題社會實踐報告_實踐背景
實踐背景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有效載體,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主題暑期社會實踐作為在高校廣泛開展的一項教育活動,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今30年間,一直深受大學生的普遍歡迎和社會的有力支持。其根本原因在於它既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大學生成長規律,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30來的實踐證明,社會實踐活動對於促進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鍛煉毅力,對於增強青年一代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堅持安全發展、完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公眾通過做志願者參與各種形式的志願服務,可以減少現代城市生活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隔絕,形成人與人之間的親密交往與關懷,架起社會群體之間相互友愛和相互幫助的橋梁,促進社會信任與社會和諧。近年來,大學生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踴躍參加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不僅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奉獻,而且自身也在基層的實踐鍛煉中健康成長,所展現出對理想信念的堅定追求,對歷史使命的積極回應,以及對時代責任的勇於擔當,確實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2010年的玉樹抗震救災,2008年的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節,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災。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對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而且正在加快向世界強國邁進的腳步。但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正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我們的人均GDP還是居世界百位之後,到本世紀中葉我們才能基本實現現代化。因此加強實現現代化的美好藍圖,還需大批具有社會時代感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在當前全社會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大背景下,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自己的行為,引領自己的思想,科學的、發展的定位自己,要求自己,加強社會責任感,特別是對貧困、偏遠地區的責任感。為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改善農村社會風氣,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落實《關於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的要求。「三下鄉「活動把組織活動與機制建設結合起來,既抓住當前效果,也考慮長遠利益。保證「三下鄉」,常下鄉;把「送」與「用」結合起來,在「用」字上著力,在提高效果上下功夫;把「送」與「建」結合起來,在送的過程中,著眼加強陣地隊伍設施建設,增強農村經濟的造血功能。在中央16號文件及《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精神的指導下,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做好今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工作——服務三農問題 、建設美好家園。根據我校及我院對此的相關安排,特組建「起航風箏」社會實踐團隊,以調查江漢平原地區血吸蟲疾病疫情及其改善情況。據水利部評估,湖北省生活在血吸蟲病疫區的飲水不安全人口有255萬多人。近年來,省部聯合防治血吸蟲病行動全面展開,重疫區「整縣推進、綜合治理」成效顯現,以機代牛、洲灘禁牧等傳染源控制措施穩步推進,晚血病人免費救治深得人心。2009年末,以行政村為單位人畜感染率降至3%以下。但由於江漢平原地區血吸蟲病傳染源數量大,流行環境沒有根本改善,急感疫情仍時有發生,血防成果的基礎尚待鞏固,防治任務仍然艱巨。聯繫到人們對漢江平原流域血吸蟲病的認識程度,為切身了解當前地區血吸蟲疫情及其改善情況,結合專業知識,為當地居民宣講血防知識,找出切實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將福利帶給居民。
❻ 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自查報告.在線等、、、、、、、
建議看一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17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3〕87號)。對照這些文件政策開展自查。
❼ 為支持三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三農」工作關系國計民生,歷來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黨的十八屆三版中全會對全面加快農權村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對於加強和改善「三農」金融服務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但也要看到,「三農」金融服務仍然是我國金融服務中比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