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利率市場化是指什麼
利率市場化實施後,為了解決金融市場活動中固有的缺乏監管以及各種市場實體決策的分散化和自主性,利率市和場化必須迅速制定一個普遍的市場規則。
有鑒於此,利率市場化和中央銀行應首先統一資金市場准入和退出規則,利率市場化的商業規則和競爭規則,利率市場化規定了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和經濟手段,以及競爭的條件、范圍、對象和約束機制。利率市場化建立了有利於公平合理競爭的金融體系環境。
利率市場化的好處:有利於推動銀行的商業化改革,有利於提高央行的政策操作水平,有利於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功能。缺點:增加了利率波動的幅度和頻率;加大銀行的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加以及銀行的運營成本將無序競爭。
利率市場化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 利率市場化可以根據以下步驟完成。
第一步,首先放開外幣存貸款利率,然後放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是擴大外幣利率浮動模式。目前,外幣貸款利率已經放開,商業銀行參照中國銀行利率制定;外幣存款的利率受國際貸款利率水平的制約。雖然利率市場化的水平不同,但不會大幅上漲。為了維護金融秩序,中央銀行有權進行協調和指導。
第二步:先放開銀行市場,即金融市場利率,然後放開銀行存貸款利率;
第三步:先放開存貸款,即貸款利率,利率市場化之後放開存款利率;
第四步;農村先於城市,也就是說,先開放農村的存貸款利率,再開放城市存貸款利率;
第五步:先大後小,即先放開大順存款利率,再放開小存款利率,因為小順存為居民儲蓄多且涉及面廣,所以利率市場化應該是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的最後階段
利率市場化的意義是什麼?
1.利率市場化使後來的金融機構能夠使用靈活的利率來贏得客戶
2.利率市場化體現了市場經濟中的公平競爭原則
3.利率市場化能夠反映真實的供求關系,並避免在地下銀行放高利貸
4.利率市場化降低了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和系統性風險。
以上就是利率市場化的相關內容,相信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大家對於利率市場化有了一定的認識,還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利率的問題,可以關注贏家財富網。
② 什麼是利率市場化,包括哪些內容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利率市場化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
在法律制度相對薄弱的國家,利率自由化也會帶來大量違約的出現。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利率市場化會帶來兩個結果,即過度投資或者投資不足。
利率市場化改革將給商業銀行帶來階段性風險和恆久性風險。所謂利率市場化的階段性風險是指利率放開管制的初期,商業銀行不能適應市場化利率環境所產生的金融風險。
在轉軌階段,利率市場化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加重商業銀行的風險:一種是由於長期的利率壓制,市場化後的利率水平必然會升高,銀行之間吸收存款的競爭加劇。
(2)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的利率水平擴展閱讀
從美國、日本相對成功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以及阿根廷利率市場化改革失敗的教訓看,以下幾個方面值得中國在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借鑒:
⑴ 宏觀經濟形勢決定著改革的時機選擇。
⑵ 金融微觀基礎建設的程度制約著改革的實踐速度。先培育金融市場,健全金融機構後放開利率成功者居多,而無扎實市場基礎者貿然完全放鬆利率管制者多以失敗告終。
⑶ 建立有效的監督體系,以適宜的法律和規章來取代對利率和金融的直接干預。
在放開利率、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中,必須建立一套適宜而謹慎的管理制度,制定高質量的監管標准,進行嚴格而有效的銀行監督,評估銀行風險。這對利率放開後的金融體系成功地發揮作用非常重要。
⑷ 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綜合考慮,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專家們的觀點,只有同時實現一國宏觀經濟穩定和銀行監管充分有效才可迅速實現利率自由化,否則需要有一個創造條件的過程。
③ 利率市場化的基本含義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
實際上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結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一:市場利率,是由資金市場上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市場利率因資金市場的供求變化而經常變化。在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由於自由競爭,信貸資金的供求會逐漸趨於平衡,處於這種狀態的市場利率為「均衡利率',與市場利率對應的是官定利率。官定利率是指由貨幣當局規定的利率。
二:貨幣當局可以是中央銀行,也可以是具有實際金融管理職能的政府部門,市場利率一般參考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我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也是市場利率。
三:市場利率是指由資金市場上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市場利率因受到資金市場上的供求變化而經常變化。在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由於自由競爭,信貸資金的供求會逐漸趨於平衡,經濟學家將這種狀態的市場利率稱為「均衡利率」。與市場利率對應的是官定利率,所謂官定利率是指由貨幣當局規定的利率。
四:貨幣當局可以是中央銀行,也可以是具有實際金融管理職能的政府部門。在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前,中國的利率基本上是官定利率。在近2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隨著資金分配和融資格局的變化,市場利率在利率體系中的比例已逐漸加大。官定利率和市場利率是從資金價格決定權的角度來分析利率形式的。
五:實際上,在統一的官定利率背景下,由融資形式多樣性、一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市場分割等因素所決定,市場利率也會有多種表現。例如在中國,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和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其市場利率水平也有相當的差距。
六:市場利率與債券價格反方面變動。一般是市場利率的變動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動,比如美聯儲升息會引起證券價格的下降(實際效果受多方面的影響,比如該政策是否已被預期)。當一個債券由於自身原因,比如債券發行者基本面的惡化,使得債券價格變動時,其債券持有者的收益率會向相反方向變動。
④ 為什麼要進行利率市場化
貸款基準利率是由人民銀行不定期調整並公布的,LPR則是由報價行根據本行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報出,並由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計算並發布的利率。相比貸款基準利率,LPR的市場化程度更高,更能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情況。
如果您選擇切換為以LPR為基準定價,到下一個重定價日,就會按照最新一期相應期限LPR計算確定您的執行利率,往後依次類推。如果您選擇固定利率,那麼就是以您轉換時的利率為准,一直到您貸款到期利率都不會變。這個選擇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判斷,如果您認為未來大概率將進入降息周期、LPR總體呈下降走勢,那轉換成以LPR為定價基準更有利。如果您認為未來LPR大概率呈上升趨勢,那轉換成固定利率貸款更有利。
如有資金需求,您也可以通過我行官方渠道辦理。平安銀行有推出無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也有房屋和汽車的按揭貸款及抵押貸款,不同的貸款申請條件和要求不一樣,能否審批成功是根據您的綜合資質進行評估的,您可以登錄平安口袋銀行APP-金融-貸款,了解詳情及嘗試申請。
應答時間:2021-12-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⑤ 通俗解釋一下什麼是「利率市場化」
含義:利率市場化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結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利率市場化是把雙刃箭,既有風險又有好處,它可以促進銀行走市場化的道路,加快改制,有利於金融體系的發展和健全,但也可能因銀行風險管理不善造成系統性風險。
內容:一般而言,利率市場化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市場化;二是中央銀行通過間接調控的方式影響市場利率。
條件:
第一,要有一個公平、統一、公開的充分競爭的資金市場。
第二,資金市場參與者具有一定的理性。
第三,資金流動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
其四,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目標主要通過財政政策來實現。
⑥ 利率市場化有什麼好處和缺點
利率市場化: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它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積極影響:
1. 讓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
金融機構採取了差異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金融機構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融資變得多元化,促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也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2. 增加金融機構獲利能力
貸款利率市場化以後,一些金融機構可能會上浮貸款利率,那麼,就能夠獲得更多貸款利息收入,為銀行增加更多獲利能力。同時,銀行在給中小企業貸款的時候,可能會更加嚴格貸款條件,對於發展前景更好的中小企業優先貸款,這樣也可以進一步減少不良貸款。同時,還可以增加金融機構之間的市場競爭,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服務水平,促進金融服務創新。
3. 提高信貸質量
貸款利率市場化之後,金融機構會給優質客戶創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質量不高的客戶收益下降,風險較大且信譽度低的客戶將退出信貸市場。
4. 更有效地吸引閑置資金。
利率市場化或再擇機有序放開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市場化以後,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納閑散資金,把社會上閑置的資金很好地利用起來,如果利率上漲,可以更加吸引大客戶閑置資金,利率市場化以後,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自身特點來決定利率,那麼適當地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在短時期內吸引到更多數量的閑置資金,以備今後發展。更好地把閑置資金利用起來,利率市場化可以起到積極作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更好地創造價值,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
5. 有利於信譽好的客戶
利率市場化後,銀行也更加嚴格審核貸款人的信用狀況,信用好的貸款者將更多受到青睞,利率市場化後,銀行存款利率一般會提高,貸款利率則會下降,老百姓將會得到更多的實惠,同時,促進信用體系先前邁進一步。
6. 將推進存款保險制度
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之間競爭會增強,一些銀行可能面臨新的風險,為了維護整個市場穩定,或將推進存款保險制度。
7. 促進農村金融服務進一步提高
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不再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設立上限,有利於農村信用社自主定價,有利於統一各類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政策,營造更加公平競爭環境,有利於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農村金融服務進一步創新與提高。
8. 加速銀行升級
利率市場化,資產定價將更加透明,商業銀行利息差有利於競爭,經營模式轉型壓力增加,加速傳統銀行業務向投資銀行、財富管理轉變,促進銀行進一步升級。
不利因素:
1、商業銀行經營壓力增加
利率市場化以後,並不意味著所有金融貸款利率都會升高,中小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營壓力可能會有所增加。
2、利率波動的風險
利率市場化之後,利率對經濟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增加,無論是國際金融市場利率上升或下降,各種市場經濟變化,甚或是銀行客戶變更還貸或取款時間等,都可能會對利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⑦ 利率市場化是什麼
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中國早期的改革側重於理順商品價格。90 年代後期以來,開始強調生產要素價格的合理化與市場化。資金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利率市場化是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的重要方面。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是在借鑒世界各國經驗的基礎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穩步推進的。總體思路是先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後存貸款利率市場化。
一、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先行放開 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是整個金融市場利率的基礎,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同業拆借利率為突破口。
(一)放開銀行間拆借利率的嘗試 1986 年1 月7 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管理暫行條例》,明確規定專業銀行資金可以相互拆借,資金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貸雙方協商議定。此後,同業拆借業務在全國迅速展開。針對同業拆借市場發展初期市場主體風險意識薄弱等問題,1990 年3 月出台了《同業拆借管理試行辦法》,首次系統地制訂了同業拆借市場運行規則,並確定了拆借利率實行上限管理的原則,對規范同業拆借市場發展、防範風險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銀行間拆借利率正式放開 1995 年11 月30 日,根據國務院有關金融市場建設的指示4精神,人民銀行撤銷了各商業銀行組建的融資中心等同業拆借中介機構。從1996 年1 月1 日起,所有同業拆借業務均通過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網路辦理,生成了中國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CHIBOR)。至此,銀行間拆借利率放開的制度、技術條件基本具備。
1996 年6 月1 日,人民銀行《關於取消同業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明確指出,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由拆借雙方根據市場資金供求自主確定。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正式放開,標志著利率市場化邁出了具有開創意義的一步,為此後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奠定了基礎。
二、放開債券市場利率債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放開債券市場利率是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步驟。
(一)國債發行的市場化嘗試 1991 年,國債發行開始採用承購包銷這種具有市場因素的發行方式。1996 年,財政部通過證券交易所市場平台實現了國債的市場化發行,既提高了國債發行效率,也降低了國債發行成本,全年共市場化發行國債1952 億元。發行採取了利率招標、收益率招標、劃款期招標等多種方式。同時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和發行數量,採取了單一價格招標或多種價格招標。這是中國債券發行利率市場化的開端,為以後的債券利率市場化改革積累了經驗。
(二)放開銀行間債券回購和現券交易利率 1997 年6 月5 日,人民銀行下發了《關於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利用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開辦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借鑒拆借利率市場化的經驗,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和現券交易價格同步放開,由交易雙方協商確定。
這一改革措施,提高了金融機構資金使用效率,增強了金融機構主動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的積極性;隨著銀行間市場債券回購、現券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其短期頭寸融資的特性日益明顯,短期回購利率成為中央銀行判斷存款類金融機構頭寸狀況的重要指標,為中央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奠定了基礎;銀行間債券回購與現券交易利率的放開,增強了市場的價格發現能力,為進一步放開銀行間市場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利率創造了條件。
(三)放開銀行間市場政策性金融債、國債發行利率 1998 年以前,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利率以行政方式確定,由於在定價方面難以同時滿足發行人、投資人雙方的利益要求,商業銀行購買政策性金融債的積極性不高。1998 年,鑒於銀行間拆借、債券回購利率和現券交易利率已實現市場化,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市場化發行的條件已經成熟。同年9 月,國家開發銀行首次通過人民銀行債券發行系統以公開招標方式發行了金融債券,隨後中國進出口銀行也以市場化方式發行了金融債券。
1999 年,財政部首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實現以利率招標的方式發行國債。
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的市場化,有力地推動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為金融機構產品定價提供了重要參照標准,是長期利率和市場收益率曲線逐步形成的良好開端,也為貨幣政策間接調控體系建設奠定了市場基礎:一是提高了金融機構調節資產結構的主動性,金融機構債券投資佔比逐步提高,超額准備率趨於下降,對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敏感度增強;二是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種類隨之不斷豐富,操作方式和力度也日趨靈活。
銀行間市場建設與利率市場化國際經驗表明,金融市場建設對於利率市場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金融市場的發展有利於發揮利率的資源配置作用;其次,金融市場的發展為金融產品創新提供了條件,金融產品創新是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手段;再次,金融市場發展使利率市場化與中央銀行利率調控能力、金融機構產品定價能力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的協調發展成為可能,是完善中央銀行調控體系和提高金融機構經營能力的重要條件。
有價證券及投資/(有價證券及投資+貸款) 平均超額准備率7為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注重加強銀行間市場建設,不斷完善市場法規體系,為各項業務開展提供製度保障。先後發布了關於同業拆借管理、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銀行間市場債券交易管理等規章制度,初步形成了銀行間市場運行的規則基礎。銀行間市場成員范圍不斷擴大。
其中同業拆借市場成員范圍已擴大到存款類金融機構、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市場化發行債券的政策性銀行等絕大部分金融機構,成員總數由1997 年末的96 家增加到2004 年末的656 家。銀行間債券市場參與者范圍也已由1997 年市場啟動時的商業銀行,擴大到包括城市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法人,參與機構數已由1997 年的16 家增加到2004 年末的3983 家。
在銀行間市場成員不斷增加的同時,市場品種和交易方式也不斷豐富。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例,自1998 年、1999 年先後實現政策性金融債、國債的市場化發行後,銀行間市場債券的券種形式日益多樣化,出現了貼現債、附息債、本息拆離債、附選擇權債券等新品種;在招標方式上,不僅採取數量招標方式,還採取利率招標方式;2004 年4 月12 日,人民銀行頒布的《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買斷式回購業務管理規定》,進一步豐富了債券回購的業務形式,增加了回購市場價格發現、規避風險等多種功能。
隨著交易主體的增加和金融產品的豐富,銀行間市場交易量逐年遞增。據統計,銀行間拆借市場2004 年實現總拆借額1.46 萬億元,比1998 年增長6 倍;2004 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額為2.52 萬億元,比1998 年交易額增長758倍;債券回購交易額9.31 萬億元,比1998 年增長90 倍。
銀行間市場的發展對中國的金融改革具有深遠的意義。
第一,銀行間市場的發展為形成完整的市場化的基準收益率曲線奠定了基礎。銀行間拆借市場和回購市場利率已成為短期金融產品定價的重要參照指標,銀行間市場國債發行利率和二級市場收益率也為中長期利率產品定價提供了參照系。
第二,銀行間市場成為實施貨幣政策間接調控的重要場所。1998 年以來,依託於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公開市場業務已經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日常 性操作的最重要工具。市場交易主體對貨幣政策信號的靈敏度不斷增強,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更加順暢市場化是實現中國利率改革目標的關鍵。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思路是「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
(一)積極推進境內外幣利率市場化1996 年以來,隨著商業銀行外幣業務的開展,各商業銀行普遍建立了外幣利率的定價制度,加之境內外幣資金供求相對寬松,外幣利率市場化的時機日漸成熟。2000 年9 月21 日,經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組織實施了境內外幣利率管理體制的改革:一是放開外幣貸款利率,各項外幣貸款利率及計結息方式由金融機構根據國際市場的利率變動情況以及資金成本、風險差異等因素自行確定;二是放開大額外幣存款利率,300 萬(含300 萬)
以上美元或等額其他外幣的大額外幣存款利率由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確定。
利率市場化是指通過市場和價值規律機制,在某一時點上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運行機制,它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一直是中國金融界長期關注的熱點問題。2000年以來廣受人們關注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終於邁出了第1步:經國務院批准,從2000年9月21日開始,改革中國外幣利率管理體制,首先是放開外幣貸款利率,由金融機構根據國際金融市場利率的變動情況以及資金成本、風險差異等因素,自行確定各種外幣貸款利率及其結息方式。
2002 年3 月,人民銀行將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對境內中國居民的小額外幣存款,統一納入境內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管理范圍。
2003 年7 月,境內英鎊、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額存款利率放開,由各商業銀行自行確定並公布。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由原來國家制定並公布7 種減少到境內美元、歐元、港幣和日元4 種。
2003 年11 月,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下限放開。商業銀行可根據國際金融市場利率變化,在不超過人民銀行公布的利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確定小額外幣存款利率。賦予商業銀行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下浮權,是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有益探索。
2004 年11 月,人民銀行在調整境內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同時,決定放開1 年期以上小額外幣存款利率,商業銀行擁有了更大的外幣利率決定權。
隨著境內外幣存、貸款利率逐步放開,中資商業銀行均制定了外幣存貸款利率管理辦法,建立了外幣利率定價機制。各行還根據自身的情況,完善了外幣貸款利率的分級授權管理制度,如在國際市場利率基礎上,各商業銀行總行規定了其分行的外幣貸款利率的最低加點幅度和浮動許可權,做到了有章可循,運作規范。
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意識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得到不斷加強。
(二)穩步推進人民幣貸款利率市場化1、人民幣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初步推進1987 年1 月,人民銀行首次進行了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嘗試。
在《關於下放貸款利率浮動權的通知》中規定,商業銀行可根據國家的經濟政策,以國家規定的流動資金貸款利率為基準上浮貸款利率,浮動幅度最高不超過20%。
2、人民幣貸款利率市場化邁出重要步伐2003 年以來,人民銀行在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三步:第一步是2003 年8 月,人民銀行在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時,允許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上浮不超過貸款基準利率的2 倍。
第二步是2004 年1 月1 日,人民銀行決定將商業銀行、城11市信用社的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貸款基準利率的1.7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貸款基準利率的2 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下限保持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9 倍不變。同時明確了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不再根據企業所有制性質、規模大小分別制定。
第三步是2004 年10 月29 日,人民銀行報經國務院批准,決定不再設定金融機構(不含城鄉信用社)人民幣貸款利率上限。
2013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一、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
二、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
三、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
四、為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
⑧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企業、個人有哪些影響
利率市場化帶來的首要影響是銀行的凈息差水平收窄,從而降低銀行的凈利息收入水平。另外,對企業的影響是成本增加,物價上漲,抑制投資,對個人來講有可能會減少消費等。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
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利率市場化是指貨幣當局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由市場主體自主決定利率,貨幣當局則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間接影響和決定市場利率水平。
(8)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的利率水平擴展閱讀:
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國家金融市場化過程中的關鍵一步,這一過程充滿風險。由於利率市場化,銀行系統將面臨著更加嚴重的不確定性。為了爭搶市場,銀行將不斷上調利率水平,這意味著銀行將承擔更多的風險。利率市場化也將使金融借款合同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並影響宏觀經濟穩定。
在法律制度相對薄弱的國家,利率自由化也會帶來大量違約的出現。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利率市場化會帶來兩個結果,即過度投資或者投資不足。利率市場化改革將給商業銀行帶來階段性風險和恆久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