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川南城際鐵路的建設意義
為加快構建川南城市群之間的城際快速通道,四川將啟動川南城市群城際軌專道交通網規劃編制工作。
川南城屬際鐵路全面建成後,川南經濟區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將來會充分體現。川南城間距短、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未來將會成為四川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項目北銜接成渝高速鐵路,南連規劃建設的渝昆鐵路,是成渝經濟區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川南城市群快速客運通道之一,是一條服務於成渝經濟區次級中心城市客流的快速鐵路。該項目實施將推動沿線地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旅遊資源開發,對促進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
❷ 中國(瀘州)西南商貿城的項目規劃簡述
建設中的西南都匯位於瀘州主城區隆納高速入城路口,鄰瀘州6大高速、四川第一港——瀘州集裝箱碼頭及瀘州機場
根據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沿長江發展帶上的酒城瀘州,作出「裝備製造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的明確定位,緣於歷史和現實的結合;據最新消息,佔地1300畝,總建築面積超過160萬平方米的四川省重大項目、雄視川滇黔渝結合部的超級商業「航母」——川南城市群超級門戶中心「西南都匯」,目標直指與成都荷花池、重慶朝天門鼎足而立的中國西南商貿第三極。 長、沱兩江環繞的酒城瀘州,憑借得天獨厚的黃金水道優勢,自古商貿繁盛。自唐宋以來,瀘州一直便是川滇黔渝結合部的物資集散地;宋、明時期,瀘州即是與成、渝鼎足而立的全國33個商業都會之一。解放之初,「成渝瀘萬」四川盆地四大商業都市,瀘州仍位居第三。改革開放初期的上世紀80代年初,瀘州的小市和轉角店,曾是大西南最大的化纖和卷煙批發市場,名滿全國。
放眼當今川南及相鄰的雲、貴、渝周邊縣、市、區,就城區大型商業設施而言,1萬平米以上的商業賣場數量和密度,沒有一個城市能與瀘州相比。
在隆納高速公路連接線瀘州入城口破土動工,拉開瀘州重振西南商都雄風的大幕。定位川南城市群超級門戶中心,佔地1300畝、總建築面積超過160萬平方米的中國(瀘州)西南都匯,是一個集大型商業、商務金融、旅遊觀光、美食娛樂、酒店寫字樓、商務公寓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城市生活綜合城。建成後將是小資的「聖地」、大資的「氣場」、品牌商家和經營者的「夢工場」,以及瀘州國際化的「窗口」,時尚潮流的「引擎」和城市「名片」。
超級商業「航母」西南都匯,是一個由若干功能板塊組合而成,集吃、穿、住、游、購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立足瀘州,憑借瀘州區位、交通、政策、商業傳統等優勢,利用160萬平方米的超大體量產業+商業的組合形態,助推川南及周邊7市經濟一體化進程。 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一個快速發展的區域帶動。按瀘州市城市規劃,城北是集文化、體育、交通、商貿、居住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正在建設中的西南都匯,位於瀘州主城區隆納高速入城路口,鄰瀘州6大高速、四川第一港——瀘州集裝箱碼頭及瀘州機場,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公共設施配套方面,西南都匯正對面,是正在建設中的國家一級客運站——設計日發送旅客5萬人次的瀘州客運中心站,是全國196個二級樞紐中心城市中最大的客運站;瀘州高鐵總站選址城北隆黃鐵路以北,南與城
北客運中心和建設中的西南商貿城相鄰;瀘州醫學院城北校區、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院、瀘州大劇院、瀘州教科城、奧林匹克公園、六七十個小區樓盤聚集城北。
瀘州市政府決定,規劃城區內不再批建同類市場,城區內商貿批發市場將通過政策引導、規劃調整、市場運作,逐漸搬遷進中國(瀘州)西南商貿城。超級商業「航母」西南都匯,承載著瀘州批發市場搬遷升級的重任。
前不久,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流通分會名譽會長楊東輝,在瀘州舉行的中國服裝服飾模式創新論壇指出:隨著東南沿海地區紡織服裝產業不斷向中西部梯度轉移,二線城市中的專業市場異軍突起,商貿流通業表現出了新的發展活力。這種產業轉移對西部城市是一個重要的契機,二三線城市將成為紡織服裝業新的掘金熱點。瀘州處於川滇黔渝結合部,商貿優勢異常明顯。作為西南地區與成都荷花池、重慶朝天門鼎足而立的西南商貿中心,西南商貿城必須把握住這一契機,打造一個承接東部沿海服裝企業構建渠道、拓展內銷市場的新渠道、新平台。 1月18日,西南都匯一期工程——西南商貿城啟動招商,立即掀起一股熱潮並創下「業界奇跡」:在短短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47萬平米商品展貿區,全面招商大捷。來自全國各地和瀘州本土的服裝服飾、家居建材、五金機電、小商品、副食品等行業6000餘位商家,紛紛搶灘入駐。
以夢舒雅、婭麗達、渡森為代表的河南服裝企業認為,「西南商貿城定位精準,市場前景巨大」,表示將以西南商貿城為平台,設立企業在西部地區的運營中心,打造中原服裝西部展貿中心,構建中原服裝進入西南市場、繼而輻射大西部的中原服裝品牌運營的大平台。
國內牛仔生產基地——中山沙溪的百餘位生產廠家,抱團進駐西南商貿城,以廠商直銷、品類完善、經營規模等優勢,構建西部牛仔分銷中心與品牌加盟運營中心。西部地區規模最大、品類最豐富、價格最實惠的牛仔經銷基地——西部牛仔城就此落戶西南商貿城。
業界極負盛名的浙江海寧、餘姚、桐鄉的各大皮革廠商,全面簽約進駐西南商貿城。以雪豹、獸王、瑞彪為代表的皮衣廠家,以巴黎世家、萬里馬、袋鼠為代表的皮具箱包廠家,整體入駐西部皮革城,成就川南、滇東、黔北、渝西地區最具專業、最具檔次的皮革市場。
引進100餘種知名品牌,在西南商貿城西部五金機電城二樓簽下1000平方米,打造瀘州最大的電動工具超市。同時,重慶福建南安商會簽下30個店鋪,將整體入駐西南五金機電城
❸ 成渝經濟區的成渝之心
定位
內江將以「加快建設成渝經濟區新高地,加快建設川南城市群中心城市」為目標,加快建設「六大基地」:以「管好30萬,建好60萬,規劃100萬」為重點,打造中國循環流化床電站節能環保示範基地;以釩鈦資源精深加工為重點,打造中國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以汽車關鍵零部件製造和「鍛壓、沖壓、鑄造、電鍍」中心建設為重點,打造中國汽車(摩托車)。發展為經濟區的農產品加工、冶金建材、汽車零部件生產、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重要的商貿物流節點城市。
零部件製造基地;以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發展再製造業為重點,打造中國「城市礦產」示範基地;以巨騰國際內江基地等項目建設為重點,引進發展配套產業,打造成渝經濟區電子信息產業配套基地;以農業標准化生產和農產品深度開發為重點,打造成渝經濟區綠色食品基地。在成渝經濟區發展上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積極對接「成渝經濟區議事協調機構」,努力創建成渝經濟區產業配套基地、產業交易中心、物流園區、巴蜀文化中心、服務業總部基地,努力創建成渝經濟區民生產業基地、金融先行戰略示範區、人才交易市場。「在此關鍵時刻,內江必將擊鼓奮進,在成渝經濟區中快速崛起,贏得應有地位。」
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備受內江市民關注的內江市城區「人工湖」兩岸城市設計和高鐵片區城市設計初步方案日前出爐。2011年4月23日,內江市召開專門會議,研究討論規劃設計方案。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工程師從規劃背景、目標定位、概念設計、節點方案四個方面介紹了內江城區「人工湖」兩岸城市設計方案。
「人工湖」兩岸規劃設計方案
首先把內江定位為:幸福、宜居、樂業的甜蜜之城,按照內居外憩、山環水繞、見塔知城的設計准則,對「人工湖」兩岸「山-水-江-城」整體景觀和桐梓壩大橋至新壩大橋、大沖山地段、大洲廣場西擴區域三個節點給出了詳細的規劃設計方案;以及把內江定位為:成渝之「心」,包括五個方面:交通之「心」(成渝地區重要交通樞紐)、物流之「心」(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工業之「心」(成渝地區的新型工業產業基地)、服務之「心」(成渝兩市之間的新興服務業中心)、休閑之「心」(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濱水宜居城市)。
對高鐵片區的設計定位為:成渝遊憩之心,在規劃設計上突出特色化、專業化、高端化、規模化。
據悉,內江「人工湖」兩岸規劃設計將站在定位於「聯合國人居獎」的高度來細化設計方案;通過對建築、景觀最好的規劃設計,繪出最新最美的內江城市畫卷。
❹ 現在四川重點打造的四大城市哪四個城市
四川省沒有重點打造四大城市,是重點建設四大城市群:
努力把成都建成西南內地區「三中心兩樞紐一基容地」及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促進攀枝花、綿陽、自貢、南充加快發展,有條件的向特大城市邁進。推動內江、瀘州、宜賓、樂山、德陽、達州、遂寧建成大城市。努力構建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及攀西城市群。
1、成都平原城市群包括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眉山市、資陽市以及樂山市主城區、夾江縣、峨眉山市和雅安市主城區、名山縣等;
2、川南城市群包括自貢市、瀘州市、內江市、宜賓市,以及樂山市除主城區、夾江縣、峨眉山市外的其餘城鎮;
3、川東北城市群包括廣元市、遂寧市、南充市、廣安市、達州市、巴中市;
4、攀西城市群包括攀枝花市、涼山州以及雅安市除主城區、名山縣外的其餘城鎮。
❺ 自貢高新區的高新概況
自貢市位於四川盆地南部,處於成渝經濟帶和全省第二大經濟區川南城市群的幾何中心,1939年因鹽設市,素以「千年鹽都、南國燈城、恐龍之鄉」享譽中外,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先後被評為最佳浙商投資城市和最佳粵商投資城市。全市轄四區兩縣和一個國家高新區,幅員面積4373平方公里,總人口328萬,是川南第一個主城區面積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萬的「雙百」特大城市。自貢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老工業城市,鹽及鹽化工、機械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人力資源充足,區位優勢明顯,投資環境優良、是業主投資發展和居家生活的理想樂園。
自貢高新區於1992年經省政府批准建立,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目前已開發30平方公里,總人口20萬人,是自貢最具開發潛力、最富發展活力、最宜興業居住的區域。作為構建「五個自貢」和建設成渝經濟區西南部區域中心城市的重要載體,自貢高新區始終堅定不移地推動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先後成為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節能環保裝備製造)產業化示範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十一五」期間,自貢高新區經濟社會實現大發展、大跨越、大提升,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成倍增長。
未來五年,高新區將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揮國家級高新區的政策和品牌優勢,牢牢把握「次級突破加快崛起」這個主題,貫徹省委「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以加快發展轉型為主線,科技創新為動力,城市建設為支撐,民生改善為根本,把自貢高新區建設成為全省乃至西部一流的科技創新引領區、特色產業集聚區、現代城市宜居區和特色生態旅遊區,緊緊圍繞建設「輻射川南、服務成渝、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戰略定位,打造科技創新、產業金融、旅遊商貿三大中心;打造以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新材料為特色主導,電子信息、生物醫葯為重點培育,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3+2+1」產業體系;實現發展規模和發展品質雙跨越,發展活力和發展水平雙提升,建成西部一流的百千產城互動發展示範區。
❻ 滇中城市群的布局
兩軸包括滇中東西、南北兩條重點發展軸,是滇中城市和產業一體化建設的綜合廊道,是中國陸路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必由通道。
1、東西軸
以連接曲靖——昆明——楚雄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等交通設施為依託,重點發展中央商務、先進製造業、空港物流、生物制葯、重化工等產業,成為滇中城市圈連接黔桂、珠三角地區,拓展緬印巴的重要軸線。
2、南北軸
以連接武定〈祿勸〉——昆明——玉溪高速公路和鐵路等交通設施為依託,建設具有綠色生態、科技文化創新和休閑經濟走廊三大功能的縱向主發展軸,成為滇中城市圈向川渝腹地、長三角地區發展、向越老泰柬輻射的重要軸線。 以環滇中城市的公路網、鐵路網和軌道交通網的建設為基礎,構築「極核圈層」、「帶動圈層」及「輻射圈層」三大圈層結構,加快滇中城市經濟圈的形成,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依託昆明面向東南亞、南亞交通樞紐建設和滇中城市經濟圈公路網、鐵路網、軌道交通網的建設,形成溝通廣大內陸地區和面向東南亞和南亞、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陸路樞紐,使滇中城市經濟圈成為中國西南對外開發和經濟增長的新高地。
1、極核圈層
依託昆明鐵路樞紐環線和昆明繞城高速公路,構築極核圈層。規劃范圍主要包括現代新昆明和距核心城市中心約30—50公里范圍內的部分市、縣(區)、鎮和相關區域。極核圈層與核心城市聯系緊密,是各種要素依託國家和省級產業園區集聚和擴散的地帶,主要發展高技術產業、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化工、物流等產業,經濟增長力強勁,對圈外具有較強帶動、輻射和服務功能。
2、帶動圈層
依託連接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武定縣(祿勸縣)環狀城際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圈,構築帶動圈層。規劃范圍為極核圈層外圍、距核心城市中心約100到150公里范圍內的城市和區域,屬於一小時經濟圈。該圈層是擴展城市規模,發揮人口集聚功能,培育新興特大城市的主要地帶,也是實現產業分工和合理布局的主要地帶,以發展煙草及配套、加工業、化工、冶金、生物、現代農業等產業為主,具有較強的經濟社會發展帶動作用。
3、輻射圈層
依託連接宣威、富源、羅平、石林(彌勒)、通海、峨山、新平(腰街)、南華、姚安、大姚、永仁、元謀、武定、尋甸、東川、會澤的環狀高速公路圈,構築輻射圈層。規劃范圍為帶動圈層外圍、距核心城市中心約150到200公里范圍內的市縣(鎮)和區域,屬於兩小時經濟圈。該圈層是培育地方性中心城市,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地帶,重點是提升產業集聚度,加強產業競爭力,發展新興產業,承接極核圈層產業與功能轉移、擴散。 四極:曲靖、玉溪、楚雄、武定〈祿勸〉四大城市增長極
1、東部——曲靖增長極
以構建珠江源大城市為目標,拓展對周邊地區和省份的輻射、帶動作用,使曲靖成為全國重要的集生產、加工、貿易、科研為一體的重化工和有色冶金基地;承接黔桂川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物資集結和運輸樞紐。
2、南部——玉溪增長極
以加快昆玉一體化進程為目標,整合區域內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推進兩城交通公交化,逐步由通信、金融兩城一地向一體化邁進,構建世界級的煙草產業基地、花卉基地、科技創新基地、康體休閑旅遊基地以及最適宜居住地。
3、西部——楚雄增長極
以加強和提升城市聚集力為目標,加快發展生物產業,建設全省重要的綠色產業基地、冶金化工基地、突出特色文化,民族文化旅遊產業基地以及承接產業轉移和出口加工基地,形成並發揮聯動滇中、滇西的重要功能作用。
4、北部——武定祿勸增長極
為彌補滇中經濟圈城市鏈條中的塌陷環節,將武定、祿勸兩縣合並規劃建設成為一個生態化新興產業示範(組團)城市,設立生態產業園區,發展現代農業、科技文化創新、環保等新興產業。充分發揮承接昆明、聯動攀枝花,帶動相對落後的滇中北部經濟發展的功能作用。 以昆明為核心,呈放射狀的五大通道,通過鐵路、公路網溝通內陸,連接東南亞、南亞。
1、滇東北通道
以昆明經曲靖至上海的滬昆鐵路和滬昆高速公路為基礎。滇東北通道連川、渝、黔,直接與成渝經濟帶相接,是中國廣大的內陸腹地和長三角地區進入東南亞、南亞最便捷的陸路通道。
2、滇西北通道
以昆明至成都的成昆鐵路和昆永高速公路為基礎。滇西北通道面向川、藏和金沙江上游,與關中城市群呼應,是中國西部地區通邊達海的重要通道。
3、滇西南國際通道
以昆明經楚雄至大理並延伸至瑞麗和緬甸的第三亞歐大陸橋西南通道(泛亞鐵路西線重要部分)為基礎。滇西南國際通道是中國走向南亞、印度洋最便捷的陸路通道。泛亞鐵路西線以及中緬陸水聯運通道開通以後,滇西南國際通道運輸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滇中城市群作為中國面向南亞、印度洋開放的樞紐地位將進一步凸顯。
4、滇南國際通道
以昆明經玉溪至河口、磨憨的泛亞鐵路東、中線和昆河、昆曼高速公路為基礎,並延伸至越南河內、海防和泰國曼谷。滇南國際通道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直接降低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陸路運輸成本,有利於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往來,更有利於中國和東南亞旅遊業的發展。
5、滇東南通道
以昆明至南寧的雲桂鐵路、昆衡高速公路為基礎,經過泛亞鐵路可直達越南、泰國、緬甸等東盟國家。滇東南通道處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大湄公河次區域、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區等多區域合作相互疊加、融合的區域,為將滇中經濟圈建設成為中國~東盟物流、商貿、加工製造基地,信息、交通樞紐和金融中心創造有利條件。 兩環是指依託滇中內、外環交通體系,以昆明城市為核心,聯系昆明半小時通勤圈和一小時通勤圈的兩個環狀區域。兩軸一個是「曲靖-昆明-玉溪」發展軸,另一個是「楚雄-昆明-文山」發展軸。
❼ 成渝的城市群
●2006年1月,四川構建成都、川南、攀西、川東北、川西北五大經濟區決策出台。成都經濟區包括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資陽等五市。
●2006年3月,成都、眉山簽訂了「成都經濟區」提出後的首個區內城市間合作協議。之後,眉山市6區縣與成都12個區市縣先後建立合作關系。
●2008年4月,成都、資陽召開區域合作聯席會並舉行有關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合作開發成資工業集中發展區、三岔湖,議定了《成都—資陽區域合作工作協調機制》。
●2010年1月30日,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聯席會召開第一次會議上,成都、德陽、綿陽、雅安、眉山、資陽、遂寧、樂山八市共同簽署了《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框架協議》。
●2010年1月31日,資陽、眉山正式接入區號028。
●2010年4月,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八市共同簽署了《成都經濟區勞動保障區域合作框架協議》,8月再簽 《成都經濟區勞動保障區域合作社會保險工作框架協議》。
●2010年8月30日,在《成、德、綿規劃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上,公布了《成都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2009-2020)》。按照規劃目標,到2020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將成為西部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群。
●2010年9月,四川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規劃建設天府新區,形成以現代製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集聚、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 重慶經濟區包括重慶市主城區為中心的地區、萬州為中心的川東北地區和涪陵地區。
該區域的功能定位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以及高新技術產業、汽車摩托車、石油天然氣化工和裝備製造基地,內陸開放高地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
構建以重慶主城區為核心,以「一小時經濟圈」地區為重點,以主要交通干線和長江為軸線的空間開發格局。
強化重慶主城區的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先進製造和綜合服務水平,建設全國重要的金融、科技創新、教育文化、商貿物流中心,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培育壯大沿交通軸線和沿長江發展帶,拓展發展空間,加強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產業分工協作和資源利用合作,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形成本區域新的增長點。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保護與合理開發三峽庫區漁業資源。
加強長江、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和水污染治理,改善中梁山等山脈的生態環境,構建以長江、嘉陵江、烏江為主體,林地、淺丘、水面、濕地帶狀環繞、塊狀相間的生態系統。 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成都市與重慶市主城之間的公路交通大動脈,是四川盆地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公路途經四川盆地腹心地帶,連接成都、內江、重慶三大城市,途經14個縣(市)區,設計為全封閉、全立交、設中央分隔帶、單向行駛的四車道公路,路基基寬度21.5米至25米,設計行車時速100千米。設計交通流量每晝夜4萬輛。
成安渝高速公路於2009年開工,該公路建成後將成為成渝間最短的高速公路,全長約251千米,其中四川段全長約175千米。成安渝高速公路按雙向8車道標准設計,其中資陽境內為雙向6車道,最高時速為120千米,從成都到重慶僅需約2小時。從成都市繞城高速吳家墳段,經洛帶穿越龍泉山隧道群,在簡陽養馬跨越沱江,在童家鎮收費站前方100米處跨越國道G318線,再經樂至、安岳南部,在文化鎮與內遂高速公路交叉,經興隆、李家,穿越張家岩隧道、山官廟隧道,在安岳縣忠義鄉觀音橋附近進入重慶大足,經高升、龍崗、智鳳、石馬、金山至銅梁縣圍龍鎮,直達重慶。該路建成後將是成渝間最近的高速公路,從成都到重慶僅需2小時多一點。 成渝鐵路建於1950-1952年。線路從成都站向東引出,過陳家灣站後折向正南進入簡陽市,經資陽、資中、內江、隆昌後折向正東,過永川又向南延引,在白沙站返向東北,沿長江北岸前行抵達重慶市。是中國西南地區第一條鐵路干線。於1980年代末實現了電氣化。
成渝城際鐵路全長308千米,設計時速為350千米/小時,沿途設立成都東、簡陽南、資陽北、資中北、內江北、隆昌北、榮昌北、大足、永川東、璧山、沙坪壩、重慶共12個站點。屆時,成都到重慶直達時間將在1小時以內。
❽ 四川省重點打造的四座特大城市有那四個
四川省重點打造的不是特大城市,而是「四大城市群」,分別為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東北城市群。
根據《四川省「十二五」城鎮化發展規劃》,對四大城市群的范圍及城市等級作了明確劃分,具體如下:
1、成都平原城市群,包括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眉山市、資陽市以及樂山市主城區、夾江縣、峨眉山市和雅安市主城區、名山縣等
2、川南城市群,包括自貢市、瀘州市、內江市、宜賓市,以及樂山市除主城區、夾江縣、峨眉山市外的其餘城鎮,幅員面積約4.42萬平方公里。
3、川東北城市群,包括廣元市、遂寧市、南充市、廣安市、達州市、巴中市,幅員面積約8.2萬平方公里。
4、攀西城市群,包括攀枝花市、涼山州以及雅安市除主城區、名山縣外的其餘城鎮,幅員面積約6.7萬平方公里。
四大城市群發展重點:
1、成都平原城市群發展重點:加大對區域內主要河流和骨幹道路的綠化建設,有效貫通城市間森林、濕地斑塊,加強城市群生態空間連接。同時,積極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大力開展森林城市、森林小鎮等建設,增加城市森林與綠地面積,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提高城市生態承載力。
2、川南城市群發展重點:加強以人為中心的城市森林建設,有效增加城市(鎮)內森林綠地面積。結合地方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森林資源較好的城市和地區,加強生態科普教育基地等生態服務設施建設,增強森林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森林的綜合惠民能力。
3、川東北城市群發展重點:該建設重點是對現有城市森林生態系統進行質量提升,充分展現各自城市特色,加強生態科普教育基地等生態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森林綜合惠民能力。
4、攀西城市群發展重點:該區域建設發展重點是總結和推廣攀枝花市、西昌市建設森林城市經驗和模式,積極推進森林縣鄉村建設。加強雅礱江幹流和安寧河等區域森林資源保護和修復,加強道路綠化景觀廊道的建設,構建以森林為主體的網路生態屏障。
❾ 自貢和成都有什麼不同
成都市轄9區4市6縣,面積平方公里,總人口1082萬,其中市區人口464.5萬。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樞紐,綜合實力西部第一。
自貢市地處四川省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轄區面積4373平方公里。總人口320萬人。轄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和榮縣、富順兩縣,歷為省轄地級市。以內宜高速、隆雅、遂筠公路和內昆鐵路與鄰交通。有兩千年的鹽業史,是我國最早設立的23個建制市之一,素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而蜚聲中外。市轄兩縣是全國優質商品糧和商品豬生產基地;擁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和晨光研究院、炭黑工業研究院、井礦鹽研究院等全國性的研究院所。先後榮獲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是川南地區第一座大城市。
區位和交通優勢。通過內宜、成渝高速公路直通成都、重慶,通過內昆電氣化鐵路和建設中北京至昆明國道南來北往,通江達海。自貢市地處川南腹心,與內江、瀘州、宜賓、樂山市直接通過高速或高等級公路連接,構成川南城市群。是四川省域優先發展的大城市和重要的二級中心城市,是長江上游經濟帶中聯系成渝經濟走廊和川南城市經濟區的中繼站。自貢到宜賓空港70 公里。是我國西南最大的電力輸配樞紐與西電東送的電力集輸中心和川南微波通信樞紐。
❿ 白馬鎮的經信事業
白馬鎮有目供水量7500t的自來水廠1座;有300000kV變電站1座(八角井變電站),城、鄉電網改造完成;有日供氣立方米的白馬天然氣公司;移動、聯通、電信、鐵通等通訊網路均覆蓋全鎮,有裝機容量12000門的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有線電視覆蓋全鎮各村,光纖電視已經開通;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四川省農村信用社5家金融機構均在白馬鎮設有辦事機構;有農貿、工業品、木材、糧食等市場;白馬鎮有3所衛生院,2所廠醫院;共有1所綜合中學(內江二職中)、3所初級中學(內江七初中、內江電力初中、內江電建初中)、15所小學、4所幼兒園設在白馬鎮。
在白馬轄區內布局有中、小工業企業近百戶,主要分布在電力能源、機械製造、冶金建材、醫葯化工、食品飲料等產業。目前白馬鎮境內的電力工業園有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60萬千瓦循環流化床示範電站機組已並網發電,正積極規劃發展66萬千瓦和100萬千瓦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示範電站,著力打造全球唯一擁有「10萬、30萬、60萬、100萬」千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機組的試驗示範基地,建成集全國大型循環流化床「工程技術中心、人才培訓中心、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為一體的全國循環流化床技術示範基地。2011年,白馬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04.08億元,同比增長48.6%;完成增加值33.78億元,同比增長38.4%。
在白馬新城,境內公路、鐵路交通發達便捷。未來將實現與成渝高速公路、內遂高速公路、內宜高速公路的立體互連互通;為建設成渝鐵路、內昆鐵路的中轉樞紐,內江市中心城區新鐵路客運、貨運站也將布局此地,區位交通優勢凸顯。其中,渤商西部物流中心被列入2012年全省50個重點項目、省商務廳10大重點項目,市上已將該中心布局在白馬鎮,並以此為依託建設現代物流產業園區,大力發展面向內江工業園區、川南城市群,服務整個成渝經濟區,同時輻射西部地區的現代物流業,努力打造連接成渝、輻射周邊省區和市域內的商貿、物流網路,構建成—內—渝物流廊道,形成大物流帶動大工業,大工業支撐大物流的雙輪驅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在白馬新城,第三產業發展較好,人氣、商氣旺盛,具有很強的市場消費能力。市場體系較為完善,工業品、糧食等市場覆蓋周邊鳳鳴、沱江等鄉鎮,呈現出供銷兩旺的態勢。並形成了休閑觀光環線,新增綠化面積約6000畝,建成了1000多畝花卉苗木基地,發展集休閑、旅遊、餐飲為一體的星級農家樂10餘家,十里休閑走廊被省上列為全省重點推薦的17條鄉村旅遊線路之一。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如今的白馬新城,已經在歷史的進程中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這匹年輕的「白馬」將帶領市中區在未來的城市發展中縱情馳騁。
內江高新區以白馬組團為核心園區(高新西區),以高橋組團為高橋園區(高新東區),以隆昌經濟開發區為隆昌園區(高新南區),建成區面積近期達到51平方公里、中期達到84平方公里、遠期達到120平方公里。而其中高新區核心區(西區)要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葯、節能環保、現代物流(含倉儲)等產業,打造「川南矽谷」。
經過近半年的緊張籌備,全市人民關注的內江高新區5月12日正式掛牌成立,拉開了高新區全面建設的大幕。5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動員大會,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八次全會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動員全市上下加快推進內江高新區建設,掀起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新高潮。市委書記彭宇行為內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黨工委授印、授牌;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松柏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授印、授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賓,市政協主席陳宗淑等出席;市委副書記任曉春宣讀內江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班子成員任命文件;內江高新區、市中區、東興區、隆昌縣和內江經開區分別作表態發言。
我市在高新產業發展中,強調結合內江實際,突出創新孵化、產城相融、帶動促進等特色;將迅速啟動包括骨幹路網、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支撐園區建設的投融資機制,做到機構人員到位、要素保障到位、責任落實到位。力爭2014年建成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015年申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6年建成國家級高新區。 從市中區建設局獲悉,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7個部委共同公布的全國重點鎮名單,四川省277個鄉鎮入選,其中內江市11個,市中區白馬鎮成功躋身其中,為市中區唯一一個納入全國重點鎮的鄉鎮。據了解,全國重點鎮是指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潛力大、服務功能較完善、規劃管理水平較高、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發展大鎮,作為縣(市)域中心和副中心,全國重點鎮在縣(市)域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核心的作用,承擔著加快城鎮化進程和帶動周圍農村地區發展的任務,是小城鎮建設發展的重點和龍頭。根據相關文件,有關部委將研究制定加強全國重點鎮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白馬鎮作為內江新城建設的組成部分和高新區建設的承載地,位於「內自一體化」腹心地帶,內昆鐵路、206省道、內宜高速、內遂高速等縱穿全鎮,輻射周邊鄉鎮、區、市,屬於交通樞紐中心,沱江穿鎮而過,區位優勢明顯。雖然白馬鎮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但是也存在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滯後、用地指標不足、資金匱乏、建設相對緩慢的問題,在成為國家級重點鎮後,通過享受國家和省上在政策、項目、土地、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上述問題將逐步緩解,從而加快鎮域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
川南城際鐵路布局白馬鎮
川南城際鐵路線路將從四川省內江出發,連接成渝高鐵,再從內江到自貢,自貢到宜賓,宜賓連接成貴高鐵,而瀘州的接線問題也正在研究中。
從川南城際鐵路的走向來看,鐵路分為內江至自貢至瀘州鐵路和自貢至宜賓鐵路兩段,兩段湊成了人字形狀。鐵路全長220.65km,其中內自滬段正線長度130.96km,自宜段正線長度89.69km,為新建客運專線,速度目標值250km/h,全線共設車站12個。 該項目總工期為5年,計劃於2015年12月動工,2020年11月建成通車,總投資約309億元。
新建川南城際鐵路位於四川省南部地區,分為內江至自貢至瀘州鐵路和自貢至宜賓鐵路兩段。內江至自貢至瀘州鐵路起於內江市成渝客專內江北站,向南經白馬、永安後進入自貢境內,再經大安、自貢市區沿灘區、富順縣進入瀘州境內,爾後線路南行經瀘縣止於瀘州市;自貢至宜賓鐵路起於內江至自貢至瀘州線自貢東站,向南經鄧關後進入宜賓境內,再經大觀、臨港,接軌在建成貴客專宜賓東站。
從川南城際鐵路的走向來看,鐵路分為內江至自貢至瀘州鐵路和自貢至宜賓鐵路兩段,兩段湊成了人字形狀。鐵路全長220.65km,其中內自滬段正線長度130.96km,自宜段正線長度89.69km,為新建客運專線,速度目標值250km/h,全線共設車站12個。項目預計在2015年12月底動工開建,有望在2020年11月建成通車。屆時,內江到自貢、宜賓的火車車程將分別縮短為15min、30min。