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互聯網金融有哪些相關子行業
眾籌融資:
眾籌其實是一個老概念,早些年,眾籌的一個另外一個詞叫「非法集資」,只不過隨著監管的放寬以及互聯網的興起,眾籌從灰色地帶走向了陽光而已。這個行業目前的成長非常迅速,是繼P2P 借貸後又一重要的互聯網金融分支,我會密切關注這一行業的動向,尤其關注上市公司對於股權眾籌類服務機構的收購,很可能成為未來的一個市場熱點。
電商小貸與網路分期:
從2007年阿里首開小額貸款先河以來,京東、蘇寧、敦煌網、生意寶、慧聰等均已涉足小貸業務,小貸業務已經成為了電商的標配。電商小貸的模式主要是依託電商的平台效應,滿足平台上 B 端、C 端客戶的相關融資需求,這正是傳統銀行業務所滿足不了的。
理財超市:
理財超市是指集合不同理財產品,按照股票、基金、期貨、債券等分類形成一定規模並供投資者參考的平台。看看東方財富(子公司天天基金網)的中報業績,大家就可以看出理財超市的發展速度有多快,當然這也有牛市的原因,但長遠來看,理財超市這種平台業務還有著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網路銀行:
目前來看只有一家100%純正基因的網路銀行開業-微眾銀行。目前可開設的賬戶屬於弱實名電子賬戶,但已經是互聯網基因的企業在賬戶領域的一個重要進步。別小看第一家網路銀行開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上面提到的消費端可以看到的互聯網金融形態只不過是此行業投資價值的冰山一角,在水面下,還隱藏著許多子行業,我認為這些行業才是作為投資者的我們需要關注的。金礦旁邊賣水,這個邏輯我喜歡。順著這個邏輯,我們看看有哪些附屬行業、機會、領域。
徵信行業:
任何企業或個人需要借貸,出貸方以及撮合平台首先要考慮借貸方的信用問題。
截止目前:已經有八家民營機構即將獲得徵信牌照: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考拉徵信、華道徵信。徵信行業在我國剛剛起步,以前個人徵信這一領域,只有央行徵信徵信系統。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徵信行業也會隨著高速成長。徵信行業的核心在於牌照,這是寬護城河,密切關注哪家上市公司自己擁有牌照或收購了某個有牌照的公司,你會有驚喜。
大數據:
首先大數據應用不僅僅在互聯網金融,而可以說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這個領域上大有用武之地。金融行業本身具有豐富的數據資源,但目前對這些數據的利用率依然很低。未來可以在獲取客戶、徵信、交叉銷售等多方面加強數據應用。另外,互聯網金融利用大數據已經遠遠超出人行徵信的范疇,比如 P2P網貸,它已經覆蓋了個人用戶信息的社交網路痕跡、手機通信記錄等全方位的信息,以降低借貸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大數據行業基本由數據提供商、數據服務商和數據應用商組成,圍繞大數據領域,我們可以發現一些行業的隱形冠軍。
雲計算:
雲計算是一種通過運聯網以服務的方式提供動態可伸縮的虛擬化資源的計算模式。目前,電腦、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普及是雲計算實現的基礎。比如網路雲在2012年推出,僅僅兩個月,其個人用戶量就突破1000萬。到2013年9月上線一年之際,其用戶數量已經超過1億。再比如雙十一對於余額寶結算的挑戰,沒沒用阿里雲與用了阿里雲前後對比,每日清算時間從8小時縮短到了30分鍾。對於金融機構來說,雲計算有助於顯著降低運營成本和創新成本,是互聯網金融產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IT 軟硬體行業:這個行業不用介紹大家都懂,IT 軟硬體是搭建任何互聯網企業的骨骼與血肉,在這個行業里我們可以發現不少因為互聯網金融產業崛起而業績有望暴增的大牛股。
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
金融的基礎功能在於支付,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支付在人類歷史的場合中經過了數次升級,從最初的以物換物,現金支付發展到銀行轉賬再到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想想我們現在有多少支付已經在網路以及手機完成,就可以看到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目前支付手段層出不窮,未來像 NFC 、二維碼支付等等新的支付手段必將帶動支付這個子行業的升級發展,涌現出一批軟硬體公司的投資機會。
金融信息服務行業:
任何行業都有配套的服務行業,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這些行業伴隨互聯網金融行業而生,多數企業有著純正的互聯網基因。比如雪球,我們就可以將其定位為金融信息服務行業的典型代表
Ⅱ 中小板股票含互聯網金融保險智能醫療的有哪些
第一:互聯網支付,代表股票:京天利()、新國都(300130)、新大陸、證通電子(002197)、中電廣通(600764)、恆寶股份(002104)等
第二:互聯網金融,代表股票:生意寶、銀之傑(300085)、金證股份、同花順(300033)等
第三:互聯網醫療:九州通(600998)、運盛實業(600767)、宜華健康(000150)、衛寧軟體(300253)、海虹控股(000503)、泰格醫葯(300347)、迪安診斷(300244)
第四:電子商務:怡亞通、上海鋼聯(300226)、焦點科技(002315)、三六五網(300295)、歐浦鋼網(002711)、用友網路(600588)、
第五:互聯網娛樂:樂視網(300104)、萬達院線(002739)、思美傳媒(002712)、掌趣科技(300315)、昆侖萬維(300418)、旋極信息(300324)、廣電網路(600831)
第六:互聯網軟體,新世紀、贏時勝(300377)、安碩信息(300380)、鼎捷軟體(300378)、中科曙光(603019)、中國軟體(600536)、海隆軟體、恆生電子(600570)
第七:互聯網安全:衛士通、立思辰(300010)、綠盟科技(300369)、啟明星辰(002439)、浪潮信息(000977)、美亞柏科(300188)、藍盾股份(300297)、飛天誠信(300386)
第八、其他互聯網(足球、彩票、旅遊、保險、在線教育、智能穿戴等):騰信股份(300392)、眾信旅遊(002707)、高鴻股份(000851)、全通教育(300359)、奮達科技(002681)
Ⅲ B2B、B2C、C2C、O2O分別是什麼意思
大家經常聽說B2B、B2C、C2C等,那麼到底B2B、B2C、C2C市場是什麼意思啊?可能很多朋友並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們就分別介紹一下。
1、B2B(也有寫成 BTB,是Business-to-Business的縮寫)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專用網路或Internet,進行數據信息的交換、傳遞,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它將企業內部網和企業的產品及服務,通過 B2B 網站或移動客戶端與客戶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網路的快速反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促進企業的業務發展。
2、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商對客」。「商對客」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商業零售模式。
3、C2C實際是電子商務的專業用語,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其中C指的是消費者,因為消費者的英文單詞是Customer(Consumer),所以簡寫為c,又因為英文中的2的發音同to,所以C to C簡寫為C2C。C2C即 Customer(Consume) to Customer(Consumer)。C2C的意思就是消費者個人間的電子商務行為。比如一個消費者有一台電腦,通過網路進行交易,把它出售給另外一個消費者,此種交易類型就稱為C2C電子商務。
B2B有三寶:企業、中介、溝通好
B2C有三寶:品牌、渠道、銷售好
C2C有三寶:你開、我買、支付寶
以上就是有關B2B、B2C、C2C市場是什麼意思啊的簡單介紹,通過本文的介紹,大家應該對這幾種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Ⅳ 信騅達互聯網金融龍頭
這個還真不是,東方財富、同花順、大智慧、生意寶、上海鋼聯等都做過龍頭,信雅達走的電子支付等概念
Ⅳ 互聯網金融龍頭股有哪些
持有互聯網金融概念股占凈值比例位列前五位的主動股混型基金為富國低碳環保、匯添富移動互聯股票、富國天合、廣發輪動配置股票、富國通脹通縮,合計佔比分別為29.49%、21.36%、19.52%、18.17%、16.7%。其中,富國低碳環保和匯添富移動互聯股票分別重倉持有5隻和4隻概念股,數量居前。二者共同持有東方財富和上海鋼聯。富國低碳環保另外重倉了樂視網、三六五網、騰邦國際;匯添富移動互聯股票則選擇了恆生電子和同花順。
具體看來,38隻基金同時重配了基本面和成長性兼具的東方財富。作為直接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龍頭企業,東方財富在2014年基金第三方銷售服務業務實現快速發展,金融電子商務平台基金銷售規模同比大幅上升,公司金融電子商務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進入2015年,主營業務繼續發力,其最新公布的2015年一季度業績公告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938萬元至9475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400%-430%。同時,東方財富擬收購70%西藏同信證券的股份,這將繼續推進垂直類財經網站進軍互聯網券商的步伐,並繼續促使股價的上揚。易方達新興成長靈活配置、中銀新經濟、易方達科訊股票均在四季度進駐該股,配置比例分別高達9.81%、8.97%及7.85%。
同樣獲得38隻主動股混型基金重倉配置的恆生電子,則是金融軟體龍頭企業。公司近期加大了外延投資並進一步優化創新業務激勵機制,與第一財經、螞蟻金服、中投保開展了戰略合作,開啟了其互聯網金融平台從媒體、數據、支付到終端的一體化服務進程。富國天合、華商策略精選、華商領先企業、博時裕隆混合、華商盛世成長持有該股占自身凈值比例均在9%以上。
江西紅蟻科技科技為你解答
喔喔網路電話 實現免費通話時代
Ⅵ 生意寶和互聯網金融和雲計算有關系嗎
互聯網金融是指以依託於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內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容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