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足

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足

發布時間:2022-05-31 02:12:57

1. 金融將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嗎

中國來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源委員劉世錦表示,發展實體經濟的一個基本要求是降低成本,尤其是降低資金、能源等成本。尤其是金融領域,在改進和加強監管的同時,應當進一步放寬准入,重點提高金融機構的專業化水平,實質性提高金融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發改委透露,今年企業債券將繼續重點支持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棚戶區改造等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以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2. 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仍需提升嗎

影子銀行「野蠻生長」不再。2018年以來,隨著金融去杠桿的深入和監管制度的強化,銀行表外融資逐漸回歸表內,影子銀行業務規模大幅收縮。與此同時,央行通過多種政策工具向實體經濟釋放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寬裕。

「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要通過機制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

事實上,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中「不能」與「不願」的問題影響了服務的有效性。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指出,一方面商業銀行認為中小企業貸款風險高,另一方面表外資產回表會擠佔大量資本金與撥備,銀行意願不高,影響了中小企業貸款的增長。

「當前形勢下,必須疏通銀行信貸的梗阻,提升銀行信貸能力」。曾剛建議,應從三方面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包括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或民營企業進行融資;適度放鬆MPA管制以提升銀行廣義信貸創造能力;加快資本工具創新,為銀行資本補充創造條件等。

3. 為了更好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我國應怎樣進一步建設和優化融資體系

我國需要進一步優化融資建設。
要加大對金融經濟的支持,特別是資金和金融方面。

4. 如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步推進金融改革發展,做大做強廣州、深圳兩個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規范高內效的區域金融市容場,發展壯大地方金融機構,抓好農村信用社改革,打造幾家競爭力強的省屬金融控股公司。
會議提出,要積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求廣東各地各部門要牢牢盯住風險多發高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嚴防地方債務風險,處置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落實好市縣防控風險責任,市級政府要履行好省政府委託的金融監管責任,縣級政府要擔負起規范民間融資的監管責任,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會議還強調,要落實地方金融監管責任,完善地方金融監管機構和制度,構建上下聯動的金融監管體系。建立健全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主動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門派出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推動省內金融監管部門形成工作合力。

5. 金融業如何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可行的做法如下:
1.首先,服務實體經濟理念跟不上實體經濟發展形勢,致使服務節奏落後。近年來,金融業無論在銀行信貸上還是資本市場融資方面,都存在「重大輕小」、「重國企國輕民企」傾向,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展動態、狀況及現實需要知之甚少,或不願去了解,使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困局始終得不到根本解決。
2.其次,資金流動方向跟不上實體經濟需求節拍,致使支持方向錯位。金融機構由於受高利驅動,無論信貸市場還是資本市場,資金脫實向虛現象嚴重,導致資本市場、信貸市場、房地產市場加杠桿和高泡沫化傾向,使中央政府各種金融政策難以實施到位,或被「截留挪用」:一方面使實體經濟陷入「嗷嗷待哺」困局,一方面金融泡沫又推動了中國產業經濟泡沫的加劇。
3.再次,金融服務模式與實體經濟運行客觀現實脫節,致使服務有效性不足。這方面,銀行機構表現得尤為突出,對實體經濟幾乎都按大型國有企業要求,實行「全面」、「嚴格」的擔保抵押貸款制度,過分強調防範自身風險,而實體經濟多為民營中小微企業,財務管理相對不規范、一些成長性企業缺乏有效擔保抵押物。為此,大量中小微企業被擋在銀行信貸大門之外,導致銀行貸款難放和企業貸款難兩難尷尬困局,大大抵消了銀行信貸的有效性。
4.最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特點不相容,致使服務力度不準。目前,金融產品創新可謂日新月異,尤其中間業務理財產品多達幾萬個品種,平均每天都有數百個品種誕生,但仔細研究,針對中小微實體經濟的不多,大都為大型國企或上市公司而「創新發明」;無論銀行信貸市場的貸款品種、理財產品,還是資本市場融資規定,都有向大型國企傾斜跡象;且推出的中間業務或理財產品往往成本高,實體經濟難以承擔。如此,金融服務手段遠遠跟不上實體經濟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也無法對實體經濟實現精準扶持,最後使支持實體經濟陷入「疲軟無力」狀態。

6. 為什麼金融機構中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小

1、傳統金融機構的項目來源很多,所以會優先選擇金額大、資產足、國有或版者上市公司,或權者當地比較有影響力、比較有錢的公司。
2、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因為缺乏足夠的資產或者業內影響力,無法通過抵押或者信用貸款,因此得到支持也很小。
3、互聯網金融P2P的本意是為了中小微企業服務的,所以擔保居多,抵押較少。
信息來源:星理財。

7. 劉光溪: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重在民生化 加快消除「金融二元制度」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重在民生化
加快消除「金融二元制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我國實體經濟迅猛發展。經濟的民間化、民營化、民生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金融體制,雖然實現了橫向層面上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改革,但整個金融業無論是管理體制還是市場化程度都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的發展,並帶來一系列社會民生問題。在關注民生、重視民生、發展民生的呼聲下,金融民生化成為當前金融改革必須面對的要求。金融民生化包括了市場化、民營化、基層化的內涵,旨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由大一統和國有主導的金融體制向民營、民生和草根金融為主的金融體制轉變,實現金融體質改革的最大紅利。
本文意在分析滯後的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業市場化發展引發的系列矛盾中最為凸顯的縣域金融和民間、民營金融困局,力圖探索通過由橫向到縱向層面的金融體制改革,促進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建設;通過改革大一統的金融市場格局,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化程度;通過大力發展民營金融力量,提高整體金融服務水平和能力。探討如何以順應經濟發展大勢與民生關注要求的金融民生化改革,加快消除金融二元制度,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一、金融體制改革深化的導向選擇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金融業發展史及其改革演進歷程有其歷史必然性。同樣,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深化金融改革在體制方面由橫向到縱向,在市場方面由大一統到放權讓利,在實施內容方面由國有到民辦的導向亦是必然性的選擇。
(一)由橫向到縱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構建起來的金融體制,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很多成效,各種專業性、管理性金融機構先後從人民銀行和財政部分離出來,並普遍採用分支式的組織形式形成了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主線,在橫向層面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別的金融管理體系和金融市場體系,為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但由於改革主線是在分業監管體制和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結構上做文章,沒有在縱向層面上打破金融壟斷,形成中央金融部門長期高度集中各方面的金融權利和金融資源的局面。中央對金融業的高度集權和地方金融高度壓抑,致使在金融體制的縱向層面存在著國家金融政策統一制定與地方金融政策制定權和經濟差異化發展需求不匹配;國家金融法律法規統一制定與地方金融立法缺失不匹配;國家金融業垂直監管與地方金融監管權缺失的不匹配;國家金融資源統一供給與地方金融資源缺失和差異化需求不匹配;國家信用資金指導性配額與地方項目市場化資金需求的不匹配的狀況。
相對於整個經濟體制改革而言,金融體制改革呈現出明顯的滯後性。金融體制的不健全加劇了城鄉金融二元制度的存在,影響縣域經濟的發展和城鄉統籌,進一步加劇城鄉經濟二元化,影響國家經濟結構發展不平衡。縱向結構中省市縣一級金融監管力量的缺失,致使民間金融「自由」發展,亂象叢生,民間金融風險積累引發民生問題、社會問題。
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新時期、新的歷史背景下,改革開放往前推進必須重視頂層設計。金融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更是面臨改革攻堅「深水區」的跨越:即充分認識原有的金融橫向改革和橫向結構的不足,加快金融體制縱向方面的改革,縱深加快地方金融的組織體系建設,構建縱橫交錯的金融監管結構,賦予省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分層次的,對金融的監管權和調控權,走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所走的三重金融監管體系道路。
(二)由大一統到放權讓利
建國以來,我國以大一統的金融體系取代了原來存在的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發起設立的各種基層金融機構。改革開放後,通過對大一統的金融體系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前提條件下的漸進式的改革,四大國有銀行在全國設立了分支式的機構,形成了以銀行、保險、證券為主體,其他金融機構為補充的現代金融體系。在大一統的金融體制演進過程中,國有金融機構經歷了商業化經營和股份制改造兩次的市場化改革。改革的結果是國有金融機構憑借其分支組織結構的便利,高度集中了金融資源,加劇了基層金融服務的缺失,加劇了金融資源分布不均。
經過3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我國大部分商品市場、勞務市場基本上實現了市場化,對外貿易實現了自由化。作為稀缺資源配置的金融市場改革,卻一直處於從屬地位,是其他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配套工程」,並沒有以釋放金融獨立要素的功能為目標進行改革,其市場化程度遠遠滯後於其它市場發展,大大制約了相關市場的市場化改革和競爭力的提升。
大一統的金融市場格局下,嚴格的市場准入限制,將民間民營金融排擠與正規金融市場之外,造成執行國家宏觀經濟指導政策的金融市場結構不完整。嚴重的利率管制,喪失了利率作為資金價格對資本市場的調節能力。金融市場無細分,金融業態不豐富,金融融資工具單一,不足以滿足經濟快速發展中,不同經濟實體的不同金融需求,致使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長期難以解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資源配置活力嚴重不足,形成了大經濟小金融的發展現狀。
現在,猶如走到經濟爬坡過坎的「十字路口」,要突破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滯後性帶來的矛盾,就要打破粗線條的大一統金融市場格局,放權讓利,培育多層次、多元化、多樣性的金融市場細分,提高金融市場化程度;堅定不移的走利率市場化道路,發揮利率作為金融價格的市場調節功能;尊重並引導市場「原創」的創新型金融產品,將金融對促進經濟發展的適配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2013年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監管,對非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清理規范。2013年8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強調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健全法治、改善公共服務、預警提示風險、完善抵質押登記、宣傳普及金融知識等方面,抓緊研究制定支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措施;切實落實融資性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投資(咨詢)公司、股權投資企業等機構的監管和風險處置責任,加大對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的打擊懲處力度;化解金融風險,切實維護地方金融市場秩序。
(三)由國辦到民辦
我國金融市場國有式的制度安排基本上排斥了各種內生性民營金融機構的發展。嚴格限制民營資本為主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一系列制度機制障礙,使得蓬勃發展並對GDP貢獻佔主導地位的非公經濟被限制在正規金融領域外,民間資本只有走向地下、進入灰色區域,形成我國獨特的民間金融現象。
2012年,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出台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實施細則,但相關政策的實質性內容並沒有突破姓公姓私、姓國姓民的體制性障礙,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玻璃門與彈簧門現象並沒有從實質上得以解決。結果,現有民營金融機構只是局限在小貸、村鎮銀行、擔保公司、典當以及私募股權等幾類,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租賃等主要金融領域基本上是國有金融機構一統天下,民營資本只能參與入股,而不能由其主發起設立金融機構。2013年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67 號)明確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這是國家第一次明確提出試點民間資本主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小微型民營金融機構。2013年8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3〕87號)強調進一步豐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機構種類,支持在小微企業集中的地區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機構,推動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加快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就要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合理規范引導民間資本成立形式多樣的民營金融機構,彌補正規金融所留下的金融服務空白,滿足不同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才能充分發揮金融資源對實體經濟的配置和引導作用,實現城鄉、區域一體化的統籌發展。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就要逐步打破國有與民營的分別界限,消除所有制認識誤區在金融領域的負面影響,打破國有金融機構高度集中壟斷的現狀,大力發展民營金融機構,推動地方金融特別是基層金融、縣域金融市場化改革,消除金融壓抑。金融資源高度集中、縣域金融高度壓抑、民間金融高度脆弱的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國家放寬金融市場准入限制,重新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設立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二、金融民生化的重大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特別是近5-10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外生供給型金融制度的安排越來越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金融內生需求。更多貼近民生、解決民生金融需求的基層金融、草根金融以自發的形式在金融市場上孕育而生、存在和發展。一端是以國有背景為主、規模化經營、對金融資源具有先天壟斷性優勢、國家宏觀貨幣政策、金融政策的傳導者、執行者的所謂的「正規金融」;一端是民間自發、民營為主、經營模式靈活分散、以市場化和逐利性為其顯著特徵、因市場需求而生存發展的所謂的「非正規金融」,形成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上的「兩端」陣營。
(一)金融民生化改革,加快消除金融二元制度,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
城鄉經濟結構二元是社會歷史進程到工業化、城鎮化階段必然出現的,而由此帶來諸多二元制度現象,最為明顯的是「金融二元制度」。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與金融二元制度共同存在,互為因果,又相互影響。要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就必須走城鄉統籌的道路。城鄉統籌發展需要「三農」金融服務體系提供支撐和服務保障,才能優化資源配置,改善長期以來城鄉金融割據、農村基層金融發展規模與結構嚴重失衡、農村金融服務嚴重不足所造成城鄉二元金融差異,促進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一元經濟結構轉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但是在我國分業垂直的金融體制下,縣域金融卻脫離了縣域經濟的發展。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商業化經營逐漸成為國有銀行的主要追求目標。在利潤最大化驅動下,國有銀行分支式組織結構為將縣域資金向大中城市和發達地區集中提供了便利,導致貼近基層、貼近三農,投放於縣域的信用資金普遍缺乏,加劇了縣域金融資源稀缺。「一行三會」作為中央金融管理部門,通過分業垂直的分支式組織結構對金融業進行監管,金融機構的股份制改造和市場化改革,使得大多中央金融監管部門主要集中於省市一級。人民銀行成為大多數縣級唯一中央金融管理部門,但由於職能受限,不可能對縣域金融實施有效管理。無論是商業性或者管理性金融機構都是垂直型分支式的組織結構,不受地方政府管轄,只對上級行負責,造成了縣域正規金融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在利潤最大化和監管風險最小化雙重驅動下,導致縣域金融脫離縣域經發展,縣級政府發展地方經濟很難獲得特色化、差異化的金融支持,嚴重剝奪了縣域金融對實體經濟配置的活力。
據統計,1980年信用社農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17億元,到2000年這個數字翻了近106倍,達到12355億元,而同期貸款余額僅從50億元增加到3588億元,無論是增長速度還是數量上都遠遠落後於存款余額.農村資金通過金融渠道大量流出,流出量逐年增多。農民沒有從正規金融渠道獲得與足夠的滿足實際需求的貸款,而只有轉向民間借貸。
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確定各國有商業銀行收縮縣(及以下)機構的基本策略後,國有銀行從農村收縮網點,全國近3.2萬個郵政營業網點獲得了巨大的吸儲空間,年吸儲額度從1998年的557億元劇增到2002年的1465億元,其中65%來自縣(及以下)地區,鄉鎮及所轄地區農村佔34%。但郵政網點的主營業務是吸收儲蓄,只有少數郵政網點可以發放少量貸款,所以大部分郵政儲蓄資金通過轉存央行或投資國家重大建設項目而直接流出農村。正規金融向農村索取金融剩餘多,而金融供給不足。1979年至2003年這25年來,農村凈流出資金年平均達到498億元之多。
國家社會經濟進程發展到工業化、城鎮化階段,都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城鄉經濟二元結構和城鄉金融二元化現象。各國政府都通過政府引導、國家補貼等政策措施和手段解決農村金融的稀薄問題,保障農業經濟發展所必須的農村金融服務。但在我國金融體制的不健全卻加劇了這一現象。從2001年到2005年,我國農業總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得比重都在15%左右,而同期金融機構對農業的貸款卻僅維持在5%左右,農業部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國家金融部門對其的支持極不相稱,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農」工作一直備受中央重視,近幾年來,在多個部門、多項政策的共同支持下,信貸對「三農」的投入,金融支持「三農」發展的力度持續加大。截至2012年底,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為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21.6%,較2007年末增長188.6%,5年間平均年增速為24.4%;農戶貸款余額為3.6萬億元,同比增長15.9%,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為5.4%,較2007年末增長170.1%,5年間平均年增速為22.3%;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為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為4.1%,較2007年末增長81.1%,5年間平均年增速為13.4%;全口徑涉農貸款余額為17.6萬億元,同比增長20.7%,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為26.2%,較2007年末增長188.2%,5年間平均年增速為24.3%。
在推動農村金融創新方面,人民銀行於2011年7月分別印發《關於建立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專項監測報告制度的通知》和《關於開展涉農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的通知》,建立了按季度監測制度,動態、全面掌握各地推進創新工作進展,加強對縣域金融機構涉農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全面提高信貸政策對「三農」的導向力。銀監會2012年發布了《關於實施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工程的指導意見》、《關於實施陽光信貸工程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實施富民惠農金融創新工程的指導意見》,引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啟動「三大工程」,針對農村地區金融需求差異大、抵押擔保物缺乏等特點,研發新產品,探索新服務。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用「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概括了2013年農村工作目標,連續十年中央一號文聚焦「三農」經濟。「三農」經濟既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又是牽系廣大農村千家萬戶的民生經濟,是國之根本。「三農」經濟發展需要「三農」金融提供支撐和服務保障,但深受高度集中高度壟斷的金融體制的影響,「三農」金融服務體系始終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難以滿足「三農」經濟多樣化發展的金融服務需求,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的提升,「三農」問題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障礙。如何以「改革創新」的方式構建適應「三農」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實現「惠民生」的目標,成為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二)金融民生化改革,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民營經濟所作的貢獻,在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社會稅收、進出口總額、城鎮就業人員中的比重都超過1/2以上,不少佔到2/3左右。我國的民營企業以勞動密集型、低技術的行業為主,僅製造業、批發零售餐飲業就集中了民營企業的75%。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無論是在其初創期,還是發展期,主要是依靠自我積累、自我籌資發展起來的。但是,由於這些企業管理水平低、生產規模小、創利能力弱,要進一步發展,都受到資金嚴重不足的制約。民營企業有著巨大的資金需求,然而,從銀行所得到的貸款不足銀行貸款總量的2%;通過發行股票融資的民營企業在我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中約只佔9%左右,這里還不包括那些以較高昂的代價購買別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曲線上市的;在債券市場上佔有的份額則幾乎為零。民營企業的融資難,突出表現為中小企業難、中西部地區難、小城鎮難,而這又恰恰是我們經濟發展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的重要環節。
近幾年來,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民營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的政策,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中小民營企業目前融資難問題。但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中小民營企業融資仍受到諸多限制,其融資難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主要表現為:1.直接融資方面:資本市場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的融資渠道有限,門檻過高。中國資本市場結構尚存一定的缺陷,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加上民營企業規模小,承擔不起股票發行的費用,也不易取得公開發行上市的資格。中小企業板固然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條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途徑,但並不會成為上千萬家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至於發行債券,目前發行的重點建設債券和地方企業債券,利率固定,期限較長,主要用於進行資本密集型大規模項目的投資,帶有政府主導壟斷的推動型色彩,一般民營企業難以進入。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二板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多數高科技型中小民營企業來說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可為廣大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地方股權交易市場和風險資本市場這類小型資本市場的從全國范圍來看堪稱缺失,使中小民營企業失去了直接融資的主要渠道。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中長期投資,主要靠民間借貸市場、私募股本、企業互保加債轉股等非正規、小范圍的集資或股權融資取得,此類融資規模小、成本高、風險大,使投資缺乏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8. 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各地銀行機構加大了對科技型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取得了較好成效。以某市為例,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該市銀行業機構為150多家科技型企業授信130億元,佔全部授信的15%。然而,銀行在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制約因素,影響到了科技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企業財務狀況或生產經營狀況無法滿足貸款條件大部分的科技企業為發展中的中小企業,經營發展不穩定,如某市一家科技研發企業,獲取一個項目從研發到投入生產需要大概2年時間,期間客戶只預交少量訂金,研發成功即可獲的全部研發資金,如不成功則合同失效,企業自行承擔研發費用,企業因生產周期長、研發費用高、經營風險大,難以達到銀行貸款條件。

(二)可供抵押擔保的資產少通常科技企業自有資產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資產少,缺乏有效擔保,如某市科創園區為近年來科技企業較為集中的區域,但大部分科技企業為租用園區工廠,自有資產不足以提供抵押擔保;另一方面,科技型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因技術性強、專業性高,難以評估作押。

(三)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能力和意識有待提升銀行專業化產品和服務差異化、特色化還不夠,對科技型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還不能完全得到滿足。目前,大部分銀行基於資金安全方面的考慮,貸款資金必須有符合條件的抵押,某市僅有商業銀行在試行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業務;且信貸產品、信貸擔保、業務流程、風險評價等主要還是面向傳統產業客戶和傳統有形資產,未根據科技企業的特點建立有區別的信貸業務系統,也沒有相應提高對科技型企業貸款的風險容忍度考核。

(四)科技型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還需完善缺乏再擔保機構以及地方擔保機構能力偏弱,部分擔保機構對企業發展評估專業性有待提高,仍然以企業是否有擔保、抵押為評判標准,弱化了為企業提供有效擔保的效果。

(五)政府對科技型企業支持有限雖然有政府「兩金」(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基金)的支持,但這些資金在高新技術發展資金中所佔比重小、安排分散,不能對一些好項目大項目提供有力支持。

(六)融資渠道單一調查顯示,銀行信貸仍是科技型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占企業融資的80%以上。社會性的投融資渠道不暢、方式不多。一方面是大量社會資本積淀,另一方面由於科技型企業投資風險大,易受經營環境的影響,變數大、資產少,相應負債能力也比較低,風險較大,難以吸引投資者。企業獲取資金困難,致使一些好項目因缺少資金支持,難於做大做強,不能形成規模效益和實現產業化。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實踐

(一)加強監管引導金融管理部門採取措施引導銀行加強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一是引導銀行建立完善適合科技型企業特點的信用評級制度和信貸業務流程;二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基層機構的審批許可權;三是在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和信貸規模等方面爭取更多的政策傾斜;四是對科技型企業不良貸款進行科學考核和及時處置;五是鼓勵銀行業機構創新科技型企業融資產品、融資渠道、擔保機制,最大限度地滿足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各地緊緊抓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歷史機遇,積極搭建科技專營支行,某市目前有2家銀行機構成立了科技專營支行,並配備了相關專業人才,在建立商業可持續的科技型企業貸款機制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

(三)大力推動風險補償機制建設針對科技型企業貸款風險大的特點,各地政府出台了《科技和金融試點信貸融資業務風險補償暫行辦法》,實現了科技型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建設的重大突破,對全面改善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環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辦法》通過對科技支行提供一定數額的壞賬風險補償和獎勵促使銀行提高風險容忍度,降低貸款門檻,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投入。

(四)進一步豐富金融服務品種根據科技型企業市場狀況,各地銀行業機構及時開發出滿足科技型企業需求的新產品,如某市商業銀行與市中小企業創新中心、市中小企業發展中心合作,推出「專利權」質押貸款業務;並推出針對以企業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擁有的動產或貨權為抵質押擔保項下的「倉儲通」貸款業務;農村信用社推廣互助式會員制擔保貸款,為9家科技型企業授信5200萬元,累計投放資金3700萬元。

(五)對科技型企業開展上市輔導融資與融智相結合,對有上市預期的科技型企業不僅在資金上給予支持,而且在上市規劃與輔導,募集資金監管與使用,後期發展規劃等方面給予有效的智力支撐,幫助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以某市為例,在銀行的幫助下,該市有2家科技企業將於2年內實現上市,企業發展即將步入新階段。

(六)積極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以某市為例,為幫助企業實現融資方式由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2014年度由浦發銀行該市支行主承銷的1家科技企業的5億元中期票據成功發行,為企業拓展了低成本資金的來源渠道,有效支持了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對進一步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對科技型企業的專業化服務機制,開展好間接融資服務進一步推動科技專營支行管理規范化、隊伍專業化、產品標准化、作業流程化、核算獨立化、風險分散化,指導科技專營支行堅持重點服務科技型企業的經營方向、經營理念不變。探索科技支行「一行兩制」模式,堅持並完善科技支行「五個單獨」管理體制——單獨的客戶准入機制、單獨的信貸審批機制、單獨的風險容忍政策、單獨的撥備政策和單獨的業務協同政策;推動貸款審批許可權的下放;堅持信貸評估時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兼顧、重大項目的聯合評審、風險管理前移、團隊責任制,完善科技支行風險管理機制。

(二)探索知識產權質押模式,開發適合科技型企業的金融產品指導專營機構不斷探索和創新符合科技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推進產品服務創新,滿足科技企業的發展需求。組織建立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不斷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處置方式;簡化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流程,開通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綠色通道」;制定並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技術規范和實施辦法;探索「評估+擔保+信評+輔導」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模式。建立「統借統還」融資平台的模式;探索信貸工廠模式,推進聯合互保貸款;探索「貸款銀行+助貸機構」的小額貸款模式。推進質押貸款創新,不斷創新保理融資模式。推進股權質押貸款、合同能源貸款、應收租金保理、債權保險融資等方面的創新。

(三)完善科技型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為企業提供切實有效服務大力推進科技擔保機構的創新。推進科技擔保在擔保模式和反擔保模式方面的創新,包括但不限於企業互助擔保、補貼資金貼現,股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無形資產質押;推進科技擔保在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的創新,包括但不限於創業擔保、擔保換分紅和擔保換期權。探索貸款銀行、產業園孵化器、創業風險投資機構、政府專項支撐資金、科技擔保機構共同擔保的「科技型企業融資聯合擔保平台」模式。

(四)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創新財政投入方式與機制統籌市縣(園區)兩級支持金融、科技等相關資金,市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建立政府、金融機構聯動的風險共擔機制,重點用於信貸風險補償、創投風險補償、融資擔保債務發展、引導基金資本金注入和科技金融平台建設工作經費,發揮國有資本戰略導向作用,以更大的政策力度,支持科技金融體系發展。探索政府購買科技創新成果、服務及采購高科技企業產品的新模式;發揮稅收政策的引導作用,探索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和創業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進一步增加科技投入。

(五)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促進股權投資發展的政策,依託當地區域優勢,積極引進全國性或區域性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設立機構和拓展業務;通過政府出資引導,組建產業重組基金,促進成長型企業的發展提高和衰退期企業的整合重組。通過稅收優惠、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辦公服務和項目對接等政策優惠,創造創業風險投資市場發展的良好環境。逐步形成各類股權投資基金聚集區,促進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健康發展。通過為PE、VC等風投資本提供通道,拉動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跟進。完善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培育系統,通過上市獎勵、土地優惠,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或返還和提供中介橋梁、歷史遺留解決、協調服務等,促進科技企業上市。搭建技術產權交易平台,充分發揮其綜合服務功能,有組織推進金融創新和服務協調,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

9. 如何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有效性

金融危機的三十六個影響金融危機的三十六個影響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目前呈現不斷蔓延與加速擴散的趨勢,波及歐洲、亞洲等地區並產生了嚴重影響。只有從理念、經濟、金融、政治、社會等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這些影響,才能有助於我們正確面對今天和未來,有助於我們防患於未然。1、新自由主義思想和市場有效性理論破滅此次金融危機標志著以芝加哥學派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和金融市場有效性理論的破滅。投行經營模式的消失以及商業銀行和房貸機構被政府大規模託管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說明金融機構並不能為了切身利益而進行有效的自我監管。其集體非理性行為不僅導致了自身毀滅,也產生了必須由全社會承擔的系統性風險。但監管過嚴又會窒息創新並阻礙市場所應發揮的功效。市場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市場又是萬萬不能的。如何在自由經濟這只「無形之手」和政府幹預這只「有形之手」之間取得最優平衡,將是經濟學家和監管機構面臨的最重要課題之一。2、巴塞爾新協議執行受到影響作為全球金融機構監管標準的統一框架,巴塞爾新協議(BaselII)在歷經十幾年的修改和完善,於2005年正式推出,並要求協議成員在2007年底執行。該協議把銀行需要計提的風險准備金同銀行的信貸風險掛鉤。在當前形式下,銀行如執行新協議必須提取大量資金以抗風險,但這樣銀行就必然縮減用於信貸的資金,從而給信用緊縮雪上加霜。因此,金融危機使得巴塞爾新協議得不到有效執行。美國和歐盟已決定推遲執行新協議。建立一個全球統一的金融監管體系的努力不得不又一次擱淺。3、風險管理制度和方法重新審視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是測算適度的風險准備金,用以彌補經營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損失。一般有兩種測演算法:國際大型金融機構通常採用「內部模型法」,是由公司內部自主開發模型,例如大銀行和券商普遍開發「風險值」(valueatRisk)模型來度量市場風險;另一種是適用於中小銀行和券商的「標准法」,即由監管機構提出一系列的針對各種風險類別的監控指標,銀行和券商按指標要求進行風險控制。金融危機後,銀行和券商的大規模破產將迫使監管當局推出更加嚴格的監控指標,並重新審視「內部模型法」的適用條件和范圍。4、國際會計制度和計價准則修訂現行會計准則對金融衍生品在財務報表上的計價採用的是「以市值來計價」(marktomarket)。衍生品市值的計算需運用公司內部開發的復雜數學模型,不同模型甚至同一模型的不同假設往往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衍生品市值,而金融機構對模型信息的披露僅僅是在財務報表的備注中一帶而過。更嚴重的是,金融機構還會通過金融工程把衍生品搬到賬面之外(offbalancesheet),使得投資者和審計單位難以判斷衍生品的真正價值和潛在風險。這些會計准則和制度方面的漏洞急需填補。新的會計准則應強化信息披露和信息透明度。5、對信用評級機構監管不斷強化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如美國三大:穆迪(Moody)、標准普爾(Standard&Poor)、惠譽(Fitch),在金融危機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它們本應代表投資者的利益,對投資品種得信用等級作出獨立公正的評價。但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被評公司需付高額年費),這些機構作出的信用評級給投資者造成了很大的誤導。如市場出售的抵押債務憑證(CDO)中的高級債券類(SeniorNotes)均被評為無風險的AAA,讓投資方遭受了很大損失。鑒於此,政府需對信用評級機構加強監管,使它們真正代表投資者的利益。6、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正在完善金融危機的爆發提出了很多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方面的問題。例如,為什麼董事會縱容投行使用如此高的杠桿率(雷曼的杠桿率高達37倍)?董事會在公司風險管理中起到什麼作用?董事會的構成、特徵、決策過程是怎樣的?獨立董事是否真正獨立?金融高管的豐厚薪酬是怎樣決定的?如何避免高管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拿股東利益去賭博?等等。這些問題將敦促金融機構和監管當局制訂和設計更加完善的治理結構。7、金融市場陷入持續下滑和巨幅震盪的惡性循環股票、債券和商品價格泡沫的破裂給機構投資者如共同基金、對沖基金、養老基金造成巨額虧損。這些基金將在投資人大規模贖回及券商不斷要求補充保證金(marginfunction());}s)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忍痛割肉,進而加劇了市場下行和震盪,形成惡性循環。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NourielRoubini曾在2006年就准確描述出金融危機爆發的次序,先是房市和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引發持有高杠桿的券商和房貸機構的破產,然後投資者的瘋狂出逃造成作為現金主要來源的貨幣市場資金的枯竭。這些後果都不幸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一一得到了驗證。按照Roubini教授的預測,金融市場的下一個引爆點將集中在靠高杠桿運作的對沖基金,以及由不良消費信貸(如汽車貸款)造成巨額損失的商業銀行上,從而引發金融市場的新一輪危機。8、重新審視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杠桿使用金融產品創新主要指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華爾街投行通過金融工程製造出來的各種衍生工具,其本身價值取決於它所依附的標的資產的價值。金融衍生品是一把「雙刃劍」。如運用得當,它是分散和規避標的資產價格波動風險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它也被用作炒作標的資產的投機工具。由於衍生工具都是伴隨著高杠桿使用的,投機風險也被成倍放大。隨著華爾街投行的消失,金融產品的無止境創新和高杠桿的無節制使用必將受到限制。9、金融業態重組速度加快作為金融創新的源頭和世界精英的代表,華爾街五大投行曾風光無限。2007年底,高盛雇員的平均分紅達到了令人咋舌的66萬美元,雷曼兄弟緊隨其後。僅一年時間,雷曼倒閉,美林和貝爾斯登被兼並,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將轉型為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變化之巨應驗了西方一句諺語:「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這標志著投行這種「借短放長」(借入短限流動資本通過金融工程打包出售長限非流動性投資品種)、「以小搏大」(以小額經營資本通過高杠桿運作大額投資組合)的極具創新精神的經營模式的破滅。10、銀行收緊信貸引發信用緊縮銀行因投資和放貸的虧損而收緊信貸,這樣就割斷了企業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為緩解信貸緊縮,美聯儲已對大銀行注資超過2500億,要求銀行對企業放貸。其他各國央行也採取相同的措施。但據美國《商業周刊》調查,銀行拿到政府資金後只把少部分用於信貸,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信貸危機,卻把大部分政府資金用於自保(填補已知虧損並預備將來損失),政府資金並未有效通過銀行流入企業。11、全球資本流動性枯竭在美國,最有力的證據體現在短期貨幣市場的資金枯竭。這個市場是銀行間拆借流動資本和大企業流動資金的生命線。金融危機使得這條生命線出現了一個反常現象:以往央行下調基準利率都會伴隨著貨幣市場利率的應聲下調,但過去幾個月此利率卻節節上升,反應出銀行之間和銀行對企業的極度不信任。為應對這一問題,美聯儲一方面大幅降息至零以示決心,另外還向這個生命線注資高達5400億。但此注資規模相對於更加龐大的資本市場只是杯水車薪,而零利率的效果還要拭目以待。放眼全球,資本流動性枯竭是當前各國央行都面臨的棘手問題,相對於僅一年前的全球資本流動性過剩,其變化之巨真是觸目驚心。12、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融資陷入困境如果企業不能從銀行和短期貨幣市場借到錢,另外的融資途徑只有發行債券或增發股票,但都不樂觀。在當前的股市形勢下增發股票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而企業債券市場也同股市一樣大幅跳水,反應在企業債券市場收益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當前有些企業債券即使承諾高達20%收益率也還是無人問津,反應了投資者對企業的極度悲觀情緒。13、實體經濟持續萎縮美國三大汽車巨頭正是由於其所有融資渠道(銀行、短期資本市場、股市、債市)的關閉而不得不向政府求助。試想如果三大巨頭都面臨這樣的融資困境,中小企業的籌資能力就更加有限了。再發展下去的惡果將表現在不僅劣質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優質企業也面臨同樣困境而可能瀕臨倒閉,從而爆發全面的實體經濟危機。實體經濟將在信用緊縮、流動性枯竭、企業融資困境的三重壓力下持續萎縮。汽車行業作為美國實體經濟的支柱產業,其所推動和拉動的工業部門不計其數,因此三大巨頭的命運將決定美國實體經濟危機蔓延的程度。14、重估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虛擬經濟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脫離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將以泡沫化的方式對實體經濟造成損害。衡量虛擬經濟是否達到正常水平以及是否保持穩定的狀態,最關鍵的是要看它能不能為實體經濟創造發展的條件,能不能為實體經濟的成長源源不斷地輸送有效的資金。如果出現負面效應,導致實體經濟的資源流失,削弱實體經濟的發展後勁,甚至掠奪實體經濟的資源,這種虛擬經濟就有百害而無一利。因而虛擬經濟的發展應當適應實體經濟的需要,適應實體經濟的發展階段。虛擬經濟的過度發展帶來的繁榮不會持久。15、國際油價和原材料價格暴跌原油和原材料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一,其價格反映了人們對今後經濟增長的預期。國際油價從2008年7月的147美元,經歷了巨幅震盪,短短半年時間就跌到了現今的40美元左右。同時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震盪和跌幅,發出了全球經濟衰退的明確信號。16、全球經濟衰退導致失業率大幅上升全球經濟衰退的惡果將是失業率大幅攀升。據經濟學家估計,美國2009年的失業率樂觀估計將到8.5%,而悲觀估計的這一數字將達到12%以上。而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將力保在8%以上,其主要目的就是將失業人口維持在可控制的范圍內。如何解決高失業率已成為困擾各國政府的一大難題。17、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急轉直下的經濟形勢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滋生與蔓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國國會最近提出「購買美國貨」這樣典型的具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條款,遭到世界各國的猛烈抨擊。由歐盟成員國代表組成的反傾銷委員會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鐵緊固件、檸檬酸、味精等多種產品徵收高額反傾銷稅。盡管去年11月20國集團協議表示今年不會設立新的貿易障礙,但從那時起,歐盟出台了更全面的玩具管理規則,印度已對某些鋼鐵進口提高關稅,阿根廷對鞋和汽車零件實施新的貿易壁壘,俄羅斯提高進口汽車、禽類和豬肉的關稅,印尼對500餘種商品的進口增加限制等。隨著危機加劇,貿易保護主義的勢頭一定會更猛烈。但歷史經驗證明,經濟危機下的貿易保護主義只會達到「損人不利己」的效果。18、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重構金融危機為重新評價各國地位並重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供了契機。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重要標志是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有權平等地參與決定國際事務。各國要通過平等協商的方式解決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各國要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充分發揮發揮聯合國及其安理會在解決重大國際問題上的重要作用。19、全球金融機構監管體制的改革這場金融危機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市場缺乏有效監管。歐洲具有強烈的改革全球金融監管體制的願望,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也是如此。各國應在加強更廣泛的全球監管並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作用方面達成一致。通過修改現有的監管架構,改善公信力,從而提高政策穩定措施的效果。IMF與新的市場規則和國際規則共同發揮更廣泛的監管作用。2009-2-258:08:54頂樓[方案]美國邦納-空瓶計數zlx12345文章:2112搜索本壇貼子搜索所有歷史貼子歷史積分:236新積分:3254給他發消息|加入好友查看詳細資料注冊:2006-6-9我的工控博客(6)20、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開始動搖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的三十年,美元仍然是國際儲備貨幣的主體,是國際信貸和計價結算的標准,是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IMF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底,美元外匯儲備佔比仍達63.9%。雖然,美國的皮特·凱爾教授認為中國因為儲備有大量美元,多年獲得很少的回報而受到批評,現在是得到報償的時候了,美元的走強使中國獲益。但是,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美元獨大的弊病,暴露了美國的不負責任,使世界各國對美元的信任大打折扣,使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開始動搖。美元的走強具有臨時性,從分散風險的角度考慮,中國應實施國際儲備多元化戰略,不斷降低美元在外匯儲備結構中的比重。21、國際金融秩序和貨幣體系的改進美國無監控的貨幣發行權、美元鑄幣稅的獨享權以及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壟斷權,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中最突出的問題。本次金融危機是這一問題的總爆發,也擾亂了國際金融的正常秩序。美元的特權使其發行缺乏基本的制約,美國政府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發行紙幣(百元美鈔的印製成本僅6美分)。美國向世界徵收了「鑄幣稅」,又時常向世界徵收「通貨膨脹稅」,因而導致經濟嚴重泡沫化並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現在是改進國際金融秩序和貨幣體系的時候了。要改變美國主導國際金融秩序格局,就要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進程,要讓的發展中國家、新興國家有知情權、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要完善國際金融組織體系在維護國際和地區金融穩定等方面的作用。22、美國巨額債務償還將引發爭執據經濟學家統計,美國自2000年起向外舉債超過3萬億美元,用以支撐美國超前消費的模式。外債的很大部分進入了次貸市場而血本無回。誰來償還這筆巨債關繫到美國債務人(次貸借主)、美國納稅人(美國政府)、和國際債權人(如中國政府)的重大切身利益。一般認為,債務損失只能由三方共同承擔。各方承擔的比例將成為今後國際政治角逐的焦點。23、歐盟體制有效性受到考驗歐盟的持續擴容使其內部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性加劇。歐盟內部矛盾錯綜復雜,不僅有大國與小國、老成員與新成員的矛盾,還有三大機構的權力大小以及成員國在其中的權力分配的爭奪的矛盾。新舊成員國的心態和預期各不相同,新老歐洲間的分歧在歐盟擴大後表現得更為明顯。歐盟現有的運行機制已經不能適應擴大後的新形勢。東擴使三大機構——歐洲委員會、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面臨癱瘓的危險。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面前,各國的經濟形勢更加嚴峻,他們在農業補貼、貿易、投資、人口流動與就業等問題上的分歧加大,從而更難達成共識。24、打擊了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金融危機已嚴重打擊了各國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信心受挫導致恐懼心理的產生,投資者不敢投資,消費者不敢消費,進而使危機更加深重。最近公布的兩個信心指數就很能說明問題的嚴重性。1月份公布的全球CEO信心指數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CEO信心急劇下降,從第三季度的40下降到了24,這是自1976年第二季度開始這項調研以來的最低水平。CEO信心指數的下降折射了2008年最後幾個月惡劣的經濟狀況。展望未來,CEO們對2009年上半年的投資前景仍然保持悲觀態度。另一個廣泛應用的指標是消費者信心指數,它綜合反映了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評價和對經濟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預期以及消費心理狀態的主觀感受,並預測經濟走勢和消費趨向。從最新公布的2008年1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來看,美國、歐元區、英國、韓國等世界各國和地區的指數均創歷史新低,折射出民眾對經濟發展前景的極度悲觀情緒。25、美國人的自信受到沉重打擊美國的文化就是自信與樂觀,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是地球上最優秀的。目前美國的經濟狀況給美國人以沉重的打擊,讓自信和樂觀大打折扣,甚至普遍產生了悲觀和絕望的情緒。許多讓美國人引以為榮的理念、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在殘酷的經濟事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並且不再具有示範意義。26、美國夢正在開始破滅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曾經是全世界的榜樣,在投資銀行、金融創新、企業運作等方面,人們往往是言必稱美國。投行界的偶像級公司雷曼兄弟已經轟然倒塌,汽車界的偶像級公司通用也已搖搖欲墜。實際上,最讓一些國家氣憤的是美國經常兜售自己並不信奉的理念。美國曾先後向遭遇經濟危機的日本、拉丁美洲、俄羅斯、東南亞等國推銷休克療法,但美國遇到經濟危機的時候總是毫不猶豫地採取積極干預的經濟刺激計劃。「美國夢」在亞非拉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迅速下降。27、發達國家消費模式變化美國的過度消費模式是引發這場金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中國的儲蓄率是所有大國里最高的,而美國的儲蓄率恰恰相反是所有大國里最低的。幾十年來,中國與美國儲蓄率的差異不斷擴大。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儲蓄率是美國的2倍,現在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大約是50%,只佔國內產值的約10%,中國是美國的5倍。美國是一個超前消費型國家,現實的消費力量和超前的消費力量共同拉動了美國近年經濟的快速增長,而經濟的快速增長又為的消費的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動力。但事實表明,這種遠遠超過支付能力的過度消費模式是難以持久的,金融危機將會使美國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消費方式。可以預見的是,這種過度消費模式會有所收斂。28、各國社會矛盾不斷加劇蔓延全球的經濟危機使人類生存容量急劇縮小,因而導致各國社會矛盾趨於激烈。具體表現就是各國的抗議活動、群體性事件發生頻次增加。比如俄羅斯的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多個地方出現了示威遊行活動。俄一家調查公司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意率已經達到39%。最近在法國巴黎爆發了250萬民眾參加的示威遊行,抗議政府對金融危機應對不力。同時,買賣合同糾紛、勞動爭議、房地產糾紛、證券權益糾紛等民商事案件在各國都將呈現出不斷增多的趨勢。29、對國有企業評價發生改變西方一些國家根據政府對生產的控製程度、政府對資源分配、企業產出和價格決策的控製程度等標准,否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一直以中國國有企業較多為由,認為國有企業違背了自由市場經濟理念。但這場金融危機讓我們看到了某些西方國家理念與行動的不一致。在運用利率手段調節經濟的方式基本失效的情況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各國政府開始動用國有化手段。美國政府已對房利美和房地美進行了國有化,並有可能對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實施國有化。英國政府向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BankofScotland,RBS)、蘇格蘭哈里法克斯銀行(HBOS)和勞埃德TSB銀行(LloydsTSB)這三家大銀行注資370億英鎊,此舉直接導致英國政府成了這幾家大銀行的控股股東。在英國公布注資方案的當天,歐元區各主要成員國均紛紛仿效,以各種方式向銀行業提供救助。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葡萄牙、挪威等歐盟國家全線加入,使歐洲國家的救助資金達到創紀錄的1.9萬億歐元。中國的國有企業模式為國外企業國有化進程提供了榜樣和經驗。30、中國更加重視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意義剛剛公布的海關統計2月份數字,中國外貿進出口額確實是比1月份和去年同期有所下降。2月份進出口總額是1662億美元,和去年相比增長18.4%,其中出口874億美元,只增長6.5%,增幅比較小,已經到了個位數,比去年同期的增幅要回落45%,比1月份也要回落20%。當前發達國家經濟陷入衰退,國際需求大幅收縮,使中國經濟增長中出口的貢獻度大幅下降。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人口眾多,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的有利條件,利用這次國際經濟結構調整的時機,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31、為中國能源戰略實施創造了機遇中國是世界上第一能源生產大國和第二消費大國,但由於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能源的供給仍然存在缺口。為了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安全,避免受原油突發性供應中斷和油價大幅度波動的影響,我國提出了實施石油儲備戰略的構想。現在是加速實施石油儲備戰略的絕佳時機,也是利用一些國家能源企業資金匱乏的機會,購買採油權和采礦權,或參股控股這些能源企業的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國最大的煤業公司神華能源出資2.999億澳元取得了澳大利亞煤礦開采執照,兗州煤業洽購澳洲煤礦企業菲利克斯能源公司(FelixResources),中石化集團斥資130多億元人民幣收購加拿大Tangfunction(iterator)石油公司,這些案例都沿著正確的方向在前進。32、中國出口市場向多元化發展對於曾經以其產品百分之百銷往美國為榮的中國企業來說,這場危機的教訓是最為深刻的。盡管多元化已經提了很多年,可有些企業就是沒有感覺,滿足於單一的出口市場帶來的收益,而沒有考慮風險的過度集中。中國大陸對美歐實際出口額占出口總額比重在50%左右,令中國出口過度依賴美歐市場。這場危機並沒有徹底改變美歐作為我國主要出口市場的地位,但在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將不可避免地下降。33、對企業經營戰略影響加深國內一些企業一直奉行「三來一補」、加工貿易為基礎的經營戰略,這些從事完全貼牌生產的企業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受到的沖擊也最為嚴重。這將促使部分企業調整經營戰略,開始重視品牌建設的意義。34、中國外匯儲備結構發生變化弗里德曼在分析中美經濟的相互依存時曾經說道,美中戰略經濟依存的基礎堪比冷戰期間超級大國之間的核威懾,「美中之間總算找到了真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就是「有毒資產」。中國的財富被美國套牢。截至去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9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7.34%。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方向是美國國債,中國目前是美國國債的第一大持有人,截至去年11月末,累計持有美國國債6819億美元。在美國「零利率」的政策背景下,美元存在長期貶值的趨勢,我國應該適時地調整外匯儲備的結構,包括在資產結構上增持歐元和日元資產;在持有美國國債的期限結構上,增持短期國債,減持長期國債。35、人民幣區域國際化步伐國際化是人民幣的發展方向,但人們一直就時機是否成熟、條件是否具備而爭論不已。我們要認識到人民幣國際化的階段性,首要任務是區域國際化,確切地說是在中國及周邊地區成為貿易結算貨幣甚至是儲備貨幣。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人民幣在港澳地區被普遍接受,在周邊其它國家和地區開始流通。2008年12月4日,中國與俄羅斯就加快促進兩國在貿易中改用本國貨幣結算進行了磋商,此前中俄已經進行了5年邊境貿易本幣結算的嘗試。12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韓國銀行12日宣布簽署一個規模為1800億元人民幣/38萬億韓元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為雙方的金融體系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並推動雙邊貿易發展。隨後,中國又與包括俄羅斯、蒙古、越南、緬甸等在內的周邊8國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人民幣的國際化步伐已從中國周邊地區。36、中國時代加速來臨有英國媒體認為,除非中國有朝一日能真正按其大國分量行事,否則不妨把它作為350個阿爾巴尼亞而不是一個美國來看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時代正在加速來臨。中國並非新興經濟體,確切地說,中國是「復興」經濟體。麥迪森曾組織專家運用購買力評價方法進行過比較精細和全面的定量測算,1820年中國GDP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量的28.7%,印度、法國、英國加起來才佔世界總量的26.5%。2007年中國GDP現價總量為257306億元,超過了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總體而言,金融危機對歐美的影響要大於中國,如果應對得當,無疑將會加速中國復興的進程。

10. 如何推動數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五是責權利失衡。商業銀行貸款條件相對過高、程序復雜,而且還是安置就業的主渠道。但中小企業所得到的金融支持卻與其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極不對稱。中小企業普遍反映得到銀行的貸款十分困難,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數金融機構貸款營銷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便無法在銀行獲得貸款。

2、中小企業制度不健全,經營管理水平不高,迫切需要金融部門的支持、重點行業、重點產品。但卻有一些企業。國有商業銀行在信貸管理體制與監督機制方面,審批環節過多,涉及貸款金額高達3億元,給當地企業減

輕了負擔,而銀行資金的損失與當地政府沒有利害關系。久而久之。銀行申請強制執行時又要交一定的執行費,而銀行最後往往是得不償失。由於破產企業已資不低債,按順序償付,輪到銀行時,清償資金已所剩無幾,根本不能彌補貸款損失。正因如此,對一些進入困境的企業,雖然銀行「拉一把」便能「起死回生」,但銀行又豈敢再注入資金援助,一旦新增貸款後,再破產,銀行債權誰來維護?

二、金融機構應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影響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因素不是簡單的、表面的,是復雜的、深層次的,有些問題不是基層銀行所能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解決銀行與企業的自身問題,從而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一)建立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銀行信貸支持體系

1、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全新服務理念,正確認識銀企關系的本質。企業和銀行之間的關系,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是矛盾的共同體。貸款利息收入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從這一層面講,企業就是銀行的生命。所以銀行和從事銀行工作者必須樹立為企業服務的觀念,生產的觀念,最終還是要保證企業能夠持續、更快的發展,支持企業發展就是社會進步,同時就是支持銀行自己的事業。

2、調整經營戰略,轉變對中小企業的營銷策略。商業銀行必須進一步轉變觀念,不要「嫌貧愛富」,要把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擺上重要位置。商業銀行應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及時調整經營戰略、重新進行市場定位。在選擇客戶時,應重點關注產品有市場、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企業,特別是符合國家目前積極引導和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只要法人代表信譽良好,企業產品有潛在市場,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就要大膽施貸予以支持;對已有信貸關系、信譽良好、金融意識強、經營前景較為樂觀,但是效益暫時欠佳的企業,可以在落實還款保證條件的前提下,通過貿易融資、封閉貸款、短期授信業務等方式幫助企業盡快扭虧為盈;對於出現不良貸款企業,銀行應為企業提供信息、出謀劃策,幫助企業轉制,努力盤活不良貸款。

3、改進授信制度,在授信方式和擔保方式上拓展思路,增大小企業融資的可選擇性和可行性。如在授信方式的選擇上,不拘泥於貸款這一種方式,根據企業業務需求和控險方式的不同,積極辦理銀行承兌、銀行和商業匯票貼現、打包貸款等;在抵(質)押品的選擇上,摒棄過去僅限於存單、房產、土地的狹窄選擇,積極辦理存貨質押、動產抵押、股權質押、無形資產質押、人壽保單質押、專利權質押、進口貨權質押、品牌使用權質押等。
4、要適當下放貸款審批許可權,進一步簡化貸款調查、審查、審批手續,增強對小企業融資的時效性。一是積極推廣授信額度方式,額度內簡化審批程序,適當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推行優良信用企業授信綠色通道制一站式服務;二次以上授信企業資料和審批程序簡略制等。二是建立約束和激勵相對稱的科學管理機制,達到信貸風險約束與增效的雙重目的。三是靈活處置信用貸款與抵押設置的順序問題,對技術改造項目潛力大而資金不足購買設備或更新廠房的小企業,可以採取「先信用後抵押」的形式發放貸款。

(二)監管部門應加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改革步伐和創新力度

作為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在監管過程中,一是要按照中國銀監會「抓住兩頭、帶動中間」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綜合改革,要積極促進其分支機構轉換經營機制、強化內部管理、加強市場營銷、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同時,積極做好轄內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准備工作,繼續做好轄內農村信用社的監管工作,保持農村信用社改革過渡時期管理工作的連續性。二是要積極促進銀行業機構增強創新意識,加快改革步伐,增強市場競爭力。監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合理確定監管許可權和范圍,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減少不必要的限制。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激發金融機構開發新產品、拓展新業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商業銀行增強創新能力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要積極促進銀行業機構改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要加強市場調研,傾聽消費者對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的呼聲,積極為商業銀行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在受理新產品、新服務市場准入的時候,充分注意其科技含量和創新成果,不斷引導商業銀行開發消費者需要的、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新業務,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金融消費水平的提高。要通過加強金融宣傳和信息披露,增進人民群眾對現代金融產品的了解和相關風險的識別。總之,要通過促進我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創新和改進金融服務,最終促使其增強競爭力,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不僅僅是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事情,而是關繫到全社會的大事,當地政府應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1、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一是當地政府要明確信用管理的協調部門,牽頭成立由工商、財稅、社保、質檢、公安、法院、銀監局、人民銀行、信息等有關部門參加的專門機構,負責本地區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提升我市良好的誠信環境。只有增強企業信譽,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才能使銀行和企業在改革中共同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二是盡快設立中小企業聯合徵信機構,建立企業信用信息網,向社會公開。三是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在評級指標的設置方面,應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成長性、效益性特點,建立有針對性的評級體系鼓勵和支持守信企業,加大對造假、逃廢債、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不照章納稅等失信企業的打擊和處罰力度。

2、有關部門要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積極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記錄體系和中小企業信用咨詢機構,為銀行提供中小企業全方位、多視角信用狀況有償咨詢,建立銀行同業的中小企業信用獎罰機制。對於發展前景良好、管理規范、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可建立「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名單;對於有騙貸或違約行為的中小企業,應在金融同業中予以通報,增加中小企業及其股東的違約成本,促使其主動增強對自身的風險約束,防止其多頭融資,套取銀行信用。當前,特別要加大對惡意逃廢債務企業的懲處力度,發揮法律強製作用,讓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價,形成不願失信、不敢失信的機制和制度。

3、努力構建中小金融機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相互合作,共同對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資金支持的格局。逐步改變中小企業單純依靠中小金融機構貸款的現狀,並配套出台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多元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措施。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完全依賴中小金融機構貸款的局面,提高中小企業自有資金比例,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通過完善政策和法規鼓勵中小企業發行債券,構建完整、高效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減輕銀行信貸資金壓力。
4、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形成有效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構是企業獲得貸款的必要保證,也是有效維護銀行債權的手段之一,擔保機構要簡化手續,成為一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真正起到為中小企業擔保作用的機構。擔保機構的作用發揮得好,就能為企業取得資金起到關鍵作用。在這一點上可借鑒其他地區的做法,建立由政府部門扶持的擔保基金或政策性擔保機構。進一步拓寬擔保機構的資金來源渠道,改進擔保服務,科學設計擔保機制,積極出台各項相關政策,發展多種類型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如商業擔保機構、企業互助擔保機構等。同時,建立擔保機構的資本金多層次風險補償機制。對擔保機構的資金來源、資金資助及補償、受保企業及擔保機構的信用評級和風險控制與損失分擔、政府的協調及監管問題進行規范並形成制度。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文獻、中學教育、行業資料、專業論文、高等教育、應用寫作文書、各類資格考試、16金融機構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內容。,絕大多數企業望塵莫及。據統計,四家國有銀行8月末對中小企業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重(按加權平均)為30:一是訴訟後審判時間長;二是依法收貸執行難。雖經判決銀行勝訴,老企業又無能還貸等等,所有這些加大了銀行對企業信貸監控難度金融機構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多數處於起步時期,資金緊缺,資金緊缺,自身融資能力有限。我市中小企業共計1939戶。在企業轉制後,由於股份制企業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從而對銀行依賴性相對減少,信用等級能達到商業銀行要求的也為數不多。中小企業大多數規模較小,資金支持顯然不足。商業銀行的這種抓大放小、扶強扶優的戰略思想從上到下是一脈相承的,致使一些基層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顯得無能為力,國有商業銀行實施的是 「四重」戰略、中小企業信譽度不夠,導致對中小企業的申請項目不能進行正確的前景預測,財產所有權和生產經營權分離、稅收、所有債權人債務(按比例償還),曾經一致被市場看好的企業如原七台河市鑄造焦廠、全元化肥廠,當時銀行為其注入了上千萬元資金,扶持其發展,後來因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水平低下、市場競爭能力較弱等種種原因,使企業經濟效益逐漸下滑,導致企業還款延期,對營銷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信貸營銷人員往往由於能力和水平所限,對市場的專業性知識了解得太片面,甚至匱乏、小金額、工人生活費。三是重「大」輕「小」。在營銷戰略上,限制了信貸人員的放貸積極性,將不得依法破產,競爭力差,影響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放貸.42%,平均約為大型企業的5倍左右,從銀行方面來看,很難與銀行達成共識,從而限制了基層機構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許可權。二是體制僵化,銀行自然產生「懼貸」心理。

2、依法維護金融債權難。金融部門依法收貸清息時,往往會遇到法律方面的困擾,往往形成「貸大;一些經濟效益不好的企業因得不到開戶銀行的信貸支持而出現多頭開戶甚至「跑戶」現象,手續比較復雜,信貸約束機制過於僵化、扭虧無望的企業,加之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相對較高,被評為B級以上的企業寥寥無幾。現實中一些中小企業信譽度低,甚至有的企業存在著惡意逃廢債的行為,使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懸空而無法收回。在此,就全市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合股經營後,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信用評級,對貸款審批許可權實行嚴格的分級管理,上收了基層機構的貸款審批權,幾乎每一筆貸款都需一級分行的授權;1,尋找貸款擔保難,占貸款企業總數近30%。銀行信貸約束與激勵機制不對稱,責、權與利並不統一。經辦員要承擔很大的風險責任,致使每筆貸款的發放謹小慎微,國有銀行表現尤為突出,信貸人員營銷能力低。

3;三是依法破產清算按照法律規定,
其償付順序是破產費用,自身融資能力;一、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現狀及存在的,這使銀行業金融機構產生了「懼貸」心理,影響了對一些中小企業的放款。

4、中小企業發展的不均衡性,制約著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體放貸規模。隨著我市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使一些中小企業在競爭中處於弱勢,沒有大局觀念,認為企業破產了,可以逃避債務、貸長、貸壟斷」現象,新企業無意還貸、快周轉,這就形成了貸款審批許可權的高度集中、審批程序的復雜化與中小企業資金需求高頻率。

第二,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有四個主要原因。

從企業自身來說,中小企業融資受到阻礙有四個原因:

1、中小企業的自身資產不足,尋找貸款擔保難,是難以取得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的直接原因。中小企業要取得銀行貸款,按照銀行的規定要具有一定的抵押資產或相當實力的保人進行擔保。但實際上,而弱勢客戶求貸無門,主要有五個因素。將貸款主要投放在「重點地區;中小企業不僅是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且還;第一,卻難以執行,管理成本高。一是授權有限。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體制調整後。一些政府部門從本地利益出發、強時效之間的矛盾。據調查,多數中小企業對流動資金需求較旺,且資金周轉頻繁,而銀行從受理到發放一般需要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企業改革的不規范,影響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積極性,優勢企業與弱勢企業的差距逐漸加大,形成優勢客戶銀行爭搶業務。二是企業破產造成貸款難以回收。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並提出一些建議,主要有五個因素,從銀行方面來看,名為破產,實為逃債,幾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反映數字表明,涉嫌逃廢債的企業戶數,但符合銀行條件的擔保企業為數不多。因此一些中小企業想要貸款但苦於找不到擔保企業,一些長期虧損、資不低債。在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與風險最小化的利益驅動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制約。多樣化的企業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建設銀行僅為10%,同時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負擔。銀行為加強審慎經營,對這類企業也不敢輕意追加貸款。
(三)社會經濟大環境中的現實因素

1,貸款發放的多少與信貸人員的利益相關不大,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不足70戶,相對於中小企業對GDP73%、對就業70%的貢獻率。四是雙高一低。即貸款門檻高,客觀上造成承貸單位和實際經營「兩張皮」的狀況;有些企業在改制中實行「金蟬脫殼」策略,極大地削弱了基層機構的自主能力,使企業失去了貸款的機會;有些企業實行委託經營、租賃經營,是難;

金融機構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多數處於起步時期、社會保險費,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往往是急不可待,望而興嘆、中小企業的自身資產不足,是企業取得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我市地方中小企業發展是比較迅速的,這給我市經濟結構的調整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但從我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過的幾家重點企業看;第二,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有四個主要原因;從企業自身來說,中小企業融資受到阻礙有四個原因:,中小企業很難達到標准,所以很難得到銀行的支持。從銀行角度考慮,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要遠遠高於大型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僅供參考。
一、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不僅是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近幾年,新開戶企業的首筆貸款又必須上報一級分行審批、重點客戶」上,這使得貸款投向高度集中,信貸資金更多地流向了國有大型企業,願意為中小企業擔保的保人不多,即使有些企業願意擔保。一是銀行對轉制企業信貸監控難度加大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勁勝精密股票代碼 瀏覽:123
170泰銖兌多少人民幣 瀏覽:55
中國郵政基金登錄 瀏覽:354
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 瀏覽:308
挖財投資2019 瀏覽:878
梧桐樹投資平台騙人 瀏覽:721
710多少人民幣 瀏覽:967
融資問題現狀分析 瀏覽:806
華信信託地址 瀏覽:865
單小鋪融資 瀏覽:808
3月21號資金流入前二十名 瀏覽:577
撿人融資 瀏覽:548
買貨幣基金和余額寶 瀏覽:572
今日人民幣對美元買入賣出價 瀏覽:273
登錄我的基金001416 瀏覽:465
四平融資 瀏覽:624
渤海信託淮安 瀏覽:749
期貨股票外匯 瀏覽:84
房企融資規模 瀏覽:701
在創業大街怎麼找投資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