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發布時間:2022-10-24 16:13:50

A.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進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其對應措施

金融危機引起世界經濟衰退對我國經濟產生較大影響。我國經濟的主要特徵是對外依存度高,我國出口佔GDP比率約為40%,外貿依存度約為70%,世界經濟衰退會降低世界市場需求,使得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受到嚴重沖擊,經濟增長面臨下行的風險。危機從外部增大了我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壓力,顯示了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保持經濟增長速度和就業不大幅下滑的條件下,加快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為我國經濟未來持續較快增長奠定扎實的基礎。我國應採取的應對策略是:

1、擴大內需,抵禦沖擊,確保經濟增長。一是擴大投資。國務院決定採取十大措施,在未來2年內投資4萬億元來刺激經濟。在增大投資規模的同時,還要注重選擇投資領域和提高投資效率,並切實帶動民間投資;二是增加消費。可以採取減稅、擴大社會保障和提高居民收入等措施來刺激消費。總之,在擴大內需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2、穩定市場、增強信心、減少危機的負面影響。首先,穩定市場價格。借國際市場主要商品價格下降之機,理順我國一些資源類商品的價格形成機制。還應該設立股票市場價格平準基金,以市場的方式平穩資本市場,增加投資者信心。其次,需要對沖擊較大的產業和一些中小企業實施救助,把握好人民幣升值的節奏和力度,既形成對企業的壓力,又使企業得以調整和適應,從而加快產業升級和增長方式的轉變。

3、規範金融業發展、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原則。美國倒金字塔形金融交易結構中,底部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交易活動,但只佔很小的比例,上端是結構復雜、規模龐大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這種金融交易結構杠桿率高,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因此,我們要吸取這一教訓,堅持金融創新和金融發展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原則,同時,堅持信貸標准,規範金融發展,更好地發揮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作用。

4、參與全球救援,推動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改革。通過救援,維護世界經濟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基本穩定。同時,積極參與和推動區域貨幣金融合作、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國際金融組織改革以及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

B. 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或中國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是什麼

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八大機遇與挑戰: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

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並蘊含著難得的機遇。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那麼,在我國經濟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哪些影響,又會蘊含哪些機遇呢?

第一個層面,海外投資。一方面,危機發生後,海外資本市場出現暴跌,對我國較多海外投資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風險也不可忽視,一些項目可能面臨著資產價格縮水、投資收益下降、投資回收期延長等一系列風險。

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海外許多股市大幅縮水,資產價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歷史低位;一些公司為了渡過目前的難關,賤賣公司資產或控股權;一些國家大幅降低了外資進入門檻。這些都為我國相關企業、機構創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潛在機會。國際金融危機延續時間越長,破壞程度越大、經濟恢復越慢,我國海外投資的潛在機會就會越多。

第二個層面,進出口貿易。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而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的目標地也主要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這次危機對我國進出口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對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將會帶來沖擊,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著資金回收困難、訂單減少的風險。我國一般性貿易出口收入、貿易順差、外匯收入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指標可能都會發生重要變化。

就我國進口而言,一些國家基於生產自救可能會出台一些有利於產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關稅、降低出口價格、放鬆技術封鎖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銅、鐵礦石等價格大幅調整降低了我國進口相關商品的成本,這些都有利於相關商品的進口。我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擴大技術類、資源類、短缺類、價格優勢類商品的進口。

第三個層面,金融證券保險業。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聯動、匯率波動及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的影響;金融環境的變化對銀行貸款業務可能產生重要影響;海外金融機構的風險可能傳導到其設置在我國的分支機構上來。對我國證券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股價波動及其對證券機構經營、業績和對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影響;股價波動對市場融資功能的影響及其對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資的影響。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波動對保險業經營及業績的影響;資本市場波動對保險業投資收益的影響。

就影響程度而言,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對外有所開放但尚不充分,這就決定了此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程度相對有限。一方面,在國際金融、證券市場沒有穩定之前,我國金融、證券市場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單邊行情。另一方面,影響我國金融、證券市場未來走勢的主要因素仍是國內的市場環境和運行機制。今後我國仍會堅持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的發展路徑,但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會進一步加強。

第四個層面,房地產業。這次危機從源頭上看是房地產市場危機。因此,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房地產業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我國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有可能面臨一些海外投資客拋售房產、抽離資金的情況;其次,基於美國這次房地產市場危機的深刻教訓,我國未來會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會控制房地產虛假需求的擴大和價格的暴漲暴跌,以避免房地產市場的劇烈波動引發金融業系統性風險。

第五個層面,旅遊業。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受危機影響較深的國家,基於發展本國經濟、增加就業的需要,可能會出台促進本國旅遊業發展的舉措,以吸引更多境外遊客。因此,我國居民出國旅遊可能會更加便利,國內旅遊業面臨著旅遊人數分流的潛在壓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影響,海外入境的人數可能會明顯減少,這對涉外旅遊會產生較大影響。

第六個層面,勞動就業。此次危機對我國勞動就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放緩,新增就業機會可能相對減少。因此,未來一定時期可能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二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等金融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失業金融從業人員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少的國家和地區。因此,我國面臨著引進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機遇,國內金融業也可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人才競爭的態勢。但從長遠來看,這種人才競爭對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個層面,經濟增長。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會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基礎、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明顯不同。同時,我國經濟仍是投資推動型經濟,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網、城市基礎實施、新農村建設等領域仍有巨大的投資空間。一旦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深而出現GDP增速下降較多時,我國投資型經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八個層面,經濟地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恢復經濟的復雜程度、困難程度會比我國大得多。因此,在未來幾年增速趨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總量與發達國家的相對差距將會縮小,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將會上升。具體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價可能會考慮「中國企業談判因素」,而不是過去那種我國「需求什麼」國際市場「炒什麼」、「漲什麼」的格局。

C.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相關資料:

金融危機 中小外貿企業的網路營銷之路

2008年3月,全國兩會熱議轉變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式,中國已經開始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經濟戰略大轉型中邁入,中國企業需要自己的專利,需要自己的品牌,只有這樣,中國企業才有可能在未來競爭中贏得勝利,才可能在中國本土,甚至全球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於去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到現在百年難遇的美國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國際經濟發展嚴重受挫,小企業大規模倒閉,大企業開始著手裁員,全球面臨嚴重的經濟恐慌。

目前美國經濟發展趨緩、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等經濟形式下,中國外貿企業,特別是主要依靠外貿出口的中小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發展困惑。那麼,在目前經濟形勢下,外貿企業如何突圍國際貿易?從經營成本和發展機會上考量,外貿企業應積極尋找電子商務領域國家、行業、產品的「新藍海」和外貿業務模式的「新藍海」。

外貿網路營銷已經是大多數外貿企業一直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業務拓展模式,它們通過專業的第三方外貿B2B門戶網站,比如阿里巴巴國際站,環球資源網等,以及企業自己的官方網站來拓展國際市場,發展全球客戶,這種模式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外國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肯定會受到影響,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重要的是中國的產品已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歐洲和美國等貿易對象,新興市場的迅速成長和網路的推廣讓我們結識了很多來自新興市場的客戶,他們都是通過B2B門戶網站和公司網站找上門來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強網路營銷力度,讓公司網站更具備網路營銷功能,相信電子商務會為中國的外貿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中國企業需要自己的專利,需要自己的品牌,但推廣自己的品牌又談何容易,而建立自建企業外貿B2C全球直銷平台,將更直接,更有力,更快速,成本更低的推廣和銷售企業的品牌產品。

1.通過網路渠道實現全球銷售,降低了成本,大大提升產品銷售額和利潤空間。

2.加速搶占網路全球直銷市場份額,進而提升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公司競爭優勢。

3.加強廠家和消費端的接觸,獲得即時市場信息,進而根據反饋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

4.擁有真正屬於公司的、功能強大的、符合歐美等國外消費者購買體驗的網上商城。

5.通過網路營銷和客戶服務,每年為您帶來幾百萬的純利潤是正常的。

怎麼做?首先,企業需要要注冊有自己企業的域名,這里要注意一個細節,注冊域名的時候盡量通過全球海外IDC服務商提供國際域名注冊服務,這樣能保證企業的信息和DNS伺服器都是海外的,這樣能促進企業網站在搜索友情的表現。

其次是,在歐美當地建立自己的網站,因為這樣最方便您的當地客戶訪問起來快速,可試想一下,您的網站放在中國境內,由於中國和全球各地的帶寬差異,您的客戶在海外打開會非常的慢,互聯網上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8秒原則,如果一個客戶在8秒打不開您的網站,就會毫不猶豫的關掉您的網站。而且,本土化的主機服務能讓網站成為真正服務客戶的優秀網站,無論是用戶體驗和搜索引擎的結果都是這樣。

第三就是要針對海外搜索引擎做好推廣,做好推廣不僅僅是把在B2B這些平台推廣,而是應該包含在英文google,英文yahoo上做好優化,如何讓您的企業更好更快的出現在搜索結果的最前面。

海洋科技針對外貿企業的現狀,特地推出冬日暖陽外貿企業幫扶計劃就是結合中小外貿營銷困境,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全面幫扶計劃:

一、虛擬主機直降50%,讓所有外貿公司都用得起海外主機

為什麼要用海外主機,因為客戶在海外,客戶打開他當地的網站速度最快,外貿企業一般都需要把企業網站放在距離客戶最近距離的地方,如客戶是美國的客戶,那麼美國本土的虛擬主機就是針對美國客戶的最佳選擇。現在海洋科技把這個已經成為外貿企業必然選擇的美國虛擬主機和香港虛擬主機價格直降50%,讓更多的企業都走向直面客戶的最佳選擇。

二、外貿企業網路營銷基礎服務套餐大禮包

一般的企業除了需要虛擬主機以外,還需要域名,還需要全球郵局(這樣可以確保海外發送郵件不掉信,不攔截),一般的企業需要把域名空間郵箱這些配齊,都需要找不同的服務商,價格也居高不下,現在海洋科技提出的基礎服務套餐大禮包能一站式的解決所有的問題,讓外貿企業安心拓展客戶,抓緊業務。

三、外貿網站免費診斷服務

為更好的幫助外貿企業搞好網路營銷,企業可以在海洋科技官方網站填寫完整有效之聯系方式與網站,海洋科技攜手外貿營銷網專業網路營銷團隊在收到您的診斷要求之後,三個工作日內為客戶出具書面診斷報告和建議,在過程中不收取企業任何費用。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D. 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

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並蘊含著難得的機遇。

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那麼,在我國經濟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哪些影響,又會蘊含哪些機遇呢?

第一個層面,海外投資。一方面,危機發生後,海外資本市場出現暴跌,對我國較多海外投資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風險也不可忽視,一些項目可能面臨著資產價格縮水、投資收益下降、投資回收期延長等一系列風險。

另一方面,國際金融風暴使得海外許多股市大幅縮水,資產價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歷史低位;一些公司為了渡過目前的難關,賤賣公司資產或控股權;一些國家大幅降低了外資進入門檻。這些都為我國相關企業、機構創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潛在機會。國際金融危機延續時間越長,破壞程度越大、經濟恢復越慢,我國海外投資的潛在機會就會越多。

第二個層面,進出口貿易。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而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的目標地也主要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這次危機對我國進出口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對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將會帶來沖擊,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著資金回收困難、訂單減少的風險。我國一般性貿易出口收入、貿易順差、外匯收入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指標可能都會發生重要變化。

就我國進口而言,一些國家基於生產自救可能會出台一些有利於產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關稅、降低出口價格、放鬆技術封鎖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銅、鐵礦石等價格大幅調整降低了我國進口相關商品的成本,這些都有利於相關商品的進口。我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擴大技術類、資源類、短缺類、價格優勢類商品的進口。

第三個層面,金融證券保險業。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聯動、匯率波動及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的影響;金融環境的變化對銀行貸款業務可能產生重要影響;海外金融機構的風險可能傳導到其設置在我國的分支機構上來。對我國證券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股價波動及其對證券機構經營、業績和對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影響;股價波動對市場融資功能的影響及其對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資的影響。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波動對保險業經營及業績的影響;資本市場波動對保險業投資收益的影響。

就影響程度而言,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對外有所開放但尚不充分,這就決定了此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程度相對有限。一方面,在國際金融、證券市場沒有穩定之前,我國金融、證券市場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單邊行情。另一方面,影響我國金融、證券市場未來走勢的主要因素仍是國內的市場環境和運行機制。今後我國仍會堅持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的發展路徑,但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會進一步加強。

第四個層面,房地產業。這次危機從源頭上看是房地產市場危機。因此,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房地產業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我國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有可能面臨一些海外投資客拋售房產、抽離資金的情況;其次,基於美國這次房地產市場危機的深刻教訓,我國未來會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會控制房地產虛假需求的擴大和價格的暴漲暴跌,以避免房地產市場的劇烈波動引發金融業系統性風險。

第五個層面,旅遊業。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受危機影響較深的國家,基於發展本國經濟、增加就業的需要,可能會出台促進本國旅遊業發展的舉措,以吸引更多境外遊客。因此,我國居民出國旅遊可能會更加便利,國內旅遊業面臨著旅遊人數分流的潛在壓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影響,海外入境的人數可能會明顯減少,這對涉外旅遊會產生較大影響。

第六個層面,勞動就業。此次危機對我國勞動就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放緩,新增就業機會可能相對減少。因此,未來一定時期可能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二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等金融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失業金融從業人員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少的國家和地區。因此,我國面臨著引進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機遇,國內金融業也可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人才競爭的態勢。但從長遠來看,這種人才競爭對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個層面,經濟增長。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會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基礎、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明顯不同。同時,我國經濟仍是投資推動型經濟,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網、城市基礎實施、新農村建設等領域仍有巨大的投資空間。一旦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深而出現GDP增速下降較多時,我國投資型經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八個層面,經濟地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恢復經濟的復雜程度、困難程度會比我國大得多。因此,在未來幾年增速趨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總量與發達國家的相對差距將會縮小,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將會上升。具體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價可能會考慮「中國企業談判因素」,而不是過去那種我國「需求什麼」國際市場「炒什麼」、「漲什麼」的格局。

E. 金融危機下我國進出口行業的應對措施

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我國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受金融危機影響,美、日、歐三大貿易夥伴需求急劇減少,國際市場萎縮。根據近幾年的統計,美、日、歐市場占我國出口份額的60%以上。但由於美、日、歐由於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滑坡,必然導致需求的減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增速繼續回落1.5個百分點,美國經濟2009年將下降0.7%,歐元區2009年經濟將下降0.5%,日本將下降0.2%,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增長5.1%,比2008年回落1.5個百分點。此外,據IMF初步預測,2009年世界貿易將增長2.1%,比上年的4.6%回落2.5個百分點;發達經濟體進出口貿易均出現大幅回落,進口將比2008年下降0.1%,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出口增速將達到1.2%,比上年回落2.9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進口將增長5.2%,增速比上年回落5.7個百分點;出口將增長5.3%,增速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的出口將受到極大影響。

其次,貿易保護主義猖獗,貿易摩擦將加劇。貿易摩擦與全球或一國經濟的發展狀況有很大關系,但經濟發展良好時,貿易摩擦會減少,當經濟發展減弱時,貿易摩擦將加劇。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遭遇了大量貿易壁壘,貿易摩擦加劇。以貿易救濟調查為例,2008年,美國對中國的不銹鋼壓力管、管線管、檸檬酸、後拖式草地維護設備、廚房器具置物架和掛物架等產品發起5起反傾銷反補貼合並調查,涉案金額5.1億美元。同時,美國對中國的床用內置彈簧組等產品發起5起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2.8億美元。另外,美國還對中國的定尺碳素鋼板發起1起反規避調查。2008年,歐盟先後對華冷軋不銹鋼板、蠟燭、鋼絞線、盤條、無縫鋼管、鋁箔發起6起反傾銷調查。此外,歐盟還對華鋼鐵管配件、皮面鞋靴、糠醇、活頁環發起4起反傾銷日落復審。另外我國還遭受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據統計,近幾年,我國因遭受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每年損失至少幾百億美元,遭受技術性貿易壁壘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是美國、歐盟、日本、東盟和俄羅斯,主要貿易夥伴影響我國工業品出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類型集中在認證要求、技術標准要求、產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環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和包裝及材料的要求等六個方面;影響農產品出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類型集中在食品中農獸葯殘留要求、細菌等衛生指標要求、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加工廠和倉庫注冊要求,以及食品標簽要求等五個方面。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較大的行業排在前五位的是機電儀器、橡塑皮革、農食產品、紡織鞋帽和化礦金屬。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較大的省份排在前五位的是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河南省。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遭受貿易摩擦將更加嚴重,增加出口的困難。

最後,我國的出口還將受到生產成本升高、出口企業融資困難與融資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調整不確定性、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影響,上述影響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大部分都是外部的。同時出口企業遭遇的困境也與企業或行業自身的問題有關,如缺乏行業自律,企業間惡性競爭;缺少研發、技術、設備的投入,大部分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缺乏誠信、不注重企業自身的形象。這些因素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企業產品出口。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企業面臨著上述困境,它使出口企業銷售困難,盈利水平降低,甚至虧損,開工率下降,停產或倒閉,工人失業。同時,出口企業面臨著貨款回收風險。由於進口國經濟衰退,企業和個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現支付困難,產品出口到貨後不能及時收回貨款,或根本無法收回貨款。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下出口困境,政府、企業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採取多項措施,增加國內需求。目前,擴大內需是當務之急,只有增加國內需求,國內的過剩的生產能力才會被消化,從而也消除了製造巨額外貿順差的根源。擴大內需的關鍵在於推進金融、教育、交通、環境等現代服務業部門的市場化改革,即通過增加有效供給來擴大內需。

第二,繼續加大出口促進政策力度。推進出台的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政策,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中西部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的發展,促進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協調金融部門改善出口的金融環境,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改善企業融資擔保條件,健全出口信用風險保障機制。

第三,開拓新市場。我國出口企業一方面應該及時調整出口市場結構,努力尋求新的出口市場,開發多元市場,走市場多元化戰略,如企業應當努力開拓南亞、中東、中亞、南美、東歐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出口市場。

第四,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促進結構升級,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注重開發高技術、環保產品,推動自主品牌產品和大型機械、成套設備以及優勢農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扶持力度。

第五,大力發展外向型服務貿易。完善服務貿易促進政策,支持軟體、文化和中醫葯等重點領域服務出口。在航空、運輸、金融、旅遊等優勢行業,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貿易企業,鼓勵中小型服務企業開展對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務貿易品牌。

第六,為了防範出口貨款回收風險,企業應該重視對進口商資信的採集和評估,重視出口信用保險,完善企業財務制度和風險控制制度。

第七,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應當注重引進和培養金融人才,防範匯率風險。在全球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中,各國所受影響不盡相同,匯率變動不可避免。如果人民幣升值,出口所收外匯貶值,會造成出口商的實際損失。通過金融人才的引進,企業才能避免因匯率變動造成的不必要損失。

F. 金融危機對我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論文摘要:在美國 金融危機蔓延、全球 經濟 動盪的背景下,我國出口 企業 不可 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機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效應,如何抵禦風險,度過難關是當前出口 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從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額和出口商品結構的影響入 手,分析 了金融危機給出口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提出了企業有效地規避、防範、 抵禦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金融危機出口企業 影響 對策 在美國金融危機向更深層次、向全球演進的背景下,中國 經濟也將面臨前所未 有的考驗。由於我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高達 60%,我國是世界第三貿易大國,出口的 快速增長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07 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 21738 億美元,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37.5%,拉動經濟增長 1.5 到 2 個百分點。歐 盟、美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是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此次金融危機的發生勢必降低 它們對我國的進口需求,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我國的外貿出口,進而影響我國的經濟增 長。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的整體影響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直接影響,即金融危機對中美雙邊 貿易的影響,尤其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影響。二是間接影響,即金融危機可能會對歐 盟、日本,以及,世界經濟貿易產生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中國對歐盟、日本,以及 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增長。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金融危機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使其生存環境更加惡化。 1.金融危機導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金融危機引發美國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指數不斷下降,失業率上升,消費能力迅速 萎縮,據統計,美國 2007 年 11 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曾經下降到 76.1,創下自 1992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07 年美國平均失業率達到 4.6%,2008 年 3 月達到 5.1%,是 2005 年以來的最高點。美國是我國的第一出口大國,美國的經濟蕭條直接導致了我 國出口的大幅減少。 金融危機還通過對歐盟、日本,以及世界經濟貿易產生影響,進一步減弱中國對 歐盟、日本的出口增長。由於德國和日本的經濟發展與美國的經濟發展正相關程度很 高,美國經濟的放緩也導致了德國和日本經濟的放緩。目前 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趨 淡,日本經濟再度陷於停滯,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和日本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數量也相 繼減少。 據統計, 2008 年前三個季度, 我國對美國出口增長 11.2%, 比去年同期回落 4.6%。 我國對以轉口貿易為主的香港地區出口僅增長 8.9%,回落了 12.7%;對歐盟出口 1 月~7 月累計增速 27.1%,8 月份增長 22%,9 月份增長 20.8%。 2.金融危機嚴重地沖擊了勞動密集型產品 2.金融危機嚴重地沖擊了勞動密集型產品 在出口商品結構中,由於受到經營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減弱等因素的共同影響, 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其中鞋類出口增長 15.1%,玩具出口增長 3.7%,服裝出口增長 1.8%,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 13.1%、16.3%。和 21.2%。例如在 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中,紡織品、鞋襪、低端生活用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佔有相當大的 比重。而這些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是美國的中低收入階層,他們在金融危機中遭受了 很大的損失,大大削弱了購買力,這必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這些產品的對美出口。 -1- 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主要依靠價格優勢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競爭, 由於 金融危機帶來的美元疲軟和人民幣升值,使得中國企業的價格優勢不在,出口進一步 受到抑制。金融危機導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下滑,無疑給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 企業帶來了「重創」。 3.金融危機使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惡化 3.金融危機使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惡化 在此次金融危機中, 大多數中小企業陷入生產經營困境, 生存狀況變得更加惡化。 今年上半年,東部沿海地區的不少中小企業倒閉,主要集中在玩具和紡織服裝行業, 且多數是私營企業。究其原因,中小企業的技術水平落後、生產經營成本較高,核心 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差是形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 雖然我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 列政策,例如放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提高了部分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但隨著 全球金融危機的進一步蔓延,中國的出口商仍將迎接來自海外的新一輪打擊。 二、金融危機給我國出口企業帶來了更大的貿易風險 1.金融危機加劇了各國的貿易摩擦 1.金融危機加劇了各國的貿易摩擦 金融危機使國際貿易進一步萎縮,失業率上升,必將會加劇國際市場競爭激烈。 有些國家和地區會採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和措施, 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將 進一步增大,形成新的貿易壁壘。例如美國政府的強勢財政貨幣政策雖然有望使美國 經濟免於衰退,但很可能引發經濟停滯,當美國經濟增長減速時,貿易保護主義勢力 就會抬頭。據我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美國新發起的針對貿易夥伴的 18 項調查中,有 15 項是針對我國,占 83.3%。目前,美主要紡織團體已經提出了包括反補貼調查、反 傾銷調查、針對具體產品的保障措施等多種方案,美國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實施的特 保措施將於 2009 年 1 月 1 日取消。 2.金融危機加大了出口企業的收匯風險 2.金融危機加大了出口企業的收匯風險 近年來,迫於國際市場競爭壓力,我國出口企業從傳統的信用證結算方式,改為 賒銷結算方式。 這種結算方式, 使企業直接面對海外買家的商業風險, 收匯風險較大。 特別是金融危機時期, 信貸緊縮, 導致了部分高度依賴銀行資金運轉的企業融資困難, 融資成本增加,而且融資的額度也難以滿足正常經營的需要,同時市場競爭會更加激 烈,在整體銷售趨勢下降的情況下,企業難以維持銷售量和盈利水平,造成資金周轉 困難。 他們把債務負擔轉嫁給我國企業。 造成企業無法收回貨款, 壞賬數量急劇增加。 外貿信用風險增大。 據國際信用保險機構科法斯的統計顯示, 今年前 4 個月美國企業欠款指數上升了 35%。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數據表明,2008 年上半年,該公司收到來自企業出口 美國的報損案件及報損金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幾倍,全國范圍內已有 5200 多戶海外 買家因拖欠我國出口企業貨款或因破產而喪失償付能力。 來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遼寧分公司的數據也顯示,進入 10 月份以來,外貿風險呈「爆發」趨勢,10 月 10 日 至 11 月 18 日,該公司共接到報損案 19 起,平均每2天一起,同比激增 375%;案 值 1091 萬美元,同比激增 1898%。 3.金融危機加速了國際訂單的 金融危機加速了國際訂單的轉移 3.金融危機加速了國際訂單的轉移 由於人民幣升值、原料漲價、工人工資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成本 增加,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例如紡織行業的利潤在 2%~5%,如果再加上人民幣匯 率波動和產品質量 問題 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就面臨著虧損。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優 勢已經逐漸消退。但是國外采購商卻不會因此停止追求更低價格的產品。他們開始培 養商品價格更加低廉的越南、柬埔寨、泰國等東南亞的供應商,將大批訂單開始從中 -2- 國轉移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目前,玩具、服裝的訂單向東南亞國家轉移越來越多。 三、我國出口企業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策略面對惡劣的國際環境,我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改善對外貿易環境, 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度過難關。我國出口企業應借政策 之「利好」,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化危為機,在危機中尋找商機,在逆境中求生存、求 發展。 1.積極拓展新興市場 積極拓展新興市場, 1.積極拓展新興市場,有效地規避風險 我國出口高度依賴美國和歐洲的風險已經變為了現實,從 2008 年前三個季度的 數據顯示,我國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增幅都有所下降。但是我國外貿出口的基本面向 好,1 月~10 月份全國進出口總額 21886.7 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4.4%。其中出 口 12023.3 億美元,增長 21.9%。這種在逆勢中保持良好的勢頭,主要歸功於對新興市 場和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對美歐等市場少增的部分。例 如前三季度我國對巴西出口增長 90.2%,對印度出口增長 43.1%,對韓國出口增長 41.8%,對東盟出口增長 28.4%。這是我國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的成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拉美、非洲和大洋洲是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而且發展 潛力 巨大,但是我國對這些地區的出口比例較低。因此出口企業應在盡量維持傳統市場份 額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將中東、非洲、拉美地區,以及印度、俄羅斯等新 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作為新的出口目標市場。 目前 ,我國正在同亞洲、大洋洲、拉 美、歐洲、非洲的 29 個國家和地區建設 12 個自由貿易區,這些自由貿易區涵蓋了中 國外貿總額的四分之一。隨著我國自由貿易區網路 的逐步形成,將進一步拓寬國際 市場空間,增加貿易渠道,分散出口過度集中少數發達國家的風險。 2.建立良好的風險防控機制和應收賬款制度 建立良好的風險防控機制和應收賬款制度, 2.建立良好的風險防控機制和應收賬款制度,有效地防範風險 全球性的 金融 危機,使國外的進口商和銀行的信用普遍下降,這意味著在我們 出口貿易中將會產生更多的信用風險。出口企業作為風險的主體,應主動防範風險。 (1)企業建立起信用評級體系,加強對國外客戶資信的了解,對老客戶要及時掌 握其商業信用、債務償還能力等動態信息,對新客戶可藉助信用管理公司對客戶信用 度進行調查,做好事前風險防範准備。 (2)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企業應盡可能選擇信用證、銀行保函等依託銀行信用 的貿易結算方式,努力減少商業賒賬的額度。 (3)企業還應充分運用出口信用保險等信用工具,大力推廣國際保理等風險防範 工具,減少企業收匯風險。 (4)企業應加強出口合同管理,完善合同責權條款,嚴格履行合同,避免對方以 不符合同為由拒付貨款。 (5)企業應建立一套健全的應收賬款制度,以保證降低風險。美國商業 法律 聯 盟對應收賬款的統計表明,過去 12 個月其成功率只有 26.6%,也就是說應收賬款拖 延的時間越長,追回的可能性就越小。一旦發生了壞賬就要抓緊追收。 3.企業苦練內功 不斷地自主創新, 企業苦練內功, 3.企業苦練內功,不斷地自主創新,有效地抵禦風險 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中小企業受到嚴重的沖擊,究其原因,有 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更重要的還是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不強,所以遇到環境變化,就 會出現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練好內功,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1)企業應通過 科技 研發、技術創新,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加快產業升級,提 升產品附加值,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跨越。 -3- (2)企業應加強品牌建設,建立中國的自主品牌,實施名牌戰略,使自己的品牌 走出國門,在世界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提高出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3)企業應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進行內部挖潛,降低經營成本,從而抵消人民幣 升值、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企業利潤的負面影響。 (4)企業還可以在行業內進行並購和整合,適度提高行業集中度,以增強抗風險 的能力。 總之,從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趨勢來看,它開始向經濟實體蔓延,將對我國的出 口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我國出口企業應該提高市場的風險敏銳度, 積極採取有效措施, 規避、防範和抵禦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將危機轉化為機遇,將危機帶來的壓力轉化 為企業前進的動力,為迎接更加嚴峻的挑戰作好一切准備

G. 試分析當前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

一、前3季度外貿繼續快速增長
2008年前3季度,盡管受到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能源資源價格上漲和國內生產成本大幅升高,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等不利因素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加快結構調整,仍然實現了持續和快速增長。主要特點是:
1.出口增速回落,進口增長加快,外貿順差減少。前3季度商品進出口總值為1967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第1季度出口增長30.3%,第2和第3季度增速回落。前3季度總計出口10740.6億美元,增長22.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個百分點。進口增長自年初開始加速,總計進口8930.7億美元,增長29.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9個百分點。外貿順差1809.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
2.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能源資源進口量增價漲。前3季度中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機電產品出口6170.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0%。受經營成本升高和需求疲軟的影響,傳統大宗商品中的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僅增長1.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1.2個百分點。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增長速度均有所回落。進口商品中增長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資源類商品。原油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8.8%,金額增長85.5%;鐵礦砂進口量增長22.0%,金額增長116.0%;大豆進口量增長32.3%,金額增長137.4%。
3.一般貿易保持強勁增長,加工貿易增速繼續回落。前3季度中國一般貿易繼續強勁增長,進出口總值達到9565.7億美元,增長35.9%。其中,出口5007.8億美元,增長26.9%;進口4557.9億美元,增速高達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增長進一步趨緩,進出口總值8034.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8%。其中,出口增長15.6%;進增長10.7%。
4.對美出口增速大幅放緩,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前3季度中國對發達市場出口增長放緩。對歐盟出口2204.7億美元,增長25.6%,對美國出口1891.3億美元,增長11.2%,對日本出口858.5億美元,增長16.0%。與一些新興經濟體雙邊貿易繼續快速增長,例如對印度出口增長了43.1%,對韓國出口增長了28.4%,對巴西出口增長了90.2%。
二、全年出口增幅可能低於20%
當前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由於個人消費開支和出口增長低於預期,美國第2季度GDP增長率已經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一些研究機構預測第3、4季度美國的個人消費將出現負增長,相應地美國經濟將至少步入溫和負增長。歐元區和日本第2季度已經陷入負增長。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增長也都開始放慢。第4季度主要發達國家進口量可能萎縮,全球商品貿易也將顯著放緩。因為金融危機,部分地區和企業出現支付困難。中國進出口企業已經明顯感受到出口新訂單減少和支付風險的增大。
國際市場主要初級產品的期貨價格從7月份開始回落。近期金融市場的混亂和對未來全球經濟下滑的擔心,進一步擠壓了期貨價格虛高成分。但是以美元計價的初級商品價格目前仍處於歷史高位,同時也不排除由於投機因素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中國國內通脹率仍不算低,出口產業將繼續受到成本上漲困擾。
自匯率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已超過20%,對歐元和日元升值也都在8%以上。近期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與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匯率大幅波動受到一定抑制有關。這暫時緩解了人民幣快速升值給出口企業帶來的困難。
綜合上述因素,預計第4季度中國出口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至20%以下。
三、2009年外貿形勢很不樂觀
第一,世界經濟將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機加深可能
盡管各國政府正採取協調行動築起防波堤,使得這場金融海嘯還不至於引起1929年那樣的大蕭條,但是市場信心的恢復、體制和結構問題的解決預計將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樂觀地估計,發達國家經濟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時候才能開始復甦。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還難以確定。整個世界經濟將進入一段較長的低迷時期。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還沒有顯現出整體回暖跡象,次級貸款問題仍有可能惡化,使更多金融機構的不良信貸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機加深的可能性。
第二,初級產品價格將繼續處於高位並劇烈振盪
如果初級產品價格能夠回落至較低水平,對於減輕廣大進口國成本負擔,刺激經濟回升顯然是利好消息。但是,導致近年來能源、資源類商品價格飆升的主要因素——來自新興市場的龐大需求,以及美國生物能源政策等並沒有改變。而能源、資源類商品供給受到開采難度增大、生產國投入不足、以及農業生產耕地面積減少的制約,供給量的增長並非易事。為了維持高價,近日OPEC已醞釀調減全球石油產量。各國為拯救金融市場而注入的大量流動性,對美元等貨幣幣值下跌的擔心,將使得更多國際游資把大宗商品期貨作為保值避險工具。這些因素都將加劇國際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波動。
第三,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隻影響部分市場不同,這次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陷入金融危機,影響到了全球貿易的穩定運行。7月份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後,雖然許多成員,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希望重啟談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內很難彌合。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僅如此,貿易量萎縮和失業率的上升,還將使一些國家和地區轉而採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總體看來,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主要貿易夥伴經濟下滑、進口需求銳減、國際商品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主要貨幣可能出現的貶值,都將進一步波及中國。預計2009年外貿形勢應很不樂觀。進口和出口增長都將回落。
四、中國應對沖擊有一定空間
中國對外貿易已經連續七年實現較快增長。近幾年政府大幅調整外經貿政策,包括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已經讓企業提前適應在趨緊的環境下生存發展。許多地方和企業都積極轉變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加快技術進步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開拓新興市場,並且取得了積極成效。少數僅靠低價競爭的企業被淘汰,具有一定技術、品牌和客戶渠道優勢的企業則獲得了更大發展。大部分出口商品賣價有所提高。應當說,中國出口產業總體競爭力仍然是比較強的,低成本優勢並沒有失去。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將催生新一輪國際產業調整。對於中國進出口企業來講,既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是也可能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動能依然充足。國民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調整和優化結構,統籌城鄉發展將帶來巨大和長期的投資與消費需求。依託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堅實物質基礎,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和有效地擴大內需,將支撐並推動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中國政府近日已經決定提高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未來在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方面還有相當可操作空間。各地方、部門將加大對進出口企業信貸支持,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鼓勵和幫助企業克服困難,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拓展新的市場。同時,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將繼續積極擴大進口,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有利於改善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輕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中國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增長潛力很大,迄今為止外商對中國直接投資熱情不減。所以,從中長期看,中國外貿發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H. 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影響的原因及對策(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最初由美國次貸危機造成的經濟動盪逐步引發成為的金融危機,已經對世界各個國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隨著這一場金融風暴的沖擊,我國出口貿易已經嚴重受挫。中國海關總署3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中國出口額649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5.7%;進口額約600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4.1%,貿易順差不足5。億美元,遠低於1月的近400億美元,自去年11月以來,我國已經持續了4個月的貿易負增長。

1 影響出口的原因

首先,外需下降導致出口減少,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衰退,使居民消費信心指數下降,國外訂單數量大幅減少,這成為導致我國出口貿易惡化的主要原因,其次,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經濟危機的環境下,各國政府為了減緩經濟衰退,保證產業安全,保護本國企業不受外來競爭者的影響和減少失業,利用技術、環保等各種貿易壁壘對我國商品進行阻礙,再次,金融危機的環境下,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貶值,而人民幣相對堅挺,外貿企業的價格優勢減弱,這給出口企業造成巨大壓力,最後,企業融資不順,金融危機造成的信貸虧損打擊了銀行的信心,銀行收緊信貸標准,導致信貸短缺。特別是對於某些中小型的外貿企業。面對信貸融資的不顧,再加上原材料、勞動力價格上漲所導致的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上升,紛紛承受不了壓力,縮小生產規模甚至倒閉。

2 外貿企業的應對措施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所具備的應對變革與激烈的外部競爭並且取勝於競爭對手的集合。我國外貿企業想在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穩步發展,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經營管理工作。

2.1 優化管理、降低成本
我國外貿出口商品能受到世界市場的親睞。很大原因在於我國商品具有價格優勢,我國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這些優勢使得我國企業生產成本低廉,在出口時能以低價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勝。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原材料、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我國外貿企業如果還想保持低成本、低價格的優勢就必須注意對企業進行優化管理,特別是節省企業開支,比如生產企業可以通過改進生產流程、降低材料單耗、增加材料的利用程度,控制管理費用等來降低成本費用,使價格優勢繼續得到發揮。

2.2 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務的質量
我國出口商品當中,有很多商品和服務的質量還不具有達到品牌效應的標准,這使得我國外貿企業喪失了部分贏利空間,如果外貿企業能夠深入對商品和服務質量把關、加速創新研發來提高技術水平,以形成品牌效應,那麼企業不但能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還可以為自己贏得更大的利潤空間。所以我國的外貿企業必須通過大力推動技術創新,提升出口商品的檔次和質量,增強自主創新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能力,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競爭優勢。

2.3 做好風險防範的准備
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避險工具和方案,在經營管理方面,企業應該管理好海外應收賬款,避免形成呆賬壞賬。面對匯率波動風險,在與國外企業進行賬款結算支付時,應收進硬貨幣、支付軟貨幣『企業可以恰當運用遠期結售匯等金融衍生工具鎖定未來匯率和財務成本,通過保值方案規避風險,外貿企業在選擇出口目標市場時,還可以採用出口市場多元化的方式,減少對其中一個市場的依賴,積極發展新興市場,開拓出口新渠道,保證出口的順利進行。可喜的是,在上海召開的第19屆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參展商們普遍認為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國家對其商品頗為親睞,盡管全球金融危機,但去年對這些市場的出口是穩中有升,在低迷時期轉戰新興市場不失為明智之舉。3 政府應採取的措施

我國是外貿依存度很高的國家,外貿出口給人民帶來了機遇,面臨出口額的持續走低,對我國就業率產生了嚴峻影響。加上目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國際市場上的不完全競爭因素存在,為了經濟穩定和社會和諧,我國政府必須採取合理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及適度的戰略性貿易保護來支持外貿企業。

3.1 鼓勵銀行對外貿企業融資
外貿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融資,企業資金周轉不順必然導致產量下降、裁員求生存,這些問題更多的體現在中小企業身上,政府應鼓勵銀行向外貿企業提供信貸服務,拓寬融資渠道,解決企業融資問題。與此同時,推進貿易融資政策的出台,著重加強對中小型企業在出口融資、出口信用保險和出口資金擔保等方面的支持,更好的惠及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

3.2 加強國際合作,創造良好外貿環境
加強各國經濟合作在有效應對國際經濟危機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十七大提出我國要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剛結束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我國要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加強與他國的合作,可以為我國外貿企業提供廣闊的市場和空間,各國通過互相降低或減免關稅、開放市場,可以實現國家之間的互利共贏,此外,中國對外貿易產生的摩擦很多,政府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也能對此起到緩和作用。

3.3 採取政府補助、出口退稅政策
當前形勢下,政府可以採取適當的補助以彌補企業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部分出口損失。此外,出口退稅也是一種有效的鼓勵外貿企業出口的手段,減少企業成本和負擔,在國際市場上保持價格優勢,當然,國際上會有反對我國採取出口退稅的聲音,認為這會對他國企業造成威脅,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出口退稅是國際慣例,也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要求,金融危機下,外貿企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政府有權利進行政策的調整來保障經濟穩定,加強對出口企業的支持力度,從而保證貿易穩定與良好的就業。

3.4 穩定匯率
我國匯率自2005年就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單一的盯住美元,而是參考多種貨幣根據權重組成的貨幣籃子,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在目前的形勢下,外貿企業面對的風險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政府採取穩定匯率的政策對外貿企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I. 金融危機下我國農產品貿易面臨的挑戰和困境

中國加入WTO 8年來,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持續增長,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農產品質量衛生安全問題;政府支持政策不完善;受貿易壁壘及反傾銷措施限制等問題,嚴重製約著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受當前金融危機影響,使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繼續呈擴大趨勢。本文從金融危機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入手,分析了中國農產品出口現狀及存在的制約因素,並提出了今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如何克服現存問題,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建議及發展對策。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農產品出口貿易快速增長,2001年中國農產品出口額為160.7億美元,2008年農產品出口額達到405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3.73%。同時,農產品出口經營隊伍不斷優化;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出口渠道進一步拓寬.出口品種不斷增加,貿易方式不斷拓展,多元化的市場格局初步顯現。但是也應看到,在農產品出口貿易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農產品加工度低,技術創新薄弱,缺乏品牌產品,受綠色壁壘和技術壁壘及反傾銷措施的影響等,嚴重製約著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受當前金融危機影響,使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繼續呈擴大趨勢。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就成為當前
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對外貿易中的當務之急。
一、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影響
受全球金融危機和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下跌的沖擊,進入2008年下半年,中國農產品出口明顯受挫。200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增長放緩,進口高速增長,貿易逆差快速擴大,成為中國歷史上農產品對外貿易逆差最大的年份。2008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991.6億美元,同比增長27.0%。其中,出口額為405.0億美元,同比增長由2007年的17.9%下滑到9.4%;貿易逆差為181.6億美元,同比增長3.4倍。2008年末2個月出口下降明顯,出口規模分別為34.7億美元和37.6億美元,同比則分別逆轉為下降6.9%和7.2%。
2009年1月,中國農產品出口額為31.5億美元。環比下降16.3%,同比出口額下降13.7%。2月,中國農產品出口額為21.6億美元,環比下降31.3%,同比出口額下降16.9%。2009年l~4月,中國農產品進口降幅大於出口降幅,貿易逆差大幅下降,進出口總額為262.5億美元,同比下降15.6%。其中,出口額116.2億美元,同比下降9.3%;貿易逆差為30.1億美元,同比下降45.2%。具體農產品進出口情況表現為穀物出口減少,進口增加,順差大幅縮小;食用植物油進出口額均降;蔬菜進出口量、出口額均降;水果出
口量增長、出口額減少;畜產品進出口額均降,水產品出口略增。
二、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
中國是農產品生產大國,但並不是農產品出口大國。中國目前是世界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也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在整個進出口貿易中佔有十分重要地位。2001-200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持續增長,年均增長率為13.73%。盡管受到世界糧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但是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不僅連續第9年增長,而且保持較高的增長率。農產品進出口額逆差由2007年的43.7億美元急劇上升至181.5億美元,增加3倍多。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呈現以下特點:
1.農產品出口額增長速度慢,占出口總額比重不斷下降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農產品產量第一大國,但農產品出口額增長速度緩慢,2000年農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為15%,到2007年也只是增長到17.9%。農產品出口額佔全國出口比例也不斷下降,從2000年的6.3%下降到2008年的2.8%。
2.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增長較快中國的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自加入WTO以來取得了較快的增長,穀物類對外貿易呈現為凈出口。2007年,中國出口穀物991.2萬t,同比增長62.5%;穀物凈出口835.4萬t,同比增長2-3倍。2007年稻穀產品出口134.3萬t,同比增長7.2%;凈出口85.6萬t,同比增長63.6%。食用油籽進出口雙增長,食用植物油出口下降進口增長;食糖進出口均下降、蔬菜出口增長、水果進出口均增長;畜產品貿易逆差增長1.9倍;水產品貿易順差下降0.7%。隨著中國農產品出口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水產品、畜禽、水果、蔬菜、花卉等優勢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將會迅速提高。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將會成為拉動中國農產品出口持續增長的主力(表1)。

3.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初級產品比重遠高於深加工產品中國農產品的出口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較小的初級產品為主,深加工能力不強,初級產品比重達到80%,深加工產品僅有20%。如2008年水產品出口額106.1億美元,佔全部農產品出口的10.7%。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荷蘭初級農產品與深加工產品出口的比例分別為25%和75%。發達國家農產品的深加工品占其總生產量的90%以上,加工轉化後產值增加2-3倍;而中國農產品加工品只佔其總生產量的25%左右,加工產值只增加30%左右。造成中國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影響了中國農產品貿易的整體品質和收益。隨著農產品出口額的增加,也逐步提高深加工產品出口的比重,如2005年農產加工品出口額85億美元,佔全部農產品出口總額就提高到31.4%,水產加工品出口額19.3億美元,佔9.2%。
此外,中國相對發達國家比較落後的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和設備問題,增加了中國農產品的成本,也影響了農產品質量的提高。
4.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連續5年出現逆差中國農產品貿易自2004年起連續5年出現逆差。200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增長放緩,進口高速增長,貿易逆差快速擴大,成為中國歷史上農產品對外貿易逆差最大的年份。2009年1-4月,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仍大幅下降,為30.1億美元,同比下降45.2%。
5.亞洲仍是中國農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對歐洲、北美洲及東盟出口市場份額有所增加亞洲依然是中國農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對亞洲進出口雙增長,但市場份額略有下降,對北美洲出口市場份額略增。
2007年,對亞洲出口223.2億美元,同比增長15.5%,佔中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60.3%,同比減少1.2個百分點。歐洲是中國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2007年,對歐洲出口70.6億美元,同比增長26.4%;對北美洲進出口雙增長。北美洲是中國農產品第三大出口市場,2007年,對北美洲出口49.8億美元,同比增長15.8%。日本、美國分別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國和進口國,出口額分別是83.7億美元、44.2億美元。
2008年農產品主要出口市場為日本、歐盟、美國、東盟、中國香港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分別出口76.9億美元、62.7億美元、51.3億美元、45.8億美元、36.3億美元、29.1億美元。其中,對日本和韓國出口同比下降8.1%和12.1%,所佔中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9.0%和7.8%,較2007年分別下降了3.6個百分點和2.0個百分點。對歐盟、美國、東盟出口同比分別增長了16.0%、16.1%和16.0%,所佔比重分別為15.5%、12.7%和1 1.3%,較2007年分別提高了0.9、0.7和0.6個百分點。
6.一般貿易比重上升,進料加工貿易比重下降2008年,一般貿易出口313.5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加工貿易增長趨緩,進料加工貿易出口 60.5億美元,同比增長0.2%。見表2。
7.中國農產品貿易仍以東部為主中國農產品貿易仍以東部地區為主。2007年,東部地區農產品出口額為290.7億美元,同比增長14.7%,佔中國農產品出口份額的76.7%;中部地區農產品出口額為35.6億美元,同比增長26.0%。佔中國農產品出口份額的14.6%;西部地區農產品出口額為39.9億美元,同比增長36.0%,佔中國農產品出口份額的8.7%。
2007年,出口額居第一位的仍是山東省,出口額為99.0億美元,同比增長15.8%;第二位是廣東省,出口額為41.0億美元,同比增長4.8%;第三位是遼寧省,出口額為30.2億美元,同比增長26.4%。
8.農產品經營主體結構呈外商投資企業出口比重上升,國有企業出口比重下降,經營模式分散中國農產品出口過去一直由國有企業集中統一經營,近年來,在農產品出口中仍佔主導地位,但逐漸弱化。2007年國有企業出口農產品79.6億美元,2008年出口農產品70.7億美元,同比下降11.1%。同時,外商投資企業出口農產品的地位逐漸上升,2007年外企出口農產品155.68億美元,2008年外企出口農產品171.27億美元,同比上升10.1%,占當年中國農產品出口總值的42.5%;私營企業出口144.9億美元,快速增長24.6%,佔36.1%;即便是金融危機影響下的2009年1-4月國有企業的同比下降幅度也比外資企業的下降幅度多6.5個百分點。見表3。

此外,中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仍然是極其分散的農戶,這種分散經營模式不易形成規模效應,不利於成本的減少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制約了中國農產品貿易的持續發展。
三、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
1.農產品貿易摩擦嚴重
(1)綠色壁壘和技術壁壘是困擾中國農產品出口的首要障礙。近年來,綠色壁壘和技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日益凸現,已成為中國農產品出口的重大障礙,而且還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綠色壁壘和技術壁壘的范圍越來越大,受檢測的項目不斷增多,從原來的抽檢擴大到現在的批檢;二是對中國實施綠色壁壘和技術壁壘的貿易夥伴越來越多,由原來的歐盟、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發展到現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三是從對中國實施綠色壁壘和技術壁壘的理由來看,對農葯、獸葯劑殘留量的檢測越來越嚴。
(2)反傾銷是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另一主要障礙。中國農產品出口傳統上依賴低價競爭,但這一策略目前受到進口國反傾銷措施的制約。尤其是中國具有低價格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發達國家採取反傾銷措施來限制對它們的進口。
(3)中國農產品出口面對國際間極不平衡的貿易秩序。WTO的發達成員利用協定所規定的國內支持政策削減義務承諾的時間界限差的機會,他們繼續給農業以巨額的補貼,給發展中國家在農產品出口方面造成極不平衡的貿易環境,進一步惡化國家農產品貿易環境,極不利於中國農產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2.國際競爭力總體不強農產品出口企業核心競爭力匱乏,農產品出口區域分布不平衡,缺乏集聚效應,這些企業農產品生產標准化程度不高,進入國際農產品市場時間短,經營規模小,信息渠道不暢,抗風險能力不強,整體競爭優勢不強,大大削弱了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3.存在諸多的內部制約因素
(1)農產品質量衛生安全還存在問題。中國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問題突出地表現為疫病和農獸葯殘留(農葯、獸葯、環境污染等)等衛生安全問題。歐盟、日本、韓國等以此為由對中國農產品利用綠色、技術壁壘多次進行封殺。
(2)農產品出口秩序混亂,缺乏行業自律。由於當前農產品出口產品低水平重復,產品結構類似,價格競爭成了競爭的常態,導致個別企業以攙雜使假、降低質量標准等不正當手段獲取收益,往往會直接損害整個行業的形象。
(3)政府支持政策不完善。國家沒有出台針對農產品出口的促進措施,而現有外貿支持措施很難用於支持農產品出口。
(4)缺乏有效的農產品出口服務。農產品出口信息服務嚴重滯後,還沒有建立對日本、歐盟、東南亞等重點出口市場的市場供需、價格、政策法規等信息跟蹤監測體系,有關部門對農產品出口條件、技術壁壘以及農產品貿易摩擦等監測不夠敏捷。
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建議及發展對策
1.健全中國農產品質量標准體系應根據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的不同特點及各自的質量要求,制定不同的技術標准,建立起遞進性、階梯式的全方位的農產品質量標准體系。盡量消除因標准過低可能對中國的環境保護以及突破農產品出口綠色壁壘產生的消極作用,或者因標准過高可能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使制定的標准科學而合理。
2.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從長遠看,必須要依靠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出價值,推進農業科技革命,促進傳統技術和高新技術結合,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農產品科技含量,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現農產品向高品質、高科技的轉變,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3.推進農業標准化,提高市場競爭力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抓住當地主導產業、主導產品,選准重點逐個制定系列標准,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業標准化體系,形成完整的產前、產中、產後技術標准體系。同時要以點帶面,努力抓好農業標准化的實施和推廣,提高農業生產力和
競爭力。
4.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培育農產品出口品牌鼓勵企業發展深加工農產品出口,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支持企業培育農產品出口品牌,優先支持農產品出口的品牌建設;推動企業以國外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與國內自主研發並重的方式,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積極推進農產品原產地標記注冊制度,對符合出口免檢有關規定的原產地標記保護的農產品依法優先予以免檢;對信譽良好的原產地標記保護的農產品出口企業實行便捷通關。
5.採取積極態度,應對反傾銷措施加強反傾銷力度,防止外國商品傾銷中國市場,以起到制衡和威懾作用;加強國家宏觀指導和調控,防止各自對外,降價競銷;同時要引導出口企業實旌戰略轉型,從低價策略轉移到高附加值為主的技術創新等新戰略組合;鼓勵應訴,獎懲並舉;建立商會、行業協會應訴的協調機構,設立反傾銷訴訟基金,以便組織應訴。
6.把握規則,善用權利作為WTO的一個新成員,並在農業方面實施《農業協定》的一些基本規則與法規及中國加入WTO時的承諾。特別要把握好農業中的市場准入,出口競爭、國內支持等三個領域的一些基本規則。同時在農產品生產與出口時還要做到生產標准化、管
理信息化,食品安全化及交易規則化,但把握規則不是被動受理與應對,而是要善用權利。即在遵從規則、履行承諾的同時,運用權利,行使權利維護中國合法權益。
7.健全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制度增強農產品出口企業的風險防範能力,加強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宣傳力度,針對農產品出口的特點和需要,研究開發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新險種;提高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保費扶持比例,鼓勵農產品出口企業積極參加出口信用保險,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8.中國擴大農業出口的模式選擇建立農產品戰略聯盟,培育國際競爭力;引入農業經紀人制度,連接本地產品和國際市場;創立國際農業品牌,打造富有地區特色的農業品牌,通過農產品品牌的國際化運作,建立中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定位,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利用現代的網路技術,建立農產品的國際網路營銷系統;實施農產品出口差異化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中國農業資源豐富,東、中、西部都具有各自的農業資源優勢,促進農產品加工和出口結構的梯次轉移,帶動中、西部發展農產品出口。
9.中國農產品出口企業要強化到國外注冊品牌的意識利用中國已經加入的商標保護國際協定,到國外注冊自己的品牌,運用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獲得法律保護,利用商標的知識產權強化競爭力。
總之,通過採取上述措施,為中國農產品出口創造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全面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農產品出口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

J. 在當今世界形勢下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

在當今世界形勢下中國面臨的機遇:

一、國際輿論正向有利於我國的方向轉變

二、對外經濟合作領域將繼續擴大和深化

三、外交領域在拓寬,國際話語權在增強

四、發展低碳經濟大有可為

五、人民幣有望走向國際化

在當今世界形勢下中國面臨的挑戰有:

一、國內一些深層次矛盾特別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二、中國的和平發展要贏得國際社會的真正認同尚需時日

三、周邊環境動盪,安全局勢不容樂觀

當前國際形勢跌宕多姿,變幻莫測。世界各種力量粉墨登場,加緊角逐,縱橫捭闔,分化組合。各國忙於本國經濟盡快企穩回升,並為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布局謀篇,力爭在國際舞台上占據有利地位。全球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在此形勢下,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總體來看,機遇大於挑戰。

(10)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擴展閱讀:

中國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一、主動積極地參與全球范圍

特別是周邊地區的多邊合作機制,努力在周邊營造一個中國能發揮重要作用的「多邊合作帶」。現在北方和西北方周邊已有穩步邁進的上海合作組織,南方和東南方周邊則有十分活躍的中國與東盟合作機制,如能在解決朝核問題的基礎上促成東北亞多邊合作機制,則將為中國的安全和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周邊環境。

二、以全球戰略合作來促進中國與其它大國、特別是與美國的關系

歷史經驗證明,就中美關系談中美關系,雙方往往在台灣、人權、貿易等問題上陷入僵局,而以全球戰略合作來促進中美關系,則效果要好的多。

三、進一步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

一是特別要注意在反恐大局中加強與伊斯蘭、阿拉伯世界主流力量的合作;二是要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框架內進一步發展與中亞國家的安全、經濟合作,應特別重視發展中蒙關系;三是在保持中印關系良好發展勢頭的同時,不忘鞏固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傳統友誼和合作關系;

四是繼續推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全面合作關系;五是促進中國與其它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面臨的五大機遇與三大挑戰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名品世家股票 瀏覽:795
通達信纏論MACD指標公式 瀏覽:727
資金盤能提現嗎 瀏覽:900
國有銀行公積金貸款資格 瀏覽:140
什麼是外匯清算 瀏覽:171
期貨aa公司 瀏覽:214
2500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元 瀏覽:603
600383資金流入 瀏覽:333
58租房貸款 瀏覽:478
魯銀投資借殼最新 瀏覽:109
犇犇理財師 瀏覽:175
高逸投資 瀏覽:478
捷安特股票 瀏覽:594
中美三層次小交易 瀏覽:89
股票月線天量 瀏覽:728
最新創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914
7月取外匯 瀏覽:620
股票買單數字什麼意思 瀏覽:675
000390基金現在多少錢 瀏覽:115
退休人員19年長工資金額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