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互聯網金融銀行業論文

互聯網金融銀行業論文

發布時間:2023-01-23 06:03:13

A.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篇1

一、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銀行內控機制不健全,規避銀行風險不到位

健全的銀行內控機制能夠有效的對銀行風險進行規避,在我國近年來發生的金融事件中,都體現出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存在問題,造成重大損失。建立健全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是銀行發展的關鍵。大部分銀行有針對自身發展特點的內控規章制度,但是這種機制在不合理的激勵約束下,在支行行長的權利過大,造成相應的監督機制不能夠順利進行的情況下,在電子化控制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造成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不能夠很好地發揮效果,阻礙了商業銀行規避風險的能力②。

(二)經營管理的方法落後,無法滿足業務需求

盡管我國的商業銀行在國際影響下也實行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但是沒有很好的進行落實,很多銀行都是吸收更多的存款,卻忽視了成本,這與外國銀行追求效益的目標所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這種經營管理的落後,造成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機制並不健全,使得不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三)分業模式對商業銀行造成限制

為了降低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實行了分頁的經營模式,但是這種方式卻導致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受到了限制。這種分頁的經營模式,使我國商業銀行難以滿足企業所需的國際水平的金融產品和業務服務,使一些企業選用外國的銀行作為自己的支持後盾。

(四)員工的專業水平不高,易造成風險

銀行的許多工作人員只是單純的完成數字任務,認為只要完成了任務就能夠保證銀行發展。忽略了員工素質對整體的發展提高作用。

二、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適合銀行發展的內控體制

在經營管理的改革中,建立健全內控體系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於支行行長的權利要進行適當的控制,行長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不能盲目行使權利。要強化支行的內控體制建設,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使支行的內控逐漸的科學化。

(二)改變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競爭力

商業銀行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要在這一目標的趨勢下,不斷地進行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要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加強計算機技術的運用,進行精細的分工,對銀行上下進行系統的培訓,提高員工的經營管理理念,增強銀行的競爭能力。改變經營管理模式還要積極吸收國外的有利經驗為自己所用,並且不斷地進行創新③。

(三)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

要加強員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員工的素質,對於員工的崗位特點,進行系統、針對的培訓,對於員工的工作銀行要進行明確劃分,使銀行的崗位得到具體的落實,並且崗位責任有人可尋,對員工要進行獎勵與約束並存的管理機制,使員工意識到工作責任心的重要性,對員工的知識技能要進行定期的檢查,做到用員工之所長,謀銀行之發展。

三、結語

商業銀行的發展對於我國整個金融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管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競爭能力較弱,跟不上發展的步伐。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對於一些金融風險起到規避的作用,對於銀行自身的發展以及參與國際競爭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篇2

【摘 要】

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挖掘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在銀行業領域的應用日趨深入。論文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對大數據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論文運用SWOT分析法對商業銀行目前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發現現階段銀行業在經營管理上的問題,結合大數據應用,從精準營銷、客戶關系管理、風險控制和用戶信用管理四個方面,提出優化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

大數據;商業銀行;經營策略

1.商業銀行業大數據應用的特點

2017年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分別在《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商業銀行要引入大數據等新技術,推進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銀行業務創新,加強風險控制能力。大數據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在銀行業運用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數據容量大。我國商業銀行長期的業務開展,使得銀行業「天然」擁有海量數據,商業銀行的主要數據是圍繞櫃面業務系統、信貸管理系統和風險控制系統等產生結構化數據。商業銀行推出的電子金融服務系統,使得一些非結構化的數據信息開始產生,包括指紋和人臉識別等。數據結構復雜,移動互聯的發展促使半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爆發式增長。數據資產化,利用價值大。商業銀行在穩健經營中對數據的准確性有很高的要求,利用好銀行已有的海量數據,應用在客戶識別、風險識別和產品營銷等不同場景下,更好地實現數據資產的增值。

2.基於大數據應用的商業銀行經營策略的SWOT分析

2.1 擁有的優勢(Strength)

成本控制優勢。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商業銀行能夠實現現有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大大降低了物理網點的工作人員數量,降低了銀行的運營成本。隨著雲計算能力的提高和技術的成熟,雲計算系統中的數據均保存在「雲」端,減少關於IT基礎設施的建設、單位數據存儲和處理的成本。

營銷效率優勢。商業銀行通過本身的海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對客戶進行靜態特徵、行為特徵、傾向預測三個層次的刻畫,構建客戶體系,進行營銷活動的精確推送。通過分析客戶上下游相互關系,了解客戶間業務等往來情況,發掘新的潛在客戶,確定交叉銷售目標,提高了客戶服務效率及營銷精準度。

風險管理優勢。銀行在傳統風險控制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為大數據挖掘、傳輸、存儲與安全應用提供了相對成熟的基礎環境。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作為風控工具應用到風險控制工作,提升風險控制效率和精準度。

2.2 存在的劣勢(Weakness)

業務同質化。我國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業務是貸款業務,少有針對客戶需求設計開發的特色產品。因此,大數據的應用范圍可以深入其他能夠盈利的業務,如銀行業的中間業務。利用大數據優勢,找准銀行的自身業務定位,打造差異化的競爭模式。

數據共享程度不高。各家商業銀行均擁有自己的系統,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幾乎不存在分享機制,導致大數據基礎建設效率低、數據利用率低、在整體上缺乏系統性,各銀行只能描繪客戶在本行的交易畫像,不能展示出客戶的金融全貌。

2.3 擁有的機會(Opportunity)

強化優勢。商業銀行傳統所具備的安全、穩定、誠信等優勢可以通過大數據應用進一步鞏固強化。在風險管理中進一步利用大數據,提高銀行自身的安全性。在營銷方面,不斷完善客戶畫像,了解客戶真實需求,實現精準營銷。成本控制方面,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力成本、設備成本和運營成本也將不斷降低[2]。

金融產品的創新。在大數據時代,銀行業不斷進行產品創新,以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這就需要深入了解客戶的核心需求,利用大數據建立數據模型,為其定製專屬於消費者自己的金融產品,提升用戶的體驗滿意度。

2.4 面臨的威脅(Threat)

銀行業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競爭加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互聯網金融呈現出爆炸式的發展態勢。互聯網金融模式具有資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支付便捷、普惠性等特點。互聯網企業加快布局金融業,對整個銀行業的核心業務產生沖擊,擠佔了原本屬於傳統銀行業的利潤空間。

數據的安全性問題。首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數據量的大幅增加導致了數據的嚴重失真,大量無序低效的無用信息混進資料庫形成垃圾數據,增加信息誤讀的風險。其次,商業銀行運用雲平台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一是網路系統與存儲中心可能存在漏洞引起技術安全風險;二是海量客戶信息與個人隱私信息的泄露風險。

3.基於大數據應用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優化策略

3.1 精準營銷

大數據應用更強調相關關系釋放出的潛在價值。商業銀行擁有海量數據,可利用聚類分析,挖掘出更多數據中含有的潛在特性,幫助商業銀行進行市場細分。通過大數據挖掘中的關聯分析相關關系,發掘新的潛在客戶,確定交叉銷售目標。大數據不斷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商業銀行通過大數據挖掘為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和定製化價格。根據對海量數據的分析預測,建立相應策略模型,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和行為特徵,實現創新式的營銷、無縫多渠道的銷售、個性化的服務[3]。

3.2 客戶關系管理

商業銀行業務同質化嚴重,客戶管理十分重要。在互聯網背景下,金融脫媒現象加速,碎片化金融產品抓住了市場需求,提供差異化產品的同時也剝奪了銀行的客戶資源。因此,運用大數據挖掘方法可以為商業銀行提供更精確的客戶關系管理。商業銀行可以與其他行業或大數據公司形成合作關系,以獲取客戶出行、交易習慣等數據,進行客戶信用評分,當客戶提出需求時,商業銀行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判斷。商業銀行還可利用大數據更精準地預測客戶流失概率,並對相應超過客戶流失概率閾值的客戶實行定製化客戶挽留措施[4]。

3.3 風險控制

銀行業作為高經營風險的行業,風險控制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通過大數據技術擴容傳統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數據源並處理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各類數據,構建大數據風險管控平台,全面收集客戶的數據。注重內外部數據的融合,整合銀行內部積累的金融信息,同時,獲取外部數據或公共信息等數據,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增強風險控制能力。建立風險管控模型,可以借鑒國內外同業的做法,設計符合實際要求的模型,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訓練,輸入實際的數據進行模型訓練和驗證,合理地改進模型的配置參數,提高模型的准確度[5]。

3.4 信用管理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決策具有顯著影響。商業銀行要構建人工和數據相結合的模式,運用大數據挖掘技術,集合內外信息資源,形成覆蓋所有機構、所有客戶、所有產品的實時監測分析和預警控制網路,提高信用風險預警水平。利用大數據,實現貸款業務的貸前、貸中和貸後全過程管理。強化貸前風險識別,在客戶審批階段,依託行內信用資料庫、評級系統及反欺詐平台,提前對客戶可能存在的違約風險進行精準判斷;強化貸中審批自主化,大數據信貸審批系統以風控評分卡模型的自動審核為主,加以人工審核進行輔助的模式;強化貸後風險監測,商業銀行要建立信貸投放、資產質量等多維度的信用風險日常監測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韓雪峰,朱青,馬文捷.商業銀行應用大數據的安全風險防範研究[J].江蘇商論,2017(11):88-92.

【2】齊貴柱,齊苑博.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大數據分析研究[J].財經界,2019,500(01):128-129.

【3】屈波,王玉晨,楊運森.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傳統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研究--基於SWOT分析方法[J].西部金融,2015(1):41-45.

【4】嚴文樞.關於商業銀行大數據應用的思考和探析[J].福建電腦,2014(7):68-69.

【5】信懷義.商業銀行大數據的應用現狀與發展研究[J].中國金融電腦,2016(8):26-28.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篇3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不斷擴大的機遇中,我國各行各業得以迅猛發展,其中我國銀行業的發展舉世矚目,取得了許多長足的進步。但是,機遇與挑戰通常是並存的,在銀行業場迅速發展的同時,商業銀行之間的角逐也逐漸激烈起來。因此,我國商業銀行也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還存在著許多風險與不足,與此相關的經營管理體制也未能及時的建立健全。商業銀行若是想在如此激烈的角逐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對其管理中存在或者潛在的風險加以預測並且進行防範。本論文根據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出現的情況進行分析,通過一些成功經驗,提出對風險的預測以及防範策略。

【關鍵詞】

商業銀行 經營管理 風險 防範措施

一、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一)銀行出現的不良貸款率較高

銀行經營管理中出現風險種類十分多,但是主要對銀行經營造成影響的是銀行資產的質量風險。而對於資產的質量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是貸款的質量,許多銀行存在的風險大多是由不良貸款引發的。依據近過去幾年的數據統計,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相對於國外的主要商業銀行還是偏高的,因此得出不良貸款率仍舊是造成我國銀行資產質量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不同種類企業的還貸能力進行准確評估存在一定難度,這給銀行貸款的發放與回收帶來困難。對於部分經營能力較強、企業規模大並且實力相對雄厚的企業,這部分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具備上市的資格,在相關行業中具有穩定地位。因此,在商業銀行放貸中十分搶手,銀行也十分願意向其發放貸款。但是,相對的一些企業經濟效益並不是十分理想,對於銀行的貸款不能及時返還,造成銀行信貸資金的危機,使其流動性受到限制。近年來由於經濟增速的下降,大量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對於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造成了一定不利影響。

(二)員工的綜合素質不高

在銀行經營管理風險中,員工是主要的操作人員。但是,由於不少員工的綜合素質以及學習水平不足,也成為影響銀行經營管理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員工的總體水平是企業競爭力的直接影響因素。但是我國銀行員工的綜合素質還不能滿足銀行業務發展的需求,更有甚者,有部分員工缺乏職業道德素養,利用個人的職位謀取或者侵犯銀行利益,在進行工作的同時,出現了挪用公款、貪污等違法行為,對銀行業務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其次,就是銀行員工的個人工作水平以及經驗不足,對經營管理崗位的需求無法滿足,缺少長遠發展的眼光,不能應對隨時出現的風險,成為阻礙銀行發展的因素。

(三)個人信用系統的不完善

在銀行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影響因素之一是個人信用系統的不完善。銀行業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人信貸,為了能夠讓個人信貸能夠及時的返還,銀行一般是要對貸款人的個人信用進行審查,對於一些沒有良好的個人信譽的客戶,將不會同意其貸款要求。但是,從銀行業務對於個人信用的審查流程來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個人信用審查的不嚴格以及相關的貸款信用管理體制尚未健全。如今信用系統中涉及貸款人的各種信息以及身份證明並不能對貸款人的信用情況進行真實有效的反映。個人信用系統的不完善以至於出現對貸款人的可支配資金、可抵押的資產或是其收入情況不能全面掌握,或是貸款人出現一些偽造信息的情況。個人信用系統的不完善最終導致的結果是銀行的貸款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及時的收回,從而對整體運轉系統造成影響。

二、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防範策略

(一)資產配置進行優化,降低不良貸款率

對資產配置進行優化,從而降低不良貸款率。這不僅能降低銀行風險爆發的概率,還會銀行業務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首先,要提高資產的質量,就要對資本的運作水平進行提高。要對銀行業務中長期貸款進行科學的設置,使銀行的流動性得以保障。其次,對金融科技的創新能力進行強化,將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運用到貸款過程中,收集、分析各類數據,使銀行能夠精確的了解貸款過程中各種信息,使不良貸款率降低。最後,對於出現的不良貸款採取相應的手段,對其進行約束,並且對審款、放款、貸款等流程進行嚴格把控,增強信用貸款的管理,推進銀行經營的進步以及銀行業務的發展。

(二)提高員工綜合素質

員工的綜合素質與銀行能否順利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聯系,根據這一實際狀況,銀行應當對員工的綜合素質引起重視,增強員工的綜合素質,建成一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隊伍。第一,在招聘中進行嚴格要求,對人才的綜合素質進行嚴格的考察與測評,既要對其專業能力進行考評,還要對其職業道德素質以及道德水平進行測評,使其能夠保持對工作的熱情以及在工作中能夠發揮其能動性,積極的承擔自己的責任。第二,對銀行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提供外出學習先進經驗的機會,使其的專業知識不斷更新,不斷的積累先進經驗。第三,在金融市場風雲變幻中,銀行也必將隨之變動。因此,要求員工能夠及時掌握市場的行情,通過對市場行情的分析開拓自己的眼界,提高員工對風險的敏感度。第四,要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水平,必須要定期的對員工進行考評,嚴格對其行為進行把關,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員工綜合素質的進步。

(三)建立健全信用系統

建立健全信用系統對推進銀行經營管理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同時也是信貸業務能否良好展開的必要保障。在貸款業務的進程中,信用系統能否建立健全對貸款人的信用審查部分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第一,銀行在信貸業務中要完善信用審查環節,對其工作流程嚴格把關,對貸款人信息進行精確嚴格的問詢,保證其信息的准確性。第二,在建立健全信用系統的過程中,要求銀行員工在工作時,要對貸款人的信息填寫進行具體的指導,並且明確的對其進行提示,要求其填寫關於信用貸款的所有相關信息,包括其可抵押資產、收入來源、總體資金以及貸款資金的用途等詳細信息。第三,對於貸款人填寫的信息,銀行後期應該進行仔細核查,並定期對其進行追蹤,使信用系統的健全得以保障,從而降低潛在的信用風險。

三、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帶動我國銀行發展的同時,我國銀行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在各種風險因素的影響下,銀行的經營管理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風險。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風險的存在是不可迴避的問題。因此,銀行應該通過各種手段對已出現的或是潛在的風險採取解決措施或是提前預測,有效的規避風險。只有提高對風險認識的敏感度,才能對出現的風險坦然面對,繼而能夠使銀行能夠順利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貢獻。

;

B. 網上銀行論文

網上銀行又稱為網路銀行,是指基於網路平台的虛擬銀行櫃台,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通過網路技術為客戶提供信息咨詢、交易轉賬、信貸、投資理財等方便快捷服務的銀行。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網上銀行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網上銀行論文篇1
談我國網上銀行業務健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各大銀行該如何創新產品和服務,提高核心競爭力,促進網上銀行業務健康發展,是銀行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一、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發展現狀

(一)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發展歷程

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主要包括4個階段。“虛擬銀行”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期) ,指沒有傳統的營業網點,直接建立在互聯網上的網路銀行。“實體與虛擬結合的網路銀行”階段(2001年到2006年) ,指已經存在的傳統銀行將既有的封閉型專用網路系統與網路聯網,提供真正的互聯網服務。第三階段(2006年到目前) ,銀行開始實行以客戶為中心,因需而變。各家銀行陸續推出了滿足各種客戶不同需求的新的網銀產品。第四階段,網上銀行的未來發展階段。網上銀行將會成為銀行開展業務的主要方式,傳統銀行將全面融入互聯網金融,甚至不再單獨區分網上銀行

(二)網上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性

1.消除服務時空限制。網上銀行服務以時空界限的模糊性代替了傳統業務時空的有界性,消除了服務時空限制,真正實現了“aaa”式服務,即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為客戶開展服務。

2.降低銀行運行成本。網上銀行服務通過網路形式提供,不需設立專門的網點、櫃台,只需僱傭少量人員,就可以保證原有的業務量不降低。傳統模式櫃台和營業網點將逐漸被網路形式所取代,銀行將在低成本條件下實現高質量個性化服務。

3.減輕櫃台工作壓力。發展網上銀行業務能夠對傳統櫃台業務進行有效的分流,從而減輕櫃台壓力。網上銀行業務的方便快捷、易於操作,使客戶獨立、迅速完成賬戶查詢、轉賬的業務,從而將櫃面的業務有效地轉移到了網上,減輕了櫃台業務人員的工作壓力,減少了客戶等待時間。

二、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法律保障

1.相關法規不完善。總體來看,國內法律法規尚不能給網上銀行業務發展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無法對網路交易中出現的爭端予以公正的裁決以保護正當的權益。因此,需要我國法律法規與網上銀行規范盡快匹配,推出健全的金融法規予以保障。

2.犯罪打擊力度差。網路犯罪分子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對金融機構進行詐騙,盜取客戶個人信息,偽造交易記錄,以及利用金融機構洗錢等,作案方式隱蔽、復雜,危害程度越來越高。但《刑法》對計算機犯罪的規定較為粗疏,量刑較輕,威懾力不足。

(二)內控機制薄弱

網上銀行具有經營層級少、管理鏈條短、運營效率高、客戶交易自主性強等特點,勢必對商業銀行原有的組織體系、管理體制、業務流程和運營模式等方面產生沖擊。其工作人員和客戶在內控機制薄弱環節進行不法操作,使商業銀行面臨多種風險,必然會危害到網上銀行健康、高速的發展。

(三)業務種類匱乏

1.業務種類單一。由於我國網上銀行業務受很多因素制約,如分業經營、個人和企業信用體系不完善等,導致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種類較為單一,經營范圍狹窄。只向客戶提供開銷子賬戶、查詢、對賬、行內外轉賬、網上證券、投資理財等傳統服務項目。

2.缺乏創新產品。國外網上銀行有許多創新業務品種是傳統銀行所沒有或者是傳統銀行無法運作的。國內銀行在很大程度上仍將網上業務看作是銀行現有服務渠道的補充,整體業務發展思路難以取得較大突破,業務品種大同小異,同質化現象嚴重。

(四)缺少行業合作

其一,國內各商業銀行之間的互聯性差,缺少合作,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其二,各商業銀行本身缺乏統一性,除幾家新興的商業銀行外,國有商業銀行在各地的分支行都有自己的電腦系統,軟硬體不統一、網路平台系統不統一。

三、我國網上銀行業務健康發展的對策

(一)健全金融法律保障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首先,建議修改《刑事訴訟法》,將電子證據作為一種新的證據類型。然後,建議在《統一證據法》中應明確電子證據的法定概念、電子證據的地位、電子證據的質證規則、電子證據的審核認定規則等,最大程度上保證電子證據的法律地位與鑒定規則的有效確立。

2.加大犯罪監管力度。針對網上銀行犯罪問題進一步制定出更加具體細化、操作強的法律規定,加大對網上銀行犯罪的打擊力度,以確保網上銀行業務的穩健發展。國外對網路犯罪通常綜合採用自由刑、財產刑和資格刑,但我國只規定了自由刑,且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法定最高刑為3年,我國可在《刑法》中增加有關犯罪的規定,增加對網上銀行洗錢,偽造、復制電子貨幣攻擊網上銀行系統等問題定罪量刑的條款。

(二)建立科學內控機制

1.對銀行利用網上銀行進行監管。首先,監管操作管理系統的內部人員,明確各崗位或員工在業務操作中的責權劃分,按各自的工作性質、許可權承擔相應的工作責任。其次,監管處理網銀業務的內部人員,杜絕任何個人包辦業務處理的全部環節。

2.對客戶利用網上銀行進行監管。首先,通過應用數字證書對銀行客戶的身份進行驗證,保證客戶交易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保密性。其次,根據客戶需求,結合內部管理需要,對操作許可權進行管理。包括服務內容和資金限額等。

(三)增加銀行業務種類

1.拓展業務范圍。根據“二八定律”,對國市場進行細分和目標定位,對這些高創利的客戶加強宣傳和營銷,拓展VIP服務,包括專業理財顧問、資金變動提示簡訊、重要節日禮物等,維護其忠誠度。

2.提高盈利能力。針對客戶群體採取差別定價,對個人客戶以免費方式為主,捆綁銷售為輔。對於企業客戶實施關系定價,即根據客戶信用情況和經營實力,實行差別定價。分析信用情況,對經營實力雄厚的公司採取優惠的收費制度。

3.開發創新產品。首先以客戶為中心創新網路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其次,借鑒國外經驗,開發高層次的創新中間業務,如代客收付款、代理融通資金等。

(四)加強銀行系統合作

1.構建信息網路平台。通過銀行間完善自身軟硬體設施和安全技術,制定相關制度,委派專人監管,及時發布信息,構建安全統一的信息網路平台。

2.實現產品聯合推廣。購買網上銀行服務的顧客,消費心理多屬理智型,只有消費者認同的網上銀行品牌,才有可能成為其最終的選擇。各銀行可以對自己所提供的網上銀行產品實施聯合推廣,組建推廣團隊,舉辦推廣會,使客戶更好地了解網上銀行產品。聯合產品推廣使網上銀行業務這種高科技的產品深入顧客內心,提高顧客認識度。同時,共同推廣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誠度不僅是可觀的無形資產,更是網上銀行這一行業持續創造利潤的來源。

3.信用評級資源共享。國內各大商業銀行應該共享自身的信用評級資源,制定統一的信用評級指標,對共享的信用評級進行分析,共享各行現有的客戶的信用狀況、與信用相關的數據等,由專業的人才對相關信息進行整合。
網上銀行論文篇2
淺談網上銀行風險及其監管

一、網上銀行發展中的問題

互聯網的大力普及和廣泛應用,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還推動了網上銀行的產生和發展。但在網上銀行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其歷史較短,發展速度過快,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首先,網上銀行的發展擺脫不了互聯網技術對其產生的限製作用。由於網上銀行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網路技術的應用的產物,有著信息網路系統固有的虛擬性和網路的風險性;其次,在網路環境下,網上銀行的金融業務的安全問題比較嚴重。存在大量的信用風險和支付與結算風險。對網上銀行來說,控制網上銀行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以及怎樣防範是網上銀行需要特別注意的。再次,對網上銀行的有效監管在當下的法律體系與法規制度中較為困難。網路系統的虛擬性增加了網上銀行金融業務的不確定性,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手段越來越跟不上網上銀行的創新和發展的步伐,出現網上銀行監管與網上銀行發展的脫節的現象。

二、網上銀行風險種類

網上銀行又稱為網路銀行,是指基於網路平台的虛擬銀行櫃台,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通過網路技術為客戶提供信息咨詢、交易轉賬、信貸、投資理財等方便快捷服務的銀行。

a 網上銀行技術風險:網上銀行是虛擬金融服務模式,是在信息系統基礎或者說是網路基礎上運行的虛擬櫃台,因此,電子信息系統的技術風險和管理方面的風險成為網上銀行自身的不可迴避的天然風險。具體的技術風險有:技術的選擇風險,網路系統的不穩定性風險,計算機黑客攻擊的風險, 來自計算機病毒破壞的風險。

b 網上銀行的業務風險:在網路金融服務過程中,網上銀行提供的金融業務都具有顯著的虛擬性。這種虛擬的特點使得交易或者支付的雙方或者享受金融服務的一方,只需要通過網路,就能開展各種金融交易、支付或者結算等金融活動。因而在網上銀行業務的開展過程中,會出現包括網上銀行信用風險和支付和結算風險等主要的業務風險。業務風險包括:信用風險,結算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選擇風險。

c 網上銀行的法律風險:當前,網上銀行業務在許多國家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大多數國家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及時建立與之匹配的法律法規體系與之相適應,缺乏相應的網路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及試行條例,即使有法律法規,也存在執法人員不能有效執行法律,從而造成了網上銀行在開展業務的時候無法可依,執法不嚴,同時網上銀行的法律環境都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亂,因此,網上銀行存在著相當大的法律風險。

三、網上銀行風險成因分析

網上銀行風險由於是在網路技術發展的背景下,因此產生的原因錯綜復雜,涉及面也較廣,但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成因:網上銀行自身缺乏經驗導致風險產生;客戶信用產生道德風險;立法滯後以及法律不夠健全導致的風險;網上銀行的虛擬性和多變的服務方式增大了監管的難度;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致使風險出現。

四、網上銀行的監管

網上銀行的監管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優化網上銀行業的發展環境,促進商業銀行的發展。2)防止信用喪失產生道德風險。3)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4)保護客戶的利益。

根據上文所分析的內容,各國政府以及中央監管機構在應付網上銀行金融風險時可以採取以下的監管措施。

(一)加強網上銀行的政策法律建設

法律體系的真空以及現有法律建設不足和法律不能有效實施是目前很多國家的政府對網上銀行缺乏足夠的監管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網上銀行發展不過短短的十多年,法律體系都不盡完善,而且各國的國情不一樣,加上網上銀行涉及到的法律是十分復雜廣泛的,導致網上銀行的相關法律制度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快速有效制定和實施。

(二)健全非現場監管體系

非現場監管具有覆蓋面寬、連續性強、監管困難等特點,金融監管當局要順應網上銀行發展的潮流,逐步從現場稽核監管為主轉移到以現場稽核監管和非現場稽核監管相結合,並以非現場稽核監管為主的軌道上來,拓寬非現場稽核的檢查面,縮短檢查周期。

(三)嚴格規范網上銀行的信息披露要求

由於網上銀行金融機構在網上銀行的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單方面大量掌握金融交易的數據資料,以及分析統計的結果記錄,消費者和客戶處於一個明顯的信息不對稱的被動地位。網上銀行機構應該及時向社會公眾和客戶發布其經營業務和財務狀況的相關信息。總之,網際網路上的虛擬金融服務需要靈活的信息披露方法來維持有效的信息監管。

(四)建立統一的金融認證中心

網上銀行的金融業務中,為保證金融交易、支付活動的真實可靠性,需要有一種獨特的機制來驗證業務活動中雙方的真實身份。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由權威的認證機構或者中央銀行監管當局為參與電子商務的各方發放證書。金融認證中心是為了保證金融交易活動而設立的認證機構,其主要作用是對金融活動的個人、單位和事件進行認證,保證金融活動的安全性。在網上銀行金融交易過程中,認證機構是提供身份驗證的第三方機構,它不僅要對交易的雙方負責,還得對整個網上銀行的交易秩序負責。

總之,網上銀行的內部監管和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當局的監管對於網上銀行的穩健持續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原有的監管措施上,還可以引進一些創新的措施,例如支付的實名制,即使用身份證號碼以及相對應的密碼來登錄或者確認個人信息,實名制更有利於網上銀行和金融當局監管的便利和有效。還可以對網上銀行金融交易業務的過程投保,辦理保險業務,以降低交易過程中產生的風險。
猜你喜歡:
1. 電子銀行業務的作用論文

2. 淺談電子銀行畢業論文

3. 電子銀行發展分析論文

4. 銀行管理論文

C. 互聯網金融與大數據應用論文

在中國龐大的應用市場和人群下,深入觀察變化且復雜的市場,探索以大數據為基礎的解決方案成為了銀行提高自身競爭力的一大重要手段。大數據技術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大技術支撐,通過對人們在互聯網上活動信息形成的數據的收集、挖掘、整理、分析和進一步應用,來創新思維、產品、技術、風險管理和營銷。而數據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未來計算機網路互聯網金融業的競爭力將取決於數據的規模、有效性、真實性以及數據分析應用的能力。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概況

互聯網金融作為二十一世紀高新產物,是傳統的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時代的有機結合,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這種新型金融模式具有顛覆式的影響,創新型巨大改革,不僅推動了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甚至影響整個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

二、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模式,即某些具有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與各大銀行簽約後所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

(二)P2P模式

又稱點對點信貸,即一方貸款,一方借款,通過互聯網作為中間平台的新型模式。這個模式對於微型小額的'信貸以及需要緊急周轉資金的創業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三)眾籌模式

眾籌就是大眾籌資,需要籌資的企業或個人通過互聯網這個眾籌平台運用自己獨特的號召力並發揮創意,獲得來自大眾的資金援助。

(四)互聯網金融門戶

互聯網金融門戶的核心就是「搜索比價」的模式,採用垂直比價的方法讓顧客在互聯網上「貨比三家」,選擇自己最滿意的商品。

(五)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金融就是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利用價值的信息,以雲計算為基礎來進行融資的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余額寶,用高於銀行的利率吸引消費者融資,不斷推動著金融業的發展與進步。

三、互聯網金融中的大數據應用及意義

(一)反映市場情況:電商和統計部門通過利用大數據對指數的編制來反映市場的基本情況,有效的分析交易數據,識別出市場交易模式,幫助決策者制定高效率的套利戰略。比如國家的統計局與網路、阿里巴巴等電商、電信、互聯網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利用大數據。

(二)金融產品定價:金融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金融產品定價問題(尤其是金融衍生產品定價),這一直是大家關心的重要領域,其中涉及有計算和數學建模等。以信用違約互換定價為例,除了考慮違約的傳染性和相關性,還要考慮違約過程的建模和估計,通常需要復雜的數學模型並且驗證困難。最近一種基於大數據的解決方法即利用實際交易數據估計違約概率使其簡單方便。因此大數據能為互聯網金融市場提供運營平台,有效的整合互聯網金融資源,,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三)精確營銷:通過對一些場景類環境數據、朋友關系和用戶經歷的人文數據、位置和購物等的行為數據,建立模型進行分析,進一步細分客戶。之後,可以定向推出產品並投放廣告,實現精確營銷。這也符合STP戰略思想。大數據通過分析社交網路市場的信息, 特別關注搜索引擎中的搜索熱點,從而制定投資策略,使互聯網金融實現了一種新的營銷模式。

(四)監管風險:互聯網金融雖提高了金融效率,但也使風險呈現出許多新形式。因此需要對互聯網金融活動產生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及時准確發現風險暴露,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規避、防範,提高互聯網金融安全性,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創新。

(五)信用:利用大數據,可以在法律和道德所容許的范圍內對評估對象的靜態動態信用行為進行收集、整理、分析挖掘,使人的信用立體化,進而評估個人或群體的信用,建立用戶的增信模型和信用評分,打破了金融機構壟斷用戶信息的狀況。

四、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業本就擁有大數據,已成為自然產生大數據的重要領域,因此在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應用中體現出了一些問題和挑戰。

1、大數據處理速度滿足不了各方的需求,體量大,雜訊水平、數據來源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內容和頻率變化快,增加了大數據問題的復雜性。

2、大數據中含有大量的雜訊信息甚至是虛假信息,出現信息過載的問題。

3、部分企業不願公開、上傳數據,造成不公開數據部門佔便宜、公開數據部門吃虧的狀況,形成了數據的公開、共享等方面不盡人意的局面。

4、容易泄露用戶信息,造成濫用法律法規建設及滯後的現象。如商家對客戶交易信息的過度營銷,下載不安全的APP、用戶掃描二維碼支付都可能泄露個人的信息,買賣用戶信息的不法交易等。

5、並非互聯網金融的所有參與者都具備大數據分析的能力,數據分析挖掘能力不平衡。

五、結論

通過對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的運行模式以及應用初步探究,我們發現還有很多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嚴峻的考驗只會讓我們的路走得更穩固,金融業近些年的巨大發展和變革讓我們更加堅定的去深思時代產物與新型科技的碰撞帶來的豐碩成果,不斷更新互聯網金融時代,帶領我們進入更美好的時代。

D. 求一篇與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文章

余額寶與存款利率市場化
2014年1月15日,余額寶對應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規模已經突破2500億元,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單只基金。與此同時,微信也悄悄開始試運行理財通——與華夏基金合作的貨幣基金,試圖攜數億用戶之勢分理財市場一杯羹。
近幾年,互聯網金融盛行,以支付寶推出的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彎道超車,成為散戶投資的重要渠道。對老百姓來說,存錢到銀行,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不過3.25%,更不用說活期存款那等同於無的利息。而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的峰值近7%,貨幣基金流動性高,安全性也可與銀行存款媲美,收益率又長期遠高於活期存款。
一般貨幣基金的投資門檻遠遠高於銀行存款,普通居民投資貨幣基金不方便,多數單只貨幣基金的規模也不大。而支付寶和微信提供的余額寶和理財通直接打通了老百姓與貨幣基金間的障礙,甚至比去銀行存款還方便,而超過6%的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意味著一年期及以下的存款將開始從銀行搬家。目前余額寶開啟的這個勢頭已經蔓延到各大銀行、基金。
中國的存貸款利率受到抑制,利率由央行決定,使得居民存款的收益率遠遠低於投資其他金融產品,這既成為銀行獲得超額利潤的源泉,也是近十幾年來央企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低成本貸款的基礎。
隨著金融市場發展的深化,資本市場的利率相較信貸市場越來越高,金融市場的利率整體趨向於市場化。企業、金融機構與大額資產所有者通過PE(私募股權投資)、信託股票一級市場等多種投資方式獲取收益,就算存在銀行里,也可以享受協議存款的高利率優惠。相反,一個存款不多的小老百姓卻沒什麼好的辦法分享這種收益(銀行理財產品大多有5萬元的門檻)。
這也符合過去經驗上的利率自由化的進程:先惠及金融機構,再惠及零散儲戶;先惠及大額資金持有人,再惠及小額儲蓄;先惠及富人,然後惠及窮人。在改革議程的設計上也是遵循這種路徑,普通小儲戶的利益總是被放在最後。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拋開小儲戶人多力散、無法形成有效的推動改革的力量等原因以外,在傳統社會,銀行要收集小儲戶的錢,就要建更多的網點,打更多的廣告,養更多的客戶經理,因此,為小儲戶的錢進行理財的成本太高,不合算。其他金融機構沒這個積極性去搶銀行的這個客戶群體。
但到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就是以技術進步降低收集用戶的成本,低成本吸引大量用戶後,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增加用戶的黏性。此後,互聯網巨頭們一面維護著海量用戶,一面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設計金融產品,用余額寶、理財通等產品讓小儲戶直面高收益的金融產品,這實在是件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這種存款利率自由化的路徑是發達國家經驗中聞所未聞的,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存款利率自由化必須正視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變化,如果放任這種情況發展而不作改變,銀行的存款將迅速向資本市場搬家,尤其是那些最基礎的儲蓄存款。
這將帶來多方面的風險。首先,銀行將不得不更早就開始高息攬儲,銀行的經營風險會迅速提升;其次,資本市場的高收益對應著高風險,但小儲戶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旦風險來臨,尤其是較大面積或系統性風險出現時,將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
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如此之高,已經相當不正常,它對應著近幾年社會融資利率水平的全面提升,全社會的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能否有7%的增長都很難說。貨幣基金也並不是保本保收益的,2008年就有貨幣基金曾出現過負收益,可想而知,當儲戶辛辛苦苦把錢搬到余額寶,居然還虧錢了,小儲戶們能接受這一現實嗎?
化解這一切的唯一路徑,只有讓存款利率更快地市場化,為了防止道德風險和搭國家信用的便車,就必須讓銀行自擔經營風險,這意味著醞釀已久的存款保險制度需要盡快面世,在保障小儲戶利益的情況下,讓銀行自行決定存款利率,吸納存款,也讓各類儲戶自行權衡收益與風險。

當金融遇上互聯網
想賺錢,得先知道點機密。
全靠包裝
「每天看一眼收益就挺開心的。」這是朱女士對余額寶的切身體會,「反正小錢閑著也是閑著。」
許先生也關注互聯網理財產品。他說:「以前總收到銀行的廣告簡訊,說是有5%、8%左右收益率的理財產品,現在看看好像網上買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更高。」
機密:作為互聯網和金融的聯姻產物,互聯網理財產品其本質大多是基金,創新性體現在銷售渠道、流動性、功能性等應用方面,內在的收益和風險都與傳統產品相差不多。但這類產品在推廣時往往會將本金安全問題淡化、將收益與活期存款比較,其實安全性仍比不上銀行存款,收益率也會經常波動。
低風險不等於無風險
「百發」在前期宣傳中被描述為一款年化收益率高達8%的無風險產品。事實上,略有投資常識的人立刻會產生疑問。
首先,「百發」是一款與華夏基金合作的貨幣基金產品,以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來看,達到8%的年化收益率實屬偶然事件;其次,該產品被描述為「無風險」,在同一市場中,無風險而利率能達到8%,難以想像有風險產品的收益率會達到怎樣的水平。因此,「百發」雖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了大量眼球,但立刻引起了證監會的關注。隨後,「百發」撤回了前期宣傳,在產品正式首發中也沒有出現「無風險」「年化收益率8%」的宣傳語。
機密:目前市場上推出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數量不少,但類型單一,主要集中在貨幣市場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上。以風險屬性來看,貨幣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都屬於較低風險的品種。對投資者來說,既要對貨幣基金、理財基金的這種收益風險特點有所認知,也要意識到,產品的收益取決於市場環境,「低風險」和「無風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投資者還要注意互聯網理財賬戶的安全問題,包括網站是否具有充分的安全防衛措施、認證手段是否充足等。投資者自身在使用時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習慣,如不使用公共場所的網路進行操作、不輕易將自己的密碼告訴他人及盡量採用復雜的認證手段等。
想釣大魚?換個魚池吧
雖然對基金並不了解,何女士還是把5萬元錢都投進了一款互聯網理財產品中。看著每天賬戶里的資金收益一點點地增長,何女士很開心:「又方便又有效,以後投得多了賺得會更多。」
機密:像何女士這樣的投資者其實不在少數,但這樣的投資行為有著盲目跟風、方式單一的問題。一方面,投資者對所購產品是什麼、如何盈利、收益為何波動均不了解,無法正確分辨其好壞、認識其風險;另一方面,把資金全部集中投向某一種理財產品,不能有效地防範投資風險,也難以獲得理想的投資收益,是投資理財中的大忌。
建議投資者對長期閑置的資金有一個配置的理念,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同時,要不忘將高收益、高風險和低收益、保本穩健型的理財產品進行混搭。在投資期限上,也應盡量錯開,區分好靈活短期的投資產品和較長期的投資產品。
高收益都是湊出來的
小胡是互聯網理財達人,他認為理財保險產品的優勢不少:一是產品的選擇餘地大,二是具有投資和保障兩種功能,三是收益率顯著地「高出一籌」。
機密:如果我們認真研究一款收益率高出一籌的理財保險的話,就會發現其實際收益和大部分人所預期的有不小差異。作為一款萬能險產品,保險公司給出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為5.2%;在此基礎上,投資者每投資1000元可獲1200個集分寶,100個集分寶可抵扣1元錢,換算為收益率的話相當於1.2%的返還。因此,兩項收益相累加,在實現預期年化收益率的前提下,這款投資期為一年的產品,其收益率能夠達到6.4%。
對於理財保險,產品銷售時,萬能險僅能夠保障最低的收益率水平,大約為2.5%(年化),其宣傳的預期最高收益率只是一個「預期」的概念,結果出現偏差也屬正常。
忽悠你沒商量
投資靈活、收益高、門檻低,這些理財之「寶」正好滿足了理財新人小連的需求。於是,他用自己活期賬戶的兩萬元購買了一款互聯網理財產品,但他很快發現,理財產品的收益並不像自己期望的那樣高,同時收益也不穩定。
機密:互聯網搭建起了新的理財平台,但投資者有必要釐清的是,自己所投資的產品究竟是什麼,收益又是如何來確定的。像很多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實質是與貨幣市場基金進行了「鏈接」,投資者購買了這些產品其實就是認購了某一支貨幣市場基金。因此,這些產品的收益率准確地來說,是指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
P2P「保本」存風險
鄒先生前幾年在朋友的推薦下,決定嘗試P2P網貸。和其他嘗試者一樣,鄒先生一開始只投了5萬元,一個月後他就拿到了第一筆利息。鄒先生漸漸地越投越多,8萬元、10萬元……但不到一年,鄒先生投標的P2P網貸平台突然崩潰,他前後投資的近15萬元血本無歸......
望樓主滿意,採納喔

E.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的影響有哪些文獻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的影響有很多文獻,舉例如下:
1、互聯網金融對內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 《金融容縱橫》

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3、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
4、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影響的研究
5、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運行效率影響與對策研究
6、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F. 求一篇8000字關於「互聯網金融」論文。

互聯網金融的,,
要求是什麼。。
什麼時候要。

G. 以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發展的影響分析 論文選題,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簡述一個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給傳統金融業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和沖擊。面對這一新變化、新挑戰,金融機構應該如何看待與應對?本文從互聯網金融的內涵、表現形式及最新發展出發,分析其對傳統金融業發展方向、結構轉變及戰略創新選擇等方面的影響。
關鍵字:互聯網金融
傳統金融影響
隨著我國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進程的加快,互聯網金融浪潮的興起,對傳統金融部門、金融市場效率、金融交易結構,甚至整體金融架構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促進了傳統金融機構和新興機構的相互競爭,湧入的"攪局者」不斷增多,尤其是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及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搶食包括信貸、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證券保險等在內的金融業務,給傳統金融業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和沖擊,面對這一新變化、新挑戰,金融機構應該如何應對?本文擬對此作粗淺的探討。
一、互聯網金融的內涵
目前,有關互聯網金融內涵的表述有多種,界定尚不統一。在此,筆者初步歸納認為:互聯網金融是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介入傳統金融業務過程的一種混合金融。從廣義金融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包括但是不限於為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模式。從狹義的金融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是涉及貨幣的信用化流通支付的相關層面,也就是資金融通依託互聯網來實現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稱之為互聯網金融。當前互聯網金融格局由傳統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組成。
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主要包括傳統金融業務的網上銀行創新以及電商化技術創新等。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主要由憑借商業性互聯網技術進行資金運作的電商企業、人人貸(P2P)模式的網路借貸平台、眾籌模式的網路投資平台、理財類的手機理財APP 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組成,是以互聯網體系與思維去打造類金融業務,運用互聯網的特性去完成金融的渠道、借貸、信息、銷售、客戶管理等工作。傳統金融人有一種看法認為,傳統銀行早已採用了數據化、互聯網技術電子銀行管理體系,所以銀行也就是互聯網金融。但實際上,筆者認為,由銀行操控的電子網路或利用的互聯網應稱為金融互聯網。
在此,本文側重探討非金融機構組成的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影響。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和表現形式
第一種模式是銀行網銀,
當前商業銀行藉助互聯網渠道為公眾和社會提供服務,互聯網在其中發揮渠道作用。第二種模式運用電商的平台,依據大數據收集和分析進而得到信用支持,以交易參數為基點的綜合交易模式。
第三種模式是P2P 模式,這種模式提供了中介服務,把資金出借方與需求方2 結合在一起。平台的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一是擔保機構擔保交易模式,此類平台作為中介,不吸儲、不放貸,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由合作的小貸公司和擔保機構提供雙重擔保。如人人貸,此類平台的交易模式多為"1 對多」,即一筆借款需求由多個投資人投資。二是"P2P 平台下的債權合同轉讓模式」的宜信模式。可以稱之為「多對多」模式,該模式通過互聯網撮合投資人和借款人之間的借貸關系,實現個人對個人貸款。
第四模式通過互動式營銷,充分藉助互聯網手段,把傳統營銷渠道和網路營銷渠道緊密結合,使金融業實現由「產品中心主義」向「客戶中心主義」的轉變,共建開放共享的互聯網金融平台。
第五種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貨幣基金模式,以支付寶打造的一項余額增值服務——余額寶為代表,用戶能隨時把自己支付寶中的錢支付到余額寶中,不但免轉賬手續費,還可以獲得收益。
三、互聯網金融影響下傳統金融發展方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隨著互聯網等通訊技術的發展及其與金融業的融合,「互聯網金融」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在研究初期,眾多學者,例如Allen et al.(2002)、Fight(2002)等,只將互聯網視為實現金融服務與交易的一個新的方式,並在此基礎上討論互聯網對金融業的影響。當然,如果只從技術的角度分析該問題,相對於傳統的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憑借在信息收集及處理、產品交付與風險防範等方面的優勢,必將革新傳統金融業,但歸根結底,這種影響只可概括為:更快。隨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互聯網對傳統金融組織、運行方式的沖擊,以至於一些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是繼傳統金融中介和資本市場之後的第三種金融模型
四、互聯網金融影響下傳統金融結構變化及其對互聯網金融的影響「高頻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HFT)和「演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 AT)持續增長。這一方面增加了交易的規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金融產品的同質性。以美國為例,2003年的日均交易量為30億股,2009年已上升為日均100億股。與此同時,傳統交易方式的佔比顯著下降,紐約證券交易。(NYSE)的市場份額2003年1月的80%下降到2009年12月的25.8%(Angel et al., 2011)。與交易量的大幅上升相反,電子交易可以減小平均交易規模,從而在交易大額頭寸時更有效地節約成本。傳統上需要藉助交易所交易來隱藏實際規模的大額交易,如今可以通過電子交易系統的「暗池」(darkpools)控制其指令的暴露(exposure),持續地通過較低的成本完成交易。電子交易在以」光速「進行,距離對交易的影響至關重要。Garvey & Wu(2010)的實證研究發現,電子交易成本與地理距離有顯著的關系。距離交易所較近的股票市場交易員能夠獲得更高的指令執行質量,數據傳輸速度限制導致電子交易的速度產生差異,具有速度優勢的交易員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市場結構的變化對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波動性和有效性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一,直觀上看,電子交易擴大了市場規模,可以為提供更多流動性。Hendershott et al.(2011)的實證研究證明,演算法交易提高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的流動性,而且整個市場的流動性也變得更加充裕。在市場波動時,演算法交易相比人工交易更傾向於釋放流動性。然而,電子交易在增加流動性供給的同時,也增加了流動性需求,而且後者還可能減少市場流動性並導致利差擴大(Kumar et al., 2011)。
第二,電子交易通常在收市時平倉,交易員會在交易日結束的最後一分鍾里賣出大額頭寸,這有可能導致價格的顯著變化,從而增加市場波動性。而且,高頻交易的交3 易策略,如動量策略(momentum strategy)也可能會加劇市場的短期波動。最近的例子是2010年5月6日道瓊斯指數的」閃電崩潰「。雖然高頻交易並非引發崩潰的原因,但其隨後的反應引起了巨大的賣出壓力,加劇了市場波動(Kirilenko et al., 2011)。然而,觀測期改變會影響實證檢驗的結果,如Chaboud et al.(2009)對外匯市場的研究發現,演算法交易與市場波動性負相關。第三,對市場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電子交易的價格發現機制。Hendershott & Riordan(2009)認為,電子交易作為穩定投機者(stabilizing speculator),其對流動性的供給和需求使市場價格更加有效。「暗池」交易會損害價格發現的有效性,同時降低市場的波動性(Ye, 2011)。引入流動性因素後,Zhu(2012)的模型證明,"暗池"可以提供價格相關信息,有助於價格發現,但會降低流動性。

五、互聯網金融影響下傳統金融的戰略創新選擇
(一)積極提升銀行傳統業務優勢,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不容否認,當今銀行在經濟調控、風險控制、社會徵信、龐大的線下客戶及專業服務等方面還具有強大優勢,但也存在不少弱性和缺失。因此,金融機構要積極創新,不斷提升銀行的傳統業務水平,改進賬戶管理、支付結算、存貸款流程等基礎性金融服務,以優質服務贏得市場,贏得客戶.
(二)積極開拓電子、移動、智能銀行。銀行要加快轉型步伐,提升網路銀行、手機銀行等支付工具功能,依託移動通訊、互聯網,改進和開拓網上銀行、手機銀行、iPad 銀行、微信銀行等電子銀行「家族」業務,提供客戶遠程服務,向公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現代金融服務。
目前,北京銀行已推出「直銷銀行」,光大銀行推出「智能銀行展示中心」,廣發銀行推出了「智能金賬戶,具備自動余額理財、自動申購贖回貨幣基金、自動還信用卡等功能。這些環節均需銀行開放埠和數據,目前,互聯網金融產品還很難實現。
(三)
加強互聯網金融合作。互聯網線上天量客戶以及大數據優勢,對傳統金融偏愛的線下模式形成巨大沖擊。銀行要取長補短,積極把握與互聯網企業及平台的合作機會,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數據量大的特點,把握客戶信用記錄,提高客戶信用評級精確度,了解客戶購買力與消費習慣,提供更合適的金融產品與服務金融方案。近期,民生銀行已與阿里在理財業務、直銷銀行業務、互聯網終端金融、IT 科技等方面開啟合作戰略,以傳統基礎金融優勢激發互聯網金融的

H. 金融學方面論文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金融產品和服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需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金融學方面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金融學方面論文篇1
試談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及對策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當前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並沒有一致的結論,而筆者分析認為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通過採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等工具來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混合金融模式。雖然從融資模式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互聯網金融模式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直接融資的模式,但是這種融資模式與傳統的直接融資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模式本身具有交易成本低,操作簡便,信息量大等特點。

傳統金融機構例如商業銀行通過自身的網上電子銀行體系為廣大的金融客戶提供的服務同樣是屬於互聯網金融的范疇,但是本文主要是側重於闡述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一)傳統金融的服務客戶減少

任何經濟相關業務的開展都離不開客戶這一關鍵要素,它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經濟收益的基礎。互聯網金融現如今憑借其自身方便快捷,成本低等優勢吸引了許多金融客戶的注意,用戶量呈幾何級增長。對於任何類型的企業來說,客戶都是他們經營活動運作的核心,一旦客戶流失勢必會影響整個公司的利潤目標的實現,甚至會導致企業經營危機,如何解決由於互聯網金融導致的傳統金融客戶的流失問題,是整個傳統金融行業需要積極面對的問題。

(二)互聯網金融平台沖擊了傳統金融機構的盈利基礎

目前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一些互聯網公司也越來越多地由非金融領域向金融領域發展,出現了諸如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網貸平台、眾籌模式投資平台、貨幣基金銷售模式等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這些互聯網金融企業參與到金融領域,推出了許多個性化,創新性的金融產品。正是客戶對於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濃厚興趣,導致傳統銀行的盈利支柱業務―存貸款業務受到了一定影響。

(三)加速了金融脫媒

“金融脫媒”是指在金融活動中,金融消費者在進行金融交易時,資金無需經過傳統金融機構體系便可以直接輸送給資金需求方和融資方,完成資金的運作。隨著互聯網介入到金融活動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不再必然是金融活動的中介,主要有如下表現:從金融對象上看,在金融活動中可以不需要由傳統金融機構提供實際貨幣資金的流通;從融資方式上看,資金的供求雙方可以直接進行交易,而無需金融機構作為中介;從金融制度和調控機制上看,針對現有金融機構的審慎監管缺失,而是以對金融機構的行為監管和保護金融客戶為主。

(四)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當前國內中小企業之所以經營不能長久,走不出發展的“怪圈”,除了自身實力弱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資金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但是我國傳統金融機構有嚴格的貸款融資流程,審核時間長,利率高等,使中小企業“望而卻步”,經常就會出現“非法集資”、“高利貸”等不法行為,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確實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受到了廣大中小企業的歡迎。

三、傳統金融應對互聯網金融影響的對策

(一)傳統金融積極應對,著力研發互聯網新業務

中國目前互聯網用戶數量持續增加,這些客戶必將是金融業務的最大潛在消費人群,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使金融活動更加方便快捷,互聯網金融也正是依靠這些特性成功吸引了數量龐大的客戶人群。所以傳統金融應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研究開發新穎、個性化的理財業務,致力於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並對之前的金融產品業務進行適時調整、升級使之更加富有人性化的特點,提高用戶體驗舒適度,用更加快捷、便民的方式來拓展新客戶、留住老客戶。

(二)傳統金融應積極增強傳統金融業務優勢,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雖然互聯網金融確實發展迅猛,對傳統金融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畢竟發展時間有限,與傳統金融相比還是存在不少弱勢的方面,例如傳統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專業服務、龐大客戶人群、資金佔有量等存在著絕對優勢,這還不是互聯網金融在短期可以相比的,但是這其中也會存在不足之處,所以對於傳統金融來說,將自己現有的優勢業務水平進行提升,改進當前存在的僵化審查流程、手續繁雜等問題,提高服務水平,採取更加便民的形式,讓廣大客戶享受傳統金融服務的利處。

(三)傳統金融應加強與互聯網金融的合作,取長補短

其實目前對於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來說,雙方都存在對方所沒有的強大優勢,傳統金融完善的服務模式、風險監控,完善的基礎設施等是互聯網金融所羨慕的,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強大網路技術、龐大的線上潛在客戶數量、高效便捷的流程等優勢是傳統金融所不具有的,所以傳統金融機構可以加強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合作,所以傳統商業銀行要取長補短,積極加強與互聯網公司平台的合作,為金融客戶推出更優質的金融方案和金融理財產品。

(四)傳統金融應明確自身定位,形成產品特色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高,互聯網金融勢必會繼續對傳統金融造成影響和沖擊,互聯網公司、金融平台與傳統金融將對現有的金融市場進行激烈爭奪。在此過程中,傳統金融機構就需要對於自身在金融市場中所處的位置進行明確的定位以及明確自身的業務戰略方向,對市場客戶主體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切實深入金融市場,了解客戶的金融需求,同時應該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設置不同的金融產品和價格,發揮自身可以與客戶面對面、直接交流的優勢,讓客戶享受到更加便利、完善的綜合化金融服務。
金融學方面論文篇2
談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個人存款業務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首先,金融資源的可獲得性強。互聯網金融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了一個開放、平等的交易平台,極大降低了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和交易成本。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傳統金融模式下的弱勢群體可以廉價、高效、便捷的利用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網路金融平台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這將極大的緩解金融排斥,提升我國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互聯網金融在緩解小微企業和個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及貸款審批流程繁雜等方面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網路金融平台對供求雙方發布的信息進行自動匹配,資金融通的去中介化趨勢明顯。

(二)建設銀行的金融現狀

在國有四大行之中,建設銀行在電子銀行方面的創新和探索已先一步啟動,建設銀行所推出的產品和服務也往往給業界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隨著互聯網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及其對金融業的日益滲透,各電子商務均想在金融領域中分一杯羹,面對著金融業的機遇與挑戰,銀行開始了各自的行動,以建設銀行為代表的國有大行更是勇於開拓,推陳出新。

建設銀行通過渠道的多元化給客戶帶來較大的便利,其提供的多項服務主要有個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簡訊金融服務、善融商務等。

2 銀行個人存款業務面臨的沖擊

(一)銀行個人存款業務現狀

幾年來,銀行業發展迅速,除了國有銀行外,股份制銀行紛紛加入到市場競爭行列,這必然會搶佔到作為國有銀行的--建設銀行的業務。股份制銀行為了搶占市場有限的份額,必然採取各種吸引客戶的手段,對個人儲戶的存款業務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會出台各種各樣的積極政策來鞏固資深儲戶,同時打壓對方銀行,發展本行的個人存款,市場就會發生變化。通過內部數據對於一季度的分析來看,對公單位的代發工資業務計批量代付是建設銀行個人存款業務增長的主要來源;消費和現金是個人存款流失的主要原因,不管是電子商務消費還是市場大額消費,,限制、減少了國有銀行個人存款增長,甚至產生負增長,這占據了個人存款業務大約50%的比例。

(二)銀行個人存款業務面臨的沖擊

儲戶對資金流動、大額資金儲存時限及利息的要求越來越高,受存款業務的局限影響,個人理財的熱情也越來越高,銀行發布的有針對性的理財產品正在成為居民財富增值的重要途徑,個人存款轉向理財產品的趨勢已是大勢所趨,也推動了建設銀行的市場化進程。個人財富的增長由儲存轉向了理財,強烈理財需求、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投資渠道的不斷豐富、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等宏觀有利因素持續加強,個人尋求更高資產收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持續沖擊著建設銀行的存款業務,不僅分流了增量存款,甚至還將影響分流存量存款。

3 建設銀行金融業務的創新和發展方向

(一)傳統業務平台與互聯網對策平台結合

建設銀行應建立互聯網客戶綜合服務平台,這是戰略舉措,互聯網平台具有更廣的服務覆蓋范圍、更大的潛在客戶群體,這些遠遠超過當前實體業務網點的承載量,而且銀行的金融服務,將來必須依靠互聯網平台才能提高客戶粘性、發展新業務、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建設銀行應密切關注互聯網金融的動向,關注大眾需求和客戶體驗,做好互聯網金融整體戰略布局,將互聯網的平台與銀行的核心業務結合,拓展更寬的服務渠道,研發更貼近客戶的業務品種。

(二)加快金融業務創新,搶占競爭制高點

互聯網的發展、貨幣電子化趨勢的加強、支付結算手段逐步先進,儲蓄賬戶和理財賬戶之間資金轉移會更加方便,手持現金和活期存款的客戶規模將逐步減少,個人存款業務會必然萎縮,但這也是機遇,銀行能更深入的參與客戶財富管理,這具有長遠而重大的意義,管理客戶財富資產獲取利潤就不僅僅是留住存款這么單一了。加快存款業務的理財、消費、網路支付等方面的創新,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幫助客戶財富增漲,是存款業務向理財業務的發展方向。

4 結束語

本文通過探討建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個人存款業務的影響。得出作為國有銀行的典型代表,建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以"善融商務"為代表的產品創新己經在業內嶄露頭角。通過研究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建設銀行個人存款業務的影響,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關注互聯網金融對建設銀行的沖擊,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建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1. 金融學方面參考論文優秀範文

2. 金融學方面參考論文

3. 關於金融學方面的論文

4. 關於金融方面的論文

5. 金融學的相關論文

I. 電子銀行業務的作用論文

隨著信息網路化的突飛猛進和社會經濟信息化趨勢的加快,電子銀行成為21世紀一種新興的金融領域,逐漸成為國內商業銀行競爭的焦點。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子銀行業務的作用論文,供大家參考。

電子銀行業務的作用論文篇一

《 電子銀行業務的作用分析 》

電子銀行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通訊通道或開放型公眾網路,以及銀行為特定自助服務設施或客戶建立的專用網路,向客戶提供的銀行服務。包括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簡訊金融服務、重要客戶服務系統等內容。

一、電子銀行業務的特點和優勢

1.服務方便快捷電子銀行具有3A式的特點,即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都可使用,非常方便。客戶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可以7×24小時隨時隨地獲得服務。電子銀行可以針對客戶的具體需要制定個性化服務,有利於企業和個人進行理財,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資金的周轉時間。電子銀行還能夠提供許多傳統網點無法提供的服務如網上購物、自動轉賬、家庭理財等等。

2.服務標准化電子銀行採用標准化服務流程,提供的服務比營業網點更標准、更規范,可以避免了因銀行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高低及情緒好壞所帶來的服務滿意度的差異,有利於提高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

3.客戶自助操作電子銀行業務不需要銀行人員參與,所有操作完全由客戶通過電子銀行 渠道 自助完成,因此,電子銀行可以極大的解放銀行櫃台人員的工作。同時,為方便客戶操作,電子銀行還具有智能化的特點,會通過記錄客戶的使用習慣,定製出客戶滿意的服務菜單,讓客戶使用更舒心、操作更流暢。

4.交易成本低廉電子銀行業務交易成本低廉,可以實現銀行、客戶成本的雙降,根據美國著名的咨詢公司IRESEARCH公司調查結果,就銀行一筆業務的成本來看,手工交易約為1美元,ATM和電話交易約為25美分,而互聯網交易僅需1美分,只有手工交易單位成本的1%,可見電子銀行業務可以大幅節減銀行經營成本。對客戶而言,由於電子銀行運營成本比較低,銀行可將節省的成本與客戶共享,通過提供結算費折扣、部分服務免費等 方法 爭奪客戶和業務市場;而且客戶不必到銀行辦理業務,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工、交通等費用。

二、電子銀行業務在商業銀行經營中的作用

1.有利於促進銀行業務結構調整,助推銀行經營戰略轉型零售網點轉型是銀行轉變業務發展方式的一項重要內容。傳統物理網點在由操作型、核算型為主向綜合化、營銷服務型為主轉變的過程中,電子銀行可以發揮巨大作用。電子銀行整合業務流程、創新產品設計,把網點大量的標准化、操作型、核算類的除現金和單證業務逐漸遷移過來,分流網點業務,減輕櫃員工作負荷,緩解網點排隊壓力,讓網點節省出人員營銷客戶,推介產品,增強了網點的營銷能力。

2.有利於降低銀行經營管理成本,提升銀行經營效益在成本節約方面,電子銀行能夠有效分流櫃台壓力,節省人力、物力,大大降低經營管理成本,從而達到增收節支的作用。據測算,國內商業銀行網點單筆業務的平均成本約為3.06元人民幣,而網上銀行的單筆業務成本僅為0.49元。傳統銀行的經營成本占經營收入的60%,而電子銀行的經營成本僅相當於經營收入的15%~20%,成本的降低明顯。電子渠道的大力發展,可將大部分的客戶交易業務轉移到電子渠道,而且電子渠道投入一定成本的情況下,處理的業務量越大,單筆業務的處理成本就更低。

3.有利於促進提高銀行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

(1)電子銀行服務的實時性提高客戶對銀行的滿意度客戶評價的銀行服務質量,其重要的判斷依據之一是服務是否及時。客戶的需求是不受物理空間和營業時間限制的實時服務,電子銀行便在這一領域徹底打破了傳統服務模式的禁錮,讓客戶在日常生活的任意時段,任意地點享受所需的金融服務。投資理財在現代生活中已經日趨重要,電子銀行強大的實時理財功能是影響客戶滿意度的重要組成要素。

(2)電子銀行服務水平影響客戶對銀行的認同度由於電子銀行綜合了銀行各種金融產品,其服務流程也是在銀行原有規則基礎上設計,客戶對電子銀行流程和服務的評價,影響著客戶對銀行整體形象的評價。電子銀行產品服務同時具備透明和標准性質,自助流程和產品創新決定了電子銀行的服務水平。基於良好的網路輿情,銀行能夠贏取產品的好口碑和銀行的整體正面形象,進一步贏取客戶的認同。

(3)電子銀行的個性化、專業化服務提高客戶對銀行的信任感電子銀行將人工服務與自助服務創造性的結合,往往能增強銀行服務的親和力,拉近銀行與客戶之間的距離。例如客戶在致電服務熱線時,僅輸入卡號或密碼,對方會稱呼客戶的名字,容易取得客戶的信任。客戶在某一具體業務上遇到疑難時,通過電話客服熱線、網銀在線客服或站內郵件能方便銀行從知識庫中迅速搜索到答案,或者迅速提交相關領域的業務專家,在更短時間內給予客戶滿意的答復,證明銀行服務的專業化值得信任。

4.有利於增加銀行中間業務收入電子銀行業務是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中的“木本”產品,屬於一次營銷,長期受益的產品,能夠帶動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首先,隨著網路的發展,網路經濟規模的擴大,網路交易規模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大,相應會導致電子銀行的規模迅速的發展。其次電子銀行是培養客戶忠誠度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根據美國銀行的一份 調研 報告 :對於一家商業銀行而言,只擁有活期存款賬戶的客戶,50%會在1~2年內離開;只擁有定期存款賬戶的企業,30%會離開;而同時擁有定期、活期、網上銀行賬戶的客戶,最終選擇離開的比率只有1%~2%。這項數據顯示出電子銀行業務在現代商業銀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三,隨著網路經濟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的興起,傳統的客戶群體在向使用電子銀行的客戶群體轉型的過程中,會造成銀行間客戶群體范圍的重新劃分,不同銀行電子銀行的發展水平會成為吸引新客戶的重要因素。正是緣於這三個因素,電子銀行業務隨著客戶規模的逐步擴大,規模效益也會逐步顯現,有效帶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

電子銀行業務的作用論文篇二

《 郵政電子銀行發展對策 》

2001年比爾•蓋茨在《財富》雜志上預言:“傳統商業銀行將是在21世紀滅絕的一群恐龍。”此言一出,在銀行界引起巨大反響。筆者認為,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在互聯網與電子商務高速前行的時代,傳統商業銀行必須加快信息化進程,在信息化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的情況下,大力發展電子銀行。因為在電子化、信息化、自由化的條件下,誰都可以做銀行業務。銀行作為支付中介,發揮著一手托兩家的作用,但是在網路支付中,第一大網路支付中介平台不是信用度高的銀行,而是淘寶支付寶。如果銀行業沒有金融監管機構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和多年積累的固定資產及商譽,與那些高科技、工商企業以及綜合服務機構相比,並無優勢可言。蓋茨率先提出的恐龍命題,實際上是針砭一些傳統商業銀行怠慢新技術,不能跟進互聯網時代,不能提供嶄新的金融產品以滿足日益發達的電子商務需求,忽視電子銀行發展的重要意義,他們必將被時代淘汰,可見發展電子銀行對商業銀行十分重要。

1電子銀行的概念中國銀監會《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對電子銀行業務的定義是:電子銀行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通訊通道或開放型公眾網路,以及銀行為特定自助服務設施或客戶建立的專用網路,向客戶提供的銀行服務。電子銀行業務包括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開展的銀行業務(簡稱網上銀行業務);利用電話等聲訊設備和電信網路開展的銀行業務(簡稱電話銀行業務);利用行動電話和 無線網路 開展的銀行業務(簡稱手機銀行業務)以及其他利用電子服務設備和網路,由客戶通過自助服務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銀行業務。國內商業銀行普遍的觀點是將電子銀行定義為涵蓋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自助銀行四類電子交易渠道的銀行服務。而在國外,電子銀行的范圍更為寬泛。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電子銀行泛指利用電子化網路通訊技術從事與銀行相關的活動,包括電子銀行業務和電子貨幣行為。

其中,電子銀行業務是指通過電子化渠道提供銀行的產品和服務,服務方式包括網際網路、電話網路、手機通訊和自助設備以及銀行智能卡等;電子貨幣行為是與電子貨幣創造和應用有關的各種活動,電子貨幣的核心是價值存儲和預先支付機制。不同的定位標准產生不同的概念范疇。若是按照巴塞爾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02年發布的《跨境電子銀行業務的管理和監管》中定義的電子銀行為傳統銀行的延伸,強調將電子網路定位為傳輸傳統銀行產品和服務的電子渠道,我國銀監會對電子銀行業務的定義已足夠充分。但是從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定位來看,電子銀行的范圍小了,除了電子渠道建設,商業銀行更應該具有經營電子貨幣的長遠戰略眼光。

2發展電子銀行的重要意義

2•1服務隨時隨地,方便快捷電子銀行全天候連續運行,擺脫了傳統銀行上下班時間的限制。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電子銀行的使用同樣可以不受全球時區的限制。在任何地方只要擁有合適的工具(電話、電腦、手機、ATM等),客戶所處的地域就無關緊要,隨時隨地都能獲得銀行服務,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訪問自己的開戶銀行。客戶將不僅局限於通過銀行櫃台才能辦理銀行業務,而且可以通過電腦終端、手機、ATM、電話等多種方式享受各種銀行產品和服務。

2•2經營成本低,人工佔用少傳統的商業銀行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經營業務,而且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建設網點,做 廣告 宣傳,而金融電子化使客戶的交易成為一種空間交易,金融業的營業網點已從磚牆式建築向ATM、POS、網路等系統轉移,提高了金融業的效率,降低了經營成本。資料顯示,傳統銀行的經營成本占經營收入的60%,而電子銀行的經營成本僅相當於經營收入的15%~20%,成本的降低意味著收益的增加。國外有關資料表明,通過網上銀行實現一筆交易所需的費用僅為1美分,不足營業網點的1%.

2•3分流櫃面壓力,減少綜合成本利用電子銀行可以分流大量傳統的櫃面業務,節約人力和物力。物理網點被網路金融所代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經營成本。電子銀行將大量簡單、重復的銀行業務從櫃台分離,使櫃台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向高端客戶營銷銀行產品,並為其提供更周到的服務。根據郵政儲蓄銀行總行要求,每增加一名員工要達到50萬元的勞動生產率,且程序復雜。電子銀行利用其特有的3A式服務優勢將業務拓展到網路可以延伸的區域,不用單純依靠增加網點和人員來應對日益增加的業務量,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擴張成本。

2•4提升銀行整體形象,增加市場知名度電子銀行憑借其強大的後台業務處理系統以及飛速發展的網路,使客戶可以足不出戶享受到方便、快捷和多樣化的銀行服務,滿足各類支付需求。電子銀行不僅主動給客戶發送生日祝福,進行產品營銷、提醒還款,還對大額支付進行手機簡訊或電子郵件提醒,對於異常消費進行風險提示和付款控制,根據風險偏好推薦投資組合等。這些智能化的服務都可以通過客戶分析後提供。以上 措施 都是提升現代化銀行形象的手段,用於增加電子銀行在社會公眾中的認知度,樹立電子銀行智能化、人性化的形象。

2•5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本行客戶粘性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和國內外商業銀行在個性化服務方面的推陳出新,國內銀行業競爭日益加劇。若要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以個性化、完善的產品吸引客戶,搶占市場份額,單純依靠現有網點的人員、設備無法滿足,而電子銀行在產品和服務創新上具有獨特優勢。

首先,電子銀行將多項優質金融產品相融合,在創新研發新產品、增加產品品種上都有著傳統櫃面不可比擬的優勢;其次,電子銀行拓寬了服務渠道,使客戶原先只能在櫃面享受的服務在網上銀行或電話銀行中也能實現;再次,傳統的銀行經營以產品為中心,客戶只能對現有產品進行選擇,而通過電子渠道,客戶可以自主選擇需接受的信息並自助辦理業務,實現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轉變,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金融服務。通過電子銀行還可以享受到很多櫃台上無法辦理的人性化服務,對於吸引和留住那些要求越來越高的優質客戶無疑起著決定性作用。未來的銀行將由交易型銀行逐步向服務營銷型銀行轉變,銀行業追逐的目標已經變成提高信息化服務的質量和檔次,而這樣的轉變離不開電子銀行的大力發展。

3郵政儲蓄銀行發展電子銀行的舉措

3•1統一安排,整體推進,分級實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發展電子銀行首要的就是制定長遠戰略與規劃,明確目標和方向。要綜合分析目前面臨的各種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政策環境、技術環境、社會環境等,細分市場,明確電子銀行的發展方向,找準定位。電子銀行“總部建設、全網共享”的特點決定了電子渠道發展的大戰略在總行,各分支行應在總行的總體戰略安排下,分級實施,整體推進。如在營銷郵政儲蓄銀行商易通業務時,不少客戶表示外地的合作夥伴安裝的是其他銀行的商易通,很不方便。

郵政儲蓄銀行作為歷史悠久的金融機構之一,現已建成覆蓋全國城鄉、網點面最廣、交易額最多的個人金融服務網路,但是商易通、POS機等自助設備發展時間僅有寥寥數年,普及率遠低於四大國有商業銀行。

如果郵政儲蓄銀行的自助設備如同卡折一樣遍及各地, 編織 一張全國大網,必將更好地推動各分支機構的營銷工作。所以,發展電子銀行應由總部制定長遠戰略,全網配合,分級實施,整體推進。

3•2建機構,選人才,重培訓建設電子銀行渠道,發展電子銀行服務。由於鏈條長,環節多,涉及部門多,工作復雜,因此必須統一組織,統一目標,協調一致,分工明確,相互配合,整體聯動,共同推進。

實行業務部門、電子銀行部門、技術部門“多向驅動”。目前,郵政儲蓄銀行電子銀行業務存在多個部門分別管理電子銀行不同業務的情況,如商易通、POS由個人金融業務部負責,企業網銀由公司部負責,個人網銀、電話銀行由渠道部負責。而電子銀行業務是一項綜合性業務,涉及零售業務部門、發卡部門、技術部門和渠道部門,職能需要整合。

目前郵政儲蓄銀行的總行機構人員還能做到專職,但越往下層兼職情況越多,如市分行渠道部身兼市場部、科技部數職,電子銀行管理員為技術人員兼職,而縣支行有的是辦公室兼職,有的是綜合業務部兼職。筆者認為,在郵政儲蓄銀行電子銀行起步初期可以暫時採取機構和人員兼職,但隨著此項業務的不斷擴大,有必要在2~3年內自上而下成立專門的電子銀行事業部,按崗位配齊人員,並實行電子銀行條線專業損益核算。

電子銀行事業部需要由業務人員、科技人員和營銷人員共同組成,形成互補。如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由總行7個部門和4個分行的人員組成。要加強高級復合人才的培養。電子銀行需要一批既掌握計算機、通信等相關技術知識,又對金融知識和 管理知識 有造詣的高級人才。因此,每年應做好相關專業大學生的招收儲備,為電子銀行部門配備復合型專業人才。

3•3創新電子銀行體系,緊緊追隨技術發展

3•3•1著重發展潛力最大的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我國互聯網市場潛力巨大。繼200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之後,中國的互聯網普及再次實現飛躍。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數據,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2億人,而2000年中國網民只有2250萬人,10年時間該數字增長了18倍。這也是蓋茨預言不發展網上銀行的銀行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恐龍的原因。國際電信聯盟數據顯示,2011年1月全球手機用戶超過50億。2010年使用手機銀行的網銀用戶比例上升35%,手機支付額超過220億美元。而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8•42億手機用戶,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2•77億。

在消費時不用刷卡,直接掏出手機就可支付的方式在日後必將成為趨勢,再加上龐大的手機用戶群,毋庸置疑,手機銀行將成為商業銀行競爭的焦點。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金融脫媒將對銀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公司通過發行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融資,稱之為企業金融脫媒。2010年中國移動斥資近400億元入股浦發銀行,通過子公司廣東移動持有浦發銀行20%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中國移動稱,參股浦發銀行是為了做大公司移動支付業務、移動銀行卡業務、移動轉賬業務,並以手機為載體推動B2C、C2C等電子商務的發展。2010年9月開始實施的手機實名制也將為移動運營商進軍電子支付領域提供巨大的機遇。隨著手機實名制與信用的捆綁,並逐步實現大額支付,個人交易金融脫媒的實現為期不遠。

3•3•2同一產品要做出特色自助銀行、電話銀行、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已是商業銀行的基本產品,要提高核心競爭力,提高客戶粘性,就要做出個性與特色。開發同一款產品,考慮到市場差異和客戶最需要保護的東西,就會令客戶感動,也會使企業成功。

3•3•3與時俱進,追隨技術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永遠是電子銀行發展的主要手段,電子銀行的立身之本就在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追隨先進技術的發展,開拓電子銀行業務模式是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於電子銀行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人民銀行在2010年就發文要求四大國有銀行在2010年底開始發放智能晶元(IC)卡,其他股份制銀行自2012年開始實施,自2015年起全面停止發放現有磁條格式的銀行卡。因此,POS、ATM等自助機具和商易通等設備必須升級兼容智能晶元卡,若不捕捉科技信息,學習科技前沿知識,就會被動應對甚至被淘汰出局。

3•4加強宣傳推廣,提高公眾認知度做好年度宣傳計劃,以電視、廣播、報紙、車身和網站等渠道為載體,開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電子渠道宣傳,擴大受眾面和受眾全體,加深公眾印象,形成電子銀行產品廣告系列,不斷擴大電子銀行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努力打造郵政儲蓄銀行電子渠道品牌。通過網點宣傳和營銷,走入社區、學校和機關等團體,向個人和企業客戶推介電子銀行業務。

3•5健全營銷機制,構建立體營銷格局第一,建立專業營銷隊伍,豐富營銷手段。對不同客戶實施不同的營銷策略,確立以差別化產品和差異化服務為高端客戶提供貴賓化服務,為中端客戶提供特色服務,為低端客戶提供便民服務的營銷策略。

第二,以陣地營銷、媒體營銷、互動式營銷、戶外營銷、廣告招貼等方式,構建立體營銷格局,通過各種營銷手段,使電子銀行產品深入人心。

第三,完善售後服務,做好市場培育。首先把服務放在第一位,通過多種形式的優質服務,喚醒睡眠客戶,激活盲點客戶,努力減少客戶流失。第四,配備電子渠道客戶經理,對客戶服務指定專人負責,提供客戶隨叫隨到的跟進式服務,妥善解決客戶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與客戶的緊密接觸,貼近用戶,查找問題,改進產品,完善功能,樹立品牌,培育市場。第五,對新開立賬戶的個人和企業客戶,以及前來網點辦理業務的非電子銀行客戶,前台人員在為其辦理業務時,應同步開通電話銀行或網上銀行;對已注冊電子銀行的客戶,網點業務人員應主動引導客戶通過電子渠道辦理非現金業務,提高電子渠道交易量。

3•6防微杜漸,嚴控風險第一,總行層面把好技術關。電子渠道是隨科技發展而建立的新型渠道,而網路攻擊、手機病毒也層出不窮。因此,需要做好電子渠道軟硬體的防護工作,防止產生技術漏洞。第二,控制內部操作風險,以強調制度的貫徹落實為著力點,認真組織相關業務人員系統學習各項 規章制度 ,牢固樹立風險防範意識,同時進一步加強日常檢查機制,規范業務行為,杜絕違規操作。

有關電子銀行業務的作用論文推薦:

1. 電子銀行發展論文開題報告

2. 有關商業電子銀行渠道論文

3. 銀行管理論文:探析我國網上銀行的發展

4. 淺談電子商務畢業論文參考

5. 淺談銀行會計研究的論文

6. 淺論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論文

7.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參考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金融銀行業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託產品哪裡 瀏覽:161
邀請函投資 瀏覽:318
國內股指期貨跟國外的區別 瀏覽:359
大型國際外匯交易平台 瀏覽:29
2016年鉻礦價格瘋漲 瀏覽:586
和邦生物融資 瀏覽:244
團貸網是自融資金嗎 瀏覽:930
成都貸款微信群 瀏覽:611
房子貶值貸款 瀏覽:341
上海貝嶺股票分析 瀏覽:835
人民幣主動與美元脫鉤 瀏覽:472
股指期貨與股票的區別 瀏覽:160
個人消費貸款最高年限 瀏覽:948
一百日元兌換多少人民幣走勢圖 瀏覽:965
5克白銀價格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85
沈陽協和超級抗原價格 瀏覽:43
三國股票惡搞 瀏覽:801
通達信股票交易軟體下載 瀏覽:984
個人房屋二次抵押貸款 瀏覽:962
交融性金融資產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