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消費金融是什麼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做出了貢獻。在某些方面,在金融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隔日危機爆發四年十年,是相似的。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有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美元的基礎作為全球儲備貨幣上。其它周期性危機的大繁榮 - 的過程中破產一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的巔峰之作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一輪周期已經持續了60年。
繁榮 - 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同時始終涉及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的一種反射(反射性)的存在,意志和抵押貸款相關的值之間的循環。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轉,這增加了可用的信用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益,泡沫就這樣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對於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每當信貸擴張,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他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
麻煩。這創造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為道德風險,從而促進更強勁的信貸擴張。這個系統是如此的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里根)被稱為「市場魔力」? - 我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市場原教旨主義)。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將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從崩潰的金融市場是不是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了主導地位占據的思維方式,是金融市場全球化的開始,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開始出現。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節省學習在世界其他地方,而不是它的輸出較高的消費品。 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全球金融體系處於危險之中時之際,金融當局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自1980年以來,監管機構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只有名字的地步。
② 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周期有什麼影響
金融危機就是經濟周期中的危機階段從1991年至1995年是中國第八個五年計劃時期。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國執行的8個五年計劃中,「八五」計劃是中國歷次五年計劃中增長最快、波動最小的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加快,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八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8900億元,年均增長l7.9%。
八五」計劃設想建立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形成了總體開放的格局。這是關鍵所在。
1996-1999。
"九五"前兩年,即1996和1997年,受"八五"後期物價大幅度上漲的慣性影響,市場物價繼續保持上漲態勢,各級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控制物價的過快增長,採取了一系列價格調控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1998和1999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則分別比上年下降0.8%和1.4%,年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持續下降,是改革開放以來從未出現過的新情況。由於長期積累下來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在新的買方市場條件下充分暴露,加之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國出口貿易和利用外資增幅大幅度下降,導致國外需求萎縮,市場商品價格競爭加劇,導致價格總水平連續兩年下降。 2000-2007年
為什麼要把「九五」最後一年的,劃在這個經濟周期里,因為,2000年是一個小轉折,經過了97開始亞洲金融危機。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4%,扭轉了自1998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持續下降的局面。由於積極的財政政策、啟動消費市場、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國內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受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影響,國家相應地調整了國內原油基準價和成品油價格,帶動了以石油為原料的加工產品價格回升,市場價格總水平出現反彈勢頭。
01-05年,「十五」期間,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主要是中國外有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內有錯綜復雜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受美、日等國經濟衰退的影響,全球經濟一路下滑,國際金融市場動盪,股市低迷,匯市不穩。從2001年的「9·11」事件,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局部戰爭和地區沖突不斷,再加上海嘯、油價上漲、美元匯率持續走低等天災人禍,給本已疲軟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到2003年,中國經濟結束了連續5年的反通縮,開始進入了新的經濟增長期。然而,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和當年嚴重的旱澇災害,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市場銷售增幅明顯回落、旅遊業受到嚴重打擊、交通運輸量明顯下降、出口訂單減少、農產品銷售受阻等等。2003年二季度GDP增長率從一季度的9.9%掉到了6.7%。
但「十五期間」,基本來看解決三農問題,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國際競爭力增強。
直到07年,次債的正在到來(其實06年就暴露初問題了),加上中國樓市股市的泡沫嚴重,迎來了08的又一個轉折,這一次我們一樣能夠走出危機,因為我國的經濟正在向好。
③ 發展消費金融對帶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泛濫的消費金融貸款是在給全民吸毒,到時候去杠桿的時候,要出人內命。我個人認為中國的國容民性不適合做消費貸,中國人有投機風氣,而且還有跟風排浪似攀比消費。雖然短期能刺激經濟,一旦盤末破裂後,會給經濟帶來嚴重後果,這種提前透支未來的消費貸款只適合部分自律性強且有收入的人。 據韓國 台灣 日本等發達國家走過的路看來,他們所有的信用貸都經歷過一次靠貸款拉動的經濟增速,但同時增速背後全是泡沫債務隱憂隨即爆發,結果就是連續的消費增速下調步入一個逐漸走弱的經濟周期。
非常可怕的是,中國沒有個人破產法,到時候貸款衍生出來的債務危機還滋生出社會危機,比如暴力催貸,導致家庭失散人口減退。
④ 消費者如何做面對中國的經濟周期
現代經濟學認為,商業周期是所有市場經濟的共同特徵。你可以不承認它,但它卻是現實存在的,並不斷地體現出來。商業周期實際上就是經濟的短期波動,雖然稱為周期,但卻是不規則的,不是我們過去想像的有如正弦曲線那樣富有規律、甚至可以預測。一、商業周期波動的特徵商業周期(businesscycles),也稱為經濟周期、景氣循環,是指總產出、總收入、總就業量的波動,持續時間通常為2-10年,它以大多數經濟部門的擴張和收縮為標志,主要代表性的指標包括GDP、通貨膨脹、利率和就業等。商業周期分兩個主要階段:衰退和擴張。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各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從來都不是按部就班的,有的國家可以享受多年的經濟擴張和繁榮,就象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持續了10多年的繁榮,而接下來就開始了衰退,當前甚至面臨著一場危機,隨後的形勢還難以預料,何時走出低谷更是無人能夠回答。1929年-1933年美國經濟出現一次嚴重的大蕭條,70年代有出現一次衰退。進入新世紀,美國的首次衰退是2001年3月,此次衰退結束了美國歷時最長、為期10年的經濟繁榮。以經濟衰退為例,商業周期有如下共同的特徵:1、消費者購買急劇下降,生產壓縮,實際GDP下降,隨後,企業的投資也下降;2、對勞動的需求下降,失業率上升;3、產出下降導致通貨膨脹減緩;4、企業利潤急劇下滑,股票的價格下跌;當然,在經濟衰退階段,還有很多的表現方式,但是共同的特徵就是這些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出現衰退的表現。對於商業周期產生的原因,一直是經濟學家討論的熱點話題,目前也沒有形成一個最終一致的結論。正是這種爭論,形成了許多重要的理論流派,推動了經濟學的發展。薩繆爾森歸納性地將各種解釋分為外因和內因,很有一些中國辯證法的味道。在經濟體系之外的某些要素的變動,可能成為導致商業周期的主要原因,比如,戰爭、選舉、石油危機、發現新礦藏和新資源、科學技術的進步等等,這就是所謂的外因;而在經濟體系內部尋找商業周期的機制和原因就是所謂的內因論。內因論認為,任何一次擴張都孕育著新的衰退和收縮,任何一次收縮也都包含著可能的復甦和擴張。經濟生活正是以近乎規律的方式不斷地循環往復。下文談到的乘數-加速器原理闡明了經濟內部循環機制。有一個數字化的游戲,形象地說明了商業周期的波動。找兩顆骰子,將每次兩顆骰子擲出的點數加以記錄,做20次以上,將連續的數值取周期為5的移動平均,然後將結果繪製成圖,看起來很像GDP、失業或通貨膨脹的運動軌跡。為什麼看起來像經濟周期呢?擲出的隨即數字就像投資或戰爭的外生沖擊,而移動平均就好象是經濟體系的內生乘數或平抑機制,二者放在一起,就產生了一個類似周期的東西。二、商業周期的重要理論流派現代經濟學存在著很多流派,僅就商業周期的成因來說,就存在許多的重要理論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有:1、貨幣學派關於商業周期的觀點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學派將商業周期歸因於貨幣、信貸的擴張和收縮,認為貨幣是影響總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他堅持認為財政政策不會起作用,貨幣和貨幣政策在經濟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他認為積極的貨幣政策將會惡化經濟周期,並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所以他強調貨幣數量論和保持正常增長率的理論。貨幣學派認為,「通貨膨脹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必然是而且僅僅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發行機構錯誤安排了貨幣供應量導致了經濟蕭條、通貨膨脹以及其他不希望有的結果」。我國近兩年來的貨幣政策緊縮以及擴張的操作,部分地驗證了弗里德曼的主張。由於貨幣政策的時滯作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貨幣緊縮已經造成了實體經濟的極度困難,在全球金融危機來臨之時,倉促應戰,緊急放鬆流動性,使貨幣政策出現了一個完全的逆轉。去年11月份以來的信貸「大躍進」,除了防止短期的經濟過快下滑之外,可能會對未來的信貸資產質量、通貨膨脹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2、乘數-加速器模型:薩繆爾森認為,乘數效應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導致總需求發生有規律的周期波動。薩繆爾森發展了凱恩斯主義,他信奉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能有效地促進美國經濟的發展,而且還認為兩種政策都可以使經濟更穩定。凱恩斯雖然提出了乘數理論,但沒有分析在乘數和投資之間的關系,薩繆爾森發展了加速器的概念,並用數學方法推導了乘數和加速器的過程結合起來對經濟的影響——乘數擴張了產出,而擴大的產出又會引起人們對預期的看好,於是又有的投資進入了新一輪的乘數過程。同時,乘數—加速器原理也會引起經濟的不穩定,在增長太快時或支出不足時,企業不願意投資,最終導致經濟活動的巨大滑坡。3、商業周期的政治理論:與薩繆爾森合著《經濟學》教科書的諾德豪斯認為,政治家為重新當選而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操縱導致經濟波動。應該說,諾德豪斯提出了一個商業周期波動的外在原因,也是現實中應當引起注意的一個觀點。盡管西方民主國家有一套成熟完整的權力制衡機制,但政府對經濟政策的影響還是不可忽視的。有人統計過,我國在人大和政府換屆之年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經濟高漲和投資過熱,這與新官上任的沖動和政績工程不無關系。4、均衡商業周期理論代表人物盧卡斯、巴羅、薩金特等認為,對價格和工資變動的錯覺使人們提供的勞動總是過多或過少,從而導致產出和就業的周期性波動。盧卡斯等人所發展的新古典經濟學,用微觀的方法研究宏觀經濟,將勞動力供給決策看作是每一個工人在勞動與閑暇之間所作的選擇。工人對他們從工作中獲得的實際工資會有個預期,他們會通過比較從工資和閑暇中獲得的收益去決定是工作還是休息。在這樣的假設下,失業被解釋為工人所作出的自願選擇,他們等待著實際工資上升到正常水平。因此,失業將是一個預期而不是基準,當勞動力市場調整時失業會趨於消失,失業被看作是可以自行修復的一種暫時的、不均衡現象。這種完全從預期出發的理論解釋,看起來難以讓人接受,但它卻帶來了經濟學一場新的革命。5、真實商業周期理論;熊彼特和普雷斯科特認為,某一部門的創新或勞動生產率變動所帶來的影響會在經濟中傳播,並引起波動。熊彼特是最早研究經濟周期的經濟學家之一,他認為,所有資本主義經濟都有兩個顯著特徵:不穩定性和曾經經歷高速增長。他將發明與創新看成是長期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驅動力,即在經濟增長緩慢時,廠商不可能引進新的技術創新。因此,新的發明和創新將被積壓幾十年。當經濟迅猛增長開始啟動時,貯存了幾十年的創新將被運用於生產過程,促進經濟迅速增長。嚴格的說,熊彼特所研究的長周期已經不是我們現在討論的周期波動的概念,但是他提出的經濟外部環境的改進所帶來的供給沖擊為研究經濟周期提供了一派觀點。過去,經濟學家把長期增長和短期宏觀經濟波動——圍繞長期增長的變動——當作分離的現象用分散的方法進行研究。長期增長被認為是以技術變動為其推動力量,受總供給支配。但是商業周期波動被認為是總需求圍繞長期增長趨勢的波動。兩個觀點之間沒有真正的聯系。80年代,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通過研究生產率增長短期變動向經濟不同領域的傳導而整合了商業周期和增長。兩位得主將其模型建立在典型的微觀模型中可以發現的假設上(效用最大化消費者和利潤最大化企業),並關注於前瞻預期的暗示上。他們指出,投資和相對價格運動將技術率增長差異傳遞到經濟中,因而出現了圍繞長期增長路徑的短期波動。由於他們的模型產生了與真實消費發展、投資和GDP近似的宏觀波動,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證明了周期性運動可以產生於經濟中的供給方。正是由於上述貢獻以及經濟政策設計的分析,美國經濟學家普雷斯科特和挪威經濟學家基德蘭德共享了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6、供給沖擊理論;認為總供給的改變,尤其是外部沖擊引起了商業周期,典型的例子是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我認為,上述每種理論都可能有效地解釋某一次周期波動,但每一種流派又不能解釋所有的周期現象。有些理論用我們的現實來衡量,似乎又有些費解,但是,這些理論的提煉正是經濟學得以不斷發展的根本動力。正如薩繆爾森所感悟的:「。。。每一種理論都含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又沒有一個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宏觀經濟學的精髓,就在於能夠綜合各家理論之長,並知道應該在何時何地恰當地加以應用。」正因為如此,薩繆爾森被稱為「經濟學的通才」。三、商業周期是否能夠預測?經濟的波動給生產和消費都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那麼,商業周期能否消除呢?能否預測?如果能夠預測,就可以試圖熨平商業周期。人們通過各種手段,包括貨幣手段和財政手段,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能夠做到。就象阿瑟.奧肯在《繁榮的政治經濟學》中所寫到的:現在,普遍的認識是,衰退從根本上說是可以防止的,它們就像飛機失事而不像颶風。但我們從來沒有能夠從地球上消除飛機失事,當然也不清楚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去消滅衰退。危險並未消失,那些可以導致周期性衰退的因素仍然潛伏在飛機的兩翼,等待著飛行員的某種失誤。從上面各種理論流派來看,商業周期有其內部形成的機制,這種規律性的問題是可以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但是外部的沖擊卻是隨機的,難以預料的。經濟周期波動與預測,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經濟計量學的分支專業。筆者有緣接觸了這個專業,在20多年前,中國剛剛興起這門學科時,開始了這個專業的學習和研究。總的感受是,研究這個專業很艱苦、很超前、很富有挑戰性,需要扎實的數學功底,不畏艱難,甘於寂寞的精神狀態。20年前,我們所研究的季節調整以測定長期趨勢的方法、景氣指標的選擇,景氣指數的研製,宏觀經濟監測預警信號系統、經濟周期波動的譜分析、空間狀態模型、卡爾曼濾波以及各種不確定性的分析方法等等,已經成為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等宏觀經濟部門進行經濟分析預測的常用工具。我認為,這些科學的方法是沒有問題的,且隨著國際先進經驗在不斷發展。從經濟計量學發展的歷史來看,預測的誤差在逐漸縮小,擬合程度在逐步接近。但是,怎樣適應中國國情,更好地為中國經濟所服務,是一個突出問題。這里包括中國經濟數據的真實性,政府過度干預使政策變數成為重要參考,而影響了模型的科學性。比如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測算我國的經濟增長及波動,4萬億不能不考慮,而又怎樣考慮?未來又將會怎樣呢?我只能說,對於商業周期,我們不能准確的預測,但可以努力去趨近它!
⑤ 消費金融周期性行業股票有哪些
周期性股票是數量最多的股票類型,是指支付股息非常高(當然股價也相對高),並隨版著經濟周權期的盛衰而漲落的股票。這類股票多為投機性的股票。該類股票諸如汽車製造公司或房地產公司的股票,當整體經濟上升時,這些股票的價格也迅速上升;當整體經濟走下坡路時,這些股票的價格也下跌。與之對應的是非周期性股票,非周期性股票是那些生產必需品的公司,不論經濟走勢如何,人們對這些產品的需求都不會有太大變動,食品飲料、交通運輸、醫葯、商業等收益相對平穩的行業就是非周期性產業。 絕大多數行業和公司都難以擺脫宏觀經濟景氣周期的影響。雖然作為新興市場,中國經濟預計還要經歷20年的工業化進程,在此期間經濟高速增長是主要特徵,出現嚴重經濟衰退或蕭條的可能性很低,但周期性特徵還是存在。中國的經濟周期更多表現為GDP增速的加快和放緩,如GDP增速達到12%以上可以視為景氣高漲期,GDP增速跌落到8%以下則為景氣低迷期。不同的景氣階段,行業和企業的感受當然會很不一樣,在景氣低迷期間,經營的壓力自然會很大,一些公司甚至會發生虧損。
⑥ 經濟周期四個階段投資有何不同
經濟研究部門可能常說,經濟有周期,有些時候衰退結束了,有些時候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經濟周期通常分為四個階段,也有稱為衰退、復甦、過熱、滯脹四個階段。不同階段特點或投資也或不同。
1、全面衰退階段。這不是一個好時機,經濟增長停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企業生產能力降低,大量失業,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線急劇下行,居民消費預期降低,工業發展接近一個尾聲,運輸行業接近新的開始,股市中消費、信息等板塊比較強,而金融行業比較弱,債券是最佳選擇。
2、早期復甦階段。這個階段經濟開始回暖,消費者期望上漲,工業生產增長,企業盈利大幅上漲,央行保持寬松,通脹率繼續下行,收益率曲線開始陡峭,在這階段工業處於起點附近,能源行業接近尾聲。股市中金融、電信等行業比較強,而公共事業、能源等比較弱,股票是最佳選擇。
3、後期復甦階段。通脹率開始較快上升,收益率曲線扁平化,央行加息,消費者預期開始下降,工業生產平平,能源行業處於起點附近,股市中能源、原材料等比較強,而消費、金融等比較弱,服務行業接近尾聲,大宗商品是最佳選擇。
4、早期經濟衰退階段,經濟增長下降,通脹還在上升,這個階段消費者期望降低,工業生產下降,企業盈利下降,利率處於高點,收益曲線比較平,甚至開始反轉,股市中消費、通訊等比較強,而金融、能源等比較弱,服務業處於起點附近,運輸行業接近尾聲,持有現金是最佳選擇。
⑦ 何為消費金融,對推動經濟有何作用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版海嘯給世界經濟帶來權了巨大的沖擊,世界各國都逐漸意識到消費金融對於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背景下,消費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消費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消費者資金融通的需要,起到刺激國內消費需求進而帶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消費金融的影響因素有人口結構、家庭生命周期、社會保障、消費者偏好和宏觀經濟政策等方面。消費信貸余額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消費金融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居民消費水平提高。
⑧ 現代經濟周期周期有何特徵
金融經濟周期理論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突破令全球金融交易成本更低,結算交割更快,世界各地金融中心逐漸融為一體,巨額國際游資瞬間即可完成大規模跨幣種資產組合轉換,金融危機隨時可能誘發並在全球傳播,金融因素對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愈加突出。同時,各國普遍採用宏觀政策調控經濟運行,逆風向的需求政策顯著地平抑了經濟周期的波動,特別是主要工業化國家,大規模固定資產同時更新幾乎沒有出現,消費、投資和儲蓄等宏觀變數的方差減小,真實經濟周期的特徵表現不明顯,而以金融為核心的虛擬經濟周期波動比較突出。在既有理論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學者們開始突破傳統周期理論的困囿,修改經典均衡理論的假設前提,重新確立金融因素在經濟周期中的重要作用,以新的視角研究經濟周期的生成原因和傳導機制,並將經濟周期的研究重點逐漸從真實經濟周期轉移到金融經濟周期,從而促使經濟周期的理論研究發生重大轉變。
從經濟增長走勢看,本輪經濟增長的高峰期已過,開始出現逐步減速的趨勢,影響經濟增長趨勢的因素有三組:一是突發性的大的自然災害頻繁爆發對經濟的短期沖擊;二是外部環境的變化,主要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擴散對我國出口增長產生了較大壓力;三是內需特別是投資增長的趨勢。綜合看,突發性的大的自然災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小,國內需求中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仍然比較強勁,只有出口需求增長的回落才是導致今年經濟增長減速的主要因素。
經濟波動的可運行區間是指經濟波動的可接受限度,由上限和下限兩個方面組成。確定可運行區間的難點是上限與下限的確定。採用系統化方法,根據多數原則、少數原則、眾數原則、均數原則等確定經濟波動的可運行區間的。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⑨ 金融危機:我國經濟增長處於下行階段的周期性 如何理解
進入2012年,歐債危機從希臘向西班牙等大國蔓延,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快速回落,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我國對外貿易增速明顯下滑,消費增長動力不足,房地產領域隱患浮現,產業結構矛盾顯露,部分實體經濟信貸需求不足等問題表現突出。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使得今年我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但是,總體來看,我國經濟增速不僅高出發達國家好幾倍,也明顯高於主要發展中國家。下半年應妥善處理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進一步加大預調微調力度,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著力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投入,增強經濟穩定增長的後勁。
一、當前我國經濟呈明顯減速態勢
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生產增速回落較快,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繼續收縮,國內生產總值2270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8%。
(一)經濟增速繼續下行,企業效益下降
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8.1%,增幅較上年四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放慢0.7和1.6個百分點。二季度經濟增速更是放緩至7.6%,跌破8%,這是時隔三年以後經濟增長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尤其是4月份以來,經濟呈明顯減速態勢。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速下滑。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3.8個百分點。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較上年同期回落4.6個百分點;輕工業增長11.1%,增速回落2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8.9%,中部地區增長12.9%,西部地區增長13.2%,分別比去年回落3.5、4.9、4.1個百分點。分產品看,主要工業產品生產均低速增長,發電量、鋼材、水泥、汽車分別增長3.7%、6.1%、5.5%、6.7%,乙烯產量甚至出現了3.3%的減產。
受工業生產增速放緩,工業品庫存壓力較大,市場需求不旺,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企業經營效益不佳。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434億元,同比下降2.4%。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3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
(二)消費動力明顯不足,消費增速降幅超出預期
擴大消費需求符合調整結構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但是,今年的消費增勢不盡如人意,消費品零售額增幅呈現持續減速態勢,降幅之大有些出人意料。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222億元,名義增長14.4%,較上年同期降低2.4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消費增長13.7%,創年內新低。受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影響,餐飲、文化、娛樂、體育等增幅同比放緩,房地產與汽車兩大主要消費市場表現欠佳。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額下降5.2%,較上年同期減緩了29.3個百分點。而汽車零售額盡管較去年年底有所回升,但仍難以恢復往日火爆的局面,僅增長9.8%。家電市場受刺激政策退出影響,消費需求在去年已經提前釋放,零售額僅增長3.3%。
(三)投資出現減速態勢,房地產投資減速更為明顯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50710億元,同比增長20.4%,較上年同期放緩了5.2個百分點,出現了一定的減速態勢。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明顯下降,鐵路運輸業投資出現36.9%的負增長,較上年同期減緩43.8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零增長。從投資項目的隸屬關系來看,中央項目明顯萎縮。上半年,中央項目投資7597億元,呈明顯負增長態勢,同比下降4.1%,佔全部投資的比重已下降至5%左右。當然,國家對重點在建及續建項目投資以及「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開工給予積極支持,仍然保持了較快增長。
在限購、限貸等嚴厲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下,房地產投資大幅減速。上半年,同比增長16.6%,較上年同期減緩了16.3個百分點。
(四)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外貿進出口大幅減速
受歐債危機不斷擴散、主要經濟體經濟明顯減速和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的影響,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大幅回落。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8398.4億美元,同比增長8%,較上年同期減緩了17.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9543.8億美元,增長9.2%,較上年同期減緩了14.8個百分點。特別是對歐盟、日本傳統市場貿易增速幾乎停滯,對歐盟進出口2678.2億美元,微增0.7%,對日本進出口1620億美元,下降0.2%。從出口商品結構看,由於勞動力等低成本競爭優勢的逐步減弱,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一改快速增長態勢,出口幾近零增長。與此同時,由於國內經濟減速趨勢明顯,內需大幅減弱,以及鐵礦石、大豆等進口產品價格明顯走低,我國進口僅增長6.7%,較上年同期減緩了20.9個百分點。
(五)物價漲幅持續走低,通脹壓力不斷減輕
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2%,較上年同期減緩4.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1%,較上年同期減緩9.2個百分點。物價壓力明顯減輕的原因:一是物價是宏觀經濟的滯後指標,我國經濟明顯降溫,使得總供求關系逐步趨向寬松,物價上漲的宏觀環境明顯改善。二是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出現普跌趨勢,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減輕。5月份,紐約WTI原油期價下跌17.5%,北海布倫特原油期價下跌12.5%,紐約期銅價格下跌12.3%,紐約棉花價格下跌23.6%,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下跌19.1%。國際市場大宗初級產品價格下跌,不僅直接導致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的走低,而且間接影響到消費價格的走勢。三是新漲價因素趨緩。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0.6%,特別是鮮菜、肉禽等食品價格環比下降1.6%,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約0.53個百分點,直接帶動消費價格的下跌。
二、理性看待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既有金融危機影響下,經濟增長處於下行階段的周期性因素,也有處於產業轉型升級陣痛期的結構性因素;既有外部需求大幅減弱的因素,也有房地產調控和刺激政策退出後,住房和汽車兩大消費龍頭低迷的因素;既有發展階段演進和經濟總規模擴大後,增速逐步放緩的規律性因素,也有政府為了提高經濟質量有意調控增速的因素。
對經濟增速放緩要辯證理性地看待。在就業問題並不突出的情況下,經濟適度放緩,有助於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有助於轉變發展方式。應堅定地執行既定調控目標,而不應經濟一減速,就盼望政府出台刺激政策救市,在信貸方面「開閘放水」保增長。那樣,企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就會止步不前,永遠難以取得實效。從短期來看,我國經濟有望在下半年企穩回升,但是我國已進入中速增長階段,經濟增速難以再回到兩位數以上了。從中期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綜合國力有望邁上新台階。
(一)我國經濟增速仍處於可承受范圍之內
當前,我國經濟出現了明顯減速的態勢。但是,在穩增長預調微調政策發力後,有助於防止經濟過快下滑的局面,不會出現硬著陸的情況,經濟增速仍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因此,對當前經濟增速的放緩,我們要正確認識。
第一,後金融危機時代刺激政策退出、經濟向自主增長動力回歸,但新增長點正在培育,尚不足以支撐拉動經濟增長進入新的擴張期,經濟運行正處於下行階段,因此此次經濟減速具有周期性特徵。
第二,我國經濟增長正面臨著結構調整的關鍵期,企業正處於升級轉型的陣痛期,勞動力、資源等低要素成本優勢逐漸喪失,特別是東部地區不僅外部需求不足,而且中低端產業要轉移到中西部地區,而新興產業尚不成熟,因此經濟減速具有結構性因素。
第三,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階段的演進和經濟規模的擴大等因素,我國潛在經濟增長水平呈逐步放緩趨勢。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步轉向中速增長階段,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四,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經濟仍屬較快增長。根據英國共識公司最新的一次預計結果,金磚五國中,二季度印度和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率在5%左右,巴西在1.2%左右,南非也比較低。發達國家和地區,歐元區預計二季度負增長0.3%,美國二季度的折年率也在回落,為1.6%左右。我國二季度7.6%的增速雖然說在繼續下滑,但從世界范圍來看,還是一個很不錯的速度。
第五,經濟減速也是中央主動調控的結果。今年中央對經濟工作的總方針是穩中求進,GDP預期目標是7.5%,較往年有所降低。其政策意圖在於與「十二五」規劃目標逐步銜接,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另外也要看到,我國經濟增速回落過程中,經濟運行也出現了一些亮點。一是農業再獲豐收,夏糧連續9年增產,為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二是節能減排取得新成效,上半年能源消費總量增速同比在回落。三是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600萬個左右,在城裡面打工6個月以上的外出農民工增長了2.6%。四是物價上漲勢頭得到了遏制,通貨膨脹壓力明顯趨緩。五是城鄉居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扣除物價因素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2.4%。
綜合來看,盡管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減速明顯,但總體上還算平穩,全年實現7.5%的增速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因此,社會不必為經濟適度放緩過分擔憂。
(二)下半年我國經濟有望逐步企穩回升
盡管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困難,但國家及時採取預調微調政策措施,二季度可能會成為年內經濟增長的低點,下半年存在許多推動經濟企穩回升的積極因素。一是根據國際機構的普遍預測,下半年世界經濟有望溫和回升,加之上年「前高後低」的基數因素,出口增速將有所回升。二是下半年工業企業去庫存化將逐步趨於結束,工業生產有望穩步回升。三是房地產有望逐步「以價換量」,商品房銷量回升將帶動相關產業的反彈。四是上年底以來採取的一系列預調微調政策以及近期把「穩增長」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所出台的政策措施將會逐步見效。因此,我國宏觀經濟有望在下半年企穩回升,但是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和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存在,將使經濟回升的幅度有限。總體上判斷,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速有望回升至8%以上,全年GDP增長8%左右,較上年減緩1.2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有望溫和回升。展望未來,隨著降息和結構性減稅等政策的逐步落實,以及油價下調和部分大宗初級產品價格走低,企業生產成本有望降低;隨著主要行業庫存調整期的基本結束,有望擴大生產規模;隨著投資項目進度加快,工業產品需求將有所擴大。因此,下半年,我國工業生產有望出現明顯企穩回升的態勢。預計全年工業生產將增長11.2%左右。
投資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下半年,隨著穩增長投資項目開工進度的加快,製造業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2萬億元的融資授信,以及重大高鐵建設項目的重新啟動,鐵路運輸投資增速降幅有望大大縮小;隨著保障房建設的大力推進和商品房銷量的好轉,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有所放緩,但是,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方向不會做出根本性調整,房地產投資反彈的高度有限;新「非公36條」細則逐步出台,有助於進一步增強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民間投資增速仍將明顯超過投資平均增速。因此,面對經濟明顯降溫的背景,投資對於防止經濟過快下滑的作用將再次體現出來,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態勢。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6%左右,房地產投資增長14.5%左右。
零售消費增速將小幅回升。房地產銷量降幅趨緩有望拉動建材、傢具、家電等相關產品需求回升,200多億元節能家電補貼政策以及醞釀中的消費刺激政策,有望進一步刺激消費增長,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有助於改善居民消費後顧之憂。因此,下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4.8%左右。
進出口增速有望出現反彈。考慮到下半年世界經濟有望好於上半年,以及上年「前高後低」的基數,使得下半年外貿進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兩位數增長,但增幅仍然明顯低於上年。初步預計,全年出口增長11.6%,進口增長11.4%,全年順差規模將達到1750億美元,同比將增加13%左右。
物價上漲壓力將繼續減輕。展望未來,大宗初級產品價格的走低,降低了我國資源價格改革的壓力。熱錢流入減少,外匯占款投放流動性減少,以及有效貸款需求不旺,抑制信貸流動性。居民消費價格基數因素大大縮小,下半年翹尾因素由上半年的2個百分點縮小至0.4個百分點。因此,預計下半年我國物價壓力明顯減輕,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將在3%左右。
(三)從中期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從中期來看,我國發展中面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具體來講,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等。大家擔心,中國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在喪失,中國經濟失速,甚至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等。
應該看到,盡管問題不少,但中國經濟的發展空間和動力仍然是巨大的。只要政策應對得當,中國經濟未來仍然能夠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未來幾年,我國仍將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2020年我國基本實現工業化,到2030年前後基本完成工業化,此後將逐步進入後工業化社會,城鎮化率提高至70%左右後才能穩定下來,城鎮化蘊含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目前,我國地區發展差異巨大,東部地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較快,但中西部地區經濟依然欠發達,投資需求旺盛,消費潛力巨大。我國13億人口,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儲蓄率較高,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產業配套能力增強;壟斷行業的改革遠未完成,市場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因此,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
總體判斷,「十二五」時期,我國GDP有望保持在年均增長8%-9%。當然,我們所熟悉的長達30年之久的高速增長已經不復存在,我國經濟增長出現了階段性變化,由高速增長逐步轉向中速增長,今後全國兩位數的經濟增長不會成為常態(地區之間的差異仍然存在)。這是經濟發展階段所決定的趨勢性規律,政府、企業家和老百姓應充分認識並做好心理准備,逐漸適應中速增長階段的到來。
三、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國經濟存在的一大風險就是,一遇到經濟減速就放棄結構調整和轉型努力,就想到貨幣政策「開閘放水」。這樣,結構調整的成果將會前功盡棄,難以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和可持續發展。因此,當前,必須處理好調結構、穩增長和控通脹的關系。加大技改投入,大力推進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真正落實結構性減稅,減輕微觀主體稅費負擔,推進勞動技能培訓,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壟斷行業體制改革,支持民間資本發揮更重要作用。只有轉方式取得成效,才能真正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一)如何看待近期預調微調政策
5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國內外環境更加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認真貫徹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據形勢變化加大預調微調力度,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積極採取擴大需求的政策措施,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才有相應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穩增長不僅是當務之急,而且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包括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促進消費、出口多元化等。在促進投資當中,要注重投向,注重結構,注重質量和效益,有利於改善民生,有利於科學發展。穩增長還要與財政、金融、企業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結合起來,用改革和市場的辦法,提高產業競爭力,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可持續性。
項目審批進度加快。國務院要求推進「十二五」重大項目按期實施,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針對近期項目審批進度加快,有人大肆炒作,說國家又要出台大規模投資刺激計劃等。特別是按照國務院要求,國家發改委批准了廣西防城港和廣東湛江兩大鋼鐵項目,進一步引發了人們的猜測。但是,事實上此次「穩增長」措施,與2008年4萬億元「保增長」計劃有著本質區別。4萬億元投資刺激計劃,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特殊背景下推出,有其合理性,當前是不適合推出類似措施的。此次政策的重點是項目審批進度加快,根本不存在任何規模的新一輪刺激計劃。
信貸政策放鬆。在前期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基礎上,6月8日,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7月6日,央行再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百分點,釋放出了貨幣政策放鬆的信號。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利率市場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央行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7倍。目前大部分銀行已將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個別銀行提高到3.3%的上限標准,而貸款利率則按最新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執行。這種本質上為非對稱降息的舉措,對於減少企業融資成本,保護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具有積極作用。其實,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歐美各國普遍實施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同時,金磚國家中俄羅斯、印度此前均下調利率,巴西更是連續5次下調基準利率。
節能家電補貼促消費。為了穩增長、擴內需,國務院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等,推廣期限暫定為一年。政府及時出台節能家電補貼政策,不僅將延續家電產品的消費熱潮,而且對於鼓勵節能減排、轉變發展方式和消費方式,具有積極推動作用。按照以往的經驗,這次265億元補貼至少可以拉動2000億至2500億元的銷售額,對於穩定增長具有十分顯著的拉動作用。
其他相關政策措施也在實施。除了上述政策措施之外,國務院還明確提出,要繼續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負;抓緊落實擴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范圍,支持自給式太陽能等新能源產品進入公共設施和家庭,加快普及光纖入戶,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和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鼓勵民間投資參與鐵路、市政、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建設;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興業;穩定和完善出口政策,支持企業積極開拓市場,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努力實現農業再獲豐收,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穩定和嚴格實施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等。
(二)只有結構調整取得進展,才能真正實現穩定增長
在做好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要更加重視結構調整和促進經濟轉型。結構調整中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把穩增長與調結構、抓改革結合起來,可以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可持續性。我們要摸索穩增長與調結構協調同步推行的新增長範式,以盡力使穩增長與結構調整的目標一致。只有結構調整取得真正進展,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穩定增長。按照這樣的努力方向,中國經濟將既消除近憂,也消除遠慮。
認真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結合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任務,國家預算內資金應重點支持農田水利、保障房、民生工程以及節能減排項目等領域。正確處理好稅收與稅源的關系,切不可因稅收增速回落而對企業徵收「過頭稅」,並大力清理不合理行政收費,積極支持實體經濟健康發展。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防止在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試點過程中反而出現增加企業稅負的現象,並抓緊研究更大力度的結構性減稅方案,爭取早日出台。
繼續保持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力度。根據外匯占款增長變化,繼續適時下調存款准備金率,保證適度的社會流動性總量。根據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可繼續適度調整基準利率水平,更重要的是著力清理和規范銀行貸款各種收費,大力緩解企業過高的融資成本。實行差別化金融政策。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三農」、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小微企業、民生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與此同時,要繼續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避免資金「脫實向虛」。
加大對技改項目的財政、信貸扶持力度。商業銀行要對企業技術改造項目重點予以信貸資金支持,各級政府應加大財政資金對技改投資的支持力度。此外,國家應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同時輔以信貸、利息優惠政策,支持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等項目,盡快培育產業發展新引擎。
大力支持基建等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建設。對在建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續建資金需求要予以保證,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對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項目要力保按時開工。堅持限購、限貸等房地產調控政策,但是對購買首套住房的自住性購房需求和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設,要從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地方政府要優惠地價供地,商業銀行要以基準利率提供信貸資金並實施封閉管理,達到短期穩定經濟增長,長期防止房價反彈的目的。重視消費需求相關產能建設,增加並鼓勵擴大適應新時期的消費生產能力投資,積極推行新型商業模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與此同時,要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活力。積極推進各項改革,把短期調控與化解深層矛盾的制度變革結合起來,以「改革紅利」對沖經濟中長期下行因素。今年的改革任務相當繁重,中央對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做出了部署,各地區各部門都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堅決破除阻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總之,穩增長的關鍵是穩定心態。我們要有憂患意識,同時也要增強信心,在做好穩定經濟增長這篇大文章的同時,下好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這盤棋,推動經濟走上內生增長、協調發展的軌道,努力實現全年乃至「十二五」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