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服務方面參考文獻

金融服務方面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2021-01-16 09:24:49

A. 金融學論文相關的參考文獻資料,金融學論文範文下載

金融學方面的論文

輕風論文網有很多的哦

我當時也是找他們幫忙的,很快就給我寫好了,非常專業的說

建議你看下~!

B. 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試論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與完善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9-11-03
15:50:00
]
作者:李勝利
編輯:studa20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和國內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內企業必然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白熱化的嚴峻形勢,分析企業管理中存在的部分管理理念,提出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應樹立經營戰略、打造核心競爭力、優化企業文化等經營理念。
關鍵詞: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經營戰略;核心競爭力

1引言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和國內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內企業必然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白熱化的嚴峻形勢。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勢態下,國內企業應該在強化自身管理上下功夫,發現自身管理理念上的部分不足,樹立現代管理理念並以此指導和貫穿於企業管理活動之中。

2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現狀及相應措施

2.1經營戰略殘缺
誰擁有戰略,誰就擁有未來的市場。在日本企業界的調查中,90%以上的日本企業家認為:「最占時間、最為重要、最為困難的事,就是制定戰略規劃。」
經營戰略又稱「經營單位戰略」。經營戰略是企業面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為求得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而進行的總體性謀劃。它是企業戰略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企業經營范圍的科學規定,同時又是制定規劃的基礎。更具體地說,經營戰略是在符合和保證實現企業使命的條件下,在充分利用環境中存在的各種機會和創造新機會的基礎上,確定企業同環境的關系,規定企業從事的事業范圍、成長方向和競爭對策,合理地調整企業結構和分配企業的全部資源。從其制定要求看,經營戰略就是用機會和威脅評價現在與未來的環境,用優勢和劣勢評價企業現狀,進而選擇和確定企業的總體、長遠目標,制定和抉擇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
企業經營戰略的主要作用是:(1)通過制定經營戰略,對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調查分析,明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地位,對於企業增強自身經營實力有了明確的方向;(2)企業有了經營戰略,就有了經營發展的總綱,發揮企業的整體效益,有利於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3)便於國家和有關部門對企業進行指導,有利於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有機結合和協調發展;(4)有利於全面推進企業管理現代化。
事實上,任何一個企業戰略目標的確立與實現,都不能離開企業所處的環境背景以及其所承擔的使命。企業戰略目標的確立和實現需要把握兩個關鍵和一個明確:一個關鍵是對環境信息的充分掌握,另一個關鍵是用正確的方法和思路來整合有關信息並得出相應的論斷、決策和行動方法,以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達成;一個明確則是企業戰略目標一定要能很好地回答企業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等問題,並且明確地指出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特別是對於正處於轉型階段的中國企業,提出符合企業自身狀況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是企業統一思想、提高企業凝聚力的有力手段,更是制定中長期戰略規劃的當務之急。
一個科學的戰略規劃必須能夠反應「戰略四步曲」,即我在哪裡、我將往何方、我如何去、如何走好。而目前我國不少企業所制訂的「戰略思路」在這方面常常是內容不足過程殘缺,由於實務的需要他們聚焦精力於「如何去」的問題,對其他方面都不甚清楚,這種偏重於行動的思考而不是偏重於過程的思考不僅使得戰略毫無亮點,而且定向思維會導致其他可能存在的優秀戰略得不到採納。
基於此,我國的現代企業應對企業經營戰略有一個深入的認識,並從以下幾方面樹立並做好企業經營戰略:(1)建立專門機構,進行市場調研和行業分析,確立本企業在國內外市場、在國內外同行業領域內所處的經濟地位,現有的主要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對企業現有經營項目和主要產品所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做出分析與評價,對企業現實的經營環境及可能的選擇做出分析和判斷。(2)通過對多種不同方案的分析與評價,提出企業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主導產品和戰略產品,提出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戰略方針,提出可供選擇的主要投資項目、發展目標和重大經濟指標。(3)提出實現企業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應採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企業的組織結構、管理體制、人才戰略、分配方式、科技政策等。(4)提出和制訂基本的經濟發展目標和重大經濟指標,包括成長性目標、收益性目標、有效性目標和社會性目標。並將這些目標和指標分解到各所屬企業和集團的各職能部門。
2.2對「核心競爭力」認識模糊
「核心競爭力」這一術語首次出現是在1990年,著名管理專家C.
K.
Prahalad
和Gary
Hamel在他們所著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一書中指出:「核心競爭力是在一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於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他們認為,隨著世界的發展變化,競爭加劇,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強,企業的成功不再歸功於短暫的或偶然的產品開發和靈機一動的市場戰略,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按照他們給出的定義,核心競爭力是能使公司為客戶帶來特殊利益的一種獨有技能或技術。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然而它本身不會自動轉化成競爭優勢。如果沒有相應的機制和條件加以支持,核心競爭力將一無是處,毫無價值。也正是基於這一點,如今人們又把核心競爭力的外延拓展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包括各個職能系統,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主要局限在研究開發和產品生產上。
核心競爭力首先能很好地實現顧客所看重的價值,如能顯著地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增加顧客的效用,從而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索尼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迷你化」,它給顧客的核心利益是好攜帶;聯邦快遞的核心能力是極高水準的後勤管理,它給顧客的核心利益是即時運送。
其次,核心競爭力還必須是企業所特有的,並且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也就是說它不像材料、機器設備那樣能在市場上購買到,而是難以轉移或復制。這種難以模仿的能力能為企業帶來超過平均水平的利潤。
最後,核心競爭力還具有延展性,能夠同時應用於多個不同的任務,使企業能在較大范圍內滿足顧客的需要。如佳能公司利用其光學鏡片成像技術和微處理技術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成功地進入了復印機、激光列印機、照相機、掃描儀以及傳真機等二十多個產品領域;本田公司的核心專長是引擎設計和製造,這支撐了小汽車、摩托車、割草機和方程式賽車的製造。
核心競爭力不僅可以表現在技術上,還可以表現在生產經營、營銷和財務上。如蘋果電腦的產品設計創新能力,它首開使用滑鼠操作電腦的先河,它的麥金托電腦可看可感的設計,極大地促進了個人和家庭電腦市場的發展;寶潔、百事可樂優秀的品牌管理及促銷能力;豐田的精益生產能力等。正是由於具有這種獨特的能力,使公司取得了成功。
遺憾的是,我國部分企業在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方面表現得非常盲目並在核心競爭力的認識上仍有很多模糊的觀念:(1)競爭力等於核心競爭力。任何企業,相對來講都有競爭力,但絕不是所有企業都有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必須有獨特性,是在企業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積累形成,深深地印上了企業特殊組成、特殊經歷的烙印,其他競爭對手很難復制。核心競爭力的鍛造對一個試圖做大做強的企業來講,好比它的生命。沒有競爭力的鍛造,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鍛造,一個企業不可能有生命力,不可能有將來,不可能有客觀的市場表現,不可能有豐厚的市場利潤。(2)認為擁有核心業務就有核心競爭力。擁有核心業務並不等於自然有了核心競爭力。公司集中資源從事某一領域的專業化經營,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管理、技術、產品、銷售和服務等多方面與同行的差異。在發展這些差異時,企業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可提高消費者特殊效用的技術、方式和方法。這些「異質性(差異性)」決定了企業之間的效率差異,只是有可能構成今後公司核心競爭力的要素之一。(3)沒有核心技術,就認為沒有核心競爭力。戴爾(Dell)公司沒有個人電腦的核心技術,但並不妨礙它成為行業翹楚,因為戴爾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高效的供應鏈管理。
針對以上情況,我國的現代企業應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概念上要有一個准確的把握,要想真正營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唯一的辦法就是綜合分析、正確判斷企業的各方條件,尋找自己的長處,從生產管理、質量、規模、銷售模式、渠道、售後服務、品牌認知、價格、人才等各方面入手,以優勢領域為突破點,對傳統的優勢產業進行改造升級,聘用優秀的管理者和員工,堅持技術創新,走信息化之路,加強營銷知識積累,營造企業文化等等,只有做好其中一項或多項工作,並揚優成勢,才能最終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3
企業文化沒有個性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商品生產與經營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
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說。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講,文化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與制度。而企業文化則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並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願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體現的總和。它與文教、科研、軍事等組織的文化性質是不同的。我們現在主要是從狹義的層面強調文化。
目前在我國,企業文化漫天喊,但絕大部分企業沒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中國的企業界,真正優良、有其個性色彩的企業文化非常少。往往表現在:(1)沒有將文化建設提升到戰略的高度,領導重視不夠;(2)將企業文化工作混同於思想政治工作,認為企業文化工作就是協助所在單位黨組織做好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3)將企業文化建設混同於精神文明建設,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搞活動、樹典型、唱贊歌;(4)將企業文化混同於員工娛樂文化,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組織員工開展業余文化生活;(5)企業文化建設中大多沒有科學具體的短期目標和中期目標;(6)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往往只注重表層硬文化建設,一味在視覺識別上做文章,而對流程再造、制度建設、育人和領導力水平的提高等高層次文化重視較少;(7)企業文化建設往往是大同小異,缺少企業特色、缺乏自身個性,缺乏本單位、本地區的創意,陷入低水平重復怪圈。
所以,中國企業應當逐步樹立企業文化建設理念,但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米不夠水來湊」,而應該以非常嚴肅的態度來建設自家的企業文化。從共同價值觀念的培育、企業精神的構塑、經營哲學的確立和企業形象設計等多方面入手,多角度全方位構建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代中國企業應立足我國現實國情,放眼全球市場,靜心思考在企業管理理念方面的不足之處,逐步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使企業具有活力和競爭力,長盛不衰。

C. 求一篇關於金融類的英文參考文獻

提供你的英文關鍵詞,我給你找2010年以後的,還有大概需要多少頁的文章?

D. 互聯網金融最新論文參考文獻如何寫

這個很好寫的,自己多去網上了解了解根本沒什麼問題的,
一篇文章的引用參考部分包括注釋和參考文獻兩部分,注釋是作者自己的解釋(轉引的參考文獻也可以放在注釋里),參考文獻僅需列出參考書或論文的名稱、作者、出版社或發表的期刊、著作時間或期刊期數等。注釋用圓圈1 2標注,放腳注,參考文獻用[1][2]標注,放章節附註。
有的刊物要求注釋和參考文獻都要在內文標注,有的刊物對參考文獻不要求內文標注,在章節附註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規范的要求應是前者。為保險起見,你還是都標吧。註:參考文獻如是著作要標頁碼,論文只要標出期刊是第幾期。
例:
參考文獻:
[1]金福海.論建立我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J].中國法學,1994,(3).
[2]楊立新.「王海現象」的民法思考——論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的懲罰性賠償金[J].河北法學, 1997,(5).
[3]金福海.消費者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51.
[4]閆瑋.完善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07,(1).
[5]梁慧星.<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解釋適用[J].民商法論叢,2001,(3).
[6]王堃.論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懲罰性賠償[J].現代商業,194.
[7]梁慧星.關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解釋適用[N].人民法院報,2001-3-29.
[8]孔祥俊.公平交易執法前沿問題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E. 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的參考文獻有那些

http://scholar.google.com/scholar?q=%E9%98%B2%E8%8C%83+%E5%8C%96%E8%A7%A3+%E9%87%91%E8%9E%8D%E9%A3%8E%E9%99%A9&hl=zh-CN&lr=&btnG=%E6%90%9C%E7%B4%A2&lr=

F. 求關於銀行方面論文的參考文獻

中國商業銀行次級債發行及存在的問題

[摘 要] 次級債作為商業銀行的一種主動負債工具,近年來得到了國際銀行界的廣泛認同和青睞,將其視為商業銀行籌資的重要舉措。興業銀行完成30億元次級債務的發行後,成為國內首家實現次級債務補充資本的商業銀行。隨後,各家銀行紛紛加入到發債銀行的行列,掀起了一股發行次級債的高潮。但是,和國外商業銀行相比,中國商業銀行目前的次級債發行剛剛處於起步階段,國內次級債在各方面來看,仍存在不少問題。

[關鍵詞] 商業銀行 次級債發行 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次級債發行
所謂次級債(Subordinated Debt or Mezzanine Debt),是指償還次序優於公司股本權益但低於公司一般債務的一種特殊的債務形式。次級債兼有債務和股權的特徵。次級債的次級只是針對債務的清償順序而言,即若公司一旦進入破產清償程序,該公司在償還其所有的一般債務之後,才能將剩餘資金用來償還次級債。
參照國際經驗,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發行次級金融債券是解決資本金不足的有效途徑。由於以前對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的規定一直處於政策「盲區」,沒有相關法規予以明確,因此2003年底以前尚無一家商業銀行發行此類債券。為滿足銀行業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的需要,中國銀行業監管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將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附屬資本的通知》,從此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認可,為商業銀行利用次級債補充資本金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隨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華夏銀行等也紛紛發行了次級債,國內商業銀行掀起了一股次級債的發行熱潮。
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的發行基本是定向發行方式,具有私募性質,利率水平一般由商業銀行通過向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詢價來確定,後期採用固定利率發行的逐漸增多,但比例偏低;債券期限較短,一般為6年以下;除交通銀行外,發債規模都在60億元以下;發債次數偏少並缺乏明確的連續性,次級債券的目的和作用主要表現為增加銀行的資本金。
國有商業銀行發行的次級債券主要是10年期、固定利率、一年付息一次的、可贖回債券,與歐美國家主要銀行的次級債券結構設計大體一致,而且債券品種設計也開始多樣化,能夠適應不同投資者的市場需求。次級債券的定價是在同期限國債收益率的基礎上加上金融債券的信用補償溢價,國內大約是20基點。下圖是國內商業銀行次級債發行特徵。
註:各商業銀行公開資料整理所得

二、我國商業銀行次級債發行存在的問題
1.商業銀行次級債發行目的單一
我國商業銀行的發行目的單一,只是考慮將次級債作為補充資本金的工具,滿足監管資本的要求,而忽視次級債在風險管理方面的效用,以及次級債作為一種長期資金對改善銀行負債結構的效用。如果銀行只是純粹為了提高資本充足率發行次級債,以滿足監管部門的監管要求,而沒有根據自己的資產情況來發行債券,加強債務資金的運營管理,充分利用次級債發行帶來的緩沖期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和抗風險能力,那麼次級債的發行就會變成表面文章,對銀行而言反而成為一個美麗的陷阱。
從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已發行和准備發行次級債的銀行過多地強調了次級債對於補充銀行附屬資本的作用。發行的次級債來看,大部分期限都為5年零1個月,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計入附屬資本的要求。而中行和建行更為「聰明」,設計了一個實際期限為5年而名義期限為10的可贖回次級債,巧妙地避開了銀監會關於剩餘期限5年內計入附屬資本折算比例逐步降低的規定,以10年期債券的成本實現了5年100%地將次級債計入附屬資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次級債來提高資本充足率。從發行期限的設計可以看出,發債銀行可算是機關算盡,其目的就是以提高資本充足率為出發點的。各商業銀行的這種出發點,掩蓋了次級債在改善銀行負債結構以及風險管理的職能。
2.次級債的發行無助於改善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
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是指資產結構的配置和負債結構的配置能夠相互適應,當負債結構發生變化時,資產結構能迅速做出調整,以及當資產結構根據需求必須出現變動時,銀行能夠在滿足流動性需求的情況下,實現利潤的最大化。由此,可以看到次級債在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方面對於商業銀行的意義。
但是從我國商業銀行次級債的設計來看,期限短,大多是5年。中行和建行發行的10年期的次級債在後5年是可贖回的。並且大都採用了浮動利率制,當然,浮動利率制有助於降低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但對投資者而言卻不是有利的。這樣的結構設計就使商業銀行難以籌集到長期,穩定的負債,從而解決資產負債結構的不匹配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問題。

3.銀行間相互持有次級債
商業銀行相互持有次級債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監管當局允許商業銀行相互持有次級債。2007年1月1日是監管部門為各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標設定的最後期限,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對商業銀行資本金的硬約束下,資本金壓力如影隨形,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資本飢渴問題。從資金來源上看,債券資金作為附屬資的一部分,與股本金一樣起到提高資本充足率的作用。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核心資本比重普遍偏大(大都在90%以上),附屬資本實際上只有呆壞賬准備一項。並且,央行規定提取呆壞賬准備的比例僅為風險資產的1%,其中的大部分被用於沖消歷史壞賬。在增加核心資本很困難的情況下,增加次級金融債等附屬資本來提升資本充足率,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只要不超過監管當局規定的比例上限,銀行可以循環發債適時補充資本。因此,從《關於將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附屬資本的通知》到《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發行管理辦法》對次級債持有對象的修訂,都體現了一個政策信號,那就是給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開辟道路。從中國目前的金融市場結構來看保險公司等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金融資產總量中的比例相對較低,單靠它們是無法消化商業銀行巨大的融資需求的。允許商業銀行投資其他商業銀行發行的次級債可以拓寬次級債的發行渠道降低商業銀行發行成本,使商業銀行能快速提升資本充足率。允許銀行互持是監管當局為幫助國有銀行盡快充實資本金,達到標準的無奈之舉。因為,在剝離不良資產和注資之後,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未能達到監管要求,而國家卻早已不堪重負。而以保險公司為主力軍的投資者受政策和自身實力所限,遠不能消化掉國有銀行為補充資本所需發行的巨額次級債券。允許商業銀行互持次級債將使這一難題迎刃而解。
其次,商業銀行的積極參與也是銀行互持的重要原因。從發債銀行的角度來看,次級債的互持為發債銀行提供了次級債的需求主體。而從購買債券的銀行看,投資次級債為以後發行次級債的需求主體問題鋪平道路,亦即「密謀」互持次級債,或者是一種不必言傳的「默契」。如此,對發債行或是投資行都是一種「雙贏」,但是這種雙贏是建立在道德風險、系統性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基礎之上的,是不足取的。
小結:由於商業銀行是特殊的金融企業,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對一國的金融安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哪個行業像銀行業一樣受到如此嚴格的監管。政府監管可能存在監管失靈,而銀行安全網設計中又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因此,新巴塞爾協議強調市場監管的重要性。而次級債的市場約束機制為市場監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監管工具。各國政府都十分重視次級債的市場約束作用。在美國,美聯儲成立了專門的次級債研究小組,考察次級債的市場約束。一些國家甚至強制要求商業銀行發行同質的次級債券,以加強對商業銀行的市場約束。而我國次級債發行歷時尚短,從第一支次級債發行至今不到5年時間。從我國商業銀行次級債的發行特點上看,我國商業銀行次級債發行缺乏連續性;銀行互持問題嚴重,缺乏機構投資者;發行定價扭曲。這些都導致次級債的市場約束機制很難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胡 斌:次級債與市場約束新巴塞爾資本協議與銀行經營[J].金融會計,2002~01
[2]許文輝:中國銀行業次級債的發行定價和市場前景[J].經濟導刊,2004~11
[3]黎小楓:論商業銀行次級債「互持」的合理性[J].福建金融,2005~8
[4]J Cem Karacadag and Animesh Shrivastava, The Role of Subordinated Debt in Market Discipline -the Case of Emerging Markets. IMF Working Paper, 2000
[5]葛兆強: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發行:績效、挑戰與發展策略[J],證券市場導報,2004~10
[6]中國人民銀行網站,http://www. pbc. gov. cn
[7]BIS Working Paper No.12, Markets for Bank Subordinated Debt and Equity in Basel Committee Member Countries, 2003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G. 誰能提供金融危機的參考文獻(急求)

以下題目你去看看,本內容來自遠航論文網 淺談金融危機與管理 2009-1-7 基於存款保險和博弈論的金版融危機道德風 2009-1-4 國際權資本移動的趨勢及我國對策 2008-12-29 美國次貸危機成因與啟示 2008-12-24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2008-12-24 從美國次貸危機看中國房貸風險 2008-11-16參考資料: http://www.linsh.com/news.asp?anclassid=105

H. 求從金融危機看當代財務會計里論文的參考文獻內容摘要

金融危機看當代財務會計

僅半年前,「次貸危機」不過是大洋彼岸幾家華爾街投行的流動性困境。而今,它已經演變成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並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由於地位特殊,會計人總能最先感知各個經濟領域的現狀和未來。匯總全國會計同仁的切身感受就能編制起一張透析金融危機下中國經濟的全景圖。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中國會計視野網站就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會計人本身和其所在單位的影響以及對於何時走出危機等問題展開調查,共有438位網友參與投票,並有百餘位網友就危機的具體表現發表了看法。調查發現,金融危機已經影響到製造業等實體經濟,受訪者普遍預期經濟將在三年後迎來新一輪增長。
一、危機感,男女有別
從金融危機對個人、單位以及國家層面的影響來看,男性對於危機的感受都更為強烈。相比之下,女性選擇「非常強烈」和「強烈」的比例都要低2%-7%。而對於世界經濟何時走出困境的預期則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男性受訪者認為需要3.27年,女性是3.37年。
另一方面,大家普遍認為危機對國家的影響大於單位,對個人的影響相對較小。

二、危機之下,服務業和製造業休戚與共
在受訪者從業較為集中的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和製造業中,後者的危機感更為嚴重。下表列示的是這兩個行業受訪者就危機在不同層面的影響選擇「非常強烈」和「強烈」的比例:這三個層面的影響中,對於單位的認識或許更為客觀:從企業的日常經營中獲知的信息較之個人生活更易計量,較之國家經濟發展也更為可靠。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與會計等中介結構相比,製造業界受到強烈影響的比例要高出整整一倍。無可否認的是,危機還在延續,還在順著各個產業鏈向兩端擴散。

三、外企從業人員的壓力最大,民企次之,國企最小
金融危機之下,不同性質的企業面對的形勢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不過具體到個人,差異就顯示出來了,下表列示的是這三種性質單位的受訪者就危機在不同層面的影響選擇「非常強烈」和「強烈」的比例:
同樣的形勢下,國企員工所承受的壓力相對較小,這和激勵機制、企業文化等都有一定的關系。

四、大型企業更易受沖擊
大型企業一般管理規范、資金雄厚,小企業則是船小好掉頭,可謂各有利弊。下表列示的是大中小企業受訪者就危機的影響選擇「非常強烈」和「強烈」的比例:上述調查發現大企業的危機更為嚴重,而且在對於世界經濟的恢復期的預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一點:大中小企業分別為3.59年、3.23年和3.17年。

五、經濟寒冬,高處不勝寒
調查還發現,相比普通員工,管理層的危機感更為強烈。六、三年之後再創一片藍天下表是受訪者對於未來經濟前景的預期,如果按照權重計算,則是3.46年。

六、三年之後再創一片藍天
下表是受訪者對於未來經濟前景的預期,如果按照權重計算,則是3.46年.
觀現今金融危機,有樹欲靜而風不止之勢,不禁感嘆:天時地利人和,固然可成就榮耀,但也可催生苦果。

「天時」為花開果結提供了溫度與水分:2001~2004年中的低利率和高房價所催化出的次貸市場的興旺是使美國金融市場形勢一片大好的水之源,但這脆弱的水源卻隨時可能塌陷;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所激揚的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浪潮,使商業銀行得以在證券市場扮演多重角色的化妝師和總導演,但劇情中驚濤不僅吞噬投行亦捲入商行。「地利」提供土壤:從MBS到CDO,再到CDS,華爾街令人眼花繚亂的資產證券化在原創風險接力游戲的同時,也架高了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從公開的Black-Scholes模型到保密的X模型,復雜模型在描摹公允價值的同時也打造了衍生證券的價值黑洞。「人和」提供了園丁:當缺乏約束時,追逐利益的本能異化為製造利益的貪婪,利益鏈條各環節一同將市場泡沫越做越大。在全球化的夜幕下,次貸借款人違約釋放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夢魘。

會計在此次危機中扮演什麼角色?應有何作為?2008年9月,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主席戴維·泰迪爵士說:「會計並非造成金融危機的原因,但會計在使市場參與者信任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方面很重要,IASB已對如何處理由信用危機所暴露出的問題作出迅速反應。」

誠然,會計既非罪魁亦非禍首,甚至幫凶也算不上。在檢討喧囂中,微觀層面的會計尚未進入大多數人的視線。但在由泡沫演變成危機的過程中,會計准則至少在金融工具的確認、特殊目的實體的合並以及公允價值的計量等三個方面難辭不充分之咎,甚至有推波助瀾之嫌。

(一)美國的FAS140對金融資產的終止確認採用「金融合成分析法」,該法以是否放棄控制權,而非風險與報酬轉移的程度作為金融資產轉讓的終止確認標准。這在某種程度上鼓勵銀行從事信用違約互換(CDS)等信用增級業務,因為無需考慮這些信用增級業務所導致的已轉讓金融資產風險回歸或保留的程度對於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影響。如果僅僅是CDO,雷曼兄弟或不致破產,要命的是雷曼是市場上10家最大的CDS對家之一。

(二)美國商業銀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紛紛向金融控股集團轉型,投資業務機構的表外化成為美國銀行綜合化經營的顯著特徵,銀行利用會計准則的彈性把集團內部投資部門改頭換面為表外特殊目的實體。於是,一邊是傳統的商行業務出讓信貸風險,另一邊是集團的投行業務又重新承擔信貸風險,甚至吸納證券市場的部分風險,從而使綜合經營的金融機構陷入風險循環回歸的漩渦,可怕的是在賬面上還看不到這些潛在的巨大陰影。

(三)當某種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躍市場時,模型也許是計價惟一的選擇,但正如金融界著名的WL羅斯公司董事長威爾伯·羅斯所言:「模型的特性就是假設未來與過去的情況相似,因此一旦多項標准發生變化,它們就會失靈。」結果就如巴菲特指出的:「許多次貸機構持有的CDO按模型而非市場定價,二者之間的差別可能對股東價值造成重創。」如何令報表使用者理解並信任財務報表中的公允價值是會計准則不容推卸的責任。

對FAS140所帶來的金融資產終止確認問題,IAS39的「後續涉入法」是一種解決方式,即將風險報酬的轉移與控制權的轉移結合起來考慮。另外,IASB在其2008年3月發布的一份名為《降低金融工具報告復雜性》的討論稿中,提出一個返樸歸真式的終止確認標准——當報告主體不再有權要求合約承諾被履行時,合約所產生的金融資產應終止確認。在特殊目的實體問題上,IASB自今年4月後加快了合並項目的推進速度,該項目主要關注特殊目的實體,尤其是投資性特殊目的實體納入合並范圍的標准問題,計劃年末發布徵求意見稿並於明年下半年出台正式准則。

在公允價值計量方面,IASB計劃於明年中發布徵求意見稿,並應財務安全論壇的要求,於今年5月成立專家咨詢組考慮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問題。專家組於9月發布一份《關於在不再活躍市場中計量和披露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報告,試圖為金融危機後的市場投資者找到可信賴的計量與披露方法。該報告中有幾點結論值得關註:第一,市場參與者對風險的看法在計量公允價值時必須考慮在內,即使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消極市場敏感可能使風險被放大;第二,活躍市場與不活躍市場之間並無明確界線,不活躍市場中的主體需在計量方面投入更多力量,以確保交易價格代表公允價值或決定對交易價格所需進行的調整;第三,遵循會計准則的不同報告主體使用模型對同一金融工具進行計量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因為不同主體所用假設及其判斷可能不同,這是公允價值計量的內在不確定性,但同一主體在運用判斷方面應保持一致性。

也許,滄海橫流,方顯本色。

I. 求 金融領域中杠桿原理及其應用 的參考文獻 是參考文獻不是論文

喬治.索羅斯 的大部分著作,例如《金融煉金術》。
《杠桿疊加原理》這本書也很牛。

J. 金融危機論文參考文獻

[1] 王涵生.金融租賃國際比較研究[D].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10
[2] 李志遠.經濟全球化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實踐及對中國的啟示[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8
[3] 薛成彬.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研究[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7
[4] 魏巍.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及近期走勢研究[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7
[5] 邢紅.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對策研究[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8[1]尚玥佟. 發展中國家貧困化理論與反貧困戰略[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1 .
[2]南守重. 金融深化、金融體制發展與經濟增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2 .
[3]吳莉芳. 貿易保護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 2003 .
[4]鄭仰南. 森林產品進出口政策比較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 2003 .
[5]何映昆. 跨國並購對東道國產業競爭力的影響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3 .
[6]劉方. 對外貿易與區域競爭力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2004 .
[7]李昭華. 國際貿易中的產品消費排污與戰略性環境政策[D]華中科技大學, 2004 .
[8]范愛軍. 經濟全球化利益風險論[D]山東大學, 2005 .
[9]王春曉. 農業結構調整中的新疆棉花產業成長研究[D]浙江大學, 2005 .
[10]盧光明. 基於糾紛管理的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組織治理研究[D]浙江大學, 2005 .

[6] 楊曉輝.高等學校籌資:國際比較與借鑒[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8
[7] 任倩.中外投資銀行業務發展比較研究[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7
[8] 張喬.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完善研究[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8
[9] 李瑋.中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模式研究[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7
[10] 付彩芳.論我國金融結構的優化[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7
[1]崔龍傑. 論科學技術在韓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D]延邊大學, 2000 .
[2]張軍生. 論入世與中國貨物出口管理體制的改革[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02 .
[3]顧松華. 戰略性貿易政策及其在中國的應用[D]蘇州大學, 2002 .
[4]張亞光. 開放條件下宏觀經濟非均衡成因探析及對策研究[D]福州大學, 2003 .
[5]宋曉東. 生產轉移與對外直接投資[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2003 .
[6]李東華.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的戰略性貿易政策選擇[D]廣西大學, 2003 .
[7]楊小勛. 開放條件下的適度貿易保護政策[D]西北工業大學, 2003 .
[8]陳建偉. 產業簇群研究:以浙江南潯為例[D]浙江大學, 2002 .
[9]郭文喜. 中國黑龍江與俄羅斯遠東電力貿易發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3 .
[10]孫健. 論戰略性貿易政策的經濟合理性及其應用[D]黑龍江大學, 2003 .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方面參考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公積金貸款代辦 瀏覽:210
萬達股票下 瀏覽:170
碳元科技投資 瀏覽:492
n派思股票 瀏覽:483
冠軍1號系統指標公式 瀏覽:924
黃金怎樣知道真假 瀏覽:37
手機換外匯嗎 瀏覽:126
鄭棉期貨網上開戶 瀏覽:741
20元歐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60
160629基金還有可能再漲 瀏覽:775
中國三大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167
京能集團境內項目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227
國內貴金屬整頓 瀏覽:212
歡樂頌2外匯 瀏覽:800
政府申請國家貸款 瀏覽:598
黃金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
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 瀏覽:101
理財r0 瀏覽:70
600611大眾交通股票 瀏覽:257
歐式看漲期權價格計算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