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發展有哪些影響
1.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資產事務的影響,傳統商業銀行重大輕小,很多中小企業成為傳統商業銀行的商業盲點,時代的發展導致了中小企業的擴張,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債務業務的影響,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崛起分流了銀行的部分存款,用戶可以隨時將多餘的資金轉移到支付寶進行支付。用戶利用余額寶在短期資金進行金融投資獲得收益,互聯網理財的收益率明顯高於銀行的存款利率,同等條件下,用戶會選擇收益率較高的互聯網金融,支付寶的出現打破了商業銀行壟斷存款的傳統,給傳統商業的債務業務帶來了沖擊。
3.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影響,第三方支付結算的出現搶佔了原商業銀行在支付結算方面較大的市場份額。例如,隨著支付寶的出現,支付寶出現了一定數量的自由提現,互轉不收手續費,這對銀行的商業轉賬手續費中間業務產生了影響。
拓展資料: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如何?
1.平台合法化
合法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正規的平台不僅有助於行業的整體發展,降低系統性風險,還能幫助企業塑造自己的品牌,獲得大量的忠實用戶。在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中,遵守規則是非常重要的。企業發展必須堅持以行業法規為首要發展原則,加強風險管控,提高風險識別和化解能力,為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做出貢獻,在實現普惠金融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2.服務實體經濟,脫虛向實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充分利用其開放性和便利性,資金需求方和資金供應商可以通過網路平台更快地完成信息篩選、匹配和交易,實現透明、准確的對接。讓資金流向有需要的人,從而幫助實體經濟,引導資金脫離虛擬現實。
3.金融服務更注重用戶體驗
B. 互聯網+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1)「互聯網+農業」:帶動農業現代化的加速前行
近年來,「互聯網+農業」已經滲透到整個農業產業鏈。農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主要在農產品的標准化生產、差異化宣傳、物流儲存成本、信息平台建設等農業「觸網」的重點難點領域。
(2)「互聯網+製造業」:加速智能製造,打造製造業強國
「互聯網+」與工業相結合的智能製造是順應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突破口。智能製造對市場分析、生產管理、加工裝配、產品銷售、產品維修、服務到回收再生的全過程各環節進行了優化升級,實現從人、技術、管理、信息的四維集成,實現物質流和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識流的集成交匯,實現從大規模工業生產轉向小規模的個性化生產。
(3)「互聯網+金融」:優化金融服務,推動普惠金融
經過2013年的普及,「互聯網+金融」藉助金融改革紅利的釋放,已經形成了眾多的細分互聯網金融行業,從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到在線理財,再到電商小貸,P2P,股權、實物眾籌以及專注於某一細分金融環節的數據徵信、金融服務平台、擔保等。互聯網金融的細化耕作已經給國內金融業的經營模式帶來極大的挑戰和觸動。
(4)「互聯網+」對流通領域的改造
互聯網對流通領域的改造主要體現在改善物流體系、降低物流成本。互聯網與物流行業的進一步結合,將使貨主與承運方的交易越來越扁平化,中間層級大幅減少,監控管理越來越可視化,讓一線的信息與後台的監控徹底扁平化,同時會進一步整合公路、港口和物流園區,促使信息扁平化。
(5)「互聯網+」對交換領域的改造
交換(交易)環節的互聯網化發展迅速,極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2014年我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達到2.8萬億元,較2006年增長十倍;占同期社零總額的10.6%,較2006年增長27倍。阿里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網路零售的交易效率是實體銷售的4倍,同樣1元的投入成本,實體零售可完成的商品成交額為10.9元,而網路零售能完成的商品交易額達到49.6元。
C. 互聯網對經濟的影響
總的來說互聯網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的影響有兩個大的方面:
一方面是互聯網成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創造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一方面,互聯網對傳統的經濟模式和產業,起到了革新改造的作用。
先說第一個方面互聯網創造了信息的經濟運行模式。創造了新的經濟形態——虛擬經濟。經濟活動的中最為核心的就是交易。交易發生過程中,需要交易場所,存在信息流、物流、資金流。
第二方面,互聯網對傳統的經濟模式和產業,起到了革新改造的作用。
比如傳統的金融服務行業、出版教育、專賣店等,通過注入互聯網的元素,是的傳統的業務得到的全新的服務方式,網上銀行——讓人們免去了尋找營業廳,還要排隊等候的不便。
(3)互聯網金融對未來經濟結構的影響擴展閱讀:
除了對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外,互聯網其實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只要有一台聯網的電腦,如果你願意,它完全可以解決你的娛樂、社交、學習、購物甚至是自我炫耀。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是革命性的改變。
由於互聯網,現在每年正在解決數億人的就業問題。互聯網在改變世界發展的不平衡方面,改變平困落後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互聯網誕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互聯網將繼續對人類的社會生活諸多方面,以及全世界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互聯網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互聯網改變了產業的格局,改變了企業的競爭方式,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然而互聯網也使得產業穩定健康的發展,成為了推動企業發展的助力。
管理和市場競爭爭相呼應,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加快,互聯網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工業革命到信息化革命,互聯網推動了經濟新時代的形成,客戶在商品過剩和生產力提升的背景下,客戶有著巨大的商品選擇空間。
在新經濟時代的影響下,企業應該滿足市場個性化的需求,這是企業能否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發展和生產的前提。近幾年,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以及全球經濟發展緩慢,然而互聯網行業依舊發展速猛,成為推動全球化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應用,世界經濟隨之生產經營模式和資源流動更加便捷和高效,使的各國經濟擺脫了封閉向經濟全球化發展。互聯網電子資金和貨幣比傳統商品更緊密的信息結合,流動更廣,更快,使得經濟勢不可擋的全球化。
互聯網能擴展人們的人際交往和獲取信息的途徑,汲取知識和開闊視野,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當前互聯網已成為人們娛樂、購物、教育、經濟、工作、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足不出戶以觀天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互聯網的深刻改變。
20世紀末,雖然計算機有各種聊天工具和娛樂方式,但是沒得到普及,而且受到嚴格監控,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的普及,人們忙碌的生活可以通過各種網站和軟體釋放和溝通。
新聞發布、社會調查、信息發布、網購等都能通過互聯網快速的進行,隨之新興起諸多行業,例如物流行業,網店等。其中成功的典型例子是馬雲成立的阿里巴巴,帶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D. 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E.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應該是怎樣的
國家相復關部委8.24暫行辦法的出台,對制於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金融新常態對金融服務提出的新要求
1、服務於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這是毫無疑問的。
2、支持企業走出去,支持中國從輸出產品的時代走向輸出資本的時代。
3、民生保障,民生保障在新常態下,對於中國經濟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裡面有幾個比較大的,也是比較關注的問題就是人口老齡化挑戰。
二、金融新業態的發展趨勢
1、互聯網金融發展動向:專業化、規范化會帶來規模化、多樣化
2、傳統金融機構的發展動向:跨業、數字化零售定製、流程的重組再造
3、大數據時代成功的關鍵因素:大數據獲取與處理、機構內部管理流程適應性、激勵約束機制、良好的營銷環境
F.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從廣義上講,凡是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而從狹義的金融角度來看,則應該定義在跟貨幣的信用化流通相關層面,也就是資金融通依託互聯網來實現的方式方法。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未來20年將成主流。
理論上,任何涉及到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正處於快速發展期,現在具備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眾籌、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等六大互聯網金融模式。
互聯網金融已經出現了三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一、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
二、P2P小額信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
三、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
趨勢一: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初步建立
以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發布《指導意見》為標志,互聯網金融步入規范發展階段。《指導意見》出台後,有的具體實施辦法已經出台;未出台的,一行三會也正在密集起草、徵求意見。「十三五」期間,在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下,隨著現行法律法規的動態調整,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各業態監管細則將陸續出台,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將初步建立。
趨勢二:國家支付體系進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間,我國支付法規制度將進一步完善,支付服務主體不斷豐富,銀行卡、移動支付等支付工具進一步發展,支付體系業務處理規模持續擴大,運營官僚效率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國家支付體系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有助於互聯網金融穩健高效運行。
趨勢三:互聯網金融綜合經營趨勢更加明顯
互聯網金融已經呈現一定的綜合經營特徵。比如說跨行業投資日益增多,部分金融機構依託資金和客戶優勢開展多元化互聯網金融業務,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從開始實行「子公司分業、集團綜合經營」的金融控股模式,眾多互聯網金融的綜合服務平台上線運營,互聯網金融交叉性產品不斷涌現。「十三五」期間,隨著金融業進一步的對內對外開放,互聯網金融綜合經營趨勢將更加明顯。
趨勢四:互聯網金融風險特徵依然顯著
互聯網金融本質上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一些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為實現平台規模經濟效應,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因此出現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同的效應,品牌建立過程中會採取諸如免費服務、賠本賺吆喝的惡性競爭,潛在風險很大。
趨勢五:互聯網金融使金融普惠、共享程度提高
今天,中國具有理財需求的人群有3億~4億人,而為這些人提供服務的理財師還遠遠不夠。這個需求的缺口靠什麼彌補?靠互聯網理財。互聯網金融的無間斷服務,無時空限制,低成本,使居民獲得金融服務的可得感增加,不再局限於高端人群,普通人群也可以享受。
趨勢六:互聯網徵信應用更加廣泛
完善的徵信體系是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基礎,互聯網徵信以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安全為手段,依託交易化數據分析潛在借款人信用情況,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十三五」期間互聯網徵信更廣泛用於P2P網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消費等各種業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已經在開發P2P對接系統。數據對接後,平台數據透明,徵信體系將逐步建立,這會掃清以前傳統金融機構不容易觸及的很多角落,使誠信環境大大改善,這是可以期待的。
趨勢七: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進一步融合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並非顛覆與被顛覆的關系,在風險防範和大數據方面運用各有各的優勢,兩者的合作空間是巨大的。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要充分融合、相互互補,共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這是我們反復呼籲的一點。希望傳統金融機構抓緊布局互聯網,因為傳統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也是大數據、互聯網的密集使用方,未來,在互聯網浪潮之中,應該與互聯網金融有更多的融合。反過來,銀行有天然的大數據,它們過去在這方面的應用也做得非常好,因此,互聯網金融也應與銀行有更多互動。
趨勢八:互聯網金融國際化進程加速
現在,很多互聯網巨頭都在開始進行全球謀篇布局,互聯網金融同樣具有這樣的趨勢。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未來的目標是朝著金融強國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光需要我們的銀行業走出去,證券業走出來,還需要我們業已超前的互聯網金融也加速國際化進程,在合適的時候及早走向全球。
趨勢九:互聯網金融地理空間重新積聚
當前互聯網金融呈現出一定的區域集中性特點,比如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區域成為先發地區。隨著互聯網金融進一步發展,地理空間重新集聚,互聯網有望向東部、中部輻射,新的區域性互聯網金融中心將陸續出現。東北老工業基地、西北地區在我國GDP的佔比較多,但在互聯網金融上的創業浪潮不夠。這些地區應抓緊時間跟上,否則,將來互聯網金融在地理空間的重新積聚會加劇地方在金融資源上的不平衡。
趨勢十: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技術作用加強
大數據、雲計算大家已經耳熟能詳,而區塊鏈的研究在國內尚未形成熱潮。P2P、眾籌,包括互聯網財富管理,都是共享金融的一種商業模式。在共享金融下,互聯網會被物聯網取代,互聯網TCP協議會被區塊鏈協議取代,但共享金融本質不會變。區塊鏈產生後,是有中心的。互聯網金融的去中介化是對的,但去中介不是去中心。所以,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得很好,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但不要到最後生於互聯網,死於區塊鏈。
G. 如何看互聯網金融的未來趨勢與展望
互聯網金融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種金融契約,不是一種新的金融,而是一種金融銷售渠道和金融收購渠道的創新。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商業模式,其意義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對傳統金融業、金融穩定乃至貨幣政策都會產生影響。學術界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有觀點認為,互聯網金融將帶來「顛覆性」影響,並將徹底改變商業銀行的商業模式。有研究指出,我國所謂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更多的是一種輔助性和輔助性金融業務,涉及的實質性和主觀性業務較少。
拓展資料:
一、互聯網的作用
1.互聯網的普及使人們的工作方法更加靈活。
互聯網的普及將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辦公虛擬化應運而生,公務員也可以在家裡完成自己的任務。
2.互聯網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在互聯網上,人們不再只是被動的消費者和受眾。人們可以參與他們感興趣的生產或生活過程,成為生產者和創造者;人們還可以從遠程互聯網上選擇最好的教育和醫療服務;人們還可以通過虛擬社區享受交友、娛樂和購物的樂趣。
3.互聯網上的商業活動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二、互聯網的利弊
1.網路優勢:21世紀屬於計算機和互聯網時代。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們也有各種各樣的上網工具,包括手機、個人電腦等,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獲取所需的相關知識和信息。例如,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得更廣泛的課外知識,拓展視野;辦公室工作人員可以移動滑鼠來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並且可以看到世界的全景。
2.互聯網的弊端:互聯網就像一把雙刃劍,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和舒適,而且對人們的生活和各個方面都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如今,互聯網高度發達,人們的各個方面都與互聯網密切相關。這就是為什麼一些網路「專家」利用這些東西竊取人們的隱私秘密,例如,人們使用在線支付工具在線購買必要的用品,並且人們的銀行卡號將與之綁定。這樣,犯罪分子就會利用一些網路漏洞來截獲賬號和密碼,從而危及人們的隱私。
H. 互聯網對社會的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
一、互聯網經濟對傳統的經濟模式進行了變革
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給我國傳統的國民經濟帶來很大的沖擊和變革,我國傳統的國民經濟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隨著傳統經濟發展變得日趨成熟相應的也出現了一些弊端。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剛好彌補這些傳統經濟中出現的不足,比如一些服務業,出版業等通過互聯網讓企業成本變得更低,效率變得更高,讓人們能在第一時間知道更新的消息等等。互聯網經濟成為新的經濟發展的動力,也衍生創造出一系列跟互聯網相關的新的經濟模式。但是互聯網經濟在對傳統經濟進行變革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也給傳統的經濟帶來一些沖擊。互聯網經濟不僅造成了經濟的數字化和泡沫化,而且對實體經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互實體經濟在互聯網經濟的沖擊下變得大不如從前。所以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利也有弊,但總的來說利遠遠大於弊。
二、互聯網經濟給人們消費帶來的影響
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人們消費,網路經濟使廣大消費者享受到越來越多價廉物美的商品和越來越優質的服務。很多人不用到實體店去買東西,在網上買東西非常方便,網上的商品不用交實體店的房租,所以買的東西比實體店便宜,這就更加促進人們的消費慾望。很多網上的店鋪在遇到各種節日也會做各種促銷活動,比如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節日,人們在網上買的東西數不勝數,所以說互聯網經濟能促進人們的消費,帶動經濟的發展。
三、互聯網經濟能夠優化就業結構
互聯網經濟衍生出一系列產業,這些產業能為很多勞動力提供了提供職業。而且互聯網經濟注重人們的能力,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需要的這方面的人員會越來越多,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需求,人們也會更加自覺努力的去學習相關的知識技術,提高自身的素質。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會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和全球的經濟接軌並且融合在一起。相對於以前的傳統經濟,互聯網經濟能實現跨地區、誇國際進行交易,能夠節約成本,節省時間,從而開拓出更廣闊的市場。
I. 網路金融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影響(盡量詳細一點)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由單一的計算機和區域網階段進入到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引發的信息技術革命的升級帶來了新的經濟運行方式——互聯兩電子商務,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發展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深遠意義的探討,在金融領域也不例外。有關問題的討論和實踐目前還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業務上,本文則選擇「金融資金運行」這一貫穿金融活動方方面面的范疇為研討對象,對互聯網技術可能給金融領域帶來的變化做一個整體性的、基礎性的分析,進而對金融投資、金融服務和金融監管的發展戰略提供一些參考性的建議。
一、金融資金運行的內涵
從資金是能夠帶來價值增值的價值這一定義出發,我們可以把金融資金定義為,在金融活動中,能夠帶來價值增值的價值,通俗地說就是資本化了的貨幣,其存在形式是各種貨幣化的或證券化的資產,例如,能夠帶來利息收入的各種存款、能夠帶來股息和資本升值收入的股票等。
金融資金運行強調的是貨幣的資本化過程,它以貨幣的增值為動因,在一定組織機制下,通過貨幣的使用權在不同交易主體之間的轉移,實現貨幣向價值創造領域的流動,最終實現貨幣的增值。因此,金融資金運行不僅把金融領域中的各個主體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也把實現貨幣資本化的虛擬經濟活動與實質經濟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
需要明確的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金融資金運行都是通過市場交易活動實現的,金融資金的運行應等於廣義的金融市場(涵蓋借貸市場和證券市場)運行,它明確了從投資者出發的研究立場和角度。資金配置機制除了市場之外還存在計劃管理機制,因此,金融資金運行的適用范圍較之金融市場運行的概念要廣。
回顧社會經濟發展史,每一次新技術革命都會帶來生產力的革命和生產方式的創新。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發展將為我們帶來生產的智能化。互聯網技術把信息技術革命帶入了一個新階段,我們也不妨從效率和方式這兩個方面探討它對金融資金運行深遠的影響。
二、如何理解互聯網技術對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提升作用
金融資金運行的動因和目標是要實現貨幣資產價值的增值,運行效率的提高自然就是指價值增值能力的提高。由於金融資金運行不屬於社會財富生產的范疇,其價值增值只能以實質經濟部門的生產經營為基礎。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提高最終體現為,金融市場能否形成有效的價格機制,引導金融資金流向最有效率的經濟部門,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
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從兩個方面提升金融資金運行效率:其一是產生了新的產業,給經濟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為貨幣資產價值增值提供了新的物質基礎;其二是提高了金融市場價格對信息反映的充分性和靈敏性,使資源配置更有效。前者是從增量的角度提升金融資金運行效率。後者則是從存量角度提升金融資金運行效率,是對金融資金運行機制的又一次完善。我們可以利用西方現代投資理論中的有效率市場假說來說明後者。
有效率市場假說按照市場價格所反映的信息種類和程度,把市場效率分為三種水平狀態,市場價格所包含的信息越多,市場的效率水平就越高;當市場價格只是充分反映了歷史數據提供的信息時,市場處於弱效率水平狀態;當市場價格不僅反映了歷史數據提供的信息,還包合了其它各種公開信息時,市場處於中等效率水平狀態;當市場價格不僅反映了各種公開信息,連內幕信息也都包含進去了的時候,市場處於高效率水平狀態。當市場處於高水平效率狀態時,所有存在的信息都已反映於價格水平中,市場價格將是資產現實價值的反映,亦即資產的市場價格與價值同一。不難看出,價格對信息反映的充分性與否,是市場是否有效率的關鍵。而價格對信息反映的充分性直接取決於信息的公開化程度與速度以及市場參與者對信息反映的靈敏度。
互聯網作為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為上述反映的靈敏度提供了技術支持,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將無數電子計算機聯系起來,形成了一台無邊無際的、具有無窮威力的超級計算機。形成信息技術革命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互聯網的實時性和共享性會使信息迅速傳播,很少有人能再憑信息優勢獨享壟斷利潤。
當然,先進的技術並不能一定保證市場達到完美的狀態,效果如何還要受人的因素的制約,這其中,除了人的主觀能力的差異外,還有人的主觀動因的問題。互聯網技術的主要優勢體現在信息的傳散方面,但不具備識別信息真偽的功能;互聯網對信息自由傳播的貢獻也「使謠言販子如虎添翼」。虛假信息的廣泛傳播也會造成市場價格和資產實際價值的偏離。這說明,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會有效地提高金融資金的運行效率,但也仍然不會使金融資金的運行保持在絕對的完美狀態。從有效率與無效率的辯證關系來看,在技術水平落後的情況下,無效率是絕對的,有效率是相對的。而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是否會使有效率成為絕對的,無效率成為相對的呢?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畢竟為價格充分反映信息提供了技術支持,並具有同樣強的糾偏能力。
三、如何應對信息技術發展對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潛在影響?
面對信息技術發展對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潛在影響,作為金融資金運行主體的投資者、金融機構和監管者應如何應對呢?
l.投資者的對策
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提高是投資者為追逐超額利潤,在激烈的競爭中積極挖掘、分析和消化信息的結果,而在金融資金運行高效率的條件下,獲取超額利潤的機會微乎其微,信息挖掘往往徒勞無功。這一矛盾的普遍存在並不是什麼壞事,它只會令我們更加堅信投資管理的科學化發展方向。
科學化的投資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盡管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就已經產生了,但是,由於市場低效率甚至是無效率狀態的普遍存在,使得傳統的、以尋找價格偏離價值的資產和進行價格預測為核心的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方法一直能夠在使用人數和總體業績上與科學化的投資管理方法平分秋色。市場效率的低下輔之以市場管理體系的不完善,一直在為傳統的投資管理方法提供著較高的成功機會,同時使現代投資管理理論的應用顯得成本過高,從而難以獲得支持。例如,在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管理過程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以挖掘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為核心的基礎分析方法,再加上一些不規范的操作手段,使得一些證券投資基金成了新一代莊家,令市場對之刮目相看。真正試圖遵循證券投資基金的性質進行科學化投資管理的基金經理人尚拿不出具有競爭性的業績來。據稱「泰和基金是按照經典的投資原理管理運作的」,但是,它的經理人卻被迫申請辭職了。必須承認,科學化的投資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盡管代表了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但其應用及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有條件的,市場環境很重要,當然,也不能排除運用者的主觀能力問題。
信息技術進步對市場運行效率有很大促進作用,有助於改善管理方法應用的市場環境。因為,按照有效率市場假說,當市場處於弱效率水平時,依據歷史數據進行價格預測的技術分析就是無效率的;當市場處於中等效率水平時,連根據各種基本面因素對資產價值進行邏輯推演的基礎分析也變得無效;當市場處於高效率水平時,市場就是無懈可擊的,投資者只能以獲取市場平均收益為主要目標,這時,通過組合管理實現投資整體效用的最優化,並通過風險管理有效防範系統風險的科學化投資管理方法就應該是投資管理者的理性選擇。在親身從事投資管理或選擇職業投資管理者時重視這一點是具有戰略意義的。
2.金融機構的對策
互聯網技術引發的新一波信息技術革命浪潮,從另一個方面,引發了我們對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思考。
商業銀行的產生是以社會分工的發展和信息傳播不充分導致投融資雙方難以匹配為必要條件的。互聯網技術在信息共享、信息交互性傳遞等方面的特長,從技術上解決了金融資金運行中的一些原始問題,使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商業銀行生存的基礎和業務發展的方向。
以傳統的銀行業務為例,銀行信貸業務既是其發揮貨幣保管和結算功能的必然結果,也得益於銀行信貸業務具有積少成多、續短為長、變死為活的作用。也就是說,銀行信貸在金融資金運行中存在的基礎一方面是原始業務的自然派生,另一方面則歸因於信息傳播的不充分和市場機制不完善。信貸業務克服了金融資金運行的障礙,其宏觀和微觀效益都是顯著的,但是,這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合了投融資雙方各自利益的割讓,因為,銀行是靠存貸款利差維持運營的。因此,間接融資相對於直接融資而言是一種較高級的形式的說法,是針對一定技術、市場條件而言的。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本性驅動下,只要技術條件、市場條件許可,投融資雙方必然會謀求直接的聯系,亦即技術和市場的發展會使間接融資方式被直接融資方式超越。證券市場的發展已經從市場機制的方面證明了這一點,信息技術在金融資金運行中的應用,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又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持。
當然,技術進步對直接融資方式的支持並不意味著對銀行信貸職能及間接融資方式的全面否定。這是因為,技術進步與金融業的行業管理和制度規范並沒有必然的聯系。互聯網對商業銀行職能的影響將主要體現在衍生職能的弱化上,並不直接影響原始職能。
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影響著商業銀行,也會影響到直接融資方式中的金融機構。在證券交易市場中,有關訂單驅動系統和雙向報價驅動系統優劣評判一直難有定論。訂單驅動系統是通過一定的交易系統,將條件相當的交易雙方直接匹配,在眾多競爭者中,成交者分別是買方中出價最高者和賣方中要價最低者,既體現了優勝劣汰的競爭原則,中間也不存在效益的泄暴,點對點的電子自動交易系統在高效、防止經紀商欺詐等方面為它提供了技術支持。但是,該系統對有行無市、交易過度火爆或過度疲軟等情況難以進行有效的控制。在雙向報價驅動系統中,做市商負責維護市場秩序,有助於保持市場的持續和穩定。但是,不要忘記,做市商不過是一種特殊的交易商,盈利仍是其首要目標,其盈利方法類似於商業銀行,來自雙向報價中的遞、要價差。因此,做市商明顯是一個有成本的中聞環節,並且,由於做市商在雙向報價系統中處於核心地位,其壟斷性是可以肯定的。其實,訂單驅動系統的問題僅在特殊的市場時刻才會出現,而並沒有實證結果能證明在這種特殊的市場時刻雙向報價系統的運行優於訂單驅動系統。
我國採用的電腦訂單驅動系統曾在1996年12月16日出觀過有行無市的景觀。15日晚,人民日報就市場過熱問題發表了言辭強烈的社論,廣大投資者深感問題的嚴重性,16日一早便紛紛掛出了賣單,在幾乎沒有買單進場的情況下,交易系統陷入了有行無市的尷尬境地。但在國外以做市商系統為主的市場中,也不止一次出現過崩盤。因此,做市商系統的優勢顯然不是十分具有說服力的。
金融資金運行對高效率的內在追求和技術進步支持訂單驅動系統這一點,應該在我國證券公司確定經紀業務發展戰略時引起足夠的重視,證監會在發展國債市場、創業板市場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場時,也應像發展股票市場那樣,發揮我國市場的後發優勢,直接採用國際最先進的技術,不必亦步亦趨地嘗試西方金融市場發展中的各種制度安排。
3.監管者的對策
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提升金融資金運行效率,這給監管者提出的基本問題就是監管者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勢下是否需要調試?
政府介入和干預經濟的必要性和合理依據在於市場機制在很多領域無效或缺乏效率,即「市場失靈」。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價格反映信息的速度和程度的提升作用,有助於「看不見的手」發揮對市場的引導作用,因此,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和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弱化對政府監管和調控市場以彌補因信息不充分而產生的市場失靈的需求。但是,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不可控性和共享性,也給監管者帶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加強規范的信息傳播方式和渠道的建設?信息任意泄露和傳言橫流同樣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在於管制(也管不了),而在於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更加強化信息披露制度。可以設想由監管者代表政府為社會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平台,作為市場信息的初始發布點。國內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1999年年報已經被要求在指定的互聯網網址上登載,就包含了這種思路,只是在技術和內容上還有待完善。
在金融資金運行的監管機構中,中央銀行的監管手段最為齊全,不僅有行政手段,還有經濟手段,加之它可直接控制貨幣發行,因此,在我國學術界一直有人在依據金融資金的內在聯系,試圖尋求中央銀行調控全部金融資金(不僅是銀行借貸資金,還有證券市場、民間借貸資金)的途徑。然而市場效率的提高對政府經濟干預需求的降低作用,有理由讓我們對中央銀行職能重點及其貨幣政策的前途發出質疑。如果政府職能的重點將因技術進步發生轉換的話,作為政府調控經濟職能機構之一的中央銀行也不會例外。中央銀行作為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其職能重點和發揮作用的途徑也應該發生轉移。網路貨幣和網路信用的發展,是否將打破中央銀行對貨幣發行的壟斷?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地位的下降以及金融市場的發展、深化,是否將更加弱化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的信貸需求?中央銀行要在多大程度上參與和如何參與宏觀經濟調控?代理國庫的職能可能是因技術因素而改變的最少的一項,在任何情況下,理財都是必要的。如此說來,我們是否可以探討弱化包括中央銀行、證監會、保監會等在內的監管者對金融資金運行主動干預,讓監管者退回到「守夜人」的角色中去呢?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還可能會給傳統的貨幣政策傳遞機制帶來問題。例如,貨幣供應量將更難以進行數量界定和統計,從而動搖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的地位。如果貨幣供應量不再是可靠的調控目標,它的替代品是什麼呢?美國已經將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重新確定為利率。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金融資金運行的特徵將是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金融交易的價格自然也將是個性化的,有代表性的市場利率或基準利率的提法是否會失去意義呢?雖然從原則上說,高效率加上新的金融資金運行方式的出現應該給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帶來新的時代特色。
此外,互聯網技術既有助於金融資金運行的開放式發展,也為金融的國際化監管提供了技術便利,從而使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提高突破國界的限制。
四、如何認識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金融資金運行方式的創新
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對金融資金運行方式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影響直接融資方式和間接融資方式在金融資金運行中的地位和所佔比重;另一方面是通過技術支持和在線商務的發展,促成新的金融資金運行的組織實現方式——在線金融資金運行方式。
金融資金的運行方式分為直接融資方式和間接融資方式。這兩種融資方式在融資性質、流動性、可控性和對經濟運行的適應性上存在差異,各具特色,各有自己適用的領域。
直接融資方式的優勢在於它為長期性金融資金融通提供了多種流動性強的選擇,從交易雙方的收入和付出來看也是直接的,漏損極少,價格的客觀性較強。直接融資發展的主要障礙是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低效率。互聯網技術引起的信息公開化和金融機構服務功能的增強,有助於直接融資市場的持續、穩定發展。
間接融資的優勢在於它為短期資金融通提供了便利,而且從傳統的銀行信貸的萌芽看,間接融資是作為貨幣保管業務的一種衍生品出現的,屬於典型的動員社會閑置資金的行為。因此,只要銀行還繼續辦理結算業務,間接融資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不過,互聯網技術對投資直接化的促進作用會導致銀行資金來源的短期化,從而對銀行信貸業務提出高流動性的要求。而在網路經濟時代,存款貨幣銀行的結算業務是否會受到來自網路機構的威脅?創造派生存款的功能是否仍由存款貨幣銀行壟斷?這些並不是技術問題,只要宏觀經濟調控的模式不發生變化,即使技術實現不成問題也沒有用。
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影響金融資金運行方式方面,最具魅力當屬它所帶來的在線金融資金運行方式。在線金融資金運行方式的出現和普及對金融資金運行具體將產生什麼樣的革命性影響尚難以估量,因為,金融資金在線運行的意義不僅在於交易實現過程的自動化、實時化,更在於它可以將金融從業人員從繁雜的、重復性的腦體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他們可以集中精力開發、創新,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凸現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在保持企業競爭力中的重要地位。電子技術時代的標准化特徵將被個性化、人性化特徵所取代,社會經濟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姿,人的需求將獲得極大的滿足。
在線金融資金運行方式的出現和普及除了技術條件外,還需要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它在美國這樣的計算機、互聯網高度普及的國家尚初露端倪,在我國自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電子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在金融資金運行中的應用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從50年代起美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業就開始使用離線式電子計算機,60年代銀行業務的聯機化就開始了。電子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已經為金融業提高勞動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水平,改善客戶服務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自80年代起我國金融業推行金融業務的電算化,但是,受人力資源知識結構、資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約束,金融電算化的業務、地域等的覆蓋面擴大緩慢、發展缺乏深度。事實上,當前我們很多著名IT企業為金融機構提供的電子此解決方案,都是西方國家六七十年代時解決的綜合業務系統、信息管理系統和自動化辦公系統等。在我們真正體驗互聯網技術對金融資金運行的革命性影響之前,無論是投資者、金融機構還是監管者都還需要做大量基礎性的准備工作。
J. 並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談談如何認識互聯網金融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
1、互聯網金融行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它不僅彌補了傳統金融的「盲點」,更是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起到為小微企業、初創型企業快速輸血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社會消費,它正在消費升級、經濟結構轉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能夠突破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在互聯網上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金融服務更直接,客戶基礎更廣泛。此外,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10)互聯網金融對未來經濟結構的影響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1、成本低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路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傳統中介、無交易成本、無壟斷利潤。金融機構可以避免開設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消費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程度,更省時省力。
2、效率高
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機處理,操作流程完全標准化,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業務處理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如阿里小貸依託電商積累的信用資料庫,經過數據挖掘和分析,引入風險分析和資信調查模型,商戶從申請貸款到發放只需要幾秒鍾,日均可以完成貸款1萬筆,成為真正的「信貸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