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要抓好與金融機構的對接

要抓好與金融機構的對接

發布時間:2022-10-24 14:26:51

㈠ 張家口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實施新舉措: 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把創新發展舉措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水平」的有效手段,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著力推進,重點突破,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實力、活力和競爭力。
(一)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構築發展支撐。堅定不移地加快項目建設,保持投資較快增長。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年計劃投資674.1億元,實施基礎設施項目67項。加快推進京新二期、張涿、張承、張石三期高速公路續建工程,加快啟動張承二期、京新三期、京蔚、二秦、京尚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年內新增通車里程116公里,繼續保持在全省的領先地位。推進實施京張城際、張唐、張大城際、藍張、張呼等鐵路建設,確保京張城際、張唐、藍張3條鐵路開工建設。力爭軍民合用機場上半年開工。年內投資9.5億元,完善三大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達到「十通一平」標准。加快生產性項目建設。圍繞我市「4+3」產業,全年計劃實施生產性項目214項,投資1261.3億元。重點推進一批具有戰略帶動作用的工業項目,積極爭取三一風電、中煤機煤礦機械、宣工工程裝備製造、盛華北方氯鹼化工列入全省重大產業支撐項目。實施好工業經濟 「8331工程」和「雙百工程」,調強存量,調優增量。抓好節能減排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率先發展低碳經濟。著力推進中國昊華集團宣化有限公司、河北天寶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節能項目,確保全年節能50萬噸標准煤。推進城市集中供熱、應張天然氣、煤氣管網改造等項目。加快中水回用擴建工程和縣級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進度。加強主要流域水環境治理,進一步提高環境質量水平。
(二)加強城鎮建設力度,完善發展載體。立足彰顯歷史之韻、傳承文化之魂、營造山水之秀、展示現代之氣,不斷使城市上水平、出品位、生財富。年內計劃完成城建投資750億元,其中主城區467億元。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按照 「提升舊城區,完善高新區,建設新城區,開發洋河南區」的思路,推進中心城區南移,形成組團式建設、一體化發展、同城化管理的格局。加大城市開發力度。著力實現由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共同提高轉變;由房地產開發為主,向房地產和消費服務設施同步推進轉變;由拆建結合向以建為主轉變。推進孤石公園、平湖公園、城投大廈、華北天然氣結算中心大樓等15項大型公共設施工程建設。實施怡安街、張垣新城、尚峰國際和山中城等16個重點區域改造項目,加快五一廣場綜合改造等城市核心服務區建設。加快16個城中村改造,力爭全面完成改造任務。繼續推進15個棚戶區改建。完成13個舊小區改善。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強河道綜合治理,推進洋河治理、清水河上游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明湖生態公園建設等工程,啟動西沙河、東沙河和王家寨河清淤疏浚工程。加快城區路網建設,重點實施光中街、經二路、繞城高速路等工程;加快對超期服役供氣管網的改造;對主城區所有小街巷,實施路面硬化、給排水改造和照明工程;繼續推進跨河橋梁和互通立交橋建設。實施供氣供熱供水工程,年內完成149公里供氣管線及配套設施建設;新增集中供熱面積87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50%以上;啟動北水源水處理工藝升級改造項目,進一步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推進城市環境建設。實施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小西溝蓄水工程,年內完成清水河上游214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務。推進草帽山地質災害治理示範工程,實現科學規劃、市場運作和綜合開發。繼續抓好「增綠添彩」工程,實施220平方公里的生態涵養區治理,年內綠化荒山荒坡33.2萬畝。加快清水河和洋河兩岸、「九縱六橫」道路綠化,新建改建公園游園5個,新增綠地155.6萬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到35%,綠化覆蓋率達到40%,積極申報國家級園林城市。完成路燈智能化監控系統工程建設,實現對中心城區所有道路、橋梁的亮化設施監控全覆蓋,進一步完善提升清水河兩岸等主要區域和城區周邊山體亮化建設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科學管理機制,配備先進的城市管理設施,加快推進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和城管數字化平台建設。增加公交車輛,完善公交線路,確保公交車達到每萬人10標台,公交車路線覆蓋率達到省目標要求。突出抓好污染、衛生、建築、廣告、市場、道路六方面整治工程。不斷加大土地整理和儲備力度,確保建設用地的有序供應。強化市民素質教育,增強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意識,營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濃厚氛圍。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按照「城區擴展、縣城擴容、中心鎮擴張、中心村擴大」的思路,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加快以縣城為重點的城鎮建設,突出特色、完善規劃、提升品位、健全功能,促進產業向縣城集聚,項目向縣城集結,人口向縣城集中。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繼續推進農村新民居示範工程,抓好160個新民居重點村建設,加大「空心村」治理,加快「中心村」建設,完善農村道路、電網、通信、用水、沼氣等基礎設施,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勤勞的張家口人民一定能夠續寫城鎮面貌大變樣的壯麗篇章!
(三)做好農業農村工作,鞏固發展基礎。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促進農業穩定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更加和諧。發展特色農業。繼續實施農業提質增效工程,年內新增葡萄11萬畝、脫毒馬鈴薯20萬畝、張雜谷60萬畝、甜菜10萬畝,杏扁嫁接改造10萬畝,優質錯季蔬菜穩定在100萬畝,鮮奶產量達到130萬噸。提升旱作農業,加大高效耐旱作物和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高效耐旱作物面積達到500萬畝。主攻節水農業,重點推廣膜下滴灌、微灌等節水技術,年內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3萬畝,總面積達到267萬畝。發展設施農業,年內設施蔬菜達到13萬畝,奶牛規模養殖達到100%。壯大龍型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年內完成投資45億元。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年內新增市級龍頭企業30家、省級3家,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0.5%。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年內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個,切實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強化生態基礎。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工程,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12平方公里。加快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等林業生態工程,年內完成93萬畝。推進雲州、常峪口、太平庄等18座水庫除險加固。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116公里,完成農村公路「村村通」規劃目標任務。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重點解決全市2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完善增收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涉農資金,創新農業項目管理機制,引導社會、民間和外資資本進入農村經濟各個領域。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年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新增12萬人次,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積極探索村級財富積累機制,年內試點村覆蓋面達到50%。
(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增強發展動力。進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統籌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戰略性重組,全面完成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鼓勵農民依法自願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實施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整合以土地為主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和林場、牧場、水庫等資源,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規范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扶持通泰和城投集團做大做強;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等領域。進一步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文化體制等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與京津晉蒙以及台灣地區的深度對接,實施「主動融入大北京」戰略,推進與北京的全方位對接,在基礎設施、產業轉移、市場建設、金融機構、文化教育、人才科技等方面加強合作。積極推進與世界500強、全國500強、行業30強的戰略合作。發揮總部經濟的帶動效應,吸引大公司大集團總部向我市集聚布局,積極爭取國家部委和中直單位到我市建立培訓中心、檢測中心、研發基地。轉變招商方式,組建張家口「招商中心」和專業隊伍,開展「4+3」產業專題招商活動。加強與國家級行業協會的聯系,掌握行業內大集團、大企業情況,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舉辦好冀台經貿洽談會,積極組團參加上海世博會、香港經貿洽談會等大型活動,推進招商引資的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激活市場主體,推動全民創業,提高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加大對成長型民營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資金、土地、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推進市縣聯保和擔保機構整合,年內擔保資本金規模達到5億元。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設立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落實對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創新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運作模式,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抵押物不足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建設,確保每個產業集聚區和每個縣區設立一個創業輔導基地。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深入實施企業技術創新工程,加大科技投入,落實企業科技研發投入抵扣所得稅政策和技改專項資金,鼓勵和支持企業創建科技研發平台,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年內力爭使「國家級礦山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在我市掛牌,爭取20家中小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加快提升農業生產科技水平,重點推廣30項現代農業科技實用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鼓勵創造發明,挖掘本地智力資源,發揮鄉土人才作用。積極推進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加強我市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特別是與京津的科技合作,通過委託研究、合作開發、中試、共建研發中心等方式,引進人才、智力和技術,建設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五)加強財稅金融工作,提供發展保障。充分把握國家政策機遇,切實加強財政金融工作,加大對經濟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做好財政工作。認真研究國家財政資金的投放領域和重點,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和各級扶持資金、補貼資金,鼓勵引導社會性投資。堅持把培植財源放在重要位置,強化稅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優化縣級財稅結構,加強後續財源培育。厲行節儉,保障重點,優先確保公教人員工資和機關正常運轉,優先保證社保和民生支出。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做好財政體制省管縣改革,提高各級財政的保障能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瞄準國家信貸資金投向,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對接,積極爭取各類貸款和專項建設資金,確保經濟建設的信貸需求。引進中信、民生等域外金融機構和實力財團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延伸服務。加大對重點企業的上市培育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債券及其它金融產品籌集資金,探索發行地方債券,提高直接融資在融資中的比重。整合配置優勢資源,進一步擴大資本金規模,形成更加科學順暢的「融資—投資—還款」體制機制,實現項目融資的創新突破。精心謀劃和包裝項目,加大爭跑力度,確保新爭取的中央投資數額處於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搶抓機遇,以敢為人先的勇氣開拓創新,以鍥而不舍的作風真抓實干,不斷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使命、無愧於人民的新業績!

㈡ 為3億新市民提供精準有效的金融服務,疫情下,數字化技術是否已全面覆蓋

為3億新市民提供精準有效的金融服務,疫情下,數字化技術是否已全面覆蓋?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下一步,金融機構做惠普金融金融服務,實際上是遭遇較大的轉型發展挑戰——原先那類躺賺式的金融服務銷售市場越來越低了,原先那類個人信用信息詳細、且有充足質押的高質量顧客,早已不用那麼多金融機構去賺正中間價差了,由於這一部分顧客,簡易高效率且低成本的電子信息技術服務項目,徹底可以替代目前的金融機構窗口單位。

反過來,這些必須金融服務的新市民,是需要服務項目、並且,不僅服務項目成本費遠遠高於高品質顧客,金融機構的盈利還相對性要低。因此,應對這一剛性需求但如巨蟹一樣「扎嘴」的銷售市場,金融機構你准備好了嗎?

㈢ 融資性擔保機構擔保業務模式及風險

融資性擔保機構擔保業務模式及風險

近年來,我國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如雨後春筍一樣蓬勃發展,融資性擔保業務實現了快速發展,為中小企業發展搭建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梁,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融資性擔保業務模式

融資性擔保是指擔保人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等債權人約定,當被擔保人不履行對債權人負有的融資性債務時,由擔保人依法承擔合同約定的擔保責任的行為。目前與融資性擔保機構開展業務的大多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用款特點為“短、頻、急”,擔保公司利用自身專業及資源優勢,在以下方面實現了與金融機構的對接:

1、在貸款項目的選擇方面。擔保公司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方式,發掘並向銀行推薦項目,由於擔保公司大多為屬地化經營,可以更有效的解決銀企貸款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對於銀行而言,也需要擔保公司為期拓展培育優質客戶;

2、可以有效解決貸款的時效性問題。銀行貸款流程較為煩瑣,審批程序較多。而擔保公司的經營方式較為靈活多變,大大節省了企業的時間與精力,能迎合企業主急用資金的需求。

3、事後風險釋放機制無可替代。銀行項目出現風險後,處置抵押物往往周期長,訴訟成本高,變現性不佳。擔保機構的逾期即代償的方式,可以使銀行的風險貸款及時得到有效消除。

二、擔保公司的利潤來源分析

擔保公司屬於非銀行金融機構,而銀行是屬於金融行業,兩者形式上類似,功能上都能夠為企業融資提供幫助,但還是有本質的區別:擔保公司不是以自有資金放貸,而是為企業信譽做擔保,由銀行放貸。也就是說企業在銀行資信度不夠達到貸款標准,可以找擔保公司擔保,銀行不願意做的相對有瑕疵的那部分業務,相對風險由擔保公司來承擔。因此,銀行必須對擔保公司的`利潤來源進行必要的了解和分析,以確保其能維持正常的利潤水平和代償能力。

擔保公司的利潤來源(以注冊資金為1億元的擔保公司為例):

(一)銀擔業務。假設其銀擔業務量為5億元,按照擔保放大倍數為1:10計算.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擔保費率應控制在銀行同期基準利率的50%以內(目前業內通行利率為3%)。則其年營業收入為:50000×3%=1500萬元。

根據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於2010年4月30日頒布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企[2010]72號)的規定:擔保機構應按當年擔保費的50%提取未到期責任准備金;按不超過當年年末擔保責任余額1%的比例以及所得稅後利潤的一定比例提取風險准備金,用於擔保賠付。風險准備金累計達到擔保責任余額的10%後,實行差額提取。按照上述要求,企業最終的稅前利潤為250萬元,同時凍結了該公司貨幣資本5000萬元,毛利潤率僅為16.7%。主要指標如表所示:

(二)民間融資業務:主要涵蓋了搭橋貸款業務和民間擔保業務。

搭橋貸款主要指在銀行貸款到期後、續貸業務未發放前,擔保公司利用其信息優勢,為滿足中小企業的用款需求而給予的拆解資金;或是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競拍土地前、為取得大額競拍資金而向擔保公司申領的資金,該部分資金在房企取得土地手續後,從銀行獲取抵押貸款加以償還。在擔保公司整頓前,擔保公司從民間吸納資金的成本為月息1-1.2分,而擔保市場的融資價格通常為1.5分,高者甚至達到了2分。以該公司剩餘的貨幣資本5000萬元進行放貸,其利潤可以達到1200萬元/年。

民間擔保業務類似於銀擔業務,但與銀擔業務相比,擔保公司可以減少繳納保證金的資金成本,同時擔保費率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相對於中小企業用款人而言,資金成本要高於其從銀行取得的貸款。

(三)投資業務: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融資性擔保公司以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的,僅限於國債、金融債券及大型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信用等級較高的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以及不存在利益沖突且總額不高於凈資產20%的其他投資。

(四)補貼收益及保費補助委託貸款也是機構開展的中小企業融資再擔保業務,按照不超過年再擔保額的0.5%給予補助。

三、擔保公司的問題來源及風險分析

(一)擔保公司問題來源的誘因。目前擔保行業存在問題是由國家貨幣政策的失控和擔保行業的逐利沖動的內、外因同時作用造成的。

1、外因方面: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M2貨幣的平均增長量超過18%,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和外匯儲備的激增造成基礎貨幣存量快速增加,帶來的直接影響是物價的上漲和人民幣的貶值,民間流資急需尋找有效出口;

2、央行過度使用存准工具、銀行的緊縮政策使中小企業可使用的銀行貨幣快速下降,而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外部資金依賴較大,在此情況下,企業從民間融資不可避免;

3、擔保公司從民間借貸中獲取了遠遠高於銀擔業務的利潤,且外部監管部門對於民間借貸業務的監管能力和監管措施遠遠弱化於銀擔業務。

(二)擔保公司的風險分析。在擔保業務經營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引起擔保機構損失的因素產生了不確定性。由此給擔保企業經營帶來很多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

1、擔保公司在自身經營管理中出現的企業經營風險

(1)制度性風險。擔保機構的業務經營要有嚴格的制度規范,對於業務的審查,應有集體討論機制。如果擔保機構不制定完善的業務經營制度,就難以避免在擔保過程中違規操作,人情擔保、關系擔保將導致擔保機構蒙受損失。(2)操作性風險。控制操作性風險,防範由於工作失誤、人為因素或其他管理不健全可能導致的損失。把操作性風險控制在較低的合理水平,是增強風險控制能力、提升擔保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擔保機構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2、經濟周期和國家政策造成的風險

(1)經濟波動的周期性是擔保業務面臨的一大風險。經濟不景氣,擔保機構往往因為債務人所在行業市場蕭條,合同難以履行,收益減少,本息難以收回,呆壞帳增加,引起擔保機構代償賠付增加。擔保風險管理是否審慎、全面、穩健、高效,往往在經濟蕭條時最能體現出來。

(2)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國家經濟政策不可避免地會引起社會再生產領域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諸方面發生變化,也引起經濟活動中社會產品和資源的總量、結構、行業分布、價格、稅收、外匯流動等變化,從而通過影響企業經營效益、給擔保機構帶來風險。

3、融資擔保企業因債務人的信用問題而帶來的風險。

擔保機構為債務人提供擔保的主要目標,是期望債務人能夠按照約定的期限歸還借款。如果債務人到期不能償還,債權人就會把部分或全部損失轉移給擔保機構;如果債務人資不抵債甚至破產,擔保機構遭受的損失就更大。

;

㈣ 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怎樣推進

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息息相關、互利共生:文化產業發展為推進金融創新開辟廣闊空間,金融創新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成為理論界和實業界廣泛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要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怎樣推進這一融合?今天刊發的這篇文章對此進行了思考並提出了建議。

——編者

近年來,我國不斷深化文化與金融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加速了金融創新,文化產業與金融創新的融合取得長足進步。但應看到,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的融合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實際需要。比如,在宏觀管理領域,一些政府職能部門缺乏戰略規劃與綜合協調,並存在服務意識不強、職能交叉重復和管理簡單粗放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認識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的密切關系,同時在深化文化體制與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相關機制。

准確把握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的密切關系

當前,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的融合呈現對接平台增多、金融創新活力迸發、新型文化業態涌現的新態勢。深刻認識這一新態勢,更加積極主動地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把文化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需要准確把握二者的密切關系。

從消費需求角度看,文化產業具有逆勢而上的發展特性,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承載著發展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長點、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從激發服務意識、優化盈利模式、擴大市場份額、增強市場理性預期等方面為金融創新提供實踐舞台、拓寬發展空間。

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金融是經濟運行的「血脈」,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金融創新通過對金融要素的有序組合和創造性變革,能夠有力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在努力完善內部控制機制、不斷降低金融風險、最大限度地消除金融抑制、建立健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的過程中,金融創新不僅能夠促使金融機構增強可持續盈利能力,而且具有放大貨幣作用的乘數效應,能夠為壯大文化企業規模和提升文化產業層次提供靈活融資機制的功能,是文化生產力發展的強大助推器。

建立聯動整合機制

2010年,中宣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聯合頒發了《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的深度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文化產業發展涉及的部門、領域和行業多,一些文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產業集中度不高、結構比較鬆散,在客觀上加大了文化產業與金融創新融合的難度。

有鑒於此,需要加快形成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的聯動整合機制。應在國家層面成立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由這一議事協調機構責成黨委、政府牽頭部門主動承擔統籌策劃、宏觀規劃和評價監測等重要工作,努力從源頭上解決因部門多頭管理帶來的缺乏高水平綜合管理和戰略管理的問題。與此同時,這一議事協調機構應善於運用專題咨詢、聯席會議、定期會商、業務交流和重點督辦等方法,加強部門協同,推動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跨行業、跨部門、跨所有制乃至跨區域對接聯合,引導文化與金融生產要素資源不斷向優勢文化企業聚集。

健全配套服務機制

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配套服務機制至關重要。應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盡快出台文化企業無形資產交易評估等管理辦法,並以此為契機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從而在增強企業信用、提高無形資產市場認可度等方面為金融創新服務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創造條件;建立健全多部門信息供給與交流平台,打破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的局面:由政府主導,推動文化和金融主管部門加快落實文化系列項目庫發布制度和信貸投放效果評估發布制度,確保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實現信息對接交流、形成共享機制,從而不斷降低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融合的成本,確保文化產業發展的高效與金融運行的安全有序。

當前,尤其應在加強宏觀指導上下功夫,支持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具體來說,應引導金融企業深入研究文化企業發展的獨特規律與運作機制,摒棄簡單用發展工業的思路來對待文化企業的做法,不斷創新服務手段,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努力豐富金融產品,靈活使用各類金融工具,高效率地為文化企業提供差別化和特色化服務。此外,還應引入第三方服務,即通過政府創造良好條件,引導相關中介機構運用資信評估、委託培訓、清算支付、風險管理等功能和手段,主動為文化企業提供針對性強、技術含量高的金融服務。

完善政策協同機制

在當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情況下,雖然國家通過採取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等措施,發揮穩健的貨幣政策的作用,進一步加大了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改善和優化了文化企業的融資結構,但眾多中小型文化企業市場經營和抗禦風險的能力還比較弱,即使加大貨幣政策支持的力度,對其效應終歸有限。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予以協同配合,增強其杠桿導向作用。

為此,應隨著財政收入的逐年提高並根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科學安排年度財政預算,設立相應規模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擇優扶持文化企業的發展。政府應提供財政注資支持,為文化企業搭建融資擔保平台,藉此增加對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放貸額度。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還應通過加強稅收、貿易、土地和環保等其他政策的協同配合,千方百計拓寬社會投資來源渠道。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利率調節微觀經濟運行的作用,進一步優化市場流動性結構,推動市場流動性更有效地進入文化實體經濟。
構建人才集成機制

無論加快文化產業發展還是深化金融創新,都必須依靠人才特別是復合型高端人才。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在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中,人才總量不足和實際需求失衡的矛盾比較突出。解決這一突出矛盾,重在牢固樹立創新跟著人才走、人才撬動產業興的理念,狠抓開放型、集成式育才選才用才機制建設。

落實到實踐中,就是既要依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大項目和重點園區,集成培養擅長跨行業資本運作、懂得現代營銷的金融領域的領軍型人才,又要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進原則,把各類中高級文化管理人才匯集於文化企業;既要通過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引入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熟知國際市場規則、富有跨國經營管理經驗的金融獵頭人才,又要運用競爭上崗、公開選拔等方式選配文化專業良才;既要認真落實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積極培養人才,又要不斷改革相關體制機制,切實加強分類管理,努力激發人才創造活力。

形成輿論導向機制

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離不開正確輿論的引導和支持。為此,一方面應圍繞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切實加強輿論引導,大力倡導崇尚創新、寬容失敗、奮發進取的社會風尚,努力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營造良好氛圍;另一方面應加強群眾路線教育,深化「走、轉、改」,激勵廣大新聞工作者增強敏銳性,主動深入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挖掘選樹一批又一批立志報國、甘於奉獻、勇創佳績的先進典型和成功案例,努力做到用典型引路、借成功案例說話,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提供榜樣和標桿。

(作者為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外宣辦主任)

㈤ 機構:央行釋放重磅利好,樓市因城施策降首付、降利率都在路上!

中華網財經4月19日訊:央行官網4月18日消息,人民銀行、外匯局出台23條舉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下稱通知)。

《通知》指出,從支持受困主體紓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外貿出口發展三個方面,提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23條政策舉措。

其中,《通知》強調,要抓好抓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落地。支持地方政府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依法合規保障融資平台公司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合理確定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貸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建築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引導平台企業依法合規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最大化惠企利民。要求金融機構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提高新發放企業貸款中民營企業貸款佔比。

對此,中指研究院陳文靜表示,首先,因城施策是當前政策主線,多地有望繼續下調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

從2022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延續低溫態勢,供求兩端均弱,購房者置業信心尚未實質修復,市場成交規模降幅明顯,房企投資意願不足。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今年以來,中央多次強調「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各地積極落實「因城施策」穩市場、穩預期

據中指監測,截至目前,今年全國已有超70城出台房地產政策百餘條,主要涉及放鬆限購政策、降低首付比例、發放購房補貼、取消限售、為房企提供資金支持等方面。其中鄭州、蘭州、重慶、溫州、南寧、菏澤、佛山、贛州等城市優化調整限貸政策,部分城市下調個人商業貸款首套或二套首付比例;另有多個城市下調房貸利率,4月14日,央行鄒瀾司長回答記者提問時曾指出,「3月份以來,由於市場需求減弱,全國已經有一百多個城市的銀行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經營情況,自主下調了房貸利率,平均幅度在20個到60個基點不等。」

此次《通知》明確提出「因城施策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合理確定轄區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貸款利率要求,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預計接下來將有更多城市下調商貸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優化「認房認貸」標准,多數城市的首套房貸利率有望降至基準線4.6%,二套降至5.2%,通過降利率實現降低購房者置業成本,釋放購房需求,對房地產行業產生實質性利好。

另外,近期多地疫情反復,部分居民收入受到短期影響,《通知》提出「靈活採取合理延後還款時間、延長貸款期限、延遲還本等方式調整還款計劃予以支持」,該措施是對居民的實質性紓困,有利於穩定當前市場預期。

其次,金融機構區分項目風險與企業集團風險,不搞「一刀切」,有利於優質項目得到合理資金支持。

根據中指監測,截至2022年3月31日,房企待償債券余額共計26452.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債券合計6888.7億元,其中信用債余額3305.7億元,海外債余額3583.0億元,房企仍處償債高峰期。根據最新數據,2022年1-3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3.8萬億元,同比下降19.6%,為歷史最大降幅,其中國內貸款降幅超20%,企業資金壓力不減。

《通知》明確提出「金融機構要區分項目風險與企業集團風險,加大對優質項目的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不搞「一刀切」,保持房地產開發貸款平穩有序投放」。去年以來,在部分房企風險顯性化後,金融機構出現了應激反應,「避險」情緒上升,企業主體一旦出現違約情況,所有項目融資都會受到影響,誤傷了房企部分優質項目的合理融資需求,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流動性風險。此次特別提出「金融機構要區分項目風險與企業集團風險」,有利於部分出險企業的優質項目得到合理資金支持。

一般而言,優質的地產項目多分布在一二線和強三線等熱點城市,債務結構清晰合理且具有良好的回款能力,此類項目未來資金支持力度或將加大,從而帶動企業資金面得到改善。

再是、並購債融資加快推進,加速出險企業出清。

根據中指監測,今年以來,已有多家房企發行並購債,直接融資超100億元,發行主體以國央企為主。同時,多家房企與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或備忘錄,獲得並購融資貸款額度。此外,多家銀行及資管公司以發行並購債的方式募集資金。

本次《通知》明確提出「商業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要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並購金融服務,穩妥有序開展並購貸款業務,加大並購債券融資支持力度,積極提供兼並收購財務顧問服務。」未來加大並購債融資支持力度,有利於加快債務違約的房企風險出清。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行業調整階段,房企對收並購整體持審慎態度,目前房企並購債資金也多用於合作項目。當下,房企對「自身安全」要求較高,對於標的物選擇及出手時機更加謹慎。

近期利好政策頻出,從15日全面「降准」到18日央行強調「因城施策」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樓市信貸環境和調控政策有望加快改善,尤其是降首付、降利率、優化二套房認定標准等將有效激發住房需求釋放。從行業發展來看,購房需求並未消失,但短期需求端觀望情緒較重,預計隨著政策逐漸落地,購房者預期和置業信心有望逐漸企穩,而市場恢復節奏仍有賴於疫情的有效防控和各地政策的執行力度。

下為《通知》原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策部署及全國保障物流暢通和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會議要求,4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支持受困主體紓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外貿出口發展三個方面,提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23條政策舉措。

《通知》指出,要發揮貨幣政策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行業、企業、人群等金融支持。中國人民銀行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擴大貸款投放、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適時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量的1%提供激勵資金,將原用於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4000億元再貸款額度繼續滾動使用,促進金融資源向受疫情影響企業、行業、地區傾斜。保障留抵退稅資金及時准確直達,促進市場主體盡早享受到政策紅利。對於受困人群,金融機構要靈活採取合理延後還款時間、延長貸款期限、延遲還本等方式予以支持,相關逾期貸款可以不作逾期記錄報送。

《通知》強調,要抓好抓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落地。用好用足支農再貸款再貼現、碳減排支持工具,優化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全力保障糧食、能源穩定供應。設立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支持普惠養老機構融資。用好創業擔保貸款政策,豐富新市民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地方政府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依法合規保障融資平台公司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合理確定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貸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建築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引導平台企業依法合規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最大化惠企利民。要求金融機構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提高新發放企業貸款中民營企業貸款佔比。

為落實好全國保障物流暢通和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會議精神,《通知》要求,發揮好民航應急貸款作用,加快科技創新再貸款落地,建立信貸、債券融資對接機制,支持貨運物流暢通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循環。金融機構要主動跟進和有效滿足運輸物流企業、貨車司機的融資需求,對暫時償還貸款困難的,合理給予貸款展期和續貸安排。對貨車司機、計程車司機、網店店主等靈活就業主體,比照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加大經營性貸款支持。

《通知》明確,將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廣至全國,開展更高水平人民幣結算便利化和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允許具有貿易出口背景的國內外匯貸款結匯使用。提高企業跨境人民幣使用效率,完善企業匯率避險管理服務。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業外匯衍生品交易相關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手續費。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加大流動性投放力度,為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加速落地,人民銀行靠前發力加快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截至4月中旬已上繳6000億元,主要用於留抵退稅和向地方政府轉移支付,相當於投放基礎貨幣6000億元,和全面降准0.25個百分點基本相當。4月15日,人民銀行宣布全面降准0.25個百分點,將再投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從全年看,人民銀行將總計上繳11000多億元結存利潤,繳款進度靠前發力,視退稅需要及時撥付,與其他貨幣政策操作相互配合,有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引導市場利率下行0.1-0.15個百分點,帶動一季度企業貸款利率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至4.4%,為有統計以來的記錄低點。加大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兩項減碳工具,加快1000億再貸款投放交通物流領域,創設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和400億元普惠養老再貸款,預計帶動金融機構貸款投放多增1萬億元。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將與相關部門、地方黨政和金融機構並肩奮進,扎實推動各項政策精準落地,及早釋放政策紅利,全力以赴支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大局。(完)

附件

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及時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銀發〔2020〕29號文),提出貨幣信貸、金融服務等30項措施,為疫情防控和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當前,受疫情和國內外因素疊加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加大。為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發揮貨幣政策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行業、企業、人群等金融支持

(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動性,引導金融機構擴大貸款投放,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充分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推動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對受到疫情實質影響的金融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存款准備金考核的容忍度。

(二)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政策,適時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化旅遊等接觸型服務業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行業的支持力度。

加強與商務、文化旅遊、交通運輸等行業主管部門的信息共享,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政銀企對接活動,幫助銀行提升客戶獲取、風險評價和管控能力,針對企業特點開發動產抵質押和信用貸款產品。

(三)加大對小微企業等受困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發揮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作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末,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量的1%提供激勵資金,鼓勵金融機構穩定普惠小微貸款存量,擴大增量。將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並入支農支小再貸款管理,自2022年起,原用於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4000億元再貸款額度繼續滾動使用,必要時可再進一步增加,引導金融機構提升信用貸款和首貸戶比重。

金融機構要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貸款模式,更好滿足小微企業用款需求。要細化實化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不良容忍度、盡職免責、績效考核等要求,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加快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要按市場化原則,通過提供中長期貸款、降低利率、展期或續貸支持等方式,積極支持受困企業抵禦疫情影響,不得盲目限貸、抽貸、斷貸。要積極主動對接徵信平台有關的金融、政務、公用事業、商務等不同領域的涉企信用信息,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提高融資效率。

(四)提高對重點地區和受困人群的金融服務質效。金融機構要通過調整區域融資政策、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實施差異化的績效考核辦法等措施,提升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金融供給水平。

對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以及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金融機構要及時優化信貸政策,區分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區分受疫情影響的短期還款能力和中長期還款能力,對其存續個人住房等貸款,靈活採取合理延後還款時間、延長貸款期限、延遲還本等方式調整還款計劃予以支持。對計程車司機、網店店主、貨車司機等靈活就業主體,金融機構可比照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加大對其經營性貸款支持力度。

(五)提供便捷金融市場服務。金融市場基礎設施要進一步優化發行、交易、清算、結算等服務,提供多種服務渠道,調整部分業務開展方式,強化服務保障。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等要利用前期已建立的「綠色通道」,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發債企業,簡化業務流程,適度放寬信息披露制式要求,加大支持力度。

(六)保障基礎金融服務暢通。加強現金管理,確保現金供應和現金安全衛生。確保支付清算通暢運行,按需放開小額支付系統業務限額,延長大額支付系統、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運行時間,加大電子支付服務保障力度。

金融機構在必要時要採取就近網點辦公、召開視頻會議等方式,為企業辦理審批放款等業務。要切實保障公眾徵信相關權益,繼續落實好受疫情影響相關逾期貸款可以不作逾期記錄報送的有關規定。暢通金融消費者線上咨詢、投訴處理通道。

要建立財政-稅務-國庫-銀行協同工作機制,確保資金匯劃渠道暢通,保障疫情防控資金及時撥付到位。各級國庫要落實好助企紓困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暢通退稅資金撥付、退付通道,有效保障退稅資金及時、准確、安全直達市場主體,促進市場主體盡早享受到政策紅利。

二、發揮金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作用,抓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落地

(七)全力做好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產銷的金融保障。用好支農再貸款、再貼現工具,適時增加再貸款額度,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對涉農主體的支持力度。圍繞春耕備耕、糧食流通收儲加工等全產業鏈,制定差異化信貸支持措施。發揮政策性銀行作用,及時保障中央儲備糧信貸資金供給。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糧食市場化收購,主動對接收購加工金融需求。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大豆、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購銷、加工等環節信貸投放力度,加強對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金融保障。

(八)做好煤炭等能源供應的金融服務。優化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合理滿足煤炭安全生產建設、發電企業購買煤炭、煤炭儲備等領域需求,保障電力煤炭等能源穩定供應。抓實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加大對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及周邊煤電改造升級的支持力度,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的同時,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

(九)加大對物流航運循環暢通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機構要主動跟進和有效滿足運輸企業融資需求。對承擔疫情防控和應急運輸任務較重的運輸物流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提供靈活便捷金融服務。對於因疫情影響償還貸款暫時困難的運輸物流企業和貨車司機,支持金融機構科學合理給予貸款展期和續貸安排。要用好用足民航應急貸款等工具,多措並舉加大對航空公司和機場的信貸支持力度。

(十)強化產業鏈供應鏈核心企業金融支持。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創新貸款提供再貸款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科技開發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建立信貸、債券融資對接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快速響應產業鏈核心及配套企業融資需求。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發揮供應鏈票據等金融工具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作用,支持供應鏈企業融資。

(十一)加大對有效投資等金融支持力度。開發性、政策性銀行要結合自身業務范圍,加大對重點投資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金融機構要主動對接重大項目,加大對水利、交通、管網、市政基礎設施等領域惠民生、補短板項目和第五代移動通信(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推動新開工項目盡快開工,實現實物工作量。要合理購買地方政府債券,支持地方政府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要在風險可控、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按市場化原則保障融資平台公司合理融資需求,不得盲目抽貸、壓貸或停貸,保障在建項目順利實施。做好民間投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金融支持工作。金融機構對信貸增長緩慢的省(區)新增貸款佔比要穩中有升。

(十二)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在貸款、債券融資政策等金融政策上一視同仁。鼓勵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構建中長期合作關系,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充分滿足民營經濟合理金融需求,進一步提高新發放企業貸款中民營企業貸款佔比。

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引領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民營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或信用保證基金,重點為首貸、轉貸、續貸等提供增信服務。完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民營企業債券投資力度。

(十三)完善住房領域金融服務。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因城施策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合理確定轄區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貸款利率要求,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當地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金融機構要區分項目風險與企業集團風險,加大對優質項目的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不搞「一刀切」,保持房地產開發貸款平穩有序投放。商業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要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並購金融服務,穩妥有序開展並購貸款業務,加大並購債券融資支持力度,積極提供兼並收購財務顧問服務。

金融機構要在風險可控基礎上,適度加大流動性貸款等支持力度,滿足建築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保持建築企業融資連續穩定。

(十四)引導平台企業依法合規開展普惠金融業務。在推動平台企業網路金融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基礎上,發揮平台企業金融服務的積極作用。支持平台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化場景化線上融資產品,向平台商戶和消費者提供非接觸式金融服務。鼓勵平台企業充分發揮獲客、數據、風控和技術優勢,加大對「三農」、小微領域的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引導平台企業穩步降低利息和收費水平,為受疫情影響的貸款客戶提供延期還本付息服務,最大化惠企利民。督促平台企業規范開展與金融機構業務合作,賦能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覆蓋面。

(十五)加強對重點消費領域和新市民群體的金融服務。設立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對符合條件的普惠養老貸款提供再貸款支持,加大對普惠養老機構等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規范發展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加大對醫療健康、養老托育、文化旅遊、新型消費、綠色消費、縣域農村消費等領域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豐富汽車等大宗消費金融產品,滿足合理消費資金需求。

金融機構要用好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圍繞新市民創業形態、收入特點、資金需求,豐富信貸產品供給,降低新市民融資成本,激發新市民創業就業活力。積極創新針對新市民消費、職業技能培訓、子女教育、健康保險、養老保障、住房等領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基礎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性。

三、優化外匯和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促進外貿出口平穩發展

(十六)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將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廣至全國,穩步開展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鼓勵銀行將更多優質中小企業納入便利化政策范疇。進一步拓寬結算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和銀行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等貿易新業態相關市場主體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資金結算服務。

(十七)便利企業開展跨境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進一步便利企業借用外債,支持非金融企業的多筆外債共用一個外債賬戶。支持企業以線上方式申請外債登記。試點地區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可按規定直接到銀行辦理外債等資本項目外匯登記業務。

允許具有貿易出口背景的國內外匯貸款結匯使用,企業原則上應以貿易出口收匯資金償還。企業因特殊情況無法按期收匯且無外匯資金用於償還具有貿易出口背景的國內外匯貸款的,貸款銀行可按規定為企業辦理購匯償還手續。金融機構要積極創新貿易金融產品,提升貿易融資的服務水平,為企業進出口貿易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十八)完善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金融機構要及時響應外貿企業等市場主體的匯率避險需求,支持企業擴大人民幣跨境結算,優化外匯衍生品業務管理和服務,降低企業避險保值成本。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強化政銀企合作,探索完善匯率避險成本分攤機制,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為企業提供貿易融資、匯率避險業務的擔保,提升企業應對匯率波動能力。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業外匯衍生品交易相關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手續費。

(十九)優化跨境業務辦理流程和服務。進一步提升跨境業務數字化水平,銀行可通過審核電子單證等在線化、無紙化方式,提供跨境結算服務。銀行應提高企業經常項下跨境收付款效率。鼓勵銀行豐富人民幣投融資產品,便利企業在對外經貿活動和國際合作領域中使用人民幣。

(二十)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發揮出口信用保險增信保障作用,引導保險機構做好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金融服務,進一步提高保險理賠效率。深化政保銀企四方合作,通過跨境金融服務平台「出口信保保單融資」應用場景,提供更豐富的跨境貿易背景信息和更便捷的核驗服務,精準服務外貿企業,擴大保單融資規模。

(二十一)提升投資者跨境投融資便利度。推動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統一準入標准,簡化入市流程,完善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資金管理。優化境外機構境內發行債券(熊貓債)資金管理,熊貓債發行主體境內關聯企業可按實需原則借用相關熊貓債資金。進一步便利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辦理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登記業務。

四、加強黨的領導,提升政策長期可持續性和政策宣傳落地效果

(二十二)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人民銀行、外匯局系統各單位和各金融機構,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來,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將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好相關政策,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服務。

(二十三)強化金融支持的可持續性。金融機構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通盤考慮利潤、撥備和核銷等因素,獨立審貸、自主決策、自擔風險,持續做好金融支持工作。要防範道德風險,加強對資金流向、風險情況監測,確保企業合規合理使用資金。人民銀行、外匯局系統各單位要解決政策落地的痛點難點,主動呼應金融機構和市場主體合理訴求,完善政策落地長效機制。要通過媒體、網路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確保政策及時惠及市場主體。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

2022年4月18日

㈥ 政府金融辦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組織擬訂金融領域有關地方規范性文件草案;組織擬訂全市金融業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組織擬訂加強全市金融行業服務、促進金融行業發展的意見和政策建議。研究分析國家金融政策、宏觀金融形勢和全市金融運行情況,負責推動全市金融改革創新,完善金融業整體布局,指導推進全市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引進金融機構及培育金融人才,促進全市金融發展。負責聯系國務院、省駐岳金融管理部門、各類金融機構;協助國務院、省駐岳金融管理部門依法對我市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組織開展政府與金融機構合作、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接,引導協調和鼓勵金融機加大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並組織目標考核。
組織協調實施金融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查處和打擊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活動,整頓和規范全市金融市場秩序,防範化解處置各類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金融安全區建設,推進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組織推進全市全方位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與發展;指導和推進企業改制上市等直接融資工作;指導協調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及兼並收購,負責全市上市後備資源培育工作。負責對轄區內融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實施監管,強化對轄區內投資公司、開展信用互助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眾籌機構、地方各類交易場所等的監管;協調相關部門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政府金融中心是幹嘛的?
1.承擔相關組織、材料收集和分析研究等具體工作。
2.根據區政府領導要求和政府工作需要,開展全局關鍵性問題的調查和研究。
3.負責聯系省、市、兄弟縣(市、區)以及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等各方面研究力量,收集和編輯有關材料,發動和組織社會研究力量,圍繞區政府中心工作開展各類專門性的調查和研究,負責編輯有關調查研究刊物。
4.參與起草區政府工作報告、區政府全體會議報告等重要報告和文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八十九條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㈦ 誰知道金融營銷的趨勢有哪些

傳播新命題目前,金融行業仍面臨著傳播創新的難題,首當其沖的是傳播形式的單一性。金融機構依然以傳統媒體為主進行較為單一的傳播,而隨著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大眾對網路的依賴度不斷加深,金融機構也要順應社會變化,適應大眾生活形態,強化互聯網傳播的力度。
在廣告傳播方面,金融企業要找到能夠打動消費者的核心利益點,以及與客戶溝通的適合途徑。廣告的訴求點不能過於單調,要有一定的區分,同時表現手法要多樣化。在廣告投放策略方面,可以針對目標市場與人群,精準投放,高密度轟炸;也可以大范圍覆蓋,拉動品牌與知名度提升。
除了常規的公關活動與廣告投放,金融機構還可以結合重要事件和社會熱點進行傳播。借勢打勢,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快速推廣品牌,進而促成產品業務的提升。
金融營銷實踐中另一個問題是媒體深度資源挖掘開發不夠,資源位置、用戶關注與廣告內容沒有形成統一。只有充分發掘媒體用戶所關注的資源位置,將適合的廣告內容與相關資源和用戶協調統一起來,才能達到傳播效果最大化。
根據以往的經驗總結,金融業傳播中的一個主要矛盾是金融知識專業性與大眾需求通俗化之間的矛盾。金融實務有專業的體現,而大眾需要通過簡單的方式來了解和實踐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在傳播中要充分利用大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來告知和實現服務。
新媒體機遇互動式、體驗式的網路廣告讓金融企業實現了與用戶的直接、即時交流,不僅能給客戶提供便利,並及時反饋信息,快速、方便地為特定的目標客戶量身定做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利用這些信息建立起龐大而有效的資源庫。
同時,互聯網企業與金融機構要做深入的溝通,更好的對接。在自身專業水平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更多的交流與溝通,是對互聯網媒體提出的要求。例如和訊網營銷團隊在內部按照行業進行劃分,有銀行、基金、保險、外匯、期貨等。目的就是要讓營銷人員專業化分工,熟悉各金融領域與行業,與金融機構對接到各具體業務層面。
近兩年,和訊網與各大金融機構不斷嘗試各類營銷形式,金融營銷實踐表現出創新、整合以及與新媒體深度合作的特點。中信銀行現金管理業務推廣時,通過在和訊網新開「現金管理」專區,輔以漫畫形式進行傳播。漫畫採用《武林外傳》為藍本設計,通俗風趣,便於理解
與記憶,體現出了化繁為簡的傳播特點。
未來發展趨勢
金融營銷的基本理念已經開始影響到我國金融活動的方方面面,而且越來越廣泛深入,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我國金融營銷實踐將會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首先,金融營銷將實現從地域化向全國化,乃至全球化發展的趨勢。這與金融行業的特點,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緊密相關。
其次,金融營銷將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因而必須從以業務拓展為核心到以客戶服務為中心。要了解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從客戶的角度設計並提供產品與服務,逐步實現個性化組合,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金融營銷質的飛躍。
第三,從行政及自身優勢轉化為自身品牌力量。中國的金融企業離不開國家及政府的扶持與管理,過去大多數金融企業具有行政或者行業壟斷優勢。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轉化成商業模式和能量,進而塑造金融機構自身的「品牌力量」。以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為代表的股份制金融企業的迅速發展,開始挑戰國有金融機構的壟斷地位,因此,市場營銷策略要深入到金融企業的內部。
第四,差異性與客戶的認知將成為金融營銷競爭力主導方向。必須引導出差異化服務,同時應以客戶的認知作為金融企業營銷的主導方向。中國現階段金融產品同質化很嚴重,而且有高度集中的趨勢。缺乏差異化,就不能讓品牌得到客戶的深度認同。中國與歐美企業在品牌建設上面的方法是背道而馳的:中國企業先做知名度,形成關聯度,再形成認知,最後實現差異化;而歐美企業則先做出差異化,再產生關聯,形成認知,進而擴大知名度,最後確定在顧客心中的形象。
如銀行等現代金融機構雖然可以把營業廳開到顧客的家門口,縮短了相互之間的物理距離,但是金融機構與顧客之間的距離不是以物理距離、而是以心理距離來衡量的。拉近與顧客的心理距離才是營銷工作的主導。
第五,要立足內部營銷。作為服務型企業,金融機構要針對內部員工進行營銷理念、思路、方法的輔導與培訓。原因在於,代表金融機構與顧客打交道的均為一線員工,他們的形象、態度、素質,以及服務的細節都會對顧客產生重要的影響。好的服務取決於對服務理念的理解與執行。外部營銷前先要做好內部營銷。
最後,善於利用社會及公益活動強化品牌營銷。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要考慮對社會的回報,而這個社會形象會加重客戶對企業的認知和認同。金融機構藉助投資教育與公益活動強化品牌,對金融營銷整體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金融營銷是一門需要持續研究的課題,互聯網是一個無限創新的平台。在這個開放的平台上研究與嘗試金融營銷新成果,將會創造無窮的樂趣與奇跡。
現在大部分金融機構會選擇在互聯網的首頁以及新聞、股票、基金頻道首頁投放廣告,對互聯網專業頻道等深度資源挖掘不足。例如,股票頻道中「數據」、「流量分析」等二級頻道或者欄目,基金頻道中基金凈值查詢、基金評級等數據頁面,流量佔到頻道總流量的50%,廣告投放更加精準,效果不亞於首頁。
在激烈的現代金融競爭中,金融營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有助於提升金融機構的管理水平、開展集約化經營、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可以說,有效開展金融營銷是金融機構提高競爭力的必要選擇。

㈧ 市場監管局對金融支持個體戶發展的建議

摘要 降低個體工商戶經營成本

㈨ 如何加強與央企的對接合作&建議 gov

中央企業(以下簡稱央企)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強與央企合作,是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促進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為推進我市與央企的對接合作,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協調服務,通過推進與央企對接合作,聚集發展要素,推進結構調整,加快優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壯大,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二、工作原則
(一)政府引導。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完善與央企對接合作的政策措施,加強與央企的互動交流,搭建平台,優化環境,全面推動我市與央企的戰略合作。
(二)市場運作。充分發揮各縣(市、區)、市政府駐外機構和國家級、省級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及企業的主體作用。合作對象以央企為主,兼顧世界500強企業、軍工企業、區域性、行業性龍頭骨幹企業和浙商重點企業。
(三)互利共贏。充分發揮我市和央企的比較優勢,通過對接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三、工作重點
突出優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圍繞做大做強企業,加強技術研發、管理創新、人才培養使用等方面對接合作。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實施「一企一策」。對來我市投資建設產業基地、產業園區或投資規模大、對我市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央企項目,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落實相關優惠政策。
(二)優先保障用地。優先保障央企對接合作項目的用地,凡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供地投資強度指標的項目,其建設用地優先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優先落實用地指標、優先預審報批、優先供地。項目用地採取招拍掛方式凈地出讓。
(三)完善配套設施。優先保證央企重大投資項目的基礎設施以及供電、供水、供汽等配套條件;優先調劑重大產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對企業的原輔材料、產成品運輸等生產要素予以重點調度。
(四)扶持合作項目。與央企對接合作項目列入市級以上重點工程項目,享受市級以上重點建設項目各項政策。央企投資項目涉及行政事業性收費,比照省級開發園區工業企業建設規費執行標准,享受建設規費優惠政策。
(五)強化金融支撐。央企投資項目納入全市年度銀企合作計劃,開辟央企對接合作項目貸款「綠色通道」,協調銀行在遵循信貸管理要求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貸款額度、放寬企業貸款抵押擔保條件。引導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為央企投資項目量身定製包括信貸、債券、信託、基金、保險等一攬子金融服務。
(六)加強涉稅協調。新落地央企對接合作重點項目所形成的稅收中地方可用財力部分,可用於獎勵項目企業,獎勵方式與比例由項目所在地政府與項目業主協商確定,獎勵資金用於其在我市的再投入。央企對接合作項目所購置的進口設備,項目所在地政府與口岸部門要加強協調,做好相應稅收優惠措施的政策指導、通關便利等工作。
(七)提供人才支撐。優先為央企引進高層次人才、緊缺急需人才。優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設指標用於央企職工住房建設。幫助央企引進的各類高層次人才解決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困難。市內高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可為央企定向培養員工,畢業生優先滿足央企用工需求。搭建畢業生與央企雙向選擇對接平台,為央企接收我市畢業生在就業手續辦理、人事代理、戶口落戶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務。
(八)對世界500強企業,軍工企業,區域性、行業性龍頭骨幹企業和浙商重點企業來我市投資合作的大項目,參照央企投資合作項目相關扶持政策執行。
五、加強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市有關部門要把央企對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班子成員協同抓的工作機制。市有關部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央企對接合作的服務工作;各縣(市、區)要建立協調服務機制,上下聯動,形成合力。

㈩ 四川出台11條金融措施:從醫院等回籠的現金,處理後單獨存放

一、加快疫情防控資金撥付

人民銀行各級國庫和商業銀行代理支庫要加強疫情防控財政專項資金撥付保障,開通資金撥付綠色通道,調配人員隨時待命,做到隨到隨辦。各銀行機構、支付機構要確保資金匯路暢通、系統安全運行,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資金調撥,提高緊急取現、資金劃轉、賬務處理等工作效率;對涉及疫情防控款項的支付業務,不得晚於T+1日進行結算,鼓勵實行T+0、D+0結算。

二、保障基礎金融服務

各金融機構要合理安排營業網點和營業時間,對受疫情影響臨時停業或調整營業時間的,要主動做好解釋說明,並提供替代解決方案,確保基礎金融服務不中斷。針對疫情防控開通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為政府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提供緊急取現等應急服務,必要時上門服務。做好營業場所及服務設施的清潔消毒,鼓勵客戶線上辦理業務,利用自助機具等分流客戶。

三、確保現金供應安全可靠

人民銀行各發行庫對銀行機構的取現需求,銀行機構對企事業單位疫情防控物資采購的大額現金需求,應特事特辦及時滿足。 對從農貿市場、公交企業等回籠的現金區別裝袋並作特殊標識,對從醫院、疑似感染人員隔離單位等回籠的現金,按要求處理後單獨存放 ,確保流通人民幣安全、衛生、整潔。

四、便利疫情防控跨境收支

對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所需的疫情防控物資進口結算,各相關銀行機構應簡化業務流程,提高辦理效率。對企業辦理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和跨境人民幣支付,無需事前、逐筆提交單證材料,事後對資金使用真實性進行抽查。對境外匯入用於疫情防控的外匯或人民幣捐贈資金,可通過受贈單位經常項目外匯結算賬戶或人民幣結算賬戶辦理,無需單獨開立專戶;若受贈單位未開立外匯結算賬戶,銀行可直接為其結匯並入賬。對涉及疫情防控的個人外匯業務,可作特殊應急處理,事後補充相關證明材料。對與疫情防控有關的其他特殊資本項目外匯業務,可先行辦理,並向當地外匯管理部門報備。

五、加大專項融資支持力度

各金融機構要主動加強與疫情防控有關生產企業、科研單位、物流零售、醫療機構等的對接,積極滿足衛生防疫、醫葯產品製造及采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攻關、必要生活物資供應等方面的合理融資需求,單列信貸規模、簡化審批流程、提供優惠利率(費率)、合理安排融資期限。鼓勵銀行機構通過調整區域融資政策、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績效考核辦法等措施,向疫情防控一線的相關單位和工作者提供更加優惠的金融服務。企業借用疫情防控相關外債額度不受限額限制。

六、做好受影響企業和個人金融服務

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 旅遊 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支持受影響企業利用保險、期貨市場等對沖風險。鼓勵銀行機構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完善續貸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做好逾期等不良信息報送前的核實與告知工作,對因疫情防控出現徵信不良記錄而提出異議和投訴的,要及時核實,妥善處理。

七、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引導

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綜合運用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等貨幣政策工具,增強疫情防控的金融供給能力。優先滿足法人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的再貸款、再貼現需求,優先辦理葯品、防護用品、醫療設備等生產企業簽發、收受票據的再貼現。加快推進LPR改革,引導 社會 融資成本下行,尤其要降低疫情防控企業和民生領域企業融資成本。

八、提高承保理賠服務水平

積極排查客戶承保及出險情況,適當擴展責任范圍,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出險理賠客戶開通綠色通道,簡化理賠流程,提高理賠服務時效,及時足額賠付,確保應賠盡賠快賠。對符合承保條件的客戶,不得以任何方式拒保。鼓勵保險機構向疫情防控一線的相關單位和人員提供更加優惠全面的保險服務。

九、保持資本市場平穩有序運行

引導上市(掛牌)公司依法依規披露疫情相關信息,保持投資者溝通渠道暢通,保障投資者知情權,防範借機炒作、曲解政策等行為。積極引導投資者理性、客觀分析疫情影響,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依法合規開展投資活動。推進受疫情影響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協助受疫情影響較重的上市申報企業做好信息披露。各地方交易場所對受疫情影響造成交易中止或合約無法履行的交易,要引導交易雙方妥善協商處置,避免盲目取消交易或按違約處理。免除或減免在四板市場掛牌的衛生 健康 服務類企業掛牌融資手續費。

十、發揮地方金融組織補充作用

各地方金融組織要主動作為,積極補位,圍繞衛生防疫、醫葯產品製造及采購等疫情防控產業鏈提供相關金融服務。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典當行要優化服務流程,拓寬抵押擔保物范圍,降低息費水平。融資擔保公司、信用增進公司要強化增信分險功能, 探索 開展投擔業務聯動,為疫情防控相關行業提供投資、增信、分險等多元化服務。

十一、維護區域金融安全平穩運行

編輯 楊渝彤

閱讀全文

與要抓好與金融機構的對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尚頎資本的上市公司 瀏覽:630
中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瀏覽:137
亞星客車歷史股票價格 瀏覽:487
bt融資建設管理辦法 瀏覽:61
光大信託排名第幾 瀏覽:998
600604今日資金 瀏覽:174
信託重倉股 瀏覽:322
適合女人怎麼理財 瀏覽:900
銅錢板理財 瀏覽:890
安全投資理財排行 瀏覽:53
博時基金公司的客服電話 瀏覽:289
民生理財贖回 瀏覽:409
股市還能投資什麼意思 瀏覽:222
外匯平台排名金道外匯 瀏覽:929
怎樣開通紅棗期貨 瀏覽:304
白銀克價今日價格 瀏覽:810
一人民幣能換多少澳元 瀏覽:911
郵政小額貸款ppt 瀏覽:937
融資合作書 瀏覽:345
通達信怎樣設置基金持股公式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