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借錢難嗎看互聯網金融如何通過大數據超越銀行
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已經從一個新生事物變成了人人都已經習慣的生活必需品,互聯網金融伴隨著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走進了千家萬戶。但是,互聯網金融離馬雲說的:「銀行不去改變,我們就去改變銀行」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階段裡面,互聯網金融依然會扮演著銀行有益補充的角色,而獲客難題也成為了一直以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個障礙,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金融科技如何破解互聯網金融的獲客難題,如何真正實現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除了我們上面論述的反羊毛、風險控制、反欺詐等領域之外,在互聯網金融的失聯修復、賬款催收、身份識別等等領域,大數據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大數據時代,困擾互聯網金融的問題正在被大數據一點點解決掉,如何用好大數據的武器將會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核心,相信在大數據的幫助下,互聯網金融將會向著更好地方向發展。
經濟視角觀天下 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ID:jianghanview
⑵ 為什麼有哪么多的互聯網金融騙局
術之一:高息誘惑
高息誘惑是互聯網金融網貸詐騙平台用得最多的招數。在 「跑路」的平台中,大多標示超過24%高收益。高利率的誘惑之下,一些投資者失去了抵抗力,投機心理陡增。再加上僥幸心理,導致他們頻繁「踩雷」。
騙術之二:秒標圈錢
秒標因為時間短、利率高、回款快,一度是新平台吸引投資者的營銷利器。網貸平台榮錦創投」上線一天就關張。據了解,「榮錦創投」在論壇發布的帖子里,試運營期間,平台將舉行連續3天的秒標活動秒標秒不停。果然,跑路時已吸金20萬。
騙術之三:利用媒體宣傳造勢
在網路等媒體發布軟文進行宣傳,吸引投資者;進而利用自有資金循環投資,製造虛假繁榮,誘惑投資者參與;最後打著保本保息的幌子,誘導投資者投資長期標的,並以活動為誘餌,將投資資金全部騙到手,然後「跑路」。多位受騙的投資者反映,他們都是在騰訊、鳳凰等「高大上」的媒體網站上看到相關平台報道,隨後參與投資的。
騙術之四:利用搜索引擎認證增信
炒得沸沸揚揚的旺旺貸「跑路」事件,將網貸平台最大的流量入口網路推上風口浪尖。當時很多受害者表示,之所以投資旺旺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有網路認證。 「跑路」的網金寶也被360搜索和搜狗搜索認證過。
騙術之五:編造專業創始人團隊
在倒閉的網貸平台中,有一些創始人團隊看上去陣容非常豪華,名校畢業,有過大型金融機構工作經驗,被當做投資選擇平台的標准之一。但有網友爆料稱,已「跑路」的科迅網的資料涉嫌造假,關於核心團隊成員的介紹,竟然「都是從其他網站粘貼過來的」。
騙術之六:包裝成大城市平台
北京、上海等地的平台,投資者一直認為比較正規,因為這些地方政府管理嚴格,監督的媒體也多,同時參與的投資者也多。特別是北京,地處「天子腳下」,深受投資者信賴。但大成律師事務所肖颯律師稱,目前一些騙子平台也轉移到北京了,對外營造一種「天子腳下,踏實做事」的假象,有的只是把網站地址寫為北京,實際經營在外地。投資者根據地域選擇平台也要小心了。
騙術之七:假借官方機構為其增信
與央行合作,所有投資用戶的資金均會由中國人民銀行北京支行全權監管。看到這里,稍微有些金融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個騙局,因為央行作為監管機構,是不可能對互聯網金融網貸資金託管的,何況央行已經撤銷了在北京的分行。這個信息在網上就能查詢出來,但竟然有不少不明真相的投資者相信平台所說。
騙術之八:監守自盜騙取投資者資金
今年年初有媒體對互聯網金融網貸受害人的采訪中,有受害者告訴記者,她所投資的網貸平台,不宣布倒閉,但就是說提現困難,讓他們繼續投資支持平台。而在投資者交流群,有一些人4折、5折收購他們的債權,這也被業內稱之為「收草」。業內人士稱,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惡意詐騙,過一段時間,他們又會再開一個平台詐騙。
騙術之九:假借第三方為其增信
網貸精選觀察發現,在「跑路」的平台中,有平台信息顯示,其獲得過各種「高大上」的機構頒發的獎項。還有一些平台宣傳與大型擔保公司有合作,並由擔保公司提供本息保障,以此來為他們平台增信。對於這類增信,也許一個電話就可以驗證是否有機構給它們頒過獎,是否擔保公司與平台有合作。在投資之前多做一些功課,就能防範這種低水平詐騙。
騙術之十:平台所有信息系編造
對於互聯網金融網貸的詐騙行為,這種詐騙行為最為惡劣,幾千塊錢買個系統,假借一個辦公場地,用假的創始人身份、假的工商執照,虛擬一些借款人,有的甚至忽悠夠了錢就跑,投資人想找都沒法找。他們上線就是為了詐騙的,在以往跑路的平台中,很多平台都是沒有實際辦公場地。
互聯網金融平台挑選十大絕招
絕招之一:認真審查網站資質和規模
投資者選擇平台第一件事就是要審核其基本證照,包括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組織機構代碼證等,同時還可查詢團隊成員、主要股東在法院否有被執行的情況。主要方法是在相關政府網站和法院系統網站查詢。
絕招之二:排除合作機構「水份」
有一些機構自稱「國金」、「中銀」,與一些國企和上市公司拉上關系,企圖欺瞞投資人,可以直接向這些股東公司電話咨詢是否有關聯,必要時可扮演借款人向合作機構了解借款方法或直接投訴。
絕招之三:考察平台曝光度
上網搜索網站信息,在傳統、專業媒體上曝光率越高,持續時間越長、形象正面的平台,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安全度相對較高。但也不能偏信這些信息,要排除「軟文」的干擾。
絕招之四:查看風投的投資記錄
有風投資的平台,相當於機構幫助投資人做了篩選,獲得投資有利於加強團隊建設和風險管理。網貸精選提示,不能將風投介當作唯一指標,一些優質平台沒有獲得投資,有一些平台還會在對外發布消息時誇大投資額、虛假宣傳。
絕招之五:從借款數據考察平台
一些問題平台的平均貸款額明顯偏大,甚至可以達到人均借款超過2000萬元,而正常經營的平台的借款額普遍較低。投資人如果看到平台上的借款人不多,但是每個人借的金額特別大,貸款頻率高,缺乏抵押物、擔保措施的平台,要格外謹慎。如果是企業頻繁、大額度的借款也要小心。
絕招之六:考察平台存活時間
問題平台能堅持一年以上的不足10%。新手在沒有足夠投資經驗的時候,可以先選擇歷史比久遠的平台,這樣可以大幅避開平台倒閉、跑路的危險。但並不絕對,長久的平台也可能倒閉。
絕招之七:收益率太高的平台不要投
目前來看大部分平台12%左右的收益屬正常。過高的收益,投資者就要先思考,借款人如何能負擔得起這么高的資金成本、平台怎麼能找到這么多負擔得起高利息的借款人。
絕招之八:考察貸款集中度
投資人可以參考一些第三方報告,查找平台的借款集中度,比如跑路的中寶投資,前10名借款人的借款總額高達10億元,佔比高達90%。
絕招之九:考察資金流動性
一個平台的出入金額穩定性可以作為考察指標。每日的應還款金額和日貸款余額都非常平穩的平台更可靠。
絕招之十:終極大招,莫貪心
避免上當的最終要領就是不要過於貪婪。
網貸精選評價,互聯網金融有些騙術雖然很拙劣,但投資者僥幸心理太重,對一些平台的基本信息都不去核對,這是造成他們「踩雷」的主要原因。成功的投資者首先要樹立正確投資理念。
⑶ 金融詐騙的主要類型有什麼
金融詐騙的主要類型有:保險詐騙、網路詐騙、集資詐騙、電話詐騙。
一、保險詐騙
近幾年,隨著我國的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保險詐騙逐漸多了起來。保險詐騙是指受保人通過虛報保險、編造假保險事故、故意造成財產或者人身意外等事故,而從中牟利的行為。
保險詐騙對於國家來說是造成不小的損失的,敗壞了社會風氣,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不僅造成了極大的社會危害,同時嚴重危害了保險業的發展、危害了人民所可能享受到的福利、給國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二、網路詐騙
隨著網路化的發展,電腦、手機、ipad等載體為廣大的金融消費者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及高效率,同時也讓互聯網詐騙成為金融詐騙的重災區。一般的網路詐騙會想盡一切辦法得到受害人的身份信息、銀行卡號、網銀密碼等,並且利用這些私密信息進行詐騙或者其他有關錢財方面的騙取。
三、集資詐騙
集資詐騙算是比較老的詐騙方法了,但是卻屢禁不止。非法集資簡單來說就是採用虛構事實及隱瞞等形式,非法向社會公開招募較大數額的資金,甚至是將公共財產占為己有的行為。一般這類型的非法商業行為,不存在真實的投資金融計劃及企業發展規劃,而是以畫大餅的方式,以高額回報吸引受害者進行投資,把資金作為自己所有。
四、電話詐騙
電話詐騙,即利用電話進行詐騙活動。電話詐騙現已蔓延全國,常見的有20種詐騙手段。提醒市民防騙,小心電話詐騙,遇到這類情況,要三思而後行,別輕易相信對方,請切記,一定要讓自已冷靜一下(不要被歹徒引導),仔細查看電話號碼, 如果號碼可疑, 就一定是電話恐嚇詐騙. 如發現有詐騙嫌疑,應該立即報警。
(3)互聯網金融信息造假擴展閱讀:
金融詐騙的特點
一、詐騙數量金額大、涉及領域廣
近幾年以來,金融詐騙犯罪所涉及的金額增多、觸及的領域擴大,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嚴重,令人觸目驚心,不僅給人民群眾造成了損失,也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二、犯罪形態為團伙化
從近幾年破獲的金融詐騙案件可以看出,參與犯罪的人員越來越多,並與景榮服務機構內部人員勾結屢見不鮮,團伙作案占據主體。由於金融行業所具有的專業性、復雜性特點,作案需團伙配合,很多重大案件內外勾結,行業內部人員參與其中。
三、作案手段多變、智能化、高科技化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金融詐騙手段由線下轉換為線上,由原始的偽造變為利用高科技技術手段,手機、電腦都是他的作案工具。
⑷ 金融管理部門約談13家網路平台企業,你都遇到過哪些金融亂象
我沒有遇到過金融亂象,不過常常在網上看到一些人中了金融亂象的套路。金融陷阱近些年花樣翻新,迷惑性,隱蔽性越來越強,讓人防不勝防。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重點區域:
1.投資類陷阱。包括期貨,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交易,現貨原油,外匯交易類,郵幣卡交易,農產品交易,茶品交易等。如各種注冊地在香港、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等地的帶杠桿交易的外匯交易平台,伺服器建在大陸之外,打著當地監管局監管,構建虛擬交易平台,行情數據造假,大多數初入投資者可以嘗到盈利甜頭。利用交易滑點,撰改數據,騙取暴利。國內的郵幣卡交易平台以高額收益為誘餌,吸引投資人下載平台入市追加投資後,操縱價格,收割客戶或跑路。
5.虛擬貨幣陷阱。以區塊鏈技術為口號,數字貨幣為幌子進行傳銷,注冊免費礦機,吸引新客戶,慫恿客戶買礦機加大挖礦量,以獲取更大收益。最終,投資者逐漸入局,越投越多,為莊家接盤。
⑸ 有哪些有關於互聯網金融騙局的事件
隨著80、90後對網路的深度應用,互聯網投資越來越普遍。俗話說,林子大了啥鳥都有,一些非法、坑爹的互聯網金融平台為了吸引投資者啥招都往上用了。今天,作為研究員的一姐查了渣浪、度娘排出了目前為止史上最坑爹、最惡心的互聯網金融騙局,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1.e租寶事件非法融資500億,掀起P2P跑路大潮
號稱全宇宙最大的互聯網+融資租賃平台e租寶,火爆時扛起了國內P2P發展的大旗,吸納資金額近500億,牽涉投資人近80萬人,客戶遍布全國,牛逼到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2015年底因設立假標、非法集資被查封,案子震驚全國,80萬投資人的資金到現在也沒有著落。「臭肉壞了滿鍋湯」,e租寶事件掀起了P2P的跑路潮。
2.空中巴士騙局刺破互金泡沫
未來某天,可能你正在路上開著車,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從頭頂上飄來一片陰影。不要怕,這不是科幻大片,而是我們身邊有可能真實發生的事情——「神秘的空中巴士終於試運行啦」視頻。正當人們為空中巴鐵閃亮的科技創新亮瞎眼時,背後飽受爭議的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浮出水面。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早在今年3月就曾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陽分局列入經營異常公司中去,而年中卻以空中巴士項目融資為投資者設坑。
3.葉問3票房造假引發互聯網眾籌信任危機
2016年3月,電影業傳來《葉問3》票房造假的消息,而有意思的時候,《葉問3》背後居然是一個金融產品,投資方快鹿集團從一開始就預期票房為保證,發行了多支與之相關的基金,還通過蘇寧金融眾籌平台做了眾籌圍繞《葉問3》的金融產品還做了各種衍生交易,把P2P,眾籌,股市,基金聯繫到了一起。而一損俱損,票房造假引發連鎖效應,快鹿集團隨即陷入兌付危機。這件事情讓原本就有爭議的互聯網眾籌陷入現任危機。
4.一元購的無底洞騙局
「用一元錢,實現一個夢想」只需要花一元錢,就可以得到豐厚獎品,大到開走寶馬、搶購手機,小到百元充值卡加油票,這種好事您相信么?大量互聯網公司的一元奪寶游戲,邀請用戶一元起投,然後抽幸運者,抽到誰,手機、寶馬等大獎就歸誰。大量用戶越投越上癮,有的人不知不覺就投了四五十萬,還有的人傾家盪產也在所不辭。
專家表示:一元購這種商業模式,看似通過互聯網平台在銷售商品,而實際上卻是打著電商旗號銷售中獎機會,也就是類似網路售彩。而去年,國家就已經叫停了網路售彩業務,因而一元購是法律風險較大的商業模式,會破壞交易安全,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5.雲在指尖被查處,引發微商大地震
雲在指尖」是做什麼的?只聽名字很容易想到雲計算,其實這是一家微商分銷平台,名氣還不小。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湖北省咸寧市工商局發布公告稱,「雲在指尖」涉嫌傳銷一案已結案,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3950餘萬元,並處以150萬元罰款。微信方面也已將「雲在指尖」相關公眾賬號封號。what?不是說好了可以月入10萬、108天買賓士、6個月買房的嗎?! 微商套路深,輕易不要信 !
6.校園借貸逼男大學生吞農葯,逼女大學生援交
長春某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大一新生,通過校園內的借貸廣告,借了一萬塊錢,結果晚還6天,借貸公司讓其還4.2萬元,大學生被逼無奈喝農葯自殺。女大學生李麗借貸款500塊錢,周利息30%,利滾利目前已經欠款5.5萬元。李麗還不起拍裸照抵押,借貸公司隨後教唆李麗賣初夜、援交還款。
7.昆明泛亞空手套白狼
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在網上銷售的產品「日金寶」,用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老投資人的利息和收益,不斷引誘「接盤俠」,「日金寶」一直維持繁榮的假象,高達430億元資金正中圈套。昆明泛亞在封閉的有色金屬市場內拆東牆補西牆,前期不斷引入流動性推高商品價格,後續投資資金難以為繼時便即刻崩盤。20餘萬投資人和300多家機構像當年華爾街的那些富豪俱樂部成員一樣深陷泥淖。
8.3M互助金融社區金字塔騙局
MMM互助金融社區打著科技金融的幌子,投資貨幣可選擇人民幣與虛擬貨幣(比特幣、摩根幣、百川幣),這讓它看起來無與倫比的牛逼。不要以為被騙的都是老年人,MMM互助金融社區的受害人主要是熟練操作互聯網、網銀、第三方支付APP等移動網路設備的年輕人。
而MMM實際上是熟人傳銷、高返利游戲。它並沒有任何實際產品,不對接任何產業,不產生任何現金流,僅通過設立推薦獎、管理獎的方式發展下線,拉親朋好友入伙。這個暗箱般運作的平台此前已經多次崩盤凍結,由於在國內沒有注冊實體,伺服器安置在國外,公安機關甚至無從介入調查。
9.中晉340億元兌付危機
2016年4月6日,上海警方對因涉嫌非法吸儲和集資詐騙的「中晉系」相關聯公司進行查處。截至2016年4月1日,中晉一期基金共募集資金52.6億元,超計劃籌資2.6億元。而另一項數據則顯示,截至2016年2月10日,中晉合夥人的投資總額已突破340億元,涉及總人次超過13萬。
10.鑫琦資產19億兌付危機
2016年2月,陝西鑫琦資產上海分公司被爆出兌付危機,遭投資人圍堵。2月18日,鑫琦資產在官網發布公告,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資產兌付;資產兌付,並協助限期變現;投資人可成立債權人委員會,負責兌付資產。據報道,此案涉及5000位投資人,涉及資金19億元。投資者反映,警方已經立案調查。
⑹ 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風險例子有哪些
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風險指網路金融交易者在合約到期日未能履行約定契約中的義務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交易對手即受信人不能履行還本付息的責任而使授信人的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發生偏離的可能性。傳統金融企業在信用風險方面研究較多,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雖然互聯網的開放性減少了網路中信息的不對稱,但這更多的是在需求對接等資源配置上的效率提升,而在識別互聯網金融參與雙方信用水平上並沒有太大作用。同時,由於互聯網本身的特點,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信用風險較傳統金融行業更難控制。
由於互聯網金融虛擬性的特點,交易雙方互不見面,只是通過網路發生聯系,這使對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實性驗證的難度加大,增大了交易雙方在身份確認、信用評價方面的信息不對稱。而且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短、進入門檻低,大部分企業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人員,不具備充分的風險管理能力和資質,加上網路貸款多是無抵押、無質押貸款,從而增大了信用風險。網路金融中的信用風險不僅來自交易方式的虛擬性,還存在社會信用體系的不完善而導致的違約可能性。由於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處於初級階段,全國性的徵信網路系統也還沒有建立起來,加之互聯網金融還未納入央行徵信系統,信用中介服務市場規模小,經營分散,而且行業整體水平不高,難以為互聯網金融企業風險控制提供保障,基於上述原因造成的信息不對稱,互聯網金融中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客戶可以更多地利用金融機構與自身信息不對稱的優勢進行證明信息造假,騙取貸款,或者在多家貸款機構取得貸款。在經濟中存在逆向選擇問題,一般而言,有信用且優質的客戶大多能從正規的金融機構獲得低成本的資金,而那些資金需求難以滿足的人群大多都成為了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客戶,這部分人或者企業可能存在以下情況:信用存在問題,沒有可抵押擔保的資產,收入水平低或不穩定。客戶利用其信息不對稱優勢,通過身份造假、偽造資產和收入證明,從互聯網金融企業獲取貸款資金,互聯網金融平台之間沒有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一個客戶可能在多個平台進行融資,最後到期無法償還而產生信用風險,如果違約金額大,涉及的客戶數量多則很可能引起公司倒閉,進而使其餘投資者資金被套,無法追回。互聯網金融平台經營者可能通過虛假增信和虛假債權等手段騙取投資人的資金,隱瞞資金用途,拆東牆補西牆,最後演變成旁氏騙局,使投資人利益受損。
另外,任何金融產品都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互聯網金融產品如果沒有信用擔保,該行為風險就可能轉嫁到整個社會。互聯網金融中,無論是網貸平台還是眾籌平台,其發行產品的風險無法由發行主體提供信用擔保。如今很多網貸平 台都引入擔保公司作擔保,且不說擔保公司的注冊資本能支撐多高的擔保金額,其擔保模式是否合法就存在很大問題, 這種形式上的擔保並不能減弱互聯網金融的信貸風險。
大數據最大的價值在商業服務領域,企業通過大數據透視了用戶深層次的特徵和無法顯現的內在需求。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獲得個人與企業的信用信息,並將其作為信用評級及產品設計、推廣的主要依據,這一做法是否侵犯了隱私權及其在中國的合法性也不能確定。
互聯網時代人們在網路上的一切行為都可以被服務方知曉,當用戶瀏覽網頁、發微博、逛社交網站、網路購物的時候,所有的一舉一動實際上都被系統監測著。所有這些網路服務都會通過對用戶信息的洞察獲取商業利益,例如用戶在 電商網站上瀏覽了冰箱,相關的冰箱銷售廣告就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推薦給用戶;用戶在社交網路上提到某種產品或服務,這類型的產品或服務就能主動找到用戶。所有這種商業行為本質上就是機構通過對用戶隱私的洞察來獲取商業收益。
⑺ 全國特大套路貸曝光,坑了900多萬人,200餘人被抓,對此你怎麼看
貸款這個詞我們都不陌生,貸款可以解決我們經濟危機,讓我們生活更好一點。生活中需要錢的地方特別多,我們好多人,每天過著負債生活。車貸房貸成為了生活一部分,最為明顯就是,不貸款買車買房,我們就要單身,娶不到媳婦,孩子沒有地方上學。
當我們為沒有錢煩惱時,網路上出現了好多名詞和廣告,那就是貸款。貸款我們最熟悉就是銀行貸款,但是銀行貸款要求嚴格。網路平台貸款,門檻低,只需要身份證就可以貸款。但是網路貸款有一個最大缺點就是利息高,利滾利讓我們陷入絕境。
我們都是成年人,要學會賺錢,同時也要合理花錢。控制住自己虛榮心,不要看著身邊人購物,我們就消費。我們要理性消費,不要辦理信用卡,也不要提前消費,有多少錢就用多少錢。我們要遠離網路貸款,不要聽信貸款廣告。我們看好自己錢袋同時,也不要想著貸款購物。
⑻ 鵬元徵信處罰人行、央行:大數據徵信如何把控數據源的「量」與「度」
如今一切信息皆可以成為信用數據,經過分析後用於證明一個人或企業的信用狀況。大數據的「量」是指有多少個體在被分析,每一個網上注冊賬號的個體都可以成為被分析的對象。數據源的「度」是指被分析的個體都有哪些方面能夠成為可以參考的數據。有很多人認為數據能夠被稱為「大數據」需具備兩個因素:第一要覆蓋面廣,用戶足夠多;第二維度廣,要從一個人行為的方方面面反映個體的行為與信用的關系。但是,筆者認為事實並非如此,數據的「量」與「度」也應嚴格加以控制。
把控大數據的「量」關鍵在於從大量的數據之中篩選出「有效用戶」。無論是在傳統金融領域,還是互聯網金融領域,給客戶做信用評估的前提是必須知道這個人就是他自己。所以,如何證明「你是你」是大數據徵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一個人可以同時申請多個賬號,多個人在知道賬戶信息的條件下也可以同時使用一個賬號。在這樣的情況下數據信息往往有所重疊。因此,數據的體量大並不代表數據更加可靠。
隨著越來越多的金融業務互聯網化,「反欺詐」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增大。「身份認證」的重要性在各項監管文件中反復被強調,而各家機構也在不斷探索如何利用新的技術在網上實現身份的核實。金融機構在重視數據量的同時還可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如指紋、虹膜、人臉識別等一系列生物識別技術,將大量的無效信息排除在外,同時也能夠抵禦數據造假所帶來的信用風險。
對數據源「度」的有效性進行控制也是金融平台和金融機構需要考慮的問題。社交軟體在數據量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許多社交軟體常常從用戶行為上分析判斷一個人的信用是否良好,這就有可能出現「分析過度」的情況。
⑼ 網路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
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公眾的青睞。「革命者」的形象固然是一種優勢,也意味著不確定性。互聯網並不能消除金融領域內在的風險,只是使之參入某種特性有了新的表現形式,甚或也帶來了新的風險種類。
這是新近發布的首部《互聯網金融藍皮書》的核心觀點之一。它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電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編寫而成。他們審慎的觀點對於當前熱得發紅的互聯網金融無疑是一針清醒劑。
在藍皮書編著者看來,互聯網金融主要面臨四大風險。
法律監管與保障的缺乏
藍皮書稱,我國有關金融的法律法規的規制對象主要是傳統金融領域,由於無法涵蓋互聯網金融的眾多方面,更無法貼合互聯網金融的獨有特性,勢必會造成一定的法律沖突。如有關互聯網金融市場的企業准入標准、運作方式的合法性、交易者的身份認證等方面,尚無詳細明確的法律規范。互聯網金融企業極易遊走於法律盲區和監管漏洞之間,進行非法經營,甚至出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等現象,累積了不少風險。網民在藉助互聯網提供或享受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將面臨法律缺失和法律沖突的風險,容易陷入法律盲區的糾紛之中,不僅增加了交易費用,還影響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最近,銀行大戰余額寶,背後凸顯的就是規則的缺乏。盡管阿里賣萌式的回應被「轉瘋」,可是基本的問題卻沒有回應。P2P貸款的法律困境也相當顯著。
根據人民銀行2011年4月發布的《關於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中有關問題的通知》定義: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0年),非法集資有非法性、公開性、利誘性、社會性的四個基本特徵。非法集資包括集資詐騙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目前,P2P平台的債權轉讓模式和優選理財計劃模式,就是亟須引起關注的互聯網金融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債權轉讓模式是指,借貸雙方不直接簽訂債權債務合同,而對期限和金額進行雙重分割,由第三方個人(專業放貸人)先行放款給資金需求者,再由該第三方個人將債權轉讓給投資者,此時P2P平台成為資金往來的樞紐,不再是獨立於借貸雙方的純粹中介,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有一定的相似性。依照最高法設定的標准,是否認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核心問題在於資金流轉行為是否形成了新的存款、債務或股權關系,專業放貸人是否有先獲取資金放貸再轉讓債權的行為,是否將向社會公眾吸收的存款劃歸自有賬戶名下,是判斷是否觸及法律底線的標准。由於目前尚未有法規出台,P2P非法集資的邊界並未明確。
模式創新契合難
近年來,國內外互聯網金融模式層出不窮,大部分因為與金融市場環境不相適應,與客戶具體需求不相契合而遭遇失敗。國內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模仿國外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時,由於主觀或客觀原因,發生扭曲和異化,無法取得如國外同類企業一樣的商業成就。
藍皮書以數銀在線為例指出,互聯網金融某種原創的發展模式過於創新或創新不足,脫離現實社會經濟狀況,最終發展瓶頸導致失敗的風險。有「在線貸款超市」之稱的數銀在線,由數字金融服務(杭州)有限公司運營的數字金融服務中心於2009年7月成立,為契合金融危機後浙江地區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產生。作為全國首家B2C模式貸款平台,數銀在線致力於為企業和個人量身打造全方位的貸款解決方案。從2008年開始進入研發階段,共擁有49項專利技術,美國Forbes評估其為未來3年最具爆發性成長潛力的互聯網企業。數銀在線享受多款政策支持,不僅集成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為融資機構提供信用輔證,還是首家獲得銀監會核發牌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國內唯一引入人民銀行個人身份認證系統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但在2013年,因模式過度創新和管理營運問題導致流動性危機,創辦4年後破產。此前,由於長期找不到穩定的盈利點,數銀在線不斷調整業務方向,如游戲開發、廣告開發等,但業績不佳。
回頭看數銀在線的模式,在理論上雖然是可行的,現實運營過程中卻發生各種弊端,最大的缺陷是持續盈利模式模糊,過度依賴銀行等外部金融機構。數銀在線採取向銀行收取傭金的方式來獲利,相當於把對利潤來源的控制權直接交給銀行;貸款審批和發放的流程是由銀行來完成的,主動權掌握在銀行手中,難以獲得較大話語權;而正規金融機構對互聯網借貸行業採取的是壓制策略,導致數銀在線盈利明顯不足。此外,下游的用戶規模增長有限,成功貸款的客戶,下次申貸時很可能直接和銀行對接,使數銀在線失去了業務支撐。
「 可見,互聯網金融機構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大,如果某種原創模式過於創新或創新不足,不切合經濟實際、不符合客戶需求,將無法實現持續盈利,即使條件再好,也將因為模式創新風險而走向失敗。」藍皮書稱。
安全風險涉及每個人
互聯網的技術風險顯而易見。計算機病毒可通過互聯網快速擴散與傳染。一旦某個程序被病毒感染,則整台計算機甚至整個交易互聯網都會受到該病毒的威脅。在傳統金融業務中,電腦技術風險只會帶來局部的影響和損失,在互聯網金融業務中,技術風險可能導致整個金融系統出現系統性風險,進而導致體系的崩潰。
另外,互聯網金融平台因技術缺陷在某些特殊時刻無法及時應對短時間內突發的大規模交易也會產生不良後果。該風險主要存在於「七夕」、「雙十一」、「聖誕節」等傳統電商打折促銷日。由於巨量網上交易集中在一天甚至某個時點,數據量遠超於日常基準數量,極易出現系統不穩定、伺服器故障等問題。淘寶、天貓、聚劃算以及京東、當當等都是直接參與一日促銷的主力電商,在過往幾年的大促銷活動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頁面崩潰、下單系統無法打開、銀行支付系統擁堵等情況。
不過,藍皮書強調的卻是數據安全風險。隨著數據的爆炸式增長,海量數據集中存儲,能夠方便數據的分析、處理,但安全管理不當,易造成信息的泄露、丟失、損壞。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日益發達,對信息的竊取已不再需要物理地、強制性地侵入系統,因此對大數據的安全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6月18日,美國萬事達、VISA和運通公司主要服務商的數據處理中心網路被黑客程序侵入,導致4000萬個賬戶信息被黑客截獲,使客戶資金處於十分危險的狀態。2012年,我國最大的程序員網站CSDN的600萬個個人信息和郵箱密碼被黑客公開,引發連鎖泄密事件;2013年,中國人壽80萬名客戶的個人保單信息被泄露。這些事件都凸顯出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領域數據管理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再者,互聯網已成為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現代社會各個領域對數據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互聯網逐漸成為主導性數據傳播方式。互聯網的安全運行成為維系社會秩序的先決條件。如黑客攻擊英國政府機構網站而導致該國信息泄露,以及美國「棱鏡」斯諾登事件等案例,顯示出國家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要性。互聯網金融涉及國家金融體系的重要內容,大量的互聯網金融數據既能反映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狀態,還可能被利用以直接影響公眾的日常生活和民眾意識。該系統一旦出現漏洞,國家金融經濟體系都將陷入癱瘓狀態,國家安全也將因此受到損害。同時,我國互聯網金融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海量大數據關乎國家利益,應更加重視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安全問題。
市場風險的互聯網之「險」
市場風險是傳統金融體系固有的風險。作為互聯網技術與金融領域結合的產物,互聯網金融的市場風險有其獨特的一面。藍皮書指出,由於便捷性和優惠性,互聯網金融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發放更多的貸款,與更多的客戶進行交易,面臨著更大的利率風險;互聯網金融機構往往發揮資金周轉的作用,沉澱資金可能在第三方中介處滯留兩天至數周不等,由於缺乏有效的擔保和監管,容易造成資金挪用,如果缺乏流動性管理,一旦資金鏈條斷裂,將引發支付危機;網路交易由於交易信息的傳遞、支付結算等業務活動在虛擬世界進行,交易雙方互不見面,只通過互聯網聯系,交易者之間在身份確認、信用評價方面就會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信用風險極大。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不高,大數據資源和大數據技術都沒有跟上模式創新與仿照,現有多種模式偏離「互聯網金融」核心。社會信用體系還處於完善階段,較難依靠外界第三方力量對交易雙方的信用狀況進行准確評價。
以P2P為例,P2P平台一般強制要求借款人提供基礎資料,自願提供財產證明、學歷證明等詳細信息。一方面,此類信息極易造假,給信用評價提供錯誤依據,交易者也可能故意隱瞞不利己的信息,導致P2P平台在選擇客戶時處於不利地位;另一方面,P2P平台所獲取的資料存在滯後性、片面性,不構成「大數據資源」。美國有完備而透明的個人信用認證體系,個人信用記錄、社會保障號、個人稅號、銀行賬號等材料可以充分驗證借款人的信用水平;有多家獨立、權威的信評公司通過高科技技術手段,提供信用評分和信用管理服務,廣泛地服務個人貸款客戶、小貸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因而美國的P2P平台真正屬於互聯網金融模式,極具發展優勢。
藍皮書認為,我國金融業要真正邁入互聯網金融時代,必須依賴數據的大量積累和大數據處理能力的不斷提升,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信用問題,實現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風險的分散,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特色服務和更多樣化的產品,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尤其是使小微企業、個體創業者和居民等群體受益。此外,信用體系建設是互聯網金融機制體制創新的重要配套措施和組成部分,應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彌補互聯網金融現有大數據資源的不足。同時,互聯網信用體系是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應當成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
⑽ 啥叫互聯網金融企業會計造假
這個,哪個企業都可能造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