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2018年重要國際金融事件

2018年重要國際金融事件

發布時間:2022-07-30 13:24:21

⑴ 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我國有何沖擊,我國如何應對,有何對策

簡述:(這個題太復雜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你知道的,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版(對外貿易額佔GDP的比權例)是比較高的,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與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不同,97年時當一個地區的經濟低迷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出口這個馬車帶動地區內經濟回轉,但這次是全球性的需求低迷。首先對中國的外貿影響巨大(你也能感受到,一些外貿公司今年都關了門)
2.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降低貸款利息,同時存款利息也降低了,你也能感受得到,如政府鼓勵企業貸款,鼓勵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同時給予一些優惠貸款。減低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擴大銀行的信用規模。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鼓勵社會投資,帶動經濟。
3.中國正在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如加大政府的財政預算,降低稅額(明顯能感受到的就是家電下鄉,擴大內需)這樣擴大總需求,帶動企業生產,帶動整個產業鏈運轉,刺激經濟復甦。另外,加大鼓勵出口力度,如加大出口退稅率,正當性的政府補貼,加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相比昨天你也看新聞了,出口信用規模將近翻了一倍)
由於全球實行的大規模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度過經濟危機後,很可能在全球將會迎來一輪全球性的通貨膨脹。

⑵ 最近幾年的重大金融事件

1.雷曼兄弟倒閉 信心崩潰 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財政部和聯儲局協助挽救瀕臨破產的貝爾斯登,卻拒絕出手拯救雷曼兄弟的做法惹起重大爭議,市場信心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狂瀉難止,為美國日後拯救AIG和推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埋下伏筆。 2.CDS拖垮AIG 獲千億打救 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 承保數以百億美元計的信貸掉期合約(CDS),由於信貸掉期合約錄得巨額虧損,AIG亦面臨無力償債的局面。為恐AIG拖垮全球金融體系,聯儲局緊急宣布以1000億美元的一籃子拯救計劃支持AIG。 3.3大車廠臨破產 求助國會 由於信貸緊縮,30年來競爭力江河日下的 美國3大車廠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 出現流動資金短缺,加上汽車銷量暴跌,公司陷於財困,營運難以為繼。3大車廠要求國會提供340億美元緊急援助,否則車廠倒閉將導致美國多達550萬人在3年內失業。 4.花旗裁員「賣身」 市值跌9成 金融界「巨人」花旗銀行曾是全球最大金融機構,但敵不過金融危機沖擊,股價一度從高峰下跌9成。花旗今年宣布全球裁員7.5萬人及出售資產套現,並需接受聯邦政府注資200億美元。政府同時要為花旗逾3000億美元資產作擔保,避免花旗倒閉。 5.華府接管「兩房」 自釀苦酒 美國房屋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合計持有或擔保約半數美國房屋按揭貸款,由於房地產市場崩潰,兩房財困,被迫由政府歷史性接管。 《華盛頓郵報》最新消息稱,兩房數年前曾接獲內部警告,聲稱兩房購買或發放的次級按揭貸款風險甚高,許多借款人不明白貸款條件且還款能力成疑,對兩房、借款人和整個行業都造成危害。但兩房高層出於競爭壓力,執意購買和發放高風險次按,埋下隱患。 6.3A債券不安全 資金失避風港 導致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元兇之一,正是一些被列為「安全」的投資產品,包括拍賣利率債券、聯邦基金和債務抵押債券,不少都獲得評級機構評為AAA級別。曾被視為超級安全的貨幣市場基金,資產價值亦跌穿每股1美元的長期穩定價,迫使美國財政部推出貨幣市場基金資產擔保計劃,以免觸發贖回潮。 7.評級機構失信譽 備受質疑 權威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標准普爾和惠譽都有給予一些以次按作抵押的債券最高評級,忽略其潛在風險;然而,一旦問題浮現,價格下滑時,這些評級機構又會快速下調評級,惡化情況。信貸評級機構的可信性備受質疑。 8 對沖基金重創 喜憂參半 一向被視為投資精明的對沖基金,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嚴重損手,不少對沖基金的價值蒸發了50%,部分基金因投資者大量贖回而被迫關閉。當然,也有一些基金因賣空銀行股票和與按揭業相關的股票而大賺特賺。 9.格林斯潘聲譽受損 走下神壇 曾被市場人士奉若神明的聯邦儲備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被批評未有適當運用利率政策,導致房地產出現泡沫,又疏於監管高風險的次按債券,他也被迫承認要為目前的市場混亂負上責任。 10.冰島瀕臨破產 財富蒸發 擁有30萬人口的冰島貨幣克朗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大幅貶值,整個國家的財富幾乎全被蒸發掉,無法償還數以十億歐元計的債務,瀕臨破產,需四處向國際社會借貸求救。不少冰島銀行的外國存戶損失慘重。

⑶ 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1、金融危機是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而造成的。次級房屋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2、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將貸款證券化背後的財務風險計算頗為復雜,通常得先分析被證券化的那一堆貸款案過去類似貸款案例之風險,計算出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

3、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他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美國有許多中小型的銀行,因為資金有限並不想等二十年後才回收房屋貸款,所以樂意將手上的房貸債權轉賣出去,而且銀行也急著把錢放貸出去不然自己會被利息支出壓垮。

4、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屋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計算機程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5、於是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常常隨之而來的信用緊縮,是一種貨幣需求快速增長大於貨幣供給的狀況。在幾十年前金融危機基本上等同於擠提,現在則多以貨幣危機形式出現。股市暴跌有時也是一種金融危機。

(3)2018年重要國際金融事件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參考鏈接:金融危機—網路



⑷ 21世紀的重大國際金融事件有哪些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2008年由歐美經濟的影響導致全球金融危機 2011年的希臘債務危機 歐洲經濟衰退

⑸ 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爆發過幾次各是什麼時間

影響全球的較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有六次,分別是:

1、1929年至1939年:大蕭條;

6、2007年至2011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拓展資料:

1、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2、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本質就是貪婪。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經濟學上稱之為「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於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泡沫破裂。

3、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全球「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動盪引起的金融危機。一場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⑹ 金融危機

編輯詞條金融危機
中國抵制危機目錄
定義
類型
特徵
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新特點:
為何出現金融危機
如何解決金融危機
新世界性金融危機
產生
亞洲金融危機
嚴重情況
新金融危機
新亞經濟危機差異
金融風暴難擋留學熱潮,留學專搜再出高招
亞洲金融危機
嚴重情況
新金融危機
新亞經濟危機差異
金融風暴難擋留學熱潮,留學專搜再出高招

編輯本段定義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編輯本段類型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編輯本段特徵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在對待這次震撼世界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問題上,朱鎔基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態度堅定地表示,「人民幣堅決不貶值,不增加亞洲其他國家、地區的危機和困難。」,「我們是亞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濟,決不乘人之危。」朱鎔基所代表的中國政府的形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贊許。海內外媒體都普遍認為朱鎔基是帶領中國人民在經濟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選。(以上內容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1998年第10期《談朱鎔基講話的語言特色》)
編輯本段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新特點: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 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但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1928年春,紐約股市開始繁榮,汲幹了本可投向德國、拉丁美洲的信貸源泉,導致上述國家和地區陷入經濟蕭條。中止發放海外信貸很可能加速海外經濟衰退,後者又會反過來對導致這一切的國家發生影響。20世紀 90年代,伴隨著國際游資的膨脹,國際貨幣、金融危機頻繁爆發,根據巴里·艾森格林和邁克爾·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項研究,現在隨機挑出的一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國際貨幣、金融危機的傳染性也大大增強,往往爆發不久就如同傳染病一樣迅速從最早爆發危機的國家或地區蔓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輿論界留下了許多描繪這一現象的詞彙:1994年墨西哥危機的「龍舌蘭酒效應」、「亞洲流感」、 「俄羅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對貨幣、金融危機傳染機制的研究也迅速興起。由於多種危機傳染機制需要在資本項目和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才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我國依靠資本項目的適度管制和金融服務市場低開放度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倖免於難,但時至今日,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盡管我國資本項目仍未完全開放,危機傳染的風險已經大大上升,震撼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表明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了新特點。
廣義的貨幣、金融危機的國際傳染渠道可以劃分為非偶發性傳染渠道、偶發性傳染渠道兩大類,前者指在危機爆發前的穩定期和危機期都同樣存在的傳染渠道;後者指僅出現於危機爆發後的傳染渠道。由於第一類傳染渠道源於國家或地區間實際的經濟金融聯系,危機的傳染來自宏觀經濟基本面的變動,因此又稱為「真實聯系渠道」,或「基於基本面的傳染」,主要包括貿易聯系與競爭性貶值、政策調整、隨機總需求流動性沖擊等途徑。偶發性傳染與經濟基本面無關,僅僅是投資者或金融市場其他參與者行為(特別是非理性行為)的結果,因而又有「真正的傳染」、「純粹的傳染」之稱,主要包括內生流動性沖擊、多重均衡和喚醒效應、政治影響傳染等途徑。但這些傳染機制往往是建立在貿易聯系和「中心」國家對「邊緣」 國家投資的基礎之上,是因為來自發達國家的機構投資者紛紛棄新興市場資產而追逐母國優質資產所致。而就此次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而言,貿易聯系與外國對華投資機制的作用可能並不十分關鍵,反而是中國對外投資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可能成為最主要的危機傳染途徑,而且這樣的危機傳染途徑的重要性還會日趨提升。
編輯本段為何出現金融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
編輯本段如何解決金融危機
中國的經濟從根本上是結構問題,說白了是流動性過剩,最根上的問題是銀行貸款貸多了,還有熱錢進的太多了,現在中國存貸量是多大,大家可以到網上查查,這是一個天數,這么大量在短時間內貸出去了,經濟勢必會形成泡沫,但是靠著貸款形成的繁榮應該不會長久,政府應該好好管管已經貸出的款,能不能回籠?有多少壞賬會生成。這是對中國經濟生死的宣判官,而不是不斷地提高准備金率,把現有的經濟血脈都抽回到心臟,讓已經貸出的錢和熱錢來統治中國的經濟。人民幣升值是個罪魁禍首,是熱錢流入的始作俑者,中國股市熱錢不會救,救了對中國也沒有好處,如果再堅持升值,將嚴重打擊中國的出口業,中國的外匯儲備價值。如果光是從石油進口來搞人民幣升值,不如直接動用外幣儲蓄補貼石油。
中國要進行結構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貸系統,特別是對已經貸出的巨量資金進行跟蹤處理。如果這方面有缺口,必須多印票子,通過物價上漲(人民幣對內貶值)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這是中國人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這部分沒有問題,立即停止人民幣升值,將儲備的美元盡快花出去,或者投資到美國去,買地產,而不是去救美國的金融機構。這樣美國就不會給人民幣施壓了,也拯救了美國的經濟。將來中國人無論是賺是賠,對現在都有好處。
要刻意保護好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這是中國改革成果的體現,特別是房地產,世界各國都把房地產作為本國經濟的大堤(最後防線),一旦危及房地產,都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挽救。中國的房地產偏熱是正常的,政府打壓只會給外資熱錢製造介入機會,讓中國人今後付出更大的代價。 要特別保護好房地產商,不要豬肉漲了,就把母豬也殺掉賣肉。房價漲了,不是地產商的錯。
股市政府必須得救,不救,百姓就要出問題,百姓沒有錢了,就會出本質問題。
股市不能靠外資來救,外資不會無緣無故地來中國,中國也沒有能力進行強權博弈,將外資強留在中國,這樣在流動過剩的情況下,不能再讓人民幣升值,任憑外資繼續大量流入。
中國也不能用貶值驅趕外資,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和外資密不可分,驅趕了就會使經濟崩潰。
中國不必實行緊縮政策,如果這樣的話,是等於讓中國自己的錢退出經濟主戰場,讓外資和游資主宰中國經濟,到頭來使中國自己的資金無用武之地。
中國要好好管管金融機構圈錢的行為,中國不應該吹金融泡沫,資金不能在金融機構流來流去,要指導民眾,向產業方向投資,美國人很高明,人家搞高科技泡沫,互聯網泡沫,沒聽說搞金融泡沫,中國高金融泡沫,物價能不上漲嗎?錢都在高端轉來轉去,沒有更多在流轉在產業之中,經濟還能不出問題。
國家要把股權分置改革放緩,股權分置主要是國有股分置,通過解禁來和市場爭利(資金)不是好作法,國家可以將分置期由3年改為30年。大大減緩解禁速度,對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國家要對再融資進行嚴格控管,對上市企業,要實行效益監管,股價監管,如果由於再融資造成股價下滑,必須由再融資的錢向股東賠付,這樣就不會產生惡意圈錢的行為。
至於印花稅真不是個問題,降和不降不是問題的關鍵。國家去年收了2000多億印花稅,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億了,降了也沒多少,與解禁比,與再融資比,根本算不了什麼。
政府應有的放矢治理結構問題,不好給中國經濟亂念緊箍咒。
編輯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機
未來兩年將出現世界性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資金流動逆轉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
為什麼未來世界將出現新型的金融危機呢?這要從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過去近十年來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談起。
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近十年 ,受益於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不斷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比較脆弱。這些經濟體自身的儲蓄相對不足,消費不斷增長,經濟的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其集中的表現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借款來支持其日益高漲的消費。這一格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信貸鏈的破裂,集中的表現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次級房貸危機導致美國的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金融風險的成本,也使這些金融機構必須重新分配自己的資產,以降低風險。
反過來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過去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吸引了大量發達國家的資金,以墨西哥、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為例,其證券市場上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國外。日益高漲的海外資金不僅推動了本地資產價格的高漲,也推動了本地經濟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本地貨幣實際匯率的不斷升值。這一系列過程為這些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埋下了種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兩個地區:一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不僅經常賬戶出現了佔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時財政赤字也日益加劇,國內價格上漲的趨勢愈演愈烈,而且,這些國家還實行了與歐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這無疑是寫下了導致金融危機最佳的化學反應公式。
另一個非常脆弱的經濟體,就是印度。雖然印度經濟在過去3年內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長率,但是其宏觀經濟的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印度的經常賬戶處於赤字狀態,證券市場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海外,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長期處於赤字狀態。
綜合考慮發達國家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一些經濟情況,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未來兩年之內,世界經濟很可能發生資金流動逆轉的情形,那就是幾年前從發達經濟體爭先恐後湧入新興市場國家、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資金,在發達國家重估風險的情況下,紛紛逆轉涌回發達國家,加強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穩定度。這種趨勢的形成無疑會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直接的影響,並最終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形成。
新金融危機與亞洲金融危機的差異
這種金融危機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主要形式是國際收支的危機,那時亞洲出現了大量到期的外債需要償還,同時國際金融炒家紛紛擠兌,造成了這些國家外匯儲備不足,以至於不得不讓本幣大幅度貶值。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形式不見得以國際收支的短缺為標志,因為今天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量是比較高的,同時由於吸取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這些國家並沒有大規模舉債,只是通過證券市場吸引了大量外資,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新興市場國家不面臨著金融危機,這種金融危機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資金倒流從而導致本國證券市場價格大幅度縮水、本幣貶值,從而導致本地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甚至於衰退為表象的,這和幾年前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高漲、資產價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個逆反的鏡面圖像。這一新型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很可能是波羅的楚游,從波羅的海三國可能傳導至東歐各國,再傳到南亞包括印度,之後再進一步傳到其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
資金流動不能盲目放開,財政政策須保留一定的靈活性
一旦這樣的金融危機發生,中國經濟面臨著怎麼的挑戰呢?可能的情況是,一部分外資的表現也會如在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紛紛出逃,對於中國的國際收支會產生一定的沖擊,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通貨緊縮的壓力,但對於目前高速運轉(事實上是過快運轉)的中國經濟並不是壞事。而且,這一資金倒流的情況也會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所緩解。但是不容否認,這種資金倒流會對國內的投資規模產生一定的沖擊,會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下降。另外,由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率的下滑,也會間接通過對中國產品需求的下降,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這些都是這一新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我們必須看到,這一新興金融危機的到來對中國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在這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很多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將大幅度縮水,這將是中國資金出國投向這些國家的絕好時機,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最好時機。為此,中國經濟界需要做好資金上和項目研究方面的准備。從宏觀層面上講,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考慮到這一輪新型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在資金流動問題上必須穩扎穩打,不能盲目放開,要考慮到大量資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帶來的壓力。當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楚游的經濟增長率必然會出現下滑,我們的財政政策必須保留一定的靈活度,在繼續實行當前穩健財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須做好項目上和資金上的准備,一旦新一輪金融危機在周邊國家發生,中國就可以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資金保障和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
總之,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風險已經來臨,全速前進的中國巨輪必須考慮到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沖擊,把握機遇,化解風險,我們的經濟發展航程將會前途光明。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那麼,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觀看了關於亞洲金融風暴的一系列報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後,我找到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2.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3.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一: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金融大鱷」「一隻假寐的老狼」是對這個金融怪才的稱謂。他曾說過,「在金融運作方面,說不上有道德還是無道德,這只是一種操作。金融市場是不屬於道德范疇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於這里,因為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會按照已定的規則來玩這個游戲,我不會違反這些規則,所以我不覺得內疚或要負責任。從亞洲金融風暴這個事情來講,我是否炒作對金融事件的發生不會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樣會發生。我並不覺得炒外幣、投機有什麼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運作規則。我尊重那些規則,關心這些規則。作為一個有道德和關心它們的人,我希望確保這些規則,是有利於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的,所以我主張改變某些規則。我認為一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改良影響到我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它,因為需要改良的這個規則也許正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眾所周知,索羅斯對泰銖的炒作是亞洲金融風暴的導火線。他是一個絕對有實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過玩弄亞洲國家政權,來達到他獲得巨額資本的目的顯然是卑劣的。
二: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預示者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美國,作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有了危機感。他通過強大的經濟後盾在亞太地區建立起一個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韓國,日本,台灣直至東南亞,都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這給亞洲一些國家飛速發展帶來了經濟支持。七十年代,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
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美國當然不允許亞洲經濟繼續如此發展,於是,他開始收回他的經濟損失。對於索羅斯的行為,他是縱容的。
三: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新馬太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以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他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啟示
(1)一個國家經濟的開放程度,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權基礎上的,只有經濟實力雄厚,政權穩固才能談及真正的發展經濟。
(2)一個經濟學家,只有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否則,他將不是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並對經濟發展起阻礙作用。
(3)只有提高綜合國力,才能使一個國家立於不敗之地。

⑺ 史上歷次金融危機分別是

1、美國金融危機

從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華爾街風暴,已經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個過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大,影響之巨,可以說是人們始料不及的。

大體上說,可以劃成三個階段:一是債務危機,借了住房貸款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引起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流動性的危機。

這些金融機構由於債務危機導致的一些有關金融機構不能夠及時有一個足夠的流動性對付債權人變現的要求。第三個階段,信用危機。就是說,人們對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金融活動產生懷疑,造成這樣的危機。

2、香港金融保衛戰

1997年香港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同時採取行動。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幣利率急升,恆生指數暴跌,從中獲取暴利。

3、國際金融危機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

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

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

4、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5、環球金融危機

2007-2008環球金融危機

又稱金融海嘯、信用危機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

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⑻ 第一次金融危機和第二次金融危機

第一次金融危機,即為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是1857年在美國發生的,原因是英國產品充斥美國市場阻礙了美國冶金業和棉紡織業等重要工業部門發展,影響是導致美國的銀行、金融公司和工業企業大量倒閉。

第二次金融危機,即為第二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性經濟危機是1929年在美國發生的,原因是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股價狂跌,人們瘋狂拋售股票,股市崩潰,影響是導致銀行紛紛倒閉、工商企業大量破產、失業人數激增、很多人瀕於破產。

(8)2018年重要國際金融事件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產生的主要原因:

1、是經濟結構單一,「雙赤字」持續惡化。這些國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過於依賴初級產品出口,以致國家收支極易失衡。

2、貨幣超發,通貨膨脹,經濟本身陷入衰退。

3、過度依賴外貿、外債,但儲蓄不足,匯率自由,以致債務危機如影隨形。大多新興經濟體本身底子薄,靠吸引外資,大舉借債支撐經濟高增長,卻也積累了大量外國資產和外債。這些國家長期貿易赤字,外儲薄弱,根本不足以償還債務,再加上資本開放,匯率自由根本擋不住資本的大進大出。

⑼ 近幾年國內外都發生了哪些重大的金融事件

1.雷曼兄弟倒閉 信心崩潰

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財政部和聯儲局協助挽救瀕臨破產的貝爾斯登,卻拒絕出手拯救雷曼兄弟的做法惹起重大爭議,市場信心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狂瀉難止,為美國日後拯救AIG和推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埋下伏筆。

2.CDS拖垮AIG 獲千億打救
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承保數以百億美元計的信貸掉期合約(CDS),由於信貸掉期合約錄得巨額虧損,AIG亦面臨無力償債的局面。為恐AIG拖垮全球金融體系,聯儲局緊急宣布以1000億美元的一籃子拯救計劃支持AIG。

3.3大車廠臨破產 求助國會

由於信貸緊縮,30年來競爭力江河日下的美國3大車廠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出現流動資金短缺,加上汽車銷量暴跌,公司陷於財困,營運難以為繼。3大車廠要求國會提供340億美元緊急援助,否則車廠倒閉將導致美國多達550萬人在3年內失業。

4.花旗裁員「賣身」 市值跌9成

金融界「巨人」花旗銀行曾是全球最大金融機構,但敵不過金融危機沖擊,股價一度從高峰下跌9成。花旗今年宣布全球裁員7.5萬人及出售資產套現,並需接受聯邦政府注資200億美元。政府同時要為花旗逾3000億美元資產作擔保,避免花旗倒閉。

5.華府接管「兩房」 自釀苦酒

美國房屋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合計持有或擔保約半數美國房屋按揭貸款,由於房地產市場崩潰,兩房財困,被迫由 (政)(府)歷史性接管。

6.3A債券不安全 資金失避風港

導致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元兇之一,正是一些被列為「安全」的投資產品,包括拍賣利率債券、聯邦基金和債務抵押債券,不少都獲得評級機構評為AAA級別。曾被視為超級安全的貨幣市場基金,資產價值亦跌穿每股1美元的長期穩定價,迫使美國財政部推出貨幣市場基金資產擔保計劃,以免觸發贖回潮。

7.評級機構失信譽 備受質疑

權威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標准普爾和惠譽都有給予一些以次按作抵押的債券最高評級,忽略其潛在風險;然而,一旦問題浮現,價格下滑時,這些評級機構又會快速下調評級,惡化情況。信貸評級機構的可信性備受質疑。

8 對沖基金重創 喜憂參半

一向被視為投資精明的對沖基金,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嚴重損手,不少對沖基金的價值蒸發了50%,部分基金因投資者大量贖回而被迫關閉。當然,也有一些基金因賣空銀行股票和與按揭業相關的股票而大賺特賺。

9.格林斯潘聲譽受損 走下神壇

曾被市場人士奉若神明的聯邦儲備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被批評未有適當運用利率政策,導致房地產出現泡沫,又疏於監管高風險的次按債券,他也被迫承認要為目前的市場混亂負上責任。

10.冰島瀕臨破產 財富蒸發

擁有30萬人口的冰島貨幣克朗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大幅貶值,整個國家的財富幾乎全被蒸發掉,無法償還數以十億歐元計的債務,瀕臨破產,需四處向國際社會借貸求救。不少冰島銀行的外國存戶損失慘重。

⑽ 詳細的金融史大事件時間年表

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現代國際金融體系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均有一定特點的主體金融體系。
第一階段 國際金本位制時期
從1816年英國實行金本位制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結束。
第二階段 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
起始於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終止於1973年。
第三階段 牙買加貨幣體系時期
戰後歷史的若干個階段
將二戰後時期分為兩個主要階段和一個中間階段對我們的分析工作是很有用的。第一個時期是戰後重建和發展時期(1945~1963)。從1964年至1966年是一個過渡階段,其間在西方出現了一次根本性的經濟社會政策轉變。從1967年至今是第三階段,這是全球金融和經濟體系不斷劣化並最終導致今日嚴峻危機的30年。
1、戰後重建和繁榮發展的時期(1945~1963)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相對健康的、實物性的經濟增長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這包括:戰後歐洲(特別是歐共體的西德、法國、義大利)和日本的經濟重建和復興;美、蘇兩國強勁的工業和技術進步;許多所謂「第三世界」國家,如中國、印度和部分南美國家,有了真正的經濟發展。總的來說,社會主義和西方資本主義兩大經濟集團都以人均實物產出的增長為目標,而達至這個目標的途徑也都是對工業、農業和基礎設施等資本密集型項目進行大規模投資。這段時期,在1944年布雷頓森林協議和其他相關安排的保證下,貨幣相對穩定。這些安排包括:相對固定的貨幣平價,金本位支持下的美元所扮演的中心角色以及相對嚴格的貨幣銀行管制。貿易協議准許政府通過合理的關稅、補貼、價格支持、支持性信貸和稅收政策等多種手段保護和扶持本國生產者,在食品和關鍵工業部門尤其如此。一般而言,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的政府不鼓勵投機,而是鼓勵在基礎設施、工業和農業領域進行公私投資。它們的政策強調高技術資本品的生產和人口科學素質的提高。金融利潤主要產生於實物的製造和貿易。結果就是整個金融體系有真實的實物經濟作強大後盾。
2、過渡階段(1964~1966)
在威爾遜的領導下,以前的資本密集型工業發展政策被拋棄了。鼓勵投資於生產性部門和新技術的各項政策被一步步廢除。新的政策取向是創造消費品和非生產性服務的巨大膨脹,從而在中短期內取得較高的傾向回報率。盡管肯尼迪政策的某些正面因素持續到1967年,他的遇刺標志了一個具有決定性經濟後果的政治轉折點。理解這次政策轉變的根本性內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美國。直至60年代初期,人們仍理所當然地認為,美國繁榮、財富和力量的源泉在於其工業、農業和基礎設施的發展。傳統的「美國體制」總是傾向於讓國家鼓勵對科學和技術進步進行長期生產性投資,支持大規模基本建設,扶持新興工業部門並以「保護主義」政策培植國內生產。即使進入60年代之後,美國人仍普遍認為如果准許所謂「市場力量」遵循貨幣收益最大化原則,不受政府幹涉和調節地統治整個經濟過程,那麼任何工業經濟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潰。為了保持一個現代化的,以科學和技術進步為基礎的工業經濟,政府必須起積極的作用:它必須經常介入以保持長期投資的生產性導向,控制投機和浪費,限制「市場力量」的以長遠公共利益為代價的短期利潤取向。相似的國民經濟原則在其他西方國家的工業發展中也被採用,成為這些國家戰後重建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此背景之下,使於約翰遜政府並為其後歷屆美國政府所繼承的經濟政策轉向,其實質是對於傳統的工業經濟的「美國體制」的徹底拋棄。這個根本性的政策轉向反映在開始流行於60年代中期的「消費社會」或「後工業社會」等概念上,這種驅使從英美逐漸傳播到其他西方工業國家。
3.世界金融體系30年的癌症(1967~1997)
過渡階段結束於1967年,當時一系列爆炸性的金融危機正如林頓。拉魯什所預言的那樣開始。後來的歷史表明60年代末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危機決非暫時或周期性現象。從戰後初期卓有成效的「美國體制」政策所作的根本性轉向,為世界經濟種下了致病的癌變基因。
在這30年歷史進程中,金融體系的疾病經歷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以各國政府和組織不得不面對和應付的危機為標志。歷史表明,在每一個關鍵轉折點上,所採取的決策總是使問題更為惡化,並為下階段更嚴重的危機准備了條件。這些決策的共同重點在於:對由不數據增長的債務「泡沫」和投機性金融資產引起的問題,它們總是試圖通過犧牲越來越多的實質經濟來「喂飽」泡沫的方式加以解決,與此同時它們還成功地為這些泡沫的增長清除各種壁壘。
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政府和主要組織的這種非理性、自我毀滅式的行為,構成了過去30年經濟史最重要的特徵。很明顯,世界金融體系的問題及其之所以被容忍了這么久的原因在於一些植根於國家政府和組織的思維習慣深處的錯誤。

閱讀全文

與2018年重要國際金融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決心做好一個貸款的業務員 瀏覽:937
微信美女加我炒外匯 瀏覽:881
2013我國外匯儲備 瀏覽:125
豐利理財 瀏覽:324
中國信託歷史 瀏覽:840
外匯交易的實體是怎樣交易的 瀏覽:15
北京中融萬通投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489
洋山港總投資 瀏覽:220
嘉實基金贖回確認 瀏覽:960
五金融資 瀏覽:573
泰康贏家理財價格公告 瀏覽:492
我想貸款怎麼弄 瀏覽:571
1越南盾兌換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961
豐收理財怎麼樣 瀏覽:486
怡亞通宇商金融貸款 瀏覽:460
002017資金流向 瀏覽:641
槍械交易第一官方慶典 瀏覽:188
天津創業投資公司 瀏覽:796
恆生股票指數 瀏覽:39
股票現在行情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