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純粹的金融科技行業分析(通俗易懂最好)
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概況分析
《經濟參考報》3月26日刊發題為《機構加速搶灘布局金融科技》的報道。文章稱,隨著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躍上新風口。一方面,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不斷加註金融科技砝碼。郵儲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近日召開了金融科技專場校園招聘,2019年將在金融科技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另一方面,互聯網系的金融科技公司快速崛起,騰訊、360金融、樂信等多家巨頭近日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金融科技收入增長迅猛,其中360金融2018年凈收入同比增長464%。同時,傳統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也愈加緊密,金融科技發展生態正在形成。
業內專家表示,金融科技的發展將提高金融運行效率,為民企融資、金融防風險帶來新的環境,但同時也為金融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根據監管層近期密集釋放的信號,金融科技將獲更大力度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監管也將同步趨嚴。
未來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將接近2萬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僅僅達695.1億元。之後呈現高速增長狀態,2016年以來,我國互聯網金融正逐漸從用戶流量驅動向金融科技驅動轉型。雖然目前我國金融科技仍處於發展初期,但是我國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場給予了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土壤。截止至2017年我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營收總規模達到6541億元左右,同比增速55.2%。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18年,我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營收總規模達到9698.8億元,同比增速48.3%。前瞻認為,目前金融科技服務於金融機構,更偏向實際金融業務的後端,並不是金融產業鏈中利潤最豐厚的一環,因此短時間內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很難迎來爆發式增長,或將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速穩定增長。並預測在2020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將達19704.9億元。
2013-2020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中國金融科技十大發展趨勢分析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金融業務不斷融合,科技對於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數據價值持續不斷的體現並釋放出來,金融業務環節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金融解決方案創新推陳出新。開發銀行、無人銀行、資產證券化、數字票據、不良資產處置等方面業務在科技的賦能下由概念逐步變為現實,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由概念階段到實際應用,金融作為最先擁抱技術的領域,也會摩擦出新的火花。未來,金融科技發展趨勢體現在十個方面:
1、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是銀行通過開放應用編程介面(API)對外開放服務。即指銀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務,通過開放平台(OpenAPI)等技術方式開放給外部客戶(企業或個人),客戶可以通過調用API來使用銀行的服務,而不需要直接面向銀行。銀行通過API的開放開展跨界融合,實現銀行與銀行、銀行與非銀金融機構、銀行與跨界企業間的數據共享與場景融合,極大拓展了銀行服務的生態。
開放銀行成為近年來國內外銀行轉型的新浪潮。「開放銀行」概念起源於英國,2018年1月英國9家銀行共享數據,首次落地開放銀行理念。2018年7月,浦發銀行在北京率先發布「APIBank」無界開放銀行,標志著國內「開放銀行」的首家落地。隨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等紛紛展開探索,通過開放API,
實現金融和生活場景的鏈接。
以API
Bank為代表的開放銀行4.0時代即將到來。未來,銀行的商業模式將從B2C變為B2B2C,服務標准也將從標准NPS升級為整合型NPS。隨著金融服務嵌入生活與生產的方方面面,「場景在前,金融在後」的跨界生態圈將成為主流。雖然目前開放銀行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未來,銀行的賬戶功能、支付功能、理財產品、貸款產品等將勢必形成標准化的API集中輸出,成為打通跨界生態的介面。
2、無人銀行
無人銀行是指通過科技手段減免傳統銀行的人力使用。通過運用生物識別、語音識別、數據挖掘、人工智慧、VR、A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替代傳統銀行的櫃員、大堂經理、引導員等崗位,為客戶提供全自助式的智能銀行服務。
銀行人力減少是目前大勢所趨。目前大部分銀行都實現了人力的部分替代,少數銀行試點幾乎實現了廳店全替代。至2018年5月28日,我國銀行物理網點共退出4591家,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銀行退出網點數目同比增速平均是55%。截至2018年6月底,四大行員工數與2017年底相比,減少已超過3.2萬人。
短期內無人銀行將仍處在試點階段。目前建設銀行已經開啟了無人銀行試點,通過更高效率的智能櫃員機替代櫃員、保安、大堂經理,刷臉刷身份證替代人工驗證的方式,覆蓋90%以上現金及非現金業務。盡管無人銀行為銀行網點轉型打開探索新路徑,但目前銀行業務還難以實現百分之百無人化,例如需要安排保安值班;客戶在智能終端上開卡、匯款時,出於安全風險考慮,也會安排工作人員現場服務。因此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無人銀行仍將作為探索性的試點存在。
3、量子計算與金融
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的新型計算模式。普通計算機使用比特(bit) 中0與1的兩種狀態存儲數據,而量子計算機的存儲單位量子比特,除0和1外,
同時還可以實現多個狀態的相干疊加態。 所以,
基於量子計算的量子計算機就可以通過控制原子或小分子的狀態,記錄和運算信息,其存儲和運算速度都能遠遠超越傳統通用計算機。例如使用超級計算機分解一個400位的數字,需要60萬年,而用量子計算機只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十分鍾。
量子計算的應用能極大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量子計算由於其超強大的計算能力,可應用於在金融業多個方面。例如金融高頻交易,利用演算法根據預先設定好的交易策略自動執行股票交易,在達到相同結果的前提下,量子計算比傳統計算機的速度要快得多。再比如詐騙檢測,利用量子計算機的快速學習的特點,能大大加速神經網路學習速度,迅速打擊新興的詐騙方式。
量子計算也可能會為金融業帶來巨大風險。量子計算在計算速度上的飛躍式提升,也可能會對現有金融體系帶來威脅。例如目前正在使用的許多公鑰密碼系統,在量子計算極大的計算性能下,很有可能會遭到破解,這些將嚴重影響互聯網及各地數字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對現有的安全系統和管理機製造成大范圍和系統性的破壞。因此,在量子計算機瓦解當前密碼體系並實現商業化之前,必須建立量子安全解決方案形成安全的過渡。
4、5G與金融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4G之後的延伸。5G概念由標志性能力指標「Gbps用戶體驗速率」和一組關鍵技術組成。5G技術創新主要來源於無線技術和網路技術兩方面。在無線技術領域,大規模天線陣列、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和全頻譜接入等技術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在網路技術領域,基於軟體定義網路(SDN)和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的新型網路架構已取得廣泛共識。
5G將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實現金融場景的再造,為金融行業注入新的生機。5G技術的熱點高容量場景,將為用戶提供極高的數據傳輸速率,滿足網路極高的流量密度需求,該技術場景將有效提升移動端金融服務的速率,減少因網路延遲造成的支付卡頓等情況,同時速率的提升也有助於通過AR/VR技術進一步豐富支付模式,提供更加真實的場景體驗;5G技術的連續廣域覆蓋場景還可有助於銀行無人網點的部署,通過AR/VR技術將金融服務帶到此前網點無法覆蓋的偏遠地區,實現普惠金融服務。此外,5G面向物聯網業務的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場景還將通過實現萬物互聯,獲取海量、多維度、相關聯的人、物、企業數據,進一步優化供應鏈金融、信用評估、資產管理等相關金融服務,實現更多豐富場景的探索。
5G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廣闊投資空間,引發金融高度關注。5G一方面提供更快的速率和更高的帶寬,促進移動互聯網進一步的蓬勃發展和人機交互新模式的創新,另一方面還將實現機器通信,千億量級的設備將接入5G網路。5G還將與雲計算、人工智慧、AR/VR、無人駕駛等技術相結合在車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移動醫療、金融等領域帶來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此外,5G網路還將是能力開放的網路,通過與行業的結合,運營商將構建以其為核心的開放業務生態,拓展新的業務收入模式,目前中國移動已經聯合戰略夥伴打造了百億級規模的5G投資基金,國內外險資、券商、陽光私募、風投等眾多機構,也早在2017年成立了數十支5G產業專項投資基金,未來5G及相關產業將持續引發金融高度關注。
5、移動金融安全
移動金融指的是使用移動智能終端及無線互聯技術處理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及對外產品服務的解決方案的總稱,移動金融安全指的是移動金融業務開展過程中的安全。當前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加速了金融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向移動化逐步轉型。移動金融豐富了金融服務的渠道,為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央行印發《關於推動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安全可控」作為移動金融的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則之一,強調了移動金融安全的對於移動金融技術創新發展的保駕護航的地位。
移動金融在創新與安全的博弈中發展,安全問題愈發引起重視。隨著金融產業的發展,金融行業移動應用日漸成為金融服務及產品的重要支撐手段,移動金融未來將繼續在規模和創新上發展。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給移動金融帶來了無限生機,但同時也滋生了諸多風險。移動金融應用中頻發木馬病毒、支付安全、敏感信息泄露、身份認證繞過、仿冒等安全問題,引發了監管部門乃至社會的廣泛關注,移動金融安全成為金融創新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保障。
個人信息安全是移動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越界獲取用戶隱私許可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頻發。移動金融應用中隱私竊取類惡意應用佔比最高,用戶個人信息受到極大威脅。為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網民合法權益,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推動移動信息安全建設。
生物特徵識別兼顧安全與便捷,成為移動金融安全關注的熱點。目前,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已經基本成為移動智能終端的標准配置,逐漸成為了金融業務中新型用戶身份核實和認證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民銀行於2018年10月頒布金融行業首個生物識別技術標准《移動金融基於聲紋識別的安全應用技術規范》,將安全性和個人隱私保護擺到了突出位置,規范如聲紋等生物特徵識別的安全應用。
6、數字票據
數字票據是一種將區塊鏈技術與電子票據進行融合,實現自動安全交易的新型票據。數字票據藉助區塊鏈具有分布式賬本、去中心化、集體維護、信息不可篡改等特點,使數字票據更具安全性和信息公開性,更加智能交易,更加便捷使用。
數字票據可以實現全程高效真實的信息傳遞,全程自動化交易,以及交易過程全程追蹤,提高用戶隱私保護。區塊鏈具有點對點傳輸,採用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的優勢,保證數字票據的數據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數字票據利用區塊鏈提供可編程的智能合約,實現票據的自動抵押、清付和償還,避免交易風險。並且,所有交易都被記錄在完整的「時間鏈」上,一旦有違約行為發生,可以追溯其責任,並且通過隱私保護演算法保護參與者隱私,可實現參與者在區塊鏈上的匿名性。
上海票據交易所數字票據實驗性生產系統成功上線,工行中行浦發等銀行參與其中。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已在2018年1月25日成功上線試運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和杭州銀行在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順利完成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票據簽發、承兌、貼現和轉貼現業務。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結合區塊鏈技術和票據業務實際情況,對前期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原型系統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使結算方式更加創新,業務功能更加完善,系統性能不斷提高,安全防護不斷加強,隱私保護更加優化,實現實時監控管理。
7、數字資產證券化
數字資產證券化是將數字資產轉化為證券的過程。將域名、商標、品牌、數字貨幣、游戲裝備、賬戶號碼等相關缺乏市場流動性的數字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的行為。
數字資產證券化目的在於獲取融資,以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數字資產是文化產業的創新藍海,是互聯網+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是「文化互聯網+」的文化大產業下的商業模式創新。域名、商標等數字資產缺乏市場流動性,通過數字資產證券化,有效打破剛性兌付,有效盤活巨大的金融資產和社會的存量資產,能把缺乏流動性但有收益性的數字資產設計成證券化產品賣出去,收回現金,提高流動性,進而獲得融資。
數字資產證券化是區塊鏈的最佳實踐場景。我國央行貨幣研究所也在不斷探索數字資產證券化區塊鏈平台,藉助區塊鏈的分布式數據儲存、去中心化的特點,保證了以及底層數字資產數據真實性,且不可纂改,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性,增強了信息的透明及可靠程度,有效解決了機構間費時費力的對賬清算問題,降低數字資產的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8、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是為滿足消費者具體消費需求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是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用於購買裝修、旅遊、電子產品、教育、婚慶等具體的消費需求的個人消費貸款服務。除銀行提供的貸款服務外,接觸較多的消費金融服務有京東金融的「京東白條」、螞蟻金服的「花唄」、蘇寧的「任性付」等以及被大眾接受的P2P小額理財服務。根據銀監會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中定義,消費貸款是指消費金融公司向借款人發放的以消費(不包括購買房屋和汽車)為目的的貸款。
未來中國消費金融行業迎來巨大發展空間。2018
年,國家出台了多項鼓勵消費金融發展的政策。特別提到「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不斷提升消費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作為消費主體的80、90後,更願意通過借貸的方式滿足產品購買需求。同時,隨著消費金融規模的不斷擴大,消費金融會向二三線城市下沉,各類金融應用場景需求增多。
金融科技助力消費金融產品創新和風控體系建設。目前,
我國消費金融存在監管機制有待完善、企業產品創新不足、風險防控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金融科技的發展為消費金融開發更多的產品應用場景,提升消費者體驗,激活和拓展市場空間;同時,利用金融科技建立構建完善的風控運營體系,解決消費金融面臨的徵信記錄缺失、運營經驗缺乏,降本增效。在科技的驅動下,消費金融將不斷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提升運營能力與科技創新能力,科技驅動下的產品創新和風控體系的建立將為消費金融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9、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可以顯著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智能客服系統是利用機器學習、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慧技術,處理金融客戶服務中重復率高、難度較低且對服務效率要求較高的事務,如服務引導、業務查詢、業務辦理以及客戶投訴等業務。目前應用的智能客服場景有智能客服機器人、智能語音導航、智能營銷催收機器人、智能輔助和智能質檢等。
金融機構及互聯網企業都在加大智能客服的探索和應用。金融機構在線上線下對智能客服系統應用廣泛,網站、App客戶端等線上智能客服服務系統能夠實現自動理解客戶問題並進行解答和辦理簡單業務。在線下網點的智能化進程加速,逐步推廣無人銀行,智能機器人、智慧櫃員機、VTM機、外匯兌換機等大量智能自主終端,大幅減少人工服務成本,使客戶獲得更滿意和周到的服務體驗。同時,互聯網企業在智能機器人方面的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為這些金融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智能客戶服務。
智能客服系統逐漸滲透到金融業務的售前、售中、售後全流程。目前,智能客服系統已經能夠代替人工客服為客戶解決許多簡單、重復的問題,為金融機構節約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隨著社會的發展,客戶對服務的及時性、移動性、多渠道性提出更多的要求,智能客服的應用為金融機構留住更多客戶,提供全天候及時、便捷的服務,增強客戶粘性。在智能客服的應用過程中,大量用戶數據通過智能客服積累和沉澱下來,為精準營銷和業務流程優化提供參考。同時,智能客服系統利用大量完備的用戶數據,逐漸承擔起更多售前、售中、售後全流程的金融業務。
10、不良資產處置的科技運用
科技帶來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創新發展。不良資產可分為股權類資產、債券類資產和實物類資產。不良資產處置有破產清算、拍賣、招標、協議轉讓、折扣變現,以及債轉股、債務重組、資產證券化、資產重組、實物資產出租、實物資產投資等方式。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應用,出現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創新處置模式,如不良資產綜合處置平台,眾籌投資、撮合催收等。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對不良資產處置任務艱巨。不良資產率的持續攀升,政府鼓勵不良資產處置的市場化。據銀保監會稱,2018年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89%,為10年新高,截至12月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2萬億元。
在經濟新常態下,風險和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多,對不良資產處置的效率和處置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銀行機構、資產管理公司等紛紛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通過網路平台模式進行不良資產的拍賣,涉及股權、債權和各種實物抵押物,取得良好效果。
金融科技已經在多個環節開發實際應用場景。科技運用可以快速發現資產價值,減少錯配情況的發生,同時,可以顯著提高信息互通,提升效率,提高不良資產處置回收率。目前金融科技已經在多個環節開發應用場景。如在運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優化催收策略,同時,實現催收業務流程自動化,縮短處置的時間周期;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信用風險的精準定價;區塊鏈分布式記賬解決信用機制、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優化不良資產證券化流程,縮短處置周期,保證信息的真實有效性。
❷ 多家銀行設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領域會發生什麼變化你怎麼看
2020年,對每個人都是非常艱辛的一年,也是金融 科技 滄海桑田的一年——線上金融進入強監管時代、金融 科技 監管框架雛形已現、銀行掀起分布式核心建設的浪潮、區塊鏈王者之相畢現、5G成為金融業門口的「野蠻人」。
讓我們回首2020年,總結金融 科技 的高光和落寞,並由此展望金融 科技 的2021年。
線上金融,強監管降臨
2020年開始,互聯網貸款、供應鏈金融助貸、網路小貸、互聯網保險、理財子公司的理財代銷業務都受到嚴格限制。
2020年7月17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 商業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合作機構提供資金用於發放貸款,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 互聯網貸款授信審批、合同簽訂等核心風控環節,應當由商業銀行獨立有效開展。商業銀行對於互聯網貸款借款人的身份核驗,不得全權委託合作機構辦理。
2020年9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務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明確規定,不得無牌或超出牌照載明的業務范圍開展金融業務;各類第三方供應鏈平台公司不得以供應鏈金融的名義變相開展金融業務。 未來無經營許可的供應鏈助貸將會受到打擊。
2020年11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共同發布了《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叫停了網路小貸的跨區業務, 要求和流量平台注冊地統一,明確了網路小貸公司在聯合貸款中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明確了100萬的單戶貸款余額上限,限制了控股跨區域網路小貸公司的數量,提升了資本金的要求。
2020年12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實施《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明確規定 非保險機構不得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 互聯網保險業務包括:一是提供保險產品咨詢服務;二是比較保險產品、保費試算、報價比價;三是為投保人設計投保方案;四是代辦投保手續;五是代收保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0年5月2日,銀保監會印發《關於推進財產保險業務線上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 到2022年,車險、農險、意外險、短期 健康 險、家財險等業務領域線上化率達到80%以上。
2020年12月24日,華東地區某銀保監局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轄內存款市場若干問題的通知》。通知顯示,該局明確要求轄內各類型銀行機構不得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或與其他第三方中介合作的方式吸收存款,已經開展合作的,即日起下架相關存款產品,終止合作。 第三方互聯網平台未來將不能做存款業務,銀行機構也要未雨綢繆,開拓互聯網平台之外的存款渠道。
2020年12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 未經金融監管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和變相代理銷售理財產品。 那麼,那些未經金融監管部門許可的互聯網平台、產業鏈平台,是不能對外銷售理財產品的。
線上金融強監管的大環境下,監管鼓勵金融機構發展自有線上渠道,但是外部線上渠道將一片蕭條。持牌金融機構是該「斷、舍、離」,放棄只提供資金、依賴互聯網渠道快速上量的打法了。擼起袖子,做笨功夫,自建特色場景,融入到產業鏈中去,「扎硬寨,打笨仗」,打造自有品牌金融產品,為自己的金融消費者提供本土化、差異化、可以持續促進粘性的場景服務,才是正途。未來也許會出現一種趨勢,金融機構開始發展非金融業務了,銀行的人開始給農民賣菜了,保險的人開始做 健康 科技 了,支付的開始做餐飲外賣了,未來金融機構招聘,可能不需要懂金融學的了,懂農業、物流、生物 科技 等的,可能更吃香。
金融 科技 ,監管框架初現
2020年是金融 科技 監管措施密集出台的一年,金融 科技 發展指標、金融 科技 監管沙盒、國家金融 科技 認證中心、國家金融 科技 風險監測中心都在這一年內塵埃落定。未來,金融 科技 產品要通過認證,要通過監管沙盒充分測試,並在風險檢測中心的監測下,才能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可以說並不容易。
2020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 科技 發展指標》標准,該標准從戰略規劃、組織架構、金融 科技 資金和人才投入、線上智能服務情況、風控能力、專利、軟體著作權、金融 科技 應用和輸出等方面對金融 科技 發展指標進行了詳細闡述,對統計和量化考核金融機構的金融 科技 成果意義深遠。
2020年人民銀行共公布了9地64個金融 科技 監管沙盒項目。北京側重於AI和區塊鏈,深圳、雄安新區、蘇州重點是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重慶側重於風控技術對於小微金融 科技 和農村金融促進;上海側重於基於區塊鏈和大數據的產業鏈金融風控技術促進金融和產業鏈和數字政務的融合;杭州側重於大數據、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廣州側重於跨境金融服務安全和小微金融風控,這是因為廣東外貿金融服務較多,製造業的小微也較多。
這9個地區基本上是一線城市,也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和活躍的地方,在這些地方做金融 科技 監管沙盒,有助於結合當地經濟的產業鏈和 社會 生態,有助於做促進金融更好地融合實體經濟的良好實驗。另外,這些地方都有非常多的金融 科技 企業,可以為金融 科技 監管沙盒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撐和實驗樣本。進一步試點,一要考慮小微企業客戶的獲得感,感知強不強作為評價依據之一,不能只是金融機構和金融 科技 企業試點,要了解客戶對於試點的感覺;二要促進金融和場景、產業鏈的融合,這一直是金融行業的大問題,監管可以鼓勵金融機構通過物聯網、生物識別和AI等金融 科技 加深和產業鏈的融合,並促進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促進金融真正的覆蓋產業鏈金融的全鏈條。
2020年10月13日,重慶國家金融 科技 認證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在重慶成立,該中心將依託國家統一推行的金融 科技 產品認證體系,打造金融 科技 認證核心競爭力,建設一流的權威專業化認證機構,成為我國金融 科技 多元共治體系的中堅力量。
2020年10月23日,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政策發布專場活動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莫萬貴表示,央行將在京設立國家金融 科技 風險監控中心,未來金融 科技 風險將納入全國的統一監控。
從上面這些信息來看,金融 科技 的監管框架未來將非常嚴密,和貸款的分類分級監控是一樣的,都要到微觀級別。
金融雲,分布式核心建設浪潮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信息 科技 「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簡稱《徵求意見稿》),於2016年7月15日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積極開展雲計算架構規劃,主動和穩步實施架構遷移。《徵求意見稿》要求: 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雲計算架構平台,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於60%。
除了上面的《徵求意見稿》,2020年央行重新發布了3個金融雲相關的標准,給金融雲的建設提供了明確和具體的指引。2020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雲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技術架構》(JR/T0166-2020)、《雲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安全技術要求》(JR/T0167-2020)、《雲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容災》(JR/T 0168-2020)等三項金融行業標准,結合金融雲的運行機制與風險特性,從基本能力、網路安全、數據保護、運行環境安全、業務連續性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技術要求。
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後一年,金融機構建設金融雲系統的壓力倍增。各家銀行建設金融雲大多選擇分布式核心系統作為切入點,但是具體思路各不相同:
一些成立時間較長的銀行,不會一下子就將全行的業務都轉移到分布式系統上來,而是從財富管理、信用卡業務和互聯網渠道等方面為切入點,建設分布式資料庫系統,這樣影響較小,可以逐步試點,逐步推廣。
工商銀行對公(法人)理財系統2020年完成了從大型主機到基於分布式資料庫的分布式架構的改造。
光大銀行2020年自主研發POIN微服務系統,推廣容器雲平台,全行應用系統上雲率87.5%,光大銀行還基於 TiDB上線了面向新一代財富管理平台的分布式資料庫系統。
中信銀行和中興通訊聯合研發的分布式資料庫GoldenDB上線中信銀行信用卡新核心,支撐8000萬信用卡用戶,日均交易金額90億人民幣,通過了4500 TPS的壓力測試。
最近成立的民營銀行,因為 歷史 包袱小,可以一上來就高起點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分布式核心系統,為基於金融 科技 進行線上存貸業務展業和線下線上融合會員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江蘇第一家民營銀行-蘇寧銀行,定位於 科技 驅動的O2O銀行,歷時2年打造, 2020年上線了自主研發的行業首個線上線下一體化分布式核心系統「雲開」。「雲開」基於「蘇寧雲」的分布式架構,將銀行線上線下核心業務處理有效整合到一套系統中,解決了傳統銀行線上線下雙核心帶來的「用戶數據割裂」、「研發運維成本高」、「不支持高並發交易」、「產品研發交付慢」等嚴重問題,系統已承載蘇寧銀行2500萬用戶和300萬賬戶的日常處理,每天交易筆數150萬。
但金融機構真的需要分布式架構么?如果只是傳統業務,其實傳統資料庫就已經足夠。一些銀行平時的TPS不會達到幾千甚至上萬的規模。但是銀行做互聯網轉型總是要做一些事情,如果能順帶降低IT成本,提升業務需求響應的敏捷度,優化系統架構,那就是有好處的。
目前金融行業使用的還是較低技術層級的分布式資料庫、中間件、虛擬化等雲計算的能力,我們很多廠商更推崇的是集成別人的解決方案和開源代碼,掌握和貢獻核心原生技術的較少,缺乏在全球有影響力的雲計算核心技術。
業界雲計算領先的企業在核心技術上有了較大的突破。由NASA和 Rackspace公司發起的雲計算開源項目-OpenStack 2020年發布了第21版的平台(代號Ussuri),包括支持裸金融硬體配置的Ironic、支持容器化部署的Kolla、支持容器間IPV6通信的Kunyr、支持邊緣環境負載均衡的Octavia。2020年Red Hat公司發布了面向K8S、取代Docker的新容器運行時技術CRI-O,在容器市場掀起了新的浪潮。IBM基於IBM Z伺服器的高可用服務、Promontory合規技術、OpenShift容器平台,發布了IBM金融服務公有雲,Promontory在合規方面支持反洗錢、制裁、反腐敗、隱私與數據保護、網路與信息安全、消費者保護等服務,非常契合金融機構的需求。蘇寧金融 科技 也於最近發布了歷時十年打造的移動端開發DevOps平台mPaaS,支持線上金融APP的快速搭建和生成,包括一套客戶端原生框架和組件庫:3大研發框架、20多個基礎技術組件,30多個功能性組件;一個移動中台:提供研發、測試、發布、分析、運營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支持跨平台,可以實現開發一次多端投放,並支持多渠道的精準營銷和運營。
區塊鏈,王者之相畢現
區塊鏈2020年技術進展朝向保護隱私和提升效率方面發展。比特幣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提升隱私保護和智能合約能力,即保護隱私的聚合簽名技術Schnorr簽名,提升比特幣隱私性的智能合約解決方案Taproot,可擴展比特幣智能合約靈活性和擴展性的默克爾抽象語法樹MAST。閃電網路開始出現多部份支付技術(multi-part payment),將發送的資金分割成較小的金額,通過閃電節點到達接收者,這已經有了TCP/IP和分布式金融的雛形,但是閃電網路也面臨以太坊的DeFi體系WBTC的挑戰。以太坊2.0(Ethereum 2.0, ETH2)2020年12月1日上線,以太坊2.0有兩個重大升級,一是從PoW(Proofof Work,工作量證明)升級到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通過驗證器和存入以太幣來構建區塊,可節約電力;二是部署分片鏈(Shard Chains),可以大幅度提升以太坊的吞吐量到10萬TPS級別。Fabric 2.0實現了智能合約的去中心化管理,CouchDB增加了狀態資料庫緩存提升讀取效率,用Alpine Linux來打包Docker映像降低空間佔用。
區塊鏈應用方面,迎來了幾個里程碑:
比特幣單價突破3.2萬美元,比特幣在加密貨幣市值的佔比突破70%,在全球法幣市值排行榜中排名第20,達到4990億美元,以市值論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金融機構」,超過了4800億美元的VISA;
中國央行的數字人民幣已經通過紅包和零售支付的方式在深圳和蘇州試點,支持離線錢包線下二維碼支付、線下「碰一碰」支付和電商線上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
單季度交易額達2470億美元的PayPal公司宣布支持比特幣交易;
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星展銀行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交易平台,提供數字資產代幣化(非上市公司的股票、債券和私募基金支持的數字代幣)、數字貨幣交易(比特幣、以太坊、比特幣現金、瑞波幣和新加坡元、美元、港元、日元的互相兌換)和數字資產託管生態系統(數字資產加密密鑰);
分布式應用DAPP,分布式市場DeMa都有了重量級的應用,比如海伯利安地圖,等等。
區塊鏈技術加速成熟和實用化,王者之相畢現,毫無疑問將成為未來數字世界的基石技術。區塊鏈在構建分布式金融互聯網、分布式市場、分布式應用方面進展非常迅速,未來很快就有比特幣之外的殺手級應用。
5G,金融業門口的「野蠻人」
金融停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太久,移動金融APP目前已經讓消費者審美疲勞。目前的場景金融也大多沒什麼新意,無外乎電子賬戶、貸款、結算等基本服務。5G,是可能會給金融服務帶來較大變革的突變型技術,目前全球移動通信用戶數為56億,未來將有全新的5G金融形態,只不過目前還在萌芽。
5G的核心技術有頻譜共享、載波聚合、大規模MIMO、固定無線接入、網路切片。5G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0Gbit/s,用戶體驗速率達到100Mbit/s,比4G LTE快100倍。5G網路延遲極低,低於1毫秒,5G為30-70毫秒。5G支持超大網路容量,提供千億設備的連接能力。網路切片可以實現網路資源的虛擬化。
5G消息,是基於GSMARCS標准,支持文本、圖片、音視頻等多媒體格式,支持個人和個人之間的交互消息,也支持行業客戶與個人之間的交互消息。5G消息,可以和手機通訊錄完美結合,可以基於運營商的海量實名信息,確保對個人身份的識別。5G消息是手機協議棧的一部分,和微信不一樣,用戶無需下載APP就可以使用5G消息。
5G目前在銀行中的應用還比較淺層次。比如,建行主要在智能網點里應用5G,比如金融太空艙、智能家居、共享空間直播、客戶成長互動、安防監控等。工行已經向部分客戶試點推出5G消息服務,在簡訊頁面就辦理銀行業務,涵蓋投資理財、辦卡、貸款、繳費、智能客服、網點預約等20餘項應用場景。工行客戶無需下載APP、打開微信就可以完成業務辦理。民生銀行重點通過5G提供APP端的服務語音導航,還提供財富講堂、 財經 知識、子女教育、 健康 講座、稅務講解等等生活網路式的內容服務,民生銀行還通過5G提供賬戶信息即時通、大額轉賬、卡片激活、密碼管理、資產證明開具等服務。
傳統保險定損和理賠流程是比較繁瑣的,雖然已經優化,但是從拍照片到聯系理賠專員最快也要2個小時,車主要打7、8個電話才能完成理賠。眾安推出了「馬上賠」車險在線理賠,在一個視頻通話里走完從報案、查勘、定損、交單、理算到核賠、結案全過程,最快可2分鍾下款。平安好車主APP推出「信任賠」,只需車主將事故照片上傳APP,車主就可駕車離開現場,在3分鍾之內獲得理賠款。
運營商是對5G生態控制最深的角色,而且現在很多運營商都有金融牌照和金融 科技 公司。5G是斷代技術的典型代表,一種斷代技術的崛起,一定會伴隨著勢力版圖的重新劃分。從目前來看,5G消息對微信的顛覆已經在路上,多媒體消息、社交、視頻和直播已經完全不需要獨立的APP,而且移動運營商掌握海量的實名用戶的信息,5G時代客戶也完全不需要銀行APP就能辦理金融業務。如果說過去的十年,是電商金融時代,那麼未來的十年有可能是5G金融的時代。5G就是金融業門口的「野蠻人」。
展望2021年金融 科技 的模樣
金融 科技 對金融行業形態的改變之快,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純線上風控將成為 歷史 ,線下物聯網技術將加速和線上風控融合,形成線上線下一體的風控體系,加速物理世界融合數字世界,現在的物聯網動產質押、智能頭盔盡調、衛星小微風控都是案例;在全球區塊鏈社區的強大支撐之下,比特幣、以太坊2.0、FABRIC等區塊鏈的性能/隱私優化將堅定地進行下去,分布式金融傳輸技術將加速發展,和跨鏈/側鏈等生態技術同步發展,將加速形成以互聯網世界為基礎的分布式金融互聯網生態,精簡一切金融中介和中間機構,讓金融回歸價值本源;5G將開始大規模取代現有的金融服務渠道如網頁、APP、微信和小程序,也會讓機器和人,乃至機器和機器之間的金融交互成為可能。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這個變化從不同視角來看,肯定有不一樣的答案,這里從 財經 的視角來回答。多家銀行紛紛設立金融 科技 公司,明顯可見「金融」+「 科技 」是一個未來的發展趨勢。
這里先來明確下在我國「金融 科技 」的實際內涵。具體來說就是,當前我國發展金融 科技 的側重點主要是在「市場基礎設施服務」的細分領域,更多是強調前沿各類技術對持牌合規金融業務的輔助、支持和優化作用,技術的運用始終是圍繞「金融」的內在規律和監管要求來進行。
這次在金融 科技 領域,那麼多銀行的陸續進入,可見金融 科技 已被很多傳統金融機構上升到戰略層面的考量以及核心競爭力所在。而變化是不可避免的,要求這些傳統銀行必須在流程、產品、風控、運營、場景等多領域進行全方位提升,需要 科技 為其擴張邊界。同時,當前互聯網巨頭還是把控著電商購物、社交運營等多重場景,銀行想要單槍匹馬殺出一條路相對比較困難,因而金融 科技 領域的跨行業、跨地域合作就自然產生,也會是今後很多中小銀行走特色化、本地化的一條有效出路, 科技 干好 科技 的事,金融做好金融的事,相互鏈接,共同為客戶提供開放式、體驗式的金融服務。
在我看來,由於前幾年互聯網發展的彎道超車,我國數字技術是比較強的,目前在全球金融 科技 領域,是處於主導地位。但在實際的經濟運行中,很多領域都沒有得到金融 科技 充分的服務,這是目前存在的矛盾點。因此,銀行這個代表著國家意志的金融機構的加入,能進一步催化金融 科技 行業的快速蛻變。
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不是銀行想這么做是時代推動著銀行這么做:
一,互金公司給銀行上了一課,金融還可以這么玩,成本更低,利潤更好,銀行以前只圈定服務優質客戶以達到利潤最大化,後面發現所謂優質客戶以外的客戶利潤更大。
二,傳統銀行不管是幾級支行還是社區銀行,受地域限制在,其實成本都是很高,一方面監管一方面成本,和獲利都是不成正比的,而互聯網平台受眾全國成本更低相對利潤就更樂觀了!
三,銀行傳統的營銷模式在漸漸失效,以前電台,戶外媒體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差,被迫轉型被迫創新!
❸ 工商銀行現在怎麼了工商銀行今天如何工商銀行年報
從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來看,增強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能力,減低對實體行業的金融投資,投入更多精力用於金融風險防控,是金融業發展的重點。接下來今就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關於銀行業的龍頭企業--工商銀行!
在開始分析工商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直銷銀行業務等。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之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連續八年位列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和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榜首、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榜單全球商業銀行首位。
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工商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公司基本面扎實,客戶基礎比較理想,持續促進第一金融銀行戰略合作,城鄉統籌發展協同促使大有成效。2021年二季末個人金融資產規模達16.6萬億元,總量再一次創新高,長期處於領導地位。公司研究制定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持續實施數字化轉型,同時深化金融科技賦能,推動打造其為綜合金融標桿行的名號。
亮點二:境外業務覆蓋面廣泛
工商銀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打造了412家機構,通過參股標准銀行集團的業務在范圍上覆蓋了非洲20個國家,與143個國家和地區的1,507家外資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提供網路服務的范圍是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總共成立了127家分支機構。遍布全球的機構可以為全球范圍內的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工商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工商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政策呵護銀行基本面,接下來看好財富管理業務,目前我國的政策趨勢任然是"穩字起頭"。以後會伴隨著徵信業范規發展,平台經濟反壟斷以及支付互聯網不斷的進步,傳統銀行(尤其是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發展空間非常大。還有考慮到目前的一個貸款供需情況,以及未來信用利差可能會增加,全部生息資產端綜合收益率都會有一點上升,綜上資產端或成為促進息差企穩的重要動力。從以後來看的話,國內宏觀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等出現大幅度波動的概率比較低,銀行業的整體經營情況比較穩定。
整體來看,我認為工商銀行實力不凡,預計在行業平穩向好之際,迎來高速的發展。但是文章會有一些延時,假如想更准確地了解工商銀行未來有著怎麼樣的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工商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工商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22,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❹ 工銀研發中心和工銀科技有限公司這兩個單位有什麼區別
工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創新研究、軟體開發、產品運營、技術服務等業務。而中國工商銀行業務研發中心直屬中國工商銀行總行,承擔工行集團信息系統的生產、運維管理、託管服務、基礎設施技術研究、It創新研究和集團信息安全一道防線,全年為工行集團境內外機構和託管單位提供365天24小時數據服務和技術支持。
拓展資料:
工銀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工商銀行控股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6億元。總部位於河北省雄安新區。2019年5月8日開業,在北京、雄安工作。工銀科技是銀行業在雄安新區成立的第一家科技公司,主要從事創新研究、軟體開發、產品運營、技術服務等業務。
中國工商銀行R & D業務中心成立於2018年12月,直屬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它是由磨礪了18年的原「數據中心(北京)」和鍛造了12年的原「產品R & D中心」整合升級而成。新時代,工商銀行更是進一步發揮金融科技助力銀行業務轉型助推業務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業務R & D中心作為工行金融科技鏈條上的關鍵一環,承擔著「從創意R & D開始,到驗收投產中端,再到推廣支持和運營分析結束」的產品和業務全流程管理和服務功能。是連接集團各業務部門、金融科技部門和分支機構的樞紐和潤滑劑。新時代,中心將以「打造極致產品,打造卓越中心」為目標,保持發展定力和創新活力,持續為集團業務轉型保駕護航。數據中心在上海、北京部署了生產系統,實現了運行監控、應急處置、技術實施、系統管理等各個領域的一體化管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了兩個本地數據中心和一個並行運行、快速接管主機核心系統的遠程容災中心,建立了「兩地三中心」架構,實現了容災系統的最高水平。二十年的見義勇為發展,不僅鍛造了數據中心強大穩定的信息系統,更錘煉了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的人才隊伍。
❺ 工商銀行股財報工商銀行 雪球網工商銀行後市預測
從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來看,增強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能力,降低對實體行業的投資,重視金融風險防控,是金融業發展的重點。接下來今就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關於銀行業的龍頭企業--工商銀行!
在開始分析工商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直銷銀行業務等。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之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連續八年位列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和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榜首、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榜單全球商業銀行首位。
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工商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公司基本面良好,豐厚的客戶基礎,繼續推進第一金融銀行戰略,城鄉聯動發展協同推進卓有成效。2021年二季末個人金融資產規模達到了16.6萬億元,總量再一次創新高,長期處於領導地位。公司研究展開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繼續實行數字化轉型,同時深化金融科技賦能,助力其在綜合金融方面成為典範。
亮點二:境外業務覆蓋面廣泛
工商銀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12家機構,在非洲20個國家都有通過參股標准銀行集團,與143個國家和地區的1,507家外資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都有服務網路,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27家分支機構。可以為全球范圍內的公司和個人客戶提供優質而又全面的金融服務。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工商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工商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政策支持銀行基本面的發展,接下來看好財富管理業務,當前我國政策仍以「穩字當頭」。今後,會隨著徵信業范規發展,平台經濟反壟斷以及支付互聯網持續的進步,傳統銀行(尤其是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發展空間非常大。另外還有考慮到貸款的一個情況,以及未來信用利差或有上升可能,全部生息資產端綜合收益率都會有一點上升,因此資產端或成為推動息差企穩的主要動力。展望未來,國內宏觀經濟增長以及貨幣政策等出現大幅波動的概率不高,銀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處於穩定狀態。
這么看來,我認為工商銀行實力非常雄厚,預計在行業平穩向好之際,將迎來新的高速發展和紅利。但是文章多多少少都會有點滯後性,倘若想更准確地了解工商銀行未來行情如何,不妨打開下面的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在診股方面給你提供幫助,看下工商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工商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❻ 工商銀行所屬板塊工商銀行今日股價歷史交易數據工商銀行股票為啥跌得這么慘
從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出發,提升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降低對實體行業的投資,增加在金融風險防控的投入,是金融業發展的重點。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工商銀行這個銀行業的領頭羊企業!
在開始分析工商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直銷銀行業務等。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之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連續八年位列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和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榜首、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榜單全球商業銀行首位。
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工商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公司基本面非常穩健,客戶基礎蠻出色的,持續促進第一金融銀行戰略合作,城鄉協同發展取得了很大成效。2021年二季末個人金融資產規模總額16.6萬億元,總量二次創新高,領先地位穩固不變。公司研究展開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繼續推行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深化金融科技賦能,全力打造成為綜合金融界的標桿。
亮點二:境外業務覆蓋面廣泛
工商銀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建立了412家機構,通過參股標准銀行集團間接覆蓋非洲20個國家,和14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總數達1507家,服務網路覆蓋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一共設立了127家分支機構。可以為全球范圍內的公司和個人客戶提供優質而又全面的金融服務。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工商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工商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銀行基本面得到了政策等呵護,同時繼續看好財富管理業務,但目前看來我國政策還是以"穩字起頭"。未來隨著徵信業規范發展、平台經濟反壟斷和支付互聯互通持續推進,傳統銀行(尤其是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有希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另外還有考慮到貸款的一個情況,未來信用利差說不定會上升,整個生息資產端綜合收益率會出現一些上升情況,因此資產端或成為推動息差企穩的主要動力。放開來看,國內宏觀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等出現大幅度波動的概率不是特別高,銀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都是比較平穩的。
總而言之,我認為工商銀行實力非常雄厚,將會在行業平穩向好之際,將迎來巨大發展機會。但是文章會存在一些滯後性,假如想更准確地了解工商銀行未來有著怎麼樣的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助你診斷股票,看下工商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工商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❼ 對於近幾年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有沒有相關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金融科技發展風起雲涌,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科技與金融的融合越來越緊密,金融科技正在改變世界、重塑企業、深刻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一方面給世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率,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在金融科技發揮正面作用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一些負面的因素,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一大批電子貨幣被人們當做投機的工具,加劇了金融投機活動。因此全面了解金融科技的發展及趨勢變得很有必要,推薦之前用過的《蒙格斯中國金融科技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