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風險例子有哪些
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風險指網路金融交易者在合約到期日未能履行約定契約中的義務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交易對手即受信人不能履行還本付息的責任而使授信人的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發生偏離的可能性。傳統金融企業在信用風險方面研究較多,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雖然互聯網的開放性減少了網路中信息的不對稱,但這更多的是在需求對接等資源配置上的效率提升,而在識別互聯網金融參與雙方信用水平上並沒有太大作用。同時,由於互聯網本身的特點,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信用風險較傳統金融行業更難控制。
由於互聯網金融虛擬性的特點,交易雙方互不見面,只是通過網路發生聯系,這使對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實性驗證的難度加大,增大了交易雙方在身份確認、信用評價方面的信息不對稱。而且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短、進入門檻低,大部分企業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人員,不具備充分的風險管理能力和資質,加上網路貸款多是無抵押、無質押貸款,從而增大了信用風險。網路金融中的信用風險不僅來自交易方式的虛擬性,還存在社會信用體系的不完善而導致的違約可能性。由於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處於初級階段,全國性的徵信網路系統也還沒有建立起來,加之互聯網金融還未納入央行徵信系統,信用中介服務市場規模小,經營分散,而且行業整體水平不高,難以為互聯網金融企業風險控制提供保障,基於上述原因造成的信息不對稱,互聯網金融中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客戶可以更多地利用金融機構與自身信息不對稱的優勢進行證明信息造假,騙取貸款,或者在多家貸款機構取得貸款。在經濟中存在逆向選擇問題,一般而言,有信用且優質的客戶大多能從正規的金融機構獲得低成本的資金,而那些資金需求難以滿足的人群大多都成為了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客戶,這部分人或者企業可能存在以下情況:信用存在問題,沒有可抵押擔保的資產,收入水平低或不穩定。客戶利用其信息不對稱優勢,通過身份造假、偽造資產和收入證明,從互聯網金融企業獲取貸款資金,互聯網金融平台之間沒有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一個客戶可能在多個平台進行融資,最後到期無法償還而產生信用風險,如果違約金額大,涉及的客戶數量多則很可能引起公司倒閉,進而使其餘投資者資金被套,無法追回。互聯網金融平台經營者可能通過虛假增信和虛假債權等手段騙取投資人的資金,隱瞞資金用途,拆東牆補西牆,最後演變成旁氏騙局,使投資人利益受損。
另外,任何金融產品都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互聯網金融產品如果沒有信用擔保,該行為風險就可能轉嫁到整個社會。互聯網金融中,無論是網貸平台還是眾籌平台,其發行產品的風險無法由發行主體提供信用擔保。如今很多網貸平 台都引入擔保公司作擔保,且不說擔保公司的注冊資本能支撐多高的擔保金額,其擔保模式是否合法就存在很大問題, 這種形式上的擔保並不能減弱互聯網金融的信貸風險。
大數據最大的價值在商業服務領域,企業通過大數據透視了用戶深層次的特徵和無法顯現的內在需求。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獲得個人與企業的信用信息,並將其作為信用評級及產品設計、推廣的主要依據,這一做法是否侵犯了隱私權及其在中國的合法性也不能確定。
互聯網時代人們在網路上的一切行為都可以被服務方知曉,當用戶瀏覽網頁、發微博、逛社交網站、網路購物的時候,所有的一舉一動實際上都被系統監測著。所有這些網路服務都會通過對用戶信息的洞察獲取商業利益,例如用戶在 電商網站上瀏覽了冰箱,相關的冰箱銷售廣告就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推薦給用戶;用戶在社交網路上提到某種產品或服務,這類型的產品或服務就能主動找到用戶。所有這種商業行為本質上就是機構通過對用戶隱私的洞察來獲取商業收益。
⑵ 網貸徵信和銀行徵信有什麼區別
1、負責的機構不同
網貸徵信是是指一家名為「網貸信用黑名單」的網站,非官方。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是中國人民銀行直屬的事業法人單位。
2、管理的范圍不一樣
網貸徵信主要是統計網商貸款黑名單,銀行徵信除了有銀行貸款黑名單之外還包括破產等不良行為記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的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機構。
3、採集信息來源不同
網貸徵信的來源基本上都是一些網貸公司,與銀行並無直接關系。而銀行徵信採集信息的來源是各個銀行,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的信息來源主要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收錄的信息包括企業和個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機構的借款、擔保等信貸信息,以及企業主要財務指標。
(2)信用家互聯網金融徵信擴展閱讀
銀行徵信網路結構
金融機構通過專線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總部相連(即一口接入),並通過商業銀行的內聯網系統將終端延伸到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信貸人員的業務櫃台,實現了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定期由各金融機構流入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匯總後實時流向金融機構的功能。
其中,前者表現為金融機構向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報送數據,後者表現為金融機構根據有關規定向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實時查詢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金融機構向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報送數據可以通過專線連接,也可以通過磁碟等介質。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和商業銀行建立數據報送、查詢、使用、異議處理、安全管理等各種內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建立了完善的用戶管理制度,對用戶實行分級管理、許可權控制、身份認證、活動跟蹤、數據主體(企業和個人)監督。
數據傳輸加壓加密;對系統及數據進行安全備份與恢復;聘請國內一流網路安全管理專家對系統安全進行評估,有效防止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等等,建立了全面有效的安全保障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貸信用黑名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
⑶ 深圳信用家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復深圳信用家互聯網金制融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9月1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依託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提供金融中介服務(根據國家規定需要審批的,獲得審批後方可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宋敏
成立時間:2015-09-11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611388757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梅林街道中康路卓越梅林中心廣場北區一期3棟1701
⑷ 網貸哪幾家上徵信
如果公司有接入央行徵信系統,那借款人不還貸款肯定會產生不良信用記錄。
反之如果未接入徵信系統,則逾期記錄不會在徵信報告中有記錄。
但是現在網貸有大數據,一旦逾期其他借貸也受影響。
P2P網貸即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它是互聯網金融(ITFIN)行業中的子類。
網貸平台數量在2012年在國內迅速增長,迄今比較活躍的有350家左右,而總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
2018年6月以來,P2P網貸行業就進入了多事之秋,7月,出問題的P2P平台數量明顯增加。
2018年8月8日,全國互金整治辦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深圳市互金整治辦下發了《關於報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P2P平台盡快報送老賴信息。
(4)信用家互聯網金融徵信擴展閱讀:
P2P網貸即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它是互聯網金融(ITFIN)行業中的子類。網貸平台數量在2012年在國內迅速增長,迄今比較活躍的有350家左右,而總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
2018年6月以來,P2P網貸行業就進入了多事之秋,7月,出問題的P2P平台數量明顯增加。
2018年8月8日,全國互金整治辦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深圳市互金整治辦下發了《關於報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P2P平台盡快報送老賴信息。
徵信一詞源於《左傳·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其中,「信而有徵」即為可驗證其言為信實,或徵求、驗證信用。徵信是依法採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並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
徵信就是專業化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為個人或企業建立信用檔案,依法採集、客觀記錄其信用信息,並依法對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一種活動,它為專業化的授信機構提供了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
⑸ 中國人民銀行個人徵信在網上可以查詢的到個人徵信嗎
免費查詢個人徵信的方法有三種:一是可以在所在地的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現場查詢;二是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官網進行查詢;三是到人民銀行授權的商業銀行進行查詢。
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現場查詢
現場查詢時,需要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及1份復印件,在查詢網點填寫《個人信用報告本人查詢申請表》後提交查詢申請。
二、徵信中心官網網上查詢
網上查詢的具體步驟為:
1、打開徵信官網,選擇互聯網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台」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官方網站,點擊右上角的「注冊」;
2、注冊個人賬號,並登錄個人徵信查詢系統;
3、填寫用戶補充信息,然後點擊「提交」;
4、登錄成功,點擊「信息服務」選擇「安全等級變更」;
5、選擇信息服務中的「獲取信用信息」,即可獲得個人信用報告。
需要注意的是,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每年前兩次查詢免費,後面查詢每次需要10元。如果反映平台收錄信息不足,無法驗證身份,原因可能是此前沒有辦理過信用卡,需要去現場查詢。
三、到人民銀行授權的商業銀行進行查詢
根據《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一些向人民銀行取得授權的商業銀行在為客戶辦理信貸有關業務時也是可以查詢個人徵信信息的。但商業銀行在查詢個人徵信信息前,應當取得被查詢人的書面授權。因此在商業銀行查詢個人徵信情況時,除了個人有效證件外還應攜帶符合標準的《個人徵信查詢授權書》。具體格式和標准可在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它辦理網點取得。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⑹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怎麼查詢個人信用
個人信用記錄是保存在人行徵信系統裡面,①您可以嘗試登錄中內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網址查詢容信用報告:請您點擊這里:https://ipcrs.pbccrc.org.cn/查詢個人信用記錄;②目前也通過我行櫃台和專業版查詢個人信用報告(暫不收取費用)。
⑺ 徵信在互聯網金融中有哪些新的應用模式
徵信是指按一定規則合法採集企業、個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企業、個人的信用報告等徵信產品,有償提供給經濟活動中的貸款方、賒銷方、招標方、出租方、保險方等有合法需求的信息使用者,為其了解交易對方的信用狀況提供便利。
徵信分為個人徵信和企業徵信。
2013年3月15施行《徵信業管理條例》中規定:任何經營個人徵信業務和企業徵信業務的機構都需經得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經營許可證在人行備案。否則一律不得開展徵信業務。
但是目前牌照還沒下發到機構,所以市場上還沒有一家真正可以做個人徵信的機構,但是在市場上已經有個人徵信的業務在開展,不過不是叫信用報告人家叫信用分值,其實都是個人徵信雛形。
徵信業近兩年也迅速發展,徵信市場發展逐漸分化,依託大數據徵信機構側重點也不同,但是基本宗旨是服務經濟,目前各個徵信機構相互競爭都有自己的優勢,面向社會經濟在廣闊的市場中想要佔有一席之地就需要術業有專攻。
目前徵信機構大概偏向就是建檔型徵信,評級性徵信,融資性徵信。
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是為了規范市場,那麼徵信服務的就是經濟實體。
題主問到徵信在互聯網金融中有哪些應用,有哪些新的業務模式。
現在言歸正傳。
因為目前的徵信市場還在初步發展階段,市場對徵信的認知度普遍不高,所以要開展徵信業務也是有挑戰的,那麼前期肯定是培育市場的一個過程。
徵信是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還是要回歸其屬性。
所以徵信機構肯定要開展一些新的業務模式,讓市場自己去發展倒逼政府下發推動徵信業發展的政策文件。
央行下放權力給機構做徵信除了簡化自己的業務讓徵信機構能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給實體經濟外,也是希望整合市場資源最後達到信息共享。
目前很多空殼子的徵信機構,他們構思了一個美好的藍圖,想讓小貸公司、P2P等一些民間借貸機構上傳自己的數據,但是目前沒有一家強大的徵信機構能妥談讓他們接入都自己的系統,給自己的資料庫上傳數據。據我所知現在金融辦逐步讓一些小貸公司對接到央行的徵信系統,如果是這樣,那麼徵信機構想整合更多的信息資源就更難了,優勢也不明顯了。
所以徵信機構更是要開展一些新的業務模式,比如融資,P2P信用認證,金融超市,主體擔保型徵信業務。
⑻ 互聯網金融機構怎麼獲得徵信大數據
可以通過第三方來獲得,目前國內有八家獲牌照的徵信公司,他們分別是1.華道徵信2.芝麻信用3.考拉徵信4.前海徵信5.中誠信徵信6.騰訊信用7.中智誠徵信8.鵬元信用。
⑼ 有什麼app可以查詢互聯網徵信
沒有APP可以查詢互聯網徵信哦
國內有兩種比較常見的信用資料庫:央行征內信和網貸資料庫容。
央行徵信統計的是銀行貸款和正規網貸的借款數據。
網貸資料庫統計的是所有的上徵信和不上徵信的網貸,不上徵信的網貸都會上傳到網貸資料庫。所以,只看徵信是不全面的。
1、帶身份證去當地人民銀行查詢,或者在官網上面查詢,需要一到三個工作日。
2、查詢網貸資料庫就比較簡單了,可以微信搜索「明天查」,公眾服務號上面的。此報告對接了市面上99%的網貸平台,數據准確而全面,能夠查詢到自己的個人信用情況、黑名單情況、網貸申請記錄、申請平台類型、是否逾期、逾期金額、是否有仲裁案件等等各種重要的數據信息。
這兩種方式區別是:人民銀行查徵信會留下查詢記錄,查詢次數過多,對自己會有一定影響。但是第二種查詢方法不會留下查詢記錄,也不會上報,是一種很好的隱私保護措施。
⑽ 徵信目前有逾期,網貸信用查詢說我是高風險戶,,申請了很多網貸都被拒,有沒有大神可以貸,拒絕前期費用
查詢方法抄如下:
1.進入首頁襲,點擊互聯網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台。
2.進入後點擊登錄,填寫登錄名,密碼,點擊登錄。
3.進行身份驗證。用戶選擇銀行卡、數字證書或移動金融IC卡驗證方式可實時獲取驗證結果;選擇問題驗證方式在提交申請24小時後,簡訊接收審核結果。 若多次未通過身份驗證,可轉用其他驗證方式或到當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現場查詢信用報告。
4.提交查詢申請。平台提供個人信用信息提示、個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個人信用報告三種產品服務。個人信用信息提示以一句話的方式提示注冊用戶在個人徵信系統中是否存在最近5年的逾期記錄;個人信用信息概要為注冊用戶展示其個人信用狀況概要,包括信貸記錄、公共記錄和查詢記錄的匯總信息;個人信用報告為注冊用戶展示其個人信用信息的基本情況,包括信貸記錄、部分公共記錄和查詢記錄的明細信息。
5.獲取查詢結果。信用信息產品加工完畢後(一般在成功提交查詢申請後的第2天),平台會向用戶發送含有身份驗證碼的簡訊。用戶可在收到身份驗證碼的7天內,登錄平台使用身份驗證碼查看查詢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