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公司銷售業績下滑原因分析

金融公司銷售業績下滑原因分析

發布時間:2021-01-26 22:00:14

Ⅰ 在財務報表分析中,企業缺乏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原因是什麼呢

為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關於「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發揮好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產品供給中的作用」的部署要求,根據國務院領導關於切實保障重點投入、運用融資機制放大效應的批示精神,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印發《關於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對發揮開發性金融積極作用、推進PPP項目順利實施等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通知》要求,各地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協調,積極引入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中央企業、地方國企等各類市場主體,靈活運用基金投資、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各類金融工具,推進建立期限匹配、成本適當以及多元可持續的PPP項目資金保障機制。要加強與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溝通合作,及時共享PPP項目信息,協調解決項目融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融資工作順利推進創造條件。

為幫助各地發改委及項目投融資單位了解新常態下國家重點鼓勵的項目、領域、政策和模式,解答PPP投融資模式存在的困惑與難點,分析篩選各地優秀招商引資合作項目並提供咨詢、融資服務和推薦合作夥伴,提高PPP項目合作對接與運營成功率,中國投資協會項目投融資專委會決定舉辦PPP項目系列培訓、研討活動。

Ⅱ 試分析金融機構脆弱性產生的內在和外在原因。我國金融機構是否存在脆弱性試述其表現。你應該如何防範

金融機構脆弱性產生的原因,除了三種主要的解釋,即企業角度(在明斯基看來,商業周期的存在將誘使企業進行高負債經營)、銀行角度(「安全邊界說」和信息不對稱性說)和金融市場角度(從價格波動的角度來研究)外,金融自由化的發展、金融活動的外在性、宏觀經濟的沖擊等也被認為是導致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原因。
我國的金融機構存在脆弱性,主要體現在:
①銀行體系的問題:商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主體,商業銀行所積累的不良資產是中國金融脆弱的最主要標志。
②證券市場的問題:資金黑洞龐大,部分券商已經到了崩潰邊緣
③其他金融機構問題: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歷史上的某一時期都進行過大量的違規違法經營,管理混亂,累積了大量壞帳。政策性金融機構也困難重重。保險業的問題在於:一是無序競爭,支付高額代理費;二是利率不斷調低,保單利差倒掛,存在巨大的資金黑洞。
人民幣匯率問題:如果人民幣大幅度升值則有可能對外貿出口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而且升值以後巨額套利資金的外流對中國的國際收支也可能會造成嚴重不利影響;而如果處理不好人民幣匯率問題則有可能引發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給經濟金融帶來嚴重後果。
⑤金融業開放問題:中國金融領域對國外資本的全面開放,可能對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產生不利的影響,增加中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相應的防範措施有:
①加快完善國內銀行的產權制度、治理結構及管理體制;
②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建立健全證券方面的法律制度。

Ⅲ 分析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並對這場危機所帶來的影響進行歸納

當前世界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及影響

官方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解釋是由次貸引起的,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美國政府救市資金也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在眾多的金融危機分析文章中,始終沒有看到對這些問題的簡單明了的解釋。本文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答案,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幾個假想的例子來了解金融危機的產生和影響。

一、杠桿。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 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CDS合同。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運行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包裝成金融衍生品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 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上面 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

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斷供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 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 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 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 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等到了大量美圓出現在市場上,引起的美圓貶值、人民幣被迫升值,就意味著糧食等初級產品和石油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大量出口型企業利潤減少、定單減少、市場萎縮,不得不瀕臨破產倒閉的風險,市場物價將進一步攀高,通貨膨脹壓力進一步加大。

而最艱難的莫過於消費者的觀望引起的市場萎縮。人們不得不減少開支,只在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上花費,大宗商品(家電、汽車)和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引起連鎖反應,包括鋼鐵、能源、建材、裝飾等行業都將面臨困難,難逃破產和倒閉的厄運。反過來,由於實體經濟受到嚴重影響,投資減少也會使得商業銀行面臨貸款減少,利潤下滑的金融惡性循環。

這就是經濟規律的神奇所在,當經濟過冷時,需要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當經濟過熱時,就要抑制通貨膨脹、打擊投機行為。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災難,我們要做好准備,來應對這場危機。

作為消費者,始終是更願意看到一些過熱行業能夠理性調整,合理回歸到它價值的本來面目,目前,特別是消費者對樓市的觀望也並不是毫無理由:受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香港和日本樓市10年來持續低迷,直到現在還未恢復到98年以前的房價水平。

記住巴菲特的一句話:「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這既是一種理性,也是一種自信。現在,任何拯救危機的措施都顯得蒼白,只有一樣能夠救危機,那就是合理的自信。

Ⅳ 中國股票市場流動性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流動性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的股票大多數是國有控股公司,裡面有一大部分是國有股,國有股份在通常情況下是不流通的.

Ⅳ 簡要分析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

一,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
雷曼兄弟的倒塌是和自2007年夏天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分不開的,所以要分析雷曼兄弟的問題,就不能不提美國的次貸危機。
次貸問題及所引發的支付危機,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房價下跌引起的次級貸款對象的償付能力下降。但我過去所有房地產市場波動不同,此次次貸危機,造成了整個證券市場,尤其是衍生產品的重新定價。
二,雷曼兄弟自身的原因
1)進入不熟悉的業務,且發展太快,業務過於集中
作為一家頂級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注重於傳統的投資銀行業務(證券發行承銷,兼並收購顧問等)。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固定收益產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飛速發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這些領域的業務,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稱為華爾街上的「債券之王」。
在2000年後房地產和信貸這些非傳統的業務蓬勃發展之後,雷曼兄弟和其它華爾街上的銀行一樣,開始涉足此類業務。這本無可厚非,但雷曼的擴張速度太快(美林、貝爾斯登、摩根士丹利等也存在相同的問題)。近年來,雷曼兄弟一直是住宅抵押債券和商業地產債券的頂級承銷商和賬簿管理人。即使是在房地產市場下滑的2007年,雷曼兄弟的商業地產債券業務仍然增長了約13%。這樣一來,雷曼兄弟面臨的系統性風險非常大。在市場情況好的年份,整個市場都在向上,市場流動性泛濫,投資者被樂觀情緒所蒙蔽,巨大的系統性風險給雷曼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可是當市場崩潰的時候,如此大的系統風險必然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另外,雷曼兄弟「債券之王」的稱號固然是對它的褒獎,但同時也暗示了它的業務過於集中於固定收益部分。近幾年,雖然雷曼也在其它業務領域(兼並收購、股票交易)方面有了進步,但缺乏其它競爭對手所具有的業務多元化。對比一下,同樣處於困境的美林證券可以在短期內迅速將它所投資的彭博和黑岩公司的股權脫手而換得急需的現金,但雷曼就沒有這樣的應急手段。這一點上,雷曼和此前被收購的貝爾斯登頗為類似。
2)自身資本太少,杠桿率太高
以雷曼為代表的投資銀行與綜合性銀行(如花旗、摩根大通、美洲銀行等)不同。它們的自有資本太少,資本充足率太低。為了籌集資金來擴大業務,它們只好依賴債券市場和銀行間拆借市場;在債券市場發債來滿足中長期資金的需求,在銀行間拆借市場通過抵押回購等方法來滿足短期資金的需求(隔夜、7天、一個月等)。然後將這些資金用於業務和投資,賺取收益,扣除要償付的融資代價後,就是公司運營的回報。就是說,公司用很少的自有資本和大量借貸的方法來維持運營的資金需求,這就是杠桿效應的基本原理。借貸越多,自有資本越少,杠桿率(總資產除以自有資本)就越大。杠桿效應的特點就是,在賺錢的時候,收益是隨杠桿率放大的;但當虧損的時候,損失也是按杠桿率放大的。杠桿效應是一柄雙刃劍。近年來由於業務的擴大發展,華爾街上的各投行已將杠桿率提高到了危險的程度。
3)所持有的不良資產太多,遭受巨大損失
雷曼兄弟所持有的很大一部分房產抵押債券都屬於第三級資產(Level 3 Assets)。雷曼作為華爾街上房產抵押債券的主要承銷商和賬簿管理人,將很大一部分難以出售的債券都留在了自己的資產表上(30% - 40%)。這樣債券的評級很高(多數是AAA評級,甚至被認為好於美國國債),所以利率很低,不受投資者的青睞,賣不出去。雷曼(包括其它投行)將它們自己持有,認為風險會很低。但問題是,這些債券並沒有一個流通的市場去確定它們的合理價值。這同股票及其它易於流通的證券不同,沒有辦法按市場(Mark to Market)來判斷損益。在這樣的情況下,持有者所能做的就是參考市場上最新交易的類似產品,或者是用自己的特有的模型來計算損益(Mark toModel)。但計算的准確度除了模型自身的好壞以外,還取決於模型的輸入變數(利率、波動性、相關性、信用基差等等)。因此,對於類似的產品,不同金融機構的估值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另外,由於這些產品的復雜程度較高,大家往往依賴第三方(比如標准普爾等)提供的評級和模型去估值,而不做認真細致的分析。最後,業務部門的交易員和高層有將此類產品高估的動機。因為如果產品估價越高(其實誰也不知道它們究竟值多少錢),售出的產品越多,那麼本部門的表現就越好,年底的時候分得的獎金就越多。因此,很多人往往只顧及眼前利益,而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甚至認為很可能與自己沒有什麼關系。

Ⅵ 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邊貿小企業的信貸投放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

1:從08年金融危機開始到現在,國際環境動盪,這是一個風險。
2:中國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版加大權
3:中國正在試圖從過去的出口拉動經濟改為內需拉動經濟,資金會更傾向於向國內貿易的企業。
4:自新政府上台後,政策較上一屆政府更為強硬,尤其是X總理的經濟學,就是拿銀行首先開刀,例如今年6月的錢荒一樣,銀行的資金流動性也受到威脅,自身壓力也很大。自然在對小企業貸款的事情上會收的更緊。
5:小企業自身信用相對較低,除非你企業有固定資產做抵押擔保,否則僅僅是信用貸款的話,難度較高
6:越南政府政策近期無大的風神,應該與越南政策無重大關系。
7:還要考慮到你們公司以往的貸款情況和現在的行業前景等多重因素。當然,與銀行內部的關系也是需要考慮的灰色因素。

Ⅶ 分析金融問題有哪些視角附例說明

金融類畢業論文常用題目

1. 金融不良資產價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2. 我國農村經濟增長中的農村金融抑制研究
3.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與中國金融開放
4.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
5. 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及防範研究
6. 房地產金融風險管理及對策研究
7. 我國金融衍生市場創建若干法律問題初探
8. 現代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法律問題芻議
9. 論我國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立法完善
10.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制約因素分析
11.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研究
12.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研究
13. 金融危機後韓國銀行業重組機制對中國的啟示
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須的法律規則及其實施
15. 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
16. 制度、制度變遷與我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
17. 離岸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研究
18. 連接函數(Copula)理論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
19.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研究
20. 構建中國金融條件指數
21. 中國金融發展水平:比較與分析
22. 論國際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問題
23. 金融投資風險評價BP神經網路模型研究及應用
24. 現代金融危機的理論與實踐
25. 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26. 試論金融債權資產的定價理論與實務
27. 中國宏觀金融風險的統計度量與分析
28. 無線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術研究
29. 中國漸進改革中以租金為基礎的政府金融支持行為
30. 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問題的探討
31. 我國農村金融抑制問題研究
32. 論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
33. 金融監管有效性研究
34. 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35. 非正規金融在我國金融生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36. 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及應用研究
37. 西部地區縣域金融發展問題
38. 房地產金融風險的評價及防範對策研究
39. 房地產市場泡沫及其金融風險研究
40. 中國發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與設想
41. 金融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42. 金融創新的擴散機理研究
43. 關於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的研究
44.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
45. 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政策的協調性研究
46. 我國農村金融生態問題研究
47. 金融中介的發展與金融穩定問題研究
48. 中外汽車金融比較研究
49. 金融資源優化配置解析及對江蘇的實際考察
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51. 滬港金融中心發展的比較研究
52. 養老保險制度基礎與金融工具創新
53. 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54. 中國資本項目開放與金融深化關系的實證分析
55. 金融反腐敗與金融安全
56. 我國金融中介作用於經濟增長的路徑分析
57. 中國金融領域反洗錢制度分析
58. 金融服務業消費者的安全保障問題研究
59. 基於資本市場的國防工業整合中的金融支撐研究
60.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61. 「新經濟」後美國財政貨幣政策及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研究
62. 和諧金融生態體系的構建及區域金融生態的改善
63. 金融控股公司風險與監管研究
64.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策略研究
65. 我國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研究
66. 論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構建
67. 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
68. 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融資之路研究
69. 中國汽車金融風險管理
70. 金融危機與民主化
71. 構建金融網格的若干技術研究
72. 金融深化、資本深化與地方財政分權
73. 金融創新環境中的銀行審慎監管機制研究
74. 重慶近代金融建築研究
75. 網路金融風險及其監管探析
76. 金融中介理論和我國全能銀行的發展
77. 重構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研究
78. 非洲貨幣聯盟的發展
79. 關於建立我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的思考
80. 金融衍生工具監管制度研究
81. 我國金融制度變遷路徑的不對稱研究
82. 我國的非正規金融
83. 安徽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84. 銀行國際化與金融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
85. 基於VaR技術的中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及實證研究
86. 世界金融監管模式的發展及我國之借鑒
87.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品牌理論與實踐探討
88. 山東省金融資源的配置和經濟分析
89. 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路徑研究
90. 農村金融資源的逆向配置與政策研究
91.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商業化轉型問題研究
92. 山東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
93. 金融創新視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94. 中國金融業務綜合經營收益和風險模擬分析
95. 電子金融的風險發生機理與防範策略研究
96. 金融集團監管的法律問題研究
97.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研究
98. 我國商業銀行房地產金融風險及其防範
99. FDI與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的作用
100. 國內金融控股公司業務協同與創新研究
101. 新光證券交易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02. 論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實踐與完善
103. 資產證券化的定價探討和實證分析
104. 資產證券化理論及我國的應用探索
105. 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透析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
106. 證券翻譯理論與實踐
10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運作模式及定價方法研究
108.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的定價方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分析
109. 中國早期證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110. 股權分置改革的法律問題研究
111. 證券服務機構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問題研究
112.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法制環境的分析和立法構想
113. 我國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
114. 互聯網對我國證券經紀業的影響
115.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風格的經驗分析
116. 中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
117. 中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
118. 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
119. 證券市場中的會計事務所變更研究
120. 中國證券市場最小報價單位調整的效應分析
121. 證券公司網路改造技術研究
122. 數據挖掘技術在證券領域的應用
123. 上市公司證券法監管研究
124. 證券欺詐犯罪若干問題研究
125. 中美證券市場比較分析
126. 資產證券化
127.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模式研究
128. 基於與證券投資基金比較的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29. 我國證券公司競爭力研究
130. 我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行為研究
131.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風險與收益研究
132.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133.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與規模關系的實證研究
134.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
135.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
136. 我國證券市場股權結構的制度安排與改革
137. 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研究
138. 我國證券經紀人發展問題研究
139. 構建和提升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探析
140. 資產證券化相關會計問題研究
141.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的風險控制研究
142.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143. 傭金自由化下的證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144.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研究
145. 我國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研究
146.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研究與實證分析
147.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價格波動性的實證研究
148. 證券投資中股票選擇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
149.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及內部博弈研究
150. 我國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管制的實證檢驗
151. 我國證券信息內幕操縱與證券監管研究
152.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
153. 證券公司風險的法律監管
154.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制度研究
155.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與我國證券稽查執法模式比較
156. 資產證券化—我國的立法模式選擇
157. 證券市場操縱行為法律規制研究
158. 資產證券化中特殊目的載體法律問題研究
159. 一類部分信息下證券投資最優化問題
160. 我國工商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方式研究
161. 信貸資產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
162.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研究
163. 證券交易所上市費的經濟分析
164. 中國證券公司治理結構與發展環境分析
165. 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分析
166. 淄博市農村合作銀行證券委託業務處理系統
16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障礙及對策研究
168. 證券業網上交易系統設計與實現
169. TT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策略研究
170. 證券公司數據採集與數據可視化
171. 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管理研究
172. 利率期限結構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證券定價中的應用
173. 資產證券化財務效應研究
174. 證券市場政府監管的適度性分析
175. 證券民事責任制度研究
176. 證券管制的立法目標及其實現
177. 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問題研究
178.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研究
179.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證券化研究
180. 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風險問題研究
181. 抵押權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
182.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市場營銷分析
183. 中國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購買了審計意見
184. 人壽保險證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國壽險業利差損問題中的應用
185. 證券市場委託理財合同糾紛案件處理的思考
186. 中國證券公司盈利模式轉變研究
187.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銀行業、證券業及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分析
188. 中國證券市場信用問題研究
189.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評價體系研究
190. 保險風險證券化研究
191. QDⅡ制度與我國證券市場的漸進開放
192. 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創新設計研究
193. 我國證券監管法制現狀及其完善
194.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
195.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法律問題研究
196. 資產證券化SPV法律問題研究
19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展問題研究
198.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結構研究
199.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問題研究
200. 我國證券公司融資模式研究
希望採納

Ⅷ 今年22歲了 在金融行業工作 由於工作壓力大 辦我分析下 到底是什麼原因

壓力很大你自己要學會調節,找准方法,慢慢過渡適應,調節的方法很多,找一個其他的興趣或者看些書來舒緩一下,控制自己的脾氣,心平氣和。慢慢就會好的,不要著急

Ⅸ 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分析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1.本次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金融危機原因: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起的經濟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次貸危機是導火線.實際次貸債券只有6000億美元,引發了這么大的金融危機,全是由於跟風即人們的心理預期造成的.羊群效應,它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信息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理論上羊群效應會加劇市場波動,並成為領頭羊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下述案例中燒餅就是領頭羊.在現實經濟中,次貸房貸是領頭羊
2.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里原創一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3.在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機構的金融杠桿和金融衍生品的發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層次
(1)超前消費長期積累釀成的惡果。美國長期盛行超前消費,鼓勵人民買房子、買汽車、買高檔消費品,銀行為追求高額利潤,向居民發放這樣那樣的信用卡,鼓勵超前消費。「用明天的錢為今天享受」。「讓美夢提前到來,讓美夢成真。「能掙會花是時代的驕子」。說得天花亂墜,這種超前消費,在若干年中也曾帶來暫時的繁榮。但這種預支未來購買力的行徑,畢竟是「寅吃卯糧」,存在泡沫,一時的繁榮,帶有虛幻的色彩。一旦經濟不景氣,出現大批失業者,還不出欠款,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急劇下降,美國次級債凸顯於世人面前,銀行呆帳成堆,一些投資銀行面臨破產境地。
(2)美國的銀行為高薪所累。美國銀行業長期來養尊處優,似乎是「天之驕子」。高層領導皆是高薪,年薪數百萬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領階層年薪也達數十萬美元。銀行業長期來由於借貸額巨大,獲利甚豐,掩蓋了矛盾,盡管年復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過得去。一旦債務人難以償付債款,出現成批呆帳,形成三角債。銀行始則周轉不靈,繼則巨額虧損。於是大批裁員。若認真反思,高薪是過多地享用經濟成果,含有剝削因素。或者說是一種「竭澤而漁」、「殺雞取蛋」的愚蠢之舉。
(3)美國目前缺乏新興的產業。美國多年來常有新興的產業引領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車工業、航空業、電子通信業。如電腦的硬體軟體、手機曾遙遙領先當許多國家尚處於萌芽狀態,美國則已面廣量大地形成產業。但近十年來,美國這些領先的產業已處於徘徊狀態,而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迅猛追趕,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業發展神速,美國的優勢相對削弱,或者說正在逐漸失去優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的金融危機積淀久,它啟示人們從中吸取教訓。我們要一切立足於本國的實際,辦好我們中國自己的事情。這也是化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之良策。
5.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影響,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好轉.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家電行業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家電行業累計產值增長速度同比下降超過10%,銷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5%。
在嚴峻形勢面前,國內家電企業積極拓展市場,化「危」為「機」。更有許多優勢品牌企業逆勢取得了良好增長,如海爾、格蘭仕、美的、九陽等都實現了預期銷售目標。
努力擴展市場份額
受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家電業寒冬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顯露端倪。「原材料價格大幅回落,人民幣匯率已經連續4個月維持穩定,勞動力緊張狀況也在緩解。」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家電生產成本降低為國產家電降價鋪平了道路。
彩電向來是引領家電產品降價的先鋒,在這一輪價格調整中,國內彩電品牌無一例外地降低了全系列產品的售價,國產32英寸以上液晶電視的平均降幅都在千元以上。洗衣機價格下調力度達到歷史之最,平均降幅達到20%到30%。在空調市場,目前長虹、海信等都已成功進軍壓縮機領域,使得國產品牌的競爭力得到提升。長虹部分2級能效空調的價格已經與其他品牌四、五級能效空調的價格水平相當。格蘭仕也將其2級能效空調的售價調低近30%。
成本壓力緩解帶動的家電降價使本土品牌迅速提升了市場份額。在平板電視市場,本土品牌已經占據市場主流,不僅保持了二、三級市場的優勢,在一級市場的份額也達到了5成左右。今年上半年,在洗衣機銷量排行前10位品牌中,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的對比保持著擴大趨勢,市場佔有率從去年的59.12%上升到今年的62.29%。在空調市場,海爾、格力、美的三大品牌2008年度出貨量占據行業出貨總量的66.89%,同比2007年度增長17.65%。
下鄉撬動農村市場
「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給家電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統計顯示,「家電下鄉」在山東、河南、四川3省的試點,大約帶動了農村家電40多億元的銷售增長,試點產品銷售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0%以上。
2008年11月,新一輪「家電下鄉」啟動。受益地區進一步擴大,覆蓋農村居民3.92億人。下鄉產品也擴展到彩電、冰箱之外的洗衣機、手機等多個類別。
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霍杜芳預計,擴容後的「家電下鄉」工程將可帶動農村每年465.24億元的家庭設備及服務市場需求,「無疑將給家電企業帶來峰迴路轉的新機遇。」
國內家電企業積極應標,取得了豐碩成果。從中標情況看,行業內優勢企業幾乎都順利入選。海爾在冰箱、彩電、洗衣機和手機領域全部中標,中標型號分別為10個、15個、15個和10個;康佳一共中標14款彩電、11款冰箱、11款手機和10款冰櫃;海信集團共有電視、冰箱、手機等75款產品中標;「美的系」旗下美的、小天鵝、榮事達、雪爾共4個品牌的77款冰箱、冷櫃、洗衣機產品也在中標系列。
調整開拓新興市場
「歐美市場下滑已成定局,而新興市場的需求還在快速增長。」格蘭仕集團常務副總裁俞堯昌說。據了解,2007年格蘭仕微波爐銷量達到2500萬台,出口比重佔到七成。截至目前,格蘭仕對美國出口僅增長了18%,而在其他市場則增長了50%。
2008年11月17日,為鼓勵家電企業出口,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宣布將家電的退稅率由13%提高到14%。退稅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企業信心。在明年家電出口訂單繼續減少的情況下,企業紛紛調整出口策略,加強內部管理,把新興市場作為增長點。
據創維集團海外副總裁匡宇斌介紹,即使在彩電出口下滑的大背景下,創維預計今年出口數量仍將獲得80%—90%的增長。創維的成功得益於出口策略的調整。一年前,創維認為短期內在歐美市場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市場容量比較穩定,具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發展中國家。這使得創維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避免了出口下滑,並通過主力客戶保持了較大增長。
每次重大經濟形勢的變化都將帶來行業的升級,產業結構的調整或者洗牌。我國企業抗風險的能力相對外資企業更強,在國家宏觀調控措施不斷出台的推動下,各企業如果能夠把握機會是可以把挑戰轉變成機遇的。陸刃波認為,作為競爭充分的家電行業,完全有能力走出目前的市場困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回答者: chinasowell - 助理 三級 2008-12-14 18:56

檢舉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家電行業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家電行業累計產值增長速度同比下降超過10%,銷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5%。
在嚴峻形勢面前,國內家電企業積極拓展市場,化「危」為「機」。更有許多優勢品牌企業逆勢取得了良好增長,如海爾、格蘭仕、美的、九陽等都實現了預期銷售目標。
努力擴展市場份額
受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家電業寒冬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顯露端倪。「原材料價格大幅回落,人民幣匯率已經連續4個月維持穩定,勞動力緊張狀況也在緩解。」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家電生產成本降低為國產家電降價鋪平了道路。
彩電向來是引領家電產品降價的先鋒,在這一輪價格調整中,國內彩電品牌無一例外地降低了全系列產品的售價,國產32英寸以上液晶電視的平均降幅都在千元以上。洗衣機價格下調力度達到歷史之最,平均降幅達到20%到30%。在空調市場,目前長虹、海信等都已成功進軍壓縮機領域,使得國產品牌的競爭力得到提升。長虹部分2級能效空調的價格已經與其他品牌四、五級能效空調的價格水平相當。格蘭仕也將其2級能效空調的售價調低近30%。
成本壓力緩解帶動的家電降價使本土品牌迅速提升了市場份額。在平板電視市場,本土品牌已經占據市場主流,不僅保持了二、三級市場的優勢,在一級市場的份額也達到了5成左右。今年上半年,在洗衣機銷量排行前10位品牌中,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的對比保持著擴大趨勢,市場佔有率從去年的59.12%上升到今年的62.29%。在空調市場,海爾、格力、美的三大品牌2008年度出貨量占據行業出貨總量的66.89%,同比2007年度增長17.65%。
下鄉撬動農村市場
「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給家電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統計顯示,「家電下鄉」在山東、河南、四川3省的試點,大約帶動了農村家電40多億元的銷售增長,試點產品銷售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0%以上。
2008年11月,新一輪「家電下鄉」啟動。受益地區進一步擴大,覆蓋農村居民3.92億人。下鄉產品也擴展到彩電、冰箱之外的洗衣機、手機等多個類別。
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霍杜芳預計,擴容後的「家電下鄉」工程將可帶動農村每年465.24億元的家庭設備及服務市場需求,「無疑將給家電企業帶來峰迴路轉的新機遇。」
國內家電企業積極應標,取得了豐碩成果。從中標情況看,行業內優勢企業幾乎都順利入選。海爾在冰箱、彩電、洗衣機和手機領域全部中標,中標型號分別為10個、15個、15個和10個;康佳一共中標14款彩電、11款冰箱、11款手機和10款冰櫃;海信集團共有電視、冰箱、手機等75款產品中標;「美的系」旗下美的、小天鵝、榮事達、雪爾共4個品牌的77款冰箱、冷櫃、洗衣機產品也在中標系列。
調整開拓新興市場
「歐美市場下滑已成定局,而新興市場的需求還在快速增長。」格蘭仕集團常務副總裁俞堯昌說。據了解,2007年格蘭仕微波爐銷量達到2500萬台,出口比重佔到七成。截至目前,格蘭仕對美國出口僅增長了18%,而在其他市場則增長了50%。
2008年11月17日,為鼓勵家電企業出口,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宣布將家電的退稅率由13%提高到14%。退稅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企業信心。在明年家電出口訂單繼續減少的情況下,企業紛紛調整出口策略,加強內部管理,把新興市場作為增長點。
據創維集團海外副總裁匡宇斌介紹,即使在彩電出口下滑的大背景下,創維預計今年出口數量仍將獲得80%—90%的增長。創維的成功得益於出口策略的調整。一年前,創維認為短期內在歐美市場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市場容量比較穩定,具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發展中國家。這使得創維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避免了出口下滑,並通過主力客戶保持了較大增長。
每次重大經濟形勢的變化都將帶來行業的升級,產業結構的調整或者洗牌。我國企業抗風險的能力相對外資企業更強,在國家宏觀調控措施不斷出台的推動下,各企業如果能夠把握機會是可以把挑戰轉變成機遇的。陸刃波認為,作為競爭充分的家電行業,完全有能力走出目前的市場困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閱讀全文

與金融公司銷售業績下滑原因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明股實債信託 瀏覽:789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
什麼是互聯網基金產品 瀏覽: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瀏覽:211
外匯Ham 瀏覽:178
錢吧理財 瀏覽:684
中郵穩定收益A基金 瀏覽:851
企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388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