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中韓科技金融合作服務區

中韓科技金融合作服務區

發布時間:2022-11-18 20:23:11

⑴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的園區工作情況

堅持高起點、高標准、高層次和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高點定位園區建設發展,增強園區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入園企業質量水平,以優勢產業、優質項目、優化機制拉升園區發展起點,增強園區綜合競爭力。在目標定位上,以創建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園區為目標,提出把園區建成科技創新示範區、新型產業集聚區、體制機制創新區、國際合作融合區、生態保護模範區、北跨發展新城區,以六區聯動吸引人才、技術、項目、資金、信息等要素集聚。在產業方向上,堅持高端產業專業化,瞄準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建設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膠體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連續三年承辦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會,已有新材料領域企業60餘家,成為全省獨具特色的新材料產業專業園區。在發展理念上,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出「四個轉變」,即推動園區由單一的生產性工業園區向功能齊備的城市新區轉變,由單一布局工業項目向二產、三產項目協同推進轉變,由單個企業單一供地向統一建設訂單式廠房或工業綜合體轉變,由以土地、稅收等為主的政策驅動向以建載體、優服務為主的功能驅動轉變。在工作把握上,統籌兼顧、重點突破,突出「三個堅持」,即堅持在全市北跨發展大局下推進園區建設,把加快園區發展作為撬動城市北跨的重要支點,作為「向北求發展」的主要空間,自我加壓、敢於擔當,勇當北跨發展的排頭兵。堅持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優質服務作為園區發展的總抓手、突破口,以項目集聚帶動投資落地、產業培育、園區振興。堅持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咬定目標不分神,攻堅奮進不畏難,務實落實不飄浮,盯緊靠上不松勁,狠抓落實不懈怠,以好作風保障園區快發展。
四位一體,探索特色發展道路
按照「轉調創」的要求,園區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模式、新方法,激發區域活力,培育園區自身動力,多元助推園區做大做強做優。經過近年的發展,園區探索創新並成功實踐「成果、團隊、平台、服務」的發展模式。
1、明確產業定位。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成立之初,定名濟南化工產業園區,2012年9月,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園區「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稱號。2013年8月,省政府正式批復更名為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園區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專業的新材料產業園區。歷次名稱的更換,正是園區不斷轉換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的過程。近年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傳統產能過剩、創新能力不足、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等矛盾越來越突出,而公眾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很多人已然是聞化工項目即色變。
為此,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從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入手,調整產業規劃,瞄準了國家鼓勵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的新材料產業,逐步向國家十二五規劃鼓勵發展的新材料產業轉移。近十年以來,世界材料產業的產值以每年約30%的速度增長。新材料產業作為其它產業發展的基石,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國家也將新材料產業列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國家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新材料產業年均增長率超過25%,到2015年達到2萬億元總規模的目標。園區重新定位產業方向,重點引進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環境友好型項目,培育和發展富有效率的新材料產業集群,打造新材料產業引領的工業發展規模化、土地使用集約化、資源利用效能化、產業配套系列化的特色專業化園區。
2、堅持產城融合。堅持工業化與城市化相結合,培育做強產業與提升園區城市功能同步推進,推動產城互動、融合發展。按照城市化標准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供電、供水、供暖、天然氣、排污、消防等設施;2014年投資2.7億元,按照城區道路標准完成園區「三縱一橫」道路改造提升,園區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創新舉措,加快建設工業綜合體,既建設標准廠房,又配套研發、孵化、生活等輔助功能,形成以產業為中心,集研發、生產、辦公、經營、生活於一體的產業新城,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團隊創業需求、員工生活需求,加速企業發展和產業集聚。其中鑫茂齊魯科技城佔地1100畝,開工建築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已簽約、入駐企業300餘家,同步對中小微企業實施孵化服務,提供資產增值、貸款、擔保等扶持,全部建成後將容納中小科技企業1000家,年產值100億元。新材料科技園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2013年3月1日開工建設,2014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現已引進山東師范大學工程中心和產業化基地、美高制葯、台灣尚諾新材料、榮泰膠體新材料、力冠科技等8家優質高新技術企業,即將入駐的有濟南大學科技園、山東交通學院專家研發的建築新材料產業化項目、山東大學專家研發的化工新材料項目,預計上述項目達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3億元。
園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思路,初步探索出的發展模式從四個方面有效推動了園區的經濟和產業發展:一是產城融合度高,北跨戰略實施是以產業化帶動城市化方式產業加快發展,使產業和城市化發展有機結合,促進了產城融合;從目前情況看,園區初步實現了產城一體化。二是土地集約利用率高,大型平台項目及工業地產項目的建設吸納了更多企業的入駐,促進了產業集約化發展,更加有效、合理、集約的利用了土地。三是企業投產盈利快,這種發展模式大大縮短了企業從建設到投產的周期,常規工業項目從簽訂合同到投產,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新的發展模式下,園區入駐企業最快的10天可辦理完成工商、國地稅注冊,兩個月完成設備安裝調試,三個月即可投產,大大節約了企業投資的時間成本,對新材料類高新技術企業十分有利。四是企業退出機制完善,原先企業在破產倒閉後,往往閑置大量設備、土地,造成資源嚴重浪費,而現在園區或其它企業可收購廠房使用權,重新引進新的產業和項目,減少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形成了高效、動態的資源配置,完善了企業退出機制。
3、堅持政產學研聯合。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整合企業、科研資源,推動創新和自主研發,增強園區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和園區「軟實力」,積極探索並成功實踐了「成果、平台、團隊、服務」的特色發展道路。
一是引機構、匯成果。在天橋區委、區政府傾全區之力建設園區的大氛圍下,積極制定優惠政策,提供資金扶持,吸引研發機構集聚,建設國家級科技孵化器,成立膠體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同時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濟南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兵器工業集團北方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園區建設研發、中試和產業化基地,實現了產品研發、中試、投產「一站式、一條龍」,並為園區提供可轉化科研成果近百項。
二是引資金、建平台。新材料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是「以時間換效益」的產業,傳統的工業項目「買土地、建廠房、買設備」方式已經不適應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需求。為此,園區採取了引進投資、自有資金開發等多種方式建設產業平台,「築巢引鳳、為風築巢」相結合,建設了鑫茂齊魯科技城、濟南新材料產業科技園、山東建邦新材料產業基地等多個產業平台,將項目建設投產時間從不少於24個月壓縮為不超過6個月,使科研成果轉化項目、高新技術企業在園區能夠及時轉化、快速投產,為發展實體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引人才、建團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核心是人才,目前園區已擁有包括中科院院士、國家973計劃科學家、泰山學者、全市5150高層次人才在內的近50位教授和研究員,為園區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科研技術保障;已與山東大學合作,成立了新材料領域人才信息網路,確保今後能夠為企業和科研成果轉化提供管理、營銷、投融資等各類人才保障,進一步完善了園區人才和團隊建設。
四是促發展、抓服務。第一,抓好企業建設階段服務,在市北跨指揮部和市直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為入園企業提供熱情周到高效的全過程、全方位服務,促進企業快速建設、快速投產。第二,抓好投產企業服務,定期舉辦由園區企業、高校、科研單位參加的項目對接推介會,形成企業、高校、資本之間的密切聯系。園區有20項科研成果藉助推介平台實現轉化,其中由山東大學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太陽能正面導電銀漿技術打破了國際壟斷,技術轉給建邦公司進行產業化,項目佔地僅20畝,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利稅2億元;目前,還有氧化鋁陶瓷微晶磨料等三個項目正在進行轉化。
4、堅持開放合作。把對外開放作為「轉調創」的重要抓手,著力打造對外開放高端平台,以開放增活力,以開放創優勢,努力把新材料產業園區打造成外向型經濟發展新高地。參與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園區已被列為中日韓產業合作濟南先行示範區的實施單位,不斷加大對韓招商力度,2014年4月16日7家韓國科技企業簽訂入駐協議。10月30日,濟南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到園區考察,雙方就在園區建設2000平方米的濟南台商會館達成合作意向,台商會館主要用作濟南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辦公及展示協會和台灣企業的形象。在省台辦的大力支持下,園區將打造全省首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吸引台灣青年來大陸投資創業,促進魯台經濟文化交流。
四、優化環境,高效服務園區發展
牢固樹立抓環境就是抓機遇,創環境就是謀發展,優環境就是增實力的意識,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促進園區發展的「生命線」,創新方式方法,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服務保障,打造服務品牌,以環境優化促進園區快建設、大發展。
一是用好改革紅利。市政府出台的工業綜合用地政策非常符合園區發展要求和實際。為用足用好這一政策,讓改革紅利助推園區發展,我們設置三條「紅線」。設置政策適用紅線,對適用工業綜合用地政策的項目嚴格把關,一般性企業、沒有優質產業支撐的項目堅決不給予工業綜合用地政策。嚴格執行自持經營佔比紅線,工業綜合體開發建設單位自持比例不得低於30%。設置企業入駐紅線,把握「六個不準進」,即沒有實體項目的企業不準進,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園區產業發展規劃的不準進,技術水平不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的不準進,投資強度不高的不準進,達不到節能環保要求的不準進,沒有較高稅收回報或較多就業崗位的不準進。
二是提速項目建設。區委、區政府傾全區之力支持園區建設,連續兩年在園區現場召開區委常委擴大會議,圍繞推進園區項目建設,聚焦發力,突出抓了「三個一批」,即投產一批、開工一批、簽約一批。2013年3月1日舉行北跨發展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6個項目集中開工建設,2014年3月1日舉行項目集中投產開工簽約儀式,25個項目集中投產開工簽約;實施「飛地招商」,出台街鎮向園區引介項目稅收分成政策,鼓勵各街鎮向園區引薦項目;這些舉措,有力的促進了園區發展。
三是強化外部保障。本著企業內部的事由企業辦,企業外部的事由園區辦的原則,強化外部環境保障,形成支持促進企業發展的濃厚氛圍。法檢公在園區設立專門辦事機構,派駐精兵強將,保障園區發展。項目落地,著重保障依法征地拆遷,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安置補償工作,確保無拆遷補償遺留問題;項目建設,著重保障順利施工,確保無干擾企業施工行為;生產經營,著重優化企業經營環境,做到了稅外無費,讓企業全心經營、安心發展。
五、園區未來規劃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將以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外向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發展方向,以「成果、平台、團隊、服務」為發展模式;規劃引領、產業先行、以業興城,按「三軸、四心、八單元」布局。
三軸包括現代服務業發展軸、新材料產業發展軸、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軸。四心指的是四個綜合配套中心,分布於園區60平方公里區域內,為入園企業和職工提供商業、商務、金融、教育、休閑及居住生活等配套服務。八單元指的是下一步園區將集聚發展八個戰略新興產業單元。戰略新興產業綜合創新單元規劃用地面積6.7平方公里,包括鑫茂齊魯科技城、濟南新材料交易中心、濟南新材料產業科技園、傳化泉勝物流智能公路港等八個產業平台。作為起步區,綜合創新園集產業、功能、配套等設施於一體,是重點打造的產業精品區,為將來其他戰略新興產業單元的建設奠定基礎。國際合作交流單元規劃用地面積3.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外向型經濟,開展多內容、多形式、多角度的國際交流合作,規劃建設中韓產業園、中新產業園、中日產業園及中德產業園,提升園區知名度和國際化發展水平。除以上兩個核心單元以外,園區還將在60平方公里內規劃建設節能環保產業單元、電子信息科技產業單元、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單元、生物醫葯產業單元、新型復合材料產業單元、新能源產業單元。 1、鑫茂齊魯科技城項目。項目一期28萬平方米全部開工建設,其中14棟主體已封頂,預計年底一期全部竣工;2013年10月20日,鑫茂·齊魯科技城舉行首批入園企業簽約儀式,目前已引進企業近百家,力爭年底前五家企業投入生產。項目二期佔地700畝,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正在進行前期地勘及規劃設計,2013年12月5日已通過市土地招拍掛領導小組會議,力爭今年一月底前完成項目「五證」辦理,確保今年三月份開工建設。
2、濟南新材料交易中心項目。項目一期31棟樓主體已全部封頂,年底前,除公共交易大樓需裝修以外,其餘建築將全部竣工,部分達到入駐條件,目前招商引資工作已全面展開。項目二期總佔地270畝,總投資10億元,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目前地上物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確保今年3月份開工建設。
3、濟南新材料產業科技園項目。項目主體已全部封頂,其中項目一期2萬平米工程已完工,山東師范大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美高生物醫葯中間體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項目二期7萬平米廠房自去年6月份開工建設,目前主體全部竣工,目前,韓國大德科技園和新加坡科技局材料與工程研究院擬向園區轉移部分高端產業和科研中心,另有5個在談項目擬入駐,包括山大材料學院、山東交通學院等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以及香港、台灣企業投資的新材料產業化項目,均計劃今年3月份投產。 1、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項目一期24個實驗室及4個產業化車間已全部投入使用;項目二期1.08萬平米的三層產業化車間用於承擔五個項目的產業化,包括年產500噸微晶磨料及磨具中試生產示範項目、年產50噸氧化鋁柔性纖維及針刺毯中試生產示範項目等,目前項目主體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三月份將正式投產。
2、山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示範基地項目。中心年產50噸LED封裝膠項目已投入生產,產業化車間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近期園區正在與山東省科學院深入洽淡進行全面戰略合作事宜,包括「3D列印綜合服務中心」在內的一批具備產業化條件的項目將落戶園區。 1、山東建邦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山東建邦集團與與山東大學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了戰略性產學研合作關系,目前,項目一期佔地20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的年產150噸太陽能用銀粉及銀漿項目已經產業化,預計達產後,年銷售收入可達15億元,利稅超過1.5億。另外,基地項目二期的年產500噸氧化鋁微晶陶瓷磨料(SG剛玉)及其磨具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准備工作,將在今上半年開工建設。
2、華泰路七個優質工業項目。除上述項目外,園區華泰路兩側的山東美克新材料、天諾光電、玉晶玻璃等多個優質實體經濟項目,將在今年初陸續竣工並投入生產。 1、湘商光電子科技園項目。由山東省湖南商會投資,規劃佔地1000畝,總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總投資90億元、工程投資30億元,其中項目一期佔地420畝(兩宗地)、工程投資15億元,今年三月份開工20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下半年開工22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引進300-500家高科技企業,構建光電子、高性能電容材料、航空航天電子元器件三個產業集群,建設成為集「產-銷-研」於一體的綜合性高新技術生產基地和科技孵化基地。項目達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到100億元,利稅11億元。項目已簽約落戶,完成工商注冊,近日將進入土地出讓程序。近期,山東省湖南商會12位副會長已預訂項目一期近10萬平方米高標准多層廠房,擬入駐12家企業,以生產和研發光電子晶元、器件等產品為主。
2、科佳聚氨酯保溫材料項目。總用地160畝,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總投資5億元,項目達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10億元。該項目由山東同仁投資公司參股或控股了復合材料行業內的六家產業關聯關系密切的企業,項目建成後可在園區形成一個復合材料產業鏈。該項目現已簽約,工商稅務登記注冊辦理完畢,已經列入濟南市重點項目,進入土地出讓程序,確保今年3月份開工建設。
3、山東傳化泉勝綜合物流城項目。該項目由浙江傳化集團負責投資建設,計劃佔地1600畝,總投資50億元,按照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即「公路港」物流模式,建設信息交易中心、管理服務大樓、零擔快運、司機之家、倉儲城市配送等公路港功能中心,以及專業市場配套服務、生活居住配套、供應鏈信息化等商住經營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在編制項目總體策劃方案及項目一期可研報告,計劃今年7月份開工建設。 1、省政府正式批復園區更名。2013年8月29日,山東省政府正式批復濟南化工產業園區更名為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園區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專業的新材料產業園區,此次更名將進一步發揮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的作用,為加快新興產業的集聚發展和成果轉化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園區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加快「政、產、學、研、資」聯盟建設。為了更好地轉變經濟方式、創新發展,2013年6月20日,園區承辦了中國材料學會青委會常務理事會,這是園區連續兩年承辦該會議,包括多位國家863計劃專家在內的全國新材料領域的精英們齊聚一堂,為園區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招商引資把脈問診,並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建議。同時,園區依託山大國家膠體中心,去年6月份成立了膠體材料產業創新聯盟,11月份膠體材料產業創新聯盟二次會議召開,對加快產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振興我區工業經濟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3、成立全市首家「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服務工作站」。為做好園區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服務工作,深入探索特色園區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11月26日,園區成立了全市首家「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服務工作站」,促進知識產權工作向企業進一步延伸,加快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步伐,促進園區經濟快速發展。

⑵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歷史沿革

1988年8月,國家科委在北京召開第一次火炬計劃工作會議。以建設國家高新區為重要內容的火炬計劃正式開始實施。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成都高新區)開始籌建。
1990年,成都高新區獲准正式成立。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先期開發2.5平方公里。
1996年3月,從成都市武侯區成建制劃入芳草、肖家河兩個街道辦事處和桂溪、石羊場兩個鄉,面積由2.5平方公里增加到47平方公里。
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成都高新區設立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四川省成都出口加工區分設南部園區和西部園區,以「一區兩園」模式管理、運行。
2001年1月,位於成都市郫縣的「成都現代工業港」劃入成都高新區,設立成都高新區西區科技園,面積7平方公里。成都高新區由此形成一南一西兩個園區,即「一區兩園」的布局格局。
2003年12月,設立成都高新區西區辦事處(後改為合作街道辦事處),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農村的體制,管理南部園區、西部園區19個村、169個村民小組。西部園區面積由7平方公里擴大為35.5平方公里。
2010年5月,從成都市雙流縣成建制劃入中和街道。
201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升格變更為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2012年5月,新加坡與四川省合作的新川創新科技園在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天府新區成都片區)開工建設。
2012年12月,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成都高新區西園街道籌備組。
2013年9月,成都高新區西園街道籌備組變更為成都高新區西園街道辦事處。 1991年,成都高新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0年,成都高新區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科技工業園區。
2001年,成都高新區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通過ISO14001中國認證和英國皇家UKAS國際認證的區域。
2006年,成都高新區被科技部批准為全國首批「創建世界一流園區」試點單位。
2011年9月,成都高新區被國家版權局授予全國首批版權示範園區。
2012年4月,成都高新區被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批准為全國首批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
2013年2月,成都高新區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中國西部首個「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
2013年8月,成都高新區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
2013年9月,成都高新區被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確定為「國家高新技術標准化示範區」。
2013年10月,成都高新區啟動「三次創業」計劃。
2015年6月,成都高新區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西部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5年9月,成都高新區與電子科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5年10月,中韓兩國共同宣布,在成都高新區設立中韓創新創業園,依託中國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韓國創造經濟革新中心等兩國創新創造機構推動建設。
2016年1月,成都高新區與中國科技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2016年3月,成都高新區與雙流區簽訂合作協議,共建成都國際生物產業城。

⑶ 三星是哪個國家生產的

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包括26個下屬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機構,在近7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近300個法人及辦事處,員工總數19.6萬人,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
韓國三星電子成立於196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則是1992年中韓建交後。1992年8月,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在中國惠州投資建廠。此後的10年,三星電子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與合作,已經成為對中國投資最大的韓資企業之一。2003年三星電子在中國的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躍入中國一流企業的水平。2003年,三星品牌價值108.5億美元,世界排名25位,被商務周刊評選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高科技品牌。
集團旗下3家企業進入美國《財富》雜志2003年世界500強行列,其中三星電子排名第59位,三星物產第115位,三星生命第236位。2003年三星集團營業額約965億美元,品牌價值高達108.5億美元,在世界百大品牌中排名第25位,連續兩年成為成長最快的品牌。集團旗下的旗艦公司 -- 三星電子在2003年《商業周刊》IT百強中排名第三,日益成為行業領跑者,其影響力已經超越了很多業內傳統巨頭。
三星有近20種產品世界市場佔有率居全球企業之首,在國際市場上彰顯出雄厚實力。以三星電子為例,該公司在美國工業設計協會年度工業設計獎 (In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簡稱IDEA)的評選中獲得諸多獎項,連續數年成為獲獎最多的公司。這些證明三星的設計能力已經達到了世界級水平。2003年三星在美國取得的專利高達1313項,在世界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九。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十六,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十二。

⑷ 浦發銀行潘衛東:開放共享探索金融科技發展新模式

在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技術創新和迭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都認識到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一夜之間改變當前行業格局,各行業都在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

在金融行業,新技術已經貫穿於整個金融產業鏈中,金融科技正在引領新金融變革。各金融機構紛紛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提升競爭實力,並先後成立科技公司,實施技術輸出。而互聯網巨頭則逐步「去金融化」,轉向科技賦能金融。

在此格局下,浦發銀行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科技引領,打造一流數字生態銀行」的戰略目標。信息科技是核心驅動力,不僅要運用科技開展持續性創新,提升業務效能、解決業務問題,更要通過技術創新,引領業務模式突破,換道超車實現高質量發展。

擁抱生態,探尋創新發展新動力

為了構建科技核心動力,浦發銀行在內部不斷夯實科技隊伍、推進科技與業務融合模式、建立科技創新體系;在外部合作方面,積極擁抱生態,走共享發展之路,建立「科技合作共同體」。

浦發銀行發起成立的「科技合作共同體」是一個由銀行、科技公司、科研單位等機構共同組成的「開放共享、共建共贏」的生態平台。作為一個銀行,發起成立科技合作共同體,有多方面的內外部驅動因素。

1。銀行天然具有平台屬性。銀行是社會經濟活動的核心,如同紐帶連接B端、C端、G端,融入在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會經濟活動中,銀行一直擔當信用中介角色,具有極強的公信力,天然就是一個平台。

2。銀行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銀行擁有高素質的員工隊伍、高標準的職業操守,在合作過程中,講求平等守信,崇尚合作共贏。銀行肩負著為社會大眾提供優質服務、推進普惠金融的責任和義務。

3。技術邏輯決定業務展現。數字生態銀行是技術邏輯基礎上的業務展現模式。技術是基石,技術決定了我們每個業務流程、業務模式。未來銀行的業務形態將是顛覆性的,不是基於傳統零售、對公、資金業務板塊和架構,而是在新的技術架構上展現全新的業務模式。

4。科技是發展核心驅動力。技術與數據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生產力和生產要素,解決商業銀行發展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離不開科技思維和科技手段。不論是客戶智能服務、普惠金融拓展,還是內部風險控制、運營效能提升,都需要運用科技。科技是銀行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9月20日,浦發銀行在京發起成立「科技合作共同體」,並與首批十六家國內外知名科技公司簽署科技合作共同體合作備忘錄,創新金融科技業務新模式。這是浦發銀行推進「以客戶為中心,科技引領,打造一流數字生態銀行」戰略的重要舉措。

謀篇布局,推進合作共同體成立

在建設一流數字生態銀行戰略的驅動下,浦發銀行對於科技合作共同體的模式和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索。

一方面,通過建設聯合創新實驗室方式開展實踐探索。2018年初,浦發銀行先後與國內領先的科技公司合作,成立了多個聯合創新實驗室,包括專注金融領域開源技術應用的「浦發·華為開源技術創新實驗室」,重點針對智能營銷、智能風控和智能交互場景應用的「浦發·網路深度學習實驗室」,探索智能語音及語義技術應用的「浦發·科大訊飛智能交互實驗室」,以及探索5G和物聯網技術應用的「浦發·中國移動5G金融聯合創新實驗室」。通過聯合實驗室的研究推動,在客戶服務、市場營銷、風險管理、業務運營等領域,實現了以科技助力業務模式轉變、業務效能提升。

另一方面,在科技合作共同體的發展模式及運作機制上開展研究。在理念層面,科技合作共同體的解決方案要基於「開放共享、共建共贏」的生態發展理念,通過金融場景與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在意識層面,在科技合作共同體初步構想的基礎上,浦發銀行與各科技公司進行了深入探討和溝通,促進各方對共同體價值與意義的理解,認同開放共享的趨勢,同時也堅定了共同參與數字生態銀行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在機制層面,各個合作夥伴的規模、領域、技術專長、文化背景各不相同,需要通過業務場景共享、技術創新研究、解決方案對接、風險投資等多種合作方式,並考慮不同企業的特性,找到共同利益切入點,凝聚力量,發揮最大價值。

經過前期充分籌劃,9月20日浦發銀行「科技合作共同體」正式成立,並與第一批16家合作夥伴簽約。這不僅是浦發銀行「打造一流數字生態銀行」的重要舉措,也是浦發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創新機制,實現合作模式新突破

在科技合作共同體中,浦發銀行和合作夥伴構建了新型的夥伴關系,新機制在合作目標、合作環境、合作方式上取得了三大突破。

1。在合作目標方面。共同體內夥伴之間的合作不再是局限於完成項目,不再僅僅鎖定短期的交付目標,而是著眼於長遠利益,共同成長為能夠改變銀行未來的金融科技企業。

2。在合作環境方面。依託於數字生態環境,將客戶、科技公司、研究機構、上下游供應商和消費者聚合起來,充分發揮共同體的網路能量,碰撞出創意火花,探索跨界融合的全新金融科技應用。浦發銀行提供業務場景和平台,加速創意落地,轉換為生產力。

3。在合作方式方面。除傳統的項目和研發合作方式之外,開辟新的合作方式,即通過科技合作共同體的論壇、大賽、課題等形式組建敏捷作戰團隊,快速將創意轉化為產品,滿足社會對金融服務的需要。對於具有潛力的科技公司,下一步浦發銀行將建立金融科技企業股權直投基金,提供財務管理,培育孵化種子公司。

通過新的合作模式,銀行可以快速應用創新技術,科技公司在銀行真實業務場景下不斷完善和發展技術應用。在合作共同體建設進程中,我們就發現不少科技公司有好的技術,但缺少業務場景。一旦雙方對長期合作和發展模式達成共識、共同投入,就能快速形成有價值的解決方案。同時,在深入合作中,還將衍生出眾多子課題,延展出新的合作機遇。例如,前期我們與科技公司合作探索智能語音交互、聲紋認證技術,創新推出國內首款智能APP,取得了較好的市場反響,並由此產生了語義分析、語音助理等新的研究方向。我們與另一家初創公司合作開展大數據智能營銷,大幅提升營銷精準度和營銷活動組織管理效率,雙方也正在探索下一步深度合作。

11月,浦發銀行舉行第一屆「浦發銀行國際金融科技創新大賽」,選拔出優秀科技公司,提供合作及投資機會,使新技術研發成果快速創造商業價值。

共建共贏,打造金融科技發展新平台

浦發銀行與合作夥伴對「科技合作共同體」寄予厚望,各方共建共贏,打造金融科技發展新平台。

1。新型合作夥伴關系平台。實現金融與科技的深入融合,從零和博弈的傳統競爭格局中跳出來,倡導「創意共享、能力共享、成果共享、收益共享」,共同開拓數字經濟時代更廣闊的藍海。

2。聚能、賦能的平台。聚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實現不同企業之間優勢互補、場景對接,共同提升前沿技術的基礎研究能力、金融科技的業務應用能力、跨界融合的創新突破能力。

3。培育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科技公司的平台。發掘具有潛力的金融科技企業,提供新的業務場景,以及銜接產業上下游的商業機會,讓種子找到合適的土壤。投資孵化具有商業成長價值的公司,培育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公司。

4。數字生態銀行共建平台。把數字化思維、場景思維、平台思維融入到數字生態銀行建設中,用先進技術提升金融服務的能級,為個人、企業、政府等客戶提供極致服務體驗。

未來五年,浦發銀行將圍繞「建設一流數字生態銀行」戰略目標,依靠信息科技,從客戶服務、業務模式、增長動力等方面實現創新轉型。隨著科技合作共同體成員的不斷增加,創新合作項目的陸續落地,將有力推動浦發銀行數字化轉型提速,也將助力中國金融科技的「聚變式」增長。

(文章來源:投資者網)

上海自貿區企業能否和中國進出口企業簽外貿合同,自貿區企業作為境外賣方貨物直接在中國境內銷售。

可以——自貿區內的企業屬於境外企業。所以,自貿區內的企業可以與國內的進出口企業簽外貿合同,自貿區企業作為境外賣方,貨物按進口直接在中國境內銷售。

⑹ 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展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國和韓國的領導人,於2010年5月29日在韓國濟州市舉行了第三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我們對於中日韓在政治、經濟、文化和人員交流方面所取得的務實合作成果表示滿意。我們將繼續堅持和全面落實《中日韓推進三國合作聯合宣言》、《中日韓夥伴關系聯合聲明》和《中日韓合作十周年聯合聲明》中的各項共識。
我們確認,在促進人員、貨物、服務和資金往來,以及應對經濟全球化潮流為首的地區和國際問題方面,中日韓合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將繼續秉承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堅持不懈地推動中日韓關系向著睦鄰互信、全面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方向前進。
我們一致認為,提出到2020年,即下一個十年結束時應該實現的具體目標和遠景後,中日韓需要集中力量,推動中日韓合作達到新的高度,使得中日韓面向未來和全方位合作的夥伴關系更加鞏固,各領域互利合作更具成果,人民之間的友好感情更加深厚,中日韓合作將促進中日韓的共同利益,為東亞國家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作出貢獻。
念及上述,我們決定:
一、機制化與提升中日韓夥伴關系
(一)我們將加強中日韓高層交往,增進中日韓人民友誼與和睦,並以領導人會議、外交部部長會議、其他部長級會議、外交高官磋商等政府間合作機制來深化和擴大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從而進一步構築穩定的戰略互信。
(二)我們將於2011年在韓國建立中日韓合作秘書處,以促進和加強中日韓合作。中日韓合作秘書處將支持領導人會議、外交部部長會議、其他部長級會議和外交高官磋商等中日韓磋商機制的運行和管理,協助探討落實合作項目。
(三)我們將充分利用中日韓災害管理部門負責人會議等現有機制和機構,分享與災害有關的信息、政策和技術,以共同有效應對自然災害,減少東亞災害風險。
(四)我們將探討建立「中日韓國防對話」機制的可能性,以加強國家安全對話,促進中日韓國防或軍事人員的交流合作。
(五)我們將在中日韓警察部門間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以共同應對國際犯罪,提升中日韓警察合作。
(六)我們將推進中日韓地方政府交流,通過拓展中日韓友好城市關系來加強行政、經濟和文化領域的合作。
二、發展可持續經濟合作,實現共同繁榮
(一)我們將努力在2012年之前,完成於2010年5月啟動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政府·企業·學界聯合研究。通過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政府·企業·學界聯合研究,我們將尋求中日韓對有關問題的共識,為將來談判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提供務實參考。另外,我們將繼續努力,促進中日韓經濟在遠期實現一體化,包括在本地區建立共同市場。
(二)我們致力於在2020年前擴大中日韓貿易量,這對於促進東亞國家經濟增長和一體化至關重要。我們將加大貿易便利化力度,不斷改善中日韓貿易環境。
(三)我們認為,中日韓建立協調、高效的運輸和物流系統,有助於降低中日韓產品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們主張繼續充分利用「中日韓運輸及物流部部長會議」機制和雙邊政策對話,推動東亞國家運輸物流網路建設,實現無縫物流體系。
(四)我們重申海關合作的重要性,這有助於實現中日韓乃至東亞國家貿易便利化和供應鏈安全。為此,我們將通過中日韓海關領導人會議來落實「中日韓海關合作行動計劃」,進一步提升海關合作。
(五)我們將努力完成《中日韓投資協定》談判,以積極促進域內企業在中日韓投資,在法律、機制和程序方面提供有利的投資環境,使域內投資者能夠成功經營。此外,我們將努力為促進本地區投資資本自由流動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
(六)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金融主管部門的協調,努力通過鼓勵中日韓金融機構互相進入對方市場來加強金融合作,以應對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我們歡迎泰國清邁倡議多邊化成功實施和亞洲債券市場發展倡議取得的實質性進展。我們將進一步努力提升亞洲財政金融合作,包括增強泰國清邁倡議多邊化的有效性。我們將積極參加由二十國集團引領的加強國際金融體系的討論,包括改進全球金融安全網的工作。
(七)我們認為,一個開放、公平和自由化的多邊貿易體系不僅對中日韓,而且對於整個世界都至關重要。為維護和鞏固這一體系,我們必須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為此,我們決心促進多哈發展回合依據其授權,在包括模式等已有進展基礎上,取得迅速、豐碩、平衡的結果,加強中日韓合作,推動多哈回合後多邊貿易體系不斷取得進展。。
(八)我們同意通過加強科技與創新合作,提升我們的研究能力,增強中日韓工業技術的競爭力並應對共同的地區和國際問題,探討有利於實現建設東亞共同體長遠目標的途徑。為此,我們將繼續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政府·企業·學界聯合研究計劃和前瞻計劃提供經費支持,並根據實際情況探索進一步擴大投入的可能性。此外,我們將探索建立新的合作基金的可能性,以支持在中日韓共同感興趣的領域,以中日韓商定的方式開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政府·企業·學界聯合研究。
(九)我們將繼續探討加強工業、能源、能效、資源、信息通信、高科技、文化產業、交通、衛生、農業、漁業、旅遊和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的政策合作與磋商。
(十)我們確認標准化合作能夠消除不必要的技術壁壘,為促進貿易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將利用東亞標准合作論壇,通過研究協調標准和提出協調一致的國際標准,進一步提升標准化領域的合作。
(十一)我們認識到,中日韓更加協調的經濟合作對於推動東亞國家經濟活動至關重要。我們承諾通過以上所列措施,進一步加強合作。而且,我們認識到中日韓在東亞國家和全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我們應該在多邊論壇特別是二十國集團和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內共同行動,以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的全球發展。為此,我們將積極參與發起一個合作與磋商、旨在相互評估政策框架的進程。
三、環保合作
(一)我們歡迎哥本哈根會議(COP15/CMP5)的成果,支持《哥本哈根協定》。基於哥本哈根會議的積極成果,我們將加強合作,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原則,特別是共同但是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共同推動墨西哥會議(COP16/CMP6)取得成果,包括建立2012年後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國際合作框架。
(二)我們認為有必要加強環境保護合作,為此,我們支持中日韓環境保護部部長採取切實行動,必要時與適當的地區或國家框架合作,落實2010年5月第12次中日韓環境保護部部長會議通過的《中日韓環境合作聯合行動計劃》的十大優先合作領域,包括:1、環境教育,環境意識和公眾參與;2、氣候變化;3、生物多樣性保護;4、沙塵暴;5、污染控制;6、環境友好型社會/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資源循環型社會;7、電子廢物越境轉移;8、化學品無害管理;9、東北亞環境管理;10、環境保護產業和環境保護技術。
(三)我們將緊密合作,推動將於2010年10月在日本愛知縣名古屋舉行的第10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取得成功,支持自然保護國際聯盟將於2012年在韓國濟州市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大會。
(四)我們將合作加強地區海洋環境保護,努力提升公眾減少海洋垃圾的意識,重申落實西北太平洋行動計劃框架性防止海洋垃圾的「區域海洋垃圾行動計劃」的重要性。
(五)我們注意到沙塵暴的頻率和強度。我們將加強在沙塵暴檢測方法、預防技術和能力建設方面的合作。
(六)我們將提升危險廢物特別是電子廢物方面的合作。我們認為三國應該提升電子廢物管理方面的合作,交流信息,共同打擊非法跨國轉移,加強立法執法方面的能力建設。
(七)我們重申關於探討建立中日韓循環經濟示範基地的承諾。
四、擴大人員和文化交流合作,增進友好關系
(一)我們將通過擴大和發展中日韓活躍的人員交流,促進中日韓友誼與和睦。
(二)我們深信文化作為精神橋梁,對促進中日韓人民的相互理解與信任有重要作用。為此,我們將進一步加強中日韓文化部部長會議框架內的合作,以進一步推動中日韓文化交流,辦好一年一度的中日韓文化產業論壇,鼓勵開展文化產業合作,促進文化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進一步提升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框架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內的各領域合作。
(三)我們將顯著擴大中日韓人員交流規模,以增進友好關系和相互理解,進一步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四)我們將通過學分互認、聯合學位等交流項目推動增強大學的競爭力,培育合格人才。為此,我們確認中日韓推動大學交流合作委員會會議將持續舉行。我們還將推動中日韓教育質量保障機構合作,共同起草一份指導文件,以提升大學之間的交流。另外,我們將考慮切實促進優異學生交流的一攬子政策。同時,為進一步推動中日韓教育合作,我們將充分利用各種會議,推動建立中日韓教育部部長會議機制。而且,我們將推動中日韓教師交流。
(五)我們將擴大中日韓政府主辦的青年交流活動規模,以在中日韓未來領導者中間積極開展交流。
(六)我們將加強中日韓體育合作,為實現《2020展望》目標作出貢獻。為此,我們將鼓勵中日韓體育組織、機構和運動員開展交流,積極參與在中日韓舉行的各類體育活動。
(七)在推動中日韓開展社會、文化領域各類合作項目的過程中,我們承諾關注婦女、兒童、殘疾人和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我們將加強中日韓有關交流與合作,以全面增進並實現這些群體的權利。
五、共同促進地區和國際的和平穩定
(一)我們認為,朝鮮半島無核化非常有利於東亞的持久和平、安全和經濟繁榮。為此,我們將繼續共同努力,通過朝鮮核問題六方會談實現2005年《9.19共同聲明》的目標。
(二)我們認識到恐怖主義對國際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將繼續緊密合作,消除恐怖主義。為此,我們將召開一次中日韓在該領域的專家會議。
(三)我們認識到在地區層面有效應對包括涉毒犯罪在內的毒品問題的必要性,將加強在該領域的中日韓合作。
(四)我們將通過交流各自國家的食品安全標准等信息,及時通報主管部門檢測到的問題以及防止其再次發生的措施,努力提高食品安全。
(五)我們將通過擴大中日韓合作范圍,納入可能的新領域,來進一步增強中日韓防治傳染病的地區合作。
(六)我們將繼續分享相關信息,包括疾病發生形勢和各國採取的預防措施,以有效應對直至最終消除禽流感和口蹄疫等惡性動物疾病。
(七)我們高度關注全球貧困和飢餓問題的加劇,將為實現可持續的全球糧食安全,繼續在聯合國等國際框架下開展中日韓合作。
(八)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在中日韓-東盟合作、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和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等各種地區框架內的合作,以促進亞洲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我們支持東盟作為東亞合作的主導力量。我們重申致力於建設東亞共同體的長遠目標。
(九)我們認為,為有效應對全球性威脅和挑戰,應進一步加強聯合國的作用,應當按照2005年聯合國峰會成果文件等所述,加強改革聯合國的努力,以增強其權威性、效率和有效性。
(十)我們將輪流主辦中日韓非洲政策對話會,以分享有關經驗,尋求有效措施,支持非洲的和平與發展。

⑺ 國務院新設6省自貿區,山東為什麼選定濟南青島煙台這三座片區

8月26日,我國「六箭齊發」,一天多了6個自貿區。8月26日,國務院公布了新設六個自貿區的總體方案。

在《總體方案》里,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6省區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截至目前,我國自貿試驗區數量目前已增至18個。

由此可見,山東選定這三個片區有著特殊的意義。當然這個三個片區的經濟發展也勢必會給整個山東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便利,同時最大的受益者也會是老百姓。國家的蓬勃發展是我們每個國人的願望,國家的每項舉措也會使我們更有信心見證國家的輝煌。

⑻ 如果中日韓(朝鮮半島)同盟,那麼黃種人能否崛起能否擊潰美國歐洲打敗白人

實際上中日韓在經濟上已經崛起了,只不過沒有同盟。

就算是同盟,從現在來講也打不敗美國等北約,因為美國在日本有軍事基地,美國還放言,有必要的時候還會往日本投擲原子彈,這話無疑揭露了美國人時時刻刻都在提防日本。再者日本,韓國都是由美國扶持走向經濟快線的,武器也是美國提供的,美國有很多方法能遏制日本和韓國。

美國一直沒有放棄在東北亞的地位,中日韓三國同盟也沒有能力遨遊到美洲或歐洲去打他們,再加上中國膽小怕事,這個空想就永遠的藏在我們的心底吧!

⑼ 中企雲鏈支持哪些銀行

中企雲鏈支持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錦州銀行等十多家銀行。作為全國首批接入供應鏈票據平台的第三方服務平台,目前中企雲鏈已與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在內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及地方性銀行等展開了深度的合作,並為這些銀行提供供應鏈票據平台,簽發等支持和幫助。
1、2021年7月23日,中企雲鏈與中國農業銀行在供應鏈票據貼現業務方面展開了合作,並取得了重大成果,這5筆供應鏈票據貼現業務的成功落地,標志著全國首家國有大型銀行落地供應鏈票據貼現業務進入了新的階段,同時也為中企雲鏈在推廣供應鏈票據業務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中信銀行全面開啟與中企雲鏈的合作,試圖打造鏈式營銷的典型範例。雙方的合作表明中企雲鏈不僅只是注重同國有銀行的合作,也十分重視企在地方性商業銀行的發展。雙方強強聯合可共同拓展客戶群,特別是依託雲鏈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可以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政策,藉助科技金融的力量,構建和諧金融生態,服務實體經濟,實現多方共贏。藉助中企雲鏈「產業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獨特創新模式,中信銀行將通過雲鏈平台,將大企業信用向上游供應鏈延伸,提供融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為中信銀行發展提供助力。
3、錦州銀行與中企雲鏈也展開了深度合作,它們攜手推出的「雲鏈通」正是對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通過核心企業優質信用在平台上的流轉,可以有效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隨著錦州銀行與中企雲鏈的合作不斷深入,將形成布局全國的產融生態圈,未來大有可期。

拓展資料:
1、中企雲鏈是主要從事金融信息服務及金融產品的研究開發、組合設計、咨詢服務的公司,於2015年5月在北京市成立,企業類型為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所屬行業為其他金融業。公司具體經營范圍有:金融類應用軟體開發;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信啟技術外包;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業務流程外包;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知識流程外包;經濟信息咨詢;市場調查;數據處理。

⑽ 韓國金融項目跟中國的比較

中韓互相投資的現狀及前景

--------------------------------------------------------------------------------

中韓兩國建交以來,兩國經貿關系快速發展,韓國在對華投資方面已成為中國的第四大夥伴國。進入 21 世紀,面臨新的國內、國際形勢,加強兩個經貿關系,對促進亞洲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韓國對中國投資現狀 1、韓國對中國投資步伐加快 1992 年兩國建交以前,韓國對華投資主要集中在環渤海灣地區的山東、遼寧等地,且以勞動密集型和中小加工型項目為主,平均金額不足 100 萬美元,技術水平較低,項目規模較小。兩國建交後,韓國對華投資持續增長,投資項目金額和層次逐步提高,投資區域也逐漸由沿海向內陸延伸。2001 年中韓兩國企業的經濟合作關系又獲得新的全面發展,2001 年,韓國對華實際投資金額 27.2 億美元,截止 2003 年末,韓國企業對中國直接投資中的實際使用金額達到 196.8 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和新加坡之後的對中國第四大投資國。 表1 中國企業對韓投資狀況 (單位:件數、百萬美元) 1998 1999 2000 2001 1962-2000 件數 金額 件數 金額 件數 金額 金額 件數 金額 中國對韓投資狀況 97 8 323 27 1165 76 70 1848 152 占韓利用外資比重 6.7% 0.1% 14.9% 0.2% 27.3% 0.5% 0.6% 9.9% 0.2% 資料來源:韓國財政經濟部 2004年1-10月,我國共批准韓對華直接投資 4614 項,同比增長 19.1%;協議韓資金額106.94億美元,實際利用 58.67 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 57.6% 和 58.1%。 截至 2004 年 10 月底,我國共批准韓商來華投資 31742 項,協議韓資金額 743.43 億美元,實際使用 255.52 億美元。 近年,韓國企業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之所以出較大幅度的增長。主要原因:(1)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兩國人員交往增多,為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中國實施的十五規劃和兩部大開發戰略、中國加入WTO以及中國將舉辦2008年奧運會等,對韓國企業擴大在華投資具有極大的吸引力。(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達成的時間框架對韓國企業對華投資起到了促進作用。預計,隨著中國、韓國經濟的發展,區域合作的進一步加強,韓國對華實際投資可望進一步增長,並會進一步推動兩國貿易的擴大。 從韓國企業對華投資的發展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 1985 年至 1992 年的起步階段,1993 年至 1997 年的迅速發展階段和 1998 年之後的穩定增長階段。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的投資相比,韓國企業起步較晚。從 1985 年開始才有韓國企業對我國投資,而且最初幾年均是經由香港或日本的間接投資,自 1988 年開始才有直接投資。自 1985 年至 1992 年韓國企業對我國投資項目只有 943 項,合同金額為 6.2 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僅 1.6 億美元。1992 年建交後,到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韓國企業對華直接投資增長較快,1996 年合同金額較高。從 1997 年開始,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1998 年、1999 年連續兩年出現下滑的趨勢,不管是合同金額,還是實際使用金額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從 2000 年開始,韓國企業對華直接投資出現較為快速的增長態勢。特別是投資項目增幅最快。截至 2002 年末,韓國企業對中國直接投資中的實際使用金額達到 149.2 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和新加坡之後的對中國第四大投資國。 2、韓國對華投資項目金額不穩定 1985 年至 1992 年間,韓國企業在我國的投資平均每個項目合同金額只有 66 萬美元左右,說明這一期間韓國在華的投資以中小企業為主;而 1996 年平均每個項目的金額達 267 萬美元,說明韓國企業對華投資的大項目有所增加。但是 2001 年平均每個項目金額下降到 120萬美元,說明韓國對我國投資的中小項目又有所增加,2002 年進一步下降,僅為 68 萬美元。 另外,韓國在華的小規模投資大多以輕工業為主,由於韓國大型企業積極參與投資中國的成套設備、石油化工和鋼鐵產業等領域,其投資規模漸漸轉為大型化。在不同時期,韓國企業對華直接投資的金額變動較大,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3、投資領域正在拓寬 韓國企業開始對華直接投資時,主要是紡織服裝業、玩具、鞋類、皮革加工等行業,以製造業為主,占 85% 左右。隨著近幾年韓國企業對華直接投資的迅速增長,對華直接投資領域的不斷拓寬,除了原有的機電、煉油等項目再投資外,投資領域也擴大到信息、運輸、建築等多種領域。 4、投資地區從沿海向內陸延伸 韓國企業對華投資區域不斷擴大,開始時主要集中在環渤海地區的山東、遼寧和吉林等地,大約占其對華直接投資的 90% 以上,對內陸地區的投資較少。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投資環境的改善,韓國對華直接投資的地區也不斷擴大。目前,韓國企業對華投資顯示出從沿海向內陸延伸的趨勢,逐漸擴大到北京,上海和廣東等 11 個省市。2002 年 1-8 月份,韓國對華投資按地區分布山東省為最多,達到 2.5 億美元,其次是天津市,金額為 1.6 億美元。以下依次排序為江蘇省(0.85億美元)、遼寧省(0.53億美元)、上海市(0.39億美元)、浙江省(0.33億美元)。投資范圍已經超過山東省和東?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66ff'>比

閱讀全文

與中韓科技金融合作服務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民生銀房屋貸款 瀏覽:704
信用社貸款利息逾期 瀏覽:863
吳中地產股票 瀏覽:40
天津市保利凱旋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瀏覽:382
通達信用後富指標公式 瀏覽:195
50元澳元對人民幣多少 瀏覽:452
台州鳳凰資產整合投資合夥企業 瀏覽:579
公積金貸款買房會動裡面的錢嗎 瀏覽:164
2014全國汽油平均價格 瀏覽:901
4萬英鎊和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338
人民幣換成萬美元是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701
外匯市場的運行 瀏覽:778
通達信市值篩選指標 瀏覽:143
貸款影響信用卡提額 瀏覽:477
甜品店融資計劃 瀏覽:119
理財年化利率 瀏覽:316
基金a與c的收入 瀏覽:924
美元基金好嗎 瀏覽:432
主力資金流入流出說明什麼意思 瀏覽:211
京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