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匯率傳導機制國際金融

匯率傳導機制國際金融

發布時間:2020-12-12 12:42:46

⑴ 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制度下討論政府國際收支調整措施及傳導機制

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不平衡時,各國政府都會主動地、積極地採取各種政策和措施內進行調節容。這些政策主要有外匯緩沖政策、財政和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和國際協調等。而匯率政策是指一國通過調整匯率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在不同的匯率制度下,各國制定匯率政策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在固定匯率制下,匯率水平是政府直接制定的,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政府實行本國貨幣法定貶值;當國際收支出現巨額順差時,實行本幣的法定升值。在浮動匯率制下,匯率是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政府通過可以再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來實現本幣的升值或貶值。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政府可以再外匯市場上買進外幣、拋出本幣,使本幣貶值,從而改善貿易逆差;反之,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政府買進本幣、拋出外幣,抑制貿易順差。

⑵ 匯率傳導途徑如何不成立

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自動調節的匯率傳導機制中,可導致傳導機製版不成立的有:權
1.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的絕對值小於一,即不符合馬歇爾-勒納條件
2.持有該國貨幣的意願與心理預期
3.可能沒有閑置資源
4.在收入調節機制中,對外支付增加雖然使凈出口減少,但若國內消費與支出增加則不會導致國民收入減少,也就不能使對外需求降低(如美國),達不到減少進口的目的。

⑶ 90年代至今人民幣匯率變化歷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兌換人民幣金額。特別說明:1949年-1952年採用浮動匯率換算,53-71年都是2.462。

(3)匯率傳導機制國際金融擴展閱讀:

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影響匯率變化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但美元卻保持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正在研討的課題。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

參考資料:匯率 網路

⑷ 中央銀行可以動用的貨幣手段來調節匯率、如何操作以及傳導機制

1、調整法定存款准備率可以迅速改變商業銀行的存款擴張倍數和貨幣乘數,以版調控貨權幣供給量。但該工具的效果過於猛烈,不宜經常使用。
2、調整再貼現率:→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商業銀行對社會提供的信用量→ 貨幣供給總量;改變再貼現資格的條件→改變資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門經濟。
◇但該工具的主動性差、調節作用有限
3、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賣有價證券:→直接增減基礎貨幣→調控貨幣供應量 影響有價證券價格→調節社會信用量。
◇公開市場業務具有主動性強、靈活性高、調控效果和緩、告示效應好、影響范圍廣等特點。
◇公開市場業務作用的有效發揮是有條件的 。

⑸ 人民幣貶值對你的理財,生活有何影響,該如何應

近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度走貶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未來一段時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計仍將整體仍延續近期雙向波動的運行格局。而眾多研究成果均表明,「匯率→外匯儲備→貨幣供應量→物價」這種傳導機制是確定存在並且具有強有效性的。因此,研究當前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對居民理財、物價水平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在人民幣匯率貶值的背景下,居民理財應當何去何從,物價水平將會有何變化?

一、歷史上我國匯率、外匯儲備以及物價水平變化情況

自1994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人民幣有效匯率以及國內物價水平的變化情況,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快速增長階段

1994~1997年外匯儲備快速增長,伴隨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經過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重大改革,外匯儲備穩步攀升,到1997年12月,外匯儲備達到了1398.9億美元,比1994年1月增長了455.98%。在國內外匯市場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名義有效匯率從1994年初的84.36上升到1997年末的104.44,實際有效匯率從1994年初的75.97上升到1997年末的116.13。在1994年和1995年兩年間我國經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同比的物價指數最高時候都過了120。到1994年10月峰值出現,達127.7。從1996年實現軟著陸以後,同比物價指數持續下滑。直到1997年末的100.4,物價趨於穩定。

(二)匯率波動階段

1998~2000年外匯儲備穩定,伴隨人民幣匯率波動,通貨緊縮。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外部需求的減少和「人民幣不貶值」政策,人民幣匯率面臨貶值壓力。國際收支狀況的相對惡化,外匯儲備增長速度銳減。1998年的外匯儲備僅增50.69億美元,1998至2000年全國外匯儲備增量總額為256.84億美元,甚至不如1997年一年的增長額348.41億美元。

同時,周邊國家匯率不斷貶值,市場形成了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中央銀行為了防止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避免經濟緊縮,採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與防止貨幣貶值的匯率政策。保證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名義有效匯率從1998年初的107.43上升到2000年末的109.53,但實際有效匯率還是有所下降,從1998年初的117.67下降到2000年末的113.02。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1998年2月CPI出現負增長,為99.90,標志著中國經濟出現通貨緊縮。在1999年4月和5月CPI負增長達到低谷,為97.80。

(三)人民幣貶值階段

2001~2004年亞洲金融危機過後,外匯儲備增長加快,伴隨人民幣貶值,物價上漲。亞洲金融危機後我國經濟迅速復甦,但仍處於通貨緊縮狀態。國際收支相對改善,人民幣匯率由貶值壓力轉為升值預期。外匯供給持續大於需求,給人民幣造成巨大的升值壓力。

與此同時,中國在2001年12月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由於我國出口增長相對較快與外資積極進入,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論調高漲,美國、日本、歐盟等紛紛要求人民幣升值,人民幣面臨著巨大的升值壓力。而匯率上升將會抑制我國的出口,不利於繁榮國內經濟以緩解通貨緊縮。為穩定匯率,中央銀行被迫擴大購匯規模和人民幣的投放量。

所以,這段時間內,匯率並未出現太大波動,名義有效匯率從2001年初的109.53下降到2004年末的96.36,實際有效匯率則從2001年初的113.02下降到2004年末的96.95。而由於2000年以後,中央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及我國國民經濟的加快增長,CPI全部由負轉正,出現上升趨勢,我國開始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2004年四個季度CPI指數分別為105.20、104.30、102.80、102.40

(四)人民幣幣值穩定波動階段

2005年至今,外匯儲備急劇增長,伴隨人民幣升值,物價上漲。2005年7月21日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此後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波動幅度逐步擴大,且人民幣持續升值,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外匯干預和沖銷的壓力。中央銀行的外匯市場干預仍然以穩定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為主。

人民幣匯率在不斷升值,且外匯儲備總額不斷增長。2005年至2012年,整體上看外匯儲備增量長期維持正增長,但由於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在2009年出現了短暫的幾個月負增長,人民幣匯率也有了短暫的急劇波動,同時伴隨著短暫的通貨緊縮。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外匯儲備平穩快速增長的同時,往往也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物價的上漲,在外匯儲備增長受挫的情況下,人民幣的有效匯率也是不穩定的,物價也會出現下降。

而且,兩次大的匯率改革之後都伴隨著三個變數的急劇上漲,說明匯率制度的改革對三個變數都是有影響的。

那麼,此次人民幣貶值,伴隨著外匯儲備下降,對我們未來的理財會有什麼影響?

二、人民幣貶值,對中國居民的多面影響有哪些?

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劇,主要將影響如下三類人群:留學生、海淘一族和出國旅遊的人群。

(一)留學生的留學支出將大幅增加

留學生群體作為外匯需求比重最大的一類人群,其留學生的生活費、學雜費付出的成本都會相應地增加。有子女正在留學,特別在美國留學,但沒有換足夠外匯的家庭,可能要多花一大筆錢。

而由於暑期一直是留學、旅遊旺季,對外匯的需求也較平時略高。匯率變動使市民換匯成本上漲。例如,假設以前匯5萬美元,在1美元兌人民幣6.4的大背景下,只需32萬人民幣,以當前人民幣匯價1美元=6.7人民幣,則需33.5萬元人民幣。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需要多出1.5萬元人民幣。多數留學生家長每月給海外留學孩子匯生活費的時候都要比以前多出數千塊。

(二)熱衷海外購物的海淘一族的換匯成本將增加

購買外國的商品,摺合成人民幣會比以前貴。國內消費者「海淘」同樣的貨品要花更多的錢。特別是部分海淘家長是新生兒家長,每月都有奶粉、化妝品支出。新生兒家長每月如果是500美元的奶粉錢的話,一個月之前只需要3200元人民幣,而現在則需要多出出150元人民幣每月。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仍然是不小的支出。

(三)出國旅遊人群開支將增加

到了國外,交通、酒店住宿等花銷都會變多,而在境外購買化妝品、名包、名表的人,也不得不多掏腰包了。旅行社也可能提高境外游的報價,尤其是去往美國的線路。

據有關數據統計分析,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13051萬人次,中國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花費達1152.9億美元,相比2016年增長5%。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

隨著人民幣匯率貶值,極有可能,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將逐漸減少。而疲軟多年的入境游外國客戶人數將毫無疑問增加。

三、此次人民幣貶值預期下,普通人應當如何理財並應對?

鑒於當前美國經濟還將保持相對於歐元區和日本經濟的強勢,加上美聯儲可能超預期加息、特朗普此前批評美元升值的態度發生改變、國際資本避險需求增加等因素,短期內美元階段性升值還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但突破前期高點(103)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難以觸及前期低點(6.95)。更進一步說,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跟隨美元升值而被動貶值,人民幣匯率指數將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

需要兌換美元的多為留學一族、海淘一族和驢友一族,需要充分利用外幣直接付款,從而減少利用人民幣還款而受到的損失;並及時分期兌換,並注意觀察匯率變化,盡量從低位進入,適時調整投資和資產配置策略。

主要有以下幾個應對策略:

(一)美元需求較大的家庭提前鎖定風險

對於家中有海外關系的家族,特別是對於下半年前往美國留學、旅遊的家庭,在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貶值趨勢下,現在購入美元,提前鎖定匯率波動風險不失為合理的策略。

目前,根據《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境內個人外匯匯出境外用於經常項目支出,單筆或當日累計匯出不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單筆或當日累計匯出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有交易的相關證明等材料在銀行辦理。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在當年清零,因此需要在當年內使用完畢。

(二)普通居民大規模配置美元資產的必要性不大

特別是在中美無風險利差仍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可能還不及中美無風險利差,大量境外金融機構增持人民幣資產即可作為佐證。當然,合理的資產配置多元化仍是普通投資者努力的方向。

(三)黃金價格可能會出現小幅的回調

美元和黃金反向走勢幾乎已成為一種鐵律,在美元升值趨勢下,黃金價格下跌可能會成為一種必然。4月下旬以來,國際黃金價格已從1370美元跌至當前的1260美元左右,跌幅達6.7%,與美元指數的升值幅度基本相當。

(四)預測匯率趨勢或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外匯風險

一是不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險法,譬如採取對己方更有利的幣種和結算方式;通過壓低采購價格、提高出口報價向供貨商或客戶轉嫁或共同分擔匯兌損失風險;在合同中加列匯率條款。

二是使用銀行或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工具,為自身提高控制匯率風險能力。主要的金融工具有遠期結售匯、遠期合同套期保值、貨幣期貨套期保值、貨幣期權套期保值、貨幣掉期、出口寶(匯率鎖定)等。

總之,在未來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的大背景下,我國物價水平有可能隨人民幣匯率波動而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居民需要根據匯率趨勢預測人民幣走勢並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提前換匯、鎖定風險或大規模配置美元避險的策略。

⑹ 影響外匯匯率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哪些因素決定外匯匯率?匯查查總結為以下幾點:

1.政治局勢: 國際、國內政治局勢變化對匯率有很大影響,局勢穩定,則匯率穩定;局勢動盪則匯率下跌。所需要關注的方麵包括國際關系、黨派斗爭、重要政府官員情況、動亂、暴亂等。

2. 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本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等幾個方面。

3. 軍事動態: 戰爭、局部沖突、暴亂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

4. 政府、央行政策: 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本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5. 市場心理: 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對於某一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市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將在一定時間內左右匯率的變化,這時可能會發生匯率的升降與基本面完全脫離或央行干預無效的情況。

6. 投機交易: 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斥在外匯市場中的國際游資越來越龐大,這些資金有時為某些投機機構所掌控,由於其交易額非常巨大,並多採用對沖方式,有時會對匯率走勢產生深遠影響。如量子基金阻擊英鎊、泰銖,使其匯率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等。

7. 突發事件: 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會對市場心理形成影響,從而使匯率發生變化,其造成結果的程度,也將對匯率的長期變化產生影響。如 911 事件使美圓在短期內大幅貶值等。

⑺ 人民幣匯率隨市場自由浮動對老百姓生活有什麼影響

對老百姓生活沒有直接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影響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大一些。
先從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本質說起,我們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匯率市場化」,其字面意思是隨行就市的意思,也就是說金融機構或者金融市場主體根據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自主定製匯率。
匯率市場化的本質就是金融機構或者金融市場主體比如銀行有根據市場需求對人民幣靈活定價的權利。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一直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有管理的匯率形成機制,雖然這種管理體制能夠有效的應對金融風險,比如說金融危機。但是這也造成一些不利的局面:
1、匯率機制(比如匯率價格形成機制,傳導機制、管理體制)不能很好的反映人民幣的供需狀況。
2、金融市場主體缺乏創新動力,管理結構臃腫、行政化嚴重。
3、金融市場主體單一,不能很好的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等等。
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體現「匯率市場化」的本質的話,就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引入競爭,更好的反映市場機構有自主定價能力的核心,本意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一大舉措。
那麼,什麼對老百姓的生活有直接影響:
人民幣的貶值和升值。
人民幣貶值:
直接影響:出國旅遊、求學、出差,企業層面,有利於出口。間接影響,比如就業機會,人民幣貶值帶動出口貿易市場的繁榮,能夠鼓勵該類型企業擴大生產,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進而創造更多的勞動收入。
人民幣升值:
進口產品價格低,能夠以便宜的價格享受國際上的一些品牌產品。
間接影響:
就業,出口市場下滑,該類型企業擴大生產的慾望降低,減少生產進而減少工作崗位。
進口類型產品沖擊國內市場,本土產業競爭加劇。或者本應流向國際市場的產品轉內銷,增加國內市場產品供應量,競爭加劇。
等等。
所以,從本質上講人民幣匯率自由化(自由浮動)對有出國、進出口需求有間接影響,但直接體現在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和貶值上。

⑻ 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指的是什麼,它包括哪些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是1948年12月1日在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的基礎上合並組成的。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國家中央銀行職能。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至此,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以法律形式被確定下來。

人民銀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開的「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通過決議成立「中共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簡稱蘇維埃國家銀行),並發行貨幣。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時期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人民政權被分割成彼此不能連接的區域。各根據地建立了相對獨立、分散管理的根據地銀行,並各自發行在本根據地內流通的貨幣。1948年12月1日,以華北銀行為基礎,合並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組建了中國人民銀行,並發行人民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中央銀行和法定本位幣。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至今的五十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體制、職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革。

一、中國人民銀行的創建與國家銀行體系的建立(1948--1952年)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宣布成立。華北人民政府當天發出布告,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在華北、華東、西北三區的統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項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幣為本位貨幣。1949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由石家莊市遷入北平。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把中國人民銀行納入政務院的直屬單位系列,接受財政經濟委員會指導,與財政部保持密切聯系,賦予其國家銀行職能,承擔發行國家貨幣、經理國家金庫、管理國家金融、穩定金融市場、支持經濟恢復和國家重建的任務。

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著手建立統一的國家銀行體系:一是建立獨立統一的貨幣體系,使人民幣成為境內流通的本位幣,與各經濟部門協同治理通貨膨脹;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機構,形成國家銀行體系,接管官僚資本銀行,整頓私營金融業;三是實行金融管理,疏導游資,打擊金銀外幣黑市,取消在華外商銀行的特權,禁止外國貨幣流通,統一管理外匯;四是開展存款、放款、匯兌和外匯業務,促進城鄉物資交流,為迎接經濟建設做准備。到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終結時,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銀行,建立了全國垂直領導的組織機構體系;統一了人民幣發行,逐步收兌了解放區發行的貨幣,全部清楚並限期兌換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貨幣,很快使人民幣成為全國統一的貨幣;對各類金融機構實行了統一管理。中國人民銀行充分運用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實行現金管理,開展「收存款、建金庫、靈活調撥」,運用折實儲蓄和存放款利率等手段調控市場貨幣供求,扭轉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金融市場混亂的狀況,終於制止了國民黨政府遺留下來的長達二十年之久的惡性通貨膨脹。同時,按照「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配合工商業的調整,靈活調度資金,支持了國營經濟的快速成長,適度地增加了對私營經濟和個體經濟的貸款;便利了城鄉物資交流,為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的國家銀行(1953--1978年)

在統一的計劃體制中,自上而下的人民銀行體制,成為國家吸收、動員、集中和分配信貸資金的基本手段。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加快,私營金融業納入了公私合營銀行軌道,形成了集中統一的金融體制,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國家金融管理和貨幣發行的機構,既是管理金融的國家機關又是全面經營銀行業務的國家銀行。

與高度集中的銀行體制相適應,從1953年開始建立了集中統一的綜合信貸計劃管理體制,即全國的信貸資金,不論是資金來源還是資金運用,都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統一掌握,實行「統存統貸」的管理辦法銀行信貸計劃納入國家經濟計劃,成為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手段。高度集中的國家銀行體制,為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進行全面的金融監督和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擔負著組織和調節貨幣流通的職能,統一經營各項信貸業務,在國家計劃實施中具有綜合反映和貨幣監督功能。銀行對國有企業提供超定額流動資金貸款、季節性貸款和少量的大修理貸款,對城鄉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提供部分生產流動資金貸款,對農村中的貧困農民提供生產貸款、口糧貸款和其他生活貸款。這種長期資金歸財政、短期資金歸銀行,無償資金歸財政、有償資金歸銀行,定額資金歸財政、超定額資金歸銀行的體制,一直延續到1978年,期間雖有幾次變動,基本格局變化不大。

三、從國家銀行過渡到中央銀行體制(1979--1992年)

1979年1月,為了加強對農村經濟的扶植,恢復了中國農業銀行。同年3月,適應對外開放和國際金融業務發展的新形勢,改革了中國銀行的體制,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專業銀行;同時設立了國家外匯管理局。以後,又恢復了國內保險業務,重新建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各地還相繼組建了信託投資公司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出現了金融機構多元化和金融業務多樣化的局面。

日益發展的經濟和金融機構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強金融業的統一管理和綜合協調,由中國人民銀行來專門承擔中央銀行職責,成為完善金融體制、更好發展金融業的緊迫議題。1982年7月,國務院批轉中國人民銀行的報告,進一步強調「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是國務院領導下統一管理全國金融的國家機關」,以此為起點開始了組建專門的中央銀行體制的准備工作。

1983年9月17日,國務院作出決定,由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並具體規定了人民銀行的10項職責。從1984年1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專門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集中力量研究和實施全國金融的宏觀決策,加強信貸總量的控制和金融機構的資金調節,以保持貨幣穩定;同時新設中國工商銀行,人民銀行過去承擔的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由中國工商銀行專業經營;人民銀行分支行的業務實行垂直領導;設立中國人民銀行理事會,作為協調決策機構;建立存款准備金制度和中央銀行對專業銀行的貸款制度,初步確定了中央銀行制度的基本框架。

人民銀行在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初期,隨著全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化和經濟高速發展,為適應多種金融機構,多種融資渠道和多種信用工具不斷涌現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不斷改革機制,搞活金融,發展金融市場,促進金融制度創新。中國人民銀行努力探索和改進宏觀調控的手段和方式,在改進計劃調控手段的基礎上,逐步運用利率、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貸款等手段來控制信貸和貨幣的供給,以求達到「宏觀管住、微觀搞活、穩中求活」的效果,在制止「信貸膨脹」、「經濟過熱」、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初步培育了運用貨幣政策調節經濟的能力。

四、逐步強化和完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1993年至今)

1993年,按照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強化金融調控、金融監管和金融服務職責,劃轉政策性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

1995年3月1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首次以國家立法形式確立了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的地位,標志著中央銀行體制走向了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是中央銀行制度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1998年,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部署,改革人民銀行管理體制,撤銷省級分行,設立跨省區分行,同時,成立人民銀行系統黨委,對黨的關系實行垂直領導,幹部垂直管理。

2003年,按照黨的十六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意見》和十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中國人民銀行對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能分離出來,並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關職能進行整合,成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同年9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正式批准人民銀行的「三定」調整意見。12月27日,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正案)》。

有關金融監管職責調整後,人民銀行新的職能正式表述為「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同時,明確界定:「中國人民銀行為國務院組成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的宏觀調控部門。」這種職能的變化集中表現為「一個強化、一個轉換和兩個增加」。

「一個強化」,即強化與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有關的職能。人民銀行要大力提高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水平,靈活運用利率、匯率等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實施宏觀調控;加強對貨幣市場規則的研究和制定,加強對貨幣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等金融市場的監督與監測,密切關注貨幣市場與房地產市場、證券市場、保險市場之間的關聯渠道、有關政策和風險控制措施,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一個轉換」,即轉換實施對金融業宏觀調控和防範與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方式。由過去主要是通過對金融機構的設立審批、業務審批、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審查和監管指導等直接調控方式,轉變為對金融業的整體風險、金融控股公司以及交叉性金融工具的風險進行監測和評估,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轉變為綜合研究制定金融業的有關改革發展規劃和對外開放戰略,按照我國加入WTO的承諾,促進銀行、證券、保險三大行業的協調發展和開放,提高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維護國家利益;轉變為加強與外匯管理相配套的政策的研究與制訂工作,防範國際資本流動的沖擊。

「兩個增加」,即增加反洗錢和管理信貸徵信業兩項職能。今後將由人民銀行組織協調全國的反洗錢工作,指導、部署金融業反洗錢工作,承擔反洗錢的資金監測職責,並參與有關的國際反洗錢合作。由人民銀行管理信貸徵信業,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這些新的變化,進一步強化了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中央銀行在實施金融宏觀調控、保持幣值穩定、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和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中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體系中的作用將更加突出。面對更加艱巨的任務和更加重大的責任,中央銀行在履行新的職責過程中,視野要更廣,思路要更寬,立足點要更高。特別是要大力強化與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有關的職能,不僅要加強對貨幣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等金融市場的規范、監督與監測,還要從金融市場體系有機關聯的角度,密切關注其他各類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和風險狀況,綜合、靈活運用利率、匯率等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實施金融宏觀調控。要從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實現和維護國家利益的高度,研究、規劃關繫到我國整個金融業改革、發展、穩定方面的重大戰略問題。目前,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貨幣政策決策面臨的環境日趨復雜,金融業長期積累的金融風險仍然較重、改革與重組任務十分艱巨。在此情況下,中央銀行要更善於擅於准確把握影響經濟金融發展全局的因素,注意研究新情況、開發新工具、探索新方法、解決新問題,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努力做到識大局、講宏觀、懂技術、膽識兼備,充分發揮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中的突出作用。

根據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規定,將中國人民銀行對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能分離出來,並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關職能進行整合,成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體系中的作用將更加突出。根據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職責為:

(一)起草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完善有關金融機構運行規則;發布與履行職責有關的命令和規章。

(二)依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三)監督管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

(四)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穩定。

(五)確定人民幣匯率政策;維護合理的人民幣匯率水平;實施外匯管理;持有、管理和經營國家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

(六)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七)經理國庫。

(八)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支付結算規則,維護支付、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

(九)制定和組織實施金融業綜合統計制度,負責數據匯總和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

(十)組織協調國家反洗錢工作,指導、部署金融業反洗錢工作,承擔反洗錢的資金監測職責。

(十一)管理信貸徵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十二)作為國家的中央銀行,從事有關國際金融活動。

(十三)按照有關規定從事金融業務活動。

(十四)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⑼ 通貨膨脹對傳導機制有何影響

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它影響匯率的傳導機制包括:回第一,若一國通貨答膨脹率高於他國,該國出口競爭力減弱,而外國商品在該國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強;這會引起該國貿易收支逆差,造成外匯供求缺口,從而導致本幣匯率下降。第二,通貨膨脹會使一國實際利率下降,推動資本外逃,引起資本項目逆差和本幣匯率下降。第三,由於通貨膨脹是一個持續的物價上漲過程,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會演變成本幣匯率下降預期。在這種預期心理下,為了避免本幣貶值可能帶來的損失,人們會在外匯市場上拋售本幣搶購外匯。而這種投機行為會引起本幣匯率的進一步下降。

閱讀全文

與匯率傳導機制國際金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能融資 瀏覽:930
四川信託應屆生 瀏覽:966
100元人民幣挽多少美元 瀏覽:969
會稽山黃酒6年特釀價格 瀏覽:862
認證淘寶就能貸款的口子 瀏覽:5
勁勝精密股票代碼 瀏覽:123
170泰銖兌多少人民幣 瀏覽:55
中國郵政基金登錄 瀏覽:354
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 瀏覽:308
挖財投資2019 瀏覽:878
梧桐樹投資平台騙人 瀏覽:721
710多少人民幣 瀏覽:967
融資問題現狀分析 瀏覽:806
華信信託地址 瀏覽:865
單小鋪融資 瀏覽:808
3月21號資金流入前二十名 瀏覽:577
撿人融資 瀏覽:548
買貨幣基金和余額寶 瀏覽:572
今日人民幣對美元買入賣出價 瀏覽:273
登錄我的基金001416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