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如何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一、開展有關金融服務和職工形象的專項培訓
從眼前利益的角度講,有關農村金融服務的專題培訓是提高職工服務意識,糾正職工實際工作中服務不到位的現象。培訓和專題學習的形式可以採取現場表演、真實案例、短片回放等渠道,目的是用更生動、形象、直接和反例等方式使職工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服務上的缺失,爭取讓樹新風、講文明、提服務的專項學習成果成為日常金融服務中潛移默化的工作習慣。
培訓結束後,要進行後期跟蹤調查和電話回訪客戶等形式檢驗培訓效果,並由各名職工和網點針對提升金融服務的專項學習中的學習體會和整改總結給予糾正,在書寫這些學習心得和整改總結時,杜絕抄襲,嚴重者給予通報,真正做到「不求完美,但求真實」。對於那些學習心得認識到位、總結深刻的個人和單位可以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並選擇真實和深刻的心得和總結來列印多份,發放到各網點去學習,可以使那些學習不到位、服務意識、學習意識差的職工和網點認識到自身的差距,這也是很好的學習激勵機制。
二、定期開展職工業務培訓和同崗位職工經驗交流座談會
職工的業務培訓是每一位在崗職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好機會,絕不能從思想上不重視,從行為上走形式。隨著各種新業務、新流程的更新,每名職工只有不斷參加業務學習和專門培訓才能緊跟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步伐。如:最新開通的「農信銀」結算業務,「信保通」業務等新業務。同時,要在廣大職工中,樹立 「終身學習」的理念,要讓學習、培訓以及工作中提供高效、准確、優質的服務成為一種學習風氣和工作習慣。另外,可以利用視頻會議、網路學習、異地檢查和交流等方式進行交流。
三、加大系統內部關於金融服務的機構建設和制度建設
提高農村金融服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作為長期工作來抓,因此,設立專門的服務督導機構,建立有關金融服務的督察制度和獎罰程序等十分必要。專項的督導檢查和不定期的明察暗訪督察工作不可或缺。在督查中,對服務水平好、工作效率高的個人和網點給予必要的獎勵,樹立起模範帶頭作用,對於問題比較嚴重的個人和網點要給予通報和懲罰。
同時,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對外公布專項服務督察辦公室的監督電話,對群眾反應的突出問題,要主筆記錄在案,由專人負責保管和核實,同時,對客戶公眾進行信息公開和有效回復。在條件具備時,可以不定期舉辦客戶座談會,讓客戶打分和諫言。當然,社會各種大眾媒體和客戶對我們服務質量的監督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利用大眾傳媒把服務形象傳播出去,從而有利於我們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為我們贏得更多的客戶群體打好基礎。
四、加大金融服務和產品宣傳力度,增進客戶對我們的了解
我們所服務群體的基本特點是整體知識文化程度相對低,對我們的金融服務流程和專業的金融術語不了解、接受能力相對緩慢。這就需要我們有必要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發放知識宣傳手冊和宣傳單或是現場宣傳講解基本金融業務和產品等多種形式使客戶更多地了解金融產品。從而,從客觀上提高辦理各項業務的效率。
五、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力度,做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從長遠利益角度出發,人才的引進和培訓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 有效措施。高等教育承載著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大學教育總是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因此,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引進和再培訓是將來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及新業務、新產品推廣的長遠之舉。
同時,通過人才的引進和制度的保障機制,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學習風氣,激勵每名在崗職工不斷學習、銳氣進取。
六、加大基本制度建設,調動職工積極性、增強服務意識
B. 怎樣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要加大金融知識的培訓力度。針對偏遠地區的農民群眾金融知識匱乏、風險防範意識淡薄的實際,廣泛開展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採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將金融安全、金融誠信、金融服務產品知識送到街鎮村社。
C. 淺析如何強化與提升農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務水平
□ 陳曉哲 靳國強/文 近年來,隨著國家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銀行業機構陸續開業。在客戶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各家金融機構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金融服務方式日漸多樣化的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服務質量的好壞不僅決定業務發展質量與速度,而且關繫到對外的企業形象和在同行業競爭中的位置。因此,強化與提升農村信用社的服務水平刻不容緩。
當前農信社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
——思想認識不夠。由於受傳統賣方市場的影響,一些農村信用社尚未及時轉變觀念,經營上往往沿襲傳統習慣思維與做法,現代營銷意識不強,整體策劃不夠,尤其是信用社負責人有「重業務,輕服務」的思想;一些員工對窗口服務、培育客戶忠誠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等客上門的「官商」作風嚴重,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沒有完全得到貫徹。
——專業素質不強。服務窗口的員工素質與金融服務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部分員工辦事不認真,缺乏責任心,平時不注重加強業務學習,專業技能不過硬,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在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改善網點服務質量方面缺少靈活性和創新能力;一些臨櫃人員不堅守崗位,接待顧客不主動熱情;服務用語不規范、不文明,辦理業務速度慢、效率低、差錯多,給客戶造成不便。
——服務環境不規范。一些信用社門頭設計不統一,室內裝潢不規范。必需的便民設施不全,如驗鈔機、飲水機等,櫃台內外設施用品布局不合理,擺放零亂,電線亂搭亂接,環境衛生未堅持定期打掃,存在「臟、亂、差」現象。
——金融產品單一。信用社目前經營的品種較為單一,品牌產品不突出。長期以來,農信社市場定位不明確,沒有按照客戶的發展潛力、需求特點等變數劃分客戶群,全面推進中間業務進程緩慢,隨著業務量的急劇放大,農村信用社原有的服務水平難以勝任新的業務發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競爭能力。
——監督機制不健全。農村信用社現有的激勵考核機制涉及服務質量內容和執行比較單一,主要是針對是否受到投訴。員工的工作質量、服務效果沒有準確的評價標准,沒有實現與個人收入真正掛鉤,致使部分員工出現他行業務不辦理、中間業務不代理、零爛鈔兌換不願意等現象。農信社對所提供的金融服務質量沒有反饋溝通機制,對違反文明服務規范的員工,也主要採取下不為例、說服教育為主的方式,缺少處罰機制。
提高農信社金融服務的對策及建議
——及時更新觀念,強化服務意識。農信社要想在農村金融市場中佔有先機,必須盡快轉變過去的傳統經營觀念。一是要教育引導全員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改變其慣有的「官商」作風和「坐等客戶」上門的服務方式,徹底轉變以農信社「自我」為中心的服務觀念,做到全面發動、全員參與。二是緊緊圍繞客戶需求,真正做到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時刻以客戶的滿意作為農村信用社服務工作的方向和標准,實現服務觀念上的根本轉變。幹部員工要團結協作,樹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思想,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從而增強整體凝聚力和戰鬥力,更好地開展對外優質服務。三是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差別化服務理念,在盡善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從本利分析入手,以效益定取捨,以產出定投入,給予對農信社貢獻大的客戶更為便捷和優惠的金融服務,從而達到吸引和維持高端客戶、拓展利潤空間的目的。
——加強教育管理,提高專業技能。信用社服務要取得質的飛躍,關鍵在人。一是要通過開展合規文化建設和案件專項治理活動,對廣大員工進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組織員工對優質文明服務工作的先進單位及個人進行現場觀摩學習,增強感性認識,取之所長,補己之短;通過舉辦規范化服務禮儀培訓班,組織員工對禮儀知識、文明用語和舉止儀表等進行規范化培訓,實行集中式、正規化、全方位的強化訓練,實現信用社和信合員工自身的雙贏。二是加強會計出納基本制度的學習,牢固掌握新的規章制度,加強業務技術培訓,提高服務效率。通過開展上崗培訓和崗位練兵,定期進行考核及專業技術比賽,提高業務操作速度,使員工熟練准確地操作各種業務。三是以櫃面服務為突破口,開展創建青年文明號、爭當青年崗位能手等以優質文明服務為內容的活動,推廣以員工星級管理為核心的規范化服務。實行「掛星上崗、以崗定酬、星薪掛鉤」,要求所有幹部員工都使用文明用語,嚴肅統一著裝紀律,注重個人儀表干凈、衛生、整潔,積極營造優美舒適的服務環境。
——完善服務設施,營造優美環境。優美舒適、寬松和諧的服務環境是優質文明服務的外在動力。一是要進一步加大科技設施投入。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地布設網點機具設備,解決超負荷運行問題;要加快配備自助農村信用社設備,包括自動存取款機、P0S機等,減輕櫃面業務壓力;充分發揮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的作用。二是要規范營業網點建設。每年集中財力對一定數量的營業網點進行規范、統一的裝修,塑造一流的網點形象;配備專門的大堂經理,主動引導客戶和提供咨詢服務,給予客戶有序快捷的業務辦理體驗,使顧客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同時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介紹信用社的服務宗旨、發展實力、新的舉措等,擴大社會知名度。三是配齊營業窗口安全防範設施、自衛工具,建立健全聯防系統,並保持安全防範設施工作正常、性能完好。尤其是對已布設的ATM機進行安全升級,完善安全防範功能,使已布設的ATM機能全天候使用。
——強化創新意識,豐富服務內涵。創新金融產品,改進服務手段,完善服務功能,是優質服務的關鍵,是增強業務發展後勁和競爭力的需要。因此,農村信用社的服務工作必須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貼近市場,圍繞客戶做好創新文章。員工應當在服務的細節上下工夫。如: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實施量體裁衣式的服務;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客戶,運用規范得體易於接受的禮貌語言;在便民實施上,為客戶提供更周到、更適用的服務方式等;建立重點客戶和VIP客戶檔案,做好VIP客戶的走訪與維護工作,開辟「綠色通道」,根據客觀環境和具體情形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服務措施為客戶提供差別化服務;利用掌握的各種金融信息,開展其他金融信息咨詢服務,通過獨具特色的細節服務,形成與眾不同的招數,充分顯示「以人為本」的精神。
——建立長效機制,實施標本兼治。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文明優質服務水平,滿足客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農村信用社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採取標本兼治措施,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一是實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以縣聯社理事長為組長的優質文明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各基層信用社也要層層簽訂優質服務責任書,將各項指標量化、細化,責任分解到人,將服務語言、服務態度、受理業務情況納入考核內容,避免形式主義;在每年年初的工作安排中,都把優質文明服務工作作為貫穿全年各項工作的主線,常抓不懈。二是建立獎勵機制。通過積極開展「星級窗口」、「服務明星」等爭先創優活動,對社會形象好、服務質量高、存款增長快、經營效益優、深受客戶贊譽的星級營業網點和星級服務員進行隆重表彰,並作為本年度評先、晉級的一個重要條件;對被顧客舉報調查屬實,或被領導員工發現違反優質文明服務規范的員工,要堅決給予罰款、通報批評、待崗學習、調離崗位等重罰;各個單位要結合每位員工的崗位職責,制定各崗位優質服務工作考核細則,堅持做到按月考核,按季兌現,以考核約束增強優質服務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D. 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一是鼓勵更多的金融服務供給主體參與農村金融服務。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信譽程度高,金融風險小,貸款損失率低,小額信貸市場前景廣闊。國際行動援助的一項調查顯示,小額貸款被許多銀行看作是降低銀行整體風險的一種手段。因此,要打破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金融服務成本高的認識誤區,通過制定恰當的定價策略,實現規模經濟,控製成本,提高效率,保持適當的盈利性,吸引更多機構參與到農村金融服務中來。要發揮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非政府組織等不同類型機構的各自比較優勢,通過提供多樣性金融服務滿足農村地區不同的金融需求,並將這些分散的零售金融機構整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普惠金融體系。
二是充分發揮信貸政策的導向作用。積極探索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管理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中的新模式、新方法,直接和間接地引導各類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將更多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供給延伸到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幫助農村貧困和低收入人口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三是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指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扎實開展農戶建檔、評級、授信等工作,大力發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同時,可以依託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清算和支付結算功能,將農民的存款和消費記錄等現金存量和流量數據納入農村小額信貸和商業銀行支農貸款的信用評級系統,作為輔助手段,擴大信用評級的參考依據,更加真實地反映農民的信用程度和還款能力。
四是加強農村人民幣流通管理與服務。以助農取款為基礎,開辦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小面額人民幣餘缺調劑以及反假宣傳、反假監測和通信聯絡代理項目,為偏遠農村群眾使用現金、兌換零錢、兌換殘損人民幣提供便利,同時擴大金融宣傳,打擊制販假幣等犯罪行為。
五是開辟農村金融消費維權的新通道。積極開展金融消費維權宣傳,協助金融機構辦理金融消費投訴,按類別指導農民的金融消費投訴維權,解決農民投訴難的問題,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業健康快速發展。
六是構建農村經濟金融動態監測網路。建立常態化的信息搜集和反饋機制,協助金融機構開展經濟金融運行監測分析與調查研究工作,形成農村覆蓋面廣、情況真實可靠、信息反饋快速的監測網路。
七是依託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開展金融知識的宣傳工作。普惠金融體系向貧困和偏遠地區深入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金融知識普及、農民金融意識不斷增強的過程。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金融知識的宣傳普及,可以使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和偏遠地區,逐漸認識並接受各類現代金融服務,共享現代化支付體系的發展成果,推動農村金融服務不斷升級,以此彌補金融供給和需求的缺口,使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力,將中央提出的「發展金融普惠體系」落到實處。
E. 結合新農村建設,談談如何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如何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一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版用。爭取1年時間實現權貸款風險向五級分類的過渡,3年基本理順管理體制,用5-10年時間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分期分批逐步建成產權明晰、經營有特色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
二是加快政策性銀行改革,充分發揮支農作用。農業發展銀行要擴大業務范圍和服務領域,適時增加飲水安全、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秸稈發電、小水電等農村基礎建設和農村技術改造,更多地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好農業綜合開發等政策性專項貸款職能。
三是加快農業銀行改革,加大對農村的市場化支持力度。按照產權股份化方向,通過國家扶持和自身重組,把農業銀行整體改造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四是加快組建郵政儲蓄銀行,建立完善郵儲資金迴流農村的機制。今年年內要完成郵政儲蓄銀行的組建工作,將郵政儲蓄業務從郵政部門完全獨立出來,擴大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的范圍,引導郵政儲蓄資金返還農村。
五是支持發展其他形式的農村金融服務組織和方式。通過深化改革,轉換機制,推動現有農村金融機構之間開展競爭。
F. 如何改進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提高競爭力
論文關鍵詞: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市場定位
論文摘要:農村信用社准確的市場定位對發展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穩定和壯大農村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著重分析了目前不同類型特徵農村信用社市場定位的現狀,並就如何規范農村信用社市場定位,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在「三農」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提出了相關思路。
一、不同類型特徵農村信用社的市場定位
(一)農村信用社市場定位的現狀
從總體上看,農村信用社的市場定位是面向「三農」——農業、農村、農民。之所以定位「三農」,是因為農村信用社主要是由廣大農民入股組成,服務區域主要集中在農村,資金主要來源於農村各類經濟主體和廣大農民,服務對象以農戶和農村經濟組織為主,員工最熟悉的服務領域是「三農」。同時,受區域經營特性所限,農村信用社在資本、規模、成本、技術、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均受到嚴重製約,難以和大中型金融機構爭奪大中型客戶,這就決定了農村信用社無論業務怎麼發展,都必須植根農村,貼近農民。另外,這又是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所必需的,因為農業是國家最基礎的產業,受到國家的政策保護,綜合考慮國家政策、經濟周期、行業發展、人口和地理、社會心理和客戶利益因素,可以得出結論:農村信用社的這種市場定位將使自身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不同類型特徵農村信用社市場定位的現狀分析
農村信用社要堅持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方向,加強經營管理,充分發揮在農村金融中的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作用。這一提法,已明確了農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三農」,農村信用社市場定位也主要在「三農」,但全國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一些工業化程度高、市場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已經或即將從農業社會步入工業社會,「三農」的概念已發生了質的變化,一些個體、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農民已不再是農民,而是工人、商人、投資者,在此類情況下,如果再從傳統的「三農」概念中去界定農村信用社的經營,那麼就很難適應形勢的發展與情況的變化,支持「三農」、服務「三農」就同實際情況產生了嚴重的背離。
1、縣級及縣級以下農村信用社的市場定位。(1)明確為「三農」服務的市場定位。基層農村信用社應將自己服務范圍定位於「三農」,強化支農服務功能。定位是競爭的手段,競爭是定位的目標,沒有固定的客戶群體和穩固的根據地就無法競爭,農村信用社要明確為「三農」服務的市場定位,把農村信用社辦成以農村為陣地,為「三農」服務,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融主導力量。(2)堅持以支持農民增收為目標。農村信用社在經營活動中要堅持以支持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支持「三高」農業,在滿足農戶一般性種養業貸款和小額消費貸款資金同時,增加對農產品加工戶、個體工商戶、運銷戶的信貸支持,要根據當地政府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對優勢產業項目進行重點扶持。有一定種養規模且信用好的農戶和轄內符合國家產業、行業政策,優先扶持,對名勝和市場前景良好的企業,當地龍頭企業等作為自己主要的客戶群體。針對實際情況,調整貸款期限,對一些經營周期長的項目,適當延長貸款期限,或者實行活放活收的貸款管理模式,讓農民拿到一筆貸款後,在定期歸還貸款利息的前提下,可以根據不同季節的不同需求滾動使用貸款。轉變觀念,適當增加貸款種類和貸款投放數額,農民提供多門類全方位的信貸扶持。
2、城郊農村信用社的市場定位。(1)堅持服務「三農」支持高效農業發展。城郊農村信用社要優先安排資金支持高產、高效益農業,以及與城市居民密切相關的「菜籃子」工程,重點要支持種植業、養殖業,努力把城郊培植成城區居民生活資源的供應站,從而加大城區對郊區市場的依賴。特別要支持用地面積小、設備先進、技術含量高和經濟效益好的特色農業、旅遊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無公害農業等。在支持方式上應採取點、面結合的方法,以產業大戶和專業戶為扶持重點,帶動城郊農民走共同發展的路子,不斷增強廣大農民對農村信用社的信任與支持,促進農村信用社業務的快速健康發展。(2)大力拓展支持社區發展和民營企業兩個空間。位於城郊的信用社與設在農村的信用社在經營環境與服務對象上有明顯區別,城郊農村信用社必須根據自身的區域特點,創新發展思路,找准市場定位,走出特色之路。城郊型農村信用社隨著其「農」字色彩的逐漸淡化,不能再將市場片面地定位於「小農業」,同時,也不能把自己等同於一般商業銀行,片面的追求「小而全」的經營模式,那隻會在削弱自身總體抗風險能力的同時,為城郊信用社以後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隨著城鄉結合部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民營企業的興起,為城郊型農村信用社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空間,而這恰恰就是各大金融機構競爭力最薄弱的領域,是城郊型信用社最容易爭取和發展的空間,這也符合城郊型農村信用社資金實力的現實和分散風險的要求。因此,城郊型農村信用社的市場定位應該是:堅持以「農民自己的銀行」為定位點,大力拓展支持社區發展和民營企業兩個空間。
3、城區農村信用社的市場定位。(1)擺正位置,不與國有商業銀行盲目競爭。現階段城市信用社首先應當穩住陣腳,在同國有商業銀行有可比的地方要強化,比如存款工作,一定要做實做好,要力爭創新服務水平;發展邊緣業務,著手中間業務,把現有對中小企業和私營經濟的支持做好、做足、做大。城市信用社在市場的位子必須擺正,不要貪大貪多,不應和國有商業銀行盲目爭大企業、爭大項目,應在高科技、小規模上做出文章。業務方面首先要考慮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把服務方向調准。(2)「以個私為本,為市民服務」的定位。位於「兵家必爭之地」帶有濃厚「農」字色彩的城區農村信用社,因其市場定位模糊、經營理念滯後、資產質量低下、業務品種匱乏、服務手段落後,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在與商業銀行的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因此城區農村信用社在市場定位的選擇上,必須揚長避短,立足於支持城區經濟發展,採取「依託個私,拓展市民」的戰略,把市場定位在「以個私為本,為市民服務」上。這種市場定位是實事求是的,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能取得最佳效果的組合模式。城區居民、個體民營經濟金融服務空間大,市場前景看好,城區農村信用社應該利用自身人多地熟的優勢,積極拓展客戶群體,重點開拓居民及個體民營經濟組織這一信貸市場,搶占這一新興市場。(3)以服務社區為定位。城區農村信用社應以服務社區為定位,以同商業銀行「錯位競爭」為思路,以貸款「零售」業務為手段,以多元化經營為方向,不斷拓展自身的市場空間。具體講,要以居民、商戶、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根據服務對象的特點制定符合需求的品牌產品。據相關調查顯示,城市居民戶或城鎮化建設程度較高的發達地區「准城市居民」戶同農戶相比,大多數有具有商品性質的房產和固定工資收入,有的還有一定數額的銀行存款,從事工商企業的還有廠房設備等一定數額的資產。因此,農村信用社可以吸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成功經驗,把社區金融服務業務的名稱定為社區居民戶小額貸款。按照這一思路逐步在城區或城鎮化建設程度較高的發達地區創建出新的業務品牌——「社區居民小額貸款」品牌服務項目。
二、規范農村信用社市場定位的思路
(一)推進農村信用社市場業務創新
1、加大科技投入將科技的創新轉化為農村信用社業務的創新。農村信用社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現有設備的潛力,發揮其最大的效率,並積極依託中國銀聯、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等各種網路,拓展服務的范圍和內涵;藉助電子化及網路等高科技手段,進一步開發服務項目,增加服務功能,提高科技含量和服務質量;創新網上銀行業務,形成自身的獨特優勢和品牌效應,提高自身競爭能力;完善創新電子轉賬、支付等業務內容;提高匯兌、結算等業務的服務效率,鞏固已有的市場份額。
2、完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市場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了人才,誰就擁有了推動業務發展的最基本的原始動力,誰就占據了業務創新的制高點。農村信用社應充分認識到創新人才的重要作用,通過努力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加強員工培訓,建立公正、公開、公平的人才競爭機制,切實保證農村信用社能夠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同時,要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加大在業務創新中做出貢獻人員的激勵力度。 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二)深化體制改革促進農村信用社穩健發展
1、完善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目前,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的改革已經初步到位,絕大多數省份都選擇了省聯社作為政府行使管理職責的機構。在「國家宏觀調控、加強監管,省級政府依法管理、承擔責任,信用社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的新體制下,省聯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導、協調、服務的職責,現在還沒有成型的模式和做法可供遵循。農信社管理體制改革是一項復雜的、探索性的系統工程,我們稱之為「現有認知水平的最佳選擇」,是符合實際的。
2、理性選擇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由於歷史、地理和人文種種主客觀因素,中國各個地區農村經濟建設情況不同,特別是東西部農村發展更是懸殊,因此不能片面認為合作制合適或者是股份制合適。農村信用社要明晰產權制度,形成多種金融組織形式並存的局面。在傳統農業區,由於農民原有積累少、農業基礎薄弱,「三農」問題的解決客觀上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幫助。因此,對這類地區的農村信用社可先改革為政策性金融,待「三農」問題逐漸緩解後可進行股份制改革。在農村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地區,農村信用社可以改組為股份制的農村商業銀行。
3、加強內控制度建設。一是通過補充、修改完善有關問責制度,加大對各級領導人員管理責任的追究力度,特別是加大對由於失職造成風險損失的各級領導人員的責任追究力度。二是適應強化內控、規范管理的需要,對有關規章制度做進一步補充與細化,構建適合內部各業務環節、各崗位之間有的工作運行和監督制約機制;更要建立嚴格的制度執行、考核和獎懲體系,確保有章必循,並明確責任追究的重點和要求。三是加大對責任認定人員的行為約束和責任追究,確保責任認定工作得到落實。四是通過對處理程序的調整、完善,明確處理程序中應貫徹的原則、責任認定部門、責任認定的監查部門、責任認定程序與處理程序的對接等。五是切實做到違章必究。
(三)爭取政策支持為營造實現市場定位的良好氛圍
農村信用社要積極爭取政府政策扶持和其他支持,包括獲取中央銀行專項票據的支持、政府有關方面給予農村信用社以商業銀行平等的待遇、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等等;對各級黨政部門和鄉村兩級組織的結欠貸款,要依靠當地政府採取措施予以清理,對黨政工作人員拖欠的不良貸款或擔保的到期貸款,要依靠行政和司法手段予以清收,以挽回農村信用社信貸資金的損失;要依照國際慣例,建立和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和農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確保農村信用社支農信貸資金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孫迎春.構建農村金融體系的若干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3).
2、張紅霞.農村金融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甘肅金融,2008(1).
3、張虎,沈進.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淺議[J].現代金融,2004(9).
4、常嘉亮.論農村信用社的市場定位[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6(4).
5、錢彤明.經濟發達地區城郊農村信用社經營之道[J].現代金融,2005(3). 轉
G. 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就是金融的「平民化」;農村普惠金融,就是要將金融普及到農村所有群體,特別是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偏遠地區以及殘疾人和其他弱勢群體。《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普惠金融」前面加上「農村」二字,意味著十三五期間發展的普惠金融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普惠金融。
一、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
深化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范圍覆蓋全部縣域支行,加大「三農」信貸投放和資源配置力度。強化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功能定位,明確政策性業務范圍,加大對農業開發和水利、貧困地區公路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力度,審慎發展自營性業務。
國家開發銀行要創新服務「三農」融資模式,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投放。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提高資本實力和治理水平,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牢牢堅持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定位,更好發揮支農服務主力軍作用。
強化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服務功能,推動省聯社加快職能轉換,優化協調指導,整合放大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服務「三農」的能力。引導郵政儲蓄銀行穩步發展小額涉農貸款業務,逐步擴大涉農業務范圍,持續拓展農村金融業務,促進農村資金迴流。支持其他商業銀行下沉機構網點,優化農村地區網點布局,適度擴大農村地區網點覆蓋面。
二、如何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穩步培育發展村鎮銀行,鼓勵按照規模化組建、集約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的原則集中連片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對設立村鎮銀行超過一定數量的發起行,允許設立村鎮銀行管理服務子公司。允許評級良好、管控能力強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到西部地區發起設立村鎮銀行,重點布局老少邊窮地區、農業主產區和小微企業聚集地區,不斷提升村鎮銀行在農村的覆蓋面。
加強融資擔保公司管理,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鼓勵其開展涉農融資擔保業務,完善銀擔合作和風險分擔機制。協調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完善管理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強化自律管理,引導發揮支農服務作用。
H. 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①大力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 ②創新貸款擔保方式,擴大有效擔保品版范圍。權③探索發展基於訂單與保單的金融工具,提高農村信貸資源的配置效率,分散農業信貸風險。④在銀行間市場探索發行涉農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拓寬涉農小企業的融資渠道。⑤改進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方式,提高涉農金融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對符合條件的縣級分支機構合理擴大信貸管理許可權,優化審貸程序,簡化審批手續。推廣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務和農貸信貸員包村服務。
I. 怎樣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繫到「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繫到黨的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 一、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 1.農村信用社正在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逐步退出農村市場,而農村信用社依靠其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不斷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加大支農力度,拓寬支農領域,增強服務效能,存貸款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社會影響逐步擴大,支農服務的主力軍作用日益顯現。 2.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仍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廣泛吸收農民的閑散資金,大力開展組織資金工作,各項存款增長很快。同時農信社還加大了貸款投放,辦理了助學貸款、扶貧貸款、農戶小額貸款、聯保貸款等,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3.農民金融意識增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金融意識明顯增強。逐漸明白了「借雞生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道理,農民金融意識的提高也反映出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制約因素 1.服務主體缺位。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地撤並農村營業機構,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作用弱化;作為承擔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重任的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僅僅圍繞糧棉油收購做文章,成為「糧食銀行」,難以體現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農業發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農村保險機構缺乏;郵儲只吸存不貸款,資金分流現象嚴重。農村市場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明顯缺位。 2.服務品種單一。銀行票據承兌、代理收費等中間業務在農村沒有開展;各種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例如理財和網上銀行、銀行卡業務鮮有辦理;保險在農村開辦的品種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險金額少。農信社除了提供信貸資金外,金融服務品種不多,難以滿足農村經濟多層次的需求。 3.服務總量不足。最重要的農業信貸投入相對不足,一是農信社資金通過拆借和購買有價證券方式轉移;二是郵政吸收的儲蓄上存轉移了資金;三是國有商業銀行鄉鎮分支機構的存款上存,而使農村資金向其他行業轉移和分流,導致了農村信貸資金來源不足,農業信貸總量投入不足,信貸投入增長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增長。 4.服務機制不順。首先,農村經濟分散化經營同農村金融集約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以農戶為單位分散經營,農戶貸款的發放額小、面廣、量大,而農村金融在向商業化轉軌的進程中實行集約化發展戰略,這使農業發展中的經營分散化與金融服務集約化目標產生沖突。其次,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步調不一致。在市場的導向下,各地出現了不同層次的農業產業化趨向,而農村金融機構卻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貸、進出口結算等專業化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次,當前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及多元化的趨勢,但農村金融服務不論是在體制設計,還是在產品、服務的需求滿足程度上都存在著缺陷。 三、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建議 1.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擴大其業務范圍,增加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中長期信貸業務。二是加快農信社改革,建立規范化的合作金融體制,完善服務功能,為「三農」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三是放開管制,允許設立民營銀行,增加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 2.創新金融產品。盡快開辦通存通兌、異地存取款、辦理代繳費等業務;盡快開發一些低費率、廣覆蓋的保險服務產品,特別是要推出進城務工民工的保險險種。 3.建立農村資金迴流機制。一是擴大農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動幅度,增強其組織資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銀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支持力度;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機制;四是規定商業銀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 4.拓寬支農領域。開發創業貸款、勞務輸出貸款等產品。要把信貸與科技開發結合起來,支持科技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把信貸與農村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切實提高素質,使其成為新時代知識農業的主力軍。通過科學合理地確定信貸投向,拓寬支農領域,提升信貸服務的層次。 5.改進支農方式。針對農戶貸款額小、面廣、量大的特點,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增加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投放,完善小額信貸機制,開展現場放貸,設立「貸款專櫃」,簡化手續,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