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美國金融機構杠桿率

美國金融機構杠桿率

發布時間:2022-09-05 00:57:30

1.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以及杠桿率是什麼意思

所謂杠桿,從狹義上講,是指資產與股東權益之比;從廣義講,則是指通過負債實現以較小的資本金控制較大的資產規模,從而擴大盈利能力或購買力。
自從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去杠桿化」一詞遍從國外一直流行到國內。所謂「去杠桿化」,是指公司或者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把原來通過各種方式「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這樣一個潮流。
去杠桿化會的影響
那麼,去杠桿化將如何影響當前的資本和資本市場呢?美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的最新觀點是,美國去杠桿化進程,已經導致了該國三大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房地產)價格的整體下跌。格羅斯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目前處於去杠桿化的進程中,這將導致大多數資產的價格出現下降,包括黃金、鑽石、穀物這樣的東西。「我們經常說總有機會存在於市場的某個地方,但我要說現在不是時候。」格羅斯表示,一旦進入去杠桿化進程,包括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會上升。資產價格將因此受到沖擊。而且這個進程將不是單向的,而是互相影響、彼此加強的。比如,當投資者意識到次貸風險並解除在次級債券上的投資杠桿時,那些和這些債券有套利關系的其他債券、持有這些債券的其他投資者以及他們持有的其他品種,都會遭受影響。這個過程可能從有「瑕疵」的債券蔓延到無瑕疵的債券,並最終影響市場的流動性,進而沖擊實體經濟。
杠桿率一般是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與權益資本的比率。高杠桿率意味著在經濟繁榮階段,金融機構能夠獲得較高的權益收益率,但當市場發生逆轉時,將會面臨收益大幅下降的風險。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般都採取杠桿經營模式。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商業銀行的杠桿率一般為10-20倍,投資銀行的杠桿率通常在30倍左右。
杠桿率的優點
引入杠桿率作為資本監管的補充手段,其主要優點為:一是反映股東出資的真金白銀對存款人的保護和抵禦風險的作用,有利於維持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水平,確保銀行擁有一定水平的高質量資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潤)。二是能夠避免加權風險資本充足率的復雜性問題,減少資本套利空間。本次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在新資本協議框架下,如果商業銀行利用新資本協議的復雜性進行監管套利, 將會嚴重影響銀行的資本水平。有關數據顯示,一些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和杠桿比率出現背離。2008年年末,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3.1% ,但杠桿比率只有2.9%;UBS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1.5%,杠桿比率卻只有2.6%。
通過引入杠桿率,能夠避免過於復雜的計量問題,控制風險計量的風險。三是有利於控制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過快增長。通過引入杠桿率,使得資本擴張的規模控制在銀行有形資本的一定倍數之內,有利於控制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過快增長。
杠桿率的缺點
杠桿率也有其內在缺陷:一是對不同風險的資產不加以區分,對所有資產都要求同樣的資本,難以起到鼓勵銀行有效控制資產風險的目的。二是商業銀行可能通過將資產表外化等方式規避杠桿率的監管要求。三是杠桿率缺乏國際統一的標准和定義, 同時對會計准則有很強的依賴性。由於杠桿率的相關項目主要來源於資產負債表,受會計並表和會計確認規則的影響很大,在各國會計准則有較大差異的情況下,該指標難以在不同國家進行比較。

2. 國際金融危機原因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容易導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結果,導致通貨收縮,通貨收縮,加劇金融危機。 通貨膨脹的起因,主要是貨幣供應量太大,或者是貨幣流通量太快,經濟活躍,導致供不應求,物價高漲,出現經濟泡沫。泡沫破裂,出現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
危機產生失業,人民收入驟減,需求驟減,市場供過於求,物價下降,導致通貨收縮。通貨收縮,使人民更不捨得花錢,因為可以期盼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相同的東西,因此而加劇經濟危機,或者金融危機。

3.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以及杠桿率是什麼意思

首先定義杠桿一詞,個人理解來自於「財務杠桿」概念.當企業負債經營時,用較小的權益資產支持起了比較大的經營規模,由此產生「杠桿效應」.按這個邏輯,我理解的「去杠桿」就是指企業或經營主體主動降低資產負債率.如果這個理解從根本上就錯了,請用力拍磚.
去杠桿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政府去杠桿,二是金融去杠桿,三是企業去杠桿.
一、政府去杠桿政府去杠桿,就是削減政府債務,對中國而言重點是地方政府債務.其實中國政府整體債務佔GDP比重與美國、日本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相比,還不算高,去杠桿的需求不是太迫切.主要問題是不透明,讓中央領導、銀行心裡沒底.所以我覺得與其說政府去杠桿,不如說是調結構更合適.
第一個問題經濟界討論的很多,見仁見智吧.我沒有具體數據不做判斷,但有一點很明確.
現存債務已是既成事實,投資項目有清償能力還得上最好,還不上就從全國財政大盤子里找錢,實在還不上,就只能債務重組.
當然債務重組最好的辦法不是像早先那樣,再剝離幾家不良資產管理公司,這樣等於全國人民集體買單,效率不高且不公平.而是對銀行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相關不良貸款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CLO),吸引投資者來買.悲觀的投資者可以買優先順序,低風險低收益.樂觀的投資者可以買劣後級,高風險高收益.這樣就把地方債務風險從銀行體系轉移到了廣泛的投資人身上,也就盤活了債務存量.
關於第二個問題,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明確政府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建立規范的地方債、資產支持證券(注意,這里指狹義ABS!不是CLO)發行機制,讓真正用錢的和投錢的直接見面,是為用好增量.這一點對承銷商,如銀行、券商們,是利好.
具體到銀行,去杠桿不可能是減少存款,現在看來也只能壓縮同業業務、表外業務了.銀行是整個社會最大的資金來源,同業不讓做,表外業務受限於資本壓力短期內不可能全回到表內,這樣看來全社會資金成本會上升.對銀行而言利好利空很難判定,因為我不清楚同業、表外業務給銀行帶來的收益大還是風險大,請大家指教.但對依賴理財產品、同業業務等籌集資金的企業,短期內則是大利空.
有人認為信貸資產證券化是為了金融去杠桿,個人認為理解有誤,應該是轉移銀行信用風險的舉措.信貸資產屬於銀行資產,而賣資產無論如何不會降低銀行的杠桿水平的.因為它和銀行負債端的資金來源根本就是兩回事.不過,如果CLO能夠常規化、可盈利,債務風險就能有效轉移,那長期來看對銀行業確實是一個利好.需要說明的是,CLO的開展,給銀行帶來信貸額度,如果不對這部分信貸流向進行指導控制,很可能資金又會流向政府融資平台.這樣的話,反而不利於政府去杠桿了.

4. 金融風險是如何成為金融危機的

一·金融危機如何產生的:

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壟斷經濟和國家貨幣被私有所有操作造成。例如貨幣和資源的投機炒作等等。過度的私有制自由化必然會導致金融危機造成隱患和危機。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金融危機就不會停止,只是顯現時間的周期遲與早的問題。

資本主義制度不僅滋生金融危機而且還有轉嫁危機的可能。比如發動戰爭入侵,進行經濟封鎖,經濟干預等等。因為高度的私有化自由貿易制度決定了無限制的壟斷膨脹,必然會導致各種危機。

解決危機和隱患必須從社會制度上思考,使社會制度為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平衡發展為目標。反對壟斷和制止壟斷。及時平衡和調整經濟發展目標和方向,向有利於百分九十以上的大多數人民利益方向調整,向不平衡的國家和地區調整,實行共同發展和共享發展。

二·產生的原因:

1.次級房地產按揭貸款

按照國際慣例,購房按揭貸款是20%—30%的首付然後按月還本付息。但美國為了刺激房地產消費,在過去10年裡購房實行「零首付」,半年內不用還本付息,5年內只付息不還本,甚至允許購房者將房價增值部分再次向銀行抵押貸款。這個世界上最浪漫的購房按揭貸款制度,讓美國人超前消費、超能力消費,窮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國經濟輝煌的十年。但這輝煌背後就潛伏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及關聯的壞賬隱患。

2.房貸證券化

出於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考慮,美國的銀行金融機構將購房按揭貸款包括次級按揭貸款打包證券化,通過投資銀行賣給社會投資者。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就轉嫁到資本市場,並進一步轉嫁到全社會投資者——股民、企業以及全球各種銀行和機構投資者。

3.投資銀行的異化

投資銀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國的投資銀行為房貸證券化交易的巨額利潤所惑而角色異化。在通過承銷債券賺取中介費用的同時,大舉買賣次級債券獲取收益。形象地說,是從賭場的發牌者變為賭徒甚至莊家。角色的異化不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將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4.金融杠桿率過高

金融市場要穩定,金融杠桿率一定要合理。美國金融機構片面追逐利潤過度擴張,用極小比例的自有資金通過大量負債實現規模擴張,杠桿率高達1:20—30甚至1:40—50。在過去的5年裡,美國金融機構以這個過高過大的杠桿率,炮製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和虛假的繁榮。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億美元自有資金,形成2000億美元左右的債券投資。

5.信用違約掉期(CDS)

美國的金融投資杠桿率能達到1:40—50,是因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險機構為這些風險巨大的融資活動提供擔保。若融資方出現資金問題,由提供保險的機構賠付。但是,在沒有發生違約行為時,保險機構除了得到風險補償外,還可將CDS在市場公開出售。由此形成一個巨大的規模超過33萬億美元的CDS市場。CDS的出現,在規避局部風險的同時卻增大金融整體風險,使分散的可控制的違約風險向信用保險機構集中,變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風險。

6.對沖基金缺乏監管

以上五個環節相互作用,已經形成美國金融危機的源頭,而「追漲殺跌」的對沖基金又加速危機的發酵爆發。美國有大量缺乏政府監管的對沖基金,當美國經濟快速發展時,對沖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場,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價;次貸危機爆發後,對沖基金又瘋狂做空美國股市,加速整個系統的崩盤。

(4)美國金融機構杠桿率擴展閱讀: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

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5. 美國金融危機源頭在哪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增強,國際經濟失衡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重新配置。從某種意義上說,國際經濟失衡和國際貨幣體系缺陷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前提條件,而國際游資的攻擊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實現條件。
次級房地產按揭貸款
按照國際慣例,購房按揭貸款是20%—30%的首付然後按月還本付息。但美國為了刺激房地產消費,在過去10年裡購房實行「零首付」,半年內不用還本付息,5年內只付息不還本,甚至允許購房者將房價增值部分再次向銀行抵押貸款。這個世界上最浪漫的購房按揭貸款制度,讓美國人超前消費、超能力消費,窮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國經濟輝煌的十年。但這輝煌背後就潛伏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及關聯的壞賬隱患。
房貸證券化
出於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考慮,美國的銀行金融機構將購房按揭貸款包括次級按揭貸款打包證券化,通過投資銀行賣給社會投資者。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就轉嫁到資本市場,並進一步轉嫁到全社會投資者——股民、企業以及全球各種銀行和機構投資者。
投資銀行的異化
投資銀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國的投資銀行為房貸證券化交易的巨額利潤所惑而角色異化。在通過承銷債券賺取中介費用的同時,大舉買賣次級債券獲取收益。形象地說,是從賭場的發牌者變為賭徒甚至莊家。角色的異化不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將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金融杠桿率過高
金融市場要穩定,金融杠桿率一定要合理。美國金融機構片面追逐利潤過度擴張,用極小比例的自有資金通過大量負債實現規模擴張,杠桿率高達1:20—30甚至1:40—50。在過去的5年裡,美國金融機構以這個過高過大的杠桿率,炮製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和虛假的繁榮。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億美元自有資金,形成2000億美元左右的債券投資。
信用違約掉期(CDS)
美國的金融投資杠桿率能達到1:40—50,是因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險機構為這些風險巨大的融資活動提供擔保。若融資方出現資金問題,由提供保險的機構賠付。但是,在沒有發生違約行為時,保險機構除了得到風險補償外,還可將CDS在市場公開出售。由此形成一個巨大的規模超過33萬億美元的CDS市場。CDS的出現,在規避局部風險的同時卻增大金融整體風險,使分散的可控制的違約風險向信用保險機構集中,變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風險。
對沖基金缺乏監管
以上五個環節相互作用,已經形成美國金融危機的源頭,而「追漲殺跌」的對沖基金又加速危機的發酵爆發。美國有大量缺乏政府監管的對沖基金,當美國經濟快速發展時,對沖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場,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價;次貸危機爆發後,對沖基金又瘋狂做空美國股市,加速整個系統的崩盤。
結語
這六大環節一環扣一環,形成美國金融泡沫的螺旋體和生長鏈。其中一環的破滅,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演變成今天美國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機。

6. leverage ratio

一、杠桿率(Leverageratio)

本文所言杠桿率是指金融機構的總資產除以其凈資產得到的放大倍數。反過來,它的倒數即凈資產除以總資產得到權益比率。杠桿率高(即權益比率低),經濟意義是少量的資本支撐著過多的負債,一般意味著風險大。

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均採用了高杠桿經營模式,其資產規模遠高於自有資本規模。從2007年報看,我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的杠桿率分別為15.96倍、13.18倍和15.63倍,加權風險資產/總資產分別為50.73%、62.61%和55.82%,上市中小股份制銀行中有兩家2007年底的杠桿率較高,達到了32.33倍和45.37倍(並不必然風險最高),加權風險資產/總資產分別為49.41%和60.20%。同期,Citibank和HSBC的杠桿率分別為19.19和17.38,其加權風險資產/總資產分別為57.28%和49.61%。

由於「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所以「權益比率+資產負債率=100%」,比如資產負債率等於97%,就相當於權益比率為3%,杠桿率33.33倍。從2008年三季報分析,我國資產負債率大於等於97%即杠桿率超過33.33倍的上市公司有55家,其中49家凈資產為負;資產負債率小於20%即杠桿率小於1.25倍的上市公司有96家。當然,非金融類公司的杠桿系數和金融類公司的杠桿率及其風險含義不能簡單對比,商業銀行和投行相同的杠桿率所隱含的風險也不一樣。

有的文獻把杠桿率定義為總負債/凈資產,由於「資產=負債+凈資產」,所以,「總負債/凈資產=總資產/凈資產-1」,所以,在這個定義和本文定義下的杠桿率分析結論基本相同。但是在美國等商業銀行的年報中,杠桿率的定義是監管當局規定的核心資本(Tier1Capital)除以總資產(注意不是風險加權資產),這就要求必須注意特定資料中對杠桿率的定義。

二、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與權益比率(杠桿率的倒數)的比較

簡單地看杠桿率,從理論上和實踐上並不反映風險的真實情況。這樣,以BIS為代表的金融監管當局和金融機構就對該指標進行了改進,通過把資產負債表中一些屬於負債的符合一定條件的負債項計入凈資產等方法得到監管資本(大於凈資產),同時,通過對各類資產進行風險加權調整,得到風險加權資產(風險加權資產一般遠遠小於總資產,目前看大概相當於總資產的45%~60%)。這樣,就從權益比率過渡到資本充足率。顯然,相較於權益比率的公式(凈資產/總資產),資本充足率公式的分子增加、分母大幅減小,所以,資本充足率必然高於權益比率。

因為凈資產中的以下項不計入核心資本:(1)資本公積中的重估儲備、按新會計准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的資本利得和損失;(2)未分配利潤中的利潤分配預案計劃分配部分;(3)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所以,核心資本一般略小於凈資產,但風險加權資產一般遠遠小於總資產,所以,核心資本充足率一般也高於權益比率。

從年報看,2007年底,工商銀行權益比率為6.2%(杠桿率15.96倍),其對應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09%和10.99%;中國銀行權益比率為7.6%(杠桿率為13.18倍),對應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34%和10.67%;Citibank權益比率為5.21%(杠桿率為19.19倍),對應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7%和7.12%。

三、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的金融機構杠桿率都很高

高杠桿率是次貸危機中金融機構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美林證券為例,自2003年到2007年其杠桿率增至28倍,也就是說,每1美元的資本支撐著28美元的資產規模,即支撐著27美元的負債規模。據估計如果加上SIV等表外業務的杠桿效應,華爾街投行的杠桿倍數可高達50~60倍。

這種高杠桿率有著明顯的雙向放大作用:30倍的杠桿,投資銀行家可以用10美元做300美元的投資,只要有3.3%的收益率(接近於美國國債利率),投行就可以賺回本金;但是這種杠桿放大是雙刃劍,只要損失超過3.3%,就將導致破產危機。

從年報看,2002~2006年底4年間花旗集團所有者權益增加了43%,而總資產增加了73%(即負債、資產的增加遠遠超過了資本的增加,同期,風險權重進行了調整,不要求資本支持的資產從占總資產的35%上升到了46.5%,或許是巴塞爾Ⅱ的貢獻),相應的杠桿率從18倍增加到了22倍。高杠桿經營的結果就是2007年由於資產負債表惡化,核銷劇增,所有者權益凈減少,杠桿率增加到了30倍,花旗大廈搖搖欲墜。

四、杠桿率的調整和資產價格變化會相互加強,放大經濟金融周期

(一)金融機構的杠桿比率變化具有順周期性。金融機構杠桿比率的變化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變化是正相關的。資產價值往往僅僅依賴於當前市場價值、不能夠准確揭示未來現金流,在經濟高漲時資產價值高、杠桿率高,經濟低迷時,資產價值低、杠桿率低。這樣,杠桿率具有順周性。

(二)杠桿率的調整和資產價格變化會相互加強,放大金融周期。資產價格快速上漲期,一些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價值快速泡沫化上升,負債率短期下降。但是,由於企業樂觀預期,所以,由於資產價值泡沫化上升導致的負債率下降反而增加了企業進一步負債的能力和信心,負債就也隨之上升,對資產的需求增加,進一步刺激資產價格上漲。有的企業負債的上升甚至超過了資產價值的上升速度,導致負債率上升,杠桿率放大。

問題是負債的上升屬於剛性上升,而資產價格的膨脹屬於泡沫化膨脹。當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後,資產價格像石頭垂直下落般迅速下降(比如股票、股票、石油等),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迅速萎縮,但是負債的下降往往很慢,導致凈資產減少,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出售更多的資產來還債,導致資產價格進一步下降,資產負債表進一步惡化,一些企業凈資產變為負值走向破產。

這樣,就表現為經濟的較大起伏。

(三)金融機構重建資本基礎的過程中必然導致信貸緊縮的出現。如果資產價格持續下降,高杠桿機構損失過大必然嚴重侵蝕資本基礎。這就必然需要金融機構重建資本基礎、加固資產負債表,也必然會放緩資產擴張,甚至壓縮資產負債表,出售風險資產。而且,即使可以通過吸引新的股權投資迅速重建資本基礎,但是由於金融市場總體風險上升,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也會下降。信貸供給下降。

這些意味著企業將難以得到信貸(銀行不想增加貸款,企業自然得不到貸款),信貸緊縮則可能進一步導致經濟衰退。

五、改進杠桿率監管

(一)重視初始定義的杠桿率(總資產/所有者權益,資產不經過風險調整)所顯示的風險信息

由於商業銀行採用了高杠桿經營模式,加上其無抵押負債、易發生系統性風險且對其救助肯定要動用公共資源,所以對其要進行審慎監管。

次貸危機的教訓使各方都在反思如何改進現有的監管框架,雖然有一定的缺陷,但是BIS近期的報告在強調初始定義的杠桿率(總資產/所有者權益,資產不經過風險調整)所顯示的資產負債表強壯度的信息,或者「核心資本/總資產」(邏輯是相同的)這個指標的重要性。

杠桿率要求的合理性,不但是由於傳統觀點認為資本可以緩沖資產的損失,更是由於在一個相互聯系的金融體系中保持負債的穩定。金融創新過程中,控制杠桿是分散業務風險的前提,是控制創新業務風險范圍的必須。「可以承受高風險,絕不承受高杠桿」的原則,不僅適用於新產品的拓展,也同樣適用於跨地域的擴張。在新地區市場上,當風險不可測時,控制杠桿比控制風險更重要。

具體的討論:(1)直接限制杠桿倍數;(2)直接限制抵押貸款的抵押率;(3)更加重視高杠桿經營機構的流動性監管,BIS出台了流動性監管指引。

更多的對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討論:(1)有研究提出復雜的規則和不現實的模型應該加以淡化。分析指出,監管套利和讓私人銀行的模型和假定來設置資本標准,會導致銀行資本的不足。框架的復雜性增加了減少資本要求的機會。這會扭曲資產的配置,導致順周期性。「高級方法令人不安地接近於允許銀行自行訂制自己的資本需求。這就像一場足球比賽,在比賽中每個球員都可以制定自己的一套規則。有很強的理由相信,如果銀行自己制定自己的規則,那麽,它們將會持有低於而不是高於審慎性要求的資本。」(2)需要對風險集中度和期限錯配情況更加敏感;(3)更好地合並銀行資產負債表表內和表外風險;(4)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的定義,等等。

(二)需要改善金融監管者之間的協調,需要一個統一的、能夠跟上市場創新的監管者,不可出現監管空白點

本輪金融危機經歷了從傳統業務風險通過結構化證券工具,到復雜衍生工具的傳播過程,跨越了信貸市場、結構化工具發行、交易市場、衍生工具市場等市場和交易環節。風險傳遞過程涉及了傳統信貸機構、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在這麽復雜的業務、機構、市場傳遞過程中,缺乏一個統一的監管者來有效監測、分析、評估和可靠地掌握風險的狀況。

面對全面混業的金融市場,面對母子公司相互依存、關聯協作的金融集團,需要改善相互獨立、各自為戰的金融監管者之間的協調,甚至需要一個掌握全局業務、機構、風險的監管者。監管構架不可出現監管空白點,否則,金融創新會發現它並從中獲得高收益,當然可能導致大的風險。

業界反思時也認為,金融監管者一定要跟上市場創新的步伐,雖然這很難。從美國的情況看,業界認為美國監管當局幾乎沒有人能夠懂得次貸相關的衍生品,偶爾有那麽幾個行家也會很快被金融機構高薪挖走。

(三)「公允價值的會計准則」問題

根據2006年美國157號會計准則,金融性資產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並將變動記入當期損益表。這往往加劇金融波動中普通投資者的恐慌。因此,在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通過的同時,美國國會要求美國證監會調查157號會計准則對次級貸危機的影響,並授權其在必要的情況下暫停157號會計准則的執行。歐洲議會和歐盟成員國政府決定修改歐盟現行會計准則中有關按公允價值標准計算資產價值的規定,以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

六、對我們的啟示

杠桿率監管改進的討論對我們的啟示:(一)要建立真正有約束力的、非擺飾性的資本監管框架,同時,高度關注原始定義的桿杠率較高的金融機構,尤其是現在的報表已經顯示出的高杠桿機構,詳細分析其是否真正隱藏風險。由於核心資本一般略小於凈資產,所以也可以用「總資產(不是風險加權資產)除以核心資本」這個更為審慎的指標;(二)在我國目前的行政格局下,尤其需要強調監管部門和央行之間的有效配合;(三)在股權融資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金融企業和非金融企業急需提高資本管理水平,尤其是在經濟周期起伏中在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之間求得最優結構,過於偏向一方都會有問題。

7. 金融危機是怎樣產生的

一、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壟斷經濟和國家貨幣被私有所有操作造成。

例如貨幣和資源的投機炒作等等。過度的私有制自由化必然會導致金融危機造成隱患和危機。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金融危機就不會停止,只是顯現時間的周期遲與早的問題。資本主義制度不僅滋生金融危機而且還有轉嫁危機的可能。比如發動戰爭入侵,進行經濟封鎖,經濟干預等等。

因為高度的私有化自由貿易制度決定了無限制的壟斷膨脹,必然會導致各種危機。解決危機和隱患必須從社會制度上思考,使社會制度為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平衡發展為目標。

反對壟斷和制止壟斷。及時平衡和調整經濟發展目標和方向,向有利於百分九十以上的大多數人民利益方向調整,向不平衡的國家和地區調整,實行共同發展和共享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二、我國人民幣如何應對金融危機。人民幣是中國的國家貨幣,隨著中國貿易走向世界,中國的貿易額差越來越大,中國的國際信譽增強,實行的國際結算辦法依原來的結算方式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環境下風險越來越大。

為了規避風險,保持國家利益不受侵害,不縮水,不受影響,可在貿易國設置中國銀行分理處依所在國實行人民幣當時匯價結算。人民幣果斷的向更多的國家覆蓋。堅定信譽,堅定信心,堅定發展,走向世界,承擔責任,規避風險。人民幣在國際舞台上必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那些重要影響 ,我們應如何應對。答:應該說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發展機遇和挑戰,帶來了現實教材和答案。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完全的自由化貿易和壟斷,瘋狂的投機和炒作,必然會導致並往復危機。

這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警示和思考。調產業,調結構,調協調,調平衡,創新型,增實體,扶薇企,已成為我們的主導意識和共識。防泡沫,防炒作,防投機,防壟斷已成為我們的警示和思考。我國將依協調平衡,創新思維,全面發展,穩定發展,科技創新,良性發展。

並以我們發展的優秀範例為世界所借鑒,引導發展,共享發展,互惠發展,互利發展。共同前進。我們將在不斷的學習、借鑒、創新、探索、思考中穩妥前進,走向輝煌。

(7)美國金融機構杠桿率擴展閱讀:

首先,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是有區別的。

理論上而言,「金融」與「經濟」本身就存在較大差別。「金融」是以貨幣和資本為核心的系列活動總稱,與它相對應的主要概念有「消費」和「生產」,後兩者則主要是圍繞商品和服務展開。

所謂金融危機,就是指與貨幣、資本相關的活動運行出現了某種持續性的矛盾。比如,票據兌現中出現的信用危機、買賣脫節造成的貨幣危機等。就美國次貸危機而言,其根本原因在於資本市場的貨幣信用通過金融衍生工具被無限放大,在較長的時期內帶來了貨幣信用供給與支付能力間的巨大缺口,最後嚴重偏離了現實產品市場對信用的有限需求。

當這種偏離普遍地存在於金融市場的各個領域時,次貸危機,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機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

「經濟」的內涵顯然比「金融」更廣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費」、「生產」和「金融」等一切與人們的需求和供給相關的活動,它的核心在於通過資源的整合,創造價值、獲得福利。就此而言,「經濟」是帶有價值取向的一個結果,「金融」則是實現這個結果的某個過程。

因此,經濟危機,是指在一段時間里價值和福利的增加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比如,供需脫節帶來的大量生產過剩(傳統意義上的經濟蕭條),比如,信用擴張帶來的過度需求(最近發生的經濟危機)。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對社會福利造成的影響程度和范圍不同。金融危機某種意義上只是一種過程危機,而經濟危機則是一種結果危機。

聯系

其次,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是有聯系的。

從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規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來看,大部分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都是相伴隨的。也就是說,在發生經濟危機之前,往往會先出現一波金融危機,最近的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也不例外。這表明兩者間存在著內在聯系。

其主要緣由在於,隨著貨幣和資本被引入消費和生產過程,消費、生產與貨幣、資本的結合越來越緊密。

以生產過程為例,資本在生產過程的第一個階段———投資階段,便開始介入,貨幣資本由此轉化為生產資本;在第二個階段里,也就是加工階段,資本的形態由投資轉化為商品;而在第三個階段里,也就是銷售階段,資本的形態又由商品恢復為貨幣。

正是貨幣資本經歷的這些轉換過程,使得貨幣資本的投入與取得在時空上相互分離,任何一個階段出現的不確定性和矛盾都足以導致貨幣資本運動的中斷,資本投資無法收回,從而出現直接的貨幣信用危機,也就是金融危機。

當這種不確定性和矛盾在較多的生產領域中出現時,生產過程便會因投入不足而無法繼續,從而造成產出的嚴重下降,引致更大范圍的經濟危機。這便是為何金融危機總是與經濟危機相伴隨,並總是先於經濟危機而發生的原因所在。

在某些情況下,也不能排除金融危機獨立於經濟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尤其是當政府在金融危機之初便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政策措施,比如,通過大規模的「輸血」政策,有效阻斷貨幣信用危機與生產過程的聯系,此時就有可能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或深入。

8. ftse中國三倍做多說明了什麼

ftse中國三倍做多說明投資者資金較少,但是預測到股票市場會出現下跌,然後想要做空使投資者憑借較少的資金來買入更多的標的物,在實際市場中,投資者一般在預測股票市場中出現下跌趨勢是會進行相關的做空操作。投資者可以通過將手中籌碼按照市價賣出,然後等股票價格下跌之後再進行買入操作,從而賺取中間差價的利潤。
拓展資料:
1、我國有四大期貨交易所,即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其中大連商品交易所已上市玉米、玉米澱粉、粳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焦炭、焦煤、鐵礦石、液化石油氣等期貨品種。
2、投資期貨時會面臨較大的風險,隨時可能會發生本金的虧損,投資之前最好具備相關的知識,期貨風險常見有強行平倉風險、交割風險、經紀委託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等。最後就是在投資期貨時一定要使用個人的閑錢。
3、經營杠桿率也稱經營杠桿系數。企業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中把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量(或銷售收入)變動率的倍數稱之為「經營杠桿系數」或「經營杠桿率」。杠桿率一般指的是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與權益資本的比率。高杠桿率意味著在經濟繁榮階段,金融機構能夠獲得較高的權益收益率,但是當市場發生逆轉時,將會面臨收益大幅下降的風險。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般都採取杠桿經營模式。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商業銀行的杠桿率一般為10-20倍,投資銀行的杠桿率通常在30倍左右。

閱讀全文

與美國金融機構杠桿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明天系信託公司被接管 瀏覽:269
安信信託消息 瀏覽:411
600983惠而浦股票 瀏覽:948
信託盈利模式 瀏覽:124
信託貸款平台 瀏覽:969
金銀島信託 瀏覽:826
小額理財信息 瀏覽:587
理財通哪個產品收益高 瀏覽:102
悅達投資參股新三板 瀏覽:730
人民幣境內外價格倒掛 瀏覽:128
如何尋找融資人 瀏覽:792
所有外匯商品 瀏覽:348
賬戶貴金屬就是紙黃金和紙白銀嗎 瀏覽:149
房企融資難 瀏覽:236
基金交易賬戶叫什麼意思 瀏覽:876
外匯實惠資產 瀏覽:839
2019年4月1日廈門92號汽油價格 瀏覽:36
春節投資理財產品 瀏覽:252
手機理財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943
錢近寶理財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