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和金融體制不斷變革的過程中,我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資產總量在低起點的基礎上迅速增加,但是其在整個金融機構中的比重並沒有相應的順利提升,加之其內部結構不合理,這些均嚴重製約了金融體系效率額的提高和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將使我國金融業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面臨更大的金融風險。
首先,完善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的制度安排,規範金融市場秩序。盡管我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已有近30年的歷史,但很長時間內缺乏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安排,信託公司出現風險控制弱化、資本金不足、違規經營及虧損嚴重等問題;財務公司出現行政干預過多、貸款集中度過高等問題。這些都導致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緩慢甚至出現停滯不前的局面。因而,要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政府必須進一步完善相應的制度安排,推動金融機構創新,促進非銀行金融機構健康有序發展。當前,可以考慮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改造某些准金融機構為信貸機構,加快步伐構築中小企業融資平台。
其次,適時推出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促進非銀行金融機構快速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為貨幣緊縮環境下的金融創新,政府有必要適時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手段給非銀行金融機構創造快速發展的機會。比如在完善制度的基礎上,通過財政補助等手段補充非銀行金融機構資本金,對這些企業實行有區別的稅收政策,促進其較快發展,更好地實現高效的資金配置。
再次,政府應積極引導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服務向中小企業傾斜。與銀行體系一樣,非銀行金融機構可能也會偏好大企業、大項目。為此,政府需要進一步創新金融工具,通過財政資金實行擔保建立非銀行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的資金融通關系,完善各種類型的貸款擔保機構,組建多種類型的擔保公司,以適應小企業抵押貸款的靈活性需要。此外,為促進非銀行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良性循環,政府應積極搭建非銀行金融機構與銀行等其他機構的融資平台,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實行財政資金支持,實現非金融機構資金來源多元化和穩定化,促進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B. 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必要性
我國現階段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客觀現實,決定了以國家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必要性。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決定了以國家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長期性。
單一的國家銀行形式與多種經濟形式長期並存的現實顯然是不和諧的。從金融體系改革的情況來看,我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中央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為主體,國家政策性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及多種金融機構分工並存的金融組織體系。眾多金融機構的並存。是金融業開展競爭的必備條件。如果壟斷,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競爭,而且會影響金融服務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在努力將國有商業銀行辦成真正商業銀行的同時,還要大力支持其他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建立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基礎上的以國家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形式、多種經營方式並存的金融體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應當長期存在。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採取措施,陸續組建一些較大的商業銀行,並引導國有商業銀行為多種經濟成分的各類企業提供服務。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九大商業銀行和眾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組成了龐大的金融體系,同時也形成了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從構建現代金融組織體系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來看,要允許成立非國有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非銀行的金融機構。現代金融組織體系,應當是一個包括國有、股份、地方、合作以及私營在內的多層次、多元化和多樣化的金融體系。這是因為,市場經濟的確立要以市場金融的發展為前提,而市場金融的發展則有賴於金融競爭的推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多種形式的多種經濟成分的金融機構之間平等而有序的競爭,具有合理配置資金,調節資金供求,提高效益,完善市場經濟運行體系以及促進金融服務內容創新和服務質量提高等功能。眾多金融機構長期並存,是金融業展開競爭的必備條件。在努力將國有商業銀行辦成真正商業銀行的同時,大力支持其他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同時,金融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已經日益從局部的產品競爭、價格競爭、資金競爭、信息競爭等發展到企業的整體性競爭——企業形象競爭。在這種形勢下,各類金融機構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重新設計、改善、再塑造自身在公眾面前所表現的形象,構建金融機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氛圍、最佳的社會輿論,就能真正贏得社會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和合作,爭取良好的市場地位,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C. 金融市場上為什麼需要金融機構這一主體
不是需要,是必然產生的
因為金融市場具有規模效應的特性,規模越大越賺錢,所以導致金融機構的成為金融市場的主體
D. 如何看待非政策性金融機構,它有無存在的必要
由於一些投資領域投資回報低,按照市場調劑,資源配置往往是不充分的,例如農村的基礎建設等,但是對國家而言需要引導投資,於是產生了政策性金融機構,國家是他們的股東,對它們的考核也不是以追求利潤為主,而是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目標。因此,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有積極意義的。
但是,非政策性金融才是真正的市場行為,才能更科學的配給資源,他們在經濟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是必要的。
E. 建立中央銀行的必要性
1、集中貨幣發行權的需要
2、管理金融業的需要
3、國家對杜會經濟發展實行干預的需要
4、代理國庫和為政府籌措資金的需要
中央銀行國家中居主導地位的金融中心機構,是國家干預和調控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負責制定並執行國家貨幣信用政策,獨具貨幣發行權,實行金融監管。中國的中央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
(5)簡述金融機構產生的必要性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為了保障戰時財政需要,大量向中央銀行借款,並且紛紛強迫中央銀行停止或限制銀行券兌換,從而造成戰後經濟混亂的局面,通貨膨脹非常嚴重。與此同時,由於前一階段各國中央銀行的創立和發展總結出了具體經驗,這時候推動中央銀行的成立也已經有了良好基礎。所以總體來看,這個時期是中央銀行發展歷史上最快的階段,中央銀行職能也有了進一步擴大。
F. ,金融機構產生和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金融機構是金融市場服務的主體,它的存在保證了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
G. 金融機構存在的必要性
金融機構是特殊的企業,與一般經濟單位之間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內金融機構容的經營對象是貨幣資金,經營內容是貨幣的收付、借貸及各種與貨幣資金運動有關或與之相聯系的各種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主要是貨幣資金的借貸或投資關系,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原則;金融機構風險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擠兌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金融機構的危機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甚至引發嚴重政治或社會危機。
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相比具有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極高比率;所支配運營的資本規模與權益資本的比率相對其他產業高;屬高風險產業。
H. 如何理解金融機構在現代經濟中的重要
速度和結構。金融運行得正常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則貨幣資金的籌集,利率,對國民經濟走向良性循環所起的作用也就明顯,聯系每個社會成員和千家萬戶,在穩定物價的基礎上,通過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從國內看,適時地調控貨幣供應的數量、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現代一切經濟活動幾乎都離不開貨幣資金運動、匯率,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運用各種金融調控手段、結算等金融手段又對微觀經濟主體有著直接的影響,實現國際貿易、信貸,金融連接著各部門,在現代經濟生活中。
其次、各行業。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從而調節經濟發展的規模,其顯著特徵之一是宏觀調控的間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面地反映成千上萬個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結構和利率,它能夠比較深入、引進外資,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從國際看,國家可以根據宏觀經濟政策的需求。
最後,社會資源的配置也就合理,貨幣資金運動導向物質資源運動、各單位的生產經營,貨幣資金作為重要的經濟資源和財富、監督和調控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杠桿和手段,它的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導向實物流、加強國際間經濟技術合作的紐帶,同時。現代經濟是由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成為溝通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命脈和媒介,金融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往。金融業是聯結國民經濟各方面的紐帶,成為國家管理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
首先
I. 什麼是金融監管,並分析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1、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
2、金融業是一個存在諸多風險的特殊行業,關系千家萬戶和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
3、維護金融秩序,保護公平競爭,提高金融效率。
4、金融監管是實施貨幣政策和金融調控的保障。
J. 金融機構和銀行機構怎麼形成的
最早的金融業發源於西歐古代社會的貨幣兌換業。
銀行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出現了貨幣兌換業和兌換商。
第二階段:增加了貨幣保管和收付業務即由貨幣兌換業演變成貨幣經營業。
第三階段:兼營貨幣保管、,收付、結算、放貸等業務,這時貨幣兌換業便發展為銀行業。
20世紀以來,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在世界各地陸續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區性的銀行組織,如1930年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1945年成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1956年成立的國際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開發銀行、1966年成立的亞洲開發銀行等,銀行在跨越國界和更廣泛的領域里發揮作用。
金融機構:
是指專門從事貨幣信用活動的中介組織。我國的金融機構,按地位和功能可分為中央銀行、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外資、僑資、合資金融機構四大類。 第一類,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類,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 第三類,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及股份制的保險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證券公司(投資銀行),財務公司等。 第四類,在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以上各種金融機構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金融機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