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其法制監管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其法制監管

發布時間:2022-07-30 18:54:00

1. 如何實現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監管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是建立在科技的基礎之上,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離不開對金融科技的監管。
「由於互聯網金融的輕資產、跨區域、高隱蔽性特徵,大量不法分子混雜其中,逃避監管,很多情況讓人防不勝防。」周宏仁表示,針對上述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在加快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的同時,必須要著手解決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面臨的比較緊迫的監管技術問題。
構建金融科技監管體系,監管部門需要進一步促進金融科技監管規則和工具的發展,建立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金融科技監管基礎設施、基本原則、微觀指標和監管工具等;加強監管機構與市場間的知識共享和溝通,特別是強化金融科技的典型技術及其與金融體系的融合以及對金融監管體系的影響;在現有分業監管格局下加強金融監管協調,特別是金融監管機構與非金融監管機構的協調。
應該改革金融科技監管組織架構。他說,互聯網金融以及金融科技的發展凸顯了我國金融領域跨界經營和綜合經營的重大發展優勢,這也呼喚相對更加統一的金融監管架構,最為理想的方式是國務院發起成立金融監管機構,其下可以設立金融科技創新中心,重點完善金融科技的創新與監管,並協調「一行三會」等相關部委對金融科技的監管。此次會議就提出了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2. 如何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

第一,明確監管主體、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體系。理順各類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業務范圍,並在此基礎上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主體、監管對象和監管范圍;針對互聯網金融活動交易的快速、頻繁和虛擬性等特點,監管部門應通過加強信息技術非現場監管,建立有效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針對跨國互聯網金融活動,監管部門需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監管合作與協調。
第二,從法律法規層面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立法力度。借鑒國際經驗,梳理與互聯網相關的現有法律法規,結合互聯網金融特點加大基礎性立法工作,建議明確互聯網金融交易主體的責權利、行業准入門檻、交易行為規范;修訂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的配套法律體系,建議修訂現有法律體系中對互聯網金融不適用的條款,完善對互聯網金融犯罪責任追究的法律規范;補充制定有利於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行業法規,建議制定互聯網金融公平交易規則以及安全法規。
第三,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互聯網金融監測及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立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商業信用數據平台;建議將互聯網融資納入社會融資總量,建立完善的互聯網融資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按照「特定非」的反洗錢監管要求,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反洗錢監管;加強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完善相關立法,明確機構職責,強化信息披露,建立司法保護機制,切實保障消費者利益。

3. 互聯網的金融監管需要堅持什麼監管

互聯網的金融監管需要堅持互聯網支付、網路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託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互聯網金融主要業態的監管。

黨中央、國務院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視,對出台支持發展、完善監管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明確要求。

要鼓勵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規范從業機構的經營活動、維護市場秩序,就應拿出必要的政策措施,回應社會和業界關切,深入研究在新的市場環境和消費需求條件下,如何將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與完善金融監管協同推進,引導、促進互聯網金融這一新興業態健康發展。

為此,人民銀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按照「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3)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其法制監管擴展閱讀

互聯網金融監管法治化

1、依法運用監管機關的行政裁量權。基於防範金融風險、金融消費者保護、維護金融穩定等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監管機構應在法律授予的自由裁量權范圍內創新監管手段。

2、有效運用司法機關的權能。訴訟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監管方式,在新的立法沒有誕生之前,應充分發揮司法部門的權威性和能動性,在具體案例的審理中發現規則,通過司法解釋將現行法律規則應用於司法審判之中。

3、盡快實現互聯網金融的軟法治理。通常意義上,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法律規范可以稱之為「硬法」。軟法」則是相對於該種特徵的硬法而言的,指那些結構未必完整、無需依靠國家強制保障實施也能產生規范實效的法律規范。

4. 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國家政策有哪些

《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為鼓勵金融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明確監管責任,規范市場秩序,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務院法制辦、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發〔2015〕221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按照「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支持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鼓勵互聯網金融平台、產品和服務創新,鼓勵從業機構相互合作,拓寬從業機構融資渠道,堅持簡政放權和落實、完善財稅政策,推動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體系建設。

《指導意見》按照「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確立了互聯網支付、網路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託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互聯網金融主要業態的監管職責分工,落實了監管責任,明確了業務邊界。

《指導意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互聯網金融,遵循服務好實體經濟、服從宏觀調控和維護金融穩定的總體目標,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在互聯網行業管理,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信息披露、風險提示和合格投資者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網路與信息安全,反洗錢和防範金融犯罪,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以及監管協調與數據統計監測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下一步,各相關部門將按照《指導意見》的職責分工,認真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各項要求;互聯網金融行業從業機構應按照《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依法合規開展各項經營活動。(完)

中國人民銀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財政部 工商總局 法制辦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信息通信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推動互聯網與金融快速融合,促進了金融創新,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遵循「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從金融業健康發展全局出發,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鼓勵創新,支持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以下統稱從業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與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將對投資模式、業務、組織和服務等方面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互聯網金融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發揮了現有金融機構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大門。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有利於提升投資服務質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作為新生事物,互聯網金融既需要市場驅動,鼓勵創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進發展。

(一)積極鼓勵互聯網金融平台、產品和服務創新,激發市場活力。鼓勵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和消費金融等金融機構依託互聯網技術,實現傳統金融業務與服務轉型升級,積極開發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建設創新型互聯網平台開展網路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網路基金銷售和網路消費金融等業務。支持互聯網企業依法合規設立互聯網支付機構、網路借貸平台、股權眾籌融資平台、網路投資產品銷售平台,建立服務實體經濟的多層次投資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需求,進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廣度和深度。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在符合金融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下自建和完善線上投資服務體系,有效拓展電商供應鏈業務。鼓勵從業機構積極開展產品、服務、技術和管理創新,提升從業機構核心競爭力。

(二)鼓勵從業機構相互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支持各類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和產業鏈。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創新,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和網路借款平台等提供資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務。支持小微投資服務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實現商業模式創新。支持證券、基金、信託、消費金融、期貨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拓寬投資產品銷售渠道,創新財富管理模式。鼓勵保險公司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風險抵禦能力。

(三)拓寬從業機構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支持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互聯網金融產業投資基金,推動從業機構與創業投資機構、產業投資基金深度合作。鼓勵符合條件的優質從業機構在主板、創業板等境內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金融政策,對處於初創期的從業機構予以支持。針對互聯網企業特點,創新投資模式和服務。

(四)堅持簡政放權,提供優質服務。各金融監管部門要積極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對符合條件的互聯網企業開展相關金融業務實施高效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支持互聯網企業依法辦理工商注冊登記。電信主管部門、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部門要積極支持互聯網金融業務,電信主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業務涉及的電信業務進行監管,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部門負責對金融信息服務、互聯網信息內容等業務進行監管。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立法研究,適時出台相關管理規章,營造有利於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良好制度環境。加大對從業機構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鼓勵省級人民政府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政策支持。支持設立專業化互聯網金融研究機構,鼓勵建設互聯網金融信息交流平台,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研究。

(五)落實和完善有關財稅政策。按照稅收公平原則,對於業務規模較小、處於初創期的從業機構,符合我國現行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稅收政策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結合金融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統籌完善互聯網金融稅收政策。落實從業機構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

(六)推動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互聯網金融配套服務體系。支持大數據存儲、網路與信息安全維護等技術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從業機構依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動符合條件的相關從業機構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允許有條件的從業機構依法申請徵信業務許可。支持具備資質的信用中介組織開展互聯網企業信用評級,增強市場信息透明度。鼓勵會計、審計、法律、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為互聯網企業提供相關專業服務。

二、分類指導,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責任

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興業態,要制定適度寬松的監管政策,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留有餘地和空間。通過鼓勵創新和加強監管相互支撐,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科學合理界定各業態的業務邊界及准入條件,落實監管責任,明確風險底線,保護合法經營,堅決打擊違法和違規行為。

(七)互聯網支付。互聯網支付是指通過計算機、手機等設備,依託互聯網發起支付指令、轉移貨幣資金的服務。互聯網支付應始終堅持服務電子商務發展和為社會提供小額、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務的宗旨。銀行業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從事互聯網支付,應遵守現行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與其他機構開展合作的,應清晰界定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建立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和客戶權益保障機制。要向客戶充分披露服務信息,清晰地提示業務風險,不得誇大支付服務中介的性質和職能。互聯網支付業務由人民銀行負責監管。

(八)網路借貸。網路借貸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即P2P網路借貸)和網路小額借款。個體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在個體網路借貸平台上發生的直接借貸行為屬於民間借貸范疇,受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范。個體網路借貸要堅持平台功能,為投資方和融資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資信評估等中介服務。個體網路借貸機構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網路小額借款是指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借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的小額借款。網路小額借款應遵守現有小額借款公司監管規定,發揮網路借款優勢,努力降低客戶融資成本。網路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

(九)股權眾籌融資。股權眾籌融資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股權眾籌融資必須通過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平台(互聯網網站或其他類似的電子媒介)進行。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前提下,對業務模式進行創新探索,發揮股權眾籌融資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務創新創業企業。股權眾籌融資方應為小微企業,應通過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向投資人如實披露企業的商業模式、經營管理、財務、資金使用等關鍵信息,不得誤導或欺詐投資者。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股權眾籌融資活動風險,具備相應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小額投資。股權眾籌融資業務由證監會負責監管。

(十)互聯網基金銷售。基金銷售機構與其他機構通過互聯網合作銷售基金等投資產品的,要切實履行風險披露義務,不得通過違規承諾收益方式吸引客戶;基金管理人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範資產配置中的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基金銷售機構及其合作機構通過其他活動為投資人提供收益的,應當對收益構成、先決條件、適用情形等進行全面、真實、准確表述和列示,不得與基金產品收益混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開展基金互聯網銷售支付服務過程中,應當遵守人民銀行、證監會關於客戶備付金及基金銷售結算資金的相關監管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只能用於辦理客戶委託的支付業務,不得用於墊付基金和其他投資產品的資金贖回。互聯網基金銷售業務由證監會負責監管。

(十一)互聯網保險。保險公司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應遵循安全性、保密性和穩定性原則,加強風險管理,完善內控系統,確保交易安全、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應當堅持服務互聯網經濟活動的基本定位,提供有針對性的保險服務。保險公司應建立對所屬電子商務公司等非保險類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建立必要的防火牆。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銷售保險產品,不得進行不實陳述、片面或誇大宣傳過往業績、違規承諾預期收益或者承擔損失等誤導性描述。互聯網保險業務由保監會負責監管。

(十二)互聯網信託和互聯網消費金融。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通過互聯網開展業務的,要嚴格遵循監管規定,加強風險管理,確保交易合法合規,並保守客戶信息。信託公司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銷售及開展其他信託業務的,要遵守合格投資者等監管規定,審慎甄別客戶身份和評估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不能將產品銷售給與風險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客戶。信託公司與消費金融公司要制定完善產品文件簽署制度,保證交易過程合法合規,安全規范。互聯網信託業務、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

三、健全制度,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

發展互聯網金融要以市場為導向,遵循服務實體經濟、服從宏觀調控和維護金融穩定的總體目標,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要細化管理制度,為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十三)互聯網行業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開設網站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除應按規定履行相關金融監管程序外,還應依法向電信主管部門履行網站備案手續,否則不得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對互聯網金融業務涉及的電信業務進行監管,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對金融信息服務、互聯網信息內容等業務進行監管,兩部門按職責制定相關監管細則。

(十四)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除另有規定外,從業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實現客戶資金與從業機構自身資金分賬管理。客戶資金存管賬戶應接受獨立審計並向客戶公開審計結果。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管,並制定相關監管細則。

(十五)信息披露、風險提示和合格投資者制度。從業機構應當對客戶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及時向投資者公布其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相關信息,以便投資者充分了解從業機構運作狀況,促使從業機構穩健經營和控制風險。從業機構應當向各參與方詳細說明交易模式、參與方的權利和義務,並進行充分的風險提示。要研究建立互聯網金融的合格投資者制度,提升投資者保護水平。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監管。

(十六)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制定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教育規劃,及時發布維權提示。加強互聯網投資模式合同內容、免責條款規定等與消費者利益相關的信息披露工作,依法監督處理經營者利用合同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構建在線爭議解決、現場接待受理、監管部門受理投訴、第三方調解以及仲裁、訴訟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細化完善互聯網金融個人信息保護的原則、標准和操作流程。嚴禁網路銷售投資產品過程中的不實宣傳、強制捆綁銷售。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會同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根據職責分工依法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消費者和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

(十七)網路與信息安全。從業機構應當切實提升技術安全水平,妥善保管客戶資料和交易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泄露客戶個人信息。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分別負責對相關從業機構的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進行監管,並制定相關監管細則和技術安全標准。

(十八)反洗錢和防範金融犯罪。從業機構應當採取有效措施識別客戶身份,主動監測並報告可疑交易,妥善保存客戶資料和交易記錄。從業機構有義務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健全有關協助查詢、凍結的規章制度,協助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及時查詢、凍結涉案財產,配合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做好取證和執行工作。堅決打擊涉及非法集資等互聯網金融犯罪,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金融機構在和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代理時應根據有關法律和規定簽訂包括反洗錢和防範金融犯罪要求的合作、代理協議,並確保不因合作、代理關系而降低反洗錢和金融犯罪執行標准。人民銀行牽頭負責對從業機構履行反洗錢義務進行監管,並制定相關監管細則。打擊互聯網金融犯罪工作由公安部牽頭負責。

(十九)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充分發揮行業自律機制在規范從業機構市場行為和保護行業合法權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組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協會要按業務類型,制訂經營管理規則和行業標准,推動機構之間的業務交流和信息共享。協會要明確自律懲戒機制,提高行業規則和標準的約束力。強化守法、誠信、自律意識,樹立從業機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正面形象,營造誠信規范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十)監管協調與數據統計監測。各監管部門要相互協作、形成合力,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應當密切關注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及相關風險,對監管政策進行跟蹤評估,適時提出調整建議,不斷總結監管經驗。財政部負責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財務監管政策。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建立和完善互聯網金融數據統計監測體系,相關部門按照監管職責分工負責相關互聯網金融數據統計和監測工作,並實現統計數據和信息共享。

5. 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法規有哪些

1、《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味著互聯網金融行業將告別「缺門檻、缺規則、缺監管」的「野蠻生長」時代,納入法制化規范發展軌道。 《意見》的出台,也標志著互聯網金融行業即將迎來一次大的洗牌,操作和管理不規范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將難以生存,而正規企業將迎來發展的好時機。

2、《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

對互聯網保險經營資質、行業發展做出界定。這是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十部門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後的首個落地的互聯網金融分類監管細則。

3、《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

要互聯網支付機構最終回歸「支付業務」本色,不能有資金池,不能具備銀行功能,比如進行清算業務,規規矩矩做資金通道。在這種情況下,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紛紛表示,託管業務被銀行搶走,將會極大的打亂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戰略布局。

4、《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徵求意見稿)》

有利於完善多層次信貸市場,為發展普惠金融提供製度基礎,也有利於規范民間融資、打擊非法集資,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5、《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列舉了十種可能屬於虛假民間借貸訴訟的行為。規定經審理發現屬於虛假訴訟的,人民法院除判決駁回原告的請求外,還要嚴格按照本《規定》的內容,對惡意製造、參與虛假訴訟的訴訟參與人依法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必須要移送有管轄權的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6. 互聯網金融最新監管政策有哪些

近 期的 都是 整 改 意 見

7.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從廣義上講,凡是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而從狹義的金融角度來看,則應該定義在跟貨幣的信用化流通相關層面,也就是資金融通依託互聯網來實現的方式方法。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未來20年將成主流。
理論上,任何涉及到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正處於快速發展期,現在具備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眾籌、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等六大互聯網金融模式。
互聯網金融已經出現了三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一、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
二、P2P小額信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
三、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
趨勢一: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初步建立
以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發布《指導意見》為標志,互聯網金融步入規范發展階段。《指導意見》出台後,有的具體實施辦法已經出台;未出台的,一行三會也正在密集起草、徵求意見。「十三五」期間,在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下,隨著現行法律法規的動態調整,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各業態監管細則將陸續出台,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將初步建立。
趨勢二:國家支付體系進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間,我國支付法規制度將進一步完善,支付服務主體不斷豐富,銀行卡、移動支付等支付工具進一步發展,支付體系業務處理規模持續擴大,運營官僚效率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國家支付體系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有助於互聯網金融穩健高效運行。
趨勢三:互聯網金融綜合經營趨勢更加明顯
互聯網金融已經呈現一定的綜合經營特徵。比如說跨行業投資日益增多,部分金融機構依託資金和客戶優勢開展多元化互聯網金融業務,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從開始實行「子公司分業、集團綜合經營」的金融控股模式,眾多互聯網金融的綜合服務平台上線運營,互聯網金融交叉性產品不斷涌現。「十三五」期間,隨著金融業進一步的對內對外開放,互聯網金融綜合經營趨勢將更加明顯。
趨勢四:互聯網金融風險特徵依然顯著
互聯網金融本質上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一些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為實現平台規模經濟效應,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因此出現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同的效應,品牌建立過程中會採取諸如免費服務、賠本賺吆喝的惡性競爭,潛在風險很大。
趨勢五:互聯網金融使金融普惠、共享程度提高
今天,中國具有理財需求的人群有3億~4億人,而為這些人提供服務的理財師還遠遠不夠。這個需求的缺口靠什麼彌補?靠互聯網理財。互聯網金融的無間斷服務,無時空限制,低成本,使居民獲得金融服務的可得感增加,不再局限於高端人群,普通人群也可以享受。
趨勢六:互聯網徵信應用更加廣泛
完善的徵信體系是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基礎,互聯網徵信以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安全為手段,依託交易化數據分析潛在借款人信用情況,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十三五」期間互聯網徵信更廣泛用於P2P網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消費等各種業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已經在開發P2P對接系統。數據對接後,平台數據透明,徵信體系將逐步建立,這會掃清以前傳統金融機構不容易觸及的很多角落,使誠信環境大大改善,這是可以期待的。
趨勢七: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進一步融合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並非顛覆與被顛覆的關系,在風險防範和大數據方面運用各有各的優勢,兩者的合作空間是巨大的。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要充分融合、相互互補,共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這是我們反復呼籲的一點。希望傳統金融機構抓緊布局互聯網,因為傳統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也是大數據、互聯網的密集使用方,未來,在互聯網浪潮之中,應該與互聯網金融有更多的融合。反過來,銀行有天然的大數據,它們過去在這方面的應用也做得非常好,因此,互聯網金融也應與銀行有更多互動。
趨勢八:互聯網金融國際化進程加速
現在,很多互聯網巨頭都在開始進行全球謀篇布局,互聯網金融同樣具有這樣的趨勢。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未來的目標是朝著金融強國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光需要我們的銀行業走出去,證券業走出來,還需要我們業已超前的互聯網金融也加速國際化進程,在合適的時候及早走向全球。
趨勢九:互聯網金融地理空間重新積聚
當前互聯網金融呈現出一定的區域集中性特點,比如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區域成為先發地區。隨著互聯網金融進一步發展,地理空間重新集聚,互聯網有望向東部、中部輻射,新的區域性互聯網金融中心將陸續出現。東北老工業基地、西北地區在我國GDP的佔比較多,但在互聯網金融上的創業浪潮不夠。這些地區應抓緊時間跟上,否則,將來互聯網金融在地理空間的重新積聚會加劇地方在金融資源上的不平衡。
趨勢十: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技術作用加強
大數據、雲計算大家已經耳熟能詳,而區塊鏈的研究在國內尚未形成熱潮。P2P、眾籌,包括互聯網財富管理,都是共享金融的一種商業模式。在共享金融下,互聯網會被物聯網取代,互聯網TCP協議會被區塊鏈協議取代,但共享金融本質不會變。區塊鏈產生後,是有中心的。互聯網金融的去中介化是對的,但去中介不是去中心。所以,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得很好,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但不要到最後生於互聯網,死於區塊鏈。

8.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面臨哪些風險,如何監管

我國的網路金融風險監管存在法律體系不完善、行業協調及風險監管不理想、現行的風險管理模式與網路金融的發展不適應等諸多不足。因此,要通過健全法律制度、加強市場准入管理、完善監管體制、調整監管策略、構建安全體系等措施來加強我國的網路金融風險監管。
完善對網路金融風險的防範和監控1.健全法律制度。2.加強市場准入管理。3.完善監管體制。4.調整監管策略。5.構建安全體系。6.加快人才培養。
網路金融業務的綜合性、高科技性對監管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熟悉金融業務和管理知識,又要具有計算機信息系統工程實踐經驗;既要有豐富、扎實的金融法規功底,又要有開拓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寬廣視野,但目前在我國金融監管部門中,遠沒有形成一支能滿足網路金融業務監管需要的專業人才隊伍。

9. 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 王晉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可能引發諸多的金融風險,從理論和實踐出發,在把握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本質特徵和風險結構的基礎上,應探索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新模式。

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脫媒的一種典型表現形式,一定意義上在創新初期往往多是游離於現有監管體系之外,特別是在中國,現有監管體系是分業監管的模式,以機構監管為核心。但是,互聯網金融進一步模糊了分業的邊界,甚至在創新設計和業務發展上就有意地採用跨界策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在規避監管或進行監管套利,對金融監管體系等提出了現實的挑戰。

其一,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對現有監管體系的有效性、針對性和完備性提出了挑戰,這是互聯網金融對金融監管體系最為直接和現實的壓力。

其二,互聯網金融的虛擬性導致監管的稽核審查或現場取證等面臨技術性困境。

其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金融監管體系的消費者保護問題更為明顯。

最後是互聯網金融引致混業經營模式與分業監管體系的制度性錯配問題,這是互聯網金融對金融監管體系最為實質性的監管挑戰。

互聯網金融作為所謂的第三種金融模式在中國快速發展具有特定的制度、體制、結構和市場根源,我們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監管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互聯網監管應該是以鼓勵、規范互聯網金融長期可持續發展作為基礎原則,鼓勵發展與風險防範相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適應了構建多元化融資體系、多層次資本市場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發展趨勢,互聯網金融在提高居民和企業存量資金配置效率、促進直接融資體系的發展以及促進傳統金融創新發展等具有推動作用。從監管上,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同時引導市場主體防範技術風險、法律風險和金融風險,加強消費者保護和信息披露,是較為合理的舉措。通過發展互聯網金融,建立和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和多元化融資體系,是滿足經濟發展和轉型中的多元化融資需求和居民企業多元化、便捷化和低價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的必然趨勢。

二是互聯網金融監管在防範互聯網金融自身的特定風險之外,更要防範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體系的風險外溢效應,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互聯網金融自身存在操作風險、技術風險、法律風險以及監管失效等風險,需要監管機構出台相應的政策措施加以防範,杜絕監管漏洞和監管失敗。雖然,互聯網金融從總量上仍然是金融體系的一個小部分,但是,其風險的內在關聯性和空間傳染性很強,將以銀行主導的傳統金融聯系在一起,而中國仍然是一個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可能更加集中在銀行業,但是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可能作為一個觸發機制或者是「蝴蝶效應」的起點,最終導致系統性風險。這是需要金融監管當局加強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其外溢效應的跟蹤、研究及應對。

三是互聯網金融監管需要防範混業經營模式與分業監管模式的制度性錯配。互聯網金融自身的綜合混業經營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但是,其對傳統金融混業經營趨勢的催化作用並沒有引發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比如余額寶發展起來之後,銀行機構也紛紛創設了銀行類的「寶寶」產品,這實際上使得銀行的混業經營邊界被進一步擴大,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亦更加依賴短期資金市場,期限錯配和管理壓力更為巨大。而現有監管體系則是分業監管模式,在面對互聯網金融產品可能涉及多個分業領域時,監管缺陷、監管漏洞就可能出現,而這可能成為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觸發點。

四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落腳點應該是消費者保護和信息安全。由於互聯網金融服務在需求方和供給方之間可能存在更為明顯的委託代理問題或道德風險,只有通過更為完善的強制性信息披露機制才可能保障消費者的利益。比如,網路貸款中存在的非法吸儲、轉貸、高利貸等問題如果有強制性的信息披露機制,那麼網路貸款平台破產、人員逃跑等問題的嚴重性可能會大大降低,消費者利益受損亦將大大減少。強制性信息披露機制和消費者保護機制是監管當局強化互聯網金融監管最為急迫的任務之一。

五是,中國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背後反映了中國金融體制深層次的制度弊端:金融要素價格沒有市場化;信用體系不健全,尤其缺乏市場信用;資金供給和配置機制銀行獨大;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需求無法有效滿足,資金可得性差;穩健型、固定收益類的投資工具非常少,更是缺少有效的投資渠道;銀行等機構亂收費和服務質量差等諸多問題。金融監管機構更要全面深化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特別是金融要素價格市場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金融監管機制和消費者保護機制的完善。

(第一作者單位為中國社科院金融所)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其法制監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此輪融資順利 瀏覽:66
傘型信託杠桿是什麼 瀏覽:101
期貨公司資本杠桿率 瀏覽:334
基金經理到底行不行 瀏覽:939
天使輪融資估值 瀏覽:504
保護信託怎麼買 瀏覽:161
基金一日跌最多是多少 瀏覽:192
文化期貨模擬要錢嗎 瀏覽:673
光大期貨怎麼登錄 瀏覽:183
人民幣換瑞士法郎銀行 瀏覽:444
投資個人理財 瀏覽:925
有贊融資情況 瀏覽:135
分期樂貸款可靠嗎 瀏覽:809
股票啟動信號 瀏覽:997
北京住房公積金貸款擔保中心網址 瀏覽:970
禁止大學生貸款 瀏覽:211
期貨時間交易網 瀏覽:487
柴油歷史價格 瀏覽:517
民營企業融資貴融資難 瀏覽:286
眾盟融資 瀏覽: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