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核心能力有哪些
首先要過政策關,要緊跟政府政策的風向標,指哪打哪,有了政策的支撐,許多項目都不是難題。另外,必須研讀相關的法律法規,不能觸碰法律紅線。
其次,要具備風險應對能力。任何金融都可能產生壞賬,死賬,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化解風險。比如與其它的基金等金融機構合作,准確的風險評估等。
再次,要結合互聯網消費的特點,制定相應的金融方案。互聯網消費往往具有小額,人員分散,信譽度不確定等特點,這就要求金融企業保持較高的靈活度,盡可能建立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並擁有較高的金融產品定價的技術。
最後,人才隊伍建設才是最核心的能力。創新人才的發掘,和金融精英的介入,一定能使這個行業做大做強。
B. 近年來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呈現哪些特點
互聯網消費金融產業鏈逐步壯大
以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互聯網企業等為主體參版與構建的互權聯網消費金融產業鏈正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壯大。
1、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精神所倡導的「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為傳統的消費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
2、基於電子商務的新型消費生態正在逐步形成,豐富的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成為拉動消費金融需求的新增長點。
當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特點
1、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信息透明度提高。
2、門檻低是當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顯著特色。
3、用戶體驗在互聯網金融消費中佔有重要地位。
4、場景化、連接化消費出現。
C. 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小貸公司的區別
消費金融公司其實很多方面跟小額貸款公司是沒有異議的,同樣是為廣大借款人提供所需的貸款業務,但是,消費金融公司很多是由商業銀行出資組建,對比其小額貸款公司而言,要更具公信力且更加的合法合規!反而,小額貸款公司則參差不齊,良莠不一,很多小額貸款公司打著正規的口號,卻在做詐騙或者高利貸的行為,這樣兩者本質上就有了一定的差距
D.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主要風險是什麼
在消費金融領抄域,一般都分為都分為貸前、貸中、貸後三個環節,欺詐識別和信用評估是至關重要的兩點。大數據風控平台神州融認為,互聯網消費金融面臨兩大突出風險。
一是操作風險,主要包括由於客戶欺詐行為而帶來的欺詐損失和信息系統操作失誤、缺陷、攻擊而帶來的風險;
二是信用風險,主要是因次級信用群體帶來的直接損失。
這就需要在發展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時更加註重風險控制,通過制定和設計更科學的風控政策和風險模型,建立強大的信用評分和決策系統、反欺詐系統以及催收管理系統,同時加強核心信息系統自主研發能力,加強系統安全監測和內控管理,實現風險能控、可控、易控。這兩個風險可以通過大數據風控有效降低,進而挽回不必要的損失。
E. 移動互聯網時代,隨時隨處都有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或產品供你選擇
廣義來說消費金融,就是與消費相關的金融活動,狹義可理解為為滿足居民對最終商品和服務消費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務。而互聯網的發展,促使這兩者的結合,即指通過互聯網來向個人或家庭提供與消費相關的支付、儲蓄、理財、信貸以及風險管理等金融活動。
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我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之中正式提出發展消費金融,中國人民銀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繼放開了個人住房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的政策,以促進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發展消費金融對於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結構合理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消費金融成為熱點詞彙。2016年3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印發《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政策利好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我國居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需求比較旺盛,超前消費意識逐漸增強,接受新型金融產品的能力較強。使用消費信貸手段來緩解由於預算約束帶來的消費不足的理念日漸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費觀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發展消費金融具備了相應的社會基礎。
互聯網消費金融與傳統消費金融的不同之處在於,互聯網消費金融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打造「線上互聯網+線下實體」的運行模式。從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機構在資金來源上有一定的優勢,通過探索信用消費+場景布局,進而打造成一個全新的「互聯網+」的樣本,通過場景的建立,增強客戶粘性,不斷擴張消費金融市場,實現盈利。
隨著雲計算的普及,大數據挖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精確的進行市場細分、選定目標客戶、評估客戶信用等級,從而降低資金配置風險,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互聯網消費金融具有的差異化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消費分期(類似代付),這一種為京東白條、螞蟻花唄一類,一種是現金借貸,這一類就主要是京東金條、螞蟻借唄等等
F. 何為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其運營特點,市場優勢
互聯網消費金融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能夠利用規則風控和大數據模型,版快捷、迅速、安全的為客戶提權供面向全場景的消費金融服務,金融場景互聯網化,產品互聯網化,消費場景由實體渠道向互聯網化發展,用戶維護、用戶體驗、用戶溝通和支付渠道等的互聯網化,以及因移動互聯、社交網路和大數據應用的發展而被顛覆的,規則風控和數據模型風控並重,服務互聯網化,建立支付體系、信用體系、做到行業內信息便捷的共享,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打破地域限制、真正做到以用戶為中心,依託不同的場景做到簡單交易用戶體驗。
G. 如何區分互聯網消費金融和P2P
推薦互貸,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H. 消費金融公司有前景嗎
隨著網路購物場景的發展,消費金融開始涉足電商領域,針對消費者最關注的價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無責免息等產品,分散消費者的購物壓力,刺激消費增長,尤其是中高端消費的增長。消費金融除降低消費者購物壓力刺激消費以外,還可以幫助電商企業及商家進行商品營銷。通過優惠的支付條件吸引用戶,實現用戶引流和商品導購。例如根據電商平台的行業及人群特徵,推出特定的營銷活動,用戶通過參與活動或者獲得價格優惠,或者獲得電商平台及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的消費積分。這種營銷活動在引流、導購的同時,還可以增強用戶粘性。
互聯網消費金融在電商領域的應用,目前處於信用累積的過程,未來實現數據沉澱之後,基於個人賬戶的信用數據提供更多產品以外的增值服務,將成為其發展的一大趨勢。
中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
前瞻產業研究院顯示,2015年中國人民幣信貸余額達到93.6萬億,同比增長14.9%;同期消費信貸余額達到19.0萬億,同比增長23.3%。近年消費信貸余額增速顯著高於人民幣信貸余額增速。預計2019年消費信貸余額將占人民幣信貸余額總額的四分之一,並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在消費信貸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也將迎來快速增長。
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陸續有電子商務企業、在線支付企業以及P2P信貸企業加入,同時,傳統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在抓緊在互聯網領域的嘗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指出,201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到60億元;伴隨著京東與天貓等進入市場,2014年交易規模突破183.2億元,增速超過200%;2015年整體市場則突破了千億。預計未來幾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19年達到3.398萬億元的水平。
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保持快速增長原因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保持快速增長的原因在於,參與主體從原有的P2P為主導的消費金融市場,拓展到目前以電商生態為基礎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參與主體的數量和類型較2013年有明顯突破;
其次,以網路購物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市場持續高速增長,用戶消費需求和能力進一步提升,消費渠道進一步拓寬;最後,互聯網金融在2013年開始進入真正的爆發期,2014年則延續了2013年的強勢表現,在理財、投資以及信貸領域均有突破。
實際上,自2014年開始,電商生態的消費貸款在互聯網整體消費貸款的比例開始迅速攀升,艾瑞咨詢預計,在2016年該項業務將成為互聯網消費金融中最主要的商業模式。
技術創新,互聯網釋放消費金融需求
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對用戶行為習慣造成了顛覆性的變革,大數據技術解決了消費金融領域風控的效率瓶頸。同時,隨著
2015年央行向8家私營機構發放個人徵信業務試點許可,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不斷完善。通過分析消費者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瀏覽、購物、社交等多維度數據,可以更好地覆蓋以往央行徵信體系覆蓋不到的長尾人群。近年來,互聯網消費金融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0%以上,在個人徵信業務許可的當年更實現了546%的增長。
另外,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也使得消費金融擺脫了固定場所的限制,移動端成為消費金融的重要陣地,2017年移動消費金融用戶滲透率達到了15.9%
消費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對消費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從對金融機構的定向業務支持轉而對整個消費金融行業的全面支持。銀監會放開了消費金融公司審批的地域限制和數量限制,成熟一家,審批一家,積極推動消費金融公司設立的常態化。
消費場景日益豐富,互聯網渠道直接觸達客戶
首先,電商改變了大眾的購物習慣,消費渠道的便利性激發了小額高頻的購物需求。其次,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將互聯網的流量競爭從線上延伸到了線下,線下的消費場景包括3C產品、電動車、醫美、租房、培訓教育、旅遊等。
隨著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監管政策將逐步出台,行業將迎來整改。監管政策的不斷深化加強,互聯網消費金融將會兩級分化,不合規的平台將會逐步的退出市場,合法合規的平台將會以金融科技促進機構自身的發展,加強風控和定價能力為核心競爭力。未來,在場景、數據和風控基礎上持有牌照的消費金融公司會促進消費金融市場的快速增長,給用戶帶來美好的消費體驗,給社會創造無限的價值。
I. 未來互聯網消費金融會是什麼樣的格局
目前市場上從事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的可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傳統消費金融互聯網化,回主要是銀行系;第二答類是銀監會批准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擁有消費金融合法牌照;第三類是依託於電商平台、P2P平台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電商系消費金融和P2P小額消費金融),其並未獲得消費金融公司的牌照,但是從事著相關同質業務。
J. 互聯網消費金融和傳統消費金融的區別
互聯網消費金融和傳統消費金融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定位、驅動因素、模式、治理機制、優勢五個方面:
第一,定位不同。
互聯網金融主要聚焦於傳統金融業服務不到的或者是重視不夠的長尾客戶,利用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規模效應和較低的邊際成本,使長尾客戶在小額交易、細分市場等領域能夠獲得有效的金融服務。目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的客戶交叉還比較少,但是未來相向而行、交叉滲透一定會逐漸增加。
第二,驅動的因素不同。
傳統金融業是過程驅動的,注重與客戶面對面的直接溝通,在此過程中搜集信息、建立管控風險、交付服務,互聯網金融是數據驅動需求,客戶的各種結構化的信息都可以成為營銷的來源和風控的依據。
第三,模式不同。
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機構都在積極的運用互聯網的技術,但是模式設計上是有差別的。前者具有深厚的實體服務的基礎,線下向線上進行拓展,努力把原有的基礎更充分的利用起來,提升服務的便捷度。而互聯網金融多數是以線上服務為主,同時也注重從線上向線下進行拓展,利用便捷的服務手段,努力把業務做深和做實。
第四,治理機制不同。
傳統金融機構受到較為嚴格的監管,需要擔保抵押登記、貸後管理等,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市場化程度更高,通過制定透明的規則,建立公眾監督的機制來贏得信任,不需要擔保和抵押。這種機制的治理成本較低,但缺乏統一的監管體系和規范的業務標准。
第五,優勢不同。
傳統金融機構具有資金、資本、風險管理、客戶與網點方面的顯著優勢,資金來源與運用可直接對接體量大、成本低,同時資本實力雄厚,風險管理體系成熟,網點服務也是互聯網在很多情況下所無法替代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則具有獲客渠道不同,客戶體驗好,業務推廣快,邊際成本低,規模效益顯著等優勢。
總體來數相互之間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金融市場客戶多樣訴求的推動,互聯網金融逐漸挑戰傳統的銀行業務.互聯網金融優勢的日益明顯,對傳統銀行的支付領域、小額貸款領域和中間業務領域均產生沖擊。伴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變化的同時,傳統銀行同樣也有著相應的機遇, 銀行有著豐富的產品和從業的經驗,還有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銀行通過十幾年互聯網應用的發展也積累了一批人才,他們即熟悉金融同時也對互聯網應用發展有深入的了解,這些也是互聯網金融機構短時間難以達到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