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9年至今中國有哪些重大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2009-2010年
一、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各顯「神通」
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造假現象屢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風」形容。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泛濫是制度缺陷使然,如股權結構的分裂(流通股上市、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公司冶理結構存在缺陷(一股獨大)、獨立會計師喪失獨立性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筆者對近年來影響重大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只包括已查明案件)作了梳理,遴選出十大上市公司管理舞弊案[1].
1、原野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深圳經濟特區會計師)
該公司自成立到上市兩年時間內初始投資不實,頻繁變動股東、虛增資本、對公司資產進行兩次大幅度的調賬升值並對升值部分進行不合理分配以及在資產評估中虛列資產項目。1989—1991年該公司通過虛增銷售收入、隱匿管理費用、炒賣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虛增利潤2.22億元,1989—1991報表累計盈利為7742.5萬元,實際累計虧損14457.5萬元。其中1、1991年11月原野公司與海南I公司和深圳L公司簽署合作建造兩座大廈的工程及承包利潤的合同,合同規定,原野負責提供土地並辦理開發經營許可證等有關事宜,I公司具體負責工程施工及房產經營,並承諾付給原野公司承包利潤8500萬元。12月31日,原野公司在兩座大廈王曙暉個沒有動工、一個剛打地基的情況下,將所有承包利潤8500萬元作為本年實現的利潤入帳,並倒算出銷售收入2.76億元,同時倒擠出銷售成本和銷售稅金等數字。
1989年至1991年,原野公司共發生管理費用8300萬元,其中1989年為1440萬元,1990年為2730萬元,1991年為4130萬元。原野公司將管理費用或列作開辦費掛帳,或分攤給下屬公司,下屬公司攤不了的作為待攤費用等掛帳。
原野公司上市後,由於市價遠高於面值,1990年,原野公司將名義上為其子公司持有的原價股票按市價拋向社會,從中獲利3400萬元記入當期利潤。股票賣出後,原野公司在帳務上作了母公司向子公司劃轉股票的會計記錄。
原野公司下屬的福華公司自用廠房建成後,由原野公司決定按建造成本劃轉給另一下屬物業公司,再以物業公司的名義出售,按售價劃轉給福華公司,因此虛增利潤2000多萬元。
2、 瓊民源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海南中華會計師事務所)
該公司1996年度虛構了5.66億元利潤、虛編資本公積金6.57億元。虛增的利潤主要來源於:
(1)將合作方香港冠聯置業公司投入的股本及合作建房資金1.95億元確認為收入;
(2)通過三次循環轉帳手法,虛構收到轉讓北京民源大廈部分開發權和商場經營權的款項2.7億元,從而確認收入3.2億元;
(3)將收到合作言的民源大廈的建設補償費5100萬元確認為收入。該公司還將其未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和未有處置權的的民源大廈對外投資,並對土地使用權和民源大廈進行評估,評估增值作為資本公積金。上述虛構的結果導致公司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都大幅度增加。
3、 東方鍋爐管理舞弊案(會計師——四川會計師事務所)
「東方鍋爐」在上市之前,就通過調整財務報表而虛增凈利潤1.23億元,上市後,又在「利潤截期」問題上大做手腳,將1996年度的銷售收入1.76億元和銷售利潤3800萬元,調整至1997年度。1997年度又以同樣的方法,將該年度的銷售收入2.26億元和銷售利潤4700萬元轉移到1998年,從而創造連續3年穩定盈利,凈資產利潤率增長平衡的假象。
4、 紅光實業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成都蜀都會計師事務)
(1)編造虛假利潤,騙取上市資格 紅光公司在股票發行上市申報材料中稱1996年度盈利5400萬元。經查實,紅光公司通過虛構產品銷售、虛增產品庫存和違規帳務處理等手段,虛報利潤15700萬元,1996年實際虧損10300萬元。
(2)少報虧損,欺騙投資者 紅光公司上市後,在1997年8月公布的中期報告中,將虧損6,500萬元虛報為凈盈利1674萬元,虛構利潤8174萬元;在1998年4月公布的1997年年度報告中,將實際虧損22952萬元(相當於募集資金的55.9%)披露為虧損19800萬元,少報虧損3152萬元。
(3)隱瞞重大事項 紅光公司在股票發行上市申報材料中,對其關鍵生產設備彩玻池爐廢品率上升,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的重大事實未作任何披露。
5、 鄭百文管理舞弊案(會計師——鄭州會計師事務所)
鄭百文公司上市前採取虛提返利、少計費用、費用跨期入帳等手段,虛增利潤1908萬元,並據此製作了虛假上市申報材料;上市後三年採取虛提返利、費用掛帳、無依據沖減成本及費用、費用跨期入帳等手段,累計虛增利潤14390萬元。此外,該公司股本金不實,上市公告書存在重大遺漏,年報信息披露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6、 張家界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湖南會計師事務所)
ST張家界1996-1998年間年報中共虛構收入累計12261萬元,佔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49%;虛構其他業務利潤528萬元,虛增稅前利潤4662萬元,佔三年稅前利潤總額的62%.
(1)1995-1996年,張家界股份公司先後與張家界電業局、深圳全達貿易有限公司、深圳達佳實業公司簽訂了364畝土地轉讓合同,轉讓金額合計7965.9萬元,並約定土地使用權證在買方付款後移交。但是,張家界股份公司在未開具發票和收到款項,亦未轉移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將合同約定的7965.9萬元轉讓金確認為1996年的收入,使收入虛增7965.9萬元,稅前利潤虛增2165萬元。
(2)1997年,張家界股份公司與張家界市土地房產開發公司、深圳市凱萊德實業公司、湖南兆華投資公司簽訂了150畝土地轉讓協議,轉讓金額合計4295萬元。協議約定,受讓方需在半年內付清全部價款,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權證。如受讓方不按合同規定支付價款,轉讓方將收回土地或另行轉讓。但是,張家界股份公司在未開具發票和收到款項,土地使用權亦未轉移的情況下,將合同約定的4295萬元轉讓金確認為1997年的收入,使收入虛增4295萬元。
(3)1998年8月,張家界股份公司以2160萬元價款從香港振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購得張家界地區索張公路的權益。按合同約定,該權益包括投資本金和投資利息補償,且當年應收回591萬元投資回收款。但是,張家界股份公司將591萬元投資回收款全部計入了其他業務利潤,在扣除了63萬元的攤銷費用後,差額528萬元虛增了利潤。
7、ST黎明管理舞弊案(會計師—華倫會計師事務所)
黎明股份是1999年為了粉飾其經營業績,虛增資產8996萬元,虛增負債1956萬元,虛增所有者權益7413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虛增利潤總額8679萬元,其中虛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兩項分別占該公司對外披露數字的37%和166%.經過檢查組審定後,該公司利潤總額由檢查前對外披露的5231萬元,變為-3448萬元。更為嚴重的是該企業出現的上述問題,除常規性的少提少轉成本、費用掛賬、縮小合並范圍等違規行為外,有90%以上的數額是人為編造假賬、虛假核算虛增出來的。
(1)對開增值稅銷售發票,虛增收入和利潤。即通過與關聯企業或非關聯企業對開增值稅發票的形式,虛擬購銷業務,在迴避增值稅的情況下,虛增收入和利潤。比如,該公司所屬的黎明毛紡織廠通過與11戶企業對開增值稅發票,虛增主營業務收入1.07億元,虛轉成本7812萬元,虛增利潤2902萬元,虛增存貨2961萬元,巧妙地利用增值稅抵扣制度,對開增值稅發票,既達到了虛增收入利潤的目的,又不增加稅負。
(2)虛開產品銷售發票,虛增收入和利潤。即為了達到虛增收入、利潤的目的,虛擬銷售業務和銷售對象,不惜付出真納稅的代價,虛開銷售發票,虛增收入。該公司所屬的營銷中心,1999年6月和12月份,虛擬了兩個銷售對象即沈陽紅尊公司、宜昌盛泰服飾公司,虛開不能作進項抵扣的普通增值稅發票,虛增主營業務收入2269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成本1124萬元,管理費用105萬元,虛增利潤1039萬元,相應虛增應收賬款1748萬元,壞賬准備105萬元,預提費用174萬元,應交稅金224萬元,虛減內部往來206萬元,表面上依法納稅,實質上卻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3)利用有關出口貨物優惠政策,虛增收入。即利用出口貨物企業可以自製銷售發票的條件,虛擬外銷業務,以達到虛增收入、利潤的目的。例如,該公司所屬的進出口公司1999年6月通過這種方式虛增主營業務收入582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成本519萬元,虛增利潤63萬元,相應虛增應收賬款582萬元,虛減存貨519萬元。
(4)人為擴大企業銷售業務的核算范圍,虛增收入。即為了虛增收入,將不屬於「銷售」科目核算的業務,人為調整到「銷售」科目核算。例如黎明進出口公司擅自將其本應在「委託發出材料」科目核算的外委加工服裝業務,通過與被委託方對開發票的形式,進行銷售核算,虛增銷售收入888萬元。
8、 大東海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海南會計師事務所)
大東海股份公司為取得上市資格,1993年至1997年間,虛列收入及投資收益等共計2.4億元。其主要作法:一是虛掛應收海南國際有限投資公司、海南大東海旅遊中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東海集團公司)及下屬關聯企業在南中國大酒店、游樂公司、濱海渡假村的消費款,虛列營業收入21307萬元;二是將其承包經營海國投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屬海南港澳國際旅遊有限公司的虛假利潤414萬元並入本公司;三是以濱海大酒店裝修收入為名,虛列其他業務收入,虛增利潤1087萬元。四是大東海股份公司為虛增期末貨幣資金數,通過大東海集團公司向海南港澳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借款9325萬元,但只入「短期借款」帳8500萬元,入「投資收益」825萬元,虛增了投資收益。五是將購買港澳信託股份中的應收股利375萬元轉作投資收益。以上各項扣除已計提的營業稅及附加1170萬元,共虛增利潤2.28億元。
9、 銀廣夏管理舞弊案
銀廣夏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免稅文件和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虛構巨額利潤7.45億元,其中,1999年為1.78億元,2000年為5.67億元。
10、 麥科特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深圳華鵬會計師事務所)
麥科特公司通過偽造進口設備融資租賃合同,虛構固定資產9074萬港元;採用偽造材料和產品的購銷合同、虛開進出口發票、偽造海關印章等手段,虛構收入30118萬港元,虛構成本20798萬港元,虛構利潤9320萬港元,其中1997年虛構利潤4164萬港元,1998年虛構利潤3825萬港元,1999年虛構利潤1331萬港元;為達到上市規模,將虛構利潤9000多萬港元轉為實收資本,以及倒制會計憑證、會計報表、隱慝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
二、 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分析
舞弊因從事者身份不同,而有所謂管理舞弊與非管理舞弊之分。非管理舞弊又稱為員工舞弊,管理舞弊一詞中的「管理」泛指各中上管理階層, 所謂管理舞弊簡單地說是指管理階層所從事的各種舞弊。 員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經管理階層的授意,均可借內部控制制度加以有效預防及檢查;而管理舞弊的作弊者通常均於事前精心設計,事後並極力設法隱瞞,作弊者的管理層次愈高,注冊會計師愈難加以有效檢查。
1、 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動機
(1)融資(圈錢):資金與企業,猶如血液與人體,賺錢的公司為擴充設備,需要更多的資金;虧本的公司為了營運周轉,更需要資金。資金不足,可能導致周轉不靈,因而倒閉。企業為了達到借款或增加資本的目的,可能虛報其財務報表,以便說服資金提供者,作出決策。
(2)初次發行階段。證監會要求公司有三年盈利,公司為了能上市,就進行財務包裝。這與發行體制有關系。
(3)配股階段。證券會要求上市公司凈資產盈利率6%,才能配股。為實現配股,上市公司也會進行財務包裝。
(4)增發新股。目前有6家上市公司增發新股,總額為10個億以上,定價由承銷商與發生公司協商。這也會導致上市公司的財務包裝行為。東方鍋爐、紅光實業、麥科特、鄭百文、大東海都是「包裝」上市,虛構前三年利潤,以達到IPO目的。
(5)二級市場炒作(操縱價格):企業股票如果上市,為維持股價或為使股票價格能達到預期的波動,常利用不實的財務報表,以達到目的。股票價格預期的波動也可能是蓄意地使股價作暫時性的下跌,以便操縱者得以廉價購進股票,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權或待價而沽。瓊民源與銀廣夏造假案主要目的是配合莊家二級市級操縱價格
(6)其它考慮:我國上市公司粉飾報表另外一個目的避免帶帽(「ST」、「PT」)以及退市;如果已帶帽了,「ST」不想淪為「PT」,「PT」不想最後退市,這些帶帽公司一般都表現出強烈扭虧為盈的慾望以達到摘帽的目的。此外,公司管理階層為了達成預算目標,藉以表現其為成功的經理人;或是為了貪得績效獎金或分紅,可能虛報財務報表。前者可能為了表現自我或與工作職位安全有關;後者則是為了物質報酬。有人稱此類舞弊為「績效舞弊」舞弊手段。
ST黎明及張家界舞弊動機目前還不是很清楚,但不外乎以上三種動機,他們造假首要目的是不虧損,以避免帶帽並為以後圈錢作準備。
2、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徵兆
健全的內部控制有助於預防及檢查員工舞弊,如管理階層蓄意舞弊以虛報財務報表,則內部控制將被逾越,而失去功能。因此,內部控制制度對於預防及檢查管理舞弊的作用不大。審計人員於後事審計工作時,必須對可能導致管理舞弊的徵兆提高警覺,這些徵兆有人稱之為紅旗(Red Flag)或警訊(Warning Signal)。
l 美國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Coopers & Lybrand列舉了29個警號,提醒審計人員及公司監察人注意,並將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警訊列舉如下[2]:1.現金短缺、負的現金流量、營運資金及/或信用短缺,影響營運周轉。
2.融資能力(包括借款及增資)減低,營業擴充的資金來源只能依賴盈餘。
3.為維持現有債務的需要必需獲得額外的擔保品。
4.訂單顯著減少,預示未來銷售收入的下降。
5.成本增長超過收入或遭受低價進口品的競爭。
6.對遭受嚴重經濟壓力的顧客,收回欠帳有困難。
7.發展中或競爭產業對新資金的大量需求。
8.對單一或少數產品、顧客或交易的依賴。
9.夕陽工業或瀕臨倒閉的產業。
10.因經濟或其他情況導致的產能過剩。
11.現有借款合約對流動比率、額外借款及償還時間的規定缺乏彈性。
12.管理階層嚴格要求主管達成預算的傾向。
13.迫切需要維持有利的盈餘記錄以維持股價。
14.管理階層不提供審計人員為澄清及了解財務報表所需的額外資料。
15.主管有不法前科記錄。
16.存貨大量增加超過銷售所需,尤其是高科技產業的產品過時的嚴重風險。
17.盈餘品質逐漸惡化,例如折舊由年數總和法改為直線法而欠正當理由。
2. 雲南國資為啥入主易見股份
因為兩者存在一致行動關系,雲南工投將成為易見股份的控股股東,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將會由雲南滇中新區管委會變更為雲南省國資委。
從上市公司情況來看,目前,易見股份的主營業務涵蓋供應鏈管理、供應鏈金融以及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2019年,供應鏈管理、保理業務、信息服務業務分別為上市公司貢獻營業收入139.27億元、11.77億元和2.0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易見股份在創新領域的探索和拓展成為近年來其業務的一大亮點。資料顯示,易見股份研發的「易見區塊」供應鏈金融平台是國內首批落地的區塊鏈產業應用平台之一,2019年,公司與金融機構的業務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公司與渤海銀行完成了反向保理系統的上線運行,與其業務系統的全面直連,成為渤海銀行總行推薦的供應鏈金融線上化平台,並完成兩家分行的示範性業務落地,參選2019年度產業金融國際優秀案例並獲獎;公司與渤海銀行合作研發的「渤商贏」產品已達到商用條件。2019年,易見股份還與雲南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雲南省分行展開圍繞可信倉庫、農產品交易以及貿易監管等合作。
根據規劃,易見股份將堅持以「企業數據服務商」為定位,以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為支撐,打造數據中台,提供貿易資產、實物資產的資產數字化管理服務,並力爭成為全國領先的企業數據服務商。市場人士指出,未來在地方國資入主與「加持」下,公司的業務前景值得期待。
如今,易見股份已經成為國內區塊鏈龍頭企業,依託定增募資的48億元展業,實現了經營業績高速增長。2018年,公司實現凈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同)8.14億元,而2014年只有0.35億元,短短四年間,凈利潤增長了22倍。
3. 求一個上市公司融資的案例
看一本書《門口的野蠻人》詳細講華爾街的並購融資的。融資的渠道很多,外部融資,間接融資股權融資,融資的產品是非常復雜的,有優先股,債券,可轉債,普通股,等等,具體的搭配很復雜的,書里寫的很清楚。
分給我
4. 金融行業有哪些領域需要大量運用數據分析
1.宏觀經濟分析:國內外宏觀經濟數據分析、政策走勢分析、經濟形勢分析。
2.證券數據內分容析:通過建立數據模型,分析股票指數數據,預測股票走勢。
3.財務報表分析:通過建立分析模型,分析財務狀況,關聯公司之間的經濟往來情況。
4.投資項目評估:多維度分析投資項目,通過數據進行投資決策支持,減少投資風險。
5. 中國有金融性的企業成功上市的案例嗎
如果你需要這方面的資料,可以了解下高通盛融這家上市公司。高通盛融從公司實力、運營狀況、發展前景、戰略規劃方面,已位於國內同行業前茅,作為金融性企業成功上市的案例,我想高通盛融是當之無愧的
6. 金融行業有哪些知名上市公司,並舉例說明該行業中業績最好的公司有哪幾家最差的有哪幾家
金融行業有: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回銀行答、南京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知名上市公司。
該行業中業績最好的公司應該屬招商銀行莫有了。
最差的有:太平洋、山西證券、陝國投A、西部證券、東北證券、東吳證券、國海證券
、ST航投這8家。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7. 民營企業融資案例
民營企業的融資管理探析
摘 要 民營企業除了外部融資約束外,常因缺乏理性的融資管理,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並形成惡性循環,又反作用於外部環境,加劇了民企資金融通的困難。
關鍵詞 民營企業 融資 融資管理
1 引言
我國民營企業缺乏良好的外部融資環境,如何通過資金融通和資本經營來加速企業的發展就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除了歷史原因、金融體制和社會環境等因素之外,融資瓶頸的另一關鍵因素在於民營企業缺乏對不同發展階段融資規律的科學認識和理性的融資管理機制。本文著重從融資管理的理性化入手,強調民營企業應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擴大內部盈餘的積累,由此產生的內部資金管理的優化,必將產生好的外部效應,會在降低經營風險同時,增強了企業的外部融資競爭力,在努力化解外部約束的同時,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和企業價值的提升。
2 民營企業融資管理原則
企業價值最大化也稱企業總價值最大化,即企業權益價值和負債價值之和的最大化,結合企業融資管理的內涵,企業的融資管理的目的在於——合理籌集企業所需資本,在投資收益一定的情況下,使得資本成本和財務風險最低化從而實現融資管理的最終目標,即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因此,企業通過好的融資管理模式來低成本地為企業的發展籌集資金,同時做到資金成本、風險控制和價值創造之間優化和平衡,是企業財務規劃和融資管理的主要原則。
3 民營企業發展中的融資管理思路
從資金融入效應和風險控制角度看企業融資管理,當論及企業的融資需求時,企業融入的長期資本與短期資本在用途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一般來說,長期資本主要用於滿足企業長期發展需要的擴建項目、新建項目和對外投資等方面,而短期資金主要用於解決企業運營資金的周轉等方面。資本結構一般是指長期資本的比例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從長期資本的融入和其產出收益方面,從企業的良性資本循環角度(不考慮不顧及成本的用融入資本來償還債務等方面)來說明企業的融資管理問題。從企業融資的價值創造來看,企業在融資決策時,一般要符合融入資本的投資回報率要大於融入資本的綜合成本。因為當企業投資收益率高於融資綜合成本時,提高了原有資本收益率,增加了企業原有投資利益,並產生了價值創造;當企業投資收益率低於融入資本綜合成本時,企業使用融入資本將使原有資本收益率降低,損害了企業原有投資者利益,甚至發生虧損,嚴重的可能產生經營危機甚而破產。
企業融資理論也認為,企業為了達到市場價值最大化往往尋求最佳的融資結構。由於各種融資方式的資金成本、凈收益、稅收以及債權人對企業所有權的認可程度等存在的差異,在給定投資機會時,企業就需要根據自己的目標函數和收益成本約束來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以確定最佳的融資結構,從而使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本文藉助虛擬的案例,並藉助簡潔的定量分析思路,把融資和投資結合起來,在我國民營企業特有的融資環境和常見的管理思維方式的前提下,在我國民營企業特有的融資環境和常見的管理思維模式下,探討基於價值創造的融資管理方法,該思路和方法適用於一般性的企業,但對於眾多規模實力有限、存在外部環境約束和缺乏理性的融資管理觀念的民營企業而言,更具有實際意義。
一般來說,企業首先要從融資來源的結構和數量入手,預測未來的融資能力。從來源來看,不外乎外源性融資,主要指銀行貸款和證券融資,內源性融資主要是留存收益和業主資本追加,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改革和國有資本在競爭性領域勢力的弱化,民企融資來源將更加廣泛和合理。如股票融資對於一些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在我國民營經濟領域則出現了不願發行股票和上市融資現象,甚至一些前景非常好而且又急需資金來發展壯大的民企,在政府的支持和證券融資門檻降低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如浙江、廣東等很多優秀的民企寧願藉助非正規金融的渠道融資和常規的銀行借貸,即使成本很高、風險大,也不願上市融資,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守財的思想作怪,就其後果,一方面使企業發展資金不足或資金成本過高,另一方面,使他們喪失了通過上市規范企業管理的良機。所以民企融資決策時,要根據發展階段和發展需要,適機吸納社會資本,拋開狹隘的守財思想,多渠道融通資金。
其次,選擇與企業發展戰略相適應的投資方案,很多民企,在歷史上抓住了一些機遇迅速成長,自然而然存在決策的路徑依賴,投機思維甚於投資理念,不做企業的發展規劃和投資項目的遴選,決策跟著機會走,盲目多元化,不考慮企業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建設,結果抓空了一些看似機會的機遇;還有一些民企強調社會資本和政府資源,常通過尋租來鞏固既得利益,一旦政策變化和人事變遷,則從此一撅不振。目前來看,國家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趨於深化,市場經濟法治化、政策協調透明化,產業趨於成熟化,市場中投機的成份和泡沫將越擠越小,因此,民企應該樹立正確的市場經濟思想,科學地進行投資項目的選擇,這就需要認真分析宏觀經濟形勢、中觀行業資迅和微觀自身狀況來確定可選的投資方案,並通過成本——收益分析和風險性分析來測算各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然後在融資能力限額下,找到價值創造最大的投融資組合。
再次,需根據各項目的資金需求量和需求特性(如合資企業的股權比例),以及融資來源的資金成本,可利用線性規劃的方法來解決融資分配問題。
以某企業融資方案規劃為案例。某企業欲投資兩個項目,一個擴建項目,一個新建項目。兩項目投資分別為5 288萬元和1 540萬元(包括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投資收益率分別為20%和25%。在融資來源上,預計發行股票最大額度為3 500萬元(預期的資本成本為14.7%),考慮到股票發行的規模成本,企業最小的發行額度為2 000萬元;該企業銀行的長期貸款最大額度為4 000萬元(資本成本為6.7%);留用利潤的最大利用額度為800萬元(預期的資本成本為8.10%)(見表1)。
該企業可根據以上情況,做出以下融資規劃,目標是融資的綜合資金成本最低。
即:MIN■×14.70%+■×6.70%(1-33%)+■×8.10%(1)
在考慮約束條件的前提下,利用EXCEL線性規劃計算出:
X1=1288,X2=4000,X3=0,X4=740,X5=0,X6=800
最低融資綜合成本為9.24%。且融資組合為,股票融資在兩項目中的分配分別為1 288萬元和740萬元;貸款融資分別為4 000萬元和0萬元;留用盈餘分別為0萬元和800萬元。比較成本與收益,加權投資收益率21.13%大於融資綜合成本9.24%,表明該融資方案是有利的。很多民企出於逐利的思想,強調低成本,認為最低的資本成本將意味著最大投資收益,財務部門上報給決策層融資方案時,也常迎合民企老闆的增利動機,忽略了企業經營和財務的風險,國營企業尚可依賴國家加以解決,而民營企業常以自身資產做融資保證,難以套現,轉而求助相關企業時,又因社會對民企資信非常敏感,多願錦上添花不願雪中送炭,因此陷入困境。
所以,民企更應高度重視融投資的風險性分析,需藉助各方案下的預測現金流量和債務償還籌劃表進行分析。先假設企業前期資產負債表如下(見表2):
根據該融資組合並結合前期企業資產負債狀況來測算和分析,那麼項目的現金流量預測、融資及債務償還籌劃見表3:
從表3我們看到,該融資組合,融資結構中負債比率較高,導致頭一年期末現金流量為負,面臨進一步融資償債的問題,從預測的凈現金流量的累計值11 094.05萬元來看,企業的投融資是有價值的,因此需對融資組合調整。為了降低財務風險,增加股票融資,改變後的融資組合(當然這種融資組合,要多重比較,選擇一較滿意方案):股票融資在兩項目中的分配分別為2 288萬元和740萬元;貸款融資分別為3 000萬元和0萬元;留用盈餘分別為0萬元和800萬元。線性規劃得出融資綜合成本為9.44%,滿足收益大於成本,進一步對財務風險和價值創造進行分析。
如果按照方案⑴融資,企業頭一年需籌得174.36萬元的短期貸款來償還銀行貸款本息。而方案⑵(見表4),頭年就可產生92.64萬元的現金凈流量,沒有償債壓力。累計凈現值為11 918.42萬元。因此不論是從風險的角度還是價值創造的角度來看,企業選擇組合⑵融資模式較為合適。
所以,企業融資管理的科學性很重要,不僅要考慮資金的成本,還要考慮到財務風險,否則,就是用較低的資金成本融入所需資金,也無法維持正常運營,因此,企業融資管理的目標應是在資金成本、財務風險和價值創造這三者之間取得最優平衡。
我國民營企業在發展初級階段,更多是考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融資來源單一的情況下,資本成本高低的因素對民營企業融資的影響較少,可以說更多是通過資本結構的適應性調整而非資本結構的優化角度,來維持企業的生存和未來現金流量的創造。在民企發展的高級階段,多種融資渠道並存,更符合融資次序理論的前提,我國民企應根據特有的融資成本次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注重成本的同時兼顧風險的平衡,來優化資本結構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值。
民企美國借殼上市創出新意四方信息開創借殼和融資同步進行的先例
6月23日,從事電信增值業務的上海四方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反向收購的借殼方式在美國OTCBB市場成功掛牌上市交易,與此同時還實現了首期融資。據悉,這一項目是國內第一個在美國股市借殼上市和融資同時進行的案例。
上海四方信息前身是上海頗為知名的四方尋呼台,此後轉型從事以無線金融信息服務為主的電信增值業務。2003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4億人民幣,稅後凈利潤2400萬元,是國內最大的無線金融信息服務商之一。
公司總經理毛明表示,實現境外上市的根本目的在於,在國際范圍內進行人才、知識和資本等更高層次的競爭,提升公司的整體實力。
四方信息董秘傅思行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反向收購的方式在美國上市,主要是因為相對IPO而言,反向收購方式上市現金成本低、時間短、操作簡便且上市成功有保證,非常適合民營中小企業,而且反向收購上市同樣可以實現融資。相對新加坡和香港市場,美國市場資金容量最大、市盈率最高、具有全球影響力,是較為理想的上市之地。
據悉,此次反向收購的對象是一家代碼為BAQI公司,在過去的幾個月內,其價格一直在1.05美元附近。昨天是收購完成後的恢復交易的第一天,開盤後一個小時內,該公司股價一度飆升到5美元,到記者截稿時止,其股價在3美元左右。
此次借殼上市的幕後總策劃,是在美國以「借殼王」著稱的美國沃特財務集團。該公司在反向收購方面具有豐富經驗,近年來共完成六十多個此類案例。上海四方是該公司在中國的第三個案例。沃特集團還充當顧問幫助中國汽車配件和天獅國際在美國上市。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OTC市場,從去年底至今,除中國汽車系統、天獅國際以外,至少還有7家中國企業在美國成功借殼,其中包括新亞洲食品、深圳雅圖、保定Solartouch、山東宏志廣告、四川電器、托普集團等。
美國沃特財務集團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志浩解釋:所謂反向收購是指國內企業在資本市場並購一家已經上市的公司,然後將自身的業務和資產置入上市公司,獲得上市資格,俗稱「借殼」。張志浩表示,美國沃特財務集團將充分發揮該集團在美國資本市場的優勢,從境內企業的需求出發推動其國際化向更高層次發展。
黃光裕一夜間到手88億--解讀國美上市四大疑問
●一直鍾情IPO,為何最終還是借殼?
●雖是借殼卻巧妙破解了聯交所反收購規則?
●黃光裕高價賣國美「左手倒右手」?
●房地產業務分拆上市還是借殼上市?
本周一,炒作了近三年時間的國美上市之旅終於塵埃落定,黃光裕憑一夜之間「拿到」88億元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人物。然而,在一系列風光背後,黃光裕和國美還是留下了諸多的疑問有待解答。
何以借殼而非IPO?
眾所周知,國美一直在做IPO的准備,為何最終又採用蛇吞象的借殼方式?
曾多次主刀操作內地民營企業赴香港借殼的劉夢熊指出,IPO對擬上市公司過去3年資本、負債、營業額、稅利和董事會架構有嚴格的限制。從時間成本上講,如果一切進展順利,IPO需耗時9個月,但這9個月是非常理想的情況,即呈報的資料真實完整性完全達標,中間沒有任何反復。劉夢熊介紹:「如果在審核過程中,有關機構對其中任何一項有質疑,半年內得不出結論的情況都有可能。屆時,由於時效性,比如報表已經過時,擬上市公司只能把准備工作推倒重來。」而國美是否遭遇到類似的情況尚不可知。
劉夢熊還指出:國內民營企業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環境過渡的發展過程中,難免不出現「兩盤賬」等問題,借殼上市是他們「瀟灑告別歷史,脫胎換骨」的最佳時機。
有業內人士用「心急火燎」四個字來形容國美的心態———時間是黃光裕關心的重點,落腳點則是資金。國美擬訂了龐大的擴張計劃,對資金的需求巨大。根據中國鵬潤披露的信息,裝入上市公司的「國美電器」未來兩年的開店成本超過4億元人民幣。
破解聯交所反收購規則?
投行人士稱,雖然均屬借殼上市,國美電器與借殼海爾中建(1169.HK)的海爾集團相比,其效果完全不同,國美電器的財技更高一籌。
海爾集團的借殼將被聯交所視為新公司上市,必須從頭走完IPO的全部審批程序,而這至少需要9個月時間。
香港聯交所於3月3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上市規則》關緊了借殼上市的後門。
新規則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增設「反收購行動」一項,將進行反收購的上市公司視作新申請人,必須按照IPO的程序審批。
劉夢熊指出:中國鵬潤大可放心,「國美電器借殼註定不會被聯交所界定為反收購。它並不符合《上市規則》對反收購的界定」。
《上市規則》對反收購的一種界定是:注入資產值達到殼公司資產的100%,且收購事項發生後,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動。中國鵬潤2003年年報顯示,截至2004年3月31日,公司總資產約7.1億港元,而注入的國美電器截至2004年3月31日的總資產約31.9億元人民幣(約合29.6億港元),遠遠超過100%的比例。但在收購國美電器之前,中國鵬潤的控制權已掌握在黃光裕手中,而收購後黃光裕的持股量不減反增,不存在殼公司控制權變動的情況,因此並不符合反收購的這種界定。
反收購的另一種界定是:在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的24個月內,上市公司向取得控制權的人士收購的資產值達到殼公司資產的100%.黃光裕取得中國鵬潤(原名「京華自動化」)控制權是在2002年2月,如今已超出24個月的時限,也不符合反收購的這種界定。
49倍市盈率贏家是誰?
中國鵬潤用88億元人民幣的代價購買國美電器2.41億元人民幣的凈資產,溢價超過30倍。若計算市盈率,去年年底國美電器凈利潤為1.78億元人民幣,則此次收購作價的市盈率高達49.4倍。這種「左手倒右手」高價是否公允?
「這個49.4倍是按照國美電器2003年的業績算出來的,並不代表國美電器未來的業績情況。」鵬潤投資集團副總裁張志銘昨日向記者解釋說,「國美電器業績增長的幅度很快,2004年第一季度凈利潤達到了8454萬元人民幣。如果按照這個增長速度,把未來的凈利潤貼現來計算,收購的市盈率並沒有49.4倍那麼高。」
從股權結構看,黃光裕是88億元人民幣(約83億港元)收購代價的受益者。市場人士關心的問題是,黃光裕在取得這些證券後,是否會擇機套現,以兌現這幾十億誘人的紙上財富?
劉夢熊指出:黃光裕必須找到足夠成交量,把得到股份和可換股債券處理出去,否則只是紙上富貴,但減持套現的手續相當簡便,只需選擇證券公司或投資銀行,簽訂承配協議,將股份及可換股債券折讓出手,中間只經過簽訂承配協議、錢款到賬、報交易所公布這幾個步驟。
中國鵬潤與GomeHodingsLimited確定的收購條款對黃光裕未來的減持相當有利。黃光裕所得的中國鵬潤新股不受任何禁售期限制,可以隨時選擇適當的時機出售。可換股債券期限為三年,在到期前黃光裕可隨時行使換股權或擇機轉讓。
可換股債券轉讓需經中國鵬潤批准,但黃光裕又是中國鵬潤的實際控制人。
房地產業務分拆或借殼上市?
即將更名為「國美電器」的中國鵬潤還有一塊房地產業務。2002年初,黃光裕控制中國鵬潤後,後者以1.95億港元的代價向黃光裕收購北京市朝陽區西壩河北里7號院物業項目39.2%的權益。今年2月,中國鵬潤宣布向黃光裕控制的ShinningCrown發行可換股債券,以籌集資金3億港元,主要用於收購上述物業項目剩餘60.8%的權益,從而將該項目裝入上市公司,這也是中國鵬潤目前惟一的一塊房地產業務。
對於這塊房地產業務未來的走向,中國鵬潤6月7日的公告指出:「於本公布刊發日期,董事並未就該物業發展作出決定。」黃光裕在同日表示,中國鵬潤會繼續經營原有的地產業務,但不會在這方面再投入更多資金,未來以零售業務為主。
房地產是鵬潤系的重要產業。在銀行收緊信貸的背景下,鵬潤的房地產未來如何在資本市場上施展?是否會考慮中國鵬潤分拆上市?
亦或尋找新的殼資源?劉夢熊指出,按照聯交所《上市規則》規定,上市公司業務中如有一塊業務上市期滿3年,盈利超過5000萬港元或資產規模超過2億港元,即可分拆。而中國鵬潤的房地產業務在2002年才拿到39.2%的權益,2004年才得到100%的權益,在上市時間上並不符合分拆的要求。張志銘昨日表示,中國鵬潤的這塊房地產業務目前尚無明確的分拆計劃,近期也沒有資金的需求。投行人士指出,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分拆的情況下,房地產業務另外借殼應是不錯的選擇。
國美集團尚有37個門店未裝入上市公司,包括位於香港、上海等地的公司。中國鵬潤執行董事杜鵑於6月7日指出,雖然國美在香港擁有4家門店,但其業務尚未成熟,因此並未注入中國鵬潤。除這些門店外,國美集團於上月底在全國啟動的音像業務也未注入上市公司。
8. 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優秀案例
一、客戶名稱:吉林省宏賀米業有限公司
二、主營業務:糧米收購、加工銷售及副產品經銷,其產品定位中高端。
三、品牌:九香禾潤、家慶余。
四、銷售區域:雲南、貴州、四川、上海、福建、江蘇、浙江、長春等地。
五、融資需求:吉林省宏賀米業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與國內市場比較穩定的批發客戶共同發展,由於近年來市場競爭激烈,對商品的質量要求逐年提高,因此必須對生產設備進行更新改造,改造後對生產流動資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該公司資金周轉1次/2周,並且是先發貨後回款的結算方式,故產生了300萬元的資金缺口,為此申請商會幫助協調解決貸款300萬元,用於該公司的生產經營流動資金周轉。
六、客戶條件:缺少有效的抵押物是阻礙該公司貸款的最大瓶頸。也正因為此項瓶頸,該公司的貸款申請被多家銀行拒之門外。
七、做法:
(一)量身設計融資方案。企業銷售額8000萬元,利潤率5%,固定的采購渠道、固定的銷售渠道、固定的回款周期、固有的消費群體,成熟的管理模式,經營風險較小,如果有恰當的抵押物,那麼宏賀米業有限公司絕對是眾多銀行爭奪的小微企業信貸客戶。
針對企業缺少有效擔保方式的融資難問題,商會會同銀行採取以企業現金流為依託、封閉企業的銷售回款路徑、動產抵押、商會的企業基金作擔保的方式防控風險,經過對企業還款能力及資金需求的合理測算,給予企業授信300萬元。
(二)亮點分析
正常的經營,良好的信譽、有效的擔保一直是銀行向企業發放貸款的主要先決條件,向宏賀米業有限公司發放的30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中,恰恰是商會的企業基金擔保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而與商會合作銀行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產品無需抵押和評估,通過考察企業的經營歷史、信譽度、可持續發展能力,特別是通過重點對企業銷售現金流這一第一還款來源的重點考核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起到了切實解決從事小微企業貸款難、擔保難問題,並且為企業節約了評估、保險、抵押登記等各項費用,省去了抵押擔保等手續,節省了時間。
(三)企業變化
宏賀米業有限公司取得300萬元貸款後,將資金全部投放到了擴大市場和提高商品質量數量上,確保了企業總體經營計劃的順利執行,使公司營業額提升、利潤增加,同時增加了15個就業崗位,競爭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據公司負責人介紹,300萬元的貸款一年能為公司增加6000萬元到7000萬元的銷售流水。
八、案例點評:德惠市種植經銷業商會企業基金擔保貸款誕生於2012年初,是民生銀行專門為優質種植經銷產業鏈的企業設計的小微企業貸款新產品,凡是申請該類貸款的企業,只需向商會和貸款行提供企業及法人相關材料,經考核授信,並由商會企業基金擔保,結算的賬戶建在貸款行,保證銷售回行,資金封閉運作即可獲得融資支持,貸款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抵押和擔保,只依據借款人真實的交易、真實的資產狀況、真實的信譽狀況和經營的持續性作為貸款發放的前提。
9. 最近世界范圍內內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有哪些請給出一些知名上市公司的案例,最好是近幾年的。
1.多元化投資
(1)三九集團的財務危機
從1992年開始,三九企業集團在短短幾年時間里,通過收購兼並企業,形成醫葯、汽車、食品、酒業、飯店、農業,房產等幾大產業並舉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醫葯(000999)發出公告:因工商銀行要求提前償還3.74億元的貸款,目前公司大股東三九葯業及三九集團(三九葯業是三九集團的全資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權已被司法機關凍結。至此,整個三九集團的財務危機全面爆發。
截至危機爆發之前,三九企業集團約有400多家公司,實行五級公司管理體系,其三級以下的財務管理已嚴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債權銀行貸款已從98億升至107億,而遍布全國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貸款和貸款擔保約在60億至70億之間,兩者合計,整個三九系貸款和貸款擔保余額約為180億元。
三九集團總裁趙新先曾在債務風波發生後對外表示,「你們(銀行)都給我錢,使我頭腦發熱,我盲目上項目。」
案例簡評:三九集團財務危機的爆發可以歸納為幾個主要原因:(1)集團財務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資(非主業/非相關性投資)擴張的戰略失誤;(3)集團過度投資引起的過度負債。另外,從我國國有上市公司的發展環境來看,中國金融體制對國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資、快速膨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華源集團的信用危機
華源集團成立於1992年,在總裁周玉成的帶領下華源集團13年間總資產猛增到567億元,資產翻了404倍,旗下擁有8家上市公司;集團業務跳出紡織產業,拓展至農業機械、醫葯等全新領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企大系」。進入21世紀以來,華源更以「大生命產業」示人,躍居為中國最大的醫葯集團。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銀行對華源一筆1.8億元貸款到期;此筆貸款是當年華源為收購上葯集團而貸,因年初財政部檢查事件,加之銀行信貸整體收緊,作為華源最大貸款行之一的上海銀行擔心華源無力還貸,遂加緊催收貸款;從而引發了華源集團的信用危機。
國資委指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對華源集團做清產核資工作,清理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華源集團合並財務報表的凈資產25億元,銀行負債高達251.14億元(其中子公司為209.86億元,母公司為41.28億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合計高達73.36億元,即這些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幾乎已被掏空。據財政部2005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報披露:中國華源集團財務管理混亂,內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屬子公司為達到融資和完成考核指標等目的,大量採用虛計收入、少計費用、不良資產巨額掛賬等手段蓄意進行會計造假,導致報表虛盈實虧,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案例簡評:華源集團13年來高度依賴銀行貸款支撐,在其日益陌生的產業領域,不斷 「並購-重組-上市-整合」,實則是有並購無重組、有上市無整合。華源集團長期以來以短貸長投支撐其快速擴張,最終引發整個集團資金鏈的斷裂。
華源集團事件的核心原因: (1)過度投資引發過度負債,投資項目收益率低、負債率高,說明華源集團戰略決策的失誤;(2)並購無重組、上市無整合,說明華源集團的投資管理控制失效;(3)華源集團下屬公司因融資和業績壓力而財務造假,應當是受到管理層的驅使。
(3)澳柯瑪大股東資金佔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瑪(600336.SH)發布重大事項公告:公司接到青島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青島澳柯瑪集團公司佔用上市公司資金處置事項的決定》,青島市人民政府將採取措施化解澳柯瑪集團面臨的困難。至此,澳柯瑪危機事件公開化。
澳柯瑪危機的最直接導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瑪集團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億元資金。澳柯瑪集團利用大股東優勢,佔用上市子公司的資金,用於非關聯性多元化投資(包括家用電器、鋰電池、電動自行車、海洋生物、房地產、金融投資等),投資決策失誤造成巨大損失。資金鏈斷裂、巨額債務、高層變動、投資失誤、多元化困局等眾多因素,使得澳柯瑪形勢異常危急。
澳柯瑪症結並非僅僅是多元化投資下資金問題,關鍵問題還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魯群生近17年的家長式管理模式。魯群生在特定環境中創業成功,然而在擴張中缺乏應有的風險意識,澳柯瑪近親繁殖任用領導現象是企業對市場缺乏應有的敏感度。
案例簡評:擴張幾乎是每個企業追求的目標。而同在青島的三家家電集團(都是上市公司)卻有不同的選擇:海爾的擴張基於品牌戰略;海信的擴張基於技術突圍;而澳柯瑪的擴張卻選擇了不相關多元化道路。
「發散型的多元化擴張,不但沒有讓澳柯瑪做大作強,發而使其一盤散沙」。澳柯瑪集團大額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用於其非相關多元化投資;然後頻頻發生的投資失敗和管理不善,致使資金鏈斷裂,也把集團風險也轉嫁給上市公司。應當說,造成澳柯瑪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層投資決策失誤、投資監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綜合因素造成的。
2.金融工具投機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機
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航油)是中國航油集團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掛牌企業。中航油於2004年由於石油衍生品交易導致5.54億美元的虧損;被迫於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請債務重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評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風險委員會,還曾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編制了公司的《風險管理手冊》和《財務管理手冊》;風險管理手冊明確規定,損失超過500萬美元,必須報告董事會。
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中航油自2003年開始做油品套期保值業務。但總裁陳久霖擅自擴大業務范圍,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一直未向中國航油集團公司報告,中國航油集團公司也沒有發現。陳久霖一直獨立於中國航油集團公司班子的領導之外,集團公司派出的財務經理兩次被換,集團公司卻沒有約束辦法。
陳久霖和日本三井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和新加坡麥戈利銀行等在期貨交易場外,簽訂了合同。陳久霖買了「看跌」期權,賭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沒想到國際油價一路攀升。中航油從事石油期權交易從最初的200萬桶發展到出事時的5200萬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時造成賬面實際損失和潛在損失總計約5.54億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華永道發布了有關中航油巨額虧損的最終調查報告。報告認為以下因素單獨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權投機交易上受到損失:(1)後來被證明從2003年3季度開始的對油價走勢錯誤的判斷;(2)不想在2004年披露損失;(3)沒有按照行業標准對期權倉位進行估值;(4)沒有正確的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上記錄期權組合的價值;(5)缺乏針對期權交易的適當的及嚴格的風險管理規定;(6)公司管理層有意違反本應該遵守的風險管理規定;(7)整個董事會,尤其是審計委員會,就公司投機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職責。
案例簡評: 中航油從事場外石油期權投機是我國政府明令禁止的。國務院1998年8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取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允許進行套期保值,不得進行投機交易。」1999年6月,以國務院令發布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禁止不通過期貨交易所的場外期貨交易。」第四十八條規定:「國有企業從事期貨交易,限於從事套期保值業務,期貨交易總量應當與其同期現貨交易量總量相適應。」2001年10月,證監會發布《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制度指導意見》,第二條規定:「獲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進行投機交易。」
對從事金融衍生業務操作來看,中航油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還只是個新手;直接與國際大型基金進行對壘,無疑「以卵擊石」。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現在「管理層凌駕」,導致監控機制的失效;直接抵觸了內部控制的經營合規性目標和報告可靠性目標。其違規之處有三點:一是做了國家明令禁止不許做的事;二是場外交易;三是超過了現貨交易總量。 其報告不可靠表現在:從事期權場外交易沒有在財務報告上披露,也沒有直接向母公司匯報。
(2)南方航空的委託理財
南方航空集團公司2004年7月間曝出的巨額委託理財投資損失;隨後,國家審計署廣州特派辦對南方航空實施了專項審計;廣東證監局也在2005年10月對南方航空股份公司進行了檢查。2004年績效考核的179家中央企業中,南航集團由於重大財務違紀事件,從B級降至了C級。2006年4月底,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5財年巨虧17.94億元人民幣;公司將其歸結為航空燃油價格持續暴漲,以及近年收購北方航空、新疆航空兩家公司導致的費用攀升;但這顯然難以說服市場。
南方航空集團屬於國有大型企業,在銀行貸款方面具備良好的信譽憑證,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從每個商業銀行獲得10至20億元的貸款。用銀行的錢來進行投資理財,確實是賺錢的商機。南航集團從2001年就開始進行委託理財業務;與南航集團有過委託理財業務的有漢唐證券、中關村證券、世紀證券。南航集團調集巨額資金乃至賬外資金進行委託理財,其中僅流向深圳世紀證券公司的委託理財資金即達12億元。
南航給世紀證券的委託理財資金基本上被世紀證券用於重倉持有南航集團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2003年7月25日上市,當時因「非典」的影響,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於3.88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價最低的。世紀證券在此低位入貨,3個月不到,南方航空從4.2元上漲到6.8元,升幅超過60%,世紀證券也獲得了豐厚的賬面利潤。但隨後,在油價不斷攀升的壓力下,航空股開始萎靡不振,世紀證券因此損失慘重。從世紀證券賬面上看,南航委託理財的12億資產已經無法償還。也正是由於對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債務壓力,世紀證券被迫走上重組之路。世紀證券無力歸還南航集團12億元委託理財中的7.15億元,南航集團無奈只得將其實行債轉股。
2005年8月,南航集團副總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發、南航集團財務部部長的陳利明因涉嫌違法,先後被司法機關依法逮捕;2006年3月二人被廣東省反貪局移交廣州市檢察院起訴。2006年10月16日,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原財務部部長陳利民因涉嫌挪用、貪污、受賄等罪,接受廣州市中級法院公開庭審。據檢察機關偵查證實,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陳利民利用經辦委託理財的職務便利,採用先辦事,後請示或不請示;只籠統匯報理財收益,不匯報合作對象或隱瞞不報等方式,大肆超范圍地開展委託理財業務,已侵吞集團部分理財收益,收受回扣;超許可權地從銀行貸款供個人、朋友注冊公司、經營所用;收受漢唐證券、世紀證券、姚壯文賄賂近5400萬元,挪用公款近12億元,貪污公款1200多萬元。
案例簡評:南航集團的委託理財業務,實際上是南航集團用自己的錢,藉助於證券公司進行操作自己的股票。從法律法規方面來說,不論是國有資金入股市炒股,還是利用自有資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從內部控制的角度說,南航集團幾十億的委託理財業務集中於公司2-3個人的運作,企業決策層、黨委、內部審計監管沒有跟上,雖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層縱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說是對重大投資監控不到位;個人收受賄賂、挪用和貪污公款,反映了關鍵人員的道德敗壞和企業基本內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層凌駕等問題。另外,中國的金融體制也為這種現象提供了便利。
(3)國儲局的銅期貨投機
2005年11月13日開始外電紛紛披露,中國國儲局一名交易員劉其兵在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市場上通過倫敦金屬交易所場內會員SEMPRA,在每噸3000多美元的價位附近拋空,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這批頭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9月中旬以來,銅價每噸上漲約600多美元,這些空單無疑已經造成巨額虧損,而該交易員劉其兵則神秘失蹤。國儲局的交易對手包括斯邁爾金屬公司、瑞福期貨、倫敦標准銀行、巴克萊銀行、曼氏集團、AMT、薩頓公司、以及一家總部在法國里昂的基金公司。
國儲局選擇了部分交割,即向倫敦交易所交付5萬噸現貨銅,其餘15萬噸的空單展期到遠期。市場人士指出,國儲目前以3.7億元左右的虧損,換得了短期的風平浪靜;但是與國際基金的對決還將繼續,最後的結局還沒有出現,不排除基金再度逼倉的局面出現。
在國儲銅事件上,同樣是普通的調節中心的交易員,一邊為中心做交易,一邊為自己建立了多達20萬噸的頭寸,嚴重被套且長時間沒人發現;另外,交易行為由原來的兩個崗位變成由劉其兵一個人操控。
案例簡評:國家物資儲備是國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戰略後備力量,是保障國家軍事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實上,當國儲局從負責國家戰略物資儲備調節向投機賺錢的方向轉變時,它就已經開始背離其固有的職責。
同中航油期權投機案一樣,同樣是小角色、新手的國儲局,與國際基金大諤對壘,顯然不是其的對手。
吳其兵進行投機性銅期貨操作,顯然有悖於國家相關法規規定的限於套期保值業務。對於重大的期貨業務交易由一個人操控,嚴重違反了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不相容職務分離);另外,一起跟進的與公司業務相當的「老鼠倉」,說明關鍵交易員存在嚴重的道德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