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供應鏈金融風險案例分析
供應鏈金融風險案例分析
隨著社會化生產方式的不斷深入,市場競爭已經從單一客戶之間的競爭轉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同一供應鏈內部各方相互依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與此同時,由於賒銷已成為交易的主流方式,處於供應鏈中上游的供應商,很難通過"傳統"的信貸方式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而資金短缺又會直接導致後續環節的停滯,甚至出現"斷鏈"。那麼,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供應鏈金融風險案例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案例之一
某動產質押監管公司在承辦某糧食企業動產質押監管業務中,核庫時對庫內糧食(稻穀)價值採取辦法是:質物(稻穀)價值=庫內稻穀堆積長度×庫內稻穀堆積寬度×庫內稻穀堆積高度×稻穀密度(銀行確認)×稻穀單價(銀行確認)。經測量計算,該庫質物總價值為500萬元。該項目是輸出動態監管,事過一個月,企業在辦理有關手續後,預出庫100萬元貨值的稻穀,為方便企業,監管員同意企業用鏟車出庫,即鏟車鏟出稻穀過磅除皮後計算稻穀的重量,而後乘以單價,額度控制在100萬元。企業出夠100萬元價值的稻穀後,監管員發現庫內糧食僅剩五分之三多一點了,後經丈量計算,庫內稻穀的價值只剩下350萬元,遠低於應有的價值庫存數。
問題:
1、 什麼原因造成了質物出庫後應存質物的短少?
2、 應採取什麼方式出庫才能避免上述現象?
案例之二
某糧油公司向銀行申請貸款,擬以自有油罐油品作為質押物,銀行委託某第三方監管公司進行監管,監管前,當事三方對質物數量進行了測量核定,期初核庫質物(食用油)數量為875噸,最低控貨值650萬元,屬於輸出靜態監管。不久,糧油公司提出其生產的無處存放,請求注入已被監管的油罐中。監管公司本著服務企業、融洽合作關系的原則,同意了企業的請求,雙方約定,企業每次進出油品必須交給監管公司進出貨物單據,以磅單數量為准。然而,隨著油品進出的頻繁,監管公司在對油品檢測中發現,企業存在少進多出或虛開進油數量的違規情況,經對罐中庫存油品測量,確認企業多出油品50多噸,企業也予以承認。
問題:
1、 什麼環節導致企業以少充多,以虛充實的行為發生?
2、 正確的出入庫方式應該怎麼操作?
答案公布:
案例之一
問題:
1、 什麼原因造成了質物出庫後應存質物的短少?
答:原因有三:
1,核算員核庫的取值辦法單一,取值辦法有誤差,不準確,最重要的是沒有和實際企業的出入庫方式進行協商;
2,監管員對業務不熟悉,選擇的出入庫方式不對,如果在質物清單上有說明或告知監管員,監管員還要用過磅的方式出庫,說明監管員不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
3,銀行對質押監管業務的不專業,銀行確認質物的密度和價格,尤其是稻穀密度不可靠,當監管公司找到銀行要相關數據時,應該告知監管公司其可能存在其誤差及其預測的風險(據我所知,一般知名銀行都有質押監管中心)。
2、 應採取什麼方式出庫才能避免上述現象?
答:決定採取的出入庫方式的是核庫的辦法,即採取何種核庫的方式,就採取何種的出入庫方式。
第一種方式:如案例所示,核庫的方式是“質物(稻穀)價值=庫內稻穀堆積長度×庫內稻穀堆積寬度×庫內稻穀堆積高度×稻穀密度(銀行確認)×稻穀單價(銀行確認)。”採取的出入庫方式就是用體積出庫,即用不同比例的規格容器,通過計算容器體積和企業出庫的數量,得出出庫的.數量。
第二種方式:如案例所示,核庫的方式是“企業用鏟車出庫,即鏟車鏟出稻穀過磅除皮後計算稻穀的重量”採取的出入庫方式就是質量出庫,即用過磅的方式得出質物的重量,最後用企業出庫的數量,相減得出出庫的數量。
案例之二
問題:
1、 什麼環節導致企業以少充多,以虛充實的行為發生?
答:企業的出入庫環節,監管公司的初始環節,即對企業的出入庫的監管。
2、 正確的出入庫方式應該怎麼操作?
答:正確的出入庫方式是:“以入定出”,即入庫多少,就出庫多少,具體做法是原875噸油忽略不計,不去動它,企業只有入庫多少,才能出庫多少,如果要動原875噸油,就要銀行出具提貨通知書。
當然,還要依靠參加企業的每個月的盤點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企業虛開進油單據的現象,如果企業有條件必須對企業的地磅進行設置,讓其只能按實際數據打出單據,或者對油罐出口處安裝一個儀表,可以讀出數據,防止企業違規。
;❷ 供應鏈金融風險防範基本措施
供應鏈金融潛藏多重風險
(一)核心企業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在供應鏈金融中,核心企業掌握了供應鏈的核心價值,擔當了整合供應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關鍵角色。商業銀行正是基於核心企業的綜合實力、信用增級及其對供應鏈的整體管理程度,而對上下游中小企業開展授信業務。因此,核心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決定了上下游企業的生存狀況和交易質量。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問題,必然會隨著供應鏈條擴散到上下游企業,影響到供應鏈金融的整體安全。
(二)上下游企業信用風險。雖然供應鏈金融通過引用多重信用支持技術降低了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信貸風險,通過設計機理弱化了上下游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風險,但作為直接承貸主體的中小企業,其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技術力量薄弱、資產規模小、人員更替頻繁、生產經營不穩定、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行為不規范、經營透明度差、財務報表缺乏可信度、守信約束力不強等現實問題仍然難以解決。與此同時,在供應鏈背景下,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已發生根本改變,其不僅受自身風險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供應鏈整體運營績效、上下游企業合作狀況、業務交易情況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企業出現信用風險。
(三)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自償性是供應鏈金融最顯著的特點,而自償的根本依據就是貿易背後真實的交易。在供應鏈融資中,商業銀行是以實體經濟中供應鏈上交易方的真實交易關系為基礎,利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作為抵押、質押,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在融資過程中,真實交易背後的存貨、應收賬款、核心企業補足擔保等是授信融資實現自償的根本保證,一旦交易背景的真實性不存在,出現偽造貿易合同,或融資對應的應收賬款的存在性與合法性出現問題,或質押物權屬與質量有瑕疵,或買賣雙方虛構交易惡意套取銀行資金等情況出現,銀行在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情況下盲目給予借款人授信,就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四)業務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當前業界普遍認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最需要防範的風險之一。供應鏈金融通過自償性的交易結構設計以及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控制,通過專業化的操作環節流程安排以及獨立的第三方監管引入等方式,構築了獨立於企業信用風險的第一還款來源。但這無疑對操作環節的嚴密性和規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並造成了信用風險向操作風險的位移,因為操作制度的完善性、操作環節的嚴密性和操作要求的執行力度將直接關繫到第一還款來源的效力,進而決定信用風險能否被有效屏蔽。
(五)物流監管風險。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為發揮監管方在物流方面的規模優勢和專業優勢,降低質押貸款成本,銀行將質物監管外包給物流企業,由其代為實施對貨權的監督。但此項業務外包後,銀行可能會減少對質押物所有權信息、質量信息、交易信息動態了解的激勵,並由此引入了物流監管方的風險。由於信息不對稱,物流監管方會出於自身利益追逐而做出損害銀行利益的行為,或者由於自身經營不當、不盡責等致使銀行質物損失。如個別企業串通物流倉儲公司有關人員出具無實物的倉單或入庫憑證向銀行騙貸,或者偽造出入庫登記單,在未經銀行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提取處置質物,或者無法嚴格按照操作規則要求盡職履行監管職責導致貨物質量不符或貨值缺失。
防範風險需多措並舉
(一)嚴格確定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准入條件。供應鏈金融各種業務模式直接或者間接都涉及到核心企業的信用水平,核心企業在對上下游企業融資起擔保作用的同時,其經營風險也對供應鏈上其他企業具有直接的傳遞性,直接決定著供應鏈業務整體的榮損,對其准入管理尤為重要。銀行應設定核心企業的選擇標准,一是考慮核心企業的經營實力。如股權結構、主營業務、投資收益、稅收政策、已有授信、或有負債、信用記錄、行業地位、市場份額、發展前景等因素,按照往年采購成本或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對核心企業設定供應鏈金融授信限額。二是考察核心企業對上下遊客戶的管理能力。如核心企業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有準入和退出管理;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提供排他性優惠政策,比如訂單保障、銷售返點、價差補償、營銷支持等;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有激勵和約束機制。三是考察核心企業對銀行的協助能力。即核心企業能否藉助其客戶關系管理能力,協助銀行加大供應鏈金融的違約成本。
(二)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企業鏈群。對供應鏈成員企業要不斷優選,重點在鋼鐵、汽車、石化、電力、電信等產業鏈比較完備、行業秩序良好、與銀行合作程度較高的若干行業進行優選。要通過調閱財務報表、查看過去的交易記錄和電話調查等多種手段,幫助核心企業制度性地評估供應鏈成員企業。要引導核心企業在選擇成員企業的過程中,將信用度的評價作為一項重要標准,對各加盟企業進行嚴格篩選,對潛在的不良成員要及時予以淘汰,保證企業供應鏈及供應鏈金融的和諧發展。
(三)建立明確而又細致的操作規范。在貸前調查階段,考慮到信息要求比一般企業授信更復雜,銀行應建立專業的調查、審查模板和相關指引,調查人員應按照模板要求的框架進行信息搜集,有效降低調查人員主觀能力對調查結果有效性的影響。在授信業務落地環節,應細化與授信主體及其上下游企業之間合同協議簽訂,印章核實,票據、文書傳遞等事項的操作職責、操作要點和規范要求。在出賬和貸後管理環節,應明確資金支付、質物監控、貨款回籠等事項的操作流程、關注的風險點和操作的步驟要求,使得操作人員有章可循,嚴格控制自由裁量權。
要針對業務管理需要,明確權責。建立起專業的管理部門、設置專業的管理崗位、明確流程環節中各崗位的職責分工,並細化到崗、到人,實現由專人專崗負責業務推動、業務管理、價格管理、合同簽署、核保、資金支付和回籠監管等相關工作,使得各崗位之間能夠做到既相互銜接配合又相互監督檢查,真正實現通過流程化管理落實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封閉操作和全程監控,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專業化運作和集約化運營。
(四)慎重選擇抵質押物權。抵質押資產作為銀行授信的物質保證,其變現能力是授信安全的重要指標。為確保抵質押資產的可變現能力,銀行必須與專業資產評估機構及物流企業進行合作,對用於抵質押的資產進行客觀評估,針對不同資產的特點進行慎重選擇。在選擇用於抵質押存貨的過程中,應當要求存貨量足質優、易於貯存、流動性強、貨權清晰;在選擇應收賬款時,需關注應收賬款所依附的基礎合同應當真實有效,應收賬款應當處於債權的有效期內且便於背書轉讓等;在選擇預付款時,應當注意上游企業貨源的充足性、違約賠償能力及在違約情況下企業的回購意願與回購能力等。
(五)加強供應鏈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為了保證供應鏈金融中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的協調,保證各種信息流活動的無縫融合,應加大信息管理硬體投入以及相關專業人員的培訓,藉助互聯網技術和軟體,如ERP系統平台、EDI等信息處理技術,建立物資與資金數據高度共享,並藉助信息技術平台,將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組織起來,加強各企業間的信息交流,降低信息傳遞風險。
❸ 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六化原則
導致供應鏈金融不確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供應鏈外生風險、供應鏈內生風險和供應鏈主體風險。這三種風險都會影響融資績效,因此,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要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充分認識到上述三種風險的狀況,合理構建供應鏈金融運行體系。一般來說,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原則有以下幾種:
業務閉合是指首尾相接,形成環路,最大化地提高效率,減少成本,這是供應鏈金融運行的首要條件。供應鏈的整體活動應該是有機相連、有序運行的,包括發現價值、生產價值、傳遞價值和實現價值等環節,這些環節形成了完整的循環。
供應鏈運營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和前提,一旦供應鏈運營無法實現閉合,價值生產和實現出現偏差,潛在的問題和風險就會出現。上圖的完整閉環決定了供應鏈金融基礎,即供應鏈運營的競爭力和收益。
這里我們要重點區分一下封閉化和閉合化。所謂封閉化是指所有的價值活動以及運營活動都在企業內部實現。比如,某企業為中小企業融資,但要求中小企業使用自身提供的生產資源,定點供給自身提供的渠道。封閉化雖能控制風險,但將其他企業綁定在自己的體系中,必然會產生利益沖突。閉合化則充分利用開放性的 社會 資源來實現價值,可以使平台和風險管理者進行充分地協調和管理,更利於打造供應鏈生態,也容易被其他合作者接受。
在設計和運作供應鏈金融時,還要考慮所有可能會影響業務閉合的因素,這些因素主要有來自宏觀層面的因素與微觀層面的因素。
1.宏觀層面
宏觀層面的因素主要是指宏觀系統風險。供應鏈運營可能會由於經濟、政治、法律等環境的不確定性而出現中斷,無法實現可循環的閉合運營。在全球化市場背景下,供應鏈金融活動更容易產生這一問題。
沒有完美無缺的市場,在一個全球化組織和各國法規並存的世界中,貿易摩擦不可避免,生產運營會出現各種障礙。因此,企業要設計一種快速靈活的供應鏈體系,以此來應對各因素對供應鏈閉合性的影響。
2.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的因素是指行業或者區域性系統風險。供應鏈金融的開展一定是基於某一特定行業或者某一區域而進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行業和區域特徵一定會對供應鏈的運行產生影響。
在行業方面影響方面,供應鏈金融應該在持續穩定發展的行業中進行,而對於那些限制性的行業或者衰敗的行業,供應鏈金融會有巨大的風險。
在區域性因素上,地區的經濟發展前景、市場透明度、政府服務水平和區域環境的穩定性都可能對業務閉合化產生重要影響。
交易的信息化是影響供應鏈金融風險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企業或組織間的信息化與供應鏈運營過程管理的信息化。
1.企業或組織間的信息化
企業或組織間的信息化也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跨職能信息溝通,比如銷售部門及時提供項目執行情況反饋表,生產部門及時反饋項目運行情況等。如果企業內部不能做到信息化和數字化,無法形成有效傳遞,就必然會產生風險。
二是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或者金融服務組織者之間的信息溝通,比如核心企業與相關企業進行信息互換,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有效協調等,一旦相異產業之間沒有進行信息的標准化和交換,供應鏈運行就是一個空殼,金融機構的收益也會受到影響,進而使整個供應鏈受到波及。
2.供應鏈運營過程管理的信息化
供應鏈運營過程的信息化涉及能否及時掌握供應鏈運行狀況和正確的信息。這一點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金融業務網上審批和聯網管理,使用物流金融業務現場操作軟體系統等互聯網技術。
收入自償化指的是自償性貿易融資的特徵,是指根據企業真實的貿易背景、供應鏈流程和上下游綜合經營資信實力,向鏈上企業提供短期融資,並把企業未來的穩定現金流作為直接的還款來源。雖然與流動資金貸款同屬短期融資,但自償性貿易融資與之在授信理念、授信管理方式區別明顯。
在授信理念上,自償性貿易融資注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會對企業物流和資金流進行有效的鎖定,期限嚴格與貿易周期匹配,自償性特徵明顯。在授信管理方式上,自償性貿易融資注重客戶的債項評級結果,結合特定產品授權控制,相對來說,授權控制寬松很多。另外,從授信結果來看,流動資金貸款多為單筆授信,而自償性貿易融資則為額度授信,滿足了貿易的批量性和周轉性。
自償性貿易融資產品在設計之初就包含了較強的風險控制,主要風險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根據貨物狀況、同行業同品質貨物的價格以及市場行情等因素謹慎衡量貨物價值,建立嚴格的貨物或品種准入制度。
(2)發放貸款不能一般化對待,而要根據貨物的變現難易程度和價格穩定程度劃分貨物的價值,並以此來發放貸款,並同時約定貨物價值下降時的防範措施,比如追加貨物或者擔保等。
(3)使客戶企業的股東或者主要管理層增加個人連帶保證和資產擔保責任,使其在管理過程中更加謹慎小心,防止出現個人主義行為或者懈怠行為。
(4)根據歸還貸款的情況釋放控制的貨物。
(5)通過貿易關系中有實力的一方對融資對象進行擔保,實現對其責任捆綁,從而有效控制風險。
管理垂直化也就是管理專業化,是指對供應鏈活動實施專業化管理,目的是為了明確責任,控制供應鏈流程,並且使各個管理部門互不重復、相互制約。因此,管理體系要達到「四個分離」。
(1)業務審批與操作分離能夠有效避免急功近利和盲目擴張所帶來的風險。
(2)交易運作和物流監管分離是指從事供應鏈交易的主體不能同時從事物流管理工作,尤其是不能對交易中的商品實施物流監管。
(3)金融業務的開拓、實施和監管分離即「三權分立」,在經營單位組織結構的設置上採取開發、操作和巡查三分開的原則,並對各部門的工作做明確分工。
(4)經營單位和企業總部審議分離指的是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審批要實行經營單位和總部兩級集體評審制度。通過設立評審委員會來評審具體項目,而對某些特定業務要指定專門評審員或者管理部門負責人進行評審,最後根據風險等級報請領導審批,由領導集體決策。通過層層審批,最大限度了解供應鏈運行情況,規避金融風險。
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過程中要實現風險的結構化,這指的是合理設計業務結構,並運用各種手段化解可能存在的風險。風險的結構化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保險
要想將業務風險分散,保險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完善的金融保險風險分散方案應該將各種險種有效組合在一起,比如客戶信用險、財產保險、第三方監管責任險以及員工真誠險等。這樣的組合方式在市場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比較常見,但我國尚處市場經濟初期,誠信經濟尚未完全建立起來,這種組合型保險仍需 探索 。
2.擔保與承諾
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各類不同的參與方或主體所能起到的擔保和承諾都應該考慮在內,包括融資需求方、連帶保證方、一般保證方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擔保承諾。
3.協議約定
供應鏈金融業務要想順利持續地開展,各參與方應該公平公正地承擔業務責任,因此必須客觀地界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承擔風險的范圍和方式。
4.建立風險准備金
供應鏈金融業務具有風險高的特點,這使得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服務商以及參與監管的監管方都有著不小的壓力。要想有效避免風險帶來的損失,不妨向期貨市場的風險准備金制度學習,計提一定比例的風險准備金。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出現一定的損失,這些損失也在可控范圍內,對經營帶來的影響不大。
聲譽資產是企業給 社會 公眾的綜合印象,是企業無形資產的總和,即口碑、形象、美譽、表現、行業地位、輿論反應以及 社會 責任等名聲指標的統稱。企業的聲譽資產需要企業一點一滴地積累,長期不斷地努力才能獲得。可以說,聲譽資產是企業最強大的軟性競爭力,用聲譽管理大師凱文·傑克遜的話來說,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
在供應鏈金融創新中,聲譽代表了企業在從事或者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時的能力、責任和擔當。只有聲譽良好的企業,才能促進金融業務穩定持續地發展,一旦喪失聲譽,意味著企業具有比較高的道德風險,可能會產生惡意破壞行為,導致供應鏈金融生態環境和市場秩序出現紊亂。目前存在著四種比較典型的惡意融資行為。
1.三套行為
三套行為是指套利、套匯和套稅行為。這些行為都是為了獲得不法的金融收益。套匯和套利是利用利率或者匯率波動,通過虛構貿易和物流來獲取利差和匯差的行為。
套稅則是指將那些終端客戶不需要的發票節省下來,售賣給其他公司或者自己用來填補銷售賬單。這樣一來,企業一方面獲得了套稅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填補虛假交易形成的缺口;套稅還有其他的形式,比如虛報貨物等級,將B類貨物報為A類貨物,從而達到套取退稅收益的目的。
2.重復或虛假倉單
重復或虛假倉單是指借款方與倉儲方相互串通,通過虛假開立或者重復開立的方式,就同一貨物或者他人貨物開立多張倉單,以供借款方重復質押給不同的金融機構,從中獲取暴利。
3.自保自融
自保自融是指親朋好友或者與借款方有緊密聯系的人為借款方進行擔保,而進行物流倉儲監管的人或者是同一人,或者是緊密關聯人,從而套取資金。
4.一女多嫁
一女多嫁是指借款方雖然有一定的資產,但由於不同金融機構之間難以做到信息共享,從而使借款方從多方融資,特別是通過不規范的民間借貸,惡意放大自己的信用,套取資金。
為了防範可能出現的以上行為,就需要在風險識別、監測和控制的過程中評估和量化供應鏈金融參與者的聲譽。
❹ 融資規劃:供應鏈金融存在哪些風險點
融資規劃:供應鏈金融存在哪些風險點?
供應鏈金融存在哪些風險點?下面是有關融資規劃的資料,歡迎大家閱讀與了解。
在供應鏈背景下,鏈上企業的風險已發生根本變化,其不僅受自身風險因素的影響,同時還受供應鏈因素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供應鏈上核心企業較高的信用水平和增級效用以及真實貿易項下產生的自償性還款現金來源降低了上下游交易方的信用風險;
2、供應鏈上各環節主體之間環環相扣,相互傳遞的風險因素又使各企業所面臨的環境更加的復雜多變。不僅包括主體自身的信用風險,同時還涉及到企業所處供應鏈的整體運營風險、交易對手風險、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交易資產風險、操作環節風險以及來自於物流監管合作方的風險等。
供應金融存在以下幾種風險:
A
企業信用風險。在供應鏈金融中,核心企業掌握了供應鏈的核心價值,擔當了整合供應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關鍵角色,商業銀行正是基於核心企業的綜合實力、信用增級及其對供應鏈的整體管理程度,而對上下游中小企業開展授信業務,因此,核心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決定了上下游企業的生存狀況和交易質量。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問題,必然會隨著供應鏈條擴散到上下游企業,影響到供應鏈金融的整體安全。
B
上下游企業信用風險。在供應鏈背景下,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已發生根本改變,其不僅受自身風險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供應鏈整體運營績效、上下游企業合作狀況、業務交易情況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企業出現信用風險。
C
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在融資過程中,真實交易背後的存貨、應收賬款、核心企業補足擔保等是授信融資實現自償的根本保證,一旦交易背景的真實性不存在,出現偽造貿易合同、或質押物權屬/質量有瑕疵、或買賣雙方虛構交易惡意套取銀行資金等情況出現,銀行在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情況下盲目給予借款人授信,就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D
業務操作風險。供應鏈金融通過自償性的交易結構設計以及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控制,通過專業化的操作環節流程安排以及獨立的第三方監管引入等方式,構築了獨立於企業信用風險的第一還款來源。但這無疑對操作環節的嚴密性和規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並造成了信用風險向操作風險的位移,因為操作制度的完善性、操作環節的嚴密性和操作要求的執行力度將直接關繫到第一還款來源的效力,進而決定信用風險能否被有效屏蔽。
E
物流監管方風險。由於信息不對稱,物流監管方會出於自身利益追逐而做出損害銀行利益的行為,或者由於自身經營不當、不盡責等致使銀行質物損失。
F
抵質押資產風險。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抵質押資產主要分為兩類:應收賬款類和存貨融資類。存貨類融資的主要風險在於質物是否缺失、質物價格是否波動較大、質物質量是否容易變異以及質物是否易於變現等。
1、信用風險。 項目融資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是指項目有關參與方不能履行協定責任和義務而出現的風險。像提供貸款資金的銀行一樣,項目發起人也非常關心各參與方的`可靠性、專業能力和信用。
2、完工風險。 完工風險是指項目無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後無法達到預期運行標准而帶來的風險。項目的完工風險存在於項目建設階段和試生產階段,它是項目融資的主要核心風險之一。完工風險對項目公司而言意味著利息支出的增加、貸款償還期限的延長和市場機會的錯過。
3、生產風險。 生產風險是指在項目試生產階段和生產運營階段中存在的技術、資源儲量、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生產經營、勞動力狀況等風險因素的總稱。它是項目融資的另一個主要核心風險。生產風險主要表現在:技術風險、資源風險、能源和原材料供應風險、經營管理風險。
4、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計劃維持產品質量與產量,以及產品市場需求量與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市場風險主要有價格風險、競爭風險和需求風險,這三種風險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5、金融風險。 項目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項目融資中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兩個方面。項目發起人與貸款人必須對自身難以控制的金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變化加以認真分析和預測,如匯率波動、利率上漲、通貨膨脹、國際貿易政策的趨向等,這些因素會引發項目的金融風險。
6、政治風險。 項目的政治風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國家風險,如借款人所在國現存政治體制的崩潰,對項目產品實行禁運、聯合抵制、終止債務的償還等;另一類是國家政治、經濟政策穩定性風險,如稅收制度的變更,關稅及非關稅貿易壁壘的調整,外匯管理法規的變化等。在任何國際融資中,借款人和貸款人都承擔政治風險,項目的政治風險可以涉及到項目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
7、環境保護風險。 環境保護風險是指由於滿足環保法規要求而增加的新資產投入或迫使項目停產等風險。隨著公眾愈來愈關注工業化進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許多國家頒布了日益嚴厲的法令來控制輻射、廢棄物、有害物質的運輸及低效使用能源和不可再生資源。“污染者承擔環境債務”的原則已被廣泛接受。因此,也應該重視項目融資期內有可能出現的任何環境保護方面的風險。
實踐中,融資過程所產生的風險主要就是上述的七種,包括政治風險、生產風險、市場風險以及信用風險等等。具體的內容,我已經在上文中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夠幫助你解開疑惑。
;❺ 供應鏈金融風險與防範措施
供應鏈金融風險與防範措施
應鏈金融是基於《合同法》和《擔保法》而產生的,由金融機構和上下游企業參與維護的,能夠為金融機構給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給予擔保的一系列相互制約的合同的總稱。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供應鏈金融風險與防範措施,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供應鏈金融風險分析
從法律角度看,供應鏈金融是基於《合同法》和《擔保法》而產生的,由金融機構和上下游企業參與維護的,能夠為金融機構給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給予擔保的一系列相互制約的合同的總稱。供應鏈金融雖然在結構上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是由於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較多、融資模式靈活、契約設計復雜,其運作也存在一定風險。
1.核心企業道德風險
核心企業是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是整個供應鏈金融發展和壯大的支柱,但也是由於其規模大、影響力大,在供應鏈金融中是決定風險的特異性變數,不符合金融基本原則中的風險分散原則;所以核心企業的違約將會導致整個供應鏈金融的崩塌。
通常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互利互惠,可以將中小企業的邊際信譽提高到與核心企業同等的水平。但是,如果核心企業出現道德風險,利用其談判中的優勢地位,在交貨、價格、賬期等貿易條件上對上下游中小企業採取有利於自己的行為,以實現短期效益最大化,則會導致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迫使中小企業向銀行融資以維持其基本運作。一旦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融資,供應鏈資金緊張狀況得以緩解。核心企業可能進一步擠佔中小企業資金。如果由此積累的債務負擔超出中小企業的承債極限,核心企業就會由控制風險的變數轉變為供應鏈系統性風險的“震源”,使得供應鏈出現不穩定,風險激增。
2.物流企業瀆職風險
在供應鏈金融中,物流企業舉足輕重,是連接金融機構、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多方參與主體的紐帶。訂單的需求信息、貨物的監管、擔保的形成等一系列服務等都通過物流企業在供應鏈上層層傳遞。毋庸置疑,物流企業的引入必然有助於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控制,並且以其專業化的業務水平幫助金融機構減輕了監管成本。但是,除了特殊物流企業的市場准入是需要相關主管機關審批登記外,在目前普通物流企業的設立僅靠《公司法》制約,其標准化與規范化還有待提高的情形下,供應鏈金融的貨押監管變數可能轉化為一個新的風險隱患。比如出現監管方瀆職、與中小企業的合謀詐騙或與核心企業發生糾紛等等,則必然影響供應鏈金融的有序循環,使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得不到無縫銜接,嚴重時將使整個供應鏈金融中斷或者崩潰,甚至其影響有可能超過核心企業違約造成的風險損失。
3.中小企業物權擔保風險
供應鏈金融作為針對中小企業的授信類產品,其最大特點是強調授信的自償性,通過對物流、資金流、控制技術的結構化運用,規避了因中小企業資信、實力不足所蘊涵的.信用風險。鑒於此,供應鏈金融弱化了主體評價的權重,對受信主體的資質要求門檻較低;而強化債項評價的權重,對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等資產擔保物權更為重視。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等資產的擔保物權,作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授信支持性資產,是重要的直接或間接還款來源。如果對中小企業此類資產的擔保物權選擇不慎,供應鏈金融將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
4供應鏈金融的操作風險
在供應鏈金融中,銀行需要根據供應鏈的具體信息來量身定做金融服務,設計多元化的契約,以協調各參與主體之間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這其中業務操作的規范性、合法性和嚴密性是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的重要保障。而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較多,每個主體都是獨立經營的經濟實體,當供應鏈結構日趨復雜、規模日益擴大時,供應鏈上發生錯誤信息傳遞的機會也隨之增多,其風險也將會被逐漸放大。在銀行擴大供應鏈金融服務范圍,提供更加靈活金融產品的形勢下,如果對於貸前、貸中和貸後的契約設計不完善或有問題,供應鏈金融操作過程、人員、信息或外部事件不能得到准確有效地管理和配置,將可能引發操作風險,進而影響供應鏈金融中銀行債權的有效實現。
供應鏈金融管理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針對中小企業的合同安排下的結構性金融創新,在運作模式上具有參與主體多元化、資金流動封閉化、強調動產或其他權利的擔保物權等一系列特徵。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供應鏈金融比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業務需要更為復雜的技術手段。
1.供應鏈核心企業的選擇管理
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首先是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選擇問題。為了防範核心企業道德風險,銀行應設定核心企業的選擇標准。
第一,考慮核心企業的經營實力。如股權結構、主營業務、投資收益、稅收政策、已有授信、或有負債、信用記錄、行業地位、市場份額、發展前景等因素,按照往年采購成本或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對核心企業設定供應鏈金融授信限額。
第二,考察核心企業對上下遊客戶的管理能力。如核心企業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有準入和退出管理;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提供排他性優惠政策,比如排產優先、訂單保障、銷售返點、價差補償、營銷支持等等;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有激勵和約束機制。
第三,考察核心企業對銀行的協助能力。即核心企業能否藉助其客戶關系管理能力協助銀行加大供應鏈金融的違約成本。
2.物流企業的准入管理
在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物流企業的專業技能、違約賠償實力以及合作意願三項是起著決定作用的關鍵指標。其中,專業技能和違約賠償實力兩項指標分別關繫到供應鏈金融的違約率和違約損失率,可以進一步細化這兩項指標,採用打分法形式對物流企業進行評級和分類。對於合作意願指標,除了考慮物流企業與銀行合作的積極性,還應考慮物流企業具體業務操作的及時性,以及物流企業在出現風險時承擔相應責任的積極性。根據上述三項指標篩選的物流企業應能在鏈接供應鏈有序運轉的同時,協助銀行實現對質押貨物的有效監管;在出現風險時發揮現場預警作用,將質押貨物及時變現,最大程度地降低銀行供應鏈金融違約損失率。
3.中小企業擔保物權的認可管理
在供應鏈金融中,中小企業的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作為授信的支持性資產,是較為典型的三類廣義動產擔保物權。銀行在選擇適合的動產擔保物權時,要根據不同種類,設定相應的認可標准。
第一,對於應收賬款,需要具備如下特徵:
(1)可轉讓性,即應收賬款債權依法可以轉讓;
(2)特定性,即應收賬款的有關要素,包括額度、賬期、付款方式、應收方單位名稱與地址、形成應收賬款的基礎合同、基礎合同的履行狀況等必須明確、具體或可預期;
(3)時效性,即應收賬款債權沒有超出訴訟時效或取得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
(4)應收賬款提供者的資格,通常要求應收賬款提供者具備法律規定的保證人資格。
第二,對於存貨,應滿足如下要求:
(1)權屬清晰,即用於抵質押的商品必須權屬清晰;
(2)價格穩定,即作為抵質押物的商品價格不宜波動劇烈;
(3)流動性強,即抵質押物易於通過拍賣、變賣等方式進行轉讓;
(4)性質穩定,即謹慎接收易燃、易爆、易揮發、易滲漏、易霉變、易氧化等可能導致抵質押物價值減損的貨物。
第三,對於預付賬款,即取得未來貨權的融資,除了應考慮上述存貨的選擇要求外,還應考慮供應鏈金融的具體模式、上游核心企業的擔保資格等因素。
4.供應鏈金融的操作管理
在國內銀行當前技術手段和管理結構背景下,商業銀行應在地區或城市分行層次設置供應鏈金融的集中操作平台,以統一對不同客戶服務的界面,保證操作的規范性,促進產品的標准化。雖然在個性化服務方面可能難以完全顧及,但是分行層次的集中操作,可以避免支行的重復勞動,取得操作的規模經濟,有利於及時、准確執行新的操作政策,避免政策傳導的時滯和疏漏。同時,由於貸後操作環節在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至關重要,實施集中操作的商業銀行要明確界定分支行間的貸後管理責任,為支行貸後管理的信息登記與咨詢提供便利渠道,以便跟蹤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的到貨情況、融通倉融資模式下的贖貨情況、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下的貨款回籠情況,及時比對操作平台提供的信息和貸後管理獲取的信息,發現授信企業經營活動異常的蛛絲馬跡,對抵質押物採取保全措施,提高授信企業的違約成本,實現供應鏈金融項下銀行債權。
;❻ 關於供應鏈金融中保兌倉融資模式的主要風險問題
(1)核心企業資信風險。(2)商品監管風險。(3)質押商品價格變動風險。
❼ 農業供應鏈金融風控問題及措施
農業供應鏈金融風控問題及措施
目前,農業供應鏈風險主要來源於信用風險、質押擔保物貶值流通風險、業務操作及技術風險等方面。那麼,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農業供應鏈金融風控問題及措施,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來源
說到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控制,就不得不說其風險來源。目前,農業供應鏈風險主要來源於信用風險、質押擔保物貶值流通風險、業務操作及技術風險等方面。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履行還本付息的責任,而使平台和投資人面臨本金和利息受損的可能性。農業供應鏈金融涉及到廣大的中小農戶、農商、農業企業和相關物流企業等,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農業供應鏈的穩定性。信用風險的形成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因素,除天災人禍、經營不善和市場風險等導致的還款困難外,主觀因素也可能是導致違約或還款不及時的原因,甚至一個地方的民風民情都可能引發集體違約。
2、質押擔保物貶值和流通風險
在實際操作中,農業供應鏈風控比較常見的會採用擔保抵押模式,一般由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倉儲服務,這樣首當其沖的就是擔保物的倉儲管理風險。目前,我國物流企業數目眾多,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難免會出現類似管理不當導致貨物丟失,儲存不當導致貨物變質等問題。
其次,是質押物貶值和流通風險。當借款人無法履約時,就涉及到質押物的變現,如果質押物貶值或者流動性不強,也會影響到平台的資金收回。
3、業務操作及技術風險
業務操作風險是指內部控制失靈、業務人員操作失誤帶來的風險,此外,引入大數據風控管理系統的平台還面臨技術故障、數據丟失等技術風險。
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風控措施
針對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常見風險,據筆者了解目前P2P平台主要會如下的針對性措施。
對於信用風險,根據審慎考察原則,對借款人進行信用和經營業務的全方位把關。在主觀層面,不僅要查看借款人的歷史徵信記錄,還要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有無大面積違約和集體信用風險事件的發生。在經營業務上,銷售額、資金周轉率和行業收益率是基本的.參考指標,結合到具體借款人還要看其歷史營收、經營年限、學歷、婚姻情況和家庭背景等,當然,條件允許的話對其行業的短期市場情況進行預判也是有必要的。
對於質押擔保物貶值和流通風險,在倉儲時要與第三方進行聯保,同時物流方和業務人員也要不定期對貨物進行檢查。在擔保物的選擇上要考慮其貶值可能和流通變現情況,同時嚴格控制出借金額和擔保物的價值比例(根據不同擔保物具體情況,一般出借額不超過質押物市值的70%,農業供應鏈產品可以控制在50%左右)。
對於業務操作及技術風險,統一制度規范,加強對業務人員的培訓,定期和不定期的業務交流學習。引入大數據風控管理系統的平台,要定期進行系統維護,做好數據備份,同時應對好黑客入侵、臨時故障等突發情況。
直營和加盟商模式之爭
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風控常見的是直營和加盟商兩種模式,目前,業內對直營還是加盟的爭議較多,在這里筆者僅以杉易貸和翼龍貸為例,大家可以看看不同模式之間的利弊。
直營模式:杉易貸
目前杉易貸全國所有的業務點都要有自己的風控人員在場,否則不開展業務。杉易貸農業供應鏈項目主要在新疆和黑龍江等地,當資產業務較多風控人員不足時,經常會出現風控人員飛行幾千公里去審核項目,目前杉易貸也在採取總部派人,就地招聘和培訓的方式組建自己的獨立風控團隊。
優勢:直營模式的最大優點在於可以統一風控標准,盡可能降低壞賬的發生率。
劣勢:直營模式的劣勢也非常明顯,會增加風控成本,同時不利於快速規模化。
加盟商模式:翼龍貸
翼龍貸選擇加盟商模式,由加盟商負責用戶獲取、盡職調查、貸後催收等工作。加盟模式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要做好利潤分配的設計,在初期要給予加盟商足夠的利潤空間,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後期邊際利潤會遞減,這時要保障加盟商的利益和投入成正比,這樣才能長期發展,避免出現加盟商損害公司利益的情況。
優勢:該模式整體風控成本較低,可以快速完成跑馬圈地,利於資產端迅速上量。
劣勢:如何統一風控標准,還有對各級加盟商的管理將是一道擺在眼前的難題。
三大風控原則不可動搖
在大的風控模式上,每個平台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和特色,但筆者認為統一標准、因地制宜和對症下葯這三大風控原則不可動搖。
首先是統一標准。不管是直營模式,還是加盟商模式,在制度設計上都要統一標准,包括風控流程、風控措施、貸後催收管理等,這樣所有項目的審核和發放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可以作為指導。直營模式在統一風控標准上具有一定優勢,畢竟都是公司派遣風控人員。加盟商模式,同樣也要建立風控規范,用於指導各級加盟商之間的協作。
其次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包括風控人員的選擇,本地人員往往更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就近招聘統一培訓後更利於業務的開展。因地制宜還包括資產項目的選擇,農業供應鏈很大,產品很多,每個地域都有不同的農業優勢項目,要盡可能選擇當地特色或優勢項目開發資產。因地制宜還包括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由於農業供應鏈的特殊性,有了地方政府和政策的支持,不管對於資產開發還是風控,都是事半功倍。
最後風控要對症下葯。針對不同的風險類型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同時平台的風控設計也要考慮自己的資產模式和定位,這樣的風控才是行之有效的。
;❽ 供應鏈風險類型和應對策略
供應鏈風險類型和應對策略
一直以來,供應鏈和其節點的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那麼供應鏈風險有哪些類型?應該如何應對,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供應鏈風險分類
供應鏈風險可以分為戰略層面風險、戰術層面風險和操作層面風險。
(一)戰略層面
戰略層面風險可以看做是長期風險,供應鏈管理的最高層次是戰略層,所以戰略層面的風險是最高層風險,同時造成的損失也是最嚴重的,會對供應鏈整體產生危害,主要因為戰略層面風險和企業的戰略決策相息息相關。為了提高供應鏈績效,在供應鏈管理中經常會制定外包、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等決策,這些決策給企業帶來利益的同時不能忽略帶來的風險。例如外包能讓企業集中核心競爭力,精簡企業結構,但是對合作夥伴的依賴程度會增加,進而增加合作夥伴機會主義行為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甚至會使企業喪失核心競爭力;戰略聯盟夥伴關系的建立基於信息共享與集成,有可能增加信息外泄的可能性。
(二)戰術層面
戰術層面風險可以看成短期風險,戰術層面的風險位於系統中間,一般情況下,戰術層風險造成的損失沒有戰略層風險嚴重,戰術層風險一般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段內出現,甚至會是在一個具體合同的實施期內,如企業間文化差異引起的風險。
(三)操作層面
操作層面風險是指在供應鏈運作過程中具體環節造成的風險,如運輸、裝卸、配送、搬運等。一般只與相關環節有關,屬於局部風險,造成的損失也較小,及時採取應急措施,對於供應鏈的整體運作一般不會產生影響。
二、供應鏈風險應對策略
對於供應鏈的整體性來說,應該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深入探討,避免風險發生,降低風險帶來的危害,這也是從戰略層面對企業供應鏈風險進行管理的主要責任。為了降低風險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打造具有風險意識的企業文化
供應鏈涉及到許多方面的因素,所以是復雜的個體組成的整體,風險發生的因素更多,企業就必須從意識上提高企業員工的認識,風險管理也應該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來提高員工的認識,對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預估管理。
(二)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企業供應鏈關繫到許多的戰略夥伴,所以要想降低風險發生的幾率,就必須保證合作夥伴的管理水平。一般情況下企業之間要有透明公開的信息分享制度,大家在平等合作的基礎上開展業務交流,發現在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且進行及時解決,這樣可以將大家的利益結合在一起,提高供應鏈的管理效率,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
(三)保持供應鏈的適當「彈性」
企業的供應鏈在面臨一些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控因素的`時候,靈活調整自己的供應手段,保持運營過程中較大的彈性非常重要。企業在面對各種危機時,要有效的權衡各種危機關系,有效的調和供應鏈的各個緩解,保持供應鏈穩定有序的進行。
(四)建立供應鏈風險預警系統
供應鏈風險預警系統的構建,使得供應鏈風險管理形成了一個從風險識別到風險應對的動態性體系。
企業的供應鏈風險預警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大的環節,那就是供應鏈風險信息警源、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風險預警專家小組、風險預警制度體系和風險預警信息輔助決策系統。
(1)供應鏈風險信息警源,對於風險可能發生的區域進行深入的分析,對於可能導致風險的因素進行研究,通過專門的探討研究風險可能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2)供應鏈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通過專業化、科學化的標准對於體系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規范化處理,為企業形成良好的預警機制。
(3)供應鏈風險預警專家小組,通過定性、定量分析對前期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為企業制定良好的風險防範機制和方針政策提供良好的依據。
(4)供應鏈風險預警制度體系,通過對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在企業的技術層面、思想層面、預警機制層面、管理模式層面進行全面完善的分析,保證企業的風險預警系統的良好運轉。
(5)供應鏈風險預警信息輔助決策系統,當前主要是通過計算機來進行,在技術不斷創新的基礎上使用數學、智能技術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對企業供應鏈的風險預警機制進行一定的輔助,從而不斷提升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水平,為企業領導層的決策提供完善科學的依據。上述的5種共同構成了風險預警機制,他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五)完善供應鏈風險應急處理機制
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首先應在風險發生之前減少風險發生,但供應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風險事件總是難以避免,因而對風險的發生應有充分的准備。提早預測各種風險,制訂應急措施和工作流程,在風險事件出現後,對損失的後果及時進行補償,促使其盡快恢復,將損失有效地控制在供應鏈自身可接受的范圍內,使供應鏈免遭滅頂之災。所以,在設計供應鏈戰略時,充分估計供應鏈上可能遇到的風險,由此制定應急管理機制。
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的風險
1、行業風險
行業風險主要體現在行業景氣度波動風險和基礎資產行業集中度較高兩個方面。
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容易受到行業景氣度波動的影響,如宏觀環境、行業及市場波動的影響,因此需要重點關注產業鏈的行業特徵,中小企業在行業和市場中所處位置,充分揭露中小企業所在行業風險及中小企業面臨的風險。具體而言,行業特徵是指行業周期、行業競爭情況、上下遊客戶的穩定性等。
受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特徵約束,供應鏈金融ABS基礎資產的行業集中度較高,對於那些和經濟周期密切相關的行業,特別是宏觀經濟進入下行周期,基礎資產容易受到傳導性風險影響。因此在選擇產業鏈時,需挑選一些產業空間大,基礎條件較好的產業鏈,如房地產、建築、汽車、家電、醫葯、互聯網等。
2、供應鏈斷裂風險
由於核心企業的信用風險,供應鏈金融ABS存在供應鏈斷裂風險。
供應鏈金融ABS主要依賴核心企業的信用,核心企業在供應鏈融資中擔當了整合供應鏈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關鍵角色,代表了供應鏈的核心價值。核心企業的發展前景與經營狀況對上下游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核心企業一般都是較大型的企業,其上下游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實際上是將核心企業的融資能力轉化為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在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的過程中,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風險,這種風險也就必然會隨著交易鏈條擴散到系統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而影響供應鏈的整體安全性。適合作為供應鏈金融ABS的核心企業的特徵為主體信用評級高、行業展望穩定、龍頭企業為主。
3、供應鏈各企業信息傳遞的風險
由於供應鏈上企業都是獨立經營和核算的經濟實體,供應鏈實質上是一種鬆散的、未簽訂協議的企業聯盟,當加入供應鏈的企業越來越多,供應鏈規模越來越大、結構愈加復雜時,各企業的信息傳遞的風險也隨之加大。風險防範措施可以通過建立電子化的信息系統平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供應鏈金融創造發展平台。
4、虛假貿易風險
由於供應鏈金融基礎資產必須建立在真實的貿易背景之上,為防止虛假交易風險,需要嚴格審查銷售合同、訂單、發貨單、收貨單、發票等憑證來核實貿易背景,嚴格審查相關交易資料,確保貿易背景真實、合法有效。
5、循環購買風險
供應鏈金融ABS循環購買期間將面臨資產質量下降甚至新增合格資產不充足的風險。供應鏈金融ABS一般採用循環結構以解決資產端與產品端期限不匹配的問題。而在循環購買的過程中,存在循環購買資產質量下降的可能性;同時,若原始權益人經營不善會出現業務規模下降,甚至出現新增合格資產不充足的情況。在資產證券化產品中設置循環期基礎資產合格標准,設置加速清償條款,以緩釋循環期風險,保護投資人利益。
;❾ 供應鏈金融主要會出現哪些風險
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一)供應鏈斷裂風險。供應鏈融資主要是銀行依賴核心企業的信用,向整個供應鏈提供融資的金融解決方案,核心企業一般都是較大型的企業,其上下游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實際上是將核心企業的融資能力轉化為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提升上下游中小企業的信用級別。在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的過程中,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風險,這種風險也就必然會隨著交易鏈條擴散到系統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而影響供應鏈融資的整體安全性。(二)道德風險。參與供應鏈融資的主體有金融機構、核心企業、中小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等,這些主體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既有共同的利益取向,也有不同的利益訴求,當利益產生沖突的時候,一些主體便可能做出損人利己的行動而出現道德風險。核心企業在實力不足或累計或有債務超出其承擔極限,無法有效履行向下游發貨和擔保責任時,可能會利用強勢地位串謀下游經銷商利用虛假交易套取銀行資金引發道德風險。(三)操作風險。由於目前我國信用系統比較薄弱,還沒有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信用體系,存在信息不對稱和扭曲現象,涉及國際貿易的供應鏈融資時,對國外核心企業信用狀態的了解則更為薄弱,因此對供應鏈上的動態風險監控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
❿ 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及風險
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及風險
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握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下文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及風險,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供應鏈金融的優勢:
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使得供應鏈中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得到統一的控制和協調,從而使整條供應鏈能更有效的運行,不僅解決了供應鏈中企業融資難題,還使其經營和發展擁有更加強大的優勢。
供應鏈金融促進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
供應鏈內的企業之間的信息比較流暢,這樣銀行比較容易獲得供應鏈中企業的完整信息。發展供應鏈融資有利於弱化銀行對中小企業本身的限制,有利於緩解銀行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有利於降低銀行的交易成本,從而刺激銀行放貸款的積極性,提高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有效緩解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也加快了銀行業務轉行,提高了銀行的競爭力。
供應鏈融資業務能實現多方共贏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在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特別是在資金普遍匱乏的情況下,良好的供應鏈資金管理事實現其發展的一個關鍵點。而事實上,有時候不僅僅是只有通過直接對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才能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我們可以通過為其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簡介的為其帶來利益。換句話說,供應鏈中上下游其他企業的資金問題,不僅能鞏固企業間的關系,同時也間接降低了企業自身的財務風險。所以說,供應鏈融資是一種實現多贏的融資方式。
供應鏈融資具有整體性和穩定性
供應鏈融資是相對於整條供應鏈來說的,它牽扯到了供應鏈上下幾乎所有的企業。同時,供應鏈融資的具體方案也是站在整條供應鏈的高度來制定的,而不僅僅只考慮單一企業的情況和利益,更重要的是考慮整條供應鏈的利益和相關物流、資金流的分配。所以,供應鏈融資具有整體性。短期的供應鏈融資例如商業信用融資,是伴隨著供應鏈中各企業之間的交易活動而法神的歌,因此,它可以隨著供應鏈周期一並運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供應鏈金融的風險:
供應鏈金融雖然具有較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由於供應鏈金融參與者眾多,而且可能涉及不同的行業、技術領域,或不同的行政區域,其運作也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和風險。
尚未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中,各金融機構對大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都採用統一的標准。在供應鏈融資模式下,雖然各金融機構已不再局限於企業財務報表等硬信息。藉助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力量和供應鏈的綜合實力,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有所緩和。但是,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仍然還未建立。雖然供應鏈融資能有效規避單一企業的信用風險,但卻不能消除信用風險。所以,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不僅能客觀評價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有利於獲得融資,還能降低經融機構的信用風險,減少損失。
金融產品單一,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
雖然供應鏈融資在我國發展迅速,供應鏈融資服務也日益完善。但是,目前各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供應鏈融資產品大都是較為寄出的供應鏈融資服務,還未能很好地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因此,各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加強產品服務創新,拓展融資渠道,以滿足中小企業不斷發展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融資服務需求。
供應鏈自身風險
供應鏈由於參與者眾多,受到諸多內外因素的影響,混亂和不確定成為市場的主要特徵,需求波動劇烈,產品與技術的生命周期明顯縮短,引入競爭性產品使生命周期更加難以預測,受到銷售促進、季節性刺激和再訂貨數量等因素的影響,供應鏈產生大量的混亂。與此同時,企業不僅受到諸如自然災害、罷工和恐怖襲擊等外部事件的影響,同樣也會遇到企業戰略調整的沖擊,如經營模式的改變、電子商務以及減少供應商規模等,這些改變都潛在地增加了供應鏈自身的風險。
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從整個產業鏈角度展開綜合授信,並將對單個企業的風險管理變成產業鏈風險管理,在幫助整個產業鏈發展的同時,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融資途徑。而根據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在我國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